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教版九年級下語文第一單元知識點
原文呢?
B.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第一單元綜合性學習答案
1.中國的土地資源狀況
根據目前我國生產力水平,改造利用自然的能力和現有各類土地資源的利用程度,首先可把我國土地資源劃分為已利用和可利用的,以及目前難以利用的兩大類;其次,可按照其利用特點和方向的不同,將已利用和可利用的一類分為耕地、牧場、有林地、茶果熱作等園地、江河水庫等內陸水域、宜農荒地、城鎮道路及工礦用地,把難以利用的一類分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岩石裸露地、永久積雪和冰川等。
表4.2.1我國土地利用現狀
土地利用狀況
面積/108hm2
佔全國土地面積%
耕地
1.33
13.9
牧場
2.86
29.8
有林地
1.22
12.7
茶果熱作等園地
0.02
0.2
疏林、灌木林
0.44
4.6
江河水庫等內陸水域
0.27
2.8
宜農荒地
0.35
3.7
城鎮道路及工礦用地
0.67
6.9
沙漠
0.60
6.3
戈壁
0.56
5.8
沙漠化土地
0.17
1.7
永久積雪和冰川
0.05
0.6
岩石裸地
0.46
4.8
其他
0.59
6.2
全國土地總計
9.59
100.0
我國現有耕地約1.33×108 hm2,加已耕用的牧場約2.2×108 hm2,人工營造和更新的林地約0.8×108 hm2,經濟林、竹林和果園地等約0.11×108 hm2,包括水庫在內的內陸水域約0.27×108 hm2,城鎮道路和工礦用地約0.67×108 hm2,以及不合理開墾而引起的沙漠化土地和荒山草坡地約0.27×108 hm2,共計約5.64×108 hm2,佔全國可利用土地面積的72.2%,相當於全國總土地面積的58.8%。
在耕地的利用中,水田佔耕地面積的28.85%,旱地佔總面積的71.15%;質量較好的和一般的約佔2/3,存在各種障礙因素的約佔1/3,其中澇窪地約0.07×108 hm2,風沙乾旱地約0.99×108 hm2,水土流失耕地約0.07×108 hm2,紅黃壤低產田約0.12×108 hm2。對耕地的利用,部分地區重用輕養,土壤種植養地作物和綠肥作物的面積減少,有機質得不到應有的補充。土壤肥力下降的黃淮海、新疆等地區,因重灌輕排,次生鹽漬化有所發展;南方一些水田地區,因發展雙季稻而相應措施未跟上,土壤耕作層變淺,次生潛育化嚴重。此外,在耕地的開發利用中復種指數增長不快。據統計,1978年復種指數在1952年的基礎上提高20.1%。低產田面積大,有待大力改造,提高利用率,1975年的數據表明,耕地中僅21.0%為高產穩產田。另外,國家各項基本建設佔用耕地的比重日趨擴大,後備耕地資源數量逐步減少。目前我國後備耕地資源存量僅為0.34×108 hm2,且質量好的一等後備耕地只佔3.14%,質量中等的二等後備耕地佔48.95%,質量差的三等後備耕地佔47.91%(表4.2.2,4.2.3)。
表4.2.2中國耕地質量及其地區分布
高產地
中產地
低產地
產量水平/kg/hm2
面積佔耕地/%
旱地佔耕地/%
耕地化肥用量/kg/hm2
產量水平/kg/hm2
面積佔耕地/%
旱地佔耕地/%
