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班班通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論文

班班通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論文

發布時間:2021-02-07 03:51:57

㈠ 如何讓多媒體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

一、引入多媒體,學習更有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節課能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決定了這節課是枯燥無味,還是生機盎然,無論對於哪個學齡段的孩子都是如此。如果學生被動地參與課堂,即處於被灌輸的狀態,教師這一節課所講的知識點學生到底接受了多少,又懂了多少,能運用多少,就可想而知了。如果你的課堂上適當地運用了多媒體教學,通過色彩繽紛的畫面,生動有趣的動畫這些直觀形象的方式讓原本枯燥或者難理解的知識點變得吸引人,變得簡單易懂,那麼學生學得輕松,老師也教得輕鬆了。比如:我在執教《人類的老師》這一課時,文中涉及許多仿生學方面的知識,這些對於小學生來說並非是老師講一講,課文讀一讀就能弄明白的,所以我課前上網搜索了許多相關資料和圖片視頻,再進行編輯後完成了一個簡短的仿生學的紀錄片,在課前組織學生觀看後再進行課文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我將課文中列舉的仿生學事例通過多媒體製成一個簡單直觀的對比圖,將難懂的原理通過直觀的圖片來表達讓學生學得輕鬆了,懂得也多了,而非淺嘗輒止。
二、引入多媒體,教學更有效
小學生有著很強烈的好奇心,喜歡探索,但注意力也最容易分散,不持久,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在教學中我發現一個問題,只要教到識字部分學生就提不起精神,上課效率非常低,有時候一節課只能教學兩個生字,讓識字教學變得難上加難。靜心思考,請教前輩,突然意識到原本識字教學就是枯燥無味,如果你的教學過程再是那樣的一成不變就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厭煩情緒,從而影響學習效果。那如何讓一年級的孩子喜歡上識字,從而打好識字基礎呢?我思考,能否通過學生喜歡的方式,「玩」中識字呢?於是我進行了一些嘗試!在識字的方式上進行了創新,運用媒體,有針對性地把游戲和生字聯系起來,既有趣又讓學生有選擇,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氛圍,這樣的學習方式學生樂於接受,樂在其中。比如設計這樣的課件:(1)撈金魚,畫面上一個漁翁在撈金魚,小池中有許多的金魚,每條身上都有我們即將是學習的生字,漁翁每撈上來一條,我就指名學生讀生字。讀對了,小金魚就被撈上來,放入小水桶,反之就會滑入小池,溜走了。(2)連泡泡,課件一角不間斷的會有一個個的泡泡冒出,每個泡泡上都有一個字,可與其他泡泡組成詞,讓學生找相應的泡泡合成詞語,就自動消除,如果不及時泡泡積滿屏幕就失敗了。(3)找朋友,課件的左邊在帶有文字的各種實物圖片,小動物,家禽……右邊是它們的食物。要求學生分別讀各種動物及食物的名稱,然後找出小動物們喜歡的食物,對應連起來。在這類游戲過程中,學生通過讀一讀、找一找、連一連等活動方式來學習生字,運用生字,且了解了更多知識。比你讓孩子將生字詞語抄寫千遍萬遍來的效果都強!這樣的識字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了識字的效率。
三、引入多媒體,體會更深刻
如果要比朗讀水平,孩子可能比不上大人,但我卻覺得孩子雖然理解能力有限,可他們的感情卻很豐富,很真實。在以前的教學中,我們經常嫌麻煩或者覺得朗讀的好壞無所謂也就忽略了孩子對課文朗讀體會,正所謂:讀中悟,悟中讀,如果讀不到位又如何談悟呢?難道就靠老師機械的講解學生就能悟出真諦嗎?就算悟出了也是一些沒有個性的想法。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如何鼓勵和引導學生深入文字中的情感,如何讓孩子的身心真正地走進文中與作者共鳴呢?合理的運用多媒體,這樣的問題迎刃而解,它可以帶著學生走進大自然,走進生活,甚至把文中的情景再現,化生硬的文字為有色的聲音畫面,從而更深層次地理解表現情感的語言文字。如《九寨溝》一課,製作精美的課件向學生展現九寨溝那詩情畫意的美景,讓學生感受雪峰的雄偉,五彩池的美輪美奐,原始森林的神秘,珍稀動物的悠然自得。此時,配上音樂讓學生通過朗讀來表達內心的情感會讓學生的朗讀更加有韻味,比老師一遍遍地指導范讀效果好。又如在教學《台灣的蝴蝶谷》一課時,在帶領學生對文中描寫蝴蝶谷的景象反復誦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去說說感受,低年級的學生感知膚淺,缺乏生動的描繪。當利用多媒體把五彩斑斕,形態各異的蝴蝶栩栩如生地展現在學生眼前,這時所出現的情形就大不相同,學生瞪大眼睛,不斷發出「哇、哇……」的贊嘆聲,感動神奇而有趣,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強烈的求知慾,說話效果就較好。總之,多媒體教學如今在課堂中的運用越來越普遍,給我們的課堂增添了生氣和活力。但多媒體是把雙刃劍,也不是越多越好,用在哪裡,如何用得適宜,用得有效還有待我們大家共同去探討。我相信,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恰當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一定會讓我們的課堂越來越精彩。

