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八下語文人教版詳解

八下語文人教版詳解

發布時間:2021-02-06 10:34:25

A. 人教版八年級下語文書介紹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
語文
八年級下冊
第一單元
1 藤野先生
2 我的母親
3 我的第一本版書
4 列夫·托爾斯泰權
5 再塑生命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獻給母親的歌

第二單元
6 雪
7 雷電頌
8 短文兩篇
9 海燕
10 組歌(節選)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尋覓春天的蹤跡

第三單元
11 敬畏自然
12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13 旅鼠之謎
14 大雁歸來
15 喂——出來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科海泛舟

第四單元
16 雲南的歌會
17 端午的鴨蛋
18 吆喝
19 春酒
20 俗世奇人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

第五單元
21 與朱元思書
22 五柳先生傳
23 馬說
24 送東陽馬生序
25 詩詞曲五首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古詩苑漫步

第六單元
26 小石潭記
27 岳陽樓記
28 醉翁亭記
29 滿井游記
30 詩五首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背起行囊走四方

B.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文學常識

1. 《藤野先生》,作者:魯迅。 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生於1881年,逝於1936年,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是一篇回憶性散文。本文選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中的十部作品。有《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無常》《五猖會》《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范愛農》。他的小說集有《吶喊》《彷徨》《故事新編》,作者發表的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雜文集《墳》《熱風》
2. 《我的母親》,作者:胡適,原名:胡洪騂,字:適之,學者,曾用筆名:天風,藏暉,鐵兒。
3. 《我的第一本書》,牛漢,原名:史成漢,詩人,作家。詩集:《彩色的生活》《溫泉》。散文:《牛漢散文》《螢火集》《童年牧歌》
4. 《列夫•托爾斯泰》。作者:茨威格,奧地利作家,評論家,世界最傑出的中短篇小說家之一,獲得過諾貝爾獎。
5. 《再塑生命》。作者:海倫凱勒,美國著名女作家(盲、聾、啞)。教育家。作品:《我生活的世界》《走出黑暗》《樂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6. 《雪》,選自散文詩集《野草》
7.《雷電頌》。作者:郭沫若,原名:郭開貞,中國現代傑出的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著名社會活動家。
8. 《短文兩篇》。作者: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現當代著名的文學家。
作品:中長篇《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愛情三部曲》《霧》《雨》《電》
9. 《海燕》,作者: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賽•馬克希莫維奇•彼什科夫。(馬克西姆•高爾基)。前蘇聯作家,無產階級藝術最偉大的代表(列寧語),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無產階級文學的導師。作品: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10.《組歌》。作者:紀伯倫,黎巴嫩傑出的詩人,畫家。
散文詩集《淚與笑》《先驅者》《先知》
短片小說集《草原新娘》
長篇小說《折斷的翅膀》
21.《與朱元思書》。作者:吳均,南朝梁代文學家,字:叔庠
22.《五柳先生傳》。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東晉著名詩人,作品:《歸園田居》、《飲酒》、《歸去來兮詞》、《桃花源記》(散文)。
23.《馬說》。作者:韓愈,字:退之,唐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4.《送東陽馬生序》。作者:宋濂,字:景濂。號:潛溪,明初文學家,明朝開國文臣之首。作品:寓言體散文集《燕書》《龍門子凝道記》《宋學士文集》
25.《詩詞曲五首》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作者:劉禹錫,字:夢得,唐代著名詩人,文學家,哲學家。與柳宗元合稱「劉柳」,與白居易合稱「劉白」。
作品:《竹枝詞》《插田歌》《劉夢得文集》
《赤壁》。作者:杜牧,唐代著名詩人。字:牡之,與李商隱合稱「小李杜」作品:《樊川文集》
《水調歌頭》。作者:蘇軾,字:字詹,號:東坡居士,宋代文學家,唐代八大家之一(散文),書畫家,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合稱「三蘇」,與辛棄疾合稱「蘇辛」(豪放派)。與黃庭堅合稱「蘇黃」(風格),與黃庭堅,米葦,蔡襄合稱「宋四家」(書法)
《過零丁洋》。作者:文天祥。字:屢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民族英雄。作品《正氣歌》《文山先生文集》
《山坡羊•潼關懷古》。作者:張養浩,字:希孟,號:雲庄,元代散曲作家。
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鄭光祖、王實甫、白樸。
作品:《雲庄類稿》

