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去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新課程標准要求: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應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同時,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諸方面的和諧發展。在此形勢下教師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嚴峻的問題。那麼如何提高初中學生的語文素養呢?綜合多年的語文教學和貫徹新課標的要求我來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
針對新課標的要求,如何在寓教於樂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我認為首要的要做到老師角色的轉變,伴隨著教學理念的轉變。為此,要求教師本人要認真學習、深入領會《課程標准》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以往在語文教育活動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學生的學力和學習方式、忽視對學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忽視學生的語文綜合實踐等等,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教育理念了,所以要求教師深刻學習語文教育的新理念,以往的灌輸式,填鴨式、應試教育等傳統的教學模式應該摒棄了,教師的角色也應該徹底的改變,從所謂的師道尊嚴轉變成學生的好夥伴。著名特級教師李吉林說過:真情交融不僅僅表現在師與生之間,而且表現在師生情感與作者情感的共鳴。「教材--學生」之間情感的橋梁便是老師的情感,教材蘊含的情感是靠老師去傳遞、去觸發,從而使學生受到熏陶、感染的。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和學生在平等的位置上完成我們共同的任務。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激發者、引導者和指導者,而絕不是課堂中的命令者。教師只有真正轉變了觀念,給自己的角色准確定了位,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用平等對話的方式和充滿感情的話語激發、調動學生的學習慾望,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比如同樣的三句話,「你必須怎麼樣」、「你要應該怎麼樣」、「你應該這樣」。學生聽了對於每個同學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在不一樣的感覺中學生的學習情趣是不同的,那麼課堂效果也是不同的。所以新形勢下要求教師要快速實現角色轉變,努力學習,提高技能,課堂上能勝任組織者、引導者。在課外做學生的知心人、好朋友。只有這樣才能構建一個完美的課堂,才能完成我的目標和任務。
二、激發、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
宋代陳頤說:「未見意趣,必不樂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在課堂上巧用教學藝術,把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讓學生體會到學習並不是艱辛的勞動,而是一種快樂。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沒有興趣的學習只是一種徒勞,隨之的課堂效果可想而知。那麼興趣還是要靠我們老師去培養,靠老師去激發和喚起學生的求知慾。那麼怎麼去培養興趣呢?
首先,營造融洽的課堂氛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師生之間不僅僅是單一知識的傳遞,同時也伴隨著心靈的接觸,情感的交流。語言上的溝通。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積極配合你的教學,融洽的課堂氛圍能使學生在一種快樂下學到知識,已達到課堂教學目的,輕松順利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因此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融洽的課堂氛圍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要盡快做到角色的轉變。在教學中巧用教育教學藝術和教學技巧,大膽的探索創新,努力使自己的課堂更加生動活潑,讓學生在毫無感到拘謹的情況下輕松的學到自己應該學到的東西。反之,何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其次,感情和心靈上的溝通,對於學生,情感有時成為學習的動力,有時卻成為阻力。在教學中,情感的積極性和消極性是並存的。這就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尊重學生,愛護學生,用一種溫情感化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中感受到愛和溫暖,這樣才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才能參與我們的教學,才能成為課堂中真正的合作者。教師要充分尋找學生的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給予其鼓勵,以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愛,那種愛一旦被學生感受到,那麼對於學生會產生一種巨大的動力。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話對於學生會感到無限的溫暖和求知的興趣。那麼課堂效果以及對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可想而知。
三、培養閱讀的興趣
新的課程標准指出:「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前蘇聯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姬說:「閱讀在孩子的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童年的書幾乎可以記一輩子,影響孩子進一步的發展。」閱讀能拓寬知識面,能提高個人的品德修養和思想情趣,而廣泛閱讀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語文教師不能只滿足於把自己的知識傳輸給學生,最重要的是給學生以良好的引導和影響,讓他們開闊視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不光時局限於課堂上的閱讀,還要進行必要的課外閱讀。課外閱讀是指學生在課外的各種獨立的閱讀活動。它是課外語文活動中最重要的內容,是課內閱讀的繼續與擴展,是閱讀能力訓練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尤其在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上發揮著重要作用。所以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涉及到本科內容的課外讀物提供給學生,讓他們課外進行閱讀。拓寬閱讀面,擴大閱讀量。一篇優秀的作品能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和啟迪,學生能徜徉在其情節和優美的語言中體會到愉悅的心情,慢慢能達到與作者的共鳴,慢慢地達到忘我的境地,彷彿如臨其中。一些優秀的小說,名著,詩歌、散文、戲劇、名言警句之外,對於學生感興趣的連環畫,漫畫也要涉及其中。學生完成閱讀後ㄊ實幣導學生背誦優美片段,抄寫優美詞語,並試著去寫。在引導學生學會怎麼選擇積累內容後ň頭攀秩醚生自主選擇值得積累的內容。從而提高學生自主積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另外,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讀完之後要求同學們寫寫自己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當然每位同學對於文章的感悟和理解是大不相同的,但是在教師指導的同時要給予其鼓勵很贊許的目光,並且長期堅持下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要多閱讀,廣閱讀,學生才能心中有物,才能逐步提高我們學生的寫作素養。