㈡ 如何運用微課在小學語文中進行教學的論文

同學你好,這個我是會的,,能夠幫你

㈢ 談談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有效應用

目前,微課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進入教育領域,微課有兩個顯著特徵:一是以視頻為呈現方式,二是凸顯微課的「微」。「微」是微課的靈魂:①教學內容含量小,每集只針對一個知識點或一個具體問題;②微課視頻時間短,一般在3~8分鍾;③微課視頻形式生動活潑,趣味性強,能在短時間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④微課切入課題迅速,講授線索清晰,總結收尾快捷。而語文學科由於其自身的特點,微課的應用有其特定的模式與要求。
● 語文學科應用微課的可能性及優勢
1.可能性
首先,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視,語文微課必將受到歡迎,發揮其價值和作用。其次,語文教師無論是在全國、區域還是在學校內部,都有相當的規模,這使得合作建立微課資源庫,共享微課資源成為可能。再次,語文是既具工具性也具人文性的一門核心課程,兩方面都要求課內、課外的有效配合,微課在這兩個大的領域都可發揮積極作用和影響。最後,從歷史和現實來看,語文教學的信息化具有較強的應用基礎。
2.優勢
首先,語文是一門主要靠積累和感悟得以提升和發展的學科,學生自主學習的難度相對不是太大,並且藝術性、趣味性較其他學科突出,便於學生自主學習。其次,語文用到的文本、聲音、視頻、圖片等多媒體資料易於在網上查找,這些是微課茁壯成長的沃土。再次,語文教師普通話水平一般較高,錄制微課時不需要再另外找人錄音,相對更方便、快捷,語文教師語言文字功底扎實,在配備字幕時也會更准確、精當,這些也都是很重要的優勢。
● 微課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方式
筆者認為,微課在語文教學中的主要應用方式如下圖:
1.學生課外自主學習
微課由於其主題明確、內容短小簡明、通俗易懂,非常適合學生自主語文學習。具體可分為三種:①課前預習性了解學習(如微課「木蘭詩」――http://dasai.cnweike.cn/?c=video&a=play&id=171047),可基本熟悉、理解要點,不懂的地方或有疑惑的地方可以課堂上重點關注、提出問題;②課後釋疑解惑,對上課沒有弄明白的地方,尋求相關知識點微課的幫助,相當於尋求課後輔導,解決個別問題;③課外拓展學習,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發展方向,自主學習一些超出一般要求的語言、文學、寫作知識(如微課「例談中考記敘文構思六法」――http://dasai.cnweike.cn/?c=video&a=play&id=112796),這給一些有興趣、有餘力的學生以發展空間,以彌補課堂大眾化教學的不足。課外自主微課學習,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語文教師課外輔導的作用,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2.課內展示內容
