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說課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說課

發布時間:2021-02-06 09:13:13

❶ 跪求人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整體的說課稿以及ppt課件

❷ 誰能提供人教版七年級至九年級語文的說課稿,急用~~~~~~

沒聽說誰有這么全面的說課稿,我沒有見過,是一線教師

❸ 初中語文說課稿的結束語。(最好是每課都通用的)急急急 謝謝

http://www.isud.com.cn/down.asp?cat_id=17&class_id=245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說課稿 九年級語文 一、說教材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是語文版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議論文。本單元所選的四篇議論文,具有豐富的人文教育資源。《課程標准》中要求「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因而本文的價值取向就很明確了。文章又「立」又「駁」,兩者緊密結合,實為駁論文之典範。文章選擇了特定歷史時......
《囚綠記》說課稿 《囚綠記》說課稿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囚綠記》是我國現代作家、翻譯家陸蠡在抗日戰爭爆發後寫成的一篇詠物抒情的散文。課文講述了作者與常春藤綠枝條的一段「交往」的經歷,描繪了綠枝條的生命狀態和「性格特點」,也寫出了作者的生存狀況和真摯心願,含蓄地揭示了華北地區人民面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苦難命運,象徵著作者和廣大人民堅貞不屈的民族氣......
《台階》說課稿 《台階》說課稿一、說教材 1、教材簡介《台階》與本單元其他五篇不同,是小說,但也是敘事類作品,主要用敘述、描寫的表達方式。通過作者的描寫我們清楚地認識到「父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他具有農民的朴實、淳樸、無私,而且敢於拼搏的精神。 2、教學目標簡介初中語文新課程標准要求「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
八年級上第五單元說課稿 一.說教材本單元集中選編了文言文,在教材中占又極其重要的位置。其中《桃花源記》是記敘文,作者借虛構的故事 表現自己的社會理想;《陋室銘》和《愛蓮說》立意鮮明,是作者對自己志趣與節操的表白;《核舟記》介紹一件工藝品,內容新奇有趣;《大道之行也》描述理想社會,引人深思。又選有杜甫詩三首:《望岳》是詩人青年時代的作品,《春望》和《石壕吏》則寫於安史之亂初期,此......
《人生寓言》說課稿 七年級語文教材上 《人生寓言》說課稿 我今天所說課的篇名是《人生寓言》,它是人教版九年義務初級中學七年級語文教材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三篇課文。一、 課文特點及在教材中的地位我認為周國平先生是一位哲人,他的文章雖形式淺顯通俗但意義深刻雋永,耐人尋味。此文在新教材中編入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三篇文章,從編者意圖來看,顯然出於以下幾種考慮: 1.這個單元繼續教學有關......
《皇帝的新裝》說課稿 《皇帝的新裝》說課稿各位老師: 你們好!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中語言教材第一冊第四單元《皇帝的新裝》一課。以下從教材分析、教材處理、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程序等幾個方面對本課設計進行說明: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課體裁為童話,學生初次學習這種體裁的文章,它是在了解記敘文的基礎上採用擬人的方......
《愛蓮說》說課案 八年級上 邵剛中學 史 輝 一、說教材。 課文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單元目標《愛蓮說》是八年級上學期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文。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熟悉一定數量的常用文言詞語。養成誦讀的習慣,在反復誦讀中,領會文章內涵,並對作品精美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二、說教學目標:《新課程標准》對中學階段提出了要求:「閱讀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
蘇教版八年級語文說課稿《治水必躬親》 說課稿:《治水必躬親》 題目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江蘇教育出版社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第二十五課《治水必躬親》。下面我將從教材、學生情況,教法和教學過程四個方面加以闡述。一、 說教材教材在編排上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教育理念,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及接受能力,突出以學生為主,注重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本課在教材中居於第五單元的位置......
七年級上冊《七顆鑽石》說課稿 七年級上冊《七顆鑽石》說課稿 一、說教材(一)教材內容 《七顆鑽石》是俄國偉大作家列夫 托爾斯泰寫的一篇童話。童話講述了一個小姑娘為生病的母親找水,小姑娘和母親出於愛心幾次讓水而感動了上帝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希望愛心像大熊星座一樣普照人間的美好願望。(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這篇課文安排在七年級上冊的以「奇思妙想」為主題的第六單......
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散步》說課稿 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散步》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你們好!相傳,孔鯉跑到父親孔子的墳前說:「你子不如我子。」然後又在兒子孔汲面前說:「你父不如我父。」可見作為中間一代人的孔鯉的沉重感與責任感。這與《散步》中的「我」不無相似之處。莫懷戚先生所寫的這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散步》是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它不僅為我們展示了一幅一家人散步時互......
《小橘燈》說課稿 《小橘燈》說課稿 說課的課題是語文教材第二冊第六課——《小橘燈》。說課的內容分五部分:說大綱(課程標准),說教材,說教學方法,說教學程序,說板書設計。一、說大綱(課程標准)新修訂的教學大綱和剛頒布的《課程標准》在語文學科的地位、性質、基本理念等方面有了一些新的闡釋: 1、注重了語文學科的文化內涵,提出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
新課標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觀舞記》說課稿 新課標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觀舞記》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我是……。今天我為大家說課的內容是:「新課標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第十九課——《觀舞記》」以下我將從「教學目標——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法——學法——教學手段——教學評價——教學程序」等七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誠請各位評委給予批評指正。 一、說教......
語文版七年級下《第一千個球》說課 《第一千個球》說課一、 說明情況:(1) 說明教材:〈〈第一千個球〉〉是語文出版社七年級下的一篇人物傳記,節選自〈〈貝利自傳〉〉,這一課集中地透過球王貝利精彩的球技,開發其內在美,在精神上洗去了許多浮華的幻想,引導學生更好地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2) 說明學生: 初一的學生是追星一族的成員,他們喜歡明星,想知道一切有關明星......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信客》說課稿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信客》說課稿 《信客》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的敘事性作品寫的都是普通人。《信客》出自聲名顯著的學者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講述的是民國時一位老信客因失信於人,自感「名譽糟蹋了」,干不下去了,找到年輕人,年輕人最終不好回絕,當了第二代信客,年輕信客任勞任怨、誠信無私、寬容待人,受到了人們的敬重的故事......
八年級語文下冊《短文兩篇》說課稿 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短文兩篇》說課 一、 教材:我講的這節課是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三課。雖然是兩篇不同的文章,一篇寫日,一篇寫月,文章風格亦迥然不同,但表達的主題卻是一致的。二、 過程: 1、 巧設問題,進入情景。首先,讓學生由日、月進行聯想和想像,學生大部分聯想到光明、希望、思鄉、思親等內容,然後告知學生 賦予了日、月嶄新的內涵,激發學......

