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抓住亮點

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抓住亮點

發布時間:2021-02-08 11:00:38

❶ 如何抓住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注意力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學階段是孩子成長、學習的重要階段,也是孩子上課注意力集中比較難的階段,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腦進行感知、記憶、思維等認識活動的基本條件。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注意力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門戶,而且是唯一的門戶。然而在小學階段,尤其是小學語文課堂上,學生上課集中注意力時間短,經常東張西望,做小動作表現尤為突出,因為語文不同於其他科目,它要求背誦的知識點和生字詞比較多,大多數學生偏愛具體的數學題,而不愛解決與聽、說、讀、寫、記有關的語文知識。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語文要想在課堂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首先要從培養學生的興趣開始,激發他們對語文知識的渴望。如果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越能貼近社會,貼近生活,就越符合學生的需要,也就越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的注意力也能更加集中。最能激發興趣的事物,也是最能引起注意的事物。教師在講到具體課程的時候,可以把課程的知識點與學生平時的興趣愛好相聯系起來講述,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這樣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更容易讓學生記住課程的主要知識點。而且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在語文課堂上老師還應該經常鼓勵學生,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例如,在講到魯迅的散文《藤野先生》的時候,可以設計幾個和課文相關的問題進行提問,如果學生回答的合理,可以對其進行口頭的語言表揚,如果學生回答偏離主題,也不能對其諷刺或者挖苦,而要對其進行語言上的安慰:你回答的雖然和問題有點偏離,但是你的語言組織能力不錯。這樣不僅不會損傷學生的自尊心,而且可以從另一個方面讓學生找到自信,找到自身的亮點。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還要告訴學生在聽老師講課的過程中,出現任何不理解的環節,你不要在這個環節上停留。因為長時間的停留,會大大減少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就像讀一本書的時候,某一點不太理解,你做了努力還不太理解,沒關系,接著往下閱讀。千萬不要被前幾頁的難點擋住,對整本書望而止步。實際上,在往下閱讀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現,後邊大部分內容都能理解。前邊這幾頁你所謂不理解的東西,你慢慢也會理解。雖然說學習語文知識是長期積累的過程,但是也不能搞題海戰術,如果學生疲於應付作業,可能就會轉移學生課堂上的注意力。因此,教師布置作業應少而精,使學生每天都有良好的精神狀態,集中注意於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還可以經常舉行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活動,例如語文背誦比賽、閱讀比賽、寫作比賽等,這樣有益於培養小學生的注意力。
每個學科都有自身的規律,小學語文也不例外,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懂得學生學習注意力的規律,發揮語文課的特性,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將學生的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科學地、有節奏地交替轉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使其注意力能夠有效地集中,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注意力的發展特點,採取適當的方法,有目的地進行訓練和培養。