C.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學期課後古詩解析

.贈從弟(其二)(原文略)
賞析:這是一首詠物詩。詩人緊緊扣住松柏經寒不哀、枝幹堅勁的特徵來描寫, 寫出了松柏的凜然正氣,成功地通過詠松柏來表現自己對高風亮節的贊美和 追求。全詩格調勁健,語言質實,具有清剛之氣。象詩中「風聲一何盛,松 枝一何勁」,以句式的重復來突出狂風與勁松的對抗,語調緊促有力,詩情 震盪,正顯示了此詩以氣勝的特色。全詩章法渾成,承轉自然。尤其是結尾 二句,以虛詞設問,牽出全篇主旨,可謂收束得法,神完氣足。
詩人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樣堅貞自守,不因外力的壓迫而改變本性,也有自況自勉的含義。詩人不是孤立地詠物寫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惡劣的環境中來刻畫,突出了它與作為對立面的狂風、冰雹的搏鬥,可謂是通過典型環境來刻畫典型性格,使松柏的形象以勝利者的姿態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巔,顯示出一種激勵人心和鬥志的崇高美、悲壯美。人是環境的產物,也會受到各種環境因素的挫折、考驗。詩人告訴我們,必須像松柏那樣永遠保持堅貞自強的個性,才不愧為一個頂天立地的人。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略)
賞析:該詩是送別詩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起句嚴整對仗,三、四句以散調相承,以實轉虛,文情跌宕。第三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千古傳誦,有口皆碑。尾聯點出「送」的主題。
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一洗古送別詩中的悲涼凄愴之氣,音調爽朗,清新高遠,獨樹碑石。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闕」,是皇宮前面的望樓。「城闕」,指唐的帝都長安城。「三秦」,指長安附近關中一帶地方。秦末項羽曾把這一帶地方分為三國,所以後世稱它三秦。「輔」,輔佐,這里可以理解為護衛。「輔三秦」,意思是「以三秦為輔」。關中一帶的茫茫大野護衛著長安城,這一句說的是送別的地點。「風煙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從灌縣以下到犍為一段的岷江五個渡口。遠遠望去,但見四川一帶風塵煙靄蒼茫無際。這一句說的是杜少府要去的處所。因為朋友要從長安遠赴四川,這兩個地方在詩人的感情上自然發生了聯系。詩的開頭不說離別,只描畫出這兩個地方的形勢和風貌。舉目千里,無限依依,送別的情意自在其中了。
詩人身在長安,連三秦之地也難以一眼望盡,至於遠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看不見的。作詩,往往超越常人的視力所及,用想像的眼睛看世界,可以置萬山於幾席,覽千春於瞬息。「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從河源直看到東海。「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從三峽直看到長安。這首詩運用這種手法,一開頭就展開一個壯闊的境界,同一般的送別詩只著眼於燕羽、楊枝,淚痕,酒盞是不相同的。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彼此離別的意味如何?同是為求官飄流在外的人,離鄉背井,已有一重別緒,彼此在客居中話別,又多了一重別緒:其中真有無限凄惻。開頭兩句調子高昂,屬對精嚴,這兩句韻味深沉,對偶不求工整,比較疏散。這固然由於當時律詩還沒有一套嚴格的規定,卻也有其獨到的妙處。開頭如千尺懸瀑,從雲端奔瀉而下,接著便落入深潭,潺潺流來,飛韻清遠,形成了一個大的起伏、一個強的跌宕,使人感到矯夭變化,不可端睨。
再接下去,第五六兩句,境界又從狹小轉為宏大,情調從凄惻轉為豪邁。「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遠離分不開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內,就是天涯地角也如同近在鄰居一樣,一秦一蜀又算得什麼呢。詩人高尚的志趣遠遠超出流俗的常情,詩人廣闊的襟懷真的可以囊括世界;這兩行名句發出的光亮簡直要使一切送別詩黯然失色。詩的氣勢到此又掀起更大的波瀾,象大鵬舉起翅膀,挾著渾渾的旋風直沖霄漢,顯出詩人的絕大筆力。
結尾兩句「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這兩行詩貫通起來是一句話,意思是:在這即將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兒女一般流淚沾巾啊!是對朋友的叮嚀,也是自己情懷的吐露。緊接前兩句,於極高峻處忽然又落入舒緩,然後終止。拿樂曲做比方;樂曲的結尾,有的於最激越處戛然而止,有的卻要拖一個尾聲。這首詩是採用第二種手法結尾的。欣賞古代詩歌,特別是象五律這樣既嚴整又短小的詩歌,不光要吟味它的某些妙句,還要領悟它的章法,它的思路的頓挫、騰躍,變化和發展。文似看山不喜平,詩也如此。