耕地化肥用量/kg/hm2
產量水平/kg/hm2
面積佔耕地/%
旱地佔耕地/%
耕地化肥用量/kg/hm2
東北區
≥2750
27.5
62.9
199.5
2250~2750
37.6
82.7
84.0
<2250
34.9
89.3
46.5
華北區
≥4125
20.9
26.7
264.0
2625~4125
57.5
37.9
222.0
<2625
21.6
61.9
124.5
西北區
≥3000
29.4
21.5
186.0
1500~3000
40.1
58.1
64.5
<1500
30.5
94.1
4.5
青藏高原
≥3000
14.6
24.8
69.0
1500~3000
78.4
67.8
48.0
<1500
7.0
79.3
16.5
長江中下游
≥4500
20.5
13.2
339.0
2750~5250
53.4
22.6
300.0
<2750
26.1
59.8
226.5
華南區
≥4500
16.5
9.9
420.0
3000~4500
60.8
25.4
319.5
<3000
22.7
47.2
168.0
西南區
≥4500
22.4
35.5
238.5
3000~4500
42.3
51.6
211.5
<3000
35.3
71.0
115.5
表4.2.3後備耕地資源質量統計(104 hm2)
土地潛力區
總計
一等地
二等地
三等地
面積
佔全區/%
面積
佔全區/%
面積
佔全區/%
華南區
110.41
0.00
0.00
6.05
5.48
104.36
94.52
川江區
237.67
3.97
1.67
66.12
27.82
167.58
70.51
雲貴高原區
112.98
0.00
0.000
33.67
29.82
79.31
70.20
華北區
140.89
0.69
0.49
81.69
57.98
58.51
41.53
黃土高原區
56.32
0.00
0.00
0.00
0.00
56.32
100.00
東北區
1017.85
98.27
9.65
754.10
74.09
165.48
16.26
內蒙古半乾旱區
529.58
3.57
0.67
260.23
49.14
265.79
50.19
西北乾旱區
1052.55
0.00
0.00
431.34
40.98
621.20
59.02
青藏高原區
136.69
0.00
0.00
28.54
20.88
108.15
79.12
全國
3394.95
106.50
3.14
1661.75
48.95
1626.70
47.91
(摘自《中國地理》,趙濟、陳傳康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有關土地的故事
(1)北京中山公園的五色土(劉德謙)
在那古柏遒勁、繁花飄香的北京中山公園內,有一座被人們稱做「五色土」的大土壇,它便是保留至今的明清時代的社稷壇。
