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小學語文教育案例一篇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分析
———假若你是扁鵲……
筆者在前不久執教小學語文第八冊〈〈扁鵲治病〉〉這課,在總結全文的時候,問學生: 「
學完了本課,你有什麼收獲和感受? 」 學生小手林立,爭著回答問題。
A 生說: 「 我學會了文中的生字詞,知道了 『 諱疾忌醫 』 的含義,就是說有了病 , 一定要聽從大夫的囑咐
, 老老實實地醫治。有了缺點錯誤 , 也一定要聽取大家的批評 , 認認真真地改過。。 」
B 生說: 「 我知道扁鵲的醫術高超,不用任何檢查就知道你的病情,比現在的醫生強多了,他真了不起。 」
C 生說: 「 我知道蔡恆公太驕傲了,聽不進別人正確的勸告,我們要虛心接受別人正確的意見。 」
…… , …… (學生們都各抒已見,說得都很好。)
突然,學生 D 站起來說: 「
我跟大家想法不一樣,我認為扁鵲不該跑到秦國去。因為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即使不能挽回蔡恆公的命,總可以延長蔡恆公的壽命吧!生命無價!
」
聽了 D
的發言後,學生們都把手舉得更高了,有的甚至站了起來,或離開座位,有的則和旁邊的同學私語起來,似乎在小聲討論扁鵲的對與錯。此時,我想這是個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體現他們個性的時候。於是,便稍稍做了個安靜的手勢,說:
「 同學們,扁鵲應該怎麼辦呢?請你們有秩序地發自己的見解,並說明理由。 」 (學生稍稍安靜)
有的說: 「 扁鵲應該跑到秦國去,不然他不但不能救回蔡恆公,說不定還會搭上自已的小命。 」
馬上就有人提出反對意見: 「 雖然蔡恆公開始不聽扁鵲的勸告,但現在他已知道錯了,肯定會配合治療,說不定會治好呢!
」
緊接著,一學生反駁說: 「 蔡恆公的病已深入骨髓,就像現在的癌症,肯定是不能救活了。 」
又有一生說: 「
扁鵲在初遇蔡恆公時,就應想法設法讓蔡恆公配合治療。這樣,扁鵲不但救了蔡恆公的命,也許還會得到好多珍寶呢。 」
…… , …… (就這樣你來我往的,下課的鈴聲響了。)
作為教師, 我並沒有 到此為止, 急於下結論
,而是趁熱打鐵,讓學生在課後去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寫話題目就叫《假若你是扁鵲 …… 》
[ 分析與反思 ]
以上教學片段真可謂 「 一石擊起千層浪 」
,也是我沒有預料到的。但學生的回答卻讓我看到了學生的世界是充滿無限想像力的,他們思維的發散性很強,並富有開拓性,他們對課文的理解有自己獨特的感受。結合現代語文教學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學片段主要體現了三個方面的新觀念:
一、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翁,而教師卻成了課堂的發現者、開發者、欣賞者、組織者和引導者。整個教學片段當中教師自始至終沒有去干涉學生的學習行為,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在課堂中交流、討論、爭辯、質疑
……
。教師只是在規范學生學習行為,維護課堂秩序方面,作了適當地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盡情地發言,抒發對課文的感悟與質辯:扁鵲的做法到底是對還是錯呢?他應該怎麼做呢?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將扁鵲與現在的醫生進行比較,可以看出學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使課堂成了他們學習的演練場。
二、開放式教學思想的體現。新課程所提出的開放式教學思想的滲透,並不是放任學生,而是對教材的開放,對學生評價的開放,提倡多元化教學,這當中包括學生對教材的不同體驗和感受。以上教學片段就是體現了學生對課文人物的不同理解,從不同角度去欣賞。
三、
重視語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的同時也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語文課程標准在總目標的表述中強調,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要從學生發展的內在需要出發,注意不脫離語文學科的特點,將價值觀的引導與提高文化品位、審美情趣聯系起來。《扁鵲治病》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它以短小、簡單、淺顯的故事表達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在本教學片段中,教師在注意上述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的同時,適當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鼓勵學生多向思維,多種表達。
總之,新課程、新理念導引下的語文教學還有許多東西要我們去探究,去實踐 ……
小學語文案例分析
和平一校 韓曉春
小學語文案例分析
和平一校 韓曉春
一、自主學習與教師引導
1、《可愛的草塘》:揭題-瀏覽課文-讀,然後教師要求學生:作者是怎麼寫的呢?其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體會草塘的可愛。(已經先入為主,後來讀的時候果然體會不到,教師又花了很多時間才把調動了一點。應當自己體會,說對草塘的感覺,然後對照課文作者的感覺來學習。)
2、《只有一個地球》:教完課文後,要求學生根據下面幾個方面寫句子:「地球小而美、資源有限、資源可以再生、遷居無望、要保護地球」。引用者認為「學生們都完成了任務,學出了各式各樣動人的句子,如:
「啊,我愛美麗而壯觀的一葉扁舟!」
「地球,謝謝你賜給我們有限的資源!」
「人類啊,不要再破壞資源了!」
甚至說:「看到這一個個詩一般的句子,怎能不讓人佩服老師巧妙地挖掘了學生的潛能?在激發學生創造潛能的同時,又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促進了學生的主動發展」。(學完了課文,還寫這樣的句子,是引導還是捆綁?學生是否一定認為「地球小而美」?「遷居無望」?人類都是破壞資源的嗎?這時應讓學生發揮更好)
二、個性化與共性
1、師生平等對話:《一夜的工作》
參與討論:總理深受人民愛戴,從課文中能找出答案來嗎?