❹ 【高分】急求人教版九年級(初三)語文【詩經二首】教案和說課稿

《詩兩首》之一的《我愛這土地》作於1938年11月。詩中的「鳥」特地亮出「嘶啞的喉嚨」是悲壯的時代氛圍和「悲哀的詩人」(艾青自稱)所具有的特殊氣質、個性的深情流露。詩人藉助鳥的形象抒發了深沉而真摯的愛國情感。詩中寫實和象徵交織,描繪了土地、河流、風、黎明等鮮明意象來表達歌唱的豐富內涵。

《鄉愁》是台灣詩人餘光中眾多以鄉愁為主題詩篇中一曲情深意長、音調動人的戀歌。詩人從廣遠的時空中提煉了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四種物象,並以時間的發展貫穿組合,概括了詩人深長的生活歷程和對祖國的綿綿懷念。

教讀本課,應充分注重朗讀訓練,規范學生誦讀過程中的語氣、語調和停頓,在誦讀中體會詩歌的思想情感。擬採用整體感知、揣摩詩句、擴展評價的賞析方法。引導學生把握詩歌意象,領會其象徵意義,達到提高朗讀技巧和詩歌欣賞水平的目的。在精彩賞析中,激發學生探究興趣、陶冶性情。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熟讀並背誦,把握詩歌的內在旋律與和諧節奏。