從文學史的角度欣賞這首詩,不難感到它有一股新鮮的氣息。初唐是我國古代一個強盛王朝的開端。唐代詩歌在我國文學史上出現了高峰。延續二百年左右的詩歌的大革新、大發展是以初唐為濫觴的。王、楊、盧、駱等當時的詩壇健將是較早出現的開拓者。首先,他們反對唐初那種從六朝承襲下來的浮艷的詩風。楊炯說,王勃「嘗以龍朔初歲,文場變體:爭構纖微,競為雕刻;糅之金玉龍鳳,亂之朱紫青黃;影帶以徇其功,假對以稱其美。骨氣都盡,剛健不聞,思革其弊,用光志業。」可見他是有意識地改革詩壇的弊病,提倡剛健的詩風的。就拿王勃的這首詩來說,該詩一洗綺麗之習,質朴雄渾,橫溢奔放,曾使那時的讀者耳目一新。這種詩風爾後就大大發展起來,成為盛唐詩壇的一種主導的風格。其次,他們對新詩體的形成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以五言律詩為例,這種在唐代逐漸成熟和盛行起來的新詩體,在王勃等人的筆下已經開始嘗試和形成了。王勃的這首詩,就是二首相當成熟的五言律詩。再讀一讀王、孟的五律,進而讀一讀李,杜的五律,就會發現這種新詩體在有唐一代的發展如大江奔流,一脈相承,而越往前去波瀾越壯闊。
3.登幽州台歌(原文略)
賞析:696年(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等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討,陳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隨軍出征。武為人輕率,少謀略。次年兵敗,情況緊急,陳子昂請求遣萬人作前驅以擊敵,武不允。稍後,陳子昂又向武進言,不聽,反把他降為軍曹。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願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即幽州台、黃金台),遺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等詩篇。[2]
從這首流傳千古的《登幽州台歌》,可以看出詩人孤獨遺世、獨立蒼茫的落寞情懷。
詩人孤獨於幽州台上,放眼山河,思緒萬千。他心中到底是憂慮大唐社稷還是感傷文化的蕭條呢?在這薊北幽州台上,他或許想到了大破齊軍的燕國上將軍樂毅,或許想到了北征烏桓臨石觀海的三國豪雄曹操,而他在武攸宜帳下,竟無用武之地,英雄已遠而前途渺茫,那份曠世的孤獨,自然就凝成了震撼千古的力作名句。「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這里免不了有對時世的感傷,但也有詩人對詩壇污濁的憎惡。詩人看不見前古賢人,古人也沒來得及看見詩人;詩人看不見未來英傑,未來英傑同樣看不見詩人,詩人所能看見以及能看見詩人的,只有眼前這個時代。
詩寫登上幽州的薊北樓遠望,悲從中來,並以「山河依舊,人物不同」來抒發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嘆。語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藝術表現上,前兩句是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的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空間的遼闊無限;第四句寫詩人孤單悲苦的心緒。這樣前後相互映照,格外動人。句式長短參錯,音節前緊後舒,這樣抑揚變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強了藝術感染力。《登幽州台歌》這首短詩,由於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寂寞無聊的情緒,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成為歷來傳誦的名篇。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與《登幽州台歌》是同時之作,其內容可資參證。《薊丘覽古》七首,對戰國時代燕昭王禮遇樂毅、郭隗,燕太子丹禮遇田光等歷史事跡,表示無限欽慕。但是,象燕昭王那樣前代的賢君既不復可見,後來的賢明之主也來不及見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時;當登台遠眺時,只見茫茫宇宙,天長地久,不禁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愴然流淚了。本篇以慷慨悲涼的調子,表現了詩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情懷。這種悲哀常常為舊社會許多懷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獲得廣泛的共鳴。
該篇在藝術表現上也很出色。上兩句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出空間遼闊。在廣闊無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繪了詩人孤單寂寞悲哀苦悶的情緒,兩相映照,分外動人。念這首詩,我們會深刻地感受到一種蒼涼悲壯的氣氛,面前彷彿出現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蒼茫廣闊的圖景,而在這個圖景面前,兀立著一位胸懷大志卻因報國無門而感到孤獨悲傷的詩人形象,因而深深為之激動。
在用辭造語方面,該詩深受《楚辭》特別是其中《遠游》篇的影響。《遠游》有雲:「惟天地之無窮兮,哀人生之長勤。往者余弗及兮,來者吾不聞。」該篇語句即從此化出,然而意境卻更蒼茫遒勁。
