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典故

小學語文典故

發布時間:2021-02-06 13:15:22

① 從小學典故是什麼

小學典故是復小學生制必須知道的歷史典故

多看一些閱讀歷史典故,無論對語文的學習,以及自我的提升,都很有幫助。

1. 「三家分晉」:春秋時期,晉國的兵力雖然強大,但「政出多門」不能統一力量重振霸業,多年後被「韓、趙、魏」三家分割而亡。

2. 商鞅變法:商鞅(yang),原名公孫鞅,秦孝公期間,其通過變法使秦國變的強大,但因執法惹了太子,太子(秦惠文王)即位後用車裂之刑(五馬分屍)將其處死,可謂商鞅「作繭自縛」。

3. 孫臏與龐涓本是同門師兄弟,但龐涓嫉妒孫臏的才能,獻讒言於魏帝,並將孫臏的髕骨挖掉,孫臏裝瘋被齊國營救,後有「圍魏救趙」的事跡,並在一次戰役中設計大敗魏軍,誅殺了龐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多行不義必自斃」就是此事給後人的啟示。孫臏著有《孫臏兵法》。

4. 戰國時期四大公子: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

小學語文課文中以歷史為題材的課文有哪些

東施效顰
西施病心而顰其里,其里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顰美,而不知顰之所以美。
翻譯:
西施心口痛,皺著眉頭從街上走回去。同村的一個丑婦人東施看見西施這個樣子,覺得很美,回去時也捂著胸口,皺眉蹙額,從街上走過。村裡的富人看見她這副模樣,都緊閉著大門不願意出來;窮人見了,帶著妻子兒女,遠遠避開。 這個丑婦看到西施皺眉的樣子很美,卻不明白西施皺眉的樣子為什麼美。
【典故】 春秋時代,越國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無論舉手投足,還是言談微笑,樣樣都惹人喜愛。西施稍用淡妝,身著衣服樸素,但是不管走到哪裡,都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禮」,她實在太美了,沒有人不驚嘆她的美貌。 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見她手捂胸口,雙眉皺起,流露出一種嬌媚柔弱的女性美。當她從鄉間走過的時候,鄉里人無不睜大眼睛注視著她。 鄉下有一個醜女人,動作粗俗、說話大聲大氣,卻一天到晚做著當美女的夢。今天穿這樣的衣服,明天梳那樣的發式,卻沒有一個人說她漂亮。 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著胸口、皺著雙眉的樣子竟博得這么多人的青睞,因此回去以後,她也學著西施的樣子,手捂胸口的矯揉造作使她樣子更難看了,可用扭捏作態一詞形容。結果,富人看見醜女的怪模樣,馬上把門緊緊關上;窮人看見醜女走過來,馬上拉著妻子和孩子遠遠地躲開。人們見了這個怪模怪樣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裡走來走去的醜女人,簡直像見了瘟神一般。 這個醜女人只知道西施皺眉的樣子很美,卻不知道她為什麼很美,而去簡單模仿她的樣子,結果反被人譏笑。
成語出處
①《莊子·天運》里說:西施病心而顰其里,其里之丑,見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里,其里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顰美而不知顰之所以美。②《紅樓夢》第三十回:「若真也葬花,可謂東施效顰了」
【讀 音】dōng shī xiào pín 【釋 義】效:效仿;顰(步+頁+卑):同矉,皺眉頭。東施:越國的醜女。 比喻模仿別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醜. 有時也作自謙之詞,表示自己根底差,學別人的長處沒有學到家.比喻盲目模仿,效果很壞。 【用 法】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邯鄲學步、照貓畫虎、亦步亦趨。
注釋:
西施:生卒年不詳。姓施,越國薴羅人(今浙江暨南)人。初由范蠡把她獻給越王勾踐,繼又獻給吳王夫 差,成為夫差最寵愛的妃子。有傳說「陶朱公」范蠡後來帶著西施離開越國宮廷經商。 東施:越國的醜女。 西施:越國的美女。 美之:認為她的樣子很美。 顰:皺眉。 歸:返回。 去:躲開,避開。 里:鄉里。 之:的。 堅:緊緊的。 挈:帶領。 彼:這個。 效:模仿。 病:毛病。 病心:心口疼。
文章賞析 :
文中運用誇張手法的句子是: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道理
不能盲目地去模仿,如果一味地模仿別人的話,可能會適得其反。
啟示
做任何事都要想到客觀條件。如果一味的模仿,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楚王好細腰
概述
典故總是起源於一個原始故事。當原始故事眾所周知以後,一個簡單的短語即能引起人們對整個故事的回憶。這個短語用於寫作或對話,就是典故。
典故