由於微課製作簡便,並且可以共享,便於規劃組織形成微課資源庫。教師上課時可以適當應用,通過微課對知識點做基礎介紹,然後再進行縱深延展教學(如微課「反問句與設問句的區別」――http://dasai.cnweike.cn/?c=video&a=play&id=83282&from=dasai);也可拓展,通過微課引入相關延伸領域,激發學生自主探究(如微課「月亮在中國古典詩歌里的意象」――http://dasai.cnweike.cn/?c=video&a=play&id=148264);亦可通過微課引入趣味性語文題材,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如微課「奇妙的對聯」――http://dasai.cnweike.cn/?c=video&a=play&id=163334)。
微課不同於傳統的課件,因為在設計時已融入了講解,相對可獨立實現教學。當然,教師在課上使用時也可根據實際情況在播放時(或暫停)做適當補充、解釋。
3.滲透於語文實踐活動
微課可作為方案說明、素材等應用於各種語文實踐活動。比如,網路徵文比賽、課本劇表演等,比賽的方案可以在文本方案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布微課形式的視頻短片,類似廣告片一樣發動學生積極參與,也可展示一些往屆比賽過程的花絮,增強比賽的吸引力。對於實踐活動、比賽中的關鍵知識點、方法、要求等也可通過微課的形式讓學生學習、了解。比賽結束,也可通過微課記錄活動過程的亮點,展示成果,進一步深化活動的影響。
4.用於教研交流
傳統的語文教研一般通過公開課、說課、集體備課等形式開展教研討論,這些都非常有效,是教研的主要形式,但這些都要經過精心的組織,耗費大量的精力,有時還會流於形式,而藉助微課開展教研,可通過製作好的微課,展示教師的教學理念、方法,雖然現場播放只有幾分鍾,但也是一個相對完整的教學過程。以微課為媒介開展教研交流相對於傳統教研來說更加便捷,並且既可現場開展,也可通過網路打破時空進行。
● 語文教師微課應用模式
主要存在三種模式:第一種自製,教師自主錄制,自己在教學中(課堂或課下)應用。第二種「拿來」,網上搜集優秀微課,如中國微課(http://dasai.cnweike.cn/),也可由學校購買一些優質的商業性微課資源。第三種合作,校內或區域內,甚至由國家層面組織,有計劃、系統地開發微課,形成完備的語文學科微課資源庫,然後開放給教師、學生共享使用。第一種是起步階段,也是微課技術、理念普及的基礎,在第一種模式的基礎上,可發展第二、第三種模式,第三種模式將是發展應用的一個主流方向。因為,教學的一個關鍵特徵是針對性,由於各類、各地的學生情況不同,「拿來」、買來的都不一定適用、好用,只有參與合作開發,集體共享,才更加適合,也利於應用。特別是同地區、同類學校間的合作,由於組織便利、教材統一、學生情況相似,非常有推進價值,目前在廣東順德等一些地市已經開展,值得推廣。
微課關注於單個知識點和技能點,一門課程這樣的知識點和技能點為數是不多的,一般課程不過幾百到一兩千個,通過組織團隊,很容易就能製作出通用性極強、符合行業規范的微課,有了這些微課,教師開展教學設計的效率就能大大提高了。
● 應用前景展望
微信、微博、微電影……這是一個「微時代」,微課是技術進步與教學發展的完美結合,符合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符合學生的時代特點和發展需求,也符合現代教育技術的現有硬體、軟體環境和基礎,其應用和深入一定會進一步解放學生的學習,解放教師的智慧,促進語文教學的新一輪改革與發展。

㈣ 如何利用「班班通」,優化語文課堂教學

「班班通」的應用,為語文教學提供一個新的模式,是一次教育理念的改革版。它能把學生權帶進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從而為課堂教學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以此撥動學生的心弦,碰撞出思維的火花,使學生處於最佳的學習狀態。