同時,在句式方面,採取了長短參錯的楚辭體句法。上兩句每句五字,三個停頓,其式為: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後兩句每句六字,四個停頓,其式為: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前兩句音節比較急促,傳達了詩人生不逢時、抑鬱不平之氣;後兩句各增加了一個虛字(「之」和「而」),多了一個停頓,音節就比較舒徐流暢,表現了他無可奈何、曼聲長嘆的情景。全篇前後句法長短不齊,音節抑揚變化,互相配合,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這首詩通過抒發詩人登樓遠眺,憑今弔古所引起的無限感慨,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中正直,多才而遭遇困厄的知識分子遭受壓抑的境遇,表達了他們在理想破滅時孤寂郁悶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會意義。
這首詩歌風格明朗剛健,是具有「漢魏風骨」的唐代詩歌的先驅之作,對掃除齊梁浮艷纖弱的形式主義詩風具有拓疆開路之功。在藝術上,其意境雄渾,視野開闊,使得詩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鮮亮感人。雖然只有短短四句,卻在人們面前展現了一幅境界雄渾,浩瀚空曠的藝術畫面:樓台高聳,詩人獨立,臨風遠眺,面對雄偉壯麗的祖國山川,激情滿懷,思緒萬千。詩的前三句粗筆勾勒,以浩茫寬廣的宇宙天地和滄桑易變的古今人事作為深邃、壯美的背景加以襯托。第四句飽蘸感情,凌空一筆,使抒情主人公——詩人慷慨悲壯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畫面的主位元,畫面頓時神韻飛動,光彩照人。念這首詩,人們會深刻地感受到一種倉涼悲壯的氣氛,面前彷彿出現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蒼茫廣闊的圖景,而在這個圖景面前,兀立著一位胸懷大志,卻因報國無門而感到孤獨悲傷的詩人形象,因而深深為之激動。
4.終南別業(原文略)
賞析: 這首詩沒有描繪具體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現詩人隱居山間時悠閑自得的心境。詩的前六句自然閑靜,詩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世外高人,他不問世事,視山間為樂土,不刻意探幽尋勝,而能隨時隨處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結尾兩句,引入人的活動,帶來生活氣息,詩人的形象也更為可親了。全詩對句既純屬自然,又含隱哲理,可謂詩味、理趣二者兼備。
5.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原文略)
賞析: 李白於742年(天寶元年)懷著遠大的政治理想來到長安,任職於翰林院。二年後,因被讒毀而離開朝廷,內心十分憤慨地重又開始了漫遊生活。在753年(天寶十二年)的秋天,李白來到宣州,他的一位官為校書郎的族叔李雲將要離去,為餞別行人而寫成此詩。詩中並不直言離別,而是重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牢騷、憤懣。
詩中抒發年華虛度、壯志難酬的苦悶,盛贊漢代文章、建安風骨及謝眺詩歌的豪情逸興,最後流露出消極出世的情緒。
詩的開頭顯得很突兀,因為李白當時很苦悶,所以一見到可以傾訴衷腸的族叔李雲(李華),就把滿腹牢騷宣洩出來。李白於天寶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受權貴讒 毀,時間不長便棄官而去,過著飄盪四方的游盪生活。十年來的人間辛酸,作客他鄉的抑鬱和 感傷,積聚在心頭,今天終於可以一吐為快了。
「長風」兩句借景抒情,目接風送秋雁之境,精神為之一振,煩惱為之一掃,感到心與境合得舒暢,酣飲高樓的豪情油然而生。
「蓬萊」兩句承高樓餞別分寫主客雙方。以「建安骨」贊美李雲的文章風格剛健。「中間」是指南朝;「小謝」是指謝眺,因為他在謝靈運(大謝)之後,所以稱小謝。這里李白是自比小謝,流露出對自己才能的自信。
「抽刀」一句用來比喻內心的苦悶無法排解,顯得奇特而富有創造性。「舉杯」一句道出了他不能解脫,只能愁上加愁的不得志的苦悶心情。
最後兩句是詩人對現實不滿的激憤之詞。李白長期處於不稱意的苦悶之中,不得不尋求另一種超脫,即「散發弄扁舟」。逃避現實雖不是他的本意,但當時的歷史條件和他不願同流合污 的清高放縱的性格,都使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6.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原文略)
賞析:這首是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中的第二首。兩首詩都是寫春天的詩,第一首寫景,第二首則注重抒情。
這第二首詩以江邊春天的柳色映襯官身之路。年少逐春,撲蝶戲蕊,枯草拈花,用自己的童心和稚眼直接感受著大自然的美妙機趣。而老大逐春就別是一番況味了。官事冗雜,世事滄桑,在充分體嘗了人間的坎坷困頓之後,忙裡偷閑地游一游春,散一散心,自得其樂。此時此刻,貴在童心未泯,貴在能於常物之中發現其豐富蘊涵。
7.無題(原文略)
賞析:這是詩人以「無題」為題目的許多詩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詩。