四、良好習慣的養成
培根說過:「習慣真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其實,語文學習的習慣包括的內容很多,從大的方面看也就是最基本的聽、說,讀、寫。比如字要認真的寫,文章要有表情的朗讀,並認真品味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作文要好好的做。就拿寫作來說,我們平時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如經常收集信息及趣聞的習慣,經常搜集名言、格言、諺語的習慣,閱讀其他文章有寫隨筆的習慣,熟記優美詞語的習慣,先寫題綱後作文並有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等等。當然了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習慣,比如課前預習,課中認真聽講,課後復習。經常參加小組辯論或者演講比賽,經常講完一篇課文之後,學生扮演不同角色來表達下課文情節,主動與別人交流,以培養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經常參加社會實踐性活動,藉助節假日去光榮院去探望老人或者外出踏青,回來描述下其中的過程,以及所見所聞寫一篇小短文,或者描寫下沿途的景色等等,這些良好習慣養成都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必不可缺的組成部分。
總之,對於在教育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涉及到的有諸多因素,只有靠我們不斷探索創新,在新課程的指引下,不斷地改進和完善我們的教育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的長期發展,才能為全面提高學生的素養貢獻自己的力量。
2. 如何培養小學生語文素養3篇
語文課程致力於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下基礎。新形勢下新課程給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適應新課改,培養全面的人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我分別從轉變教師的角色,培養學生的興趣,增加閱讀,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幾大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語文素養、興趣培養、閱讀、學習習慣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新課程標准要求: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應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同時,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諸方面的和諧發展。在此形勢下教師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嚴峻的問題。那麼如何提高初中學生的語文素養呢?綜合多年的語文教學和貫徹新課標的要求我來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 針對新課標的要求,如何在寓教於樂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我認為首要的要做到老師角色的轉變,伴隨著教學理念的轉變。為此,要求教師本人要認真學習、深入領會《課程標准》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以往在語文教育活動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學生的學力和學習方式、忽視對學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忽視學生的語文綜合實踐等等,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教育理念了,所以要求教師深刻學習語文教育的新理念,以往的灌輸式,填鴨式、應試教育等傳統的教學模式應該摒棄了,教師的角色也應該徹底的改變,從所謂的師道尊嚴轉變成學生的好夥伴。著名特級教師李吉林說過:真情交融不僅僅表現在師與生之間,而且表現在師生情感與作者情感的共鳴。「教材——學生」之間情感的橋梁便是老師的情感,教材蘊含的情感是靠老師去傳遞、去觸發,從而使學生受到熏陶、感染的。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和學生在平等的位置上完成我們共同的任務。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激發者、引導者和指導者,而絕不是課堂中的命令者。教師只有真正轉變了觀念,給自己的角色准確定了位,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用平等對話的方式和充滿感情的話語激發、調動學生的學習慾望,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比如同樣的三句話,「你必須怎麼樣」、「你要應該怎麼樣」、「你應該這樣」。學生聽了對於每個同學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在不一樣的感覺中學生的學習情趣是不同的,那麼課堂效果也是不同的。所以新形勢下要求教師要快速實現角色轉變,努力學習,提高技能,課堂上能勝任組織者、引導者。在課外做學生的知心人、好朋友。只有這樣才能構建一個完美的課堂,才能完成我的目標和任務。 二、激發、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 宋代陳頤說:「未見意趣,必不樂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在課堂上巧用教學藝術,把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讓學生體會到學習並不是艱辛的勞動,而是一種快樂。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沒有興趣的學習只是一種徒勞,隨之的課堂效果可想而知。那麼興趣還是要靠我們老師去培養,靠老師去激發和喚起學生的求知慾。那麼怎麼去培養興趣呢? 首先,營造融洽的課堂氛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師生之間不僅僅是單一知識的傳遞,同時也伴隨著心靈的接觸,情感的交流。語言上的溝通。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積極配合你的教學,融洽的課堂氛圍能使學生在一種快樂下學到知識,已達到課堂教學目的,輕松順利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因此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融洽的課堂氛圍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要盡快做到角色的轉變。