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生語文蒙古包課件模塊下載

小學生語文蒙古包課件模塊下載

發布時間:2021-02-05 22:31:26

A. 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口語交際200字蒙古包

古等游牧民族傳統的住房.古稱穹廬,又稱氈帳、帳幕、氈包等.蒙古語稱格兒,滿語為蒙古包或蒙古博.游牧民族為適應游牧生活而創造的這種居所,易於拆裝,便於游牧.自匈奴時代起就已出現,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呈圓形,四周側壁分成數塊,每塊高130~160厘米、長230厘米左右,用條木編成網狀 ,幾塊連接,圍成圓形 ,長蓋傘骨狀圓頂,與側壁連接.帳頂及四壁覆蓋或圍以毛氈,用繩索固定.西南壁上留一木框,用以安裝門板,帳頂留一圓形天窗,以便採光、通風,排放炊煙,夜間或風雨雪天覆以氈.蒙古包最小的直徑為300多厘米,大的可容數百人 .蒙古汗國時代可汗及諸王的帳幕可容2000人.蒙古包分固定式和游動式兩種.半農半牧區多建固定式,周圍砌土壁,上用葦草搭蓋;游牧區多為游動式.游動式又分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兩種,前者以牲畜馱運,後者以牛車或馬車拉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蒙古族定居者增多,僅在游牧區尚保留蒙古包.除蒙古族外,哈薩克、塔吉克等族牧民游牧時也居住蒙古包.
在遼闊的蒙古高原上,寒風呼嘯,大地點綴著許多白色的帳篷.它們就是蒙古包,即蒙古人所稱的「格爾斯」.自從有蒙古族以來,人們就開始使用蒙古包.這已經有很長時間了.但究竟是何時開始使用的,無人知道確切的時間.
蒙古包成為蒙古人的日常居所.大多數蒙古人是游牧部落,終年趕年他們的山羊、綿羊、氂牛、馬和駱駝尋找新的牧場.蒙古包可以打點成行裝,由幾頭雙峰駱駝馱著,運到下一個落腳點,再重新搭起賬篷.

B. 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期末試卷

。(共4分)
去bào yuàn shēn lín qí jìng shà fèi kǔ xī
( )( )( )( )
二、填空,並選一個成語組成句子(共9分)
神機( )算 ( )具一格 不落( )臼
雅( )共賞 ( )( )樂道 響( )行雲

————————————————————————
三、組詞。(共6分)
蹄( ) 施( ) 券( ) 欺( )
啼( ) 拖( ) 卷( ) 期( )
差 chā( ) chāi ( ) 還 hái( ) huán( )
四、按要求填空。(共13分)
2.選詞填空。(5分)
深情 盛情 熱情
①蒙古族人民騎馬幾十公里,( )遠迎客人。進了蒙古包,他們( )
②款待來客。夕陽西下,他們和漢族客人依依不捨,( )話別。
雖然……但是…… 盡管……還是……
不但……而且…… 無論……都……
③( )修築京張鐵路困難重重,( )詹天佑一點兒也沒有失去信心。他( )嚴格要求工作人員,( )時時帶頭工作在野外。
3.在括弧里寫出帶點詞的反義詞。(3分)
我們既要向先進的同學學習,又要幫助( )的同學進步,要尊重他們,親近他們,不應該( )他們,( )他們。
4.在括弧里填上正確答案。(3分)
①「勇敢 沉著 機智 武斷 果斷」這組詞中不是一類的詞是( )。
②「中秋節 除夕 春節 重陽節 端午節」這些傳統節日按時間先後排列,最後一個應該是( )。
3「鋼鐵對堅硬」正如「棉花對( )」。
七、排列錯亂的句子,在括弧里寫上序號。(6分)
( )借著樓道的燈光,我將教室的門鎖好,走下樓去。
( )我關上樓道的燈,摸黑下了樓。
( )寫完作業,燈火通明的教室里就剩下我一個人了。
( )一夜要浪費多少電啊!於是,我轉身又上了樓。
( )我快速收好書包,熄滅燈,走出教室。
( )走到操場,我忽然想起樓道的燈沒關。
八、閱讀。(共20分)
九、閱讀文章,完成試題。(1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前,有一對夫妻,開了一家酒店,由於賣出的酒物美價廉,生意十分興隆。
有一天,丈夫外出,妻子偷偷地在酒里摻了水,多賣了5元錢。晚上丈夫回來,妻子得意地把自己的「秘訣」告訴丈夫,以為會得到丈夫的誇獎。誰知,丈夫一聽,急得雙腳直跳,抱頭痛哭,說:「唉!你把我們最值錢的東西——信譽,只5元錢就賣掉了!」
果然 從此他們的生意不如以前紅火 最後終於徹底破產 當妻子貧病交加 奄奄一息的時候 她悔恨地流著淚 說 我明白了
1、從文中選一個詞作題目,寫在文章前面的橫線上。(2分)
2、給最後一個自然段加上標點。(2分)
3、把短文分成三段,在段末用「△ 」標出。(3分)
4、填空。(3分)
①「物美價廉」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從原文中找出「興隆」的近義詞: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簡潔的語言,寫出本文的主要內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妻子在臨死前明白了什麼,把妻子的話補充完整。(2分)
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作文。(共30分)
題目:我最難忘的一個人(一件事)
要求:寫一篇500字左右的記敘文,做到內容具體,有真情實感。

二、綜合閱讀理解(30分)
讀下面的文段和短文,做後面的題。 (一)
她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發出強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樣明亮。奶奶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高大,這樣美麗。奶奶把小女孩抱起來,摟在懷里。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牆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新年的太陽升起來了,照在她小小的屍體上。小女孩坐在那兒,手裡還捏著一把燒過了的火柴梗。
「她想給自己暖和一下……」人們說。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l、「她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的原因是: (3分)
2、「飛到沒有寒冷,沒有飢俄,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的含意是:
(5分)
3、「她曾經多麼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對兩個「幸福」的含意是: (5分)(1) (2)
4、這個文段選自課文《 》,作者是(國家) 的人,名叫 (3分)
在我家的門前,有一顆老銀杏樹。它高大挺拔,象一個威武的巨人。它度過了漫長的歲月,誰也算不出它的確切年齡。
這顆銀杏樹的樹干筆直筆直,已長到三層樓那麼高了。假如把大地比作一張弓的話,那麼這顆銀杏樹就是一支射向藍天的長箭。它聳立在一排水杉面前,暴風雨來了,它用那粗壯的身子保護著杉樹。任憑風刮雷劈,毫不動搖。
它的樹枝一律向上伸展,而且互相靠攏。像經過人工修剪似的;又像一個巨人高聳著千百條鐵的臂膀,給人以奮發向上的力量。
春天,枝上萌出嫩芽,閃著黃綠的眉眼。微風拂過,眨呀眨地,多像少女那充滿活力的嫵媚的眼睛。夏天,葉子長成小扇子的模樣,綠的似乎就會滴下油來。到了秋天,葉子變黃了,一陣風吹過,搖一樹金片。抬頭仰望,就像大地舉起了一支飽蘸黃色油彩的大筆,要為藍天添上一幅美麗的圖畫。秋風吹得緊了,片片黃葉紛紛揚揚飄落下來,像一隻只黃蝴蝶在追逐嬉戲。冬天,落在地面的葉子漸漸地被塵土掩埋,慢慢地化成肥料溶進大地,為來年新葉生長提供了養料。
銀杏樹的果實一串串,黃澄澄。它隱藏在稠密的葉子裡面,不易發現,而不像蘋果、桃子那樣高高的懸掛在枝頭,炫耀自己。
啊,銀杏樹,你高大的形象給人們奮發的力量;你那閃光的品德,給人以深深啟迪。銀杏樹,我贊美呢!
(1) 寫出下面詞語的反義詞
漫長 ( ) 稠密 ( )
(2)「假如把大地比作一張弓的話,那麼這顆銀杏樹就是一支射向藍天的長箭。」這句話運用了 的修辭手法。把 比 作,突出的描寫了銀杏樹的
(3)全文抓住了銀杏樹的 、 、 、 、來記敘的。
(4)概括第四自然段的段意。

(5)短文贊揚了銀杏樹的什麼

C. 小學語文課本(人教版)有哪一課是講北大荒草原的(請附標題和正文內容)

應該是老舍的《草原》吧?

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裡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綉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我們訪問的是陳巴爾虎旗。汽車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麼走都可以。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聲音,也看不見什麼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迴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牛羊多起來,也看到了馬群,隱隱有鞭子的輕響。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這是主人來到幾十里外歡迎遠客。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撥轉馬頭,歡呼著,飛馳著,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車跟著馬飛過小丘,看見了幾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許多匹馬,許多輛車。人很多,都是從幾十里外乘馬或坐車來看我們。主人們下了馬,我們下了車。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進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擺上了,主客都盤腿坐下,誰都有禮貌,誰都又那麼親熱,一點兒不拘束。不大會兒,好客的主人端進了大盤的手抓羊肉。幹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這時候鄂溫克姑娘們,戴著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點羞澀,來給客人們唱民歌。我們同行的歌手也趕緊唱起來。歌聲似乎比什麼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麼,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飯後,小夥子們表演套馬,摔跤,姑娘們表演民族舞蹈。客人們也舞的舞,唱的唱,並且要騎一騎蒙古馬。太陽已經偏西,誰也不肯走。是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似乎是吧!?

