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教育漫話》一書讀後感
[《教育漫話》一書讀後感]好久沒有讀過教育經典,《教育漫話》一書讀後感。偶然間發現學校圖書室有這么一本算是塵封已久的經典名著,拿來也只是粗略的閱讀,不過或多或少也能領悟書中的道理,結合實際談談自已的感受。
《教育漫話》整體涉及三個方面的話題,按作者約翰.洛克的排列依次是體育、德育和智育。本書中首先提及的是體育,實質談的就是健康教育。開篇洛克先生就亮出了他的觀點健康之精神寓於健康之身體。圍繞如何使兒童擁有健康的身體,洛克先生從溫暖、游泳、空氣、衣服、飲食、睡眠、葯物等多方面進行了講述。他認為第一件應該當是無論冬天夏天,兒童的衣著都不可過暖,因為大多數兒童的身體,都因嬌生慣養之故弄壞了,至少也受到了損害。他指出,身體強鍵的主要標准在能忍耐勞苦。也許日本小朋友與中國小朋友一同進行的友好夏令營的案例,大家都早已耳聞熟悉了,面對中國孩子較弱的身體素質,我們的社會、學校、家庭是不是也該好好反思一下?看一看洛克先生給出的葯方,多吸新鮮空氣,多運動,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類或烈性的飲料不可喝,葯物要用得極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過暖過緊,尤其是頭部和足部要涼爽,腳應習慣涼水,應與水接觸。多麼簡單易行,可是在我們現在的教育環境下,能讓孩子做到幾項?最近國務院又下發了《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共十二條,其中心還是要確保學生每天一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而且要落到實處,應該要成為一種學校規范,學生的習慣。
教育上難於做到而又具有價值的一部分目標是德行洛克先生從英國當時社會的實際,從培養紳士的角度出發,必須具備理智、禮儀、智慧和勇敢這四方面的道德品質。而這些道德品質應該及早形成,那可是影響兒童一生一世的。在我們周圍經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對孩子的錯誤放縱不管,他們認為孩子還小,長大就好了,這恰恰是最危險的,讀後感《《教育漫話》一書讀後感》。洛克認為應該在兒童精神最纖弱,最容易支配的時候要讓他們習慣於遵守約束,服從理智,免得以後難以糾正。當然需要注意的是,同時培養的習慣不能太多,否則,花樣太多會把他們搞得暈頭轉向,反而不利於習慣的培養。在德育培養的過程中,榜樣示範的作用不可小視。我們知道,孩子是很容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的,都愛模仿別人,特別是小學生。如果我們把他們熟識的人的正確的或錯誤的事情的榜樣放在他們的面前,同時說明為什麼美麗或醜陋,這種榜樣的力量比任何說教的力量都大。當然作為教師我們還不能忽視我們自身的榜樣作用,倘若某件事情,你認為他做的是一件過錯,你自己卻做了,那麼,他便一定會以你的榜樣為護身符,那時你再想用正當的方法去改正他的錯誤就不容易了。那麼一旦孩子不慎犯了錯誤該怎麼辦?洛克指出,他認為懲罰應盡量避免,主張喚醒兒童內心深處的,觸及心靈的榮譽感和羞恥心,因為兒童對於名譽是極敏感的,他們覺得被別人看得起是一種快樂。他們一旦懂得尊重與羞辱的意義後,對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刺激,只有出自內心的羞恥心和不願見惡於人的畏懼心,才是一種真正的約束。
洛克先生認為,相比於品質,學問不是最重要的。學問是應該有的,但是它應該居於第三位,只能作為輔助更重要的品質之用。所以本書中,把智育放到最後來談。他首先提醒我們應該極力注意,決不可把讀書當作他的一種任務,也不可使他把讀書看成一種工作。一旦讀書成為兒童的負擔,他就會立刻討厭它,哪怕他們以前本來很喜歡讀書。應該把學習看做是一種游戲、消遣,把它當作一件做了別些事情以後的獎勵。這種觀點,他在書中曾多次提起。在語文學習上,洛克先生是反對機械學習,反對靠文法學習語文的,他舉了個例子:一個法國婦人教一個英國女孩學習法文,只是和她閑談,一點不需要什麼文法,只是口語,有了一兩年的功夫,英國女孩就能把法文說得很好,讀得很好了。主張重視兒童的興趣,因為兒童興致好的時候,學習效率要好兩三倍,對兒童充滿求知慾望的好奇心給予鼓勵。在本書的最後,作者指出每個人的心理都與他的面孔一樣,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與別人區別開來。兩個兒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導的。對兒童的教育要根據兒童的不同特點進行,和我們的祖師爺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一致的。
《教育漫話》的教育思想主流是進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們繼續學習的。如這一段話,便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上的錯誤比別的錯誤更不可輕犯。教育上的錯誤正和錯配了葯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補救,它們的影響是終身洗不掉的。這樣的話不能不讓人去審視自己:我犯的錯誤會給學生留下什麼影響,還能補救多少?總之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教育漫話》一書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㈡ 關於教育方面的書的讀後感
本人沒有讀書的習慣、也好久沒有讀過教育經典。偶然間發現學校圖書室有這么一本算是塵封已久的經典名著,拿來也只是粗略的閱讀,不過或多或少也能領悟書中的道理,結合實際談談自已的感受。
一、《教育漫話》整體涉及三個方面的話題,按作者約翰.洛克的排列依次是體育、德育和智育。本書中首先提及的是體育,實質談的就是健康教育。開篇洛克先生就亮出了他的觀點「健康之精神寓於健康之身體」。圍繞如何使兒童擁有健康的身體,洛克先生從「溫暖、游泳、空氣、衣服、飲食、睡眠、葯物」等多方面進行了講述。他認為第一件應該當是「無論冬天夏天,兒童的衣著都不可過暖」,因為「大多數兒童的身體,都因嬌生慣養之故弄壞了,至少也受到了損害。」他指出,身體強鍵的主要標准在能忍耐勞苦。也許日本小朋友與中國小朋友一同進行的友好夏令營的案例,大家都早已耳聞熟悉了,面對中國孩子較弱的身體素質,我們的社會、學校、家庭是不是也該好好反思一下?看一看洛克先生給出的葯方,「多吸新鮮空氣,多運動,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類或烈性的飲料不可喝,葯物要用得極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過暖過緊,尤其是頭部和足部要涼爽,腳應習慣涼水,應與水接觸。」多麼簡單易行,可是在我們現在的教育環境下,能讓孩子做到幾項?最近國務院又下發了《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共十二條,其中心還是要確保學生每天一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而且要落到實處,應該要成為一種學校規范,學生的習慣。