㈤ 如何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的的應用游戲

一、運用游戲進行教學所應該遵循的原則
1.將趣味與知識進行有機結合的原則。
游戲本身具有趣味性,游戲的趣味性可以調節工具性學習內容所帶來的枯燥乏味,激發出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然而游戲本身的娛樂性,如果不注意控制就很容易使游戲教學偏離其本身的教學目標。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游戲進行教學時,必須要對語文學習的知識性和游戲本身的游戲性之間的矛盾進行化解,既要能夠使得趣味性為教學所用,又必須要激發出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熱情。
2.教師的引導與學生主體進行結合的原則。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之間是存在著差異的,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要盡可能的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激發學生去主動地問、讀、講、做,充分地發揮他們的主動性與創造性。
二、游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1.游戲在識字教學中的應用。
對於小學生來說,他們好奇心強,但是卻缺乏足夠的自學意識,自學識記意識不強,所以低年級的識字教學是一項任務繁重但又較為枯燥的工作。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運用游戲教學可以讓課堂的識字教學變得不枯燥乏味。例如一個人通過肢體表演讓另一個人猜字或詞的「猜字」游戲。這個游戲能夠運用的范圍很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們對字、詞的理解,同時還能夠讓他們的身體得到活動。效果較好的識記形聲字的游戲,讓學生不僅能區分一些容易弄混的讀音相似、字形相似,但字義不同的形聲字。如:中。再備一些偏旁的卡片,學生手裡握有學過的自製漢字卡。指名一名學生拿「中」字卡,選部分同學拿「偏旁卡」。其餘同學看到「中」字卡後,立刻從自己的自製卡里找出形近字,可以給這個字組個詞語。通過這個游戲,不但能讓小學生在快樂的游戲中輕松地掌握一批具有規律的漢字,還能夠增加他們的詞彙量以及與他人的溝通能力。
2.游戲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閱讀教學不僅擔負著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和良好閱讀習慣的任務,而且擔負著訓練學生思維,促進智力發展的重任。因此,在閱讀教學中運用一些適當的游戲活動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節課堂氣氛,拓展語言訓練,調動學生創新思維,是一個簡單可行的好方法。如在教學《烏鴉喝水》這一課時,同學們對「烏鴉很渴,卻又為何一顆一顆地放石子」產生了爭論。於是我拿出事先准備好的細頸瓶、石子,請一位同學戴上了烏鴉的頭飾上台做一做。台上的同學認真地做著,台下的同學一目瞭然。台下的學生們發現如果什麼都不做「烏鴉」就直接喝水,是喝不到水的。於是就有同學問:「既然必須要放石子了,那為什麼要一顆一顆地放小石子呢?這樣多慢啊。」這時同學們已經在思考了。於是台上的「烏鴉」同學就選較大的石子往瓶里放,事實告訴同學們太大的石子是放不進去的,只有合適的石子才能夠放到瓶裡面。原來憑空想像的爭議,通過游戲的形式,學生只需動動手就解決了。而且通過游戲,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發展,把知識與動手操作,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對課文的理解必然牢固,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㈥ 如何充分發揮 班班通 在現代教育技術中的作用的論文

1.培養興趣,循序漸進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班班通設備」需要教師樂意去使用它,充分發揮其作用;再好的東西放著不用,也等於零。因此,對於一線教師來說,培養他們使用「班班通設備」的興趣非常重要。筆者有時候親自示範教師要兩到三節課才能完成的教學任務,利用「班班通設備」是怎樣用一節課的時間來完成的,用事實激發教師使用「班班通設備」的興趣。想要讓教了二十多年的書,沒有用過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的老教師一下子把「班班通設備」用得很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必須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才行。
2.善於研究,質疑問難
教師應該有終生學習的觀念。教師要想把學生培養成社會的棟梁,自己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善於研究,質疑問難。在多媒體信息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學生每天接觸的信息甚至要比教師多。所以,教師如果不利用「班班通設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又怎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望與追求呢?千萬不要低估學生的智商,有許多偉大的發現與發明來源於學生的發現。因此,「班班通設備」為教師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台,能讓教師與學生一起學習,一起交流,一起研究,更能激發學生敢想、敢說、敢做的科學精神。
3.親自動手,樂於嘗試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切的進步都來源於實踐。「班班通設備」的使用,必須要教師親自動手,樂於嘗試。不要怕它們被用壞了,不要擔心學生的心像野馬——易放難收,不要害怕完成不了自己的教學任務。「班班通設備」是教師真誠的朋友,用好了它,它能助教師在教學生涯中揚帆遠航。