在教學中巧用教育教學藝術和教學技巧,大膽的探索創新,努力使自己的課堂更加生動活潑,讓學生在毫無感到拘謹的情況下輕松的學到自己應該學到的東西。反之,何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其次,感情和心靈上的溝通,對於學生,情感有時成為學習的動力,有時卻成為阻力。在教學中,情感的積極性和消極性是並存的。這就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尊重學生,愛護學生,用一種溫情感化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中感受到愛和溫暖,這樣才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才能參與我們的教學,才能成為課堂中真正的合作者。教師要充分尋找學生的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給予其鼓勵,以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愛,那種愛一旦被學生感受到,那麼對於學生會產生一種巨大的動力。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話對於學生會感到無限的溫暖和求知的興趣。那麼課堂效果以及對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可想而知。 三、培養閱讀的興趣 新的課程標准指出:「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前蘇聯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姬說:「閱讀在孩子的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童年的書幾乎可以記一輩子,影響孩子進一步的發展。」閱讀能拓寬知識面,能提高個人的品德修養和思想情趣,而廣泛閱讀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語文教師不能只滿足於把自己的知識傳輸給學生,最重要的是給學生以良好的引導和影響,讓他們開闊視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不光時局限於課堂上的閱讀,還要進行必要的課外閱讀。課外閱讀是指學生在課外的各種獨立的閱讀活動。它是課外語文活動中最重要的內容,是課內閱讀的繼續與擴展,是閱讀能力訓練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尤其在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上發揮著重要作用。所以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涉及到本科內容的課外讀物提供給學生,讓他們課外進行閱讀。拓寬閱讀面,擴大閱讀量。一篇優秀的作品能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和啟迪,學生能徜徉在其情節和優美的語言中體會到愉悅的心情,慢慢能達到與作者的共鳴,慢慢地達到忘我的境地,彷彿如臨其中。一些優秀的小說,名著,詩歌、散文、戲劇、名言警句之外,對於學生感興趣的連環畫,漫畫也要涉及其中。學生完成閱讀後適當引導學生背誦優美片段,抄寫優美詞語,並試著去寫。在引導學生學會怎麼選擇積累內容後就放手讓學生自主選擇值得積累的內容。從而提高學生自主積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另外,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讀完之後要求同學們寫寫自己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當然每位同學對於文章的感悟和理解是大不相同的,但是在教師指導的同時要給予其鼓勵很贊許的目光,並且長期堅持下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要多閱讀,廣閱讀,學生才能心中有物,才能逐步提高我們學生的寫作素養。 四、良好習慣的養成 培根說過:「習慣真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其實,語文學習的習慣包括的內容很多,從大的方面看也就是最基本的聽、說,讀、寫。比如字要認真的寫,文章要有表情的朗讀,並認真品味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作文要好好的做。就拿寫作來說,我們平時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如經常收集信息及趣聞的習慣,經常搜集名言、格言、諺語的習慣,閱讀其他文章有寫隨筆的習慣,熟記優美詞語的習慣,先寫題綱後作文並有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等等。當然了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習慣,比如課前預習,課中認真聽講,課後復習。經常參加小組辯論或者演講比賽,經常講完一篇課文之後,學生扮演不同角色來表達下課文情節,主動與別人交流,以培養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經常參加社會實踐性活動,藉助節假日去光榮院去探望老人或者外出踏青,回來描述下其中的過程,以及所見所聞寫一篇小短文,或者描寫下沿途的景色等等,這些良好習慣養成都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必不可缺的組成部分。 總之,對於在教育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涉及到的有諸多因素,只有靠我們不斷探索創新,在新課程的指引下,不斷地改進和完善我們的教育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的長期發展,才能為全面提高學生的素養貢獻自己的力量。
3.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語文課程應該致力於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那麼,語文素養是什麼呢?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一個人的語文素養至少包括他的語文能力、語言積累、語文知識、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認知能力、人文素養等。語文教學是培養小學生語文素養的主要途徑,而語文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而在整個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發揮著至關重的作用,它是積累語文知識的保證,提高語文素養的最好途徑。 那麼該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踐:
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不是一句空話,我們經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只有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才能挑動學生心目中想學的心,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識。所以,課堂教學要十分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在教一篇新課文之前,我都注意根據課文的不同特點,採用不同的方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魚游到了紙上》一課時,我採用了直接導入課題的方法,讓學生跟著我一起書空課題,在板書的時候,我故意將魚游到了紙上,寫成了魚畫到了紙上,學生都很激動,連忙指正我的錯誤,我順勢引導:咦,不對呀,魚是活生生的動物,只能被畫到紙上,怎麼可能游到了紙上了呢?這樣一來,學生都很感興趣,非常迫切的希望進入課文一探究竟,很自然地便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於有著強烈好奇心的同學吸引力就更大,所以,我就立刻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這樣效果會好些。