2. 把握詩歌的意象,領會其象徵意義。

能力目標

1.品味詩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2.體會詩歌中優美的意境,感受涌動著的激情。

3.把握詩歌的主題。提高閱讀和鑒賞詩歌的能力。

德育目標

體味詩歌抒發的戀土深情和思鄉愁緒,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

【教學重點】:

誦讀。理解詩歌意象,體會詩人真摯的情感。

【教學難點】:

感受詩歌中涌動著的激情,把握詩歌主題。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通過感情誦讀,把握詩歌的內在旋律與和諧節奏,認真體味詩歌蘊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賞法 如對詩歌意象和主題的解讀。

3.比較閱讀法 如將餘光中與席慕蓉同類題材(抒寫鄉愁)詩歌進行比較。

【教具准備】:

多媒體CAI課件、投影儀、錄音機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我愛這土地》,把握詩中意象,體會詩人真摯的愛國情感。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誰不愛自己的母親.誰不愛自己的祖國?穿越時空,只有一種感情能將民族的心聯系起來,那就是對祖國深深的愛戀。早在1938年,著名詩人艾青就眼含熱淚對祖國母親唱了一首深情的贊歌——《我愛這土地》。今天,我們——起去感受詩人澎湃著的靈魂。(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

艾青和《我愛這土地》

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他生長在農村,自幼為貧苦農婦哺養,對我們民族的主體——農民有著兒子般的深情。長大後的曲折經歷、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長為—個革命者。1929年赴法國留學,並開始詩歌創作。1932年回國,在獄中寫成詩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詩壇的地位。他的早期詩作多詛咒黑暗,風格渾厚質朴,調子沉重憂郁,但對生活充滿希望與憧憬。他的抗戰時期的詩作,為覺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調高昂。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陽》《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詩作還有抒情長詩《光的贊歌》《古羅馬的大鬥技場》等。

《我愛這土地》寫於抗日戰爭開始後的1938年,當時日本侵略軍連續攻佔了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所到之處瘋狂肆虐,妄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國人民奮 起抵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滿懷對祖國的摯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詩。

三、感知、研習詩歌《我愛這土地》:

l,教師深情地范背全詩。

2.學生自由誦讀。教師作誦讀提示:

這首詩無固定的節律,不押韻。它主要由句中停頓和句末停頓構成一定的節拍。誦讀時要著重體會由詩中感情起伏所構成的「內在節奏」。

示例:

我愛這土地

假如/我是一隻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後/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3.指定學生誦讀全詩,教師作簡要點評。

4.思考:詩歌是按怎樣的思路抒寫的?

教師引導學生概括後明確:

全詩以「假如」領起,用「嘶啞」形容鳥兒的歌喉。接著續寫出歌唱的內容,並由生前的歌唱,轉寫鳥兒死後魂歸大地,最後轉由鳥的形象代之以詩人自身形象,直扦胸臆,托出了詩人那顆真摯、熾熱的愛國心。

5.精彩研讀。

學生合作研討:

(1)詩人為何不用「珠圓玉潤」之類的詞而用「嘶啞」形容鳥兒唱的歌喉?從中你可體會到什麼?

(2)鳥兒歌唱的內容中,「土地」「河流」「風」「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義。結合時代特徵,說說它們有哪些象徵意蘊?

(3)詩句「然後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有何深意?

(4)詩歌的第二節與第一節有著怎樣的聯系?把第二節去掉,詩歌主題的表達將會受到怎樣的影響?

學生研討後回答,教師明確:

(1)詩人選用「嘶啞」一詞,就把杜鵑啼血般的奉獻者形象賦予了悲憤的愛國者,它充滿著因沉重的苦難和憂郁的負荷而生發的焦灼與浩嘆,傳遞著與時代同步的憂患濤情,所以用「嘶啞」一詞十分傳神。如果換用「珠圓玉潤」「動聽」等別的字眼,就不能使人體味到歌者經歷的坎坷、悲酸和對祖國、對土地、對人民執著的愛。

