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點評小學語文公開課
一、 評價一堂小學語文課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是課堂教學的靈魂。當前,在貫徹落實新一輪課程改革綱要精神情況下,評價一堂小學語文課,應看執教者是否做到了如下幾個思想觀念轉變:
(一) 重傳授向重發展轉變——樹立目標意識。
重發展,就是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在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同時,使學生在語文課上得到人格、智力、能力、情感、態度、習慣等的和諧發展。要樹立四會培養目標(學會認識、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與發展)
(二) 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樹立個性意識。
每個學生,智力發展水平、個性特長、非智力因素、學習領域都存在差異,語文教學應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
(三) 由重教師「教」向重視學生「學」轉變——樹立主體意識。
語文教學過程,應該是在教師組織指導下,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要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而不是只關注學習的結果。
(四) 由單向信息交流向綜合信息轉變——樹立研究意識。
單向信息交流主要是教師和學生交流,綜合信息交流是以討論研究為形式的課堂教學結構,信息在師生、生生間達到了最大限度的交流。
(五) 由居高臨下向平等和諧融洽轉變——樹立情感意識。
學生學習過程,伴隨著感受、情緒、意志等而展開,思維發展、創新意識培養需要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要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熏陶。
(六) 由教學模式化向教學個性化轉變——樹立特色意識。
教學活動是創造性的活動,教師要採用多種方法,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出個性、教出風格。
二、評價一堂小學語文課的原則
(一)實事求是原則
實事求是指對語文課的分析要以課堂的真實情況為基礎,以科學的理論為依據,不帶任何偏見,不夾雜感情因素,不分厚薄親疏,通用一把尺子,一個衡量標准。恰如其分地進行評價。
(二)坦率誠懇原則
所謂坦率誠懇就是對課的長處一定要充分肯定,看準了問題,一定要明確地提出來,不能含含糊糊,一味「好、好」無根據地唱頌歌。對缺點和不足,也不應顧及面子,遮遮掩掩,要直截了當地指出,成績要說夠,缺點要說透。
評課時要考慮教師心理承受力,對年長和心理承受力弱的教師應含蓄、客氣一些,對年輕而心理承受力強的教師可坦率直爽一些。
(三)兼顧整體原則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是一個完整的過程。評課者應樹立整體思想。通常,在分析課堂教學時常常會出現兩種傾向。一是只注意到了一節課的整體分析,而忽略對局部的分析。二是脫離整體孤立地對局部進行評價。因此,評課者應注意樹立整體意識;堅持在評課中,把點和面,局部和整體結合起來。
(四)激勵性原則
評課者科學的藝術性的評課能激發教師鑽研教材,研究教法的積極性。對於一些中青年教師如有幾次成功的課得到恰當適時的鼓勵和評價,可能使他們後來成為教學明星和能手的直接動力因素。運用激勵的導向,可以達到:聽一堂課促進多堂課,聽一個人的課激勵一批人,聽一門學科推動多門學科。
(五)差異性原則
被評的教師情況不同,對課堂的要求不同,評課的側重點也應有所不同,評課就應各有側重。在評課形式上應該因人制宜,靈活多樣,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知導人。
(六)講究方法原則