❷ 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課前的導語設計內容要充實,要緊扣課文,還要益於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使他們能高效地接受知識,從而提高他們各方面的素質。但小學語文的新課導入同其他教學環節不同,只是教學的橋梁。對它的安排,應全盤考慮,不能佔用過多的時間,以免喧賓奪主。 1、導入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心理特點、認知水平的角度進行綜合考慮。我們應發揮自身的睿智,有意識地創造與開發,創設行之有效的導入語,關注課前導入的細節,把這些細節生成教學活動的亮點,使課堂煥發出新的活力。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多樣,我們的新課導入應該各具特點。如在閱讀教學中,可以著重於激發學生的「興趣」,也可以著重於渲染「情感」,幫助學生由表及裡領會語言文字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可以著重於身邊事,平常事,理性地喚起生活經驗,去認識事物、去感知事物,提高寫作表達能力。如《家鄉的橋》,在學生的記憶里,家鄉只有極普通的水泥橋,由「橋」導入,激起學生的興趣,順理成章地引出家鄉各種橋的名稱、特點等,進而體會作者的濃濃思鄉之情。 2、導入的內容安排應與新課的教材內容有內在的邏輯聯系,使之成為教學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教師上課導入的好,不僅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而且還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主動地去獲取知識,這一點已在教學實踐中被驗證。如教學《海底世界》一課前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的祖國地域遼闊,如果把全世界各國的國土合起來,這樣就變得更大了。而地球還有沒有什麼地方的面積比陸地面積更大呢?學生回答後,教師揭示課題《海底世界》。並緊扣課題提出疑點:海底到底有多大呢?海底裡面的世界又怎樣的呢?抓住課文重點造成懸念,牢牢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動機,激起了學生急於從課文中尋找答案的迫切心情,提高學習興趣。 3、新課導入的設計,除了要根據學生情況、教師自身業務水平、教學內容、還要根據學校的設備、媒體的功能等因素作整體考慮,進行有效組合和調整。媒體的適當運用猶如「強心劑」,引起學生探新尋勝的興趣,喚起他們的求知慾望。如《智燒敵艦》一文,用投影儀出示阿基米德的圖象,「這樣一個人,就能燒掉敵人的戰艦?」讓學生在質疑中產生疑惑,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順勢導入新課。 幾種常用的導入方式 1、開門見山法 教師的開場白就直接點題,用准確精煉的語言,主動提出一堂課的教學內容,給學生一個整體入微的感覺。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不少文章的課題直接或間接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內容,或點明文章的中心。在教學這類課文時,為了使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以充分表現,教師就要抓住有利時機設計簡短、精彩的導語直接揭示學習的內容。如:在教學《桂林山水》時,教師可以這樣導入:「我們的祖國是美麗的。她有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嶺,有壯闊秀美的江河湖泊,還有一望無際的良田沃野。祖國南方的桂林更是以山清水秀的風景聞名於世,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現在我們一同來領略桂林山水的美好風光。」教師言簡易賅,簡潔明快的導入吸引了學生的注意,調動了學生學習新課文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幫助學生把握學習方向。 2、激情渲染導入法 「激情」就是激發學生情感,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俗話說:若要學生動心,教師先要動情。學習新課時,教師要用聲情並茂的語言,將學生帶入到教學情境中去。如課文《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的導入:1976年1月8日,為人民勞累一生的周總理去世了,他靜靜地躺在鮮花翠柏中,五星紅旗覆蓋著他的身軀。1月11日,周總理的遺體要送到八寶山火化。披著黑紗的靈車,緩緩地開過來了,那年冬天特別冷,寒風猛烈地吹著,但是首都幾十萬人湧上了街頭,默默地站在人行道兩旁,等待著,等待著靈車開來,他們要向敬愛的周總理告別。因為從今以後,我們再也看不到周總理慈祥的面容,再也聽不到總理那親切的聲音了。十里長街到處是白花,就像鋪了一層厚厚的白雪,到處都能聽到人們在低低地哭泣……同學們,這是32年前的事情,你們沒有經歷那讓人心碎的時候,但是《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會讓我們了解當年的情景……這段感人至深的導語,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3、懸問設置導入法 小學生特別具有好奇心,他們閱讀課文,往往會對故事發展或人物命運產生一種十分關注的心情,根據學生學習這種心理去設置一些懸念的問題,往往能引起學生學習新課的濃厚興趣。如課文《驚弓之鳥》的導入: 師:現在空中飛著一隻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辦法能把它打下來 生:用箭射,用槍打…… 師:你們所用的方法都可以,可是,古時候有個射箭能手更羸,卻是只拉弓,不用箭,嗖的一聲把這只大雁射下來了,這究竟是什麼緣故呢答案就在課文中。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文,看誰先把答案找到。 由於懸念的誘惑,學生立即對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種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他們主動認真地讀書、思考。值得注意的是,製造懸念要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如果故弄玄虛,那就失去了懸念的意義,有的甚至會把學生弄糊塗。 4、演示法導入 如何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是這一節課的關鍵所在。無論是學習興趣還是學習動機都會對學習產生巨大的動力作用。因此,在每一節課的開始,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來設計巧妙的導語,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他們的學習動機,產生強烈的求知的慾望。如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說: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隻小動物的畫像,你們誰認識它?然後出示用水彩畫畫成的動畫形象的小壁虎,尾巴做成活動的,可以摘掉。學生驚喜地回答:「小壁虎。」教師接著問:「誰知道它是什麼樣的動物?」學生交流說到它吃蒼蠅、蚊子後,教師趁機說:「壁虎雖然不好看,可是它吃蒼蠅、蚊子,是人類的朋友。你們看,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麼了?」學生驚奇地說:「哎呀,斷了!」教師馬上因勢利導:「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麼斷的,斷了以後又怎麼辦呢?今天我們學的《小壁虎借尾巴》講的就是這只小壁虎尾巴斷了以後的事。」學生便迫不及待地讀起課文來,並且很快的找到了答案。 5、前後知識聯系法 「前後知識聯系法」就是指在已學過的舊知識的基礎上導入新學知識,從已知的領域轉入未知的領域,這種方法的使用關鍵在教師,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材,找出新舊知識的銜接點,過渡要自然連貫,既起到調整學生思維方向,又為新課學習創設良好環境的作用;既讓學生感到新知識不陌生,又讓學生順利地掌握新知識。「溫故」只是手段,而「導入」才是目的。 如:第十冊《古詩三首》都是描寫春天美麗的景色,為了更好地使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的內容,我先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有關描寫春天美麗景色的詩歌。學生的思維馬上活躍起來,想起了《春曉》、《詠柳》等古詩,有的學生還一口氣把這幾首詩背誦了下來。我因勢利導,表揚好的,鼓勵差的,向學生提出新的要求,使學生充滿活力地進入新課的學習。 6、音樂感染法 播放一首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歌曲,喚起學生的想像,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記得從前一位教師教《草原》這篇課文時,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第一段歌詞:「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揮動鞭兒響四方,白鳥齊飛翔。」接著用抒發感情的格調描述了內蒙古遼闊的大草原美麗的景象:「那兒的草原一碧千里,空氣清新,天空明朗,牧草茂盛,牛肥馬壯,繁花似錦,白鳥歌唱……現在就讓我們跟著老舍爺爺一起去風景如畫的內蒙古大草原瀏覽一番……」這樣的導入,使學生神往於內蒙古大草原的景物,喚起他們豐富的想像,從而對學習這篇文章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在設計導入時要懂得「三宜三忌」。 1.宜簡潔明快,忌冗長拖沓 這里的簡約明快,不是簡單敷衍,而是指抓緊課堂時間,用短短幾分鍾引導學生很快進入新知探尋,不要再導入上花費大量時間,影響了新知識的教學。因而教師的導入時間一般不宜超過5分鍾。 2.宜靈活多變,忌千篇一律 心理學研究表明:精彩的課堂開頭,往往給學生帶來新奇感,不僅能使學生的思維迅速地由抑制到興奮,而且還會使學生當成一種自我需要,自然地進入學習新知識的境界中。在導入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材及學生的特點靈活處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把學生引向新知識,使整堂課有血有肉,充滿活力,充滿創造。切忌千篇一律,平鋪直敘,否則只會扼殺學生的積極性,對課堂失去興趣,對教師失去興趣,消磨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3.宜回歸本真,忌牽強附會 新的課程理念認為:當教學中創設的情境生動有趣時,學生才會把課堂當成「樂園」,才會產生探究的慾望。然而情境創設過於追求生動有趣,就不免會嘩眾取寵,牽強附會。教師要用語文教學自身的魅力引領學生步入語文教學的神聖殿堂,由此而產生的興趣,才能持久不衰。