二、第二個話題:德育。「教育上難於做到而又具有價值的一部分目標是德行」」洛克先生從英國當時社會的實際,從培養紳士的角度出發,必須具備理智、禮儀、智慧和勇敢這四方面的道德品質。而這些「道德品質應該及早形成,那可是影響兒童一生一世的。」在我們周圍經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對孩子的錯誤放縱不管,他們認為孩子還小,長大就好了,這恰恰是最危險的。洛克認為應該在兒童「精神最纖弱,最容易支配的時候」要讓他們習慣於遵守約束,服從理智,免得以後難以糾正。當然需要注意的是,同時培養的習慣不能太多,否則,花樣太多會把他們搞得暈頭轉向,反而不利於習慣的培養。在德育培養的過程中,榜樣示範的作用不可小視。我們知道,孩子是很容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的,都愛模仿別人,特別是小學生。如果我們把他們熟識的人的正確的或錯誤的事情的榜樣放在他們的面前,同時說明為什麼美麗或醜陋,這種榜樣的力量比任何說教的力量都大。當然作為教師我們還不能忽視我們自身的榜樣作用,「倘若某件事情,你認為他做的是一件過錯,你自己卻做了,那麼,他便一定會以你的榜樣為護身符,那時你再想用正當的方法去改正他的錯誤就不容易了。」那麼一旦孩子不慎犯了錯誤該怎麼辦?洛克指出,他認為懲罰應盡量避免,主張喚醒兒童內心深處的,觸及心靈的榮譽感和羞恥心,因為「兒童對於名譽是極敏感的」,他們覺得被別人看得起是一種快樂。他們一旦懂得尊重與羞辱的意義後,對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刺激,「只有出自內心的羞恥心和不願見惡於人的畏懼心,才是一種真正的約束」。
三、才是智育。洛克先生認為,相比於品質,學問不是最重要的。學問是應該有的,但是它應該居於第三位,只能作為輔助更重要的品質之用。所以本書中,把智育放到最後來談。他首先提醒我們「應該極力注意,決不可把讀書當作他的一種任務,也不可使他把讀書看成一種工作。」一旦讀書成為兒童的負擔,他就會立刻討厭它,哪怕他們以前本來很喜歡讀書。應該把學習看做是一種游戲、消遣,把它當作一件做了別些事情以後的獎勵。這種觀點,他在書中曾多次提起。在語文學習上,洛克先生是反對機械學習,反對靠文法學習語文的,他舉了個例子:一個法國婦人教一個英國女孩學習法文,只是和她閑談,一點不需要什麼文法,只是口語,有了一兩年的功夫,英國女孩就能把法文說得很好,讀得很好了。主張重視兒童的興趣,「因為兒童興致好的時候,學習效率要好兩三倍」,對兒童充滿求知慾望的好奇心給予鼓勵。在本書的最後,作者指出「每個人的心理都與他的面孔一樣,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與別人區別開來。兩個兒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導的。」對兒童的教育要根據兒童的不同特點進行,和我們的祖師爺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一致的。
《教育漫話》的教育思想主流是進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們繼續學習的。如這一段話,便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上的錯誤比別的錯誤更不可輕犯。教育上的錯誤正和錯配了葯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補救,它們的影響是終身洗不掉的。」這樣的話不能不讓人去審視自己:我犯的錯誤會給學生留下什麼影響,還能補救多少?總之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㈢ 教育孩子類的書該怎麼寫讀後感具體一點
作為媽媽和老師,我對兒童教育方面的書籍一直是更為關注一些,教育孩子書籍讀後感。一次在新華書店裡,發現的這本書。《卡爾.威特的教育》真的是一本好書,這是一本關於幼兒教育方面的書籍,是一部有有著很長的歷史的經典教育書籍。因為是教師,所以我帶著疑問的眼光讀完老卡爾寫的育兒經驗,卡爾威特在三個世紀前的教育經驗在現世仍然具有很大的參考意義。對現代的小學教育,仍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鑒。
素質教育很早就開始有了,至少在卡爾威特的教育方式上就是這樣應用的。以素質教育的非智力因素打下基礎,在上面建築一個神童般的宮殿,這就是卡爾威特的成功秘訣。
教育孩子要有正確的方法,要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行為習慣,要開發孩子的智力,引導孩子對周圍事物的興趣,養成勤於思考、善於思考的習慣。培養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鼓勵孩子敢於向成人提問,作為老師和父母,我們可能什麼都知道,只要把問題的思考和解決的方法和步驟展現在孩子面前。明確告訴孩子你不懂或不清楚,但可以一起查書,上網或者請專家。在引導孩子查書找資料、向別人請教的過程中,孩子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同時培養了孩子對讀書的好奇心、發現問題的恆心、解決問題的自信心,讀後感《教育孩子書籍讀後感》。
要養成孩子的好習慣。專心致志的習慣——學習必須專心致志才能有好的結果。學語文時就只考慮語文,學數學時就專心於數學,如果在學習時想著玩,玩時又擔心學習跟不上,不能用心一處,即使學生整天坐在書桌旁,那也只不過是裝裝樣子而已,只是一種對自己和別人的一種欺騙。學習任何學科也是一樣,只有專心致志才能學好。
敏捷靈巧的習慣——一部分學不拖到最後就不想做,久而久之,這些學生作業一直遲交,甚至不交,其實這些學生不明白,迅速完成作業之後,多餘的時間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發展自己的愛好。如果不養成敏捷,靈巧的習慣,能做的事就更少了!堅持不懈的習慣—— 在學習上會有很多難以預料的困難,但是只要有恆心,只要能夠堅持,那麼一切困難都會迎刃而解。好習慣是從小養成的,小學階段是養成好習慣的關鍵時期,所以我覺得無論是老師還是父母,都應該重視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從玩中學是孩子更易接受的,父母要常深入研究。輔導孩子的過程和孩子學習的過程都應是快樂的,並且成效顯著的話,我想智慧的大門就打開了.
