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國民族的靈魂,它承載著一個民族的歷史與精髓,五千年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豐富多彩的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有古老的民族藝術,如:戲劇、國畫;有獨特的風俗習慣,端午節賽龍舟、元宵節鬧花燈……,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語文是民族文化的載體,語文課程最具有社會文化,民族文化和歷史文化,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根深蒂固。那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弘揚與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呢?這是我們語文教師所肩負的重任,更是我們學習語文的目的,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 加強課內介紹中國的傳統文化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資源豐富的國家,幾千年的歷史,積淀了豐厚的傳統文化,北京故宮、山東泰山、山西五台山等都已經被列為世界遺產,傳統文化,明間工藝、藝術、風俗等都蘊涵著深厚的文化傳統。這就對教師學科知識、教學能力、文化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難忘的潑水節》一文,本文記述的是一個充滿溫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潑水節」被傣族人民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教師應採用圖文對照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觀察,進行探究式閱讀,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和快樂,在這一文中就涉及了民族、節日、風俗等許多傳統文化,這就需要教師查找、搜集資料,引導學生了解我國民族節日和民間習俗。再如:《天馬》一文,天馬又稱「馬踏飛燕」,是東漢時期的一件藝術珍品,是我國古代造型藝術,冶鑄技術的結晶,是我國歷史文化的傑作。作為中華旅遊的圖形標志,它不僅顯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還代表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中國正在騰空飛速前進,走向世界。在學習本課時,教師不僅要了解青銅奔馬的歷史背景,通過學習引導學生了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卓越的創造才能和象徵意義,還要學習濃郁的中國特色文化和文物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在知識的海洋里,教師還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這樣才能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識,雖然在新課程標准里,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但在必要的時候,教師還要拓展、啟迪、陶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二、 從閱讀中了解傳統文化
通過課內,課外閱讀,了解我國優秀文化,積累詞句,體會故事情節,文章內涵。使學生心靈有所觸動,如:三年級課本中一組教材以「中華傳統文化」為專題,由《孔子拜師》《盤古開天地》《趙州橋》《一副名揚中外的畫》四篇課文組成。課文體裁多樣,內容豐富。《孔子拜師》和《盤古開天地》是敘事性文章,《趙州橋》和《一副名揚中外的畫》是說明性文章。課文中既有描寫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話故事,既有對古代建築的介紹,也有對古代繪畫藝術的描述。使學生在閱讀本組課文的時候,能夠從多個側面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進一步加深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和增強民族自豪感。中國文化內容豐富,僅有課內閱讀是不夠的,教師必須積極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閱讀,讀好書,讀整本書,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素養。教師可指導學生讀古典文詩歌、古典名著、中外故事等,魯迅先生說過「讀書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魯迅先生的話告訴我們,讀書要像蜜蜂采蜜一樣,只有閱讀更多著作,閱讀面廣一些才能得到更多收獲,了解更多文化知識,還能提高自己得寫作水平,俗話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要養成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得良好習慣,還要引導學生從書本中了解各類文化。在閱讀中,了解文化藝術固然重要,但學會思考文章寓意,文化的精髓更為重要。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小學里,你要教會所有兒童這樣閱讀:在閱讀的同時能夠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夠閱讀」。這也就是重在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和求知願望,在讀中體會,體會中思考,思考中探索,探索中進取。發掘文化內涵,承傳文化精神。