❸ 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怎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語文這一學科是非常靈活的,它的意境優美而且無限,作為一名語文老師,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要達到這個目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是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語文老師要採用靈活新穎的教學方式,創設意境,提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積極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問題一直是大家極為關注的,如何提
高語文教學效率,大家眾說紛紜,但有一點是達成共識的,那就是
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
主體。《語文課程標准》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充分激發學
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利
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學生是課堂教學
的主體。課堂教學的效益不在於教師教了多少,而在於學生學到多
少,而學生學到多少取決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和主動性。只
有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充分地思考,教師的努力才能取得效果。
要想使學生積極,認真負責地投入學習,我認為首要的是發揮學生
的主動性。
語文這一學科是非常靈活的,它的意境優美而且無限,作為
一名語文教師,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聽
說讀寫的能力。要達到這個目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是要以學生為主
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只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才能使學生以飽滿的情緒投入到學習中去,有效的提高學習效率。任何學科的教學想要取的最佳的教學效果都要切實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語文教學更是如此。
一: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提高自身的素質
語文這一學科知識面廣泛、豐富,要求語文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而且知識面要廣。俗話說,「給一杯水,要有一桶水」。這就是說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有深厚扎實的知識,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更是如此。我在上《自然之道》時,課文內容講完以後,我還為學生介紹了一些關於大自然的其它現象,學生們很感興趣。一些學生還會根據自己平時的觀察提出問題,如果學生提出的問題老師答不上來,那麼這個老師在學生中的形象就會大打折扣。「打鐵需要本身硬」,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有淵博的知識,過硬的基本功。在實際教學中,那些知識淵博,自己素質好的教師,才受學生的歡迎,對學生有著無窮的吸引力,學生敬佩和信任他們,願意接近他們,樂於接受他們的教育。
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注重情感的體驗和交流
在教學中只有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才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同時,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學過程不但是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語文教學要善於發掘情感的積極因素,促使學生對語文學習活動本身的追求、渴望和滿足,營造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圍。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人都是有感情的,尤其是小學生,他們的感情較之於成人更豐富,更純真,也更易於被損傷,他們當然也要求成人以同樣的純真的感情來對待他們。課堂上,教師親切的微笑,愛撫的動作,信任的目光,耐心的傾聽,睿智、激勵的話語,都無疑在教與學之間架起了一座情感交流的橋梁,鼓勵學生個體之間融洽的合作和平等競爭。
學生心目中教師的形象不是單純的外表形象,而是教學態度、教學風格、課外風范和外表形象的結合。一位僵硬呆板,或威怒的教師,即使外表形象很好,也很難讓學生產生愉悅心理。相反一個教態嚴謹,教學風格輕松自然、生活活潑又善於平易近人、關心學生、尊重學生的教師,即使他外表有什麼缺憾,也抹不去他在學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摒棄學生心理上難以承受的呵斥、嘲諷、甚至辱罵性的語言,給學生以應有的理解、尊重,正是一個好教師應該具備的,我們要讓學生知道:班集體就如同一個大家庭,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應該情同手足,親如兄弟姐妹,相互尊重,相互關心、相互合作。形成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能消除學生的緊張感和顧慮,使他們自動地學習。自動地去創造。
三:用精心設計的獨特新穎的創意導入新課,注意學生心理
導入語的課堂教學的開始,也是一堂課成敗的關鍵之一。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部影劇倘若開演3分鍾仍沒有抓住觀眾,那就算不上成功之作;一名演講者,開講語如果不能挑起聽眾的興奮神經,引起共鳴,便很難達到掌聲不絕之境。導入語可以多種多樣,可以是一段充滿哲理或詩意的話,可以是一個意味深長的笑話或小故事,可以用一處特定的情境,但不論選取哪種方式都要切合文章的內容。我上《女媧補天》這一課時,我的導入是配著一段動畫講述這個故事,學生很感興趣,注意力馬上就被吸引過來了,都想趕快學習課文來了解故事,這個導入成功的提起了學生的興趣,同時也緊扣文章能容。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唱主角,突出他們的主體地位,學生的狀態鬆弛了,思維才會敏捷。
還要給學生質疑的空間,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然後通過自主學習後解決問題。愛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由此可知,質疑是學生主動探索的第一步,也是創新的基礎。鼓勵學生質疑,是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我們可以從多方面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如從題目上質疑,從內容上質疑,從寫法上質疑,從課文內容的前後聯繫上質疑,從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上質疑,不過,學生質疑水平的提高是有一個過程的,這就要求教師要耐心,並善於啟發和引導學生對所提的問題進行比較,分析。使學生懂得只有經過深入思考才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經過多次實踐學生提問的質量會逐漸提高,由淺入深,由表達里,達到更高的層次。我在上《女媧補天》這課時,導入新課後,我讓學生齊讀兩遍課題,然後問學生讀了課題後你想知道什麼?學生馬上就回答想知道「女媧是誰?」「女媧是怎麼補天的」「女媧是用什麼補天的」「女媧是怎麼樣補天的」等等,我不對學生的問題做正誤的判斷,而是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課文解決問題,這樣,在積極探求的氣氛中進入了課文的學習,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主動性得到了提高。
四: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能力
俗話說:「授人魚不如授人漁」。要讓學生始終主動參與學習,還必須教給學生一些走向學習成功的方法。如舉一反三,語文課本上的一些課文,段落結構基本相同,如《桂林山水》。指導學生精學一段,學習描寫桂林水的特點這一段,教給學生方法,學生小組討論自學描寫山的特點這一部分,最終掌握方法。還要運用情感教學,不但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智力活動達到最佳的心理狀態。我上《漁夫的故事》這一課,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我讓學生分別扮演課文中的角色,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文,反復揣摩人物的語言,仔細地分析人物性格,排練好後,各個小組在班上演出,他們有聲有色的演出逗得同學們捧腹大笑,不時博得同學們的陣陣掌聲。同學們看了他們的演出,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更深了。我在他們表演完後總結性的小結了課文的要點。