(學生說)
生:如果說總理關心人,為什麼不像把作者的文件批了,讓他先回家睡覺呢?
(教師把球踢回給學生,有些學生說是刻意安排的。)
師:有些同學說,這是刻意安排的,總理是這樣的人嗎?
生:「我」是後來的,總理工作嚴謹,講究先來後到。
生:新中國剛成立,總理日理萬機,有許多重要文件等著總理批示。這個文件只是他自己的一個講話稿,可能總理認為這不是十分重要,所以放在後面。
最後,老師讓學生面對總理的工作畫像,用簡潔的語言說出心裡話。
生:辛勞啊!無奈啊!被迫啊!(滿堂大驚)
生:新中國剛成立,多少事情等著總理去處理,它不這樣夜以繼日地處理,行嗎?這不是無奈嗎?當時的中國,經歷了那麼多年的戰爭,國家肯定非常窮,作為一個國家的總理,怎麼能鋪張浪費呢?這不是形勢所迫嗎?
(如果批評學生亂說,就沒有了學生精彩的發言,也許這個學生因為這一節課改變了他的一生。)
2、一位教師教《落花生》,讓學生畫果實,喜歡畫什麼就畫什麼。然後對比花生,突出「默默無聞」。(這是一種誤導!畫什麼,未必就能突出「默默無聞」;而且這么比,贊揚了默默無聞,那就是貶低個性張揚。難道別的果實就不如落花生?畫不如改為議、說或別的方式,不一定畫了才能體驗,也不要為了所謂綜合性學習活動而畫。必要的時候才用,用了就要有實效。)
3、現在流行的兩句話:你喜歡學那裡(段、句)就學那裡(段、句),你喜歡怎麼學(讀)就怎麼學(讀)!一方面用多則濫;另一方面,個性化張揚時卻失去了共性!忽略了課程標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如一位老師教《棉花姑娘》(人教),要求學生:選擇你最喜歡的一段(句)來學。到後面學完了,也是說:選擇你最喜歡的一段來讀。試想:學生在老師的權威下不敢不選,隨著民主化自主學習的逐漸深入,學生如果敢於說:我那一段都不喜歡!那課怎麼上?解決的辦法不是自選課文,就是強制學生學了。(學生不喜歡的,想法讓他喜歡;學生喜歡的,想法讓他的喜歡表達出來,讓他們互相感染。如果都不喜歡的,就讓教師來傳授、感染、熏陶吧!)
一位老師教《桂林山水》: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然後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段,細細品讀。在學生品讀時,發現他們的選擇表現出鮮明的個性化傾向,女生大多品讀寫水的一段,他們喜歡灕江水的安靜、清純、柔美。男生大多選擇寫山的一段,因為他們更富於冒險精神。(桂林山水,明明是山清水秀,山水相依。硬要為了所謂個性化,把山水分開來理解,一方面割裂了原文的整體意境,另一方面,學生的思維是支離破碎的,造成發展的畸形化。)
《桂林山水》第二課時教學案例分析
「在小學的閱讀教學中,對於景美、情深的課文,教師要重視創設情境,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入境入情,在陶情冶性的同時,品味生動、形象的語言。」細細品讀、認真思考,我也深有同感。語文不是無情物,它本身棲息著浪漫和詩意,作者情誼的表達就隱匿於語言文字的深處。語文教學要讓情感流淌,讓課堂充溢濃濃的人文情懷。
下面教學的片段感受頗深:
片段一:
師:上節課,我們已經知道桂林山水的特點並學了第一段,知道山水之美,眼見為實,現在請大家深入學習了解灕江水特點,作者怎樣寫出灕江水的特點的?