早期教育是非常的重要,不都是說「三歲決定人的一生」嗎?但又是什麼在三歲之前決定了孩子的一生呢?是早期的識字教育?早期的數學教育?還是早期的才藝教育?這些並非不重要,但卻不是最重要的。這本書的副標題為:為孩子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矗這讓我想起了聖經里的一句話:「凡聽見我的話就去行的,好比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聽見我的話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並卻倒塌得很大。」
你願意你的孩子是那磐石上的房子,還是沙土上的呢?我想沒有人選擇後者,那麼這本書會教給你,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讀懂孩子的行為,並將孩子的行為引導到一個有效的目標上去。就像聖經里說的:「教養孩童,走他當行的路,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讀小學語文教學有感]《小學語文教學》盡管是山西省出版的教學雜志,但我對它卻情獨終,讀小學語文教學有感。從步入教壇不久,我就開始關注著它,不看它心裡總是發慌,不知道自己的教學該向何處去。我認為這本雜志是我國小語教學改革事業的前沿,雜志的開篇都有小語理事會領導或教學名人用最新的教學理念引航教學改革,裡面刊載的每篇教學論文或教學案例基本上是參加全國小語教學大賽的名師的傑作,裡面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技巧確實令人耳目一新,大有開闊眼界之感。教書這么多年,我不敢說我有什麼教學經驗,但《小學語文教學》這本雜志確實幫助了我成長。比如說這本雜志里怎樣培養學生的情感朗讀,就讓我受益匪淺。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興趣是通向學習樂園的向導,只有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它才能引到你在知識的樂園里遨遊,使你忘掉疲勞;興趣是學習的老師,在興趣「老師」的吸引和指導下,可以加快獲得豐富知識的進程。 二、聲情並茂的范讀引路 ,范讀是形象化的教學手段,讀後感《讀小學語文教學有感》。在《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朗讀訓練中,該教師藉助人們對周總理的深情感情,用低沉、悲傷的語氣,配以適當的表情和哀樂背景,把人們等靈車、望靈車、送靈車的場景讀得情真意切,把人們對周總理的愛表現得淋漓盡致。學生聽了該老師的范讀後,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情感產生共鳴,所以都自覺盡力去模仿教師的語氣、語調、表情去讀。 三、充滿激勵的評價語言,每個學生都特別希望得到老師的贊揚,一句「你的朗讀越來越出色了」、「老師快被你陶醉了」……卻可使學生受益一生。如在教學《五彩池》中,描寫五彩池形狀一段「有像葫蘆的,有像鐮刀的,有像盤子的,有像蓮花的……」時,有同學提出「我認為應該讀得越來越快,因為五彩池太多了,作者都看不過來了,所以要快點讀。」大家都也認為很有道理,對這位同學的答案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讓他試著讀一遍。沒想到老師的贊揚又引來別的同學的不同看法:「這四個有像......的,該讀得越來越慢,因為五彩池真神奇,作者邊看邊陶醉了,忘記了周圍的一切。」可見,教師的鼓勵、贊許不僅可以激發他們朗讀的興趣,更可點燃他們對小學語文教學朗讀方式處理的獨到的創造火花。 四、靈活多變的方式訓練。課堂教學中,教師可變換多種朗讀形式,讓學生在變式訓練中體會朗讀的快樂,由此激發他們的朗讀興趣。如果我們教師想把語文課上得有滋有味,在教學中做到游刃有餘,那麼請你讀讀《小學語文教學》吧。
〔讀小學語文教學有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㈤ 《小學語文享受對話教學》讀後感
[《小學語文享受對話教學》讀後感]
《小學語文享受對話教學》讀後感
——如何讓學生更快的獲取知識
博興樂安實驗學校
袁珊珊
《小學語文享受對話教學》是孫劍鋒老師的作品,最近抽時間讀了這本書,發現自己需要向他學習的地方很多很多,《小學語文享受對話教學》讀後感。並且,自己也受到很大的啟發。書中,孫建峰老師通過真實案例,向我們講解了語文教學中的一些想法以及反思。
在語文教學和教育工作實踐中,在許多教師看來,「知識」這個概念就意味著會回答提出的問題。這種觀點就促使教師對學生的腦力勞動和能力做出片面的評價:誰能把知識儲藏在記憶里,一旦教師要求,立刻就能把它「倒出來」,那麼他就被認為是有能力、有知識的學生。這在實踐中會造成什麼結果呢?其結果就是:知識好像脫離了學生的精神生活,脫離了他的智力興趣。掌握知識對學生來說變成了一件討厭的、令人苦惱的事,最好能夠盡快地擺脫它。
知識——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我千真萬確地深信:兒童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識在他們那裡常常變成了不能活動的「貨物」,積累知識好像就是為了「儲備」,而不能「進入周轉」,知識沒有加以運用。
是的,我們當中的很多人將知識看作是死的東西,而沒有真正的將其視為活的環節,它應該是發展的、變化的,是動態的,它在自身的活動中趣味無限,並派生出新的認知,否則的話,它只會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負擔會壓得他們透不過氣來,讀後感《《小學語文享受對話教學》讀後感》。這就是為何有些學生厭學,而我們無法從根本上改變的原因之一,細想想,誰願意持續承受這樣的「折磨」呢?
能回答問題似乎成為了是否掌握知識或者具有能力的測量計,如此下去,知識怎會不變得毫無生趣呢?沒有了內在的動因,這種單純的為了知識而知識的活動,很快就會變成某些學生的巨大負擔!知識因該成為精神活動的憑借才對。
關於學生腦力勞動的積極性,人們已經談論得很多了。但是可能有各式各樣的積極性。學生把讀過的東西或者教師講述的東西背得爛熟,回答得很流暢,——這也是一種積極性,然而這種積極性未必能促進智力才能的發展。教師應當努力達到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使知識在運用中得到發展。
學生思考的積極性應該是最重要的積極性了吧。今天學習《語文》課,最後一單元的內容是「科學技術說明文」,我沒有結合課本內容做平鋪直敘的講解,而是讓孩子們合了書,和我一道完成如何一步一步地製作出想要的方便麵的途徑,在此過程中,孩子們的思維活躍起來,接下來,我們探討著,孩子逐漸懂得了小小的一包方便麵包含了復雜的程序,凝聚了很多人的汗水和辛勤勞動,是來是不易的。
在語文教學上,我採用孫老師的書中的方法,一改以前的教師講的多的弊端,在一篇課文還未開始講解之前,先讓孩子們自己反復讀課文,然後在讀書筆記本上寫下「讀懂的」和「不懂的」交上來,我瀏覽,對於學生的理解的與不理解的都有了大致的了解,對於有共性的疑難問題,做以記錄。最後讓學生們之間交流,或者點撥後再讓孩子們讀書,自己解決自己提出的疑問,這次解決不了的,才是我上課講解的重點——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讓孩子們能自己藉助疑問,進入思考的狀態。