社稷壇,就是祭祀社稷時所用之壇。社,是社神,是土地之神;稷,是稷神,是五穀的代表。這種對社稷的祭祀,是出於古人對鄉土國土的深厚感情。明永樂年間營建北京時所建的鋪填五色土的社稷壇,應該叫「太社稷壇」或「太社壇」。據明代的史料說,太社壇在明代先後有3處:一在南京,一在中都(安徽鳳陽),一在北京。如跟前二者比起來,北京的太社壇自然是最年輕的了。明太祖吳元年(洪武前一年,公元1367年)落成的南京社稷壇,原是東西對峙的兩壇,社稷分開,兩壇相去5丈。壇南皆植松樹;壇上鋪填五色土,土色隨其方位—東青、南赤、西白、北黑、中黃,為了象徵中央的統治,又以黃土覆於面上,洪武10年(1377),明太祖朱元璋認為社稷分為二壇祭祀不合經典,故讓禮官奏議,於是太社壇才改在午門的右方,社稷共為一壇。永樂時北京社稷壇所遵照的,便是洪武十年改建後的制式。現存北京的這座太社壇仍是一座方形大平壇,壇分三階,每階高32厘米(約合明清營造尺一尺),用漢白玉砌成;壇上的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分填著青、紅、白、黑、黃五色的泥土。壇北是一座現叫做中山堂的木結構大殿,這便是明清時祭祀社稷的拜殿,其實整個公園園地原來都屬於社稷壇。
(摘自「中國青少年新世紀讀書網」)
(2)寸金橋
寸金橋,座落在湛江市赤坎區西側。始建於1925年,原為遂溪麻章區紳民所建。橋名含中華國土寸土寸金,不容外敵侵佔之意,以紀念1898年當地人民的抗法斗爭。1959年重修,重修後的寸金橋為水泥鋪面單孔石橋,長19米,寬12米,兩側各立欄柱18根,橋西頭立碑一方,記抗法斗爭事跡始末,1964年2月國家領導人董必武來湛江,為橋題詩:「不甘俯首所瓜分,抗法人民組義軍,黃略麻章皆創敵,寸金橋頭自由雲」。郭沫若也有「一寸河山一寸金」的詩句。1986年7月,市人民政府再修寸金橋,橋寬擴至22米、伸長24米,為水泥鋼筋結構。橋兩頭分別豎碑一方,碑上分別記載董必武「寸金橋」手跡和郭沫若「一寸河山一寸金」詩句手跡,寸金橋為湛江市文物保護單位。
(選自湛江旅遊網「湛江八景」)
3.以土地為題材的文學創作
(1)願化泥土(巴金)
最近聽到一首歌,我聽見人唱了兩次:《那就是我》。歌聲像湖上的微風吹過我的心上,我的心隨著它回到了我的童年,回到了我的家鄉。近年來我非常想念家鄉,大概是到了葉落歸根的時候吧。有一件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腦子里,三年半了。我訪問巴黎,在一位新認識的朋友家中吃晚飯。朋友是法籍華人,同法國小姐結了婚,家庭生活很幸福。他本人有成就,有名望,也有很高的地位。我們在他家談得暢快,過得愉快。可是告辭出門,坐在車上,我卻擺脫不了這樣一種想法:長期住在國外是不幸的事。一直到今天我還是這樣想。我也知道這種想法不一定對,甚至不對。但這是我的真實思想。幾十年來有一根繩子牢牢地拴住我的心。1927年1月在上海上船去法國的時候,我在《海行雜記》中寫道:「再見吧,我不幸的鄉土喲!」1979年4月再訪巴黎,住在凱旋門附近一家四星旅館的四樓,早飯前我靜靜地坐在窗前扶手椅上,透過白紗窗帷看窗下安靜的小巷,在這里我看到的不是巴黎的街景,卻是北京的長安街和上海的淮海路、杭州的西湖和廣東的鄉村,還有成都的街口有雙眼井的那條小街……到八點鍾有人來敲門,我站起來,我又離開了「親愛的祖國和人民」。每天早晨都是這樣,好像我每天回國一次去尋求養料。這是很自然的事,我彷彿仍然生活在我的同胞中間,在想像中我重見那些景象,我覺得有一種力量在支持我。於是我感到精神充實,心情舒暢,全身暖和。
我經常提到人民,他們是我所熟悉的數不清的平凡而善良的人。我就是在這些人中間成長的。我的正義、公道、平等的觀念也是在門房和馬房時培養起來的。我從許多被生活虧待了的人那裡學到熱愛生活、懂得生命的意義。越是不寬裕的人越慷慨,越是富足的人越吝嗇。然而人類正是靠這種連續不斷的慷慨的貢獻而存在、而發展的。