二、朗讀為主的課堂閱讀教學。 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還是遠遠不夠的,這只代表著學生願意去學,那麼,語文課堂作為培養語文素養的主陣地,以文本為憑借,就要求教師採用各種可行的辦法來幫助更好地融入課文,理解課文,來達到目的,學生教材中所選用的文章,都是遣詞造句等方面的範文,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充分依靠文本,如何充分地利用好文本來培養語文素養呢,我認為應該多重視朗讀。在小學課堂中,所有的閱讀課文應自始自終都貫穿朗讀,在朗讀中來培養良好的語感,因此,對於一些好的文本,除了要求在課堂教學是多讀幾遍,甚至要讓學生能夠背誦出來,這樣能夠增強學生對語言的直接感知能力。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課文《觸摸春天》時,因為這篇課文內涵比較深刻,小學生沒有實際的生活體驗,不能夠快速地理解課文內涵,文中許多句子比較長且難以讀通順,因此教學時我反復讓學生誦讀,甚至要求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當堂背誦出來,通過反復的朗讀,學生的感情融入的更深刻,不僅增強了朗讀的訓練,也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更有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訓練思維的敏捷性。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識進行語言實踐的訓練,這對提高教學效率,活躍思維,培養創造精神,發展個性,以達到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有著重要的意義。《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所以我常根據課文的內容有目的的去進行語文實踐的訓練。 例如,在教學《普羅米修斯》時,讓學生發揮想像,說說如果當時你站在懸崖邊看著普羅米修斯遭受痛苦你想對他說些什麼?在教學《桂林山水》時,讓學生說說,你想怎麼當好導游,把這個美麗的風景介紹給你身邊的夥伴親人。問題提出後,孩子們都搶著發言,課堂氣氛十分熱烈,一般經過快速思維後,先在小組里討論,然後再推薦說得好的在全班交流,這樣,談論交流而後把他們說的寫成文章,效果是很好的,使學生在課本中學到的知識在實踐中得到了驗證,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目的。
四、適時練筆,提高作文水平。 閱讀是作文的基礎。語文教學不光要培養學生聽、說的能力,更要培養學生讀、寫的能力。教師要找准語文課本中讀寫結合點,在閱讀中教給學生表情達意的方法後,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抓好由讀到寫的遷移,扎扎實實地掌握寫的技能。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文章給我們意猶未盡的感覺,給我們提供了很大的想像空間例如《普羅米修斯》普羅米修斯被大力神救出之後,發生了什麼事情,《觸摸春天》,盲女孩安靜在經歷了這次奇妙的歷程之後,以後的生活又會是什麼樣的。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建議我們的學生拿起手中的筆,填補那片空白,讓學生的想像自由馳騁,海闊天空,既加深了對文章內容的領會,更是一次鍛煉寫作的好機會。在閱讀感悟、深刻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學生情動辭發,因而寫得情真意切。「我手寫我心」,長此以往,學生的作文水平必將得到提高,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4.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最好是讓學生從小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 並從中積累一些好詞好句。這樣慢慢的就能培養良好的語文素養。
5.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
眾所周知,語文的「聽說讀寫」四大能力中,「聽」位居之首,可見聽的重要性。放眼社會生活,傾聽能力的運用非常廣泛,大到聽報告、聽廣播、聽音樂,小到日常交流對話,時時處處都需要傾聽。傾聽的能力不是天生得來的,需要後天的培養和訓練。良好的傾聽習慣是發展學生傾聽能力的前提和必備條件,它不僅是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也是學生綜合素養的體現,它體現了學生對說話人的尊重,學生接受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和想像的能力,學生接受和掌握知識技能的能力。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非常重要。
(二)讓學生大膽的說起來
口語交際對我們來說非常熟悉,在生活生產中、工作中無時不存在著。大到論文答辯、演講„„小到與人溝通、待人接物、見面問好等。要培養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對說的興趣,有些學生性格內向,言語少,老師要多採取措施,激發他們的表達欲,學生只有對口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熱愛口語,才能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作為教師要起模範帶頭作用,小學生的向師心很強,任何事都喜歡向老師學習。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從每一節語文課開始,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備課、深鑽教材。我們教師一段生動優美的導語,幾句精闢的總結„„都給學生起著模範表率作用,學生也會在平時交際中努力地要求自己盡量把話說流暢、連貫。經常這樣的練習也會使學生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其次,還要給學生創設情境,例如配樂詩朗誦,想像文中的情景,在此情此境中培養學生口語表達的慾望,要他心中有話可說。最後,老師要經常鼓勵學生、表揚學生,讓他們知道自己很不錯、很棒,使自己充滿信心,這樣,便會更好地激起學生口語表達能力,願意與人交流。
(三)夯實閱讀指導