為了使學生從思考中獲取知識,教師必須對學生的知識有充分的了解。可能一個學生記住了所學的東西,而另一個學生卻有所遺忘。在這種情況下,我就得充當學生腦力勞動的指導員,使每一個學生在聽我的講解時,都能按照他自己的路子,從意識的倉庫里把所儲存的東西抽取出來;而如果在意識的倉庫里的某個地方正好是個空白,如果有些人的思路在某處斷了線,那我就得補充講解,填補這個空白,克服思路脫節的現象。但這一點也是需要有高度的技巧和藝術的。我努力尋找重復講解已經學過的教材的最恰當的形式,以便使學得最好的學生也能從中發現某些新東西。凡是學生的知識並沒有什麼空白和脫節的地方,我就只加以簡短的講解。這里沒有那種表面上的積極性,學生們雖然沒有開口,沒有回答問題,沒有相互補充,但這是真正的獲取知識。我想,這種獲取知識的形式,可以稱之為學生對自己思想的「回顧」,對自己的知識倉庫的「清點」。
通過《小學語文享受對話教學》這本書的,閱讀,自己真真正正的體會到了作為一個老師應該做的,如何做的。並且在書中孫老師還耐心的指導學生的日常生活,這是我自己身為一個經驗少,教齡短的年輕教師所眼中缺少的,所以,自己的日常教學以及與學生的生活溝通方面還需要很大的努力和提高。
〔《小學語文享受對話教學》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㈥ 小學教師讀書讀後感
[小學教師讀書讀後感]讀完了《愛的教育》,我深深得陷入了沉思,愛的教育是什麼?我在書的封面找到了答案:素質教育就是愛的教育,對父母的愛、對老師的愛、對同學的愛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質的基礎,小學教師讀書讀後感。《愛的教育》里沒有乏味的說教,也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跡。它所寫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賣炭人、小石匠、鐵匠的兒子、少年鼓手、帶病上課的教師……以及他們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這些看似平凡、實則真實可信的記敘,把讀者帶入一個愛的世界,讓我們在愛中受到教育。這本書里充滿了愛。充滿了讓人羨慕的愛。在我們的教育中,愛的教育這四個字,說來容易,做起來又是何等的困難!首先,在大多數人的腦海里沒有愛的教育這個概念。所以,在我們的生活中,沒有愛的教育。正因為我們缺乏愛的教育,才使我們的生活里少了一些愛。對父母的愛、對老師的愛、對同學的愛,這是我們缺少的,這是我們需要尋找的。有了這些愛,我們的生活才會充滿了愛。在《愛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學生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他們的愛里有寬容,有謙讓,有親情,有友誼。《愛的教育》在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年輕出任教職時,滿腔熱誠的愛,希望能夠全心全力扮演為人師表角色,然而在專業經驗不足、缺乏教學經驗、也沒有好的方法之下,曾經以「教師的權威」,用教鞭管教學生,以致傷了學生的心。也曾為了虛榮,逼迫學生在各項比賽中斤斤計較分數,以爭取許多虛偽的榮譽。甚至以分數來看待孩子,也以外表來衡量孩子,更以聽話與否來評價孩子,每每憶及此事,不禁全身顫抖,慚愧不已。四、不斷的調整心態和做法,也為孩子多付出一份關心與愛心與真心,發現孩子們總會相對的給予回饋。因此有愛的教育,才有美的回憶。 我的體會:一、以教育為主題的美麗、可愛又動人的故事,應該很多,發生在你我大家的身上,大家都在從事教育工作,而且是基層的教育工作人員,所接觸到、感受到的故事應該最多,也最深刻,只是大家都沒有把他記錄下來而已,如果有機會加以整理,如同本書一樣,一定叫好又叫座的一本好書。二、我們不要過分執著一個觀念、一種行為模式、一種習慣,而要常求突破,要從不同角度,正、反方面整體思考來解決問題。我們應該養成反省思考的習慣,對任何事都要下功夫,才不至於被外界所困惑。三、看過的書頗多,很少再回味一遍,重新再來;寫過的報告、資料也不少,也很少再重新翻開研讀,事實上偶而重新品味一番,個中滋味又當從何說起?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我們經常在不知不覺當中只顧往前沖,忽略了反省與自覺的功夫,也常常在不知不覺當中,忽略了別人的感受。四、時代的產物中,造就了很多的讀書人很會讀書,很多學生光會讀書,不會讀人;只會做事、不會做人,個人過度重視iq,忽視eq;;是學術界的巨人,卻是生活中的侏儒;可以和電腦、機器、實驗室對話,卻無法與人溝通。從事教育工作,針對教育問題而言,通常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到底哪些是要或者是不要?這個問題值得探討和研究。一、教師的要:(一)教師要教育不要訓斥:教育是引導而不是灌輸,視學生為「有」而不是「無」。訓斥則不容許學生說「不」,教育則潛移默化。(二)了解學生、認識學生、適時的贊美和接納、鼓勵與協助,培養學生挫折和容忍的價值判斷能力等等,讓學生快樂成長、茁壯,更會利用各種機會和家長取得聯系,適時的提供教養子女的咨詢與方法,共同為學生的未來而努力。(三)教師要理解人性:要了解學生的感受,學生的反應、學生的心聲也該仔細的聆聽看看。(四)教師要多憐愛和鼓勵(五)教師要專業,專業的精神表現在對國家、社會、學校、學生、教師與家長之認知二、教師的不要:(一)教師不要認為這行業是鐵飯碗!打不破,要珍惜羽毛。(二)教師不要訓斥與灌輸,不強迫學生學習。(三)教師不要妄想教育萬能,不是萬能丹也不是特效葯,有其極限。(四)教師不要過分執著立竿見影,潛移默化的過程導向,注重人格的培養,身心健康的引導。(五)教師不要悲觀,要樂觀以對,充滿希望與理想。啟發:(一)多關心我們的學生,有愛的教育,才有美好的回憶。(二)堅守崗位,默默耕耘、盡一己之力。(三)學習型組織的體會:1、系統思考2、自我增進3、改善心智模式4、團隊學習,讀後感《小學教師讀書讀後感》。(四)知識經濟的時代,教師要上進好學、多求取新經驗,落實教學工作。(五)教師專業成長*進德修養,教師專業自主工作理念的實踐,必須落實在教育工作上,表現在各科教學工作上、表現在日常生活教育當中,以收到身教言教的效果。在《愛的教育》中,我找到了愛,在愛中找到了教育。以上就是我對這本書的一點體會。---------------------------------------一、語文教師的閱讀現狀語文教師,當然要讀書。在所有的中小學教師中,語文教師還是屬於喜歡讀書的一類人。語文教師閱讀的動力來自於拓寬知識面,更新專業知識,提高教學藝術;而只是為休閑,滿足興趣愛好的不多。這表明,許多教師已經認識到自身的知識面、教育理念和教學藝術方面的欠缺。新課程的實施確實給教師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壓力變成了動力。