D.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草原》蒙古草原的民族風情有

內蒙古的景區有呼和浩特,呼倫貝爾,錫林郭勒,包頭。
內蒙古自治區北面鄰蒙古和俄羅斯,東緣嵌著茫茫林海的大興安嶺,嶺東南山麓西遼河平原,是我國跨經度最大的省份,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決定了當地旅遊資源的豐富多樣。
內蒙古最吸引人的當屬獨特的自然風光,境內同時並存有大面積的草原和沙漠,以及上千個大小湖泊。其北部草原居全國牧場之首,呼倫貝爾大草原,中部的錫林郭勒草原、希拉穆仁草原都是感受草原風光的好去處。在零星散落的蒙古包映襯下,天空純凈明亮、草地遼闊壯麗、空氣清新、牛羊成群,對久居都市的人來說,這一切都是那麼遙遠而親切。內蒙古的沙漠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比較著名的有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庫布齊沙漠的響沙灣等。而以蒙古族為主體的民族風情更為內蒙古草原增添了淳樸自然的神韻。
內蒙古也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故鄉,境內有不少的名勝古跡,如成吉思汗陵、昭君墓、五當召、席力圖召等。
蒙古包一般為圓形,大多用條木做成網壁與傘形頂,上蓋毛氈,用繩索勒住,頂中央有圓形天窗,容易拆裝,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

奶茶摻和著牛奶或羊奶的茶,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飲料。

奶豆腐是用牛奶製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盤子里做點心,並不是豆腐。

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習慣把羊肉切成大塊,煮熟了吃。吃的時候用刀割,用手抓,叫「手抓羊肉」。

E. 小學語文第12冊《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為石木結構,外形端莊穩固,風格古樸粗獷;外牆向上收縮,依山而建者,內坡仍為垂直。碉房一般分兩層,以柱計算房間數。底層為牧畜圈和貯藏室,層高較低;二層為居住層,大間作堂屋、卧室、廚房、小間為儲藏室或樓梯間。若有第三層,則多作經堂和曬台之用。

碉房具有堅實穩固、結構嚴密、樓角整齊的特點,既利於防風避寒,又便於御敵防盜。

帳房與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區藏民為適應逐水草而居的流動性生活方式而採用的一種特殊性建築形式。普通的帳房一般較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長方形,用木棍支撐高約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氂牛氈毯, 中留一寬15厘米左右、長1.5米的縫隙,作通風採光之用;四周用氂牛繩牽引,固定在地上;帳房內部周圍用草泥塊、土坯或卵石壘成高約50厘米的矮牆,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糞(作燃料用),帳房內陳設簡單,正中稍外設火灶,灶後供佛,四周地上鋪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帳房具有結構簡單、支架容易、拆裝靈活、易於搬遷等特點。

藏族是一個愛美也善於表現美的民族,因而對於居所的裝飾也十分講究,常見的有在室內牆壁上方繪以吉祥圖案,客廳的內壁則畫藍、綠、紅三條色帶,以寓意藍天、土地和大海。日喀則的民居在門上或繪制日月祥雲圖,或懸掛風馬旗,而昌都芒康的民居則竭力渲染外牆和門窗,富於彩繪裝飾,氣勢不凡。

富有濃厚的宗教色彩是西藏民居區別於其他民族民居的最明顯的標志。

民居室內外的陳設顯示著神佛的崇高地位。不論是農牧民住宅,還是貴族上層府邸,都有供佛的設施。最簡單的也設置供案,敬奉菩薩。

富有宗教意義的裝飾更是西藏民居最醒目的標識,外牆門窗上挑出的小檐下懸紅藍白三色條形布幔,周圍窗套為黑色,屋頂女兒牆的腳線及其轉角部位則是紅、白、藍、黃、綠五色布條形成的「幢」。在藏族的宗教色彩觀中,此五色分別寓示火、雲、天、土、水,以此來表達吉祥的願望。

還有以牆體裝飾表達藏傳佛教派別的。如薩迦民居的牆上塗有白色條帶,在條帶上再塗以相同寬度的土紅色和深藍灰色色帶,中空為白色,在建築主體或院牆直角轉彎處及較寬的牆面上,還自上而下地用土紅色和白色畫出色帶,以標識該地區信仰的是薩迦派。

西藏最具代表性的聚落方式是宗教聚落。宗教聚落的形成與發展增添了西藏民居的魅力,如拉薩的八廓街民居群即是圍繞大昭寺發展起來的,是城鎮宗教聚落的典型代表。農牧區的民居聚落的形成以寺院為中心,自由布置、彼此錯落,形成不相聯屬的格局。

西藏民居在注意防寒、防風、防震的同時,也用開辟風門,設置天井、天窗等方法,較好地解決了氣候、地理等自然環境不利因素對生產、生活的影響,達到通風,採暖的效果。

1959年民主改革以前,西藏大部分居民住著低矮的窩棚,無家貧民只能寄居檐下,棲身道旁。西藏自治區成立後,政府投入大量資金改善居民住房,到1994年,城市人均住房面積達12.24平方米,農村人均20.36平方米。由於舊西藏經濟發展緩慢,建築材料僅僅局限於塊石加粘土,現在的民居已經充分利用各種現代建築材料,蓋起了許多高層建築,使藏式建築風格得到了更好的發揮。舊西藏絕大部分人家的室內設施極其簡陋,現在電視、收錄機、成套的藏式傢俱已進入普通的藏族居民家庭。中國人的改革開放使藏族居民身上有了更多的錢,他們將自己的住房裝修得漂亮且具特色。1.課文簡說。

中國民居具有古老而獨特的魅力,是中華文明的寶貴遺產,體現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這篇課文是寫我國地方民居的說明文,介紹了特色鮮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

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是中國南方山區的建築奇葩,它那獨特的風格吸引了眾多中外學者、遊客甚至美國的軍事專家。

文章首先概括介紹客家民居特點、所在的位置和環境,以及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其樣式是「圓形圍屋或土樓」,「點綴」說明地處偏僻的山區,「世界民居奇葩」是用比喻和比較來說明客家民居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然後,課文詳細介紹了客家民居突出的特點:營壘式的住宅及這樣建造的原因和作用。作者用舉例子、列數據、打比方等方法,具體生動地說明了營壘式住宅的建材、外觀和整體布局等特點。緊接著寫圓形圍屋按八卦布局排列及其象徵意義。最後寫圓形圍屋內部構造特點及體現出的民俗文化特徵。

傣家竹樓

竹樓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創造的一種特殊形式的民居,具有建材經濟、冬暖夏涼、防潮防水防震的優點。

文章第一段概括介紹傣族竹樓的建築環境:一幢幢竹樓掩映在鳳尾竹和油棕林的濃綠中。第二段寫傣族人家「多起竹樓,傍水而居」的傳統習俗及緣由:傣族地處亞熱帶,竹樓具有防酷熱和濕氣的功能。第三段講傣族村寨及竹樓的外觀特點。第四段說竹樓內部結構簡單、寬敞、別致等特點。第五段寫傣家建造竹樓時的傳統習俗及文化內涵。一家蓋房,全村幫忙的習俗,體現了傣家人團結和睦、樂於助人的民族心理和文化傳統。

語言簡練准確、平實質朴又生動形象,這是課文兩篇短文在表達上的共同特點。作者運用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等多種說明方法,通俗、生動、准確地對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點加以說明,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均較強。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色及民風民俗,激起對民俗文化探究的興趣;二是體會課文的說明方法和語言的表達特點,並學習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在閩西南和粵東北的崇山峻嶺中,點綴著數以千計的圓形圍屋或土樓,這就是被譽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這句話運用了打比方和比較的方法,概括地說明了客家圓形圍屋在世界建築史上的地位。與「世界民居」比較,是一朵特殊的、罕見的花。「點綴」一詞用得很妙,說明客家居住地在人煙稀少的邊遠山區,為下文介紹營壘式的住宅埋下伏筆。

②它們大多為三至六層樓,一百至二百多間房屋如橘瓣狀排列,布局均勻,宏偉壯觀。

作者用列數字、打比方的方法,生動、形象地說明圓形圍屋外觀和整體布局特點。難怪外國友人遠遠望見圓形圍屋,禁不住發出驚嘆——「天上掉下的飛碟,地下冒出的蘑菇」。

八卦布局圖③土樓圍成圓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與卦之間設有防火牆,整齊劃一。

八卦是我國古代的一套富有象徵意義的符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客家民居的圓形圍屋,按八卦布局排列,體現了客家人的祖先崇尚圓形,期盼吉祥、幸福和安寧的民族心理和文化傳統。

④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著「多起竹樓,傍水而居」的習慣。

竹樓是傣族傳統的建築形式。這是因為傣族人居住區地處亞熱帶,氣溫高,雨水多,空氣濕度大,竹樓有利於防酷熱和濕氣。所以,傣家竹樓是傣族祖先因地制宜創造的一種特殊形式的民居,一直保持至今。傍:靠近,臨近。「多起竹樓,傍水而居」可以理解成因為傍水而居,所以以住竹樓為主。

⑤籬內種植著各種花木果樹,可謂「樹滿寨,花滿園」。

傣族竹樓原本就「藏在濃綠的竹林中」,傣家人還喜歡在竹樓周圍,家家戶戶的竹籬內栽種鳳尾竹、檳榔、芒果、香蕉,使村寨更充滿詩情畫意,真正可以說是「樹滿寨,花滿園」。

(2)對詞語的理解。

閩:福建省的別稱。

粵:廣東省的別稱。

點綴:加以襯托或裝飾,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奇葩:奇:罕見的、特殊的、非常的;葩:花。