「楚王好細腰」一事記載在眾多古籍中。其中,《戰國策》和《墨子》的描述得比較詳細,比較像一個原始的故事。 《戰國策》楚一《威王問於莫敖子華》篇記錄了楚威王和大臣莫敖子華的一段對話。威王聽了莫敖子華對過去五位楚國名臣光輝事跡的介紹,羨慕不已,慨嘆道,「當今人材斷層,那裡能找得到這樣的傑出人物呢」。 於是莫敖子華講了如下的故事:「昔者先君靈王好小要,楚士約食,馮而能立,式而能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惡,就而不避。章聞之,其君好發者,其臣抉拾。君王直不好,若君王誠好賢,此五臣者,皆可得而致之。」 翻釋成白話,這句話的意思是:從前,先帝楚靈王喜歡他的臣子有纖細的腰身,楚國的士大夫們為了細腰,大家每天都只吃一頓飯,因此,餓得頭昏眼花,站都站不起來。坐在席子上的人要站起來,非要扶著牆壁不可,坐在馬車上的人要站起來,一定要借力於車軾。誰都想吃美味的食物,但人們都忍住了不吃,為了腰身纖細,即使餓死了也心甘情願。莫敖子華接著發揮道,臣子們總是希望得到君王的青睞的,如果大王真心誠意喜歡賢人,引導大家都爭當賢人,楚國不難再岀現像五位前賢一樣的能臣。 《墨子》兼愛(中)篇講了相同的故事,但另有 「晉文公好惡衣」和 「越王好勇士」兩個故事,強調說明同樣的道理: 「昔者晉文公好士之惡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韋以帶劍,練帛之冠,入以見於君,出以踐於朝。是其故何也,君說之,故臣為之也。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腰,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脅息然後帶,扶牆然後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說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句踐好士之勇,教訓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試其士曰:『越國之寶盡在此』。越王親自鼓其士而進之。士聞鼓音,破碎亂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餘。越王擊金而退之」。 翻譯成白話就是:從前晉文公喜歡士人穿不好的衣服,所以文公的臣下都穿著母羊皮縫的裘,圍著牛皮帶來掛佩劍,頭戴熟絹作的帽子,(這身打扮)進可以參見君上,出可以往來朝廷。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君主喜歡這樣,所以臣下就這樣做。從前楚靈王喜歡細腰之人,所以靈王的臣下就吃一頓飯來節食,收著氣然後才繫上腰帶,扶著牆然後才站得起來。等到一年,朝廷之臣都(飢瘦得)面有深黑之色。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君主喜歡這樣,所以臣下能做到這樣。從前越王句踐喜愛士兵勇猛,訓練他的臣下時,先把他們集合起來,(然後)放火燒船,考驗他的將士說:「越國的財寶全在這船里。」越王親自擂鼓,讓將士前進。將士聽到鼓聲,(爭先恐後),打亂了隊伍,蹈火而死的人,近臣達一百人有餘。越王於是鳴金讓他們退下。 在其他古籍中,「楚王好細腰」的陳述明顯地濃縮自《威王》篇或《兼愛》篇。如《韓非子》二柄篇的 「故越王好勇,而民多輕死。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晏子春秋》外篇(上)的 「越王好勇,其民輕死。楚靈王好細腰,其朝多餓死人」,《尹文子》大道篇(上)的 「昔齊桓好衣紫,闔境不鬻異采。楚庄愛細腰,一國皆有飢色」,和《管子》七臣七主篇的 「夫楚王好細腰,而美人省食。吳王好劍,而國士輕死」,都類同於《兼愛》篇。已經不再敘述 「楚王好細腰」故事的細節,而是一句話輕輕帶過,不愁讀者不能理解。可見在寫作這些章節時,這個故事已經家喻戶曉,無須多費筆墨,就是說,這個故事已經成為人人皆知的典故。 在《威王》篇,我們見到 「楚士約食」,而在《兼愛》篇里,則是 「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腰」,都明白點出一個 「士」字。今天 「士」字男女通用,既可以說「男士」,也可以說「女士」。但在春秋戰國時期,士是介於卿大夫和庶民之間的一個男性群體的專用稱呼,女人沒有資格稱士。閻步克先生考據了 「士」字的字形、詞義源流,指出:「士-男人之大號」也。顧頡剛先生則更加詳細地說明了士的定義,「吾國古代之士,皆武士也。士為低級之貴族,居於國中(即都城中),有統馭平民之權利,亦有執干戈以衛社稷之義務」。因此,楚王所好的肯定是弟弟的細腰無疑。這里要指出的是,在《荀子》和《尹文子》中,把好細腰的楚王寫成為楚莊王。遍查古籍,沒有庄王有此嗜好的其它依據。下面本文要引經據典,說明楚靈王有同性戀傾向,起碼是個雙性戀者,喜愛男士的細腰是由他的性取向所決定的。此 「庄」字應為 「靈」字之誤。 和其他沒有性內涵的典故不同,「楚王好細腰」的典故在其演變定型過程中,出現了獨特的性取向異化現象。在《晏子春秋》、《韓非子》、《尹文子》和《荀子》的短語中,「士」這個專指男性的關鍵字消失了,即細腰的主體中性化了。往後的演變是進一步女性化。這是在異性戀占絕對優勢的社會環境中一個很有趣的文化現象。「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人」,最早出自東漢初期名將馬援的長子馬廖。公元77年,即典故的主角楚靈王死後第六百零六年,馬廖在《上長樂宮以勸成德政疏》里,比喻當權者的愛好引導時尚潮流時,使用了 「吳王好劍客,百姓多創瘢;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人」的句子。他的《疏》被收入東漢范曄編撰的《後漢書》和北宋司馬光編撰的《資治通鑒》中。這兩本著作是古代士子必讀之書,其影響力可想而知。馬廖在《疏》里選用 「宮中」這個詞彙或許有不得已的苦衷。他的《疏》是寫給親妹妹馬太後看的。當時的皇帝漢章帝由馬太後從小養育長大,但不是馬太後的親生骨肉。也許是考慮到這種微妙的親疏關系,馬太後一生行事惶誠惶恐,非常小心。她對三位國舅的要求也特別嚴格,生怕他們逾越禮儀制度,招致不測之禍。如果馬廖在《疏》中使用 「朝中」或 「國中」等詞彙, 就會使人聯想到漢哀帝斷袖的故事。根據非禮勿言的儒家禮儀,這是對太後的大不敬,也有影射先帝的嫌疑。用 「宮中」一詞則政治正確,因為在漢宮中,除了皇帝和太監外,沒有其他男人,其餘的都是女人。馬廖的微言大義,使得 「楚王好細腰」的性取向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彎,也投合社會上大多數人們對這個典故的理解。由於細腰的主體異化成女性,從 「楚王好細腰」的典故又衍生出一個子典故:楚腰。漢以後的詩詞使用 「楚腰」這個子典故時,不再含有 「當權者的愛好引導時尚潮流」的比喻意義,而僅用來形容女性細小的腰身。