因為職業的關系,教師二字,總是與書香二字聯系在一起。但是,環顧周遭,還有不少語文教師的工作、生活中已少有書香氣息。不可否認的是,也有相當一部分語文教師不讀書。他們已從腦力勞動者蛻化成了體力勞動者,在他們的書架上,除了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恐怕很難找到其他的書。讀書成為了一種奢侈。調查顯示,近一半的教師每周閱讀的時間僅為一小時;也只有一小部分的教師大概能做到每天保持一小時。相當一部分教師的閱讀時間嚴重不足,超過一半的教師選擇利用空課時間閱讀。也就是說,教師們利用晚上、周末時間仔細閱讀的不多。二、語文教師閱讀現狀分析語文教師為何不讀書或者少讀書,一種說法是讀書尤其讀文學書對教學沒有作用。的確,殘酷的競爭法則和功利的評判價值,造成了語文教學==教參+教案、試卷+答案的近乎機械的加工模式。因為忽視了語文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使得不少語文教師只到幾本參考書中討質量。殊不知,語文教學的弊病,病象雖在教學,而病根卻往往在語文。對文本缺乏准確的把握,對教材缺少深入的研究,恐怕再怎麼講究教學,也常常是隔靴搔癢。我們知道,錢穆當過小學教師,朱自清、葉聖陶當過中學教師。那些博覽群書者,他們的課必然浸潤著濃濃的文化氛圍,閃耀著人文光輝。另一種說法是也想讀書,但工作緊張,無暇讀書。其實,稍有常識者都知道,一個人工作再忙,每天也能抽出幾十分鍾讀上幾千字。為何沒有時間讀書?在我國的北方,清朝時就流傳有這樣一首關於讀書的兒歌:春困秋乏夏打盹,守著火爐待明年。無獨有偶,在南方流傳的則是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過了秋天又冬至,收拾書箱過新年。其實,那些古人和今天的有些語文教師還頗有幾分相像。看來,還是因為人文理想的失落,生活情趣的單調,使得不少語文教師遠離了閱讀,遠離了書齋。讀書要培養一份情趣,更要提煉一種自覺。掌握知識,改造社會,應當才是讀書求知的終極關懷。林語堂說過:有價值的學者不知道什麼叫‘磨練’,也不知道什麼叫‘苦學’。他們只是愛好書籍,情不自禁地一直讀下去……一個人有讀書的心境時,隨便什麼地方都可以讀書。如果他知道讀書的樂趣,他無論在學校內或學校外,都會讀書。無論世界上有沒有學校,也都會讀書。(《人生的盛宴》)三、語文教師的閱讀從今天做起那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筆者以為,重要的是從以下方面入手。1、喚醒教師走進閱讀的主體意識一個人不愛讀書,不愛與書作伴,是真貧窮,是真孤獨,是真墮落,是真偷懶。而且,因不知利用現代文明,也難免成為非現代人。(《楊賢江教育文集》)曾經的語文課程改革的宣傳,過於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學方法,使得一些語文教師把注意力大都用在了對名師講課技巧的仿效上,忽略了自身的讀書學習。看看全國著名教師的教學實錄,最精彩的便是他們眼中所理解的課文,而不僅僅是教學技巧。我們在課堂上倡導以學生為主體,這對語文教師的自身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教師至少要閱讀或重溫古今中外的經典名著。就說那些中國古典名著吧,先民的歌唱詩經、儒家的聖經《論語》、哲學的天籟《莊子》、澤畔的悲歌《楚辭》、儒者的良心《楚辭》,還有那帝王的鏡子《資治通鑒》……在中華民族那輝煌燦爛的文化殿堂里,大道名儒,各樹一幟;詩詞曲調,連峰疊起。閱讀經典,讓你從歷代先賢的精神世界中汲取養分,讓你在高貴的心靈對話中得到陶冶,讓你於大氣、高貴、雍容、華彩的樂章中感受美好人生。喚醒教師的閱讀意識,要把讀書看作語文教師最基本的職業底線。2、重視校長帶動閱讀的領導力校長是一所學校師生讀書的倡導者和組織者。校長作為一個學校靈魂的指引者,有義務把教師素質引向健康、持續的發展之路。校長要帶頭讀書,以榜樣的力量感召和領導全校師生親近閱讀。要把建設學習型的教師隊伍作為自己重要的工作職責。校長應該意識到,教師的閱讀狀況不僅關繫到教師個人的成長和發展,而且與每一個學生的成長息息相關。校長應當關注與激發教師專業成長的問題,關注教師工作量大,時間緊,很少有時間閱讀的問題;關注教師語文教師職業的特殊性的要求和素養的問題。學校可以規定每學期的必讀書目;創辦讀書節;設立讀書日。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圖書出版權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95年確立這個節日,目的就是推動閱讀和寫作,希望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能享受閱讀的樂趣。因此,營造書香校園的氛圍,校長責無旁貸。3、發揮教研員引領閱讀的指導力教研員應該比基層教師讀得多一點、深一點。教研員可以定期向教師推薦必讀的閱讀書目,或者推薦好的報刊論文。組織指導教師定期開展文本閱讀研討活動;定期組織名著閱讀心得評比活動。確實,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無論在閱讀、思考還是教學研究方面,教研員應該走在教師的前面。只有這樣,才能實實在在為廣大教師的教學做好服務、指導工作。在課改的實踐中和教師共同成長。試想,一個連文本都沒有獨到見解的語文教師,教學怎麼能體現新課改精神,一個沒有深厚語文功底的教師,怎麼能把握教學的規律?怎麼能不在萬花筒般的語文教學中迷失自我?從真正意義上的學生為主體角度看,課堂教學需要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語文教師。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讀書好!。捫心自問:今天,你讀書了沒有?閱讀,本來應該是每一位語文教師一輩子要做的事情。〔小學教師讀書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㈦ 如何引領小學閱讀教學名著閱讀心得
我認為上好閱課的關鍵在於閱讀方法的指導,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閱讀可以較快地提高閱讀水平,減少盲目性,做到循序漸進使學生潛移默化積累學習方法,領悟學習規律,以閱讀促寫作以寫作促理解,全面提高語文學習,使字詞句、段篇章融為一體。做到讀有作用,用有所長。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從以下三步入手:
第一步主要是瀏覽,要求在最短時間內了解文章大概意思,主要人物。這就要求速度,要想提高速度就要學會瀏覽、跳讀等技能。據科學家測試分析一個人讀書的眼停次數,回視次數與閱讀速度成反比。學生閱讀時經常停頓必然影響閱讀速度。這就要求我們加強閱讀指導,使學生能在最短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逐步提高閱讀的速度以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第二步主要是細讀。既然要細讀就不必讀得太多。只要在第一步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礎上選取出有用的或有興趣的文段來讀,逐字逐句地分析。其意義在於練習選取有用的,可訓練圍繞中心組織材料的能力,有助於提高作文水平。激發學生興趣,如果沒有興趣就不能調動積極性,就不能深入到作者的內心深處。最終達到葉聖陶先和講的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的境地。