營壘:軍營和四周的圍牆。

夯築:夯:砸實地基用的工具。本課指客家人在崇山峻嶺中夯實地基,築厚牆,建造了營壘式的土樓。

騷擾:擾亂;使不安寧。

侵蝕:逐漸侵害使變壞。

崇尚:尊重,推崇。

貯倉:貯:儲存,積存;倉:庫房,倉庫。

八卦:我國古代的一套有象徵意義的符號。用「——」代表陽,用「--」代表陰,用三個這樣的符號組成八種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

酷熱:形容非常熱。

和睦相處:睦,和好。彼此友好地相處。

安然無恙:安然:平安;恙:病。原指人平安沒有病。現泛指事物未遭損害。

二、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騷擾、偏僻、魅力、清風徐來、和睦相處、勤儉持家、秩序井然、遮天蓋地、宏偉壯觀、別致美觀、蜂擁而至、安然無恙、崇山峻嶺」等詞語。

2.默讀課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樓的鮮明特色,體會中華傳統民居豐富的文化內涵。

3.學習課文准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三、教學建議

1.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前可以布置學生搜集有關中國民居的文字、圖片資料,使學生對相關的知識有所了解。老師可以根據課後資料袋的提示,准備一些圖片或音像資料。如,陝北的窯洞,北京的四合院,西藏的碉房,重慶的吊腳樓。

2.根據教材編排特點及課程標准高段閱讀目標,「閱讀說明性文章,了解文章基本的說明方法」,本文教學可按以下思路進行:

(1)初讀課文,讀對讀通,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根據提示自主閱讀,可採用找中心句、重點句和列提綱的方法,理清說明順序。

(2)再讀課文,畫畫批批,體會民居特點。給學生充足的自讀自悟時間,認真與文本對話,梳理民居特色,體會文化內涵。也可根據選學內容,組成學習小組進行合作學習。比如,分客家圍屋組、傣家竹樓組,先分組讀、議,再相互交流、補充。

(3)研讀課文,領悟說明方法。再次引導學生細讀課文,抓住民居特點,邊讀邊想:課文是怎樣把這些民居特點介紹清楚的?讓學生把運用的說明方法找出來,讀讀議議,體會表達的效果。

3.讀寫結合,學用結合。在學習過程中,老師要通過適時、適度的點撥、引領、歸納、提煉,加深學生對民居特點的理解和對表達方法的領悟。在此基礎上,可讓學生再補充介紹一些課前搜集的有關民居的資料。老師也可以出示不同種類的民居圖片、音像資料,或出一些隨文練筆作業讓學生選做。比如,為中國民居博物館寫一段關於重慶吊腳樓(或其他本地特色建築)的解說詞;以某一種民居的口吻做一個自我介紹。學生練習時,老師要提示學生注意運用學到的表達方法。

4.在學習客家民居最後一段和傣家竹樓最後一段時,要注意引領學生以民俗特點為依託,體會由此反映出的民族心理特徵,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5.學習這篇課文,可以把兩篇短文對照起來讀一讀:兩篇短文在表達方法上有什麼相同或不同之處?這樣既可以加深對課文的印象,又有利於對表達方法的更多領悟。

四、教學案例

教學片段

一、整體感知課文,分組側重研討一種民居

師:我國幅員遼闊,有56個民族,許多地方的民居都特色鮮明。課文為我們介紹了哪些民居?具有什麼特色?請同學們把課文默讀一遍,想想自己從中了解到了什麼?

生:我知道課文主要介紹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

師:(板書:客家民居傣家竹樓)是的,課文主要給我們介紹了客家和傣族兩個民族的民居。

生:我覺得「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特點都非常鮮明,確實像題目寫的一樣——各具特色。

師:這是我們讀了課文的初步感受。接下來我們分成小組來學習。每個小組在閱讀全文的基礎上,選擇一種民居深入地讀一讀,讀完後再討論討論:這種民居有什麼特點?然後做好匯報的准備。

(學生分組讀書、討論,准備分工匯報。)

二、交流「客家民居」的特點

師:同學們都准備好了嗎?哪一組先來給大家匯報?

生1:我們小組重點閱讀的是《客家民居》這個部分。我先來給大家談談我們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首先,我們找出了最能反映客家民居特點的語句;然後,我們深入閱讀了這些語句,從中總結出了客家民居的特點;最後,我們還研究了客家民居形成這些特點的原因。下面,我來說說我們勾畫的語句。

(1)這就是被譽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2)營壘式住宅。

(3)牆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樓。

(4)一百至二百多間房屋如橘瓣狀排列,布局均勻,宏偉壯觀。

(5)土樓圍成圓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6)樓內房間大小一模一樣,他們不分貧富、貴賤,每戶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層至高層各一間房。

我匯報完了,請我們小組的其他同學接著匯報。

生2:我們小組通過對上面這些語句的深入研究,發現了客家民居有這些特點:第一點,他們的房屋是「營壘式」的。我們剛才查了詞典,「營壘」就是軍營和它四周的圍牆。第二點,他們房屋的排列方式很特別,我們平常見到的房子,是一排排並列在一起的,而客家人的房子,如橘瓣狀排列,就是像橘子一樣一瓣瓣地排列成一圈,這個形狀書上的插圖可以看得很清楚。第三點,他們土樓圍成的圓形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我們剛才看了關於「八卦」的注釋,但是我們還是不太明白「八卦布局」是什麼樣子的?老師能給我們講講嗎?

師:(拿出一張八卦布局圖)同學們請看,這就是一張八卦布局圖,它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

生2:謝謝老師,我接著匯報。最後,我們發現客家民居的第四個特點,他們在分配房屋上非常平等,不分貧富與貴賤,每家人都能平等地分到底層至高層各一間房。這就是我們在合作學習中,總結出來的客家民居的特點。

生3:我接著說。我們小組在閱讀時,還發現了客家民居之所以有這些特點,是和他們生活的環境以及本民族文化分不開的。例如:

第二自然段中講到,「客家人是古代從中原繁盛的地區遷到南方的。他們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邊遠的山區,為了防備盜匪的騷擾和當地人的排擠,便建造了營壘式住宅。」這就是居住的環境對客家人建築風格的影響。

還有第三自然段寫到「客家先民崇尚圓形,認為圓是吉祥、幸福和安寧的象徵」,第四自然段寫到勤勞善良的客家先民在房屋的分配上,體現了他們團結、和睦、公正、公平的性格特點。我們覺得,正是生活的環境和特殊的民族文化,造就了客家先民如此獨特的建築風格。

師:你們小組合作學習得非常認真和深入,對客家民居的特點了解得非常清楚,分工匯報也非常清晰。這種合作學習的方式值得大家學習。聽了你們小組的介紹,我們感受到,走進客家民居,就真是走進了客家的歷史與生活,走進了客家的傳統文化!

三、了解傣家竹樓的特點

師:那麼傣家竹樓有什麼特點呢?哪一個小組來匯報?

生4:我們小組經過讀書和討論,發現了傣家竹樓的三個特點。我先匯報第一個特點。請大家看第1自然段,傣家竹樓有「藏在竹林」的特點。

生5:我匯報第二個特點。第2自然段告訴我們,傣家竹樓還有「傍水而居」的特點。主要是因為他們住在亞熱帶,竹樓有利於防酷熱和濕氣。

生6:我匯報第三個特點。第3自然段告訴我們,傣家竹樓還有「樹滿寨,花滿園」的特點。我們小組匯報完了。

師:你們小組在匯報時把三個特點介紹得很清楚,謝謝你們。但是你們匯報的主要是傣家竹樓在環境方面的特點。竹樓本身有什麼特點呢?誰來補充?

生1:我來說說竹樓的整體結構吧。請大家看第3自然段後半部分,「每幢竹樓呈正方形,分上下兩層,樓上住人,樓下關牲口、堆柴禾。竹樓由20至24根柱子支撐。」這里主要用了列數字的方法,讓我們感受到傣家竹樓結構簡單。還有「屋內橫梁穿柱,有的橫樑上雕刻著花紋。離地七八尺處鋪樓板或竹篾,將樓房隔為兩層。以前屋頂是用茅草編織的草排或木片覆蓋,近年來大都改用瓦頂」,從中可以感受到傣家竹樓也有別致美觀的特點。

師:你著重介紹了傣家竹樓「結構簡單,別致美觀」的特點。其他同學還有補充嗎?

生:我來補充。竹樓本身的特點在第4自然段也寫到了,「室內通風也很好,坐在室內,只覺清風徐來,花果飄香。」可見它還有「寬敞和通風很好」的特點。

生:我還要補充。課文最後一段給我們介紹了傣家建造竹樓的風俗:一家蓋房,全村幫忙。這體現了傣族人民的團結友好,也算是傣族蓋房的一大特點。

師:說得很有道理。這也是傣族文化的象徵,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部分。

四、比較兩篇短文表達方法的異同

師:通過兩個小組的合作學習、自學匯報,我們對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點有了整體的了解。那麼這兩篇短文在表達方法上有什麼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呢?請同學們把兩篇短文對照起來看看,仔細想想。

(生默讀,思考,批註。)

生:我覺得兩篇短文把民居的特點介紹得鮮明生動,我似乎親眼看到了客家民居,親自走進了傣家竹樓,就像課文題目一樣,真是「各具特色的民居」呀!

師:我們透過作者的描寫,充分感受到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各具特色」!