三、 從古詩詞入手,加強傳統文化熏陶
古詩詞是古代文化的遺傳,是古代文明傳承的媒介,更是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千百年來膾炙人口,學習古詩文,不僅可以培養閱讀能力,而且能啟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如: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我們只有了解了當時「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的苦難,才能體會到唐王朝軍隊收復了根據地後,詩人欣喜若狂,激動的淚水沾滿衣裳的高興心情。再如,宋代詩人王安石所作的《梅花》一詩,是詩人在政治上的主張受到挫折後所寫的,詩中借梅花在嚴寒中怒放,清香高潔的品格,來烘托自己不畏強權,孤芳自賞的情懷。古詩語言精緻凝練,只有反復朗讀、吟誦,才能真切體味出詩情、詩意、詩味和詩美。如:賀知章的「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李白的「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吟誦起來音韻鏗鏘,旋律婉轉,悅耳動聽,使人心曠神怡。古詩詞的意境更是繁富多樣的。李白、蘇軾、辛棄疾的詩詞往往以雄偉、粗獷、奇特等感性形象給人精神力量。王維、李清照的詩詞擅長抒發柔美、優雅等感性形象,讓人精神愉悅。學習古詩詞還要把作品的意境和時代背景相結合,融入文化內涵,這樣才能真正認識和領會作品的藝術魅力所在。古詩詞以其精練的語句,豐富的想像,真摯的情感,繁富的意境,承傳著幾千年的歷史文化,是中國文化史上永垂不朽的贊歌。
四、 開展有意義的傳統文化活動
圍繞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如:搜集和積累各種豐富的文化材料,製作工藝品,書畫比賽,詩歌朗誦,演課本劇等等,這都是和學生的學習緊密相連,適合在不同地域開展,在課堂上學生可搜集、摘抄、閱讀有關祖國傳統文化的文章,在課余時間,教師可指導學生舉行各種文化比賽,通過各種途徑,採用多種方式了解生活中的文化傳統和身邊的文化傳統。目的時打通課內學習和課外活躍,引導學生了解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歷史。
總之,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它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是整個世界文化的重要標志和遺產,需要我們去弘揚和傳承,但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並非一日之功,我們必須要把它和語文教學相結合,與生活相融合,這樣才能永久地弘揚和傳承。
『貳』 關於劃龍舟的一段描寫
江岸上綵樓林來立,彩燈高懸,旌旗飄搖源,呈現出一派喜氣洋洋的節日場面。千姿百態的各式彩龍在江面游弋,舒展著優美的身姿,有的搖頭擺尾,神采奕奕;有的噴火吐水,威風八面。
信號彈劃過天空,龍舟奪標開始了。各色各狀造型的「蛟龍」如箭離弦,順流而下,欲爭群龍之首。此時,樂聲響徹江面,皮鼓咚咚,銅鑼當當,號子高亢。每隻龍舟上,身著一色服裝的十四名健兒分列兩舷。
健兒們激浪高歌,狠勁猛劃,奮力沖刺;兩岸山呼海嘯,滾起陣陣「加油」聲浪。真是「千頃水面琉璃滑,百艘龍舟競爭先」。
『叄』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說課稿 主題:端午節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我是來自X年級班的XXX,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端午節。
今年的5月28日是農歷五月初五,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喝雄黃酒等形式來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非常哀痛,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身體。有的漁夫拿出飯團、雞蛋等食物丟進江里,希望魚龍蝦蟹吃飽了,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有的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希望暈倒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為棕子。(轉載自第一範文網http://www.diyifanwen.com,請保留此標記。)
郭沫若評價屈原為「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浪漫主義詩歌之先河,創立了「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的楚辭文體;發明了「惟草木之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香草美人傳統。他奔流肆意的想像,源源不絕的才情,似河流匯聚成海一般,浩瀚無垠。我國文史上最長的抒情詩——《離騷》,就是他集畢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死了已有23XX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作為一個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當時客觀殘酷的社會條件而失敗了。但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卻成功了。「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是他的氣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偉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蓮的聖潔,強大的精神力量,為後人頌揚,激勵感染了無數中華兒女前行的腳步!