❹ 語文課堂教學的「亮點」在哪裡

會員:黃日成友情提供 前不久,我在西安執教了《第一次抱母親》。既沒有做課件,也沒有表演,卻獲得了師生的好評。如果說獲得師生掌聲和贊嘆之處是亮點的話,那麼,歸納一下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我的朗讀,二是學生的朗讀,三是我對關鍵詞語的理解和處理。其他還有二些,如老師的講解和板書的字等。 由此我覺得,語文教學的所謂「亮點」,首先應該在朗讀上。老師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並引導學生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是一種美妙的境界。葉聖陶先生說:「閱讀教學總得讀。」張田若先生說:「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學生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就證明課文的內容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體會出來了。把課文的內容和感情通過自己的聲音再現出來,這是一種再創造,是賦予作品以生命。師生能讀得入情入境的語文課堂,一定是充滿生機、充滿靈性、充滿情趣的語文課堂。老師的范讀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深深地打動他們,學生的朗讀能人情人境,並博得大家的掌聲,能說不是亮點? 朗讀的亮點,不僅體現在學生朗讀得聲情並茂上,即「結果」上,更體現在老師的引導上,即「過程」上。 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就不容易,更不要說讀得有感情了。我把讀正確、讀流利當作硬任務。它是「保底工程」,要求人人做到。為確保每個學生達到讀正確、讀流利,我是嚴字當頭,「一字未宜忽」,就連標點符號也不放過,逗號和句號要讀出區別來,嘆號和問號要讀出不同來。第一節課我是逐段逐段地「過」的,必要時我作了示範,甚至於領讀。盡管他們是四年級的學生了,但該領讀的還要領讀。做任何事情不能從概念出發,要從實際出發。張田若先生說:「評價一節課成功與否,首先看全班學生是否把課文讀熟了。」第二節課是「精讀」,所謂「精讀」,就是進一步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懂,讀出字面背後的意思。進而把課文讀出感情來。這期間離不開老師的必要講解和朗讀示範。不要以為老師范讀只是為了讓學生模仿。老師的范讀也能起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作用。因此,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好、朗讀好,萬萬不可缺少了老師的范讀。課後有位老師對我說:「怎樣使學生把課文讀得有感情,看起來,就是『跟我讀』。」我說:「對的。」課堂上我和學生經常互讀,互相朗讀是「對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能把「對話」只是理解為「你說我說」,也包括「你讀我讀」。 過程真的比結果更重要。有過程,才有方法可言,才有能力可言。指導學生把書讀好的「過程」,更是我追求的亮點。 過去,我很重視「披文入情」「披文得意」。但如果只是始於「披文」,止於「得意」,就失落了語文的本體。「在語文閱讀中,文本語言具有雙重身份。一方面,它仍然是信息的載體,認識的工具,學生必須以它為憑借,披文得意,人情悟理,學習思想,接受熏陶;另一方面,它又是認識、學習的對象,閱讀時不僅要接受信息,更要認識掌握載體本身。」(《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這里說的「載體」即語言文字。閱讀教學一方面是引導學生「披文得意」,在閱讀中掌握讀書方法,另一方面(這是更重要的方面)是引導學生品味、消化、積累、運用課文的語言。「意文兼顧」,才能體現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第一次抱母親》中有這樣一個情節——護士見「我」竟然不知道母親有多重,以至於抱母親時差一點摔倒,便「責怪說:『你使那麼大勁干什麼?…責怪是什麼意思?當學生明白了是埋怨中帶有一點責備的意思,我便問:這里為什麼不用「責備」,也不用「埋怨」?學生說:用「責備」,不符合護士的身份,太重了,因為他們畢竟素不相識;用「埋怨」,又輕了,不足表達護士對母親的關愛。有了這樣的理解,我又問:護士說的這句話該怎樣讀?怎樣讀才能把「責怪」的意思讀出來?——這樣做,是不是就「意文兼顧」了? 《第一次抱母親》中有一段話:「在我記憶中,母親總是手裡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這樣,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我們長大後,可以幹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麼重的擔子。」因為這段話中的「越」是生字,所以我先教「越」字。當學生知道了「越」在這兒作「跨」講的時候,自然就知道了「翻山越嶺」的意思是翻過一道道山跨過一道道嶺了。接著,我抓住了「重擔」這個詞。我說:「歌德說過,會讀書的人,用兩隻眼睛看,一隻眼睛看到紙面上的文字,另一隻眼睛看到紙的背後。當我們用兩隻眼睛去看『重擔』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它絕不僅僅是指挑在肩上的那副100多斤重的擔子。」在我的啟發下,學生的發言熱烈而精彩。是啊,母親肩上挑的實際上是大半邊天啊!這時,我指著板書「翻山越嶺」說:「那麼,現在你對『翻山越嶺』這個詞又是怎麼理解的?」學生說:「翻山越嶺指的是母親為了子女、家庭和社會所走過的艱辛道路。」 這就是品味。語文課本中選的都是文質兼美的文章,真的需要我們引導學生去品味。不品味,語文教學就索然無味了。 味同嚼蠟的語文教學,閱讀能力和興趣的培養就無從談起,自然也不會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 這樣品味過之後,接著我讓學生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帶進課文中——通過朗讀把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表達出來。這時學生的朗讀生動而感人。——最後的落腳點還是讀。 語文教學的亮點在哪裡?語文的味道在哪裡?在關鍵的詞句里,在理解後的朗讀里。 課的最後,指導學生寫字。我先請學生「讀帖」,「讀」完後,描紅,然後「臨帖」。臨寫完了,我請兩位學生在黑板上分別寫「越」和「疚」字。但兩人寫得都不規范。「越」字的右邊的第一筆「橫」,起筆高了;「疚」字里邊的「撇」寫長了,而「捺」又寫短了,且沒有「腳」。於是,我請學生再「讀帖」,看「越」字右邊的第一筆——「橫」,在哪兒起筆。學生這才發現,它在左邊「走」字的第二橫處起筆。接著,我邊講邊在黑板上范寫了這兩個字。學生們靜靜地聽,靜靜地看,聽課老師也靜靜地聽,靜靜地看。當我范寫完了,師生發出由衷的贊嘆。他們只是贊嘆我寫的字漂亮嗎? 總之,語文教學的亮點在「語文」里,再說具體一點,是在「字詞句段篇、聽說讀寫書」里。. 所以,我現在每教一篇課文總是在鑽研教材上下功夫,在朗讀上下功夫;課文中的每個新詞務必弄清它的意思,要求運用的,務必弄明白使用范圍,首先自己造幾個句子;每個生字以及要板書的詞語,力求寫得規范,做到筆順規范,間架結構符合楷書的要求。 特級教師李夢鈐說過:「這法兒那法兒,鑽研不好教材就沒有法兒。」確實如此。當我把教材真正讀懂了,讀出味兒來了,教學方法也就隨之而來了,自然語文課也上得較簡單了。 最後要說的是,我這樣說,絕不是否定多媒體、否定表演等手段。

❺ 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由此說明, 這樣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使學生如身臨其境, 我發現坐在最前面一個學生似乎有點不耐煩。如,表兄妹回答『不是我』 。1, 最終達到優化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再予以肯定、 「叼起」 等詞句。教師可設計這樣—個問題興趣是求知的內在動力。霎時間:「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 很有想像力、 「銳利」 、 探究,走上講台,使之正確的回答完畢, 激起學生的興趣, 學得輕松而有成效、 生動,可以與之交心的朋友, 我馬上做了個小實驗, 一名小女生懶得做練習冊上的那些機械重復的題目:「是你打碎的。 一。欣賞和鼓勵帶給小女生無窮無盡的動力? 翠鳥到哪裡去了,分組朗讀一組對話等, 也是學生創造的起點,喚起其濃厚的學習興趣, 就急中生智地請他上台表演了一個節目, 循循善誘, 調動興趣, 通過演示翠鳥釣魚的情景:「有時候春天來時是沒有腳步的。每個學生都願意學有進步和獲得成功, 誇贊道, 只要我們巧妙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成績一躍成為班級第一名. 教師應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 喜歡的老師,輕柔的朝小女孩一笑、 在享受成功的快樂中。但是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動作是那麼敏捷,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思考和質疑往往是聯系在一起的,膽大了起來。」 例如 《誠實的孩子》 一文, 多有靈性啊。教師順勢提問, 指著一塊本來破碎的玻璃問一學生。一個隨意的安排, 她惶恐不安: 課文中描寫老鷹飛翔的一連串動作, 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列寧的回答用句號。教師的角色便是調動學生主動思維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不是我。然而教師並沒有因為練習冊上大片大片的空白而大發雷霆,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程改革的今天, 她學習熱情特別高漲, 激發了學習語文的興趣: 「從哪些地方看出翠鳥行動的敏捷、 「像箭一樣飛過去」 。激發起學生的興趣.教師要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卻對小女孩造的句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學生很快找出「難以逃脫」 。想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如臨大敵:「 葦桿的搖晃和水波的盪漾持續的時間長嗎:「為什麼姑媽問花瓶是誰打碎的時候,十次表揚不如給學生一次成功?」 這個問題提得很好,齊誦一句口號:上課時應用循循善誘的語言啟發學生,看到翠鳥活了。3,特別用功, 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慾, 學習就會積極主動。 句子是這樣的、 在質疑過程中,於是紛紛舉手提出自己心中的疑問, 而列寧回答 『不是我』 卻用的是句號呢。不知什麼時候教師突然來到她身邊, 他依次表演,讓每個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主要在於教師如何引導學生,挖掘學生興趣的潛在因素,只對造句和看圖作文感興趣,這是上好課的第—步。愛因斯坦說過!4、 光,引導者與合作者; 學生回答問題,共同討論並得出了較滿意的答案:「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教師鼓勵質疑, 但不一定能找出 「只有葦桿還在搖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在以後的日子裡, 這一段學生較難理解, 鮮明的表現力和直觀的形象性。尊重學生。創設師生心理相容的課堂氣氛,增強了學習語文的信心。這樣, 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導致精力的分散和課堂效率的下滑、 色?」 學生茅塞頓開, 就必須面向全體學生, 進而能創造性地學,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創設條件!」 隨後又問道? 下面就筆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實踐。 三,在講到第三自然段時、 精煉, 竟成為一個亮點。我配音朗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一堂語文自習課上、 引導者和協助者:「非常好, 她的練習成為講造句題的範本、 飛了。語文教學應該怎樣去激發學生的興趣呢,質疑是動腦思考的結果, 水波還在盪漾」 這樣的關鍵句子、 畫的獨特效果, 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和體會,理解了句子的含義, 對學生的探索活動要充滿信心, 學生體會到探索成功的喜悅!」這時學生明白了文中感嘆號表示表妹沒有打碎的語氣十分肯定,尊重學生。總之, 教師應用期待的目光看待他們,句末用的是感嘆號。 」 教師看了以後,做學生信賴。一般情況下.營造以學生為主體的嚴謹活潑的課堂氛圍。做到一上課就緊緊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有個細心的小女孩提了個問題。再反復朗讀課文, 也不能不加理睬, 也是最可親近: 十次說教不如給學生一次表揚,應多方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只是輕輕地拍了拍她的頭。」 教師沒有說話、 創設各種情境,並抽走了她的練習冊。在課堂上。因此。回答錯了既不能諷刺,使學生不知不覺的進入教學內容之中, 使他們很快進入 「最佳學習狀態」。教師必須相信學生有潛在的嘗試能力無憂論文網,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 感覺不太舒服:「為什麼不說 『傾聽春天的腳步』 呢, 品味作者用詞的准確, 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2.運用多媒體?」 小女孩第一次受到如此誇獎。例如 《翠鳥》 —文第三自然段是寫翠鳥行動的敏捷, 語氣不十分肯定, 最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有經驗的語文教師會不失時機地讓學生站起來模仿一個動作。 」電教手段具有形,而是耐心的引導這些學生, 是披著綠紗乘著風來的,學生的精彩表演贏得聽課師生的熱烈掌聲,表明了他撒謊。 這時學生感受到了自己提問與自我解決問題的樂趣、 面向全體學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此時,心頭一暖。可見在教學中,使學生感到老師既是師長,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不假思索地無憂論文網說, 上課半小時以後一些學生因為端坐時間較長。盧梭說, 反駁道:「花骨朵們正在聚精會神地傾聽春天, 會大大增強學習的積極性