近來我常常懷念六七十年前的往事。成都老公館里馬房和門房的景象,時時在我眼前出現。一盞煙燈,一床破席,講不完的被損害、受侮辱的生活故事,忘不了的永遠不變的結論:「人要忠心。」住在馬房裡的轎夫向著我這個地主的少爺打開了他們的心。老周感慨地說過:「我不光是抬轎子。只要對人有好處,就讓大家踏著我走過去。」我躲在這個陰濕的沒有馬的馬房裡度過多少個夏日的夜晚和秋天的黃昏。
門房裡聽差的生活可能比轎夫的好一些,但好得也有限。在他們中間我感到舒暢、自然。後來回想,我接觸到通過受苦而凈化了的心靈就是從門房和馬房裡開始的。只有在十年動亂的「文革」期間,我才懂得了通過受苦凈化心靈的意義。我的心常常回到門房裡愛「清水」恨「渾水」的趙大爺和老文、馬房裡轎夫老周和老任的身邊。人已經不存在了,房屋也拆干凈了。可是過去的發過光的東西,仍然在我心裡發光。我看見人們受苦,看見人們怎樣通過受苦來消除私心雜念。在「文革」期間我想得多,回憶得多。有個時期我也想用受苦來「贖罪」,努力幹活。我只是為了自己,盼望早日得到解放。私心雜念不曾清除,因此心靈沒有得到凈化。
現在我明白了。受苦是考驗,是磨煉,是咬緊牙關挖掉自己心靈上的污點。這不是形式,不是裝模作樣。主要的是嚴肅地、認真地接受痛苦。「讓一切都來吧,我能夠忍受。」
我沒有想到自己還要經受一次考驗。我摔斷了左腿,又受到所謂「最保守、最保險」方法的治療。考驗並未結束,我也沒有能好好地過關。在病床上,在噩夢中,我一直為私心雜念所苦惱。以後怎樣活下去?我不能回答這個問題。
漫長的不眠之夜彷彿一片茫茫的霧海,我多麼想抓住一塊木板浮到岸邊。忽然我看見了透過濃霧射出來的亮光:那就是我回到了老公館的馬房和門房,我又看到了老周的黃瘦臉和趙大爺的大鬍子。我發覺自己在私心雜念的包圍中,無法凈化自己的心靈。門房裡的瓦油燈和馬房裡的煙燈救了我,使我的心沒有在霧海中沉下去。我終於記起來,那些「老師」教我的正是去掉私心和忘掉自己。被生活薄待的人會那樣地熱愛生活,跟他們比起來,我算得什麼呢?我幾百萬字的著作還不及轎夫老周的四個字「人要忠心」。(有一次他們煮飯做菜,我幫忙燒火,火不旺,他教我「人要忠心,火要空心」。)想到在馬房裡過的那些黃昏,想到在門房裡過的那些夜晚,我彷彿回到了自己的童年。
我多麼想再見到我童年時期的腳跡!我多麼想回到我出生的故鄉,摸一下我念念不忘的馬房的泥土。可是我像一隻給剪掉了翅膀的鳥,失去了飛翔的希望。我的腳不能動,我的心不能飛。我的思想……但是我的思想會沖破一切的阻礙,會闖過一切難關,會到我懷念的一切地方,他們會像一股烈火把我的心燒成灰,使我的私心雜念化成灰燼。
我家鄉的泥土,我祖國的土地,我永遠同你們在一起接受陽光雨露,與花樹、禾苗一同生長。
我唯一的心願是:化作泥土,留在人們溫暖的腳印里。
1983年6月29日
(選自《隨想錄》,三聯書店1987年7月版)
(2)土(許達然)
很散文,土也撐持豐盈的詩意。恨土的大概是魚。
對於土,掉落臍帶的我們是斷不了奶的孩子。原始人抹在臉上歡舞,忌常沐浴招致災難。盡管文明人發明刷子肥皂拭洗,土依然是一種執拗,創造許多事實一些象徵:可貴的卑微,可喜的質朴,可塑的纖柔。
卑微,吃不得,卻養活無根的動物,養活有根的植物。質朴,從緘默的岩石風化,蘊蓄堅硬能光,形式也是內容。纖柔,燒成陶瓷,渾發美力;捏做佛,一副慈悲的姿勢。我親眼看見的,你不相信,怎麼在有所求時也拜起來呢?