第三步就是再回過頭來從總體上把握。對文章進行全面理解綜合分析。理清文章的脈絡抓住主線身臨其境地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後分析作者的寫作方法,總結出適合自己的方法加以練習。最後形成對文章的最終評價。由於建立的第二步基礎上,這次的認識程度將比第一次深刻得多。然後再總結閱讀心得,通過心得積累經驗,逐步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
我認為上好閱課的關鍵在於閱讀方法的指導,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閱讀可以較快地提高閱讀水平,減少盲目性,做到循序漸進使學生潛移默化積累學習方法,領悟學習規律,以閱讀促寫作以寫作促理解,全面提高語文學習,使字詞句、段篇章融為一體。做到讀有作用,用有所長。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從以下三步入手:
第一步主要是瀏覽,要求在最短時間內了解文章大概意思,主要人物。這就要求速度,要想提高速度就要學會瀏覽、跳讀等技能。據科學家測試分析一個人讀書的眼停次數,回視次數與閱讀速度成反比。學生閱讀時經常停頓必然影響閱讀速度。這就要求我們加強閱讀指導,使學生能在最短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逐步提高閱讀的速度以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第二步主要是細讀。既然要細讀就不必讀得太多。只要在第一步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礎上選取出有用的或有興趣的文段來讀,逐字逐句地分析。其意義在於練習選取有用的,可訓練圍繞中心組織材料的能力,有助於提高作文水平。激發學生興趣,如果沒有興趣就不能調動積極性,就不能深入到作者的內心深處。最終達到葉聖陶先和講的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的境地。
第三步就是再回過頭來從總體上把握。對文章進行全面理解綜合分析。理清文章的脈絡抓住主線身臨其境地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後分析作者的寫作方法,總結出適合自己的方法加以練習。最後形成對文章的最終評價。由於建立的第二步基礎上,這次的認識程度將比第一次深刻得多。然後再總結閱讀心得,通過心得積累經驗,逐步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
㈧ 關於教育名著有哪些求一篇讀後感
小學教育名著讀後感
用假期時間,根據個人的教學情況和面臨的實際問題,拜讀了《優秀是教育出來的》以及《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等學術作品。讀完之後頓覺收益匪淺,在這些書中,作者力圖將學生如何學習以及教師如何有效地教導學生、管理課堂的方法和信息提供給教育工作者,使我們能更易於把握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學發展趨勢,有效地形成和學生的互動,共同成長。
在研讀《創造教育奇跡的55個細節》一書時,作者多次強調了學生的優秀是教育出來的,告訴我們:「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天賦和可塑性,只要讓他們置身於教育的氛圍中,只要讓他們感覺到是被需要、被愛的,即使是問題學生也能培養好的修養」。
在這本書中,作者可謂是站在教師的角度,推心置腹的和我們在討論一個個教學管理中常會遇到的問題,細致地幫助每一位閱讀者從問題入手剖析平時的管理。一遍通讀,彷彿也在經歷著一次重新認識自己、審視自己的過程。試問自己的工作中有沒有在匆忙的工作中停下來看一看自己,看一看你為工作的付出是不是有效的教育手段…在閱讀中,發現原來在面對同樣問題時它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更有效的解決方法,開拓了新的思路,使原來覺得無從下手解決的問題處理起來也有章可循。
不僅如此,書中所提供的55個細節從微處入手,卻是處處切中要害,就像是為我們的教師管理提供了工作指南,如良好的學習習慣、社交禮儀、社會公德等方面的細節,將這些教育的細微之處羅列出清單,提醒我們在與孩子的相處中注意自己怎樣以身作則,幫助我們在孩子的德育中一一落實。
實際上,我們在教育的課堂管理中,更加容易遇到各種各樣的偶發事件,教師如何處理這些事件,如何組織課堂教學直接影響到師生關系。《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一書特色鮮明,描述了如何運用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原理、規律,幫助教師整合各種經驗,在課堂上做出明智的教育決策,成為優秀的教育者。
作者提出身處教育改革浪潮中的教師,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有意識的教學」,需要對教育心理學原理有更清醒,透徹的認識,明智地運用於實踐,改善教學。
大量案例的分析深入淺出,倡導教師在大多數時候應當著眼於學生個體本身的差異,試圖從學生自身尋找教育的切入點,尤其是弱勢群體的教育問題。特別是作者對特殊學生群體的深入研究,讓讀者在潛移默化中領會到,只有幫助營造適宜於特殊學生的教育環境,才能真正實現因材施教。一書通讀,「用愛團結集體,用策略組織課堂」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從中收益非淺。
教師通過廣泛的閱讀,拓寬專業知識,獲得深厚的學識和素養,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有助於充分提高教育教學效果,有助於教師用更廣闊的視野來思考和實踐新課程,用更為厚實的文化底蘊來支撐教育教學,用更完善的人格魅力去熏陶和感染下一代。古語說得好:「腹有詩書氣自華」。教師只有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知識人」,才能領略到「教育者的尊嚴」。
《陶行知教育名著》讀後感
靈武三中 孫利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陶先生不僅熱愛兒童,熱愛青少年,而且熱愛教育、熱愛科學、熱愛真理、熱愛祖國人民、熱愛全人類。「愛」是陶先生一生獻身教育事業的不竭動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現。「愛學生」是教師人格的靈魂。愛心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基礎,沒有愛心便沒有教育教學活動。作為教師,我很自豪在人生的道路上能用自己無盡的愛為孩子們的世界添抹一蔟繽紛。