作為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課外閱讀也當然是一種綜合性的活動,他所關注的不是一個單純方面,而是要注重孩子整體語言素質的提高,尤其是要能激發孩子一生的嚮往。因此課外閱讀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為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顯得尤為重要。我們應該怎樣理解和指導課外閱讀呢?1、自覺運用課內掌握的閱讀方法,指導學生將語文課內習得的讀書方法和經驗遷移運用於課外閱讀,使方法經學生的熟練操作躍升為閱讀技能,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服務。如:用含義不同的符號圖畫重要內容;在書頁的天地頭作批註;做內容摘要,整理閱讀提綱,將書讀薄;展開想像、推理,進行分析、評價,寫心得體會,將書讀厚實。2、抱著研究的目的讀。美國的教育十分重視研究性閱讀,學生總是帶著一定的研究專題,主動地搜尋和閱讀相關的課外讀物,並寫出研究論文。這種做學問式的閱讀不是以囤積知識為目的,而是圍繞某個問題去閱讀相關材料,因而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將學生的思維活動引向縱深。這個做法值得我們借鑒。在指導課外閱讀時,我定期向學生拋出一些有研究價值且學生力所能及的研究課題,介紹一些閱讀材料,指引查尋資料的途徑,教給做學問的方法,讓學生在研究性閱讀中解決實際問題。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科研意識,又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的閱讀興趣也可以得到長久的保持。3、變眼讀為心讀所謂眼讀,就是一般性地看書,只用眼睛掃瞄即可;而心讀,指的是入乎其內,心無旁騖,用慧眼去捕捉,用心靈去感受,用生命去體驗,仔細咀嚼品味作品的思想內涵,科學人文魅力和出色的文筆。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對好文章、好詩詞,就要讓他們用心去理解,去領悟,從眼讀升格為心讀。4、文質兼美的文章熟讀。記憶是語言內化和運用的前提,是智力發展的生長點。讀書需要記憶,尤其是那些充滿智慧和人文思想光華的精美語言,應該爛熟於心。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第二次閱讀與第一次閱讀相比,由於閱讀的時間、環境、方法以及讀者的心境、閱歷、對世界的看法都可能發生變化,因而對文本的讀解就可能有新的見識、感受和發現。熟了,才能鑽得深,悟得透,將語言的精品、思想的精華納入自己的知識寶庫,經發酵產生新的思想,鑄出新的語言,遷移運用起來也才能得心應手。5、帶著明確的任務讀。小學生正處於學語言、長知識的黃金時期,他們通過自主的閱讀活動,除了吸納語言文字所負載的文化、思想、科學等領域
6. 如何培養一年級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 眾所周知,語文的「聽說讀寫」四大能力中,「聽」位居之首,可見聽的重要性。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動,表現欲強,絕大部分學生喜歡別人聽自己說,而沒有耐性去聽別人說,甚至認為別人說的都不對,只有自己說的才是對的。因而就不在乎別人說什麼怎麼說,只關注自己有沒有機會發言。作為教師,我們常常在課堂上要求學生認真聽,可到底怎樣才算認真聽呢?因此,我在教學中明確提出「學會傾聽要四心」 ,即在傾聽時做到:一要專心,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言,都要聽清老師或發言人說的每一句話,腦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隨便插嘴,要聽完別人的話,才發表自己的意見;三要虛心,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要能虛心接受,邊聽邊修正自己的觀點;四要用心,在聽取他人意見時不能盲從,要有選擇地接受。 (二)讓學生大膽地說起來 口語交際對我們來說非常熟悉,在生活生產中、工作中無時不存在著。要培養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對說的興趣,有些學生性格內向,言語少,老師要多採取措施,激發他們的表達欲,學生只有對口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熱愛口語,才能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作為教師要起模範帶頭作用,小學生的向師心很強,任何事都喜歡向老師學習。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從每一節語文課開始,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備課、深鑽教材。我們教師一段生動優美的導語,幾句精闢的總結……都給學生起著模範表率作用,學生也會在平時交際中努力地要求自己盡量把話說流暢、連貫。經常這樣的練習也會使學生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其次,還要給學生創設情境,例如配樂詩朗誦,想像文中的情景,在此情此境中培養學生口語表達的慾望,要他心中有話可說。最後,老師要經常鼓勵學生、表揚學生,讓他們知道自己很不錯、很棒,使自己充滿信心,這樣,便會更好地激起學生口語表達能力,願意與人交流。 (三)夯實閱讀指導1、自覺運用課內掌握的閱讀方法,指導學生將語文課內習得的讀書方法和經驗遷移運用於課外閱讀,使方法經學生的熟練操作躍升為閱讀技能,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服務。2、變眼讀為心讀。所謂眼讀,就是一般性地看書,只用眼睛掃瞄即可;而心讀,指的是入乎其內,心無旁騖,用慧眼去捕捉,用心靈去感受,用生命去體驗,仔細咀嚼品味作品的思想內涵,科學人文魅力和出色的文筆。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對好文章、好詩詞,就要讓他們用心去理解,去領悟,從眼讀升格為心讀。3、帶著明確的任務讀。小學生正處於學語言、長知識的黃金時期,他們通過自主的閱讀活動,除了吸納語言文字所負載的文化、思想、科學等領域的大量信息外,也要對這些信息進行一定的思維加工。另外,還要學習閱讀材料中典範的語言模式,積累各種各樣的語言素材,從中獲取表達的經驗。引導學生帶著這樣的任務去讀書,他們就有了明確的獵取對象。教者再指導他們讀思結合、讀寫結合、讀書與社會實踐結合,每次閱讀也就容易在思想認識、思維方式、語言積累和實踐能力等方面有所收獲。 (四)培養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寫作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對於剛剛學寫作文的小學生而言,要教他們如何寫好作文,首先應該注意培養和激發他們寫作文的興趣。學生僅有濃厚的興趣是不行的,還要教給學生方法,培養學生能力。現代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課文無非是例子,也是習作的例子,讀範文指導我作文、習作文、效法作文、評作文,這不失為一條行之有效的經驗。」葉老這段話,精闢地道出了語文教學中讀與寫的關系。讀與寫是語文教學的最基本的教學方式,也是作文教學的兩個密切相關的教學手段,讀課文(範文)不僅可以得到寫作方法、技巧上的啟示,並且還可以激發寫作的興趣。還可讓學生模仿本文的結構寫作,例如學完《找春天》後,仿寫《找秋天》。學了《我會變》,學生嘗試以第一人稱寫自己喜歡的物體。這樣,學生學有例子,寫有樣本,每次都能按老師的要求完成寫作任務。 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摸索前行的過程。