生:我發現兩篇短文都講了民居的形成原因,但原因是不同的。客家人是為了防備盜匪的騷擾和當地人的排擠,所以形成了營壘式住宅;傣家人是為了防酷暑和濕氣,所以建造了風格別致的傣家竹樓。

師:是的,每一種特色的民居都有它形成的原因,我們在搜集資料的時候,除了注意民居的特點,也要留心它們的形成原因。

生:兩篇文章的開頭也截然不同。客家民居一開始就說它被譽為「世界民居奇葩」,使我們想一口氣讀完,看看這是一朵怎樣的「奇葩」。而傣家竹樓的開頭「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進了綠色的世界」,讓我們彷彿跟隨作者來到了傣家竹樓旁邊,一起去慢慢感受它的特點。

師:是啊,文章的開頭方式不同,給讀者的感受就不同。

生:兩篇短文都運用了很多說明方法,比如,列數字,打比方。

生:我覺得兩篇短文也都通過民居,反映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師:同學們理解得很深入。在習作中,我們也要善於學習和運用作者的表達方法,寫出事物的鮮明特點。

五、相關鏈接

1.關於客家人

客家人是指原籍為黃河流域地區的漢人,在東晉戰亂時南遷,開始成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在後來的幾次遷徙行動中,逐漸形成今天具有獨特風貌的客家民系。客家人最為明顯的特徵是講客家話,客家語系是漢民族八大方言之一。

目前,全世界有客家人約4 500萬人。其中國內4 000萬人,國外有500萬人左右。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國際知名作家韓素音均是客家人。國內客家人聚居的地區共有17個省、185個市縣。廣東的客家人有2 000多萬,佔全省總人數近30%。

2.客家民居的五種優越性

一是充分的經濟性。建築材料主要是黃土和杉木,十分經濟。二是良好的堅固性。牆基大多用石塊壘築,牆身內埋有竹片木條等水平拉結性筋骨,牆頂則為挑出型屋檐,能確保房屋免受水襲。三是奇妙的物理性。熱天可以防止酷暑進入,冷天可以隔絕冽風侵襲,在樓內形成一個夏涼冬暖的小氣候。另外厚土牆還具有含蓄作用,它保持著適宜人體的濕度,環境太干時,能夠自然釋放水分;而環境太濕時,又能夠吸收水分。這種調節作用十分有益於人體健康。四是突出的防禦性。牆體堅固異常且底層不開窗,硬木厚門上還包貼鐵皮,門後用橫杠抵固,門上置防火水櫃,樓內水井、糧倉、畜圈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這是他們抗禦兵匪、野獸和土著襲擊所必需的。五是獨特的藝術性。這主要體現在整體造型上,從布局看,圓形圍屋就是一個太極圖。

3.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作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築形式,馳名中外,世人皆知。

這種民居有正房(北房)、倒座(南座)、東廂房和西廂房在四面圍合,形成一個口字形,裡面是一個中心庭院,所以這種院落式民居被稱為四合院。

四合院是封閉式的住宅,對外只有一個街門,關起門來自成天地。院內,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開門,一家人在裡面其樂融融。由於院落寬敞,可在院內植樹栽花,飼鳥養魚,疊石造景。居住者不僅享有舒適的住房,還可分享大自然賜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還因為它雖為居住建築,卻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四合院的裝修、雕飾、彩繪處處體現著民俗民風和傳統文化,表現一定歷史條件下人們對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壽字組成的圖案,寓意「福壽雙全」,以花瓶內安插月季花的圖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於門管、門頭上的吉辭祥語,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聯,以及懸掛在室內的書畫佳作,更是集賢哲之古訓,采古今之名句,或頌山川之美,或銘處世之學,或詠鴻鵠之志,風雅備至,充滿濃郁的文化氣息。登斯庭院,有如步入一座中國傳統文化的殿堂。

4.陝北窯洞

窯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陽,背靠山,面朝開闊地帶,少有樹木遮擋。一院窯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窯為正窯,有的分前後窯,有的一進三開,從外面看4孔要各開門戶,走到裡面可以發現它們有隧道式小門互通,頂部呈半圓形,這樣窯洞就會空間增大。窯壁用石灰塗抹,顯得白晃晃的,乾爽亮堂。窯洞內一側有鍋和灶台,一頭連著炕,由於灶火的煙道通過炕底,冬天炕上很暖和。炕周圍的三面牆上一般貼著一些繪有圖案的紙或拼貼的畫,陝北人將其稱為炕圍子。炕圍子是一種實用性的裝飾,它們可以避免炕上的被褥與粗糙的牆壁直接接觸摩擦,還可以保持清潔。陝北窯洞的窗戶比較講究,窗戶分天窗、斜窗、炕窗、門窗四大部分,都有剪紙裝飾。窗外貼有窗花,從外看顏色鮮艷,內觀則明快舒坦,從而產生一種獨特的光、色、調相融合的形式美。窗格疏朗,陽光可以自由地透進來。

5.西藏民居

西藏民居與西藏的其他文化形態一樣,也具有其獨特的個性。藏族民居豐富多彩,藏南谷地的碉房、藏北牧區的帳房、雅魯藏布江流域林區的木結構建築各有特色,就連窯洞也能在阿里高原上尋見。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為石木結構,外形端莊穩固,風格古樸粗獷;外牆向上收縮,內壁仍為垂直。碉房一般分兩層,以柱計算房間數。底層為牧畜圈和貯藏室,層高較低;二層為居住層,大間作堂屋、卧室、廚房、小間為儲藏室或樓梯間。若有第三層,則多作經堂和曬台之用。碉房具有堅實穩固、結構嚴密、樓角整齊的特點,既利於防風避寒,又便於御敵防盜。

帳房與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區藏民為適應逐水草而居的流動性生活方式而採用的一種特殊性建築形式。普通的帳房一般較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長方形,用木棍支撐高約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氂牛氈毯,中留一寬15厘米左右、長1.5米的縫隙,作通風採光之用;四周用氂牛繩牽引,固定在地上;帳房內部周圍用草泥塊、土坯或卵石壘成高約50厘米的矮牆,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糞(作燃料用),帳房內陳設簡單,正中稍外設火灶,灶後供佛,四周地上鋪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帳房具有結構簡單、支架容易、拆裝靈活、易於搬遷等特點。

F. 綜合評價語文六年級第4課

蘇教版的??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體會句子的含義。

3.讀懂課文,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教學重點:

1.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像,在腦海里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2.體會句子中含著的意思,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教學難點:

體會文字所表達的草原的意境美,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蒙漢情深,理解民族團結互助。

教學准備:

教師准備:多媒體課件(草原風光圖、蒙古族音樂和民歌)

學生准備:預習課文

教法學法:讀書自悟,討論交流,引導想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讓我們伴著蒙古族歌手那嘹亮的草原牧歌走進那美麗的大草原,用自己的話形容一下草原(播放視頻)。

學生匯報。

二、檢查預習情況

1、交流學生課前查得的資料,老師適時點撥。(點擊查詢)

2、檢查生字生詞的掌握情況。(字詞點擊)

三、體會草原風光美

1、教師過渡:

聽著這優美的歌聲,想到這一碧千里、牛羊成群的大草原,你們的心是不是和我一樣已飛到那遼闊無垠、風景如畫的境界中了呢?那麼草原的景美在哪?請同學們快點打開書,快快到課文里尋找美麗的景色吧!

2、你認為草原的哪兒是最美的?給大家讀一讀。[出示朗讀思考題]

生自由匯報,師及時討論點撥理解重點句子:(結合課件)

(1)空氣是那麼新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草原圖]「一碧千里」寫出了草原的遼闊、碧綠的特點。放眼望去,哪裡都是綠的,但不因空曠而顯得蒼茫,這是這一段的中心句。[草原圖]

(2)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綉上了白色的大花。[羊群圖一]比喻的修辭方法,把什麼比作什麼?想像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樣子。

(3)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小丘圖]解釋「勾勒」與「渲染」、「翠色慾流」草兒綠極了,翠綠翠綠的,好像要流動了,那麼富有生機。

(4)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彷彿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草原駿馬圖]

(5)在這種境界里,作者為什麼要驚嘆,為什麼又想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草原的美麗深深地打動了作者的心。

◇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

◇作者也許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

3、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表達自己對草原喜愛。

4、指名配樂朗讀第一自然段。

四、感悟草原人熱情

1、過渡:草原的遼闊、美麗的景色真是既令人驚嘆,又叫人舒服,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遼闊的草原上又養育了怎麼樣的一個民族呢?

2、(思考問題)草原景色如此美麗,草原上的人給你怎樣的感受?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3、先自讀自悟,然後小組討論交流,老師參與同學們小組的活動。

(1)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車跟著馬飛過小丘,看見了幾座蒙古包。[文字圖片]

①這段話描寫了一個什麼場景?(迎接客人)

②哪些詞句特別能表現草原人民的熱情?

◇「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來的真快,表現了草原人民迎接遠方的客人急切心情。

◇「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來」——為什麼用「彩虹」來比喻?(一是因為穿著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種熱情。)

◇「立刻撥轉馬頭,歡呼著,飛馳著……」——想像當時車與馬相遇的情景,說說如果你在場,你會有什麼感受?(熱鬧、熱烈、熱情)

蒙古族老鄉身著節日盛裝,策馬疾馳,遠迎來客。

(2)親切相見部分:

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①讀句子,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看到了不停地握手。

◇聽到了不停的歡笑。

②通過朗讀把當時的熱情表現出來。

(3)熱情款待部分:

A、幹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

①反復朗讀這句話,體會其中洋溢的熱情。

②想像大家在敬酒的時候會說些什麼?