首聯是極度相思而發出的深沉感嘆,在聚散兩依依中突出別離的苦痛。「東風無力百花殘」一句,既寫自然環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靈與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這種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寫,在李商隱的筆底是常見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兩句:「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次句不僅象徵詩人留滯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離人的百無聊賴,同「東風無力百花殘」一樣,寫實與象徵融為一體,賦予感情以可以感觸的外在形態,也就是通常說的寓情於景的抒情方式。 「別」字,不是說當下正在話別,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離。前人詩中曾有「別日何易會日難」(曹丕《燕歌行》)「別易會難得」(宋武帝《丁都護歌》)等句,都是以強調重聚之難而感嘆離別之苦。李商隱從這里推進一步,表明因為「相見時難」所以「別亦難」——難以割捨、痛苦得難以禁受。「東風」點了時節,但更是對人的相思情狀的比喻。因情的纏綿悱惻,人就像春末凋謝的春花那樣沒了生氣。兩個"難"字包含了不同的意義,前一個"難"是寫當初兩人相聚的不易,有過多少思念追求;後一個"難"字則寫出離別時的難舍難分和離別後雙方所經受的情感煎熬,可見這對戀人的愛情生活是多麼的艱難和辛酸。第二句則寫傷別之人偏逢暮春。百花盛開憑借的是春風之力,而春風力竭,則群芳凋逝。花尚如此,人又能怎樣呢?詩人在這里用暮春景象進一步表達了人世遭逢的深深感傷。
頷聯接著寫因為「相見時難」而「別亦難」的感情,表現得更為曲折入微。詩人以象徵的手法寫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愛情追求。「春蠶到死絲方盡」中的「絲」字與「思」諧音,全句是說,自己對於對方的思念,如同春蠶吐絲,到死方休。「蠟炬成灰淚始干」是比喻自己為不能相聚而痛苦,無盡無休,彷彿蠟淚直到蠟燭燒成了灰方始流盡一樣。思念不止,表現著眷戀之深,但是終其一生都將處於思念中,卻又表明相會無期,前途是無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將終生以隨。可是,雖然前途無望,她卻至死靡它,一輩子都要眷戀著;盡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這兩句里,既有失望的悲傷與痛苦,也有纏綿、灼熱的執著與追求。追求是無望的,無望中仍要追求,因此這追求也著有悲觀色彩。這些感情,好象在無窮地循環,難以求其端緒;又彷彿組成一個多面的立體,光從一個角度是不能見其全貌的。詩人只用兩個比喻就圓滿地表現了如此復雜的心理狀態,表明他的聯想是很豐富的。「春蠶」句首先是人的眷戀感情之纏綿同春蠶吐絲綿綿不盡之間的聯想,又從蠶吐絲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寫出了「到死絲方盡」,使這一形象具有了多種比喻的意義。南朝樂府西曲歌《作蠶絲》:「春蠶不應老(不應,這里是「不顧」的意思),晝夜常懷絲。何惜微軀盡,纏綿自有時。」造意與《無題》的「春蠶」句相近。不過,這里的春蠶「何惜微軀盡」,是在料定「纏綿自有時」、前途頗有希望的情況下產生的意念。《無題》「春蠶」句則不然,就其表現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現的追求是無望的,卻又是不計希望之有無的,感情境界有差異,聯想也更為曲折。以蠟燭的燃燒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隱以前的南朝樂府中,也不少見。如「思君如明燭,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燭,煎淚幾千行」(陳叔達,同題)等皆是。「蠟炬成灰淚始干」同樣是用蠟燭作比喻,卻不是單一地以蠟淚比擬痛苦,而是還進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終生以隨,聯想比前人深微復雜得多,形象的底蘊也因此而豐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著重揭示內心的感情活動,使難以言說的復雜感情具體化,寫得很精彩。
頸聯從詩人體貼關切的角度推測想像出對方的相思之苦。上句是寫出了年輕女子"曉妝對鏡,撫鬢自傷"的形象,從中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憂愁。「雲鬢改」,是說自己因為痛苦的折磨,夜晚輾轉不能成眠,以至於鬢發脫落,容顏憔悴,亦即六朝詩人吳均所說「綠鬢愁中改,紅顏啼里滅」(《和蕭洗馬子顯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無題》「曉鏡」句說的是清晨照鏡時為「雲鬢改」而愁苦,並且是「但愁」——只為此而愁。這就生動地描寫了紆折婉曲的精神活動,而不再是單純地敘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這件事了。自己於夜間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為憔悴而痛苦。夜間的痛苦,是因為愛情的追求不得實現;次日為憔悴而愁,是為了愛情而希望長葆青春,總之,為愛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鬱悒。這種晝夜廻環、纏綿往復的感情,仍然表現著痛苦而執著的心曲。下句,「應覺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覺反映心理上的凄涼之感。「應」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氣,表明這一切都是自己對於對方的想像。想像如此生動,體現了她對於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直接寫出年輕女子寒夜相思的悲涼情境,深夜沉吟,孤寂無伴,會感覺月光的刺骨清寒。細膩地描寫對方的愁苦,可見詩人對女方的體貼入微,也就更加表現出詩人感情的深摯。