(2)上述一系列意象表達了歌唱的豐富內涵:暴風雨打擊著的土地,悲憤的河流,激怒的又,溫柔的黎明——隱喻了祖國大地遭受的苦難,人民的悲憤和激怒,對光明的嚮往和希冀。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長了中華民族的祖國大地的象徵,「悲憤的河流」「激怒的風」可以看作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的象徵,「溫柔的黎明」預示著人民為之奮斗獻身的獨立自由的曙光,必將降臨於這片土地。

(3)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眷戀,將自身融進大地,隱含了一種敢於犧牲自我之意。

(4)如果說第一節是對「愛土地(祖國)」主題的抒情性的鋪陳描述.第二節短小精悍的兩行則可看作是對主題的高度凝練的概括。去掉第二節,詩意則得不到提煉和強化。

6.學生熟讀背誦全詩。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土地」是艾青詩歌的中心意象之一,它凝聚著詩人對祖國——大地母親最深沉的愛。讀《我愛這土地》,我們感受著那個苦難年代,愛國知識分子對祖國的最真摯的愛的表白。這心聲,是歷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遠唱不盡的主題。

五、布置作業 :

閱讀艾青的《太陽》一詩,寫一篇評述性短文。

太 陽

從遠古的墓塋 當它來時,我聽見

從黑暗的年代 冬蟄的蟲蛹轉動於地下

從人類死亡之流的那邊

震驚沉睡的山脈 群眾在曠場上高聲說話

若水輪飛旋於沙丘之上 城市從遠方

太陽向我滾來…… 用電力與鋼鐵召喚它

它以難遮掩的光芒 於是我的心胸

使生命呼吸 被火焰之手撕開

使高樹繁枝向它舞蹈 陳腐的靈魂

使河流帶著狂歌奔向它去 擱棄在河畔

我乃有對於人類再生之確信

1937年春

❺ 急求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各課說課稿

《談生命》說課設計
【說教學目標】

一、總體目標

《談生命》是一篇清新優美的當代散文。作者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為例,表達對生命的感悟,啟發我們認識生命的本質和人生的意義。閱讀全文,能把握作者思路、認識生命的本質和人生的意義;對生命的現象和規律進行思考,並感受和借鑒這種人生態度;學習本文用形象的比喻表達對生命感悟的寫法,體會文中一系列形象所蘊含的意義。

二、具體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以及初三學生的認知能力、情感的規律,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⑴掌握文中生字、生詞的寫法和基本含義,這是閱讀教學的基礎。

⑵正確理解文字中關鍵詞語的含義,品位文中含哲理意義的語句。

⑶繼續培養學生朗讀能力。

散文是學習語言的典範文體誦讀是對課文語言以及課文內容的最直接最真切的感知,是進入課文情境。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條最有效的途徑。

本文以典範優美的現代白話文寫成,注入了感情,寫出了氣勢,很適合朗讀,應結合朗讀揣摩文義。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⑴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和學生讀書時背景音樂的播放創設情境,學生在教師積極有效的幫助和點撥下,以讀為主線,開展研究式學習和體驗式學習,鍛煉創新素質。

⑵學習文章運用比喻的方法說明抽象事物的寫法:

課文以「生命像東流的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樹」比喻人生,具有很強的隱喻性,描述春水和小樹的行動和生長的現象,生動形象,給人以審美享受,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比喻方法的運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使學生能進一步理解生命的意義,勇於戰勝困難,熱愛生命,積極投入生活。

培養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意志和豁達樂觀的精神。

4、創新素質培養目標:
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志向、創新思維和創新想像。

【說教學內容】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冰心先生寫的一篇散文。文章文質兼美,意境美、哲理美和語言美兼具,景、情、理和諧相融,是一篇很好的學習材料。從語言上看,字、詞、句、段都耐咀嚼,「形象表達」尤其精彩,如果導引得當,學生必然學有所得。從思想內容上看,文章談的是「生命」話題,處在人生重要關口的初三學生,應該有體驗、有興趣,能與文本進行情感交流、思想碰撞,或許能夠受到啟迪,產生共鳴。從而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達到課程標准所提到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二、重、難點的確定及依據

1、教學重點:

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確立的原因是本文以典範優美的現代白話寫成,注入了感情,寫出了氣勢。學生可以揣摩來學習如何運用一定的修辭表達主題。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2、教學難點:

體會文中一系列具體形象所運含的深刻意義,體會作者的思想觀點。

確立的原因是課文以「春水」和「小樹」比喻人生,具有很強的隱喻性。需要訓練學生形象思維,感受文中鮮活的形象。這對於初三學生來說,便有些難度,要綜合運用他們理性思維和概括能力。因此確立以上為教學難點。

【說教學方法】

一、總體教學構思及依據

新課標強調語文教學要以人為本,按照學的規律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等,是語文課堂教學最基本的理念,也是我這堂課的設計理念。

本文是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要通過朗讀、精讀、品讀等多種形式的讀,引導學生和文本對話,品味優美的語言文字,從而達到領會文章的主旨的目的。另外,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影響深遠,設計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真正發揮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方法的引導,有助於學生自覺、自主的學習。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和創新能力。實現學生、老師、文本之間的平等對話,落實教師「平等中的首席」的地位。

二、具體的教學過程設計與依據

為學生營造陽光明媚、溫馨舒適、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追求教師和學生對作品的平等對話,進而讓讀者與作者實現心與心的交流,這是語文教學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我在教學中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宗旨,以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參與性為前提,以個人或小組合作活動為基本方式,通過朗讀領悟、合作討論、質疑創造、拓展運用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朗讀中培養語感,在質疑中學會創新,在比較閱讀中訓練思維,在老師誘導下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探究,讓學生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所以我設計了三大環節:一、情境導入、二、走進文本:以讀為本,品讀結合,這一環節中設計了對文章不同角度的品讀:閱讀一:咬文嚼字,讀懂文章;閱讀二:尋章摘句,讀出自己;閱讀三:聯想想像,由讀到寫;閱讀四:質疑問難,讀出問題;閱讀五:背誦警句,積累鞏固。第三環節:走進生活:比較閱讀,延伸課堂。

三、學情分析及對策和依據

我所任教的班級,城區學生居多,他們思維活躍、知識面廣,語文基礎較好。另外初三學生,生活的體驗、語言的積累較之低年級學生有較大的優勢,在形象思維豐富的同時,抽象思維也有了發展,對於本文的學習,對於「生命」的認知,應該更具有「可生成性」。並且本文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寓抽象的概念為具體的物象,學生一定喜歡。但文章中有不少語句含義很深,與學生的人生體驗有相當大的距離,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教學中應讓學生結合體會自由談,教師適當點撥,不硬性強求。

四、困難對策及依據

由於初三學生的經歷及認識有限,文中一系列具體形象所運含的深刻意義及作者的思想觀點,學生可能理解不透徹。老師應恰當加以點撥,方可深入體會。另外針對一部分學生上課有畏難情緒,老師要構建開放課堂,師生雙方在相互交流中溝通,在相互啟發下補充,共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實現教學相長和師生的共同發展。要尊重個性體驗。創造一個和諧寬松的學習環境,充分體現語文學科的重要特性──人文性。

【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為激發學生對生命本質和規律的探究興趣。教師先提出一個問題:「生命」是一個尋常的話題,也是人類恆久的話題。試想一下,當你隻身一人站立在廣袤無邊的大沙漠中時,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在學生七嘴八舌地回答之後,教師進行深入: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短短的幾十年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猶如一顆流星,轉瞬即逝。人們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演繹著生命的內涵,它是貝多芬在琴鍵上迸發出的鏗鏘的音符,它是梵谷筆下絢爛的色彩,它是綠蔭場上運動健兒分秒的搏擊,它是孤燈下莘莘學子熬更守夜的苦讀……盡管這些生命的形式各不相同,但生命的本質和規律都是相同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中國文壇老祖母冰心筆下的《談生命》,傾聽她對生命的詮釋。

(這樣的導入,聯系生活拉進學生與作品的距離,激發學生對生命本質的探究興趣。)