原文
「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腰,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脅息然後帶,扶牆然後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
注釋
昔者:從前。 楚靈王:春秋中期楚國國君。 好(hào):喜歡。 士:臣子。 要(yāo):通「腰」。 皆:都。 一飯:每天吃一頓飯。 節:限制,節制。 脅息:屏住呼吸。 帶:束帶。 比:等到,及至。 期(jī)年:一周年。「期」表示一年(月)。 黧(lí) 黑:黑中帶黃的顏色。
譯文
從前,楚靈王喜歡他的臣子有纖細的腰。所以朝中的大臣,(惟恐自己腰肥體胖,失去寵信,因而不敢多吃),每天都是吃一頓飯用來節制自己的腰身,(每天起床後,整裝時)先抑制住呼吸,然後把腰帶束緊,扶著牆壁才能站起來。到了第二年,滿朝(文武大臣們)臉色都是黑黃色。 主人公簡介 楚靈王 楚靈王,本名圍,是楚共王的次子,殺了侄兒楚郟敖自立,即位後改名熊虔。 楚靈王 偏愛細腰美女,「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就是指他。楚靈王三年(前538年),楚靈王率兵攻吳,捉住了慶封。有一次齊國晏嬰來訪,要他鑽門洞進來,晏子笑嘻嘻的說:「反正出使到狗國,就應該從狗洞進去嘛!」,另外「橘逾淮為枳」也是兩人鬥智的故事。 楚靈王窮奢極欲,楚靈王六年,造章華宮,又稱細腰宮;對外窮兵黷武,前531年,蔡靈侯至楚,楚靈王殺之,蔡國滅亡。楚靈王十一年(前530年),派兵圍徐,威脅吳國。此時史書載:「左史倚相趨過。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視之。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前529年楚國人民推翻了他的統治,靈王逃亡,隨從相繼離去,最後弔死郊外。 靈王有二子熊祿(世子)、熊罷敵,都被蔡公熊棄疾殺死。
涼州詞 唐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注釋: 這首詩描寫了邊塞涼州雄偉壯闊、荒涼寂寞的景象。遠遠奔流而來的黃河,好像與白雲連在一起;玉門關孤零零地聳立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涼州詞(4張)孤城:指玉門關。
仞:古代漢制為七尺或周制為八尺 1.61.8米為一仞。
羌:古代的一個民族。
「涼州詞」是涼州歌的唱詞,不是詩題,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開元年間,隴右節度使郭知運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譜,進獻給唐玄宗。玄宗交給教坊翻成中國曲譜,並配上新的歌詞演唱,以這些曲譜產生的地名為曲調名。後來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如王之渙、王翰、張籍等。 注釋] 1.涼州詞:為當時流行的一種曲子(《涼州詞》)配的唱詞。 2.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源頭。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邊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相當於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種樂器。 6.楊柳:指一種叫《折楊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贈別的風俗。 7.度:越過。後兩句是說,羌笛何必吹起《折楊柳》這種哀傷的調子,埋怨楊柳不發、春光來遲呢,要知道,春風吹不到玉門關外啊! [簡析] 奔流的黃河遠遠望去,好像和天上的白雲相連,玉門關孤零零的聳立在崇山峻嶺之間,不要用那哀怨的<<折楊柳>>來埋怨春光來遲,因為春風根本吹不到玉門關一帶. 「涼州詞」是涼州歌的唱詞,不是詩題,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開元年間,隴右節度使郭知運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譜,進獻給唐玄宗。玄宗交給教坊翻成中國曲譜,並配上新的歌詞演唱,以這些曲譜產生的地名為曲調名。後來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 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廣闊胸懷。 首句「黃河遠上白雲間」抓住遠眺的特點,描繪出一幅動人的圖畫: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來,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是從白雲中流出來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寫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這兩句,描寫了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為後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個典型環境。 