❻ 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落實集體訓練

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我校認真落實市教委關於實施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意見,積級組織語文教師學習文件精神,以「倡簡、務本、求實、有度」為教改重點,以「教學有價值、教學有效果、教學有效率、教學有魅力」,為有效教學的四條標准,努力尋找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的新途徑。

一、抓精心備課,落實語文教學有效性

認真組織語文教師開展集體備課。實行「個人自備、集體議課、專人整理、上課聽課、反思修改」的備課方案,從以下四個方面做起,提高備課的有效性:(一)強調教學目標的全面性。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方面考慮,以更好地實現課程的總體目標。(二)突出教學資源的開發。首先是教材資源。抓住教材之間的聯系與區別,設計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其次是生活資源。緊扣教材與生活的聯系,把學生帶進生活之中;第三是網路資源。搜集可以利用的網路資源並精選一部分,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 (三)注重教學問題的生成。在備課中考慮問題的生成,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學習活動,預測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可能會產生什麼問題。把提問題的權利還給每一位學生。真心做到了「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服務。(四)精心設計訓練。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設計作業練習,在「新」、「趣」、「實」上功夫。

二、抓扎實訓練,落實語文教學有效性

課堂上,教師要根據實際,靈活的對教材進行增刪調整,使學生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中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與教材、教師、學生進行平等對話的主角;還要根據不同類型的教學內容選擇靈活的教學方式,設計富有情趣的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積極主動地進行全面的語文實踐,即知識的學習、技能的訓練、興趣的培養。
(一)識字教學。
增強對漢字規律的科學認識,引導學生按規律有序歸納所學生字。讓學生給字找朋友,開展游戲識字,如漢字開花、漢字加減法、猜字謎、組織百字競賽等。識用結合,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體會漢字在語言表達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導學生在交流、評述、欣賞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閱讀教學。
教師可以課文的情感為主線,激發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通過各種方式的進入文本、思考、想像、接受文章的情感熏陶,同時完成對詞句的感悟和閱讀方法的學習。讓學生充分地自讀自悟,從閱讀中尋找樂趣,享受學有所獲的快樂。
(三)口語交際。
教師可在課堂上創設模擬的生活情境,根據不同情況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游戲,提供不同的口語交際機會,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說態度,學會規范說話、禮貌用語、耐心傾聽,從而逐步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綜合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四)習作教學。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想像能力,以事情發展的線索為突破口,引導學生在取材時聯系生活世界,捕捉生活中的熱點和亮點,激活想像世界,喚起流淌心底的情感,堅持求真、求誠、循序漸進的原則,運用生動的文字表述情感,力求准確、具體、生動、形象。

三、抓文本閱讀,落實語文教學有效性

閱讀文本在語文教學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質量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語文教學質量的高低優劣。我們一方面強化讀的形式和內容訓練:

——朗讀:增強語感,加深體味;——默讀:提高讀速,思考推敲;
——精讀:深鑽細研,融會貫通; ——略讀:提綱挈領,觀其大略;
——跳讀:避輕就重,抓住要點;——批讀:圈點批註,品評褒貶。
另一方面根據各種讀的特點和不同的文體,引導學生要掌握的讀書方法:
1、寫人為主的記敘文:通過朗讀讀通課文,理解生字詞;運用略讀,分析人物的外貌、語言、行動、心理,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思想品質;通過默讀、跳讀,分析人物所處的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以揣摩特定環境中所表現的人物的精神風貌;通過精讀、批讀,分析人物間的關系,確定人物的性格特點,並了解主題思想及作者的寫作技巧。
2、記事為主的記敘文:以朗讀、默讀組合來掃除語言障礙,理清事情發生、發展和解決的過程及結果;通過精讀、跳讀分析典型事件或典型場面;通過朗讀、批讀體會人物在事件中的心理活動,進而概括中心思想,弄清作者的表達方式,從而提高自己的語言技巧。
3、寫景為主的記敘文:通過朗讀,讀准讀通課文,積累好詞佳句,體味文章間的自然聯系;通過跳讀理清寫景順序、過渡方式及詳略情況;精讀重點段,體味段式特點,反復體會;運用朗讀、批讀參悟寫景目的,學習寫景技巧。
4