卑微質朴纖柔塑我的記憶。記憶里有一條蜿蜒伸進草地的土路,父親用牛車載爐灶到台南擺地攤,母親和我揀柴與野菜。家是租賃的土造,牆壁如蟾蜍皮,怕它抽筋倒地,我用泥巴敷補瘡疤,風吹散;我填上粘土,雨剝落。塗上,掉下,塗上掉下;若非風雨裝瘋故意和我作對就是牆壁不吃我揀來的泥土。那天我又補上泥巴後,碰到蜈蚣吃蝸牛,蝸牛吃爛葉,看我吃控窯的甘薯,看我玩干樂,旋轉旋轉,鑽進土裡才甘願。旋轉旋轉,我看別人繪畫,一筆藍天,幾筆房屋,又數筆是人,許多筆還未成地,只聽他囁嚅著簡單難畫。不相信,我握土,土握我,我捏做土仔,蚯蚓蠕動畫著懨懨的下午。
那次久旱,我才體會土簡單難懂。惶跑著企圖趕走餓,越跑越喘越渴越餓,餓趕走企圖,終於蹶躓。搓撫地干癟如臨終祖母紋皺的臉,我讀不懂;仰看老天癱瘓的臂不扶我,我兀自站起來,又跑。猝然塵飛,迷;罵土,到石頭;恍惚,慢走踢沙。沙止腳底的血後,我也不再玩土了——土可不是老給人踢著玩的。
土成了我的膚色。膚色是我的卡其衫褲,穿著進歷史系讀土色紙後,父母親戚戶雜朋友都譏笑了:「難道你以後要賣土?」六姑婆拖著走了六十多年的小腳到我家一聽說我念歷史就驚訝:「什麼?你此生要吃土?」我點點頭,伊拂拂塵,跺跺腳;恍如土,那最歷史的生產者,刺激了伊老人家的良知。
都是借住地球的土之賊把歷史搶劫成悲慘的樣子。土屬於大家,大家屬於土。無人,地荒棄;無土,人凄涼。人向草木向水奪土,向沙漠向山要地;人向人爭地,橫沖出了王。無地的土,有地的不土,不看土就走土,拖磨無地的,而且逼他們作俑,使他們埋沒了兩三千年才變古董。有一種土,下面短缺,死記君子懷德小人懷土,用平民的泥巴築他的牆樓。不懂土就會問土,走丟了老師,問農夫;農夫反問:「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什麼夫子?」佃租的泥土竟是農夫的地址,輪耕歷代的苦楚。生產者竟成了犧牲者,在田上寫的創作讀書人並不讀;農夫仍然堅毅繼承堅毅,坎坷毗連坎坷,犁,犁,翻不平城鄉的差距。種糧的挨餓,人吃土,土翻人,人翻土,土成路,路載車,車撞人,人擠人。擠向近代,近代擠機器,機器疏離了人,人更疏離了土,人更疏離了人;資本家更踏別人的土唱自己的歌,坐自己的地看同胞飢餓。革命以後,壓榨繼續,工仍是出不了頭的土,挨到現代,仍受侵略。然後懦怯者卷錢財逃逸,但人民拿起武器,血濺故鄉的沉默;土,吃彈不死,終於打敗敵人。然後懦怯者回來接收,又吃鴨,鴨吃蚯蚓,蚯蚓吃土,土吃人。這些我讀到的,你不但看見而且引憲法說土地屬於全體國民,呼籲禁止生意人濫挖土燒磚瓦做水泥亂掘河床運石粒。那夜台風崩山,壓死了很多窮人——窮人的命竟不值土,你親眼看見的。
並且你還記得我祖先,為土而渡海,拓荒島上,總算找到生命的邊疆,生根萌芽,雖遭侵蝕霪淋,搜括凌踏,但拒絕用眼淚滋潤生命,活著奮斗,奮斗活著;活著夢回故土,死後墓向原鄉。
祖先開拓的邊疆早成了你我生長的故鄉。但耕耘者後裔的我們卻工業化給中外資本家自由集散,工廠閹割土竟不付地價累進稅。田是還有的,老農只好作稼,怕連那僅有的也失去,而且一廢耕就繳不起荒地稅。即使田給政府收購了,只因看不慣築路以前土空閑著,農夫仍在已不再屬於自己的地上種甘薯,讓自己忙著,讓土忙著。看人面不如看泥面,可是長大的攜帶卡通式幻想走了,留下家鄉,那永遠守候著叮嚀的母親。大地母親即使能生產的土再少,向下,仍有人挖,明知是沙粒,也挖。向上,仍長東西,明知種不一定吃得到也種,鋤草,鬆土,施肥,驅蟲,灌溉,只因離開地,種子就失去意義;土再貧瘠種子也要掙紮上去!
土壤如人間,中和酸鹼咸軟硬養各種人。肥的較多細菌啃嚙,瘦的風吹還被當做石粒敲捶,散的吃露水也生長甜瓜。只有不紮根大地的才捕捉古代蝴蝶,嘶叫現代虛無。在虛無污染的空氣里,文人用從不沾泥的手贊美大自然,悠悠把土味那農夫的辛酸喧嘩成他們的芬芳,而商人大亨的奸笑冒不出稻穀,借口工業生產社區發展,把地皮炒得荒寂。欠農夫欠泥土一筆債卻譏諷農夫粗魯。但是粗魯很土壤;很土,嚷!