導入之後,和學生一起討論學習的和目標,定向學習目標,明確學習任務。

二、走進文本:以讀為本,品讀結合

著名教育家於永正老師說過,「知識要靠自己在讀中獲得,情感要靠自己在讀體驗,理念要靠自己在讀中感悟,方法要靠自己在讀中掌握。」在這一板塊中,我採用「朗讀」策略,教給學生品讀的方法,「還課堂琅琅的書聲」,使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體驗,在讀中創造!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境界。所以這一環節設計了對文章進行不同角度不同形式的解讀。

1、閱讀一──咬文嚼字,讀懂文章:

組織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依靠工具書及課下注釋,解決生字詞問題。

這是語文學習的基點。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2、閱讀二──尋章摘句,讀出自己:

再讀課文,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品味欣賞,與大家交流。

一要說明喜歡的理由。二要說出自己的體驗。三要讀出正確的情感。

這一步是學生個性化品讀文本。這樣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來品味語句豐富而深刻的內涵,教師適時以身說法,以期師生共鳴。讓學生進入個性閱讀的空間,在閱讀中既審視作者、文本,又觀照自己,因文悟道,披情入文。

3、閱讀三──聯想想像,由讀到寫:

讓學生仿照文章「形象」的文句,通過聯想、想像,以「生命像……」開始,寫幾句形象的話,表達自己對生命的認識。然後在課堂交流、共享。

這樣設計將閱讀與寫作緊密結合,訓練學生發散思維,引導學生留意生活、關心社會,並指導他們表達豐富的情感體驗。

4、閱讀四──質疑問難,讀出問題:

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十個問題更重要。《語文課標》中也明確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我注重引導學生第三次對文本進行個性化解讀,大膽質疑。學生對文章當中自己不明白的內容進行質疑,小組討論,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全班討論解決。這一環節中,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並通過交流與合作,探求解決問題方法。除學生提出的問題,我再設置兩個問題:
⑴作者把「生命」形象化地說成是小樹,生命與小樹有哪些相同之處?
⑵通過作者對生命本質的認識,表明作者怎樣的人生態度?

發現教育法認為:「當學生對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後,就可以提出有一定深度、較為典型的問題,而學生對於自己的問題總是有更大的興趣,又將主動回到文章中去探究答案」。這樣看來質疑是創新的起點,是思維的火花,是進步的階梯,更是成功的關鍵!

5、閱讀五──背誦警句,積累鞏固:

豐富語言積累是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之一。所以讓學生品讀文中警句,爭取當堂成誦。這樣既是語言的積累,又是思想的升華。

在第二大環節中,學生了解了文章的讀法,從咬文嚼字到尋章摘句,從理解性閱讀到創造性閱讀,從品味賞析到閱讀積累,拓展了思維空間,提高了閱讀質量。

三、走進生活

設計這樣的問題:「冰心用散文來表達自己對生命的感悟,梵高用畫來表達,大家願不願意尋找一種恰當的形式表達自己對生命的感悟?」

由課內而課外,由書本而人生,拓展學生的閱讀,讓學生的閱讀與思考定向馳騁。

(這樣設計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感受,著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靈活性思維,充分發展學生個性,採用各種形式表現自己對生命內涵的感悟,同時進行德育滲透。學生自行准備,如果需要還可以與其他同學合作完成。學生可利用繪畫、演講、詩歌、快板等形式來表現。如果時間不允許可以延伸到課後完成。)

附時間安排:情境導入:3分鍾;咬文嚼字,讀懂文章:2分鍾;尋章摘句,讀出自己6分鍾;聯想想像,由讀到寫8分鍾;質疑問難,讀出問題10分鍾;背誦警句,積累鞏固8分鍾;走進生活5分鍾。另外還有3分鍾作為彈性時間,視學情而定。