7. 」,告訴你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應該致力於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那麼,語文素養是什麼呢?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一個人的語文素養至少包括他的語文能力、語言積累、語文知識、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認知能力、人文素養等。語文教學是培養小學生語文素養的主要途徑,而語文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而在整個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發揮著至關重的作用,它是積累語文知識的保證,提高語文素養的最好途徑。那麼該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踐: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不是一句空話,我們經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才能挑動學生心目中想學的心,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識。所以,課堂教學要十分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在教一篇新課文之前,我都注意根據課文的不同特點,採用不同的方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魚游到了紙上》一課時,我採用了直接導入課題的方法,讓學生跟著我一起書空課題,在板書的時候,我故意將魚游到了紙上,寫成了魚畫到了紙上,學生都很激動,連忙指正我的錯誤,我順勢引導:咦,不對呀,魚是活生生的動物,只能被畫到紙上,怎麼可能游到了紙上了呢?這樣一來,學生都很感興趣,非常迫切的希望進入課文一探究竟,很自然地便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於有著強烈好奇心的同學吸引力就更大,所以,我就立刻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這樣效果會好些。二、朗讀為主的課堂閱讀教學。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還是遠遠不夠的,這只代表著學生願意去學,那麼,語文課堂作為培養語文素養的主陣地,以文本為憑借,就要求教師採用各種可行的法來幫助更好地融入課文,理解課文,來達到目的,學生教材中所選用的文章,都是遣詞造句等方面的範文,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充分依靠文本,如何充分地利用好文本來培養語文素養呢,我認為應該多重視朗讀。在小學課堂中,所有的閱讀課文應自始自終都貫穿朗讀,在朗讀中來培養良好的語感,因此,對於一些好的文本,除了要求在課堂教學是多讀幾遍,甚至要讓學生能夠背誦出來,這樣能夠增強學生對語言的直接感知能力。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課文《觸摸春天》時,因為這篇課文內涵比較深刻,小學生沒有實際的生活體驗,不能夠快速地理解課文內涵,文中許多句子比較長且難以讀通順,因此教學時我反復讓學生誦讀,甚至要求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當堂背誦出來,通過反復的朗讀,學生的感情融入的更深刻,不僅增強了朗讀的訓練,也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更有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訓練思維的敏捷性。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識進行語言實踐的訓練,這對提高教學效率,活躍思維,培養創造精神,發展個性,以達到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有著重要的意義。《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所以我常根據課文的內容有目的的去進行語文實踐的訓練。例如,在教學《普羅米修斯》時,讓學生發揮想像,說說如果當時你站在懸崖邊看著普羅米修斯遭受痛苦你想對他說些什麼?在教學《桂林山水》時,讓學生說說,你想怎麼當好導游,把這個美麗的風景介紹給你身邊的夥伴親人。問題提出後,孩子們都搶著發言,課堂氣氛十分熱烈,一般經過快速思維後,先在小組里討論,然後再推薦說得好的在全班交流,這樣,談論交流而後把他們說的寫成文章,效果是很好的,使學生在課本中學到的知識在實踐中得到了驗證,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目的。四、適時練筆,提高作文水平。閱讀是作文的基礎。語文教學不光要培養學生聽、說的能力,更要培養學生讀、寫的能力。教師要找准語文課本中讀寫結合點,在閱讀中教給學生表情達意的方法後,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抓好由讀到寫的遷移,扎扎實實地掌握寫的技能。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文章給我們意猶未盡的感覺,給我們提供了很大的想像空間例如《普羅米修斯》普羅米修斯被大力神救出之後,發生了什麼事情,《觸摸春天》,盲女孩安靜在經歷了這次奇妙的歷程之後,以後的生活又會是什麼樣的。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建議我們的學生拿起手中的筆,填補那片空白,讓學生的想像自由馳騁,海闊天空,既加深了對文章內容的領會,更是一次鍛煉寫作的好機會。在閱讀感悟、深刻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學生情動辭發,因而寫得情真意切。「我手寫我心」,長此以往,學生的作文水平必將得到提高,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五、重視課外閱讀的指導。許多孩子都很喜歡閱讀,但很多孩子都沒有很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閱讀范圍很窄,讀過就忘,不注重讀書筆記,這樣往往花了時間,卻未必能達到
8. 淺談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淶水縣城關鎮西關小學胡武俠內容摘要:
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使全體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針對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普遍不高的現狀,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就要採取多種豐富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語文素養 興趣 習慣課堂教學
綜合實踐活動
《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對語文課程提出了要求「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並強調指出「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
什麼是語文素養呢?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想情感、語言積累、語感、思維品質、品德修養、審美情趣、個性品格、學習方向、學習習慣的有機整合。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使全體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
但是長期以來,語文教學受應試教育、能力中心論的影響,過於重視語文能力的培養,教學活動單一,忽視了教學中「人」的的主體地位,造成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普遍不高,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語文知識面狹窄、語文能力比較弱,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缺乏文化修養及主動積淀吸收能力差等。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反思,尋找能夠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方法。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也有了一些心得。