評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所以應遵循人的認識規律,符合人的心理過程。首先,要充分尊重講課者的勞動。一般來說,不管是成功的課,還是失敗的課,教師都在不同程度上花費了心血,因此在評課時,評課者通過對問題的分析肯定這一點。其次,要褒貶得當。評課的褒獎與貶斥要有個「度」,決不是褒越多越好,貶越少越佳。過多而不切實際的肯定,會給人虛假逢迎之感。在談到缺點時要講分寸,應以商量和提建議的口吻與執教者交換意見。再次,要主次分明,評課時在關鍵重點問題上要多加分析,道理講透,而在一般的問題上,則可一帶而過。尤其對缺點問題要抓要害,予以分析,一般問題可輕描淡寫,留給教者自己去玩味。
② 請介紹幾個小學語文優秀教學視頻 多謝大家了
聽課網有於永正、竇桂梅等名師的課堂教學實錄》
③ 小學語文新課改應該怎麼教
經常觀摩語文公開課的影像資料,往往會遭遇這樣的尷尬:語文課不像「語文」了。比如說,教《〈物種起源〉導言》,老師卻花了近一個教時來展示通過網路搜集到的許多跟「物種起源」相關的素材,如「達爾文學說與新達爾文涵義」、「達爾文的考察經歷」等。給人的感覺,這是一堂用現代媒體介紹生物進化知識的生物課,並不是語文課,由於教學內容的移位,使「概括觀點」、「篩選信息」、「理解難句」、「體會作者科學精神」等這些真正的語文目標反而旁落了。其實,這種現象,在許多文體的教學中普遍存在,如《神奇的極光》變成了「極光圖片」的展示,《時間和空間的旅行》變成了異想天開的幻想……
這樣的課聽得多了、看得多了,不由地總在思考一個問題:語文課,究竟應該教給學生什麼?我們究竟應該建構什麼樣的語文教學內容呢?毋庸置疑,在新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隨著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的縱深發展,越來越多的一線語文教師在逐漸理解、消化新課改提出的新理念。不過,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否認當前的語文教學中,也普遍地存在著「對著新標准,苦想教什麼;捧著新教材,不知教什麼;舉著新理念,還教老一套;搬著新教法,自己也搞不懂在教什麼」的現象。於是,有人感慨語文教學中出毛病最多的,正是教師冥思苦想所「成就」的「教什麼」的內容,有人驚呼語文課教給學生的大多是「偽知識」,也有人感嘆語文越教越不會教,越教越不知道該教些什麼。
是的,我們矚目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新理念,而我們也更關注這些新理念的落實,關心新課改的實踐。面對著在教學實踐中遭遇的諸多困惑與尷尬,誠如寧波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教授,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研究員王榮生博士所言:「語文課程與教學研究的重心,現在應該轉移到語文課程與教學內容的建設上來。建設達成新目標的新內容,是語文課程與教學研究當前最為重要也最為迫切的任務。」教學內容是在教學過程中創造的,那麼「語文教學內容」應該是什麼呢?就目前的研究來看,學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尚文、李海林等人認為語文教學的基本內容是言語形式,「言語形式是更本質、更關鍵、更主要的東西」。而王榮生認為:「語文教學內容,是教學層面的概念,從教的方面來說,主要指教師為達到教學目標而在教學實踐中呈現的種種材料。它既包括在教學中對現成教材內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師對教材內容的『重構』——處理、加工、改編乃至增刪、更換;既包括對課程內容的執行,也包括在課程實施中教師對課程內容的創新。」顯而易見,後者是從教學實踐的層面上來衡量語文教學內容的。
作為我國大陸課程與教學論專業語文教育方向第一位博士,近年來,王榮生對「語文教學內容」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他指出,語文課程與教學內容建設,大致包括「語文知識」的重構和「語文教學內容」的反思兩個方面。而建立以教學內容為抓手的教學分析和研究框架,對具體的教案與教例加以分析和研究,無疑更有利於促使教師自覺反思自己的教學,並在反思中有意識地發展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進而推動實踐中的語文課程改革。從這個角度而言,新近由廣西教育出版社推出的《新課程教例與教案研究·語文系列叢書》在這方面做出了積極的探索。該叢書的「語文系列」正是由王榮生博士主編,共有8個分冊,包括《新課標與「語文教學內容」》這部理論著作和中小學閱讀、寫作、口語交際、語文綜合性學習等領域的教例剖析與教案研製。