一、播下愛的種子
作為一名耕耘者,自己心中充滿愛的陽光,把愛的種子播種在泥土裡,就能讓嬌嫩的幼苗在陽光的沐浴下茁壯成長。
為了教好每位學生,讓每位家長放心,我認真完成家長拜託的任何事。有時家長出門在外,托我多多關心他們的孩子,我就會在工作之餘找那些孩子聊天,為他們分憂解愁,有時還輔導他們的學習,並定期與身在外地的孩子家長聯系。雖然有時我也會因為學生的調皮而埋怨,因為他們的退步而急躁,因為他們的違紀而心煩,但一想到他們還是孩子,我就努力地剋制自己心中的不滿。陶行知先生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我們當教師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終想著兩句話「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這樣的情感體驗就能使我們對學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責,多一份尊重,學生內心那顆愛的種子便會在教師的精心呵護之下生根、發芽。
二、澆灌愛的雨露
愛是雨露,她能滋潤人;愛是夏日,她能溫暖人;愛是奉獻,她的無私能讓幼苗茁壯地成長。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愛,希望得到愛的滋潤,愛的溫暖,更何況那些生活上有困難的學生,學習和行為上暫時落後的學生。
有個女生叫王芳,她是班上成績比較落後的學生,上課做小動作,作業馬虎、少做甚至不做;下課吵吵鬧鬧,一刻也不停。大家都擔心這孩子畢業不了,有一陣子,她甚至躲在家中不來上學,我心裡很是著急了,好幾次都急匆匆地蹬著自行車趕往她家去勸說。經過了解,我才知道,王芳家境貧寒,她是因為擔心患有眼疾的媽媽在家單挑家務會把身體累垮才丟下功課的。那一刻,我看到了王芳那閃動著淚花的雙眸,我的心為這女孩的孝心感動著。在我的百般勸說之下,王芳重又回到了課堂,從此,我對這位敏感的女孩便有了更多的照顧。學校組織春遊了,我第一個捐出50元錢,學生在我的帶動下,紛紛慷慨解囊:一元,兩元,五元,十元……一下就湊滿了數,望著這充滿了同學和老師愛心的一筆錢,王芳激動地流下了晶瑩的淚水。她表示,要以成績來回報關心她的同學和老師。以後,在學習上王芳變得積極、主動了。
當班上許多學生都在家庭陽光雨露的滋潤之下茁壯成長之時,我也了解到,鄒曉靜,這個參加體訓隊,平時在同學眼中是個「野丫頭」的女孩,竟然生活在一個不完整的家庭中,母親幾年前就離家出走不管她了,父親常酗酒賭博,而哥哥到了成人年齡也還自顧不暇……對於一個女孩來說,平時缺乏太多的家庭關愛,真的太可憐了,所以也就造就了她的性格,以及對學習的無動於衷,數學常掛紅燈,語文馬馬虎虎,英語更不用提……在許多老師眼裡,鄒曉靜可謂無葯可救了。但我沒有放棄她,而是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她:下課了,我主動找她談心;天冷了,提醒她加厚衣服;生病了,親自上門噓寒問暖;鄒曉靜出去比賽了,我堅持等她回來後幫她把落下的課補上,並總不忘用她體育方面的成績鼓勵她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敢於拼搏。在我和同學的照顧下,大家看到了鄒曉靜臉上又出現了純真的笑容,她的成績也在穩步提高。
教育名著讀後感 最近聽同學推薦認真閱讀了卡耐基的經典名著《人性的弱點全集》廣義來說這也算一本教育名著我想他不僅對我們這些未來從事教育行業的同學們有很大益處對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們應該都有很強的教育意義。 很小的時候就經常聽到「人性的弱點」這個提法當時只是隱隱覺得好像是專門講人性的陰暗面的是揭露人性邪惡之處的現在真正讀了這本著作才明白該書真正訴諸的東西通過真正了解人性進而讓自己更加全面做好自己適應社會獲得成功。 先簡要的介紹下本書的作者戴爾·卡耐基是美國著名的企業家、教育家、演講口才藝術家被譽為「成人教育之父」。早在20世紀上半葉當經濟不景氣、不平等、戰爭等惡魔正在磨滅人類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靈時卡耐基先生以他對人性的洞見利用大量普通人不斷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通過他的演講和著作喚起無數陷入迷惘者的鬥志激勵他們取得輝煌的成功。他同時是20世紀最偉大的成功學大師美國現代成人教育之父。他一生致力於人性問題的研究運用心理學和社會學知識對人類共同的心理特點進行探索和分折開創並發展出一套獨特的融演講、推銷、為人處世、智能開發於一體的成人教育方式。接受卡耐基的有社會各界人士其中不乏軍政要員甚至包括幾位美國總統。千千萬萬的人從卡耐基的教育中獲益匪淺。 戴爾�6�1卡耐基出生於1888年11月24日逝世於1955年11月1日享年67歲。他一生結過兩次婚。卡耐基上的小學校名很浪漫叫玫瑰園卻非常簡陋只有一間教室。他在學校可不是一個聽話的傢伙。因為調皮搗蛋搞惡作劇他幾次差一點被學校開除。他那雙又寬又大的耳朵是同學們嘲弄的對象。有一次班上一名叫山姆·懷特的大男孩與卡耐基發生了爭吵卡耐基說了幾句很刻薄的話懷特被激怒了便恐嚇道「總有一天我要剪斷你那雙討厭的大耳朵。」他嚇壞了幾個晚上都不敢睡覺害怕在自己進入夢鄉以後被懷特剪掉了耳朵。當卡耐基成名以後仍然沒有忘記山姆�6�1懷特他歸納出了一番人生哲理「要想別人對你友善要想與同事和睦地相處處理好上下級關系那就絕不能去觸動別人心靈的傷疤。」 卡耐基還發現他具有與生俱來的憂郁性格。他曾向朋友傾訴「煩惱伴隨著我的一生。稍大以後更加胡思亂想想自己的衣著、舉止會不會被女孩子取笑擔心沒有女孩子願意嫁給他。但後來他發現他曾經使自己非常擔心的那些事情99都沒有發生。一個如此沒有自信幾乎被各種各樣莫名其妙的憂慮纏繞的小夥子最終成為給別人自信讓人們樂觀的心理激勵大師這中間需要經歷多少磨礪就可想而知了。 卡耐基16歲時不得不在自家的農場里干更多的活。每天早晨他騎馬進城上學。放學後便急匆匆地騎馬趕回家裡擠牛奶、修剪樹木、收拾殘湯剩飯喂豬�6�7�6�7在學校里瘦弱、蒼白的卡耐基永遠穿著一件破舊而不合身的夾克一副失魂落魄的樣子。有一次上數學課時卡耐基被老師叫到黑板前解答問題他剛走上講台就聽見身後爆發出一陣鬨堂大笑。下課後才明白同學們笑話他的原因班上一名搗蛋鬼坐在他背後在他的破夾克的裂縫處插了一朵玫瑰花還在旁邊貼了一張字條寫著「我愛你瑞德�6�1傑克先生。」在英語中瑞德�6�1傑克與破夾克是諧音詞。卡耐基非常難受。回家後他對母親說「同學們老是笑話我穿的破衣服我不能集中精力聽課。」媽媽說道「你為什麼不想辦法讓他們因佩服你而尊敬你呢不必傷心今年秋季我一定給你買套新衣服。」 卡耐基在童年時代受到他母親很大影響。母親生性樂觀百折不撓。一次大水災洪水沖出了河堤把農場的所有農作物沖得不見蹤影。父親用絕望的聲音喊道「上帝你為什麼老是和我過不去我什麼時候才能走出困境。」而母親卻十分鎮靜她哼唱著歌將家園重新收拾好。