一、興趣是基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老師的培養。只有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了興趣,學生心中才能產生學習的慾望,才會主動去探究、去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多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語文課一定要了解學生讀書、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輸,重在引發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所以我在教學中通過多種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太陽》這篇課文時,我找來有關的錄像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太陽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們想問太陽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同時,我也採用多種方法創設情境,感染學生,使學生耳濡目染,激發起學好語文的興趣和情感,進而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在教學《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文,在讀李大釗英勇就義的一段時我播放了一段哀樂,孩子們帶著悲痛的感情讀著文章,加深了對李大釗的敬佩之情,有的同學甚至一邊讀文一邊流淚,真正的觸動到了血色很難過的情感深處,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教學《讓我們更健壯》這一課時,首先讓學生回憶自己進行體育活動和做游戲的情景,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紛紛舉手講述自己快樂的經歷。我就相機把他們說到的體育項目的名稱寫在黑板上,進行識字教學。同時滲透生命在於運動的道理,教育學生要多鍛煉身體,讓自己的身體更加健壯!將來才能成為祖國的棟梁!在教學《畫雞蛋》一課時,我問學生雞蛋是什麼形狀的,大多數學生說是橢圓形的,這時他們也就認可達芬奇對老師說的話了,是呀,雞蛋都是橢圓形的,為什麼老師卻一直讓達芬奇畫雞蛋呢?這也是本篇文章的一個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就採用了實物演示的方法,拿出一枚雞蛋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學生看到的果然是不同的形狀,最後點明老師讓他畫雞蛋是來訓練眼力和繪畫技巧的,基本功是靠刻苦訓練才能扎實過硬的。
二、習慣是關鍵
好的習慣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進而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無論是人格上的,學習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視。教師要努力從多方面去積極引導,從點點滴滴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去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既要正面引導,也需要強制養成。
對於小學生來說,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首當其沖:一、主動、刻苦學習的習慣;二、細心認真的習慣。三、勤於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四、大膽說普通話,規范、整潔寫字的習慣;五、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六、好問的習慣;七、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的習慣;八、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的習慣。
培養習慣,要悉心引導,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到位。例如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我在教學時,首先要求學生在本子上寫字時必須清楚整潔,有速度。每周一次評比,做得好的同學,我會在他的本子上貼上一個小的紅五星以示獎勵。每月一次總結,全部優秀的換成一個大大的黃色的五角星。這樣,在全班形成了一種風氣,學生也逐漸養成了認真書寫,整潔有序的習慣。
好的學習習慣養成了,學生的語文學習也就穩步提高了。
三、課堂是主陣地
語文課堂對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有著不同凡響的意義。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信息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如何創設科學高效的課堂教學,就需要教師的課前精心准備,課上靈活機智,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語文課堂要讓學生參與獲得知識的全過程,嘗到探求知識的樂趣,並努力把外在的興趣引向內在的興趣。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景,激發他們主動地創造性地學習。如學習童話時,我總是讓學生們自選角色表演課本劇,另外,我還經常採用猜謎語,分角色朗讀,小話劇表演等方式創設生動的文中情景,激活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同時語文教師應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個性,將個人愛好、思想感情融入到教學設計中,使課堂教學既呈現出語文教學的共性,又展示出與眾不同的個人風格。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使自己的教學設計能適應各個層次學生的需求。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一定要給學生說話的機會,鍛煉其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如教《寓言二則》時,我讓學生結合注釋讀課文,然後分小組討論,要求每組推選一名代表講故事,再互評出故事大王。每個學生都渴望當故事大王。自學時就非常用心,討論也異常熱烈,全班同學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一節課下來,同學們對內容已瞭然於心,關鍵詞彙也掌握了,為下節課深入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平時,只要涉及到啟示感悟的問題,我總是告訴他們言之有理即可,鼓勵孩子們暢所欲言,並給與他們肯定的評價。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就樂於也善於表達了。
四、綜合實踐活動是催化劑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語文實踐活動突破了課堂教學的局限,成為語文課堂的延伸和補充,厚實學生的文化底蘊,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起著催化劑的作用。其做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開展「每日一句、每周一詩」活動,古詩名句、歇後語、成語典故,名言名句等,使學生在積累展示的過程中發現了漢字里蘊含的審美價值,找到了學習的樂趣,有利於教育教學的開展,更有利於培養學生對民族文化的感情。