B、這時候,鄂溫克姑娘戴著尖尖的帽子……我們同行的歌手也趕緊唱起來,歌聲似乎比什麼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麼,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①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②會心的微笑:領會別人沒有明白表達的意思,並以眼神、微笑與之交流。「會心的微笑」里包含著什麼?(作者對蒙族朋友的感謝,蒙族朋友對漢族朋友的熱烈歡迎。這是心與心的交流,正是各民族團結互助的表現。)

(4)盡情聯歡部分:你熟悉這些活動嗎?(課件演示「套馬」等游戲項目。)

香醇的奶酒、激躍的賽馬、嘹亮的牧歌、狂歡的舞蹈,這是多麼激動人心的場面呀!時間過得真快,在聯歡的歡聲笑語中,訪問就要結束了,作者感受到了草原的景色美,人更美。在斜陽下,怎麼捨得分別?作者感嘆:「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理解句子的意思,齊讀。

4、出示:「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配樂解釋:

①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別」是指不忍別離;「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區,那已經是我國北部的邊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綠色的大草原;「話斜陽」是指在夕陽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們互相高興地、親切地交談著。

②連起來說說這句話的意思:蒙族和漢族兩族人民情深似海,哪裡忍心離別呢?所以到了夕陽已經西落了,仍然談興正濃。

5、總結全文:

「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在這優美的歌聲中,我們要感謝草原,感謝親如一家的民族情,激發了老舍先生的寫作激情。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個民族團結,親如一家。

五、回顧拓展,感受熱愛之情

1.討論: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寫作者的一次訪問活動,卻為什麼要以草原為題呢?

(課文前面寫了草原的景色美,後面寫了人情美,從風光美,從人情美,表現了他對草原的熱愛和依戀。因此整體都是圍繞著「草原」來展開的。)

2.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課文內容。

六、作業超市:

1、搜集表現各民族團結互助的故事及草原的美景圖。

2、假如你是個導游,請為蒙古大草原設計導游詞或廣告語。

3、依照作者的寫作方法,用一段話描寫你熟悉的一處景物。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漢蒙情深、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感情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著重理解書後讀讀寫寫中的詞語。練慣用關聯詞語造句。

3.領會課文中對事物靜態和動態的描寫。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1自然段。

教學重點: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像,在腦海中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生活情景。

教學難點:具體體會課文中的靜態、動態描寫。

教學方法:情景教學法

教學用具:課件、小黑板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學習生字、新詞,著重理解課後讀讀寫寫的詞語。弄清課文記敘順序,給課文分段。

教學重點:學習生字、新詞,著重理解課後讀讀寫寫的詞語。

教學難點:弄清課文記敘順序,討論如何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聯系生活實際談草原。

2、學生看課件、欣賞草原美。

3、板書課題揭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教師出示下面生字、新詞:「渲染、勾勒、迂迴、鄂溫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講詞義。

2.讓學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詞。

四、再讀課文理清記敘順序,討論分段。

1、這篇訪問記按什麼順序記敘了訪問的過程?

這篇訪問記按地點轉換的順序寫了訪問的過程: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別草原。

2、按訪問的過程。課文可以分為幾段?為什麼?

(可以有三種分法:(1)按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為5段;(2)按初見草原景色→訪問陳巴爾虎旗公社,可分為2段;(3)按初入草原→途中見聞→蒙古包外、內,可分為3段。學生按其中哪一種方法來分段,都可以。)

五、重點指導學習課文第一段。

1.默讀,分層次。思考:課文第一段寫了什麼?分幾層?先寫什麼?後寫什麼?

(課文第1段寫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景象。課文分兩層寫。先寫看到草原的景象,後寫產生的感想。)

2、讀,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樣?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來寫的?為什麼抓住這些景物寫?

3、(讀後討論。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麗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氣、小丘、平地、羊群這些景物來寫的。因為這些景物顯示了草原的特色。)

4、細讀、思考: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這些景物的?

(讓學生邊讀邊畫出重點語句。)

5、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

6、默讀、思考、朗讀:在這種境界里,作者產生了什麼樣的感情?最後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受?

7、一說「境界」一詞的意思。讀時注意理解「既……又……」的並列關系;可用「美麗」或「壯麗」與「奇麗」作比較,理解「奇麗」一詞用得恰到好處。指導學生有表情地朗讀表達作者感受的兩個句子。)

8、導學生背誦第1段課文。

讓學生按課文描寫順序和景物特點,邊讀邊想像,把這段課文熟讀成誦。)

9、觀察順序描寫景物。作者第一次見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點來寫,把景物和感受聯系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寫初見草原的景物時主要運用了靜小結:祖國的草原這么美。這段課文思路清晰,從看到的到感受到的,按從上到下的態描寫,為我們展示一幅草原靜態美的圖畫,但靜中又有動,例如寫羊群。

10、 播放課件創設情境,深入感知草原美。

六、作業。

1、在作業本上練習課後讀讀寫寫中的詞語。

2、熟讀課文第1段。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2、3、4、5段。使學生認識到祖國的草原不僅景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2、體會課文結尾的含義。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學習課文第3、4、5段。認識到祖國的草原不僅景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教學難點:體會課文結尾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文第1自然段,作者抓住訪問的經過和草原環境的變化,讓我們讀了覺得祖國草原的景物是多麼美。現在學習課文後四個自然段,我們會進一步知道草原的人更好。

二、講讀第2段。

1、指名讀第2段。

2、閱讀、思考:寫作者訪問陳巴爾虎旗牧業公社途中,這段課文可分為幾層?(可分為兩層:①初入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②快到公社,主人到幾十里外迎接客人。)

3.講讀第1層課文。

作者乘汽車進入草原,最初有什麼感覺?(草原十分遼闊。)從課文哪些語句看出草原十分遼闊?(「汽車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

4.講讀第2層。

(1)指名學生讀第2層。

(2)「疾馳」、「襟飄帶舞」是什麼意思?

(3)作者為什麼用一條彩虹比喻來歡迎遠客的蒙族男女老少?

(因為他們突然出現在遠處的山丘上,而且都穿著顏色鮮艷的衣裳,這樣既恰切又形象地表現了蒙族人民歡迎客人的熱情。)

(4)當主人見到客人時,草原的環境有什麼變化?從課文中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

(「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

5、小結:作者初入草原,看不見什麼東西,聽不見一點聲音,處在這種環境使人產生一種遼闊、靜寂的感受,接著作者快到公社時,看到了牛羊成群,主人熱情迎客,聽到了各種聲響,自然引起一種興旺、熱鬧的感受。作者的感受由靜到動,是因為他所處的環境在變化的結果,這說明,環境變了,事物也在變化。

三、講讀3、4、5自然段。

1.讓三名學生各朗讀一段課文,要求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

(1)這三個自然段各寫了什麼內容?

(2)主人熱情好客表現在哪些地方?畫出表現蒙族人民熱情好客的詞句。

2.讀後討論交流。

(1)主客是怎樣見面的?作者運用哪幾個動詞來表現激情洋溢的氣氛?手是怎麼握的?怎麼笑的?怎麼說的?這些表現什麼?你體會到主客見面時大家的心情怎麼樣?用歡樂、熱情的感情朗讀這一節課文。

(2)好客的主人是怎樣招待客人的?從這節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漢兩族人民情誼很深?為什麼「不管唱的是什麼,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3)客人告別時的情景怎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詩句中的「何忍別」是什麼意思?第1句怎麼講?(蒙漢兩族人民的情誼如此深厚,怎麼捨得分別呢?)第2句中的「話」是什麼意思?這句話 怎麼講?(「話」是互相攀談,送別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在遙遠的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直到夕陽西下,人們還在互相攀談,依依不捨地告別。)用在詩句結尾的作用是什麼?(這兩句詩表達了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厚情誼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4)哪些地方體現了蒙族人民的風俗習慣?這些風俗習慣表現了什麼?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①穿著各色的民族服裝到幾十里外歡迎遠客;②用手抓羊肉和奶酒招待客人,席間姑娘們還要唱民歌;③飯後表演套馬、摔跤和民族舞蹈。以上這三方面表現了蒙古人民的風俗習慣。)

四、總結全文。

1、從全文看,前面兩段主要是寫什麼?

後面三段主要是寫什麼?

(課文前兩段主要講草原景物的美,後三段主要講草原人民的美,說明蒙漢兩族人民感情深厚。)

2.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寫作者的一次訪問活動,但為什麼要以草原為題呢?

小結:這篇課文主要寫作者的一次訪問活動,中心是表現蒙漢人民的友好情誼,歌頌各民族的團結。作者以寫草原之美襯托蒙族人民的心靈之美,民族團結的精神之美。同時,也寫出了草原的獨特的風光形成了蒙族人民獨特的風俗,獨特的民族氣質——熱情豪爽。作者描寫了草原的美麗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熱情好客、遠道迎接、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靜態美和蒙族人民歡迎客人的熱烈歡騰場面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作業。

1.找出課文中的比喻句,讀一讀,想一想把什麼比作什麼,然後抄寫在摘抄本上。

2.練習課後練習題第4題。

板書設計: 12 草原

天空

景美:

天底下

人熱情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能聯繫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蒙漢情深,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認識本課4個生字,理解課文中新詞的意思,摘錄課文中寫得美的句子,背誦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學習難點

聯系課文,說說對「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話的理解和體會。

課時安排

2課時

A案

課前准備

1.具有濃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語演唱)。

2.下載草原風光和民族風情的圖片,製作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課前交流:你去過草原嗎?談談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贊美草原的詩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將學生帶入草原高遠遼闊的境界。

3.出示課題,感情讀題。

4.教師導言:今天,我們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進內蒙古大草原,去領略那美麗的風光,去感受那獨特的民族風情。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自由通讀課文,注意把句子讀通順,不認識的字請教同學。思考:草原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2.你能否用一個字,概括出草原給你、給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3.草原的「美」體現在哪些方面?