尾聯,想像愈具體,思念愈深切,便愈會燃起會面的渴望,這就是其內容。既然會面無望,於是只好請使者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詩詞中常以仙侶比喻情侶,青鳥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話、傳說中的一座仙山,所以這里即以蓬山用為對方居處的象徵,而以青鳥作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現。這個寄希望於使者的結尾,並沒有改變「相見時難」的痛苦境遇,不過是無望中的希望,前途依舊渺茫。詩已經結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與追求還將繼續下去。 這首詩,從頭至尾都融鑄著痛苦、失望而又纏綿、執著的感情,詩中每一聯都是這種感情狀態的反映,但是各聯的具體意境又彼此有別。它們從不同的方面反復表現著融貫全詩的復雜感情,同時又以彼此之間的密切銜接而縱向地反映以這種復雜感情為內容的心理過程。這樣的抒情,聯綿往復,細微精深,成功地再現了心底的綿邈深情。
詩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從李商隱以前的詩歌創作中發現相似的描寫。在前人創作的薰陶和啟發下,詩人有所繼承和借鑒。但是他並沒有簡單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創造性,向前跨進了一大步,把原來比較樸素的表現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動,用以反映更為豐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實際上已經脫去舊的形跡,成為新的創造了。從這里可以看出,詩人豐富的文學修養與他對於意境和表現手段的探索,是這首詩取得成就的重要條件。
在晚唐詩壇上,李商隱是一位大家,當時與杜牧齊名。不過,若就對後世的影響而言,他是超過了杜牧的。李商隱在詩歌史上的一個重要貢獻,是創造性地豐富了詩的抒情藝術。他的詩歌創作,常以清詞麗句構造優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蘊幽隱,富有蒙矓婉曲之美。最能表現這種風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絕,其中又以《無題》諸作(多為七言近體)堪稱典型。詩以「無題」命篇,是李商隱的創造。這類詩作並非成於一時一地,多數描寫愛情,其內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難用一個恰當的題目表現,所以命為「無題」。其中有的可能別有寄寓,也可能有戀愛本事以為依託,雖有不少學者對此進行考索,但是在沒有確鑿的證據以證明確有寄託或確依何事之前,主要應該以詩歌形象所構成的意境為依據,把它們作為一般愛情詩對待,這並不妨礙認識它們的藝術價值。
8.相見歡(原文略)
賞析:有人說,在我國歷史上,如果少了象李煜這樣一個皇帝人們也許不會太在意,但是,如果少了象李煜這樣一位詞人恐怕就會給後人留下一些遺憾。此話看來,很是在理。李煜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後主,詞作遠過於他在位期間的作為,尤其是亡國以後的詞作相當沉痛、深切和凄惻動人,如果撇開思想內容,僅就藝術技巧來說,大部分詞作已經達到了詞的最高境界,特別是小令。這首《相見歡》又名《烏夜啼》便是他自述囚居生活,抒寫離愁的力作。此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首句「無言獨上西樓」看似平淡,意蘊卻極為豐富。「無言」並非真的無言,從一個「獨」字便可看出,是無人共言。登「西樓」,詞人可以東望故國。僅六字,一下子簡練的勾勒出主人公的凄惋、悲苦的神態。接著「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用月光籠罩下的梧桐突出環境的寂寞清冷,用「深」字用得極准確,極通俗,真可謂境界全出。上片十八字共寫了四項內容,即人物、地點、時間、季節,雖然只是疏筆勾勒,但卻是一副非常美麗的圖畫,而且背景極為廣闊,讀之使人如身臨其境,正如王國維《人間詞話》言:「一切景語皆情語。」 下片具體寫離愁,是詞的旨意所在,也是這首詞寫的最深刻的地方。「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像波濤洶涌,把全篇推向高潮。離愁本身是一種抽象的思想情緒,它能感覺到,但卻看不見,摸不著,要對它本身作具體描寫,確實非常困難。然而,在這首詞中,詞人通過比喻使之變得具體可感,而且表達得如此貼切、自然,以至成為千古名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又用了一個比喻,寫離愁的另外一個境界,即人對它的具體感受。這種感受是不可名狀的,不知是什麼滋味,它既不能用酸、甜、苦、辣之類滋味來概括,也不能用任何一種具體東西的滋味來比擬,它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所以只能稱之為「別是一般滋味」,亦即稼軒詞所謂「欲說還休」,可見詞人體驗之深,愁情之苦。《相見歡》廣為流傳。全詞區區三十六個字,同一首七絕差不多,但在這簡短的篇幅中,詞人卻把離愁的愁人、纏人寫得無比深刻,凄涼、寂寞、孤獨的心情袒露得栩栩如生,感人至深,讀者為之淚下:
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憑欄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