2、經典誦讀活動。結合我校的「誦讀經典,文化健身」的主題活動,我在班內開展不定期的誦讀活動、朗誦會。結合新課標,精選優秀古詩文作品,涉及寫景、立志、惜時、做人、求學等方面,要求學生熟讀並背誦,並能夠談出自己的見解。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既掌握了大量的經典詩文,又鍛煉了朗讀記憶,還陶冶了性情,培養了審美能力,深層次加深了學生的文化積淀。
3、開展閱讀文學經典子籍活動,倡導國學育人。指導學生閱讀名著也是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的有效途徑。精選古代經典子籍,指導學生閱讀。
4、還可以指導學生辦手抄報、進行調查訪問等。辦手抄報可以鍛煉學生處理信息和運用媒介的能力,調查訪問則可以實地演練學生語言表達學會交流,讀書報告會是一種讀講結合內化閱讀體驗的實踐活動。
總之,在我們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應始終著眼於學生的自主發展,以實現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終極目的。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從自身做起,加強學習,提高素質,以愛促學,指導學生扎扎實實走好語文學習的每一步,讓學生憑借著堅實豐富的語文素養,放飛明天的夢想。
9. 淺析如何培養小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應該致力於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那麼,語文素養是什麼呢?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一個人的語文素養至少包括他的語文能力、語言積累、語文知識、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認知能力、人文素養等。語文教學是培養小學生語文素養的主要途徑,而語文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而在整個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發揮著至關重的作用,它是積累語文知識的保證,提高語文素養的最好途徑。 那麼該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踐:
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不是一句空話,我們經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只有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才能挑動學生心目中想學的心,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識。所以,課堂教學要十分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在教一篇新課文之前,我都注意根據課文的不同特點,採用不同的方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魚游到了紙上》一課時,我採用了直接導入課題的方法,讓學生跟著我一起書空課題,在板書的時候,我故意將魚游到了紙上,寫成了魚畫到了紙上,學生都很激動,連忙指正我的錯誤,我順勢引導:咦,不對呀,魚是活生生的動物,只能被畫到紙上,怎麼可能游到了紙上了呢?這樣一來,學生都很感興趣,非常迫切的希望進入課文一探究竟,很自然地便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於有著強烈好奇心的同學吸引力就更大,所以,我就立刻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這樣效果會好些。
二、朗讀為主的課堂閱讀教學。 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還是遠遠不夠的,這只代表著學生願意去學,那麼,語文課堂作為培養語文素養的主陣地,以文本為憑借,就要求教師採用各種可行的辦法來幫助更好地融入課文,理解課文,來達到目的,學生教材中所選用的文章,都是遣詞造句等方面的範文,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充分依靠文本,如何充分地利用好文本來培養語文素養呢,我認為應該多重視朗讀。在小學課堂中,所有的閱讀課文應自始自終都貫穿朗讀,在朗讀中來培養良好的語感,因此,對於一些好的文本,除了要求在課堂教學是多讀幾遍,甚至要讓學生能夠背誦出來,這樣能夠增強學生對語言的直接感知能力。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課文《觸摸春天》時,因為這篇課文內涵比較深刻,小學生沒有實際的生活體驗,不能夠快速地理解課文內涵,文中許多句子比較長且難以讀通順,因此教學時我反復讓學生誦讀,甚至要求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當堂背誦出來,通過反復的朗讀,學生的感情融入的更深刻,不僅增強了朗讀的訓練,也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更有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訓練思維的敏捷性。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識進行語言實踐的訓練,這對提高教學效率,活躍思維,培養創造精神,發展個性,以達到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有著重要的意義。《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所以我常根據課文的內容有目的的去進行語文實踐的訓練。 例如,在教學《普羅米修斯》時,讓學生發揮想像,說說如果當時你站在懸崖邊看著普羅米修斯遭受痛苦你想對他說些什麼?在教學《桂林山水》時,讓學生說說,你想怎麼當好導游,把這個美麗的風景介紹給你身邊的夥伴親人。問題提出後,孩子們都搶著發言,課堂氣氛十分熱烈,一般經過快速思維後,先在小組里討論,然後再推薦說得好的在全班交流,這樣,談論交流而後把他們說的寫成文章,效果是很好的,使學生在課本中學到的知識在實踐中得到了驗證,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目的。
四、適時練筆,提高作文水平。 閱讀是作文的基礎。語文教學不光要培養學生聽、說的能力,更要培養學生讀、寫的能力。教師要找准語文課本中讀寫結合點,在閱讀中教給學生表情達意的方法後,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抓好由讀到寫的遷移,扎扎實實地掌握寫的技能。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文章給我們意猶未盡的感覺,給我們提供了很大的想像空間例如《普羅米修斯》普羅米修斯被大力神救出之後,發生了什麼事情,《觸摸春天》,盲女孩安靜在經歷了這次奇妙的歷程之後,以後的生活又會是什麼樣的。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建議我們的學生拿起手中的筆,填補那片空白,讓學生的想像自由馳騁,海闊天空,既加深了對文章內容的領會,更是一次鍛煉寫作的好機會。在閱讀感悟、深刻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學生情動辭發,因而寫得情真意切。「我手寫我心」,長此以往,學生的作文水平必將得到提高,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五、重視課外閱讀的指導。 許多孩子都很喜歡閱讀,但很多孩子都沒有很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閱讀范圍很窄,讀過就忘,不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