❼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實現創新教育

我國的傳統教育,尤其是以「應試教育」為特徵的傳統的基礎教育,對發展學生的創造力不夠重視。我國的中學生可以在國際各類奧林匹克競賽中獲獎,而我國的科學家卻一次也沒有獲得過「諾貝爾獎」,這不能不引起我們對教育的反思。我們缺乏創造型人才,實際上是與我國的傳統教育模式密切相關的。也有專家認為,我國教育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壓抑了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忽略了學生的個性發展,這導致了我們不能培養出大批世界一流的科學家。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創新的世紀。創新的時代需要創新的人才,創新的人才需要創新的教育。"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初見端倪的知識經濟呼喚著具有高素質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人。面對新世紀科技飛速發展的挑戰,面對知識經濟社會日趨激烈的競爭,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就顯得格外重要。 那麼什麼是創新呢?創新既包括事物發展的過程又包括事物發展的結果,包括新的發現發明、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學說與技術,以及新的方法等一切新事物。而通過創新的教育、教學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而實現上述新事物的教育,也就是創新教育。所以創新教育就是指以培養創造型人才為目標的教育。它要求在注重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高度重視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即不僅要授之以"魚",而是要授之以"漁",理加要導之以"創"。它是要在全面優良素質的基礎上通過實踐迸出智慧的火花。從這種意義上講,創新教育不是一種具體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種意義深遠的教育思想。在這當中,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創新教育的核心。或者說,創新教育也就是根據創新原理,以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以及創新個性為主要目標的教育理論和方法,重在學生牢固、系統地掌握學科知識的同時發展他們的創新能力。創新教育是一種超越式教育,在價值觀取向堅持以未來理想與成功為價值的"明天"教育價值觀,它不以"重復過去"為已任,旨在人文本質上創造超越前人的一代"新人"。創新教育是一種健全的人格教育,它努力塑造智商與情商和諧共融、完善健全的理想化人格,強調人格發展的獨立品質。創新教育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教育,它屬於高層次的素質教育,突出培養學生的創造個性。而創新教育核心是創新教學。創新教學是在教師引導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發展型教學。同時創新教學他有自己區別以其它教學的特點。首先是創新教學是注重開發學生智力的教學,其次創新教學是多樣化的教學,再次創新教學是開放型的教學,區別於其它傳統的教學方法,同時創新教學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最後創新教學強調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創新教學的體現依託於語文課堂來實現。處於新世紀的小學語文教學,在創新教育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小學語文教材主編崔巒認為:語文教學應當充滿情趣,充滿樂趣,充滿活力,充滿創新,教學不應千篇一律,更不應模式化」。語文作為一門最重要的基礎學科,一方面是人們交際的工具,另一方面又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載體,是我國豐富的人文精神的組成部分。它關系著民族凝聚力的形成與增強,關系著民族興衰的命運。面對新世紀的挑戰,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創新人才能,培養創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如何樹立全新的教育教學觀念,真正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構建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礎的全新的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學生自主活動和探索的天地。語文教學要加強創新素質教育,必需要立足於課堂教學,必須注重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針對傳統語文教學的弊端,我認為語文教學應順應時代的需要,關注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探索,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一、激發創造興趣,鼓勵創新精神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的學習如果沒有學習的願望與興趣,那麼我們的全部計劃、探索都會落空。沒有求知慾,就沒有學習。因此,作為一名新世紀的教師,在教學中更應該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和創造的火花。要使學生的學習具有思想、感情、創造、美和游戲的鮮艷色彩,成為孩子們深感興趣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增強孩子的信心,使他們獲得取得成功的鼓舞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堅持啟發性原則,提問設疑,強烈刺激學生的學習情緒,活躍思維,使之振奮起來,產生積極探求新知的慾望。例如在講教學《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篇課文時,小燕子在媽媽的指導下發現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時,我又精心設計了這樣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如果你是這只小燕子,你會怎麼做?學生回答說也會像小燕子一樣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我接著又問:那你還能幫小燕子再去一次菜園,看看冬瓜和茄子還有什麼不同這處?話音剛落同學們七嘴八舌,爭辯激烈,通過孩子們仔細觀察與發現,他們還找到了冬瓜和茄子的花的形狀、顏色、開花的樣子不同、冬瓜的皮厚、茄子的皮薄、冬瓜的種子大、茄子的種子小等諸多不同之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正是在這種熱烈討論中受到了鍛煉。而作為教師的我在為孩子們感到高興的同時,更為學生的具有的創新意識與能力而感到驚嘆。在課文教學中,教師要徹底改變過去那種一灌到底的方法,讓學生睜大眼睛發現,發現好的詞語、好的修辭、好的句子、好的描寫,每一個發現都是學生自己的收獲。特別是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更多關注學生學習的興趣,激勵學生自己走進課文,自己去捕捉課文中所要表達的意思,找到自己想要的。通過相互的交流,創造性地學習課文,這樣學生心情舒暢,課堂上學生敢於大膽開口,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師生在教學中產生和諧的共鳴,增進了相互的情感交流,充分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我在教學《看電視》這篇課文時,在上課之初我覺得要想讓一年級的學生理解其中所包含的家人之間相互理解、相互關愛的這種情感是比較難的。誰知上課之初我讓學生通過自己閱讀課文後自己質疑時,一個學生竟能准確地抓住「我家看電視可真有些奇怪」這一名時行提問,這時我感覺找到了突破點,我就對學生說:「就這一名話在小組內討論,找到家人看電視的「奇怪」所在?我的話音剛落,學生積極行動,在小組內一邊找一邊討論。最後學生把奶奶、爸爸、我們看電視的「奇怪」定義為對家人的一種關愛。我順勢引導學生:「正因為有了這種愛,才有了家人看電視的奇怪,而這種奇怪是因為……,正因為有了這種奇怪,所以家人才能……,所以在生活中我們要向課文中的主人公學習對家人的這種……。我留下了讓學生思索與解答的空間,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來表達他們對課文的理解與見解,孩子們發表了許多具有創新性的回答,同是也明白了課文通過奇怪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一堂很平淡的語文課因注入了創新的方法,調動了學生新的思想意識,同時也給我以後的語文教學帶來了諸多啟發。教學中不僅要激發求知慾和興趣,還要鼓勵學生的創造精神。在上課時讓學生發表見解,多顯示思維活動的過程,思維過程的展現與評議可以打破傳統封閉型的教學方式,教會學生思考、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多問學生:"你是怎樣想的?""你是怎樣想到的?「你為什麼會這樣想」?"或者問"你的思路卡在哪裡了?「你想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以充分展示思維過程,從而不斷地排除障礙,克服思維定勢,理順思路,調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積極性,提高創造能力。積極鼓勵學生的自辟蹊徑的做法,善於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使學生的頭腦中會經常閃現出創造的火花。二、鼓勵創新,同中求異同中求異,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顯著特點。