根據學生回答,歸納並板書:

┌風光美

美│

└人情美

三、朗讀品析,感受草原風光美

1.簡介作者:作為著名小說家、戲劇家,被譽為「人民藝術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風光展現出來呢?現在,我們一起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這一段文字,可謂描繪草原美景的經典之作了。

2.有感情地范讀。

3.學生自由練讀。

4.句子感悟:這段文字非常優美,讀著讀著,讓人彷彿置身於遼闊的大草原之中。說說你覺得哪些語句寫得美?(重點指導)

「那裡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1)詞語比較:「空氣是那麼(清鮮、清新),天空是那麼(明朗、晴朗)。」

①圖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藍天碧野,體會「清鮮」「明朗」的用法。

②有感情朗讀,讀出 「清鮮」「明朗」的草原的高遠遼闊的意境。

(2)如果此時你就置身於草原之中,你會怎麼做?

想像:作者會高歌一曲什麼?誰願意上來高歌一曲?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

(1)出示圖片:理解「一碧千里」。

(2)你能否說一些四個字的表示「綠」的詞語來?

(鬱郁蔥蔥、蒼翠欲滴……借機理解「翠色慾流」意思。)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

(1)演示「綠色渲染」 「墨線勾勒」。

(2)圖片展示,感情朗讀,體會「柔美」的感覺。

「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請你學著這樣的說法,用上「既……又……既……又」說一句話。

「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1)句子比較:

①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②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通過句子比較,引導學生體會這一句看似寫駿馬和大牛的,實際上是寫作者自己的感受,因為作者被草原的美麗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圍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樣的心情。

(2)不同的心情對周圍環境會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受?

5.有感情朗讀:從天到地,從小丘到羊群,到駿馬、大牛,草原的無限樂趣令人愉快,令人驚嘆,令人回味無窮。讓我們一起仔細品味、用心賞讀吧。

6.熟讀成誦:多麼優美的景色,多麼生動的語言,讓我們把這一切永遠印記在腦海之中吧,請同學們練習背誦第一段。

四、作業

1.抄寫課文中的生字和詞語。

2.將課文第一自然段背誦下來。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重溫「風光美」
二、
1.出示課題。

2.播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欣賞草原風光(圖片滾動)。

3.引導在圖片欣賞中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入草原」,感受「灑脫」之美

導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還是草原……」

出示:「汽車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麼走都可以。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兒聲音,也看不見什麼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

指名讀,說說你從這句話中讀懂了什麼?有什麼不懂的問題?

重點理解「灑脫」:

(1)可換成什麼詞?(自由、無拘無束……)

(2)從哪些語句看出「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

(3)感受灑脫:沒有紅燈綠燈的障礙,沒有行人車輛的擁堵,卻有一路翠色慾流,盡收眼底,卻有那忽飛忽落的小鳥相伴,這是令多少人嚮往的呀!

(4)表現灑脫:你能否讀出這種灑脫的感覺來。

三、深讀悟情,感受「人情美」

1.導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車的灑脫,令人嚮往;而草原的民族風情,更是令人難忘。讓我們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會會蒙古同胞。

2.自由讀課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個詞概括草原人民的特點,你想用什麼?(熱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根據學生回答,提煉板書:迎接相見款待聯歡話別

4.咱們試試看,在它們前面加上一些詞,是不是會讓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滾燙的心呢?

(1)課件出示詞語:激情盛情盡情深情熱情

(2)你能否認真讀讀課文,讀完後,與小組的同學一起想想,把這些詞語加在哪個詞的前面最合適。

5.交流小結:熱情迎接激情相見盛情款待盡情聯歡深情話別

熱情迎接:

(1)你從哪些語句感受到這份熱情?

(2)出示課件(理解「襟飄帶舞」——師講述:看,熱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著節日的盛裝,騎著駿馬,從幾十里外飛奔前來迎接遠方的客人,那五彩繽紛的蒙古族服裝隨風飄動,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3)草原人民撲面而來的熱情令人感動,你能否讀出草原人的熱情?

(4)指名讀——齊讀(光是一個或是幾個人的熱情還不足以體現)。

激情相見:

(1)你能否想像當時的相見是怎樣的情形——學生即興表演,教師隨機采訪:剛才你們說了些什麼?你聽得懂蒙古族語嗎,如果你聽不懂,你知道他們在說什麼嗎?

(2)感情朗讀,讀出激動、興奮之情。

盛情款待:

(1)主人們拿出些什麼款待遠方的來客?

(2)除了吃的、喝的,還不忘以歌助興,賓主無拘無束,其樂融融。

(3)有感情地朗讀。

盡情聯歡:

(1)出示課件:聯歡的項目有些什麼呢?

(2)說明: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愛的傳統項目,是能騎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與美的展示。

深情話別:

出示課件:背景為夕陽西下的草原,難舍難分的離別音樂(蒙語演唱的《蒙古人》)響起。

師導:夕陽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終有分別的時刻,此時的賓主雙方站在蒙古包外,望著那一望無際的草原,耳邊,悠揚的馬頭琴聲、質朴高亢的蒙古民歌還在回響;嘴裡,噴香的奶茶、鮮美的羊肉,回味無窮;腦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強烈的蒙古舞蹈依然迴旋不已。手握著手,那樣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捨,難舍難分(引導學生說出表示捨不得離別的成語)。

這正是——(課件出示:)「蒙古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此時,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說什麼?

此時,你就是漢族兄弟,你想說什麼?

6.「熱情迎接、激情相見、盛情款待、盡情聯歡、深情話別」,這一切是那樣美好,是那樣和諧,人們總希望美好的瞬間能永遠定格,永久珍藏。假如你是一名隨行的記者,你最想拍下哪一個精彩的瞬間?
四、作業
1.抄寫課文中優美的句子。
2.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五、配樂朗讀全文。

G. 四年級小學語文總復習練習卷

一、 日積月累(51分)

1. 讀拼音,規范地寫詞語。(8分)

wān yán zāo tà jiàn kāng gù

( ) ( ) ( ) ( )

biān fu huǐ miè hé xié zhèn hàn

( ) ( ) ( ) ( )

2、用「 」畫出下面詞語中帶點字的正確讀音。(2分)

嘔吐( tǔ tù ) 鮮為人知(xiān xiǎn) 半晌( shǎng xiǎng ) 盡量( jǐn jìn )

瓶塞( sāi sè) 呼籲(yù xū ) 動彈(tán dàn ) 削好(xiāo xiè)

3、選字填空。(3分)

即 既 刻 克

( )然 ( )使 ( )苦 ( )服 立( ) 銘( )

4、 把下列四字詞補充完整。(8分)

響( )雲( ) 氣急( )( ) 骨瘦( )( ) 堅韌( )( )

神( )鬼( ) ( )其不( ) 魚( )而( ) 寸( )尺( )

5、依照下列詞語的結構形式,各寫出兩個你最喜歡的詞語。(2分)

1、斑斑點點 2、光溜溜

3、無邊無際 4、搖搖頭

6、查字典填空。(3分)

尊:用音序查字法應查( )字母,( )音節。用部首查字法應查( )部,再查( )畫。它可以組成( )、( )等詞語。

載:第五筆是( )。用部首查字法,應查( )部,再查( )畫。

乳:用音序查字法應查( )字母,( )音節。

7、先選擇恰當的關聯詞填空,再任選一組關聯詞寫一句話。 (4分)

只要……就…… 無論……總是…… 不是……而是……

只有……才…… 雖然……但是…… 不是……就是……

①夜深了,其他公交車都已下班了,我( )乘坐11路( )能到家。

②我們是好朋友,每逢星期天,( )我到他家,( )他到我家。

③( )天氣多冷,我( )參加早鍛煉。

④小英雄雨來( )年紀小,( )志氣大。

8、按要求寫句子。(6分)

①面對急需幫助的人,我們怎能袖手旁觀呢?(改成陳述句)

②禮花綻放。(把句子寫具體)

③湖面很平靜。(改成比喻句)

9、「積累和運用」填空。(5分 1+2+2)

①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有許多名言,如:

、 。

②關於農業氣象方面的農諺我知道很多,如 、

③早開的紅梅—— ; ——入木三分。課外我還收集了很多歇後語,如 。

10、把所學課文中的人物和人物特點用線連起來。(2分)

伽利略 聰明勇敢

羅 丹 靠頑強意志與不懈努力,創造荒涼中的奇跡

王樹槐的父親 執著追求真理,敢於挑戰權威

雨 來 做事認真,全神貫注

11、根據譯句寫出詞或詩句,並按要求答題。(8分 3+3+2)

①農民白天到田地里除草,晚上回來又紡織麻線,年輕男女們都不得清閑,各司其職,各管一行。

這首詩的作者是 代詩人 。

②在月光皎潔的秋夜,洞庭湖的波光和皎潔的月光互為映襯,顯得那麼和諧、寧靜。在月光的映照下,無風的洞庭湖平靜的像一面沒有打磨過的鏡子。

這句詩描繪的意境是( ):

A朦朧中帶著一種寧靜、柔和的美。

B非常清新、秀麗。

C湖光山色中透著淡淡的憂傷。

③春回大地的時候,百花盛開,紅日映照,紅花更紅,像燃燒的火焰;江花紅艷,江水更顯得綠波粼粼。

三、課內閱讀

讀下面語段,按要求答題。(10分)

語段一:

一個星期天,我到玉泉比平時晚了一些。金魚缸邊早已擠滿了人,多數是天真活潑的孩子。這些孩子穿著鮮艷的衣裳,好像和金魚比美似的。

「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一個女孩驚奇地叫起來。

我擠過去一看,原來是那位青年在靜靜地畫畫。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苟地畫下來,像姑娘xiù huā( )那樣細致;有時又huībǐ( )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彷彿金魚在紙上游動。