在這種環境中忽然聽到了羌笛聲,所吹的曲調恰好是《折楊柳》,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離愁。古人有臨別折柳相贈的風俗。「柳」與「留」諧音,贈柳表示留念。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歌中提到了行人臨去時折柳。這種折柳贈別之風在唐代極為流行。於是,楊柳和離別就有了密切的聯系。現在當戍邊士卒聽到羌笛吹奏著悲涼的《折楊柳》曲調時,就難免會觸動離愁別恨。於是,詩人用豁達的語調排解道:羌笛何須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楊柳》曲調呢?要知道,玉門關外本來就是春風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楊柳可折!說「何須怨」,並不是沒有怨,也不是勸戍卒不要怨,而是說怨也沒用。用了「何須怨」三字,使詩意更加儲蓄,更有深意。 三、四兩句,明代的楊慎認為含有諷剌之意:「此詩言恩澤不及於邊塞,所謂君門遠於萬里也。」(《升庵詩話》)中國古代詩歌向來有「興寄」的傳統,更何況「詩無達詁」,我們認為讀者未嘗不可這樣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確有此意。 作者簡介: 王之渙(688-742),字季凌,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後遷居絳州(今山西絳縣)。唐代詩人。 王翰:字子羽,並州晉陽(今山西太原市)人。睿宗景雲元年(710)進士,玄宗時作過官,後貶道州司馬,死於貶所。性豪放,喜游樂飲酒,能寫歌詞。並自歌自舞。《全唐詩》存其詩一卷。尤以《涼州詞》為人傳誦。 唐人七絕多是樂府歌詞,涼州詞即其中之一。它是按涼州(今甘肅省河西、隴右一帶)地方樂調歌唱的。《新唐書·樂志》說:「天寶間樂調,皆以邊地為名,若涼州、伊州、甘州之類。」這首詩地方色彩極濃。從標題看,涼州屬西北邊地;從內容看,葡萄酒是當時西域特產,夜光杯是西域所進,琵琶更是西域所產。這些無一不與西北邊塞風情相關。這首七絕正是一首優美的邊塞詩。邊塞詩,若以對戰爭的態度為標准。可劃分為歌頌戰爭與暴露戰爭兩類。本詩所寫戰爭的性質和背景已無可考,但從詩人感情的脈搏來體會,這無疑是一首反戰的詩歌。不過它不正面描寫戰爭,卻通過戰前飲酒這件事來表達將士厭戰的悲痛情緒,用筆十分隱蔽曲折。 首句設色艷麗,故意誇示飲宴之美:在晶瑩透亮閃閃發光的杯子里斟滿了葡萄美酒,戰士們聚在一起准備痛飲了。寫到這里,突然來一頓挫:「欲飲」而無奈「琵琶馬上催」。這個上二下五的句式,妙在突然促成了文意的轉折。馬上的樂隊彈起琵琶催人出發,這使得將士們心情大變,由熱鬧舒適的歡飲環境一下被逼到緊張激昂的戰前氣氛中。看來無法再飲酒了!可是,「醉卧沙場君莫笑」。第三句意又一轉,告訴我們:這時雖然軍令如山,卻是催者自催,飲者自飲,而且下決定決心要「醉卧」。詩人似在代將士傾訴衷腸:管他呢,雖然出發在即,我們依然痛飲,不辭醉倒沙場,這種狂飲你們不會見笑吧?「君莫笑」三字,於頓挫之中一筆挑起,引出了全詩最悲痛、最決絕的一句,這就是結末的「古來征戰幾人回?」這個詰問句,誇張地展示了戰爭的殘酷後果,道出了普遍性,深化了詩歌的主題。顯然,這里所控訴的,已不止是將士們所面臨的這一次征戰,而是「古來」即有的一切由統治階級為了自身利益而發動的驅使千千萬萬將士去送死的戰爭!全詩抒發的是反戰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戰爭以來生還者極少的悲慘事實,卻出以豪邁曠達之筆,表現了一種視死如歸的悲壯情緒,這就使人透過這種貌似豪放曠達的胸懷,更加看清了軍人們心靈深處的憂傷與幻滅。《唐詩別裁集》說此詩「故作豪放之詞,然悲感已極」。可謂深得作者用心。此詩的確流露了如當代論者所批判的消極情緒,但在那樣的時代、那樣的殘酷環境中,戰士和詩人們對於無休無止的邊庭爭戰,一般也只能產生這種悲痛的情緒,我們對此就不必苛求了。
浪淘沙 唐 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 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 同到牽牛織女家
詞牌概述
《浪淘沙》調出於樂府(《樂府詩集》收入近代曲中),原為二十八字,即七言絕句一首。唐白居易、劉禹錫演有此詞,且詞句即詠江浪淘沙,為唐時教坊曲名。迨至李煜,因舊調另制新聲,乃變作雙調,每段僅存七言二句,而所詠亦泛而不必切題矣。如皇甫松詞雲:「蠻歌豆寇北人愁,浦雨杉風野艇秋,浪起鵁鶄眠不得,寒沙細細入江流。」
《學弈》 選自《孟子·告子》。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國人 (現在的山東鄒縣)。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後的儒學大師,被尊稱為「亞聖」。後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孟子》是孟子與他的弟子合著的。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哲學﹑ 思想和個性修養 等。全書分為《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這七篇。 詳細原文 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zhu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fu)若與(yú)?,曰:「非然也。」