㈦ 教育教學論文//如何提升班班通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經濟的迅猛發展,中國的教育信息化已經基本普及,但是其中的問題也不容忽視,特別是教師在教育信息化中教師的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教師對班班通設備的使用還很吃力。筆者認為要通過培訓提高教師教育信息化技術水平、推進相應的教育教學改革來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這樣才能使班班通設備在教育教學中真正體現它的價值與優點。
一、通過培訓提高教師教育信息化技術水平
教育信息化建設雖然依託的是現代技術和智能化手段,但它能否發揮應有的效能,關鍵還看人的作為。可以採取引進與聘用的方式加快人才隊伍建設,但更重要的是大力開展信息技術的全員培訓,讓教師真正地將現代教育技術與教學結合起來,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
1、加大培訓力度
信息技術隊伍的培訓,要讓多媒體教學充分發揮作用,就要讓教師充分認識到多媒體教學的魅力所在。加強對教師隊伍的現代教育技術的全員培訓,充分發揮微機教師的培訓指導作用。有了校外專家的引領,有了校內骨乾的示範,教師們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為了快速提升教師們運用媒體技能的能力,每學期都組織校園課件製作、班班通使用、電子白板使用的知識競賽等活動。
2、通過多種形式的培訓,教師有了基本的操作技能,有了正確的認識。然而要想充分發揮班班通輔助教學的作用,還需要一個長期不懈的努力的過程。為了讓教師不斷地提高認識、提升能力,可以採取多種激勵措施,還要積極鼓勵教師自學,讓教師真正地從心底里認識到媒體操作技術的重要作用,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學習是主動的。
3、如何提升老教師的使用能力
針對一些老教師,又是如何提升她們的使用能力呢?採取師徒結隊的方式,促進所有教師提高。一名骨幹教師帶一名老教師,一名雙語教師,年級組長負責分配本年級教師一對一幫教工作。
班班通教學設備做為我們教學的一個輔助工具,它在激發孩子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方面確實有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優勢,然而,它不是萬能的,只是我們教學的一個輔助。如果引導不當,容易教師進入這樣幾個誤區。
誤區一:媒體至上,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多媒體輔助教學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有著顯著的優點,但並非放之四海而皆準,作為一種手段有其利必有其弊,而有的教師在教學中,不能認識其利弊,而是片面追求教學現代化,過多過濫地使用多媒體,而其設計的課件也只是教材的翻版,成為變相的黑板和書本,毫無創新。
誤區二:變「人灌」為 「機灌」,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多媒體技術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設學習者參與的環境,使傳授知識和發展智能、培養綜合素質有機結合。但一些教師認為只要在課堂上經常使用、多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就是先進的。所以我們經常看到有些教師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這一現代教學手段,實施傳統教學。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依然是教學的中心,學生依然是被動的接受者,學生在開始時出於好奇的原因對多媒體很感興趣,但是時間一長,他們就會逐漸失去這種「新鮮感」。多媒體至多起到一個「展示板」的作用。