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贊嘆著,議論著,唯一沒有任何反應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為一體了。

1、在拼音旁的括弧里寫上詞語。(1分)

2、從文中找出下列反語詞。(1.5分)

呆板( ) 馬馬虎虎( ) 諷刺( )

3、寫一句話,用上「有時……有時……有時……」。(1分)

4、說明這位青年的畫畫得十分好的句子是(在文中用橫線劃出來)。(1分)

5、「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為一體了」這句話說明 (1分)

6、朗讀第3自然段時要讀出 的語氣。(0.5分)

語段二:

火神很敬佩普羅米修斯,悄悄對他說:「只要你向宙斯承認錯誤,歸還火種,我一定請求他饒恕你。」

普羅米修斯搖搖頭,堅定地回答:「為人類造福,又設么錯?我可以忍受各種痛苦,但決不會承認錯誤,更不會歸還火種!」

1、火神敬佩普羅米修斯的原因是

(2分)

2、把劃線的句子換個說法,使句子的意思不變: (1分)

3、從普羅米修斯這句話中,我體會到

(1分)

四、課外閱讀

認真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問題。( 共9分 2+2+3+2)

高明的琴師

春秋時代有一個琴師叫俞伯牙,拜成連先生為師。他苦學了三年,創作了一部樂曲,名叫《高山流水》。他非常高興地把這部樂曲演奏給老師聽。老師聽完後,笑笑說:「我有個老師比我高明得多。明天,我帶你去訪問他。你一定會有收獲。」
第二天清晨,成連先生帶著俞伯牙劃船來到一個海島上,並告訴他說:「老師就在島上,你自己去找吧。十天後,我再來接你。」
成連先生走後,俞伯牙怎麼也找不到那位高明的琴師。他累得氣喘吁吁,心情煩躁地坐在沙灘上。前面是一望無際地大海,身後是高聳入雲的山峰。那驚濤駭浪拍擊岩石的「嘩嘩聲」,那扣人心弦的陣陣松濤聲,使俞伯牙激動得歡呼起來。①他忽然明白了老師的用意,立刻面對大海彈起琴來。
十天後,成連先生真的來了。②俞伯牙把修改過的樂曲再彈給他聽時,老師連連誇獎說:「好,好,好極了!」

1、用「√」在( )里給下列詞中劃「__」的字選擇正確的解釋。(2分)
明白 :①明亮( ) ②清楚( ) ③公開( )
苦學: ①痛苦( ) ②像膽汁或黃連的味道( ) ③有耐心地;盡力地( )
2、將詞語與合適的解釋用直線連起來。(2分)
扣人心弦 使人害怕的大風浪
驚濤駭浪 使人心情十分激動
3、仔細讀第3自然段,想一想再填空。(3分)
俞伯牙修改樂曲時,面對的是 ,身後是 ,「高明的琴師」主要指這兩種聲音是① ② 。
4、讀短文中畫「--」的①、②句,回答句中的「他」指誰?(2分)

①句中的「他」是指 ②句中的「他」是指

H.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期末復習資料

按課文內容填空,並回答問題。
一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臉色變得嚴肅起來,他想了一會兒,對兒子和小女兒說:「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 )。不管遇到( ),不管遇到( ),它總是那麼直,那麼( )。」
1 選段選自《 》
2 本段描寫了白楊外在的特點 ,也表現了內在的精神
,以此贊揚 。這是
的寫法。
3 父親神態 。
二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裡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綉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 ),輕輕流入雲際。這種境界,及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 )。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 )。
1 用曲線畫出本段的中心句。它寫出來草原( )特點。
2 畫橫線的句子,採用( )修辭,把( )比作( ),
表達了作者( )的情感。

A 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B 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向我們飛過來。
1 這兩句話哪句好? 2 為什麼?1 草原
一填空
1 本文作者是 ,現代著名 。原名 ,字 , 族人。他的代表作是《 》,被譽為「 」。本文選自《 》。
2 本文按照 的順序來寫的,描繪了 、 、 的畫面,表現了草原的 、 和 。
3 貫穿全文的是 之情。
二解詞
一碧千里:
翠色慾流:
灑脫:
迂迴:
拘束:
三理解句子
1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


2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
「不用墨線勾勒」指得是
「翠色慾流」是指
「輕輕流入雲際」指得是
這句話運用了


3 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4 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5 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文章以詩句結尾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四為加點字注音
蒙古包( )好客( )我們同行的歌手( )似乎( )

2 絲綢之路
一解詞
栩栩如生:
浩浩盪盪:
五彩繽紛:
崇山峻嶺:
美輪美奐:
遐想:
二與絲綢之路有關的重要人物有: 的 , 的 ,
的 。
3 白楊
一填空
1 本文作者是
2 本文作者借 ,熱情歌頌了 , , ,

二理解句子
1 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這段話的寫法是
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白楊樹有哪些特點?
爸爸的話一方面描述了 , ,能 ,在任何環境中 另一方面表現了 :一是 , ;
二是 , 。這正是邊疆建設者身上 , ,
,這是 ,也是 。
2 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高大的白楊樹」象徵 ,
「幾棵小樹」象徵 。爸爸 , ,他希望 如
,經受 ,成為
三解詞
渾黃一體:
高大挺秀「4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一解詞
銀裝素裹:
七零八落:
不翼而飛:
劈頭蓋臉:
杯水車薪:
廢寢忘食:
二回答問題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1 這句話既是課文的 ,又在文中反復出現了 次,這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2 從句末的「!」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3 句中的「鐵路」指的是
回顧拓展一
《草原》的表達特點是:
《白楊》的表達特點是:

5 古詩詞三首
一主題
1《牧童》《舟過安仁》《清平樂-村居》三首古詩詞,描寫的是 的生活,表達了
2 《牧童》一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 圖,這生動的一幕是
出現在我們眼前。
3《舟過安仁》全詩都是寫 。前兩句是寫作者的 ,後兩句是寫作者的 。
4《清平樂-村居》向我們勾畫出一幅 ,描繪出 的形象,藉此表現了 和 。
二理解並體會詩句的情感
1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詩意:
在這句詩中,一個「鋪」字表現出了 和 ;一個「弄」字表現出了 傳達出了 , 和
的意味。
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聲」不是 ,只是為了突出

2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詩意
從詩中體會到:
3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詩意:
你從「最喜」一詞中體會到了什麼:
「溪頭卧剝蓮蓬」是對小兒的 的描寫。
三解詞
弄: 篙:
棹: 怪生:
清平樂: 茅檐:
吳音: 相媚好:
翁媼: 亡賴:
四為加點字注音
清平樂( )最喜小兒亡賴( )剝蓮蓬( )

6 冬陽-童年-駱駝隊
一主題
1 本文是小說《城南舊事》的序言,《城南舊事》是一部 小說,並被拍成同名電影。小說作家 ,台灣著名女作家,原名 小名
2課文圍繞著 ,寫了 件事,分別是 ,
, 和 。抒發了作家
二理解句子
1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童年卻一去不返了。


2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寫,又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又聽見緩緩悅耳的駝鈴聲。童年重臨於我的心頭。


三為加點字注音
咀嚼( )慢慢的嚼( )

7 祖父的園子
1 本文作者是 ,本文選自《 》
2 找出文中ABB式的詞語,並說說從這些詞語中體會到了什麼
體會:
8 童年的發現
一主題
1 本文作者是 國作家
2 文中所提到的「進化論」是 國生物學家 創立的學說
二說說下面句子的含義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這句話 。其一它講出了
其二,是指

三解詞
隨心所欲:
天賦:
絞盡腦汁:
眉目:
困窘:
四為加點字注音
情不自禁( )胚胎( )澄澈( )豈止( )
仍然( )


10 楊氏之子
一主題
1 本文體裁是
2 本文選自 朝 的《 》,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 的小說。
二解釋加點字和句子的意思
1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慧。
子: 甚: 惠:
句意:
2 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詣: 其: 乃:
句意:
3 為設果,果有楊梅。
為: 設:
句意:
4 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示: 此: 曰:
句意:
5 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應聲: 未聞: 禽:
句意:
三為加點字注音
孔君平詣其父( )為設果( )兒應聲答曰( )( )

11 晏子使楚
一主題
1 本文是一個 故事,故事發生在
2 晏子是一個 、 、 的人
3 本文是按照 的順序寫法,開頭寫了 ,中間寫了 ,結尾寫了 。這樣寫的好處是

二回答問題
1 楚王三次笑含義

2 晏子三次反擊的話妙在哪裡?採用了什麼方法?
第一次: ;晏子反擊方法:
第二次: ;晏子反擊方法:
第三次: ;晏子反擊方法:

3 送給楚王兩句歇後語

三解詞
面不改色:
安居樂業:
四據義寫詞
1 大夥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雲。( )
2 大夥甩把汗就是一陣雨。( )
3 街上的人肩擦肩腳接腳( )
再寫出三個描寫人多的詞語
( )( )( )

14 再見了,親人
一主題
1 本文體裁 作者是 代表作是《 》
2 本文描寫了1958年中國人民志願軍最後一批官兵離朝回國時在車站上同朝鮮人民 的動人情景,表現了
贊揚了
二表達特點
1 文章前三個自然段採用了 的寫法,首先以
開頭,在著一聲聲懇求之中,表達了
同時,以 結尾,這樣的表達
中間的內容主要是由 和 組成
2 最後三個自然段採用了 的寫法,以 的方式,抒發了
,表達了
三理解句子
1 是您帶著全村婦女,頂著打糕,冒著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的意思是什麼?在文中指什麼?
意思:
在文中指:

這里的「雪中」指:
這段話表達了什麼情感?