編輯本段讀法
/=停頓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wei)/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zhu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譯文
弈秋是全國最善長下棋的人。讓他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學得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而另一個人雖然也聽弈秋的教導,但是他心裡總以為將有天鵝要飛過來,他想拉弓射箭的去射它。雖然他們是一起學習的,但不專心學習的人學得卻不如前一個。是因為他的智慧不如前一個人嗎?回答說:不是這樣的。
字詞解釋
(01)弈:下棋。 (02)弈秋:人名,因他善於下棋,所以稱為弈秋。 (03)通:全 通國:全國。 (04)善:擅長,善於。 (05)弗若:不如。 (06)誨:教誨。 (07)惟弈秋之為聽:只聽弈秋的教導 (08)之:代詞,指代弈秋的教導。 (09)鴻鵠:代詞,指代天鵝。 (10)援:引,拉。 (11)繳:指古時帶有絲綢的箭。 (12)之:代詞,指代專心致志的人 (13)俱:一起。 (14)弗:不。 (15)矣:了。 (16)為:認為 (17)其:代詞,指代三心二意的人 (18)雖:雖然 (19)將至:即將到來
編輯本段感悟
學習不可一心二用,必須專心致志,做事要一心一意,方可成功! 或(若三心二意,將一事無成。) 一個專心致志,一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形成鮮明對比。說明像弈秋那樣的圍棋高手,教人下棋,也是聚精會神的學得好,心有旁騖的學不好。學習,老師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自己。
孟子(約前372~前289),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軻,鄒(今山東鄒城市)人。約生於周烈王四年,約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相傳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幼年喪父,家庭貧困,曾受業於子思的學生。學成以後,以士的身份游說諸侯,企圖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到過梁(魏)國、齊國、宋國、滕國、魯國。當時幾個大國都致力於富國強兵,爭取通過暴力的手段實現統一。孟子的仁政學說被認為是「迂遠而闊於事情」,沒有得到實行的機會。最後退居講學,和他的學生一起,「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在孟子生活的時代,百家爭鳴,「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場加以激烈抨擊。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被尊奉為僅次於孔子的「亞聖」。 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說,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親親」、「長長」的原則運用於政治,以緩和階級矛盾,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長遠利益。 孟子把倫理和政治緊密結合起來,強調道德修養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說:「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後來《大學》提出的「修齊治平」就是根據孟子的這種思想發展而來的。 孟子哲學思想的最高范疇是天。孟子繼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殘留的人格神的含義,把天想像成為具有道德屬性的精神實體。他說:「誠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誠這個道德概念規定為天的本質屬性,認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觀念的本原。孟子的思想體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倫理思想,都是以天這個范疇為基石的。
現代足球具有很強的對抗性和觀賞性,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
足球最早起源於中國。《戰國策》中曾記載2000多年前戰國時期齊國都城臨淄開展足球運動的情況。當時足球被稱為「鞠」。鞠用皮革做外殼,中間塞滿鬃毛之類的東西。西漢時,劉邦曾在宮廷內修建「鞠城」,專供比賽使用。漢武帝還在軍隊中推廣足球運動,使足球運動兼有強健士兵體魄和提高軍隊戰鬥力的作用。
唐代是足球運動的昌盛時期。當時已經用灌氣的球代替了用鬃毛填充的球,而且有了球門和規則的球場,設備器材方面也逐漸完善。不但男子踢球,女子足球游戲也盛行起來,並且傳到了日本。宋朝時,出現了稱為「香雲社」的球會組織。可以說,我國是最早發明足球和進行足球比賽的國家。
總之還有很多,不知您需要哪一個,請說清哪一課
如還有問題,請及時告訴我。
O(∩_∩)O謝謝!