D. 新人教版八年級下語文的重點內容(必背)的提綱

八年級下
語文重要知識點
散文閱讀
1、反復讀文,掌握具體內容:選用了哪些材料,所選材料的共同點是什麼,作者思路是怎樣的,文章中心線索是什麼
2、領會文章的意境美:
(1)反復誦讀,抓住「
文眼
」,從語言的變化、結構、用詞、語氣等方面體會作者感情變化,揣摩弦外之音。
(2)展開聯想和想像,對文章所描寫的生活景象有如臨其境的感覺,產生與作者
一樣的感受
,引起感情上的共振。
(3)准確把握散文的深刻寓意扣思想內涵,引起思想上的共鳴。
3、品位散文
語言特色
(1)抓關鍵的字詞,理解其言外之意。
(2)注意
修辭手法
的使用,特別注意句子的
比喻義
、象徵義。
(3)注意句式的變化和語氣的轉換,理解作者的感情。
(4)正確朗讀,反復地讀,讀出韻味,讀出感情。
小說閱讀:
1、理清故事情節發展線索
(寫什麼事,有哪些人物,人物之間
有什麼關系

發生了什麼
矛盾和沖突)
2、分析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徵
分析人物形象:如何描寫人物的語言、行動、肖像、神態、心理以及
細節描寫

3、分析
環境描寫
把這些描寫與上下文的故事情節聯系起來,分析其是襯託人物性格還是渲染人物活動的氣氛,或者是為故事情節的發展埋下伏筆(作鋪墊)?
4、分析小說的語言
小說表達方式主要是記敘和描寫,而分析描寫的詞、句往往是要求考生去抓住某種描寫分析其對刻畫人物、情節發展等作用而考慮。
議論文閱讀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作者的主張、見解);論據(證明作者見解的材料);論證(以材料證明觀點的過程)
1、找出文中的論點和論據
論點位置:標題、開頭、結尾、(歸納)每段的
中心句
論據類型:說理、事例
2、分析
論證方法
(1)和論據相聯系的方法(要明白它們分別證明什麼)
事實論證

舉例論證
),
引用論證

比喻論證
(2)以
邏輯推理
為基礎的方法:
因果論證

類比論證

引申論證
(3)綜合性的方法:
對比論證
,逐層深入論證
(這兩種方法只提供行文思路,使用它要求助於前6種方法)
3、把握議論文的結構

論——本
論——結
論(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
分析其結構,是分析「
本論
」的
論證結構

(1)縱式:逐層深入
(2)
橫式
:並列式的
(3)綜合式
4、領會議論文的
語言特點
:概括、嚴密、辨證
說明文
閱讀
說明文類型:解說事物(形狀、性質、方位、構造、類別、功能)
闡明事理(概念、原理、成因、規律、聯系)
1、理解文章對事物特徵的准確概括
2、分析結構和
說明順序
總—分—總
結構:
總—分
分—總
過程(時間)順序
空間順序
「分說」的順序



果/果

邏輯順序
具體
抽象
現象
本質
簡單
復雜
3、辨別說明的方法(弄清楚為什麼採用這種方法)
下定義、舉例子、打比方、列數據(數字)、分類別、作比較、引用、畫圖表……
(說明方法的作用:為了說明某項內容)
4、體會說明文的語言特點:准確、簡明、周密
如:「幾乎」、「左右」、「大約」、「最」、「絕大多數」……

E. 人教版八年級下語文重點知識掌握

八年級下語文重要知識點

散文閱讀
1、反復讀文,掌握具體內容:選用了哪些材料,所選材料的共同點是什麼,作者思路是怎樣的,文章中心線索是什麼
2、領會文章的意境美:
(1)反復誦讀,抓住「文眼」,從語言的變化、結構、用詞、語氣等方面體會作者感情變化,揣摩弦外之音。
(2)展開聯想和想像,對文章所描寫的生活景象有如臨其境的感覺,產生與作者一樣的感受,引起感情上的共振。
(3)准確把握散文的深刻寓意扣思想內涵,引起思想上的共鳴。
3、品位散文語言特色
(1)抓關鍵的字詞,理解其言外之意。
(2)注意修辭手法的使用,特別注意句子的比喻義、象徵義。
(3)注意句式的變化和語氣的轉換,理解作者的感情。
(4)正確朗讀,反復地讀,讀出韻味,讀出感情。

小說閱讀:
1、理清故事情節發展線索
(寫什麼事,有哪些人物,人物之間有什麼關系,發生了什麼矛盾和沖突)
2、分析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徵
分析人物形象:如何描寫人物的語言、行動、肖像、神態、心理以及細節描寫。
3、分析環境描寫
把這些描寫與上下文的故事情節聯系起來,分析其是襯託人物性格還是渲染人物活動的氣氛,或者是為故事情節的發展埋下伏筆(作鋪墊)?
4、分析小說的語言
小說表達方式主要是記敘和描寫,而分析描寫的詞、句往往是要求考生去抓住某種描寫分析其對刻畫人物、情節發展等作用而考慮。