《新課標與「語文教學內容」》一書詳細論述了在新課標指引下的語文教學內容建設,旨在建立以教學內容為抓手的語文教學分析和研究框架,可謂是整套叢書的「理論統帥」。在扼要介紹了語文課程與教學的時代轉型的背景後,著者對語文課程目標、語文課程內容、語文教材內容、語文教學內容等基本概念作了清晰的界定,在此基礎上,從對語文課程內容的認識、語文課程內容的教材呈現、語文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生成等角度展開論述。他指出學校語文知識存在著嚴重的問題:如在中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中,小說,除了被擰幹了的「人物」、「情節」、「環境」三個概念,事實上已沒有多少知識可教了;詩歌,在感知、背誦之外,只有體裁(如絕句四句、律詩八句、幾種詞牌名稱)、押韻等屈指可數而且極為表面的知識;散文,也只有「形散神不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似知識又似套話的幾句說法,以不變應萬變;戲劇,除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套路簡介,再不見有像樣的知識等等。
而討論語文教學內容問題,又必須與語文教材聯系在一起。王榮生博士認為,由於我國的語文教材是「文選型」,教師習慣於「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造成了「選文」頂替著課程的現實狀況。這樣一來,「教什麼」的得當與否幾乎完全依賴於語文教師的教學機智和對學生需要什麼的診斷能力,其致命的軟肋就是對語文教師個體的完全依賴。如果教師的語文能力和教學能力達不到可依賴的水準,那麼也就不可能產生適當的教學內容;而教師不同,教學內容也就不同,演變成「隨便有什麼內容」也就不奇怪了。事實上,既然「教學內容是在教學過程中創造的」,它應該蘊涵著教師參與課程研製、用教材教和教學為學生服務等理念。當然,在深入剖析問題根源的同時,著者也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如他將語文教材里的選文,大致鑒別出「定篇」、「例文」、「樣本」、「用件」四種功能,指出按選文的四種功能有區別地組織教學可能是改善語文教學的一種可靠選擇。
在《新課標與「語文教學內容」》一書搭建了理論平台的基礎上,《小學閱讀教例剖析與教案研製》、《小學作文教例剖析與教案研製》、《初中閱讀教例剖析與教案研製》、《高中閱讀教例剖析與教案研製》、《中學作文教例剖析與教案研製》、《口語交際教例剖析與教案研製》、《語文綜合性學習研究與教學設計》等七個分冊緊緊圍繞教師投入新課程教學的切身需求,按小學、初中、高中三個階段,在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語文綜合性學習等領域具體呈現以教學內容為抓手的語文教學分析的研究框架。豐富的教案、教例的呈現,以及獨特角度的分析無疑會為廣大一線教師有效地學習和借鑒優秀教師的經驗提供切實的門徑。如由褚樹榮編著的《高中閱讀教例剖析與教案研製》,主要解決高中閱讀教學中的教學內容(即「教什麼」)問題,兼顧教學形式(即「怎麼教」)問題,是一本關於閱讀教學行為研究的著作。在對當前的高中閱讀教學現狀的描述中,著者指出閱讀教學中存在著求新奇傾向、多媒體傾向、課題化傾向、無目標傾向、非語文傾向等一系列新問題。在本書的「實踐示範」部分,著者精心選取了較有代表性的古代散文、詩歌、戲劇、小說教例和現代散文、戲劇、小說、詩歌、實用文教例,而且還以同題多人教的形式對比鑒賞、點評這些優秀教例的精彩處。又如朱水根編著的《小學作文教例剖析與教案研製》,在上編「展示與借鑒」中,援引著名教師張萬化、賈志敏、竇桂梅、葉存玲、支玉恆等人的成功教例,詳細論述了「在什麼情況下用什麼來教」的問題。
作為我國第一套從教學內容建設的角度來研究教案、教例的系列著作,《新課程教例與教案研究叢書·語文系列》的出版無疑會引發更多關心語文課程改革的人們積極思考、解決「語文課程與教學內容的建設」這一重要問題。隨著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的深入,在反思與實踐中,我們對於「語文教學內容」的認識必然會越來越明晰。