③ 課本里那些有典故的童年天才們,後來在歷史中是什麼結局

我們小學語文里學過很多的歷史典故,主要通過這些名人典故教我們要刻苦學習,會隨機應變,尊敬老人,懂得禮讓,一言以概之——勵志!俗點說就是打雞血。

然而神童並不等於這輩子就高枕無憂了,這些神童後來的人生際遇和最後的結局卻並不是全都像人們想像的那麼輝煌,甚至都不如後來半路殺出來的不知名的對手。

現在來扒一下這些名人都有哪些:

1、曹植

曹操到死的時候才醒悟過來:到底還是應該讓寫詩的人專門寫詩,治國的人專門治國啊!曹操終於認識到他一廂情願的想讓那個只擅長寫詩而不擅長駕馭人才的曹植去爭儲反而是害了他。

這告訴我們別人走的好的路不一定適合自己,結合自己的性格,確定一個目標然後一直深耕,出成果只是水到渠成,對孩子也是如此,我們自己走過的路也不一定適合孩子,因為他的性格未必就像我們自己,是神童走錯了路也白搭,不是神童但選對了路一樣也可以彎道超車。

④ 小學課文學過的歷史故事

「司馬光砸缸」、「曹沖稱象」、「將相和」、「田忌賽馬」、楊廣陷害太子楊勇,陰謀獲得皇位。「完璧歸趙」等

⑤ 小學語文三年級成語故事有哪些

一、水滴石穿

從前,有個廉潔的縣官,他審問一個拿了公家一枚銅錢的倉庫管理人。那人說:「不就是一枚銅錢嗎?」他提筆寫下一行批語:「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意思就是說,一天偷一枚銅錢,一千日就是一千枚;天天用繩鋸木頭,木頭也會斷;水珠天天滴在石頭上,石頭也會被滴穿。

[提示]比喻雖然力量小,只要堅持做下去,就能做出很難辦到的事來。也作「滴水穿石」。

二、百發百中

在楚國的一個練武場上,許多射手在比武射箭,有個射箭能手養由基,連續幾次射中靶心,有好事者說:「射中靶心,還算不了什麼。能射中百步之外的柳樹葉子,那還差不多。」養由基站穩腳步,張弓搭箭,一箭射在了百步之外的柳樹葉子上,大家都拍手叫好。