母親對卡耐基寄予厚望一直鼓勵他好好讀書希望他將來做一名傳教士或做一名教員。 1904年卡耐基高中畢業後就讀於密蘇里州華倫斯堡州立師范學院。這時家裡已把農場賣掉遷到學院附近。卡耐基負擔不起市鎮上的生活費用就住在家裡每天騎馬到學校去上課。他是全校600名學生中五六個住不起市鎮的學生之一。他雖然得到全額獎學金但還必須四處打工以彌補學費的不足。卡耐基發現學院辯論會及演說賽非常吸引人優勝者的名字不但廣為人知而且還被視為學院的英雄人物。這是一個成名和成功的最好機會。但他沒有演說的天賦參加了12次比賽屢戰屢敗。三十年後卡耐基談及第一次演說失敗時還以半開玩笑的口吻說「是的雖然我沒有找出舊獵槍和與之相類似的致命東西來但當時我的確想到過自殺�6�7�6�7我那時才認識到自己是很差勁的�6�7�6�7」經歷失敗後卡耐基發奮振作重新挑戰自我。 1906年戴爾·卡耐基一篇以《童年的記憶》為題的演說獲得了勒伯第青年演說家獎。這是他第一次成功嘗試這份講稿至今還存在瓦倫斯堡州立師范學院的校志里。這次獲勝對他的一生產生了非同小可的影響。他在後來的回憶中不無自豪地說「我雖然經歷了12次失敗但最後終於贏得了辯論比賽。更為激勵我的是我訓練出來的男學生贏了公眾演說賽女學生也獲得了朗讀比賽的冠軍從那一天起我就知道我該走怎樣的路了�6�7�6�7」 現在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在認真地探討卡耐基的教學課程通過了解卡耐基的生活學習經歷我們應該明白卡耐基自己的經歷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 1937年出版的《人性的弱點全集》一夜轟動全球在世界各地至少已譯成58種文字全球總銷量已達九千餘萬冊。擁有四億讀者除《聖經》之外無出其右者穩居成功勵志類圖書榜首。此書之所以暢銷不衰就在於卡耐基先生對人性的深刻認識以及他為根除人性的弱點所開出的有效葯方。正如卡耐基所言「一個人的成功只有15歸結於他的專業知識而85歸於他表達思想、領導他人及喚起他人熱情的能力。」 《人性的弱點全集》的架構主要是以心理學為主其中也包括了教育學、哲學、社會學的某些方面這些學問本來就是相通的而卡耐基本人本來就是一位大教育家、心理學家、哲學家這些知識背景為他寫作本書提供了基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但我始終認為必須是好書。在這個知識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多元化、快餐化網路、電視、報刊、雜志信息的來源多種多樣人們再也不是缺乏知識供給而是必須有所選擇。記得20世紀傳播學上有一種很有名的觀點叫做「槍彈論」指的是媒體的信息像槍彈一樣直擊傳播對象這個觀點是為了說明媒體無所不能的傳播作用而現在時代已經不同媒體再也沒有這么強大的作用轉而受眾成為信息選擇的核心。所以面對知識過剩的環境我們必須選擇好書這樣才會在這個競爭快餐時代真正學到東西。 一本好的教育名著是能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該書從20世紀發行以來已經風靡一個多世紀究其原因我想最根本的在於該書廣泛而深刻的指導性。教育就應該這樣深刻簡潔而實用。前段時間首屆全國「新語文教學」尖峰論壇在浙江師范大學23幢會議廳舉行開幕式結束後來自全國各地的各位優秀教育分批到金華市第一中學以及金華市外國語學校進行模擬教學本人有幸參加。根據兩所學校現場學生們的反饋我發現往往是那些生動幽默、講課深入淺出的老師們更受學生歡迎而有幾位思想深刻但講課晦澀難懂的老師卻受到冷落。同樣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全集》正像一位風趣幽默、講課深入淺出的老師深深的吸引著我書中的很多文字讓我讀著時常會忍不住發笑但是笑完後卻是深深的感悟所以對書中觀點記憶深刻。同時我認為該書具有很強的普遍性這與本書的名字很像 「人性的弱點」這是一個具有普通意義的概念橫向關乎世界上每一個人縱向折射人類文明產生至今所以該書自問世直到現在仍經久不衰這應該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為什麼卡耐基能寫出這些深刻而簡明的文字這個問題值得深思。記得在「新語文教育」尖峰論壇位於金一中的觀摩課上好多學生在回答老師的問題時都體現出該年齡段不該有的成熟他們回答問題的語氣甚至比浙江師范大學好多碩士生導師更顯得更成熟、穩重、開闊看到這種情況我並不驚喜而是感到深深的擔憂。就我個人的認識我覺得人的成長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這些學生們往往是沒經過某些階段卻得出超越他們那個階段才能得出的結論。其實他們得出的結論往往是盲目、沒有依據、幼稚的盡管他們覺得成熟。這又讓我想起了歷史課本上關於舊中國工業特點的概括「先天不足後天畸形」。當然說這個並不是指責同學們的畸形只是想表明事物的發展都是有個過程的這是規律不能盲目跨越得一步一個腳印。而卡耐基能寫出《人性的弱點全集》與其人生閱歷、知識儲備以及個人修養是密不可分的。就像19世紀西方最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一樣他也是做過醫生有過很多實踐並不斷總結摸索才最終創立「精神分析學」由此寫出的「性學三論」成為西方電影電視中關於「性」的主流指導思想。 由此我又想到中國與西方做學問的差別。中國當代正蔓延著強烈的學術腐敗我當事人的個人原因是其次最重要的還是環境因素而這種環境根源於歷史。好多人可能以為中國學術的腐敗是新中國改革開放後社會發展、觀念開放才腐敗起來的其實不然。中國當代的學術腐敗與傳統中國人的做事方式以及行為觀念密切相關。從新中國的「大躍進」到「文化大革命」直到現在的論文嚴重抄襲其實都是一脈相承的。而在西方實事求是的態度從前面好幾個世紀就開始了這種實事求是處處可見德國的汽車、日本的電子產品、法國的香水這些都是老而彌堅經久不衰的好品牌而反觀中國卻很少有這樣的企業曾令人驕傲的「三鹿奶粉」也是因為質量問題最終黯然收場。學術上大家常常會奇怪為什麼好中國的學者們去了美國就能得諾貝爾獎而在中國就不能得到仔細品味西方與中國做學問的差異很容易得出結論。與之相反平時我們所說的實驗條件以及待遇甚至評委會的不公平其實都不是根本原因。舉個例子中國大學里老師評職稱所需的研究型論文與外國老師們該類論文發表的時間周期相差常常好幾倍中國老師們快得多。但究其論文質量以及其指導作用兩者卻有天壤之別。這很具代表性。 再回到《人性的弱點全集》在通讀全書後我專門把一些經典的觀點和語句摘錄下來整理成電子稿保存了下來。這本書對我的益處卻是很大讀這本書讓我明白自己需要學的還有那麼多讀這本書讓我明白其實生活中有很多我們沒有發現但卻一直左右著我們的一些規律明白這些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就像一句話說的那樣「愚昧的人其實一直不知道愚昧是怎麼回事」讀這本書邊讀會邊感慨為什麼不早點發現這本書呢但同時也明白也許是因為生活中有那樣的經歷我才能更深刻的讀懂裡面的那些觀念太早讀也許體會不到所以這本書其實應該多讀幾遍在不同的年齡段。畢竟作者是在他中年以後有豐富閱歷及感悟後才寫出該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