誤區三:以人機對話代替代師生之間的交流。
如果盲目地依賴於多媒體,只注重冰冷的人機對話,而忽略了激情迸發的師生之間的信息反饋,久而久之就會使師生關系淡薄,多媒體也將會受到學生的冷落,使課堂失去了應有的魅力,影響教學的效果。師生之間的交流是一個多元的、蘊含著豐富情感的交流過程。
那麼如何讓多媒體在教學中走出誤區,最大限度地發揮多媒體優勢,提高應用效果呢?
1、製作課件時,要始終牢記電子媒體畢竟是你手中的一種教學輔助工具,人的要素才是第一位的。多媒體的介入、使教師的活動減少,學生的活動空間增大,但並不等於教師的主導作用消失了,教師始終是教學的設計者,學習的倡導者,課堂的組織者,教師的活動范圍縮小了,但教學藝術提高了,教師把大量的精力應放在課堂藝術即點撥、啟發上。同時,教師還應在課件中融入自己的教學風格,使課堂生動活潑,富有特色,要防止教學思路被多媒體所左右。
2、計算機雖然具有多媒體、超媒體的功能,但在教學過程中它僅僅是一種媒體的作用。有的老師沒有從媒體的角度來看待多媒體電腦,整堂課不論是課題、例題,還是課文中的字、詞、句等等,一切由電腦來完成,一堂課上下來,黑板上不留一點痕跡。電腦成了另一本供學生觀看的「課本」,我們知道,多媒體功能的發揮是有賴於一定條件的,並不是說在教學中採用了多媒體就一定能改善教學,更不是說多媒體用得越多越好,還需多考慮在什麼條件下用,如何用,而不是處處濫用。既然多媒體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所以課件的好壞應該體現在其使用效果上,使用時,必須從實際出發,注重實效。
3、課堂教學過程中,多媒體的運用能夠把被感知的對象形象直觀地呈現出來,通過音響、色彩、動畫等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更為集中、穩定、持久,思維更為積極活躍,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但在許多課堂實踐中,由於教師忽視了對課標和教材的透徹把握和勤奮的鑽研,致使有些課件或多或少地偏離了教學目標。如有些課件在介紹與課文有關的背景資料時,大量調用一些音像圖片資料,某些歷史題材的影片剪輯,人物講話錄音、圖片文字資料等,沖淡了課堂主要內容。在不失時機發揮媒體作用的同時,還需考慮展示媒體的最佳時機,以最佳的方式呈現,從而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切不可隨意呈現,喧賓奪主。
4、由於多媒體課件的應用,課堂信息量增大,如果節奏控制不當,極易使教學進程過快,學生應接不暇,來不及消化,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學習熱情大減。因此進行多媒體教學時,教師要注意控制講課節奏,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師生之間因缺乏目光的交流,情緒的相互感染,學生很容易失去興趣。由於節省了板書時間,教師更應當把精力放在啟發、點撥、交流、調動課堂氣氛上,從而使學生學習興趣增加,提高教學效率。
總之,多媒體教學是對傳統教學的巨大改革和進步,作為教師要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積極學習現代教育技術,不斷鑽研和探索,揚長避短,發揮多媒體的最大功能,走出誤區,提高教學效果,更好地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各方面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好堅實基礎。