生:灕江的真靜啊,灕江的水真清啊!灕江的水真綠啊!
師:看屏幕,讀一讀並說一說喜歡哪個特點,讀給同桌聽。
生:我喜歡「灕江的水真綠啊!」
師:為什麼喜歡?
生:這句用比喻手法,寫出綠的特點。
師:你知道水綠得如何,並說說「翡翠、無暇」的意思,並指出水的特點。
師:想想,應怎樣讀呢?
生:應讀得活潑、跳躍。
師:喜歡讀這一句的同學把這一句讀一讀。
(生讀)
師:喜歡水清的同學,說說你們喜歡的理由並讀一讀。
生:灕江的水清得可見江底的沙石。
師:灕江到底有多清呢?我們可以把一枚硬幣放入水中,透過江水可以看見江底硬幣上的字。那如何朗讀呢?喜歡的同學讀一讀。
生:讀
師:請同學們評一評,他們讀得如何?(師指導,該句應讀得平整,然後,全班讀一遍 )
師:老師也喜歡這一段,現在老師讀前半句,你們讀後半句。(師生接讀)
師:這種句子有什麼特點?
生:後面半句強調前半句。
師:這是排比,作者本寫水,為何要提到大海、西湖?
生:對比、比較
師:這有什麼作用?(出示幻燈:波瀾壯闊的大海、西湖的圖片)
在指導此段的閱讀理解時,做得最好的是,對學生讀的輔導非常到位,讀得細致,特別是讀灕江水,做到讀與理解相結合,並且根據學生的學習的反饋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狀態,讓學生及時反饋評價,並且運用多媒體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所描述的意境,課外資料的補充對指導學生形象理解山水百態有很好作用,這能更好讓學生在朗讀時讀出感情;教師富有激情的范讀、領讀很有感染力,對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美中不足的是,學生朗讀缺乏個性,寫灕江水特點三個分句都是寫灕江的美,對每一分句的前後半句之間的關系應加以點撥,使學生更好理解,課文就是把這些意思密切關聯的句子排成結構相同或者相似的一串句子,加強語勢,給人的印象鮮明、深刻。這樣的句子就叫排比句。建議:女生讀第一分句;男生讀第二分句;男女生齊讀第三分句,逐漸加強語氣,體會排比句的作用。
引導·互動·求真
———《 橋 》的案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
微型小說 《 橋 》,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面對肆虐的洪水,沉穩、果斷地將村民們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橋。整篇課文情節跌宕起伏,語言簡潔生動,極富韻味,深深地扣住師生的心弦。
在課堂上,我牢抓老漢的語言、動作,領悟老漢的內心境界。隨著文字的剖析,情感的朗讀,老漢的高大形象逐漸凸顯,課堂漸入高潮。
二、案例回放
為了再次升華中心,提高孩子們的口頭表達能力,我設計了拓展練習「突然,那木橋轟地一聲塌了。小夥子被洪水吞沒了。老漢似乎要喊什麼。那老漢到底會喊些什麼呢?」沒想到一石激起千層浪:
生:兒呀,你是黨的好兒子。
生:兒呀!你不愧是我的好兒子,好樣的。
師:嗯,簡短有力,符合當時的情境,一位真正的共產黨員的形象再次樹立,「大愛暖千秋」在這里得到了詮釋。還有想說的嗎?
生:老師,老漢可能會說,兒呀,是爹害了你,你原諒爹吧!
生:[馬上反駁]我有意見,此種說法有損文中老漢的高大形象,有背於中心。
[全班鴉雀無聲,面面相覷,課堂陷入僵局]
師:「兒呀,你是黨的好兒子固然可敬」,但面對著洪水,咆哮著的洪水,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親生兒子被洪水吞沒,刻不容緩時,父親,一位父親會說些什麼呢?繼續討論。
生:我同意ⅩⅩ同學的說法,請記住,老漢是共產黨員,是支書,同時他也是人,一個常人,一個常人痛失兒子的真實再現,又何嘗不可呢?