以上是教學的主要過程,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多讀多思多說,是本節課設計的出發點;「注重興趣與感悟、注重朗讀與積累、注重個性與反思」,是我對新課標的理解,是我的教學理念,也是本節課的設計原則;感受語文的魅力,讓課堂鮮活起來,讓學生愛學會學,是我課堂教學的追求!以上說課有不當之處請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10 <<那 樹>>說課稿
《那樹》是台灣著名散文家王鼎鈞的名作。這篇散文通過描寫一棵大樹長年造福於人類又最終被人類伐倒的故事,表達作者對大樹命運的痛惜,以及對都市文明發展的利弊、人與自然的關系的深層思考和深重感慨。文章採用托物寓意的手法,以描寫和敘述為主。少有議論,全用形象打動人心。那樹用自己的生命綠了一方土地,其「綠著生,綠著死」的形象給讀者以強烈的震撼。
教學本文,應引導學生感知老樹形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體會托物寓意的手法,理解課文的主旨;探究文章打動人心的奧秘,品析鑒賞本文的哲理美、修辭美,感受悲劇色彩、奇幻色彩,深層體會王鼎鈞散文的藝術魅力,另外,還應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關注身邊的綠色,增強環保意識,樹立科學的發展觀。
課堂教學採用朗讀法、討論點撥法、品讀法、延伸拓展法等教學方法,注重合作研討。注重多層對話,全面挖掘課文各方面的資源,力求使學生在語文學習、認識自然方面都有收獲。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倒坍、引頸受戮、周道如砥」等詞的詞義並學會運用。
2.了解王鼎鈞及其散文創作成就。
3.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
能力目標
1.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探究課文的主旨。
2.理解托物寓意的創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藝術性,逐步培養學生的散文鑒賞能力。
3.揣摩語言,體味關鍵語句的深層含義,培養語感。
德育目標
正確認識發展與環保的矛盾,樹立科學的發展觀。
教學重點
1.了解那樹的生命歷程,把握樹的價值、品格及其命運,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2.掌握托物寓意的表現手法,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1.揣摩關鍵語句,體味作者痛苦、悲憫、憤激的情感,感受老樹命運的悲劇色彩。
2.正確理解螞蟻王國的事情,體會作者的用意。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討論點撥法
3.品讀法
4.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資料助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樹的生命歷程;感知樹的形象,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大地上最悅目的顏色是綠色,大地上站立的最大的生命群體是森林,但是在今天,許多地方的綠色正逐漸被吞噬,他們在疾速賓士的人類文明的車輪的碾壓下,成片成片地消失了。這不,就連街頭那棵老樹也未能倖免,就讓我們一起拜讀王鼎鈞先生為那樹寫的「悼詞」吧。
二、資料助讀 (學生自由展示課外搜集結果)
1.關於作者
王鼎鈞,台灣著名的散文家。主要的散文作品有《人生三書》(《開放的人生》《人生試金石》《我們現代人》)《人生觀察》《長短調》《世事與棋》《情人眼》《碎玻璃》《靈感》等。
2.多媒體播放反映人類生存困境的若干畫面,如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沙漠蔓延、洪水肆虐、森林面積銳減、資源嚴重枯竭……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積累生字生詞,並交流。
多媒體顯示;

佝僂(gōu lóu):脊背向前彎曲,文中指老樹枝幹彎曲。
倒坍(tān):倒塌。
萌庇(yìn bì):大樹枝葉遮蔽陽光,宜於人們休息。
引頸受戮:伸長脖子接受殺戮。
踝骨(huái):指樹干靠近根的部位。
虯須(qiú):捲曲的鬍子。這里指樹根。
周道如砥(dī)這里形容公路的平坦,暢通無阻。