[注釋]發:射箭。

[提示]形容射箭或射擊技術非常高明。

三、無價之寶

戰國中期,魏國有一個農民在地里耕作時,得到一塊一尺見方的玉。他把玉獻給魏王。魏王叫老玉工鑒定,老玉工說:「恭喜大王得到了一塊罕見的寶玉。」魏王問:「這塊玉值多少錢?」老玉工說:「有錢也買不到,用五座城池的代價,也只能看一下而已。」魏王大喜,重賞了獻玉的人。

[提示]指極其稀有的珍貴物品。

四、畫龍點睛

南北朝有個畫家叫張僧繇。傳說他在一所佛寺的牆壁上畫了四條龍,都沒畫眼睛。大家問他:「為什麼?」他回答:「有了眼睛,龍會飛走的。」人們以為他說大話。他只好為兩條龍畫上眼睛。立時雷電破壁,兩條龍騰空而去,牆上只剩下沒有眼睛的兩條龍。

[提示]比喻作文或講話時,加上一兩句關鍵的話會使內容更精闢有力。

五、手不釋卷

三國時,吳國大將呂蒙,善於領兵作戰,立下不少戰功。但他有一個毛病:不願讀書。吳王孫權對他說:「你掌管軍政大權,應該多讀兵書和史書。」他回答:「抽不出時間。」孫權說:「光武帝領兵打仗時,手都從來不離開書,你比他還忙嗎?」從此,呂蒙努力學習,成了一個有學問的將領。

[注釋]釋:放開。卷:書本。

[提示]形容勤奮學習或看書入迷。

⑥ 小學語文知識積累:80個與歷史人物有關的成語,小

1 史記是什麼體裁的史書?答案:紀傳體 2 唐代詩人朱慶餘的「妝罷低聲問夫婿」問的是誰?答案:張籍.典故:朱慶餘寫過這樣一首詩:「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更有趣的是,張籍也借情詩來作答.在《酬朱慶餘》中,他寫道:「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3 被稱為三蘇的北宋文學家父子中的父親是誰?答案:蘇洵.解析:父親蘇洵,兩個兒子 蘇轍 蘇軾 當時人稱三蘇. 4 「東床快婿」原本是指誰?答案:王羲之 解析:「袒腹東床」就是王羲之的故事.太傅郗鑒在晉室東渡以後,派遣門人到丞相王導府中為女兒都璿提親,對王氏子弟來說,這是一個婚嬅高門的難得機會,一個個神氣端肅,扭捏作態,唯獨王羲之毫不在乎依舊袒腹而卧在東窗床上,不料郗鑒選中的就是這個「袒腹東床」的少年郎,從而為後人留下「東床快婿」的佳話. 5 寸草春暉比喻父母的恩情難以報答,這首詩的作者是誰?答案:孟郊解析:孟郊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6 春風不度玉門關是誰的詩句?答案:王之渙 解析:唐朝,王之渙與高適、王昌齡以詩會友,「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一曲《涼州詞》唱出了盛唐氣度,也讓玉門關成為國人心馳神往的地方. 7「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是誰的遭遇?答案:韓信 解析:【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宋洪邁《容齋續筆·蕭何紿韓信》:「韓信為人告反,呂後欲召,恐其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稱陳豨已破,紿信曰:『雖病強入賀.』信入,即被誅.信之為大將軍,實蕭何所薦,今其死也,又出其謀,故俚語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之語.」後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比喻事情的成敗都出於同一個人. 8 古詩的體制稱為「風雅頌」,其中頌是指?答案:宗廟樂歌 解析:對於《頌》的解釋,最早見於《詩·大序》:「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孔穎達《毛詩正義》說:「頌者」之下省略了「容也」二字.朱熹《詩集傳》說:「頌」與「容」古字通用.據阮元《□經室集·釋頌》的解釋,「容」的意思是舞容,「美盛德之形容」,就是贊美「盛德」的舞蹈動作.如《周頌·維清》是祭祀文王的樂歌《小序》說:「奏象舞也.」鄭玄《毛詩傳箋》說:「象舞,象用兵時刺伐之舞.」就是把周文王用兵征討刺伐時的情節、動作,用舞蹈的形式表現出來,這可以證明祭祀宗廟時不僅有歌,而且有舞,「載歌載舞」可以說是宗廟樂歌的特點.近代學者也多以為《頌》是宗廟祭祀之樂,其中有一部分是舞曲. 9 「文過飾非」中的文是什麼意思?答案:掩飾.解析:【解釋】用漂亮的言詞掩飾自己的過失和錯誤.【出處】 唐·劉知幾《史通·惑經》:「期則聖人設教,其理含宏,或援誓以表心,或稱非以委屈.豈與夫庸儒末學,文過飾非,使夫問者緘辭杜口,懷疑不展,若是而已哉!」 《論語·子張》:「小人之過也必文.」 《莊子·盜跖》:「辯足以飾非.」 鄒韜奮《硬吞香蕉皮》:「倒是精神安泰的事情,文過飾非是最苦的勾當.」 10 矛盾小說的代表作是?答案:《子夜》 解析:1931年出版的長篇小說《子夜》是茅盾小說創作的成熟標志,也是他創作的頂峰.這部小說是五四以來「第一部具有宏大而復雜的現代結構」的長篇小說,奠定了長篇小說革命現實主義手法的基礎,是中國現代小說史上的一個里程碑.茅盾的小說,除《子夜》外,代表作品還有長篇小說《虹》、《蝕》、《霜葉紅於二月花》以及短篇《林家鋪子》和《春蠶》等.