屈原的偉大,不僅是他刻骨銘心的詩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精神,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風亮節。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燦爛的中國文學史少不了屈原。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永遠上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裡,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謝謝大家,我的講話完畢。
我小學也有
『肆』 人教版語文必修五中《邊城》節選部分每節主要寫那些事文中寫了幾個端午節在結構安排上有什麼特點
端午節賽龍舟的場景重復出現了三次:
第一次描寫翠翠在端午節的龍內舟賽會上與爺爺走散,遇見了容船總順順的二兒子儺送,儺送派人將翠翠送回家,兩人在相處中彼此產生了朦朧的好感。
第二次,翠翠為了不能忘記上個端午節遇見儺送的「甜而美」的經過,又同祖父到城邊河街上去看賽龍舟。天突然下了雨,為避雨,祖孫兩人到船總順順家,沒有見到儺送卻遇上了大老天保,這就為日後兄弟兩個去碧溪姐唱歌埋下了伏筆。
端午節場景第三次出現時,翠翠還一直「溫習著兩次過節、兩個日子所見所聞的一切。
特點:結構安排忽而眼前忽而追憶,回環往復,跌宕起伏,採用順序和補敘相結合的敘述手法。
(4)小學語文賽龍舟擴展閱讀: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排名第二位,僅次於魯迅的《吶喊》。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
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純愛故事,展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於《邊城》的美學藝術,《邊城》這部小說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
『伍』 人教版6年級語文第二單元作文...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紀念屈原以身殉國,跳入汨羅江的日子。為了不讓魚蝦們把屈原身體上的肉吃掉。人們就用粽葉包裹著糯米,投放到汨羅江里。並且人們也要吃粽子、咸鴨蛋,在家門前掛菖蒲和艾草,還要喝放了一些雄黃的酒,人們還要舉行賽龍舟。這不,我們一家人帶著外婆、舅舅、舅媽、小表妹去江津中山古鎮觀看賽龍舟。
經過1個多小時的長途跋涉,我們來到了舉辦賽龍舟的地方——江津中山古鎮。因上午下雨,原本在上午的賽龍舟改在了下午(下午是晴天)。爸爸見我對賽龍舟很感興趣,便滔滔不絕地為我介紹起來:「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我國南方十分流行,它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已流傳兩千多年,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船長一般為20—30米,每艘船上約30名劃手。有26個劃手,1個舵手,2個鼓手,還有1個喊號子的。」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下午,我們走出客棧,來到了河邊。河邊的吊腳樓懸在岩石上。為了遮擋強烈的太陽光,家家戶戶的陽台頂上都掛著藍布。我們走過了石橋,繼續向前走去……
「哇!看到龍舟啦!」表妹叫道。「真的是!」你看,龍舟的顏色各不相同:鮮艷的紅、明亮的黃、黯淡黑和清爽的藍。原來,龍舟的顏色是跟據四海龍王的顏色刷的漆來定的。
我們剛一來到河邊,劃手們就出場了。喝,一個個都非常強壯。並且不同的龍舟上的人都 穿著不同顏色的背心。「請參賽選手入座!」裁判員用擴音器叫道。劃手們按照序號坐好位置。「1——2——3!出發!」
頓時,鼓聲大作,觀眾的喊聲和運動員的呼聲匯成一遍,響徹雲霄。參賽隊員們用力把木槳向後劃。緊接著,船慢慢地移動起來漸漸地,漸漸地,每條船都越來越快,好似漂浮在水面上看不出來一絲波紋。漸漸地,漸漸地紅色的龍舟慢慢地超過了其它龍舟。黑色的龍舟顯然是體力不足了,落後於其它龍舟。啊,只剩下30米了,25米,20米,紅色龍舟遙遙領先,藍色龍舟又追趕上來,兩條龍舟不相上下。10米,只剩5米了!呀,藍色龍舟領先了。最後我不說大家也知道:藍色龍舟贏了。藍色龍舟的劃手們下船後,都擁抱在一起,表示他們心中的喜悅。看完比賽,我念念不舍地離開了風景如畫的中山古鎮。
我覺得今年的端午節最好玩、最有趣。因為這一次的端午節讓我領閱到了民俗風俗
『陸』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賽龍舟一課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熱鬧場面的
課文是從龍復舟的樣子、船手、比制賽情況、圍觀者幾個方面,多角度地再現了當時的熱鬧場面。
解題思路:課文的主體部分在文章的第1段,它描述全茶峒人在端午日這天,爭相到長潭觀看賽龍舟的歡樂場景.在這個重點部分,作者主要寫了河邊看劃船、河上賽龍船和勝利者領賞三個場面.這三個場面又是按照賽龍舟從開始到結束的時間順序來記敘的,顯得脈絡清楚,條理分明.
『柒』 小學五年級語文知識競賽題急~~~~~~
2、按要求填空。(3分)