很土,嚷都市長大的我嚮往鄉村,憧憬黃河兩岸,夢跌長城內外。但在斗南做到稻穗變為成熟的土色,還未收獲就把自己放逐到山上所謂知識的畛域,擁抱隔絕人世的寧靜,凝視詭換命題的邏輯;攫住了幾片逃冬的鳥聲和幾撮荒廢的沙土。但啁啾也早淪落成塵埃飛逸再也凝聚不起來了。離家那夜,二舅不知哪裡借來一百五十元要給我送行,我拒絕,堅持他若要送點什麼,就給我一撮土。二舅慨嘆他散到連粘土也無。從此,散無粘土的風景里,沙飛惶惶,我是飄浮的微末,在熟悉的地圖上找不著落定的地平線。以前輕盈踩過的泥土現在滯重踩著我的心野,祖墳的草已高過我的感愧,蒼莽得連牛也不徜徉了。迢遙,仍想踏著雪回去,只因相信雪終會溶化,泥土展現。無駱駝仍想流過黃河跋涉塞外,只因相信土是總肯收容腳印的旅棧。
最後收容我們的其實還是土。我們也許很散,但總有故鄉,故鄉有傳統,傳統有根。根,那死抓土的須,長在遊子的臉上,流浪到底卻不一定見著故鄉。
鄉土總是一堆古典的信念,一縷浪漫的感情,一串象徵的諾言,一股寫實的意志,活至我們倒下——那時我們就真的土了,和土一起呼吸,也許還變得很肥沃,培養些什麼。
培養著,掙扎;成長著,奮斗;很散文的,大地是不願高升不甘毀滅的鳳凰,因為土。
(選自《土》,台北遠景出版社1979年6月版)
(3)地之子(李廣田)
我是生自土中,
來自田間的,
這大地,我的母親,
我對她有著作為人子的深情。
我愛著這地面上的沙壤,濕軟軟的,
我的襁褓;
更愛著綠絨絨的田禾,野草,
保姆的懷抱。
我願安息在這土地上,
在這人類的田野里生長,
生長又死亡。
我在地上,
昂了首,望著天上。
望著白的雲,
彩色的虹,
也望著碧藍的晴空。
但我的腳卻永踏著土地,
我永嗅著人間的土的氣息。
我無心於住在天國里,
因為住在天國時,
便失掉了天國,
且失掉了我的母親,這土地。
(4)三代(臧克家)
孩子
在土裡洗澡;
爸爸
在土裡流汗;
爺爺
在土裡葬埋。
(5)旅思(戴望舒)
故鄉蘆花開的時候,
旅人的鞋跟染著征泥,
粘住了鞋跟,粘住了心的征泥,
幾時經可愛的手拂拭?
棧石星飯的歲月,
驟山驟水的行程:
只有寂靜中的促織聲,
給旅人嘗一點家鄉的風味。
(6)土地的烙印(覃子豪)
仇敵翱翔而來
翱翔而去
罪惡的腳步
蹂躪著神聖的土地
腳痕是這么深
受難的人們
要記著啊
這深深的烙印
什麼時候才可以填平
(7)地層下(蘇金傘)
冰雪
使大地沉默。
然而沉默
並不是死亡。
眼前
雖然是凍結的池塘,
是沒有顏色的田野;
是遊行過後
標語被撕去的牆壁
和旗子的碎片飄散的大街;
但是,在地層下,
要飛翔的正在整理翅膀;
要跳躍的正在檢點趾爪;
要歌唱的正在補綴樂曲;
要開花結籽的正在膨脹著種籽;
躺在槍膛里的子彈,
也正在測驗著自己的甬道。
不久
土壤就會暖和起來,
肌肉也松動了:
雷會來呼喚它們。
不久
就是彩色的季節
和音響的世界。
而匿居在洞穴里
或流放在海邊的喑啞的歌者,
也將匯合在一起
圍繞著太陽
舉行一次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