⑦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所有用典故的地方

親射虎,看孫郎。
西北望,射天狼。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密州出獵》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燕然未勒歸無計。——《漁家傲》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李白《行路難》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無題.》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傳說:青鳥殷情為探看:蓬山,蓬萊山的簡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青鳥,神話中西王母飼養的三足鳥,它能傳遞信息,所以用它來指代使者。
漁家傲》作者:范仲淹
典故:燕然未勒。出處:《後漢書》。竇憲打敗侵邊的匈奴,在燕然山上刻石記功而歸。後人就用燕然勒石表示克敵制勝,未取勝就說燕然未勒。
含義:抗敵大功還未告成。

《京口北固亭懷古》作者:辛棄疾
生子當如孫仲謀。
典故: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出處:仲謀,孫權的字,孫權在京口建立政權。
含義:無處尋找英雄孫仲謀了。

《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自《戰國策》
成語:門庭若市:出處:《戰國策•齊策一鄒忌諷齊王納諫》:「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含義:原形容進諫的人很多。現形容來的人很多,非常熱鬧。
《醉翁亭記》作者:歐陽修
典故:醉翁之意不在酒:出處:《醉翁亭記》:「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含義:原是作者自說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於欣賞山裡的風景。後用來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面。
成語:水落石出:出處:《醉翁亭記》:「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蘇軾《後赤壁賦》:「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含義:水落下去,水底的石頭就露出來。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顯露出來。
《沁園春·雪》作者:毛澤東
典故: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出處:《漢書·匈奴傳》「南有大汗,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也」
含義:天所寵愛的人
典故:風流人物:出處:《沁園春•雪》「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出處: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含義:對一個時代有影響的人
典故:風騷:出處:《沁園春•雪》「唐宗宋祖,稍遜風騷」。出處:《國風》《離騷》
含義:原指《詩經》里的《國風》和《楚辭》里的《離騷》,這里指文學才華。
《魚我所欲也》作者:孟子
成語:捨生取義。出處:《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含義:舍棄生命以正義。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孟子為了正義而捨去生命。
《秋水》作者:莊子
成語:望洋興嘆 出處:《莊子秋水》 「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
含義:望洋,仰視樣子。比喻做事力量不夠或缺乏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
成語:貽笑大方。出處:《莊子秋水》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含義:大方,指知識淵博,學有專長的人。表示知識短淺,見笑於人。

⑧ 故事典故

一次,蘇軾在抄莫干山遊玩,甚是疲乏,打算休息一會兒,便走進了一座廟宇。
主事老道見蘇軾衣著簡朴,便冷淡地指了指椅子說:
「坐!」然後,對道童喊道:「茶!」
蘇試坐下和老道閑聊起來。從談話中,老道發覺來客頗有才華,非一般書生,

即把他引至大殿,客氣地說:
「請坐!」又對道童說:「敬茶!」
兩人又談了起來。老道愈發感到來客知識淵博,聰慧過人,不禁問起他的姓名來。

這才知道此人竟是名揚四海的蘇東坡。於是,連忙站起作揖,把他又讓進客廳,恭恭

敬敬地說:
「請上坐!」又對道童說:「敬香茶!」
蘇軾告別時,老道懇求他寫字留念。蘇軾一笑,揮筆題了一副對聯:
「坐,請坐,請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老道看罷,不覺臉上火辣辣的。 ----出自《古代笑話》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典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