學校有「金、楊、王、張、孫、胡、費、高、徐」幾位老師,按音序表中的順序排列,排在最前的應是______老師,排在最後的是______老師,排在第五位的是_____老師。
二、字詞句部分。
1、補充詞語。(12分)
心悅( )服 騰雲( )霧 喜出( )外 身( )其境
深情厚( ) 寸草春( ) ( )然而生 不( )而同
雪中送( ) 死而後( ) ( )學步 氣( )吁吁
2、選出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5分)
①、久別重逢,同學們顯得格外親熱。( )
②、卡車裝不下,我們格外找了一輛大車。( )
備選答案:①格子以外 ②額外、另外 ③超乎尋常 ④規格、格式
③、這孩子大大的眼睛,看上去怪精神的。( )
④、雷鋒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每一個少先隊員。( )
⑤、我們要領會這次會議的精神。( )
備選答案:①宗旨、主要的意義 ②活躍、有生氣。 ③人的思想 ④指人的意識、思維活動和一般心理狀態
3、根據句子的意思,用「望」字寫七個詞語,再分別填入句中括弧里。(不能重復。) (7分)
①五位壯士屹立在狼牙山頂峰,( )著群眾和部隊主力遠去的方向。
②對未來,他充滿了( )。
③家裡雖窮,但他非常( )讀書。
④實現四個現代化,是全國人民的共同( )。
⑤我們要珍惜幸福的學習生活,決不辜負黨對我們的( )
⑥舊社會,勞動人民的生活沒有( )。
⑦去北海公園過隊日,是我們( )已久的一項活動。
4、用「——」畫出下列各組中不是同一類的詞語。(4分)
①足球 排球 棒球 氣球 網球
②武斷 勇敢 堅強 堅定 機智
③曲藝 電影 歌舞 報紙 戲劇
④四川 雲南 廣州 江蘇 西藏
5、按要求寫句子。(4分)
① 用一個比喻句寫出老師育人的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小草出土。(寫成擬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各句不是病句的,請打「√」,是病句的請在原句上修改。(5分)
①萬里長城、趙州橋、黃河都是我國古代的偉大工程。 ( )
②語文對我很感興趣,所以上語文課我總是特別用心。 ( )
③通過一個學期的不懈努力,使我的學習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 )
④自然老師帶我們到野外採集了許多植物和昆蟲標本。 ( )
⑤方輝同學被光榮地評為東坡區「三好學生」。 ( )
7、擇恰當的關聯詞填空。(5分)
因為……所以…… 如果……就…… 既……又……
雖然……但是…… 就是……也…… 不管……都……
①、到太陽上去,( )坐飛機,( )要飛20幾年。
②、( )我們看太陽只有盤子那麼大,( )它的實際體積卻大得很。
③、( )朝鮮媽媽先把自己的小孫孫背進防空洞,那我們的傷員( )會被炸死。
④、( )天晴下雨,他( )按時上學。
⑤、這篇課文( )生動感人,( )引人深思。
8、給下面一段話加上標點。(4分)
我特別喜歡讀書報 今年 我在學校訂了 中華少年 兒童文學 和中國少年報 我一定要認真閱讀 不斷增長知識
9、擴句。(7分)
①、( )太陽( )下山了。
②、( )天空中( )掛著( )圓月。
③、( )飛機在( )飛行。
10、縮句。(3分)
①、她的爸爸不慌不忙地從抽屜里取出一支新鋼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這是一部叫人看過之後就不會忘卻的電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趕路的人們在這個草棚下避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把反問句改成陳述句寫下來。(2分)
①、海上日出的景象不是偉大的奇觀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麼會忘記?
『捌』 求語文標點符號大全
句號的用法
一、用於陳述句的末尾
陳述句占句子的大多數,用來判斷、敘述、描寫事實。
(1)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吳晗《談骨氣》)
(2)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3)森林越來越密。(小學語文《夜鶯之歌》)
例(l)表示判斷,(2)表示敘述,(3)表示描寫。以上三句子都是主謂句。句號也可以用於非主謂句的陳述句。例如:
(4)傳來了狗的尖叫聲。(契訶夫《變色龍》)
(5)1946
年的中秋。(茹志鵑《百合花》)
例(4)是動詞性非主謂句,(5)是名詞性非主謂句。
陳述句通常不帶語氣詞,靠語調表示陳述語氣。需要語氣詞時用「的」「了」「呢」「啊」「么」「嘛」「啦」「罷了」等。例如:
(6)所以思想性不是硬借來的,不是可以套用的,不是可以假裝的,也不是忽然就有了的。(朱自清《論朗誦詩》)
(7)喝著這樣的好蜜,你會覺得生活都是甜的呢。(楊朔《荔枝蜜》)
(8)這套主設備任何一條船也裝不了,漢江號盡可以運別的貨嘛。(柯岩《漢堡港的變奏》)
例(6)一連用了四個語氣詞「的」,以加重語氣。例(7)(8)分別用語氣詞「呢」「嘛」。
語氣詞和語氣不是一一相配的,有的語氣詞在不同的語氣詞來表達不同的語氣,同一語氣又可用幾個不同的語氣詞來表達。重要的是判斷全句表達什麼語氣,以便確定用句號還是別的句末點號。
(9)身體比以前好多了。
(10)這本書真的太好了!
以上兩句都以語氣詞「了」結尾。例(9)表示確定語氣,說明有了變化,是陳述句,用句號。例(10)表示感嘆語氣,用嘆號。
(11)他大概已經走了吧。
(12)他大概不來了吧?
例(11)對所陳述的事情不很肯定,但句子的性質是陳述句,用句號。例(12)表示疑問,帶有揣測的意味,用問號。
(13)這篇文章大概是他寫的吧?
(14)這篇文章大概是他寫的吧。
上述兩句的文字包括句末的語氣詞都一樣,不同的是標點。例(13)是作為疑問提出的,用問號表示疑問語氣。例(14)是回答問題,用句號表示陳述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