生:我也覺得後者的說法更合理,當群眾安全過橋,僅剩下父子倆的時候,老漢此時的角色是父親,對兒子的愛是人世間的一種最純真的愛,此時是發自內心的呼喊。總比在生死關頭大喊:「兒呀,你生得偉大,死得光榮。人民感謝你,你走得放心吧!」來得真實。
師:是呀!如山的父愛也正是人性光輝的一面。老漢不僅是一位共產黨員,他還是一位父親,黨性和人性的光輝同時在老漢的身上體現,這樣真實的文章才令讀者信服。
[孩子們的臉上一片釋然]。
推薦理由:教師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導向使我受益匪淺。
我們的孩子正屬於思想成長期,正確辨別是非的能力尚欠缺,教師正確的價值導向也許會使他們一生受益。因此當學生被ⅩⅩ同學的「原諒爹,爹對不起你有備於文章的中心」感到迷茫,無法定奪而面面相覷的時候,教師的思維是冷靜的,她准確闡釋了葉聖陶的至理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真正內涵。
同時,教師正確地把握了語文教育的特點:「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課堂上,教師充分發揮了正確引導作用:「兒呀,你是黨的好兒子固然可敬,但面對著洪水,咆哮著的洪水,眼睜睜地看著親生兒子被洪水吞沒,刻不容緩時,父親,一位父親會說些什麼呢?繼續討論。」
孩子們的感情是豐富的,他們在老師的點撥下能根據當時的情境各抒己見,他們敢於說真話,表真情,學會悟文,與作者與文本達到了情感上的共鳴,尤其可貴的是他們在潛移默化中也學會了做人,做一個誠實、正直的人。
其二,面對著課堂出現爭執後僵持的狀況,教師的巧妙的引導能促進學生多角度的互動,避免了單調的雙向互動。
隨著討論的激烈,學生展開了多維度,多層次的交流,縱橫交錯的互動網拉開了。學生或據理力爭,或激情昂揚,或委婉得體,保證了交流的順暢和有效,課堂氣氛活躍,孩子們的口頭表達能力能夠普遍地得到了質的提升。
⑵ 小學語文案例反思
案 例 教 學 研 究
根據華東師大博士生導師鄭金洲教授報告整理
一、什麼是案例教學,如何理解分析案例?
不能把信手拈來的都叫案例。
1、案例的含義:
1)案例總是一個事件,不能作靜態描述,要圍繞一個主題,可以是一個或多個事件。
如:有位教師在教學中為了解決教學過程中課堂氣氛沉悶的情況,設計了一些方法來解決問題。舊的問題解決後又有新的問題不斷出現。他根據這一變遷,加上自己的分析思考寫成了案例。
2)並不是所有的事件都能寫成案例。要包含有問題或疑難情景在內。
3)應該是真實發生的事件。
4)應該是具有典型性的事件
例:有一位中學語文教師在講授《石鍾山記》這篇課文時,認為可以將這篇文章理解為蘇氏父子的研究性學習的終結性報告。於是,改變了教學設計,提出7個問題:本研究報告的問題是什麼?……教學效果非常好。該教師根據這一事件寫了一篇案例分析:我是如何教《石鍾山記》的——經典文章的現代解讀
二、案例開發的作用
1、有助於教師記錄自己的成長歷程
如,成都市石室中學的語文教師李鎮西,將教學中的事件進行分析,加上自己的文筆,寫成一本書《愛心獻給教育》。現在他成了名人,整天在天上飛,連教育部的官員都在讀他的書。
將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歷程以及解決問題後得到什麼啟示記錄下來,這就是在做研究。
2、有助於發現教育教學中的重點難點
文匯報上有一篇報道《是案例使江蘇良風中學煥發第二青春》
案例能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抓手
3、有助於教師系統的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可見進行反省是十分重要的。
4、有助於推進教師間的經驗交流
三、案例的基本規范
1、基本格式(內容上的要求)
1)標題——以事件定標題或以主題定標題
不能直接兩個字:案例。標題要能吸引讀者如上面提到的案例:我是如何教《石鍾山記》的——經典文章的現代解讀
2)背景——交代事件是在什麼樣的時空中發生的
3)問題——交代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問題如何產生,問題產生的原因有那些