2.選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范讀課文,教師提醒學生注意把握感情分寸,應深沉,不宜強烈奔放。
3.學生大聲讀課文,入境。
4.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文意,交流初讀課文的感受。
生1:本文描述了那樹很久以來一直默默奉獻,最後毫無怨言地引頸受戮的過程,歌頌了他的獻身精神,體現了一切都要為發展讓路的主旨。
生2:本文寫了一棵老樹綠著生,生為人類、生為大地而最終綠著死的悲劇生涯,揭示了人類文明造成的災害,表現了作者對人類文明發展的質疑。
生3:本文寫了一棵老樹從生到死的生命歷程,表達了作者對大樹命運的痛惜和思考——人類的發展不應該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
教師總結:三位同學的看法各不相同,到底孰是孰非,讓我們探究一番再作決斷。
四、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1.學生自讀課文,劃分文章結構層次,理清思路。
2.四人一組討論交流。
明確:全文大致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從開篇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描寫早期的大樹。寫了大樹的形象、經歷和對人類「友善」的情況。
第二部分(從「但是,這世界上還有別的東西」到「在星空下仰望上帝」),描寫近期的大樹,寫大樹妨礙了道路發展引起人們的議淪,使人們質疑其存在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從「這天,一個喝醉了的駕駛者」到結尾),描寫現時的大樹,作者對大樹的最終命運作了關鍵性的描述,並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情感。
教師總結:本文按大樹生命經歷的順序敘事,越是久遠的敘述得越簡略,越是近期的敘述得越詳細。
寫大樹的早期、近期和現時的情況,都有較為明顯的浯言標志。如第6段開頭有一「但是」轉折,表明另一種相反的情況將要講述,由早期的大樹自然過渡到近期的大樹。如第9段開頭說「這天,一個喝醉了的駕駛者……」表明將要講述某一具體事件,由寫近期的大樹自然地過渡到寫現時的大樹。梳理文章思路時,要充分藉助這些浯言標志(路標)。方可快速理清全文思路,整體把握文章。
五、感知那樹的形象,體會作者的情感
1.提問:文中的樹是一棵什麼樣的老樹,它具有怎樣的價值、品格,最後遭遇怎樣的命運?
全班分為六個小組,每兩個小組負責一個部分,討論分析概括樹的特徵。以其中一個小組為主,另一個小組補充或評價。
成果展示:
第一部分,概括地說寫了三方面的內容。大樹有奇特的容貌:它老態、佝僂,但堅固穩定,繁密茂盛;有黴黑潮濕的皮層。有隆起的筋和縱裂的紋,樹身像生鐵鑄就。大樹生長在特殊環境中:站立在泥濘的馬路邊,周圍有幾處老式平房,一片破敗、荒涼景象。大樹對人類大有功德:面香,成為人們心理的慰藉;炎熱的夏,送來陰涼和清靜;朦朧的夜晚,送給情人溫馨的感覺;它擴張著蔭庇的面積,為人類帶來更多的福利。總是,大樹為世間珍奇之物,是人類的守護神。
第二部分:大樹的生存受到了威脅,淹沒在滾滾黃塵里和焦躁惱怒的喇叭聲里.即便如此,大樹依然奉獻著生命的綠色,醞釀著詩意,表現了大樹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忍辱負重、胸懷豁達的本性。
第三部分,那樹無端被判刑、被殺戮、被消滅。慘不忍睹,悲壯異常,像勇士被迫離開疆場,哀怨、無奈而又剛烈。
教師總結:那樹經久經屹立,目睹著大地的滄海桑田,給人以邈遠的歷史感;它在大自然的災禍面前「毫發」未損,似是古老而茂盛的生命旗幟:它綠化大地,蔭庇人類,只願給予,從不索取,無私地奉獻,表現了高尚的品格;它身遭逆境。卻不放棄綠的願望,表現了豁達寬容的胸懷;它在自己面臨殺戮時自己也要保護自己體內的螞蟻國民,讓其安全撤離,表現一種愛心。
2.體味作者的情感。
提問:作者描述老樹的形象時,融注了濃濃的情感。請揣摩在「綠著生」「綠著死」兩個生命階段的描摹過程中,表露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學生品味、辨析。
「綠著生」。那樹古老、神奇、多情、忠誠,作者對樹懷有滿腔的熱愛和崇敬之情,樹的生存受到威脅,但它「綠得更深沉」「依然綠著」「照舊綠」「綠得很」「樹是世襲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平淡的言詞背後,涌動著洶涌的激情。
「綠著死」。「電鋸從樹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樹僅僅在倒地時呻吟了一聲。」樹遭殺戮。慘不忍睹,作者心中的痛苦、悲哀、憤激之情溢於言表。
六、布置作業
1.反復朗讀課文,體會托物寓意的表現手法。
2.揣摩關鍵語句,思考:大樹身遭屠戮的悲劇根源是什麼?

閱讀全文

與人教版九年級語文說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