㈧ 班班通在小學語文教學怎樣突破重難點

一、利用「班班通」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可見興趣在求知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興趣是推動學生探求新知、獲得成功的一種推動力。一種好的學習方式能刺激學生的表現慾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好的學習環境可以使每個學生得到及時的反饋,學生學習的真正的持續的動力來自內在的、自發的學習動機,而不是外在的教師、家長等各方面的壓力。在語文教學中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巧妙設計情境,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從而激發學生濃厚的求知慾望,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鯨》這一課時,我一開始出示要學習的課文內容時,學生在情緒上並沒有多大的反應,但是,緊接著我打開「班班通」運用課件展示了一些有關各種各樣鯨的圖片,並且還播放了一段有關於鯨的電影,學生們的興致就馬上高漲起來,並很快地進入了學習狀態。
二、利用「班班通」教學的直觀性,有利於學生語言文字的深入理解及課文重難點的突破
在教學中,利用班班通將課文化抽象為具體、教學的重難點化難為易,融圖、文、聲、像於一體,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者對理解課文起重要作用的內容,用多媒體展現出來,調動學生視覺功能,通過直觀形象、生動的感官刺激,能大大提高學生的興趣,使注意力更集中,使學生如同身臨其境,不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學信息,增強語文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和生動性,而且能獲得清晰明快的感受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從而為釋疑解難創設巧妙的突破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激活學習的內因。
例如,在學習《花鍾》這一課,對曇花「含笑一現」一詞,學生很難理解,我利用了多媒體將曇花一現製成動畫,讓學生一目瞭然,輕而易舉的就理解了這個詞。
在教學《長城》一文時,學生對這一工程的「雄偉」與「巧妙」體會不深,對我國古代人民勤勞與智慧的感受也很膚淺,我用屏幕出示了長城的遠景圖,近景圖包括條石、方磚、垛口、�望口、射口。學生通過欣賞著形象逼真的圖片,從長城遠景圖片等能很深地體會到這一工程的「雄偉」,從長城的結構能深深地體會到工程的巧妙。學生這時會情不自禁地贊嘆我國人古代勞動人民傑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幹。
在教學《詹天佑》一課,對於詹天佑在修築京張鐵路時所採取的中部鑿井法和設計的人字形鐵路,是本文的學習重點,我就用FLASH動畫為學生展現了其過程,形象生動,過目不忘。
三、利用「班班通」營造意境,使學生得到「美」的熏陶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鑒於語文的這一教育特點,合理有效的運用電教手段,就可以實現學生與文本的情感共鳴。
例如,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我抓住小興安嶺「美」的特點,用多媒體手段將小興安嶺春、夏、秋、冬的美麗景色,通過課件依次展現在學生面前,伴著輕松愉快的音樂,隨著有感情的朗讀,畫面美麗的景色與課文描寫相對照,形、聲、音、色渾然一體,創造出「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優美情景。此刻,學生彷彿進入茂密的林海,置身於嬌艷的野花叢中,追逐著活躍的小鹿群……那滿地蘑菇似乎伸手可得,那神奇的人參似要頻頻招手……學生此時的情感已和作者發生了共鳴,陶醉在美的氛圍之中,深深地愛上了美麗的小興安嶺。我抓住時機,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思考、討論,在濃厚的興趣中分析、理解、品味、感悟,從而加深感受美的意境。這不正如托爾斯泰所說: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
四、利用「班班通」創設寫作情境,指導學生習作
巧妙借用多媒體展示,不但可以為學生創設寫作情境,激發寫作熱情,還可以彌補小學生的認知與實際生活的距離,把五彩繽紛的社會生活展現在五彩斑斕的畫面之中,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對陌生事物有較詳細的了解,使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巧妙地銜接起來,從而豐富學生的思維,使作文課變得生動活潑。
例如,在指導學生習作《我的課余活動》時,我錄制了學生課余時間拔河、踢毽子、跳繩等活動的場面,上課時學生通過觀察動態畫面,主動地接受信息,不知不覺地融入其中,活動的開始、經過、結果更清楚無遺,場內、場外熱鬧氣氛,同學們一言一行更令人興奮,達到了不吐不快之感,激起了寫作願望。當學生寫作時要重點描寫某人時,有關的畫面又重新出現在眼前,便於更細致地觀察寫出逼真的場面。學生有目的、全面、細致、精確地觀察,迅速「理清活動的全過程」,能夠抓住重點、按活動順序來寫清楚。可見,電視媒體提供物像指導觀察顯神通,學生觀察時有目的、有順序、有重點、抓特點,思維時有憑借、有條理,寫作時必然有序、有理、有神。 五、利用「班班通」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課堂時間是寶貴的,充分利用「班班通」資源,可以有效節約課堂時間,增加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例如,《太陽》這一課,主要講了太陽的特點和太陽與人類的關系。這兩大方面,學生在課堂上很容易用理解,但是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我為學生在課堂上拓展了與太陽有關的很多知識,比如太陽系的構成和衛星、行星的運動方式,後羿射日的故事以及太陽其他方面的知識。通過這些形象生動的展示,加深了知識的直觀性,形象性,有利於學生理解與接受。又如,在教學《月球之謎》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嫦娥一號飛船與神州五號飛船拍攝回來的關於月球的圖片資料,以及人類航空探月計劃的動畫演示,使學生對神秘的月球有了強烈的好奇心,對學習課文有了濃厚興趣,也擴大了孩子的月球的認識。
另外,在進行作業講評時,可以通過展示台把好學生和後進生做個比較,暴露問題,再糾正問題。例如我在講授13課《白鵝》的時候,學生有一個經常寫錯,脾氣的「脾」右邊「卑」字,從白字中間畫出來的撇總是超過下面的橫,我在改作業時,至少有一半的學生寫錯,索性我就把這個字重點糾正一下,通過展示台放大後,讓學生更清楚的看到這個字的筆畫,然後讓學生多寫幾遍,加深一下記憶。再寫作業時寫錯的情況就少了許多。

閱讀全文

與班班通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