議論文閱讀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作者的主張、見解);論據(證明作者見解的材料);論證(以材料證明觀點的過程)
1、找出文中的論點和論據
論點位置:標題、開頭、結尾、(歸納)每段的中心句
論據類型:說理、事例
2、分析論證方法
(1)和論據相聯系的方法(要明白它們分別證明什麼)
事實論證(舉例論證),引用論證,比喻論證
(2)以邏輯推理為基礎的方法: 因果論證,類比論證,引申論證
(3)綜合性的方法: 對比論證,逐層深入論證
(這兩種方法只提供行文思路,使用它要求助於前6種方法)
3、把握議論文的結構
引 論——本 論——結 論(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
分析其結構,是分析「本論」的論證結構:
(1)縱式:逐層深入
(2)橫式:並列式的
(3)綜合式
4、領會議論文的語言特點:概括、嚴密、辨證

說明文閱讀
說明文類型:解說事物(形狀、性質、方位、構造、類別、功能)
闡明事理(概念、原理、成因、規律、聯系)
1、理解文章對事物特徵的准確概括
2、分析結構和說明順序
總—分—總
結構: 總—分
分—總
過程(時間)順序
空間順序

「分說」的順序 主 次
因 果/果 因
邏輯順序 具體 抽象
現象 本質
簡單 復雜
3、辨別說明的方法(弄清楚為什麼採用這種方法)
下定義、舉例子、打比方、列數據(數字)、分類別、作比較、引用、畫圖表……
(說明方法的作用:為了說明某項內容)
4、體會說明文的語言特點:准確、簡明、周密
如:「幾乎」、「左右」、「大約」、「最」、「絕大多數」……

F. 人教版 八年級下冊語文課文 重點知識歸納

►整體掃描
本冊課本共7個單元。五個現代文單元共19篇課文,分為記敘性散文、現代詩歌、戲劇文學、演講詞和報告文學。其中,戲劇文學、演講詞和報告文學是本冊教材出現的新文體,也是教學中的新內容。兩個文言詩文單元包括9篇古文和10首詩詞,多為歷代名家名作。全冊還有三次綜合性學習、兩次寫字練習。
►重點再現
第一單元是四篇課文都是記敘性散文,有的敘事,有的寫人。結構上,都有一條明顯的線索;寫作手法上,以敘述、描寫為主,夾以恰當的抒情、議論。首先,要掌握散文的線索,這是解讀散文的關鍵。《背影》以父親的「背影」為線索,《永久的悔》以吃的東西「白的、黃的、紅的」為線索,《鐵騎兵》以離開大隊的騎兵的行蹤為線索,《蘇姍·安東尼》以蘇珊·安東尼爭取選舉權的男女平等的斗爭活動為線索。其次,在掌握了線索以後,還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人物的性格。我們是否體會《背影》中兒子的真情摯愛、《永久的悔》中兒子的「悔」、《鐵騎兵》中八路軍的機智勇敢、《蘇珊•安東尼》中主人公的信念和斗爭精神?學會通過具體的事例去加以分析,進而把握散文中敘事與人物刻畫之間的關系。
第二單元是五首現代詩歌。其中,《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對養育之恩的謳歌,《樵夫,別砍那棵樹》是對美好往事的留戀;《長城謠》抒發了綿綿不絕的思鄉之情,《致空氣》運用象徵手法寄寓了對真善美的贊頌。欣賞這些詩歌,可以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可以獲得審美享受。
第三單元是戲劇單元。走進文藝殿堂,欣賞戲劇人生,聆聽獨具韻味的百態生活。我們可以從《日出》中了解20世紀30年代半殖民地中國大都市光怪陸離的社會現實;可以從《欽差大臣》中認識沙皇專制制度下形形色色官僚的丑惡與腐敗;可以從《 放下你的鞭子》了解父輩在外敵侵略下的遭遇,激發愛國熱情。
第四單元是議論文單元。這些演講詞文章,思想性強,文化內涵豐富,不僅體現了正確的價值觀,而且頗能啟迪智慧。這對於發展學生思維,提高文化品位,具有重要意義。學會《為人民服務》一文中圍繞中心論點進行寫作的方法,激發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全心全意為他人服務的熱情;學會《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中擺事實與講道理有機結合的方法,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培養懷疑精神與探究意識;感悟馬丁·路德·.金的那種為了實現自己夢想的崇高獻身精神,體會文章激情飛揚、文辭優美、氣勢恢弘的寫作特點。
第五單元是報告文學單元。品味報告文學《南京大屠殺》散文化的語言,體會作者隱含於文字中的悲憤之情,可以激勵為中華崛起而奮斗的愛國熱情;《尋找時傳祥》一文於樸素中見奇崛,於平實中顯機鋒,學習時傳祥實實在在幹活,本本分分做人;掌握《阿 炳在1 9 5 0》電視解說詞的特點,從阿炳坎坷的一生中汲取生活的營養成分;學習《滑鐵盧之戰》一文工筆細描和大筆勾勒相結合的寫作方法,體會報告文學兼有新聞和文學兩重特徵的特點。

閱讀全文

與八下語文人教版詳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