【相關鏈接】廣西教育出版社與這套《新課程教例與教案研究叢書·語文系列》同時推出的,還有王榮生、徐斌艷主編的《新課程教例與教案研究叢書·數學系列》。該系列包括《新課標與「數學教學內容」》、《小學數學教例剖析與教案研製》、《初中數學教例剖析與教案研製》、《高中數學教例剖析與教案研製》4種。與「語文教學內容」長期以來遭遇的「不確定」的尷尬不同,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義務教育以及高中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已經或者正在發生著「質的變化」。隨著新課程的深入,在「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等新理念的引領下,教師們越來越關心具體課程內容的變革以及為何發生這些變革、在實踐中如何實施這些內容等問題。而這套「新課程教例與教案研究叢書·數學系列」恰恰是以「數學教學內容」為抓手,緊緊圍繞教師投入新課程的切身需求,以對照研究的方法,分析具體教學內容的變化以及變化的理論依據,並且以實例分析如何設計新內容的教學活動。在清晰的理論架構下,呈現豐富的教案、教例,以此搭建起分享教學經驗、交流教學困惑、自評與互評教學實踐、專家型與新手型教師互動的平台。 2005年6月9日第8版
④ 小學語文名師課堂教學實錄視頻 百度雲
你想找一下那個教學實錄視頻的話,直接在瀏覽器下一個小學語文名師課堂就可以。
⑤ 新課改下小學語文課堂有哪些教學變化
在新課改浪潮中,作為主陣地的課堂教學發生了巨大變化,教學形式更加豐富,師生交流專更加暢通屬,學生興趣更加濃厚……然而,不少課堂在熱鬧背後表現出放任浮躁的傾向,教學效率並不理想。如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寫減少了,琅琅讀書聲變少了,語文味也越來越淡了……作為語文教師,有必要靜下心來思考一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小學語文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一)鑽研教材——有效教學的前奏筆者認為,要實施有效教學,首先要做到明確目標,深入鑽研教材,巧妙進行教學設計。(剩餘2325字)
⑥ 觀摩課的視頻
就一般而言,觀摩教學有四種不同的情況,意義也各不一樣:①新任課教師或實習教師觀摩優秀教師的教學,目的是向優秀教師學習,同時鍛煉分析課的能力;②富有教學經驗的地理教師,觀摩實習教師或新教師教學,目的是肯定成績,指出缺點,幫助實習教師或新教師提高教學水平;③為了開展教學的研究工作進行的觀摩教學,從教學實踐中總結經驗,提高教師綜合的水平;④為了檢查教學效果,了解學生的反應等進行的觀摩,這大多是學校領導或教研室對教師的教學檢查,因此,也稱為檢查性聽課。
進行觀摩的方法
1、教者的教學是否達到教案規定的目的
2、教學的內容是否准確
3、教者運用課前設計的教學方法是否得法
4、教者的組織能力和教學風度
然後進行觀摩課的評議。參加觀摩教學的人,在整理聽課記錄的基礎上,互相交換意見,改進教師的教學工作。
作為一種教學研究方式,公開課是探討教學規律,研究教學方法,提高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方式。很多學校及教育機構的專家賦予了公開課很多職能,把公開課作為評定教師教學成績、選拔教學能手、晉升職稱及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依據。
公開課的特點:
一,提供了鮮活的教學參照
二,傳遞了嶄新的課程理念
三,公開課成為新理念、新課程的導向
公開課後也會組織對講課進行評價。
開課范圍一般就是指自己所教的課程。
希望有幫助。
⑦ 那裡有最新的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度娘那兒有 鳳凰語文網,幾年級的課件都有,都是獲過獎的,希望能幫助到你。各學校的老師都從那裡下載。 在網路文庫里搜,應該有你想要的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