2 您為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這樣高的代價」是指
這段話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3 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愛的土地!
「再見了」說明 呼喚「親人」表現了 呼喚「親愛的土地」強調了
這段話表達了什麼情感?

四為加點字注音
友誼( )血泊( )( )

16 橋
一說說課文題目「橋」的含義
1 指 這是 求生之路
2 是 用 成的 的
這座橋 的「橋」
二課文中的老漢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他是一個 、 、 的人
三理解句子
1 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2 木橋開始發抖,開始痛苦地呻吟。


3 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四表達方法
1 文章最後交代老漢與小伙的關系,這樣安排的好處是:
2 文中多次描寫大雨和洪水的地方很多,這樣寫的好處是:
五解詞
勢不可當:
跌跌撞撞:
回顧、拓展四
一成語分類
1 關於磨礪意志的成語: 、
2 關於艱苦奮斗的成語: 、 、
3 關於盡職盡責的成語: 、 、 、
、 、
4 關於不怕困難的成語: 、 、 、
二解詞
程門立雪:

18 將相和
一主題
1 本文以 為背景,以 為線索,通過對
、 三個小故事的記敘,寫出了
的經過,贊揚了藺相如 的斗爭精神和以 為重
, 、 的可貴品質,也贊揚了廉頗 的精神
2 本文由 、 、 三個故事組成,三個故事之間是 關系, 是 的發展, 的結果,又是 的起因,合起來構成「將相和」這個完整故事。
二相關史記資料
《史記》作者是 代的 。它既是一部很有價值的 又是一部傑出的 被 稱為 , 。這本書通過 的形式反映,其中記錄的人物有 ,
, 。
三解詞
理直氣壯:
完璧歸趙:
攻無不克:
負荊請罪:
同心協力:

19 草船借箭
一主題
1 本文根據《 》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
2 本文以「 」為主線,按 順序進行敘述。
3 本文寫法注重了前後呼應這樣寫的好處是
二人物形象
諸葛亮: 、 、 ( )
周瑜:
魯肅:
曹操: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 , , , ,
三有關《三國演義》資料
1 本文是根據《三國演義》第 回改編的
2 《三國演義》體裁是 ,寫的是 魏、蜀、吳的故事。書中人物有 、 、 、 、 、 、
書中家喻戶曉的故事有《 》《 》《 》《 》
3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
四回答問題
1 周瑜很高興,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又擺了酒席招待他。
軍令狀是指
諸葛亮立下軍令狀,周瑜為什麼高興?2「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神機妙算的意思是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具體表現在:




五 從諸葛亮的「笑」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從他的「笑」中體會到了

20 景陽岡
一主題
1 本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代 小說《 》第 回選編的,作者是 的
2 課文寫的是廣為流傳的 的故事
3 全文按 的順序寫的,重點是寫打虎,而前兩部分寫武松喝酒和上岡的目的是:


4 武松是一個 、 、 、 的人
二 文章結尾處寫武松「挨下岡去」,這個「挨」是不是有損英雄形象?為什麼?
① ②
三 為加點字注音
踉踉蹌蹌( )挑著旗( )迸裂( )把棒打折( )
景陽岡( )一步步挨下岡來( )
四 寫出水滸傳中幾個人物
( )( )( )( )( )
21 猴王出世
1 本文選自《 》第 回,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
2 《西遊記》是一部體現 的古代 小說,書中人物有 、 、 、 等
3 本文體裁是 全文按 的順序寫的
4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是 的名言,意思是
這句出自《 》

第六單元
綜合性學習---走進信息世界
1 信息包括 、 、 、 、 、 等
2 獲取信息的方法有
3 信息傳遞的方法
遠古時期:
古代:
近代:
現代:
當代:
4 發明了電報。 發明了電話。電報、電話發明的時間是
5 第一台多媒體電子計算機誕生的時間是 提出建設「信息高速路」的計劃的時間是 ,國家是
6 探險 後曾採用漂流瓶的方式傳遞信息。
7 演講稿的寫法: , , ,
8 研究報告是一種 ,他的格式是
9 本單元應掌握的詞、句
詞: 、 、 、 、 、 、
句:
10 早在 以前,我們的先人就已經利用 傳遞信息了

22.人物描寫一組
一.文學常識
1.《小嘎子與胖墩兒比賽摔跤》選自中篇小說《 》,作者是 。
2.《臨死前的嚴監生》選自《 》,這是一部 ,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
3.《「鳳辣子」初見林黛玉》選自古典文學名著《 》第 回,作者是 (朝代)的小說家 (人名)。文中的「鳳辣子」是 。
二.人物形象及描寫方法
1.小嘎子: , , , 。描寫方法: 和 。
2.嚴監生: 。描寫方法 。
3王熙鳳: , , , , ,
。描寫方法:① ( , )
② ( 和 )
三.回答問題
1.嚴監生臨死前還伸著兩個手指為的是 , 。
2.我還知道其他文學作品中的吝嗇鬼形象 , , ,
四.為加點字注音
抖擻( )破綻( )扳倒( )把腳別住( )
23.刷子李
1.本文選自《 》,作者是 。
2.說刷子李是「俗世奇人」是因為 。
3.為加點字注音
師傅( )包袱( )露餡兒( )
24.金錢的魔力
1.本文選自《 》,作者是 (國名)的著名作家 ,他被譽為「 」。
2.人物形象
托德: , , 。
老闆: , , , 。
3.為加點字注音
蹩腳( )鈔票( )熔岩( )攆跑( )

25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一主題
1 本文作者是
2 本文寫法
二判斷對錯
本文是一篇純粹描寫景物的文章。( )(理由見上述寫法)
三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正是這樣,也確實不錯。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奼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裡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我說:「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並沒有改變。」~~~~~多麼奇麗的景色!多麼奇特的民族!
1 用文中的話說說「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意思:

2 「這種境界」是指:
「耐人尋味」是指:
3 為什麼說這種境界「耐人尋味」?4 生活中你有沒有感受過類似的境界?

5 你是怎麼理解作者所說的「美麗並沒有改變」?
① ②

6 請你概括的說一說作者在德國看到了怎樣的奇麗景色?並用「~~~~」在原文畫出相關語句。

四 為加點字注音
莞爾一笑( )東莞( )奼紫嫣紅( )

26 威尼斯的小艇
一主題
1 本文作者是 國作家 本學期我們還學過他寫的一篇文章是
2 本文表達特點是
3 本文是一篇
二理解句子回答問題
1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英尺長,又窄又深,有點兒像獨木舟。船頭和船艄向上翹起,像掛在天邊的新月,行動輕快靈活,彷彿田溝里的水蛇。
①這段話中,採用了 的修辭方法,把小艇分別比作
②說說威尼斯小艇有那些特點
A B C
③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2 文章第三自然段,從那些地方展現了船夫的高超技術

3 課文從白天和夜晚兩個方面來寫小艇與人們生活的密切相關,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三 解詞
操縱自如:
手忙腳亂:
四 為加點字注音
船艙( )船艄( )威尼斯( )小艇( )嘩笑( )
停泊( )


給你一個大概的題型 自己打出來填答案 在從語文書中對照 對期末復習很管用的
人家打了很久滴 給點分拉

I. 小學語文課文

北京出版社 六年級下學期 第五課 《我看見了大海》

J. 六年級課文草原全文

六年級課文草原全文如下:

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裡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綉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我們訪問的是陳巴爾虎旗。汽車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麼走都可以。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兒聲音,也看不見什麼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迴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牛羊多了起來,也看到了馬群,隱隱有鞭子的輕響。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這是主人來到幾十里外歡迎遠客。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撥轉馬頭,歡呼著,飛馳著,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車跟著馬飛過小丘,看見了幾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許多匹馬,許多輛車。人很多,都是從幾十里外乘馬或坐車來看我們的。主人們下了馬,我們下了車。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說你的,我說我的,總的意思是民族團結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進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擺上了,主客都盤腿坐下,誰都有禮貌,誰都又那麼親熱,一點兒不拘束。不大一會兒,好客的主人端進來大盤的手抓羊肉。幹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這時候,鄂溫克姑娘們戴著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點兒羞澀,來給客人們唱民歌。我們同行的歌手也趕緊唱起來。歌聲似乎比什麼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麼,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飯後,小夥子們表演套馬、摔跤,姑娘們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們也舞的舞,唱的唱,並且要騎一騎蒙古馬。太陽已經偏西,誰也不肯走。是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文章出自老舍先生的《內蒙風光》,表達了作者對草原的喜愛之情和蒙漢兩族的深情厚誼。

(10)小學生語文蒙古包課件模塊下載擴展閱讀:

一、作者簡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

二、作者影響

1、文化影響

老舍致力於文學的普及和曲藝的改造,是民間曲藝改革的一位先驅者。

在中國現代作家之中,老舍是唯一一個能夠身體力行地將文學與曲藝進行結合,長時間地關注曲藝發展,並且在新中國成立後親自參與了曲藝,尤其是主要曲種(相聲)的社會主義改造的作家。

2、政治影響

老舍和郭沫若等人組織了「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並擔任常務理事兼總務部主任,負責領導日常會務,對外代表「文協」,老舍在擔任總務部主任期間團結了全國的抗戰文人,使這一時期成為現代文學史上文藝界團結得最好的時期之一。

3、文學獎項

為紀念老舍先生以及鼓勵創作優秀的文藝作品,北京市文聯和老舍文藝基金會於1999年創立了老舍文學獎,該獎項主要獎勵北京籍作者的創作和在京出版和發表的優秀作品,每兩至三年評選一次。

閱讀全文

與小學生語文蒙古包課件模塊下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