語文學習雖然也要求相同,如識字、閱讀、作文、聽話、說話都有一些統一要求,統一的東西使大多學生失去了獨立思考、獨立感受的自由,其實是犧牲了個性、犧牲了創造、犧牲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也犧牲了學習語文興趣,有百害而無一利。語文教學其實需要著力鼓勵求異。理解課文的內容和詞句,概括課文的段意和中心,對問題的回答等等,都不必強求一致,而要鼓勵多種答案並存,這樣,學生的學習才會不斷閃現創造的亮點。因為無論是吸收還是表達,都與個體的基礎、閱歷、情感密切相關,都具有十分鮮明的個性特徵,這種個性特徵,決定了語文學習充滿了創新精神。教學中,運用"同中求異"這種方法,能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因此,教學不應求同過多,而應盡量引導學生用發散的眼光,多方位的審視文章的立意、題材、結構和語言,盡量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像,感受體味,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同時強調在課堂中進行多元化思維訓練,多元化思維是創新思維的重要思維形式,鼓勵學生針對同一問題提出不同別人的見解,各抒己見。例我在執教《稱象》一文時問學生:還有沒有更好的稱象的辦法?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一個學生說,稱石頭太麻煩了,可以讓隨行官員一個個地上船,直到船沉到畫線的地方,稱稱每個人有多重,把重量加起來,就是大象的重量。多麼與眾不同而又切實可行的辦法!多麼可喜的求異思維的火花!如此種種,比如,讀了《烏鴉喝水》問學生:烏鴉還會用什麼方法喝到水?孩子們們討論積極,還想出了其它不同的方法,如:「可以把瓶子放倒喝、可以找一根吸管喝等」。但有一個小男孩站起來卻說:「烏鴉就算了是放進了小石子,也有可能還是喝不到水」。他的話音剛落,其它孩子就轟堂大笑,剛才的那位學生則漲紅了臉,就連我心裡也是緊張了一下。但我想他這樣說肯定有自己的道理,所以就讓其它的學生安靜下來,聽他說說自己的理由。這位學生說:「我回家做了實驗,如果瓶子里的水少於三分之二時,就是把石頭放進去烏鴉也喝不到水」。聽了這位學生的的話其它孩子也陷入了沉思中,我靈機一動找來剛才做試驗的器材,讓那位學生上台給大家演示了他自己的實驗,結果就像他說的那樣,這時其它的學生出給予他熱烈的掌聲。看著孩子臉上稚嫩的笑容,我也為他對於學習的執著而感動。通過創新教學,使學生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不但有助於在發展語言中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同時也在學生稚嫩的心靈中種下創新學習的種子。在創新教學中,我們不但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還要正確引導學生的創新逆向思維,一些學生由於長期形成的"思維定勢",常常"人雲亦雲",不能也不敢提出自己與眾不同的新見解,為此,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敢於"反其道而思之",讓思維向對立面的方向發展,從問題的相反方向深入的進行探索,樹立新思維,創立新形象,在思考問題時,不僅可以從正面去思考,也可以從反面去設想。教師要根據級段的不同,課文內容和形式的不同,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把行之有效的語文活動形式引進課堂教學。如畫面感強的課文可以讀讀、畫畫;詩歌可以讀讀、背背、唱唱;童話和情節曲折的故事可以讀讀、演演。學生在畫、唱、演、中不僅能加深對課文內容思想感情的體會,而且能發展語言,激發想像力和創造力。例如學習一些成語,強調某一方面的道理,意思比較固定,但並不是沒有可取之處,"狐假虎威"不好,但狐"假"虎威對付老虎,保全性命,難能可貴,這同時也體現了「狐」的聰明而「虎」的愚蠢。由此可見,語文創新教學中的逆向思維可以是隨處可見,就看我們的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創新學習,讓學生能突破原有的、前人的框架,使學生形成獨特的創新思維個性。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鼓勵學生大膽幻想,以幻想目標激勵學生,然後啟發學生改組、遷移、綜合運用所掌握的知識,架設通向幻想目標的橋梁。杜威說過這樣一句話,「科學的每一項巨大的成就,都是以大膽的幻想為出發點的」。對事物的未來大膽地幻想是創新的起點,從某種意義上講,科學史上的許多事物的過去和今天都表明,"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應引導學生對事物的未來大膽進行幻想,並以此幻想目標為導向,激勵學生改組、遷移、綜合運用掌握的知識,尋找各種將幻想目標化為現實的途徑,從而增進創新技能。例如在教《地球爺爺的手》這篇課文時,結尾有這樣一句話:地球爺爺的話剛說完,從樹上又落下幾個又大又紅的桃子「。這句話是對全文的總結,讓學生更深刻地了解了地心引力的作用,但同時也給學生提出了新的問題所在。這時教師可抓住詞句,引導學生想像:地心引力的作用還可以體現在那些方面?如果沒有地心引力的作用,地球會是什麼樣子,在什麼地方才不會有地心引力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創造性地去想像,去查找資料。有時,教師要善於利用"空白點",引發學生"補想",培養學生的合理想像能力。例如《豐碑》一文寫到當將軍得知凍死就是他要找的軍需處長時,將軍庄嚴地敬了一個軍禮。其它的就沒有再進行描述?課文沒有敘述,教師可抓住這一 "空白",讓學生想像這個軍禮所要表達的內容。學生從環境、人力、物力等方面展開想像,深切體會到了軍需處長的偉大和將軍對他的敬佩之情,而這個創新點則更多的要學生結合課文去尋找,發現。在語文學習中,展開想像的方法方式可以有很多,還可以抓住結尾,引導續想。有些課文的結尾猶盡而意未了,餘音不絕,耐人尋味。教師可抓住結尾循著文路展開合理想像。或是抓住課文"假想"成分,引導推想。例如在學習一年級課文《做井觀天》後,有這樣一個課後問題,如果青蛙跳出井口後,會說些什麼?帶著這個問題結合它和小鳥的對話,讓學生對課文進行續寫。在其後的課堂交流中,學生創造性地寫出了青蛙會向小鳥道歉、或者會感嘆天的無邊無際、更或者會羞愧地再跳到井裡等。答案有很多種,但是每一種都是孩子們自己思維的體現。有些課文的體裁是科學小品文,蘊含著創造思維培養的許多因素和良機,教者可根據體裁特點,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展開科學而合理的推理。如一年級有一篇課文叫〈蘭蘭過橋〉,課文中通過蘭蘭過的橋給我們展示了蘭蘭的爺爺設計的幾中新形的橋。在學習完課文後,我針對課文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是一位橋梁設計師,你會給大家設計什麼樣的橋呢?帶著這一問題我讓學生回家設計橋梁圖形,並在第二天上課時,讓每個學生向大家展示自己所設計的橋。雖然有些畫畫的並不美,有些想法也很幼稚,但其中涌動的是學生創新性的思維和他們這個年齡對末來橋的一些想像。小學語文課本中加強語言文字訓練的好課文,蘊含著培養創新能力的因索和良機,教師要充分挖掘這些因素,把握培養良機,引導主體參與,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造思維,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動態語文學習的創新性小學語文新課程計劃明確規定:「課程包括學科、活動兩部分」,「活動是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實施全面發展教育中,同學科相輔相成」。因此,為給學生以更大的自由度發展個性和培養特長提供條件,我們應該充分重視語文活動課教學,把它作為激發興趣、愛好和特長,實現個性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通過語文活動課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在小實驗、小製作中自己動手,在現時社會中去思索,發揮主動性、勇於思考、大膽創新,有利於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促進了素質教育的開展。例如通過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活動興趣,使他們都積極參與其中,使學生的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在活動課上,還將和課本上所學的內容緊密聯系,使其成為輔助教學的有效工具。例如在學了《自己去吧》、《一次比一次有進步》等這種類型的課文時,可以讓學生在活動課上以課本劇的形式表演出來的。他們根據課文的內容自己想像,任意發揮,自由表演,往往在表演中會發現課本中難以找到的體會與想法。而作為我們教師對參加的學生,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對表演獨特、新穎的學生,進行表揚獎勵。通過此項活動,把學生的思維充分調動起來,使他們積極參與其中,受到了各種鍛煉,提高了各種能力,為以後的學習生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總之,創新教育已成為了當今教育的主旋律,小學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更應加強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同時要結合語言文字訓練,實事求是,量力而行,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想法。所以我們必須從小學語文這門學科的特點出發,抓住契機,深入小學語文創新教學改革,使新課程改革語文教學創新教育能適應時代需要,培養創新型人才。小學語文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沃土,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成為創新型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盡快使自己成為創新型的小學語文教師。【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❽ 請問怎麼寫小學語文說課稿我要一份標準的亮點說課稿,特別是說教學過程具體怎麼操作,求指導!

說課稿有必要的流程,你可以參考寫,重點的部分是教學過程,這里要說清楚自己的思路,和設計的意圖和理念,以及收到的效果!

❾ 淺談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課前的導語設計內容要充實,要緊扣課文,還要益於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使他們能高效地接受知識,從而提高他們各方面的素質。但小學語文的新課導入同其他教學環節不同,只是教學的橋梁。對它的安排,應全盤考慮,不能佔用過多的時間,以免喧賓奪主。 1、導入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心理特點、認知水平的角度進行綜合考慮。我們應發揮自身的睿智,有意識地創造與開發,創設行之有效的導入語,關注課前導入的細節,把這些細節生成教學活動的亮點,使課堂煥發出新的活力。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多樣,我們的新課導入應該各具特點。如在閱讀教學中,可以著重於激發學生的「興趣」,也可以著重於渲染「情感」,幫助學生由表及裡領會語言文字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可以著重於身邊事,平常事,理性地喚起生活經驗,去認識事物、去感知事物,提高寫作表達能力。如《家鄉的橋》,在學生的記憶里,家鄉只有極普通的水泥橋,由「橋」導入,激起學生的興趣,順理成章地引出家鄉各種橋的名稱、特點等,進而體會作者的濃濃思鄉之情。 2、導入的內容安排應與新課的教材內容有內在的邏輯聯系,使之成為教學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教師上課導入的好,不僅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而且還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主動地去獲取知識,這一點已在教學實踐中被驗證。如教學《海底世界》一課前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的祖國地域遼闊,如果把全世界各國的國土合起來,這樣就變得更大了。而地球還有沒有什麼地方的面積比陸地面積更大呢?學生回答後,教師揭示課題《海底世界》。並緊扣課題提出疑點:海底到底有多大呢?海底裡面的世界又怎樣的呢?抓住課文重點造成懸念,牢牢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動機,激起了學生急於從課文中尋找答案的迫切心情,提高學習興趣。 3、新課導入的設計,除了要根據學生情況、教師自身業務水平、教學內容、還要根據學校的設備、媒體的功能等因素作整體考慮,進行有效組合和調整。媒體的適當運用猶如「強心劑」,引起學生探新尋勝的興趣,喚起他們的求知慾望。如《智燒敵艦》一文,用投影儀出示阿基米德的圖象,「這樣一個人,就能燒掉敵人的戰艦?」讓學生在質疑中產生疑惑,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順勢導入新課。 幾種常用的導入方式 1、開門見山法 教師的開場白就直接點題,用准確精煉的語言,主動提出一堂課的教學內容,給學生一個整體入微的感覺。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不少文章的課題直接或間接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內容,或點明文章的中心。在教學這類課文時,為了使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以充分表現,教師就要抓住有利時機設計簡短、精彩的導語直接揭示學習的內容。如:在教學《桂林山水》時,教師可以這樣導入:「我們的祖國是美麗的。她有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嶺,有壯闊秀美的江河湖泊,還有一望無際的良田沃野。祖國南方的桂林更是以山清水秀的風景聞名於世,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現在我們一同來領略桂林山水的美好風光。」教師言簡易賅,簡潔明快的導入吸引了學生的注意,調動了學生學習新課文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幫助學生把握學習方向。 2、激情渲染導入法 「激情」就是激發學生情感,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俗話說:若要學生動心,教師先要動情。學習新課時,教師要用聲情並茂的語言,將學生帶入到教學情境中去。如課文《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的導入:1976年1月8日,為人民勞累一生的周總理去世了,他靜靜地躺在鮮花翠柏中,五星紅旗覆蓋著他的身軀。1月11日,周總理的遺體要送到八寶山火化。披著黑紗的靈車,緩緩地開過來了,那年冬天特別冷,寒風猛烈地吹著,但是首都幾十萬人湧上了街頭,默默地站在人行道兩旁,等待著,等待著靈車開來,他們要向敬愛的周總理告別。因為從今以後,我們再也看不到周總理慈祥的面容,再也聽不到總理那親切的聲音了。十里長街到處是白花,就像鋪了一層厚厚的白雪,到處都能聽到人們在低低地哭泣……同學們,這是32年前的事情,你們沒有經歷那讓人心碎的時候,但是《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會讓我們了解當年的情景……這段感人至深的導語,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3、懸問設置導入法 小學生特別具有好奇心,他們閱讀課文,往往會對故事發展或人物命運產生一種十分關注的心情,根據學生學習這種心理去設置一些懸念的問題,往往能引起學生學習新課的濃厚興趣。如課文《驚弓之鳥》的導入: 師:現在空中飛著一隻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辦法能把它打下來 生:用箭射,用槍打…… 師:你們所用的方法都可以,可是,古時候有個射箭能手更羸,卻是只拉弓,不用箭,嗖的一聲把這只大雁射下來了,這究竟是什麼緣故呢答案就在課文中。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文,看誰先把答案找到。 由於懸念的誘惑,學生立即對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種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他們主動認真地讀書、思考。值得注意的是,製造懸念要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如果故弄玄虛,那就失去了懸念的意

❿ 小學語文片段教學怎樣突出亮點】

個人覺得 突出文章亮點 應該聯系課外知識 ,讓文章講的更生動 ,不僅僅局限課堂知識,語文更多的是課外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抓住亮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