4)問題的解決——交代如何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初步成效。
5)反思與討論——交代思考、感想、體會,解決問題的得失,下一步的打算或整個問題解決後有什麼新的問題出現,計劃如何解決等。
6)附錄——對正文起補充說明的材料如教學計劃等不便在正文中累述的。
2、好案例的標准
1)圍繞一個主題展開討論
2)要在一定的時空框架內
3)具體生動的描述事件產生發展過程
4)能反映師生的心理變化
5)最近三年以內發生的事件
6)使讀者有身臨其景的感覺
四、分析案例的基本環節
1、案例的引入
2、個人分析,分析技能技巧是否應用得當
3、小組研討,不一定求得一致意見
4、全體教師的交流
5、概括總結
附件一:(語文案例)把怪球踢還給學生
學習完《陌上桑》進行小結時,我引用《教師用書》中的一段話並結合課本「閱讀提示」歸納為主題:「這首詩敘述了採桑少婦嚴辭拒絕太守調戲的故事……使君驚艷於羅敷的美麗而提出了無禮的要求,有荒淫之心,是好色之徒,從而揭露了封建統治者腐朽的丑惡靈魂。」話剛說完,一位平時很調皮的學生(生1)在下面咕噥了一句:「少年是淫棍」。
此話一出,全班愕然,隨即鬨堂大笑,並有不少同學向他投去贊賞的目光。面對突如其來的「怪球」,我稍稍遲疑了一下,便面帶微笑,請他把話講完。「我認為使君並沒有您說的那麼壞,否則,少年就該是淫棍了。」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也都開始議論紛紛,教室氣氛異常活躍。我乘勢提出兩個問題,把這個「球」又踢給學生。
⑴為什麼說使君不是老師所歸納的這種形象?
⑵少年是淫棍嗎?
這時的學生有的思考,有的翻書,有的小聲議論。我靜靜地站在講台上,欣慰地看著學生們爭辯,萌生一種「遙想公瑾當年」的欣喜。學生們開始「帶球」了。
生2:使君是讓小吏去詢問羅敷,比較有分寸,並沒有用他的威勢強迫羅敷。
生3馬上補充道:書中寫道「使君謝羅敷」,一個「謝」字看出他很有禮貌,未見他的無禮、輕薄。
生4:我認為,羅敷在敘述其丈夫時用的是調侃的語氣,聰明的使君不會聽不出,聽後他也沒有把羅敷怎樣,可見他還是一位正人君子。況且太守沒有倚勢強迫,羅敷也沒有拚死抗爭,所以使君也許並無惡意。此時,教室里一片嘈雜,學生爭先恐後地舉手。學生的探究又深入了一步。
生5: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行者、少年、耕者、鋤者能欣賞羅敷美貌,而使君就是「好色之徒,有荒淫之心」?
生6:「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是不是也屬於黃色書籍?
生1:所以我說如果使君的形象是按您歸納的那樣,少年就應該是淫棍了,你看他已「脫帽著 頭了」。
生4又摸出一本有關古文翻譯的書說:「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還有一種解釋是因為看了美麗的羅敷,回家就嫌棄自己的妻子了,可見他們的德性還不如使君。
生:……
下課鈴響了,學生們餘味未盡,教室里談笑聲正濃。我也陶醉在被我踢回去的這一「球」上——學生挑戰權威,不迷信書本和老師的虎勁,勇於從文本出發深入探究的思維方式,不正是創新型人才所應具備的嗎?下次上課就給他們布置另一個任務:找出語文課本中有疑問的地方。
(鄒國春 《中學語文教學與研究》2003年第1期
⑶ 哪個親推薦幾本初中歷史教師看的書,像《案例式解讀》這樣的,有教學實例進行分析的
《狀元成才路》《初中歷史思維圖解》
⑷ 誰有有關小學語文案例分析的題目啊拜託,謝謝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分析
———假若你是扁鵲……
筆者在前不久執教小學語文第八冊〈〈扁鵲治病〉〉這課,在總結全文的時候,問學生: 「學完了本課,你有什麼收獲和感受? 」 學生小手林立,爭著回答問題。
A 生說: 「 我學會了文中的生字詞,知道了 『 諱疾忌醫 』 的含義,就是說有了病 , 一定要聽從大夫的囑咐, 老老實實地醫治。有了缺點錯誤 , 也一定要聽取大家的批評 , 認認真真地改過。。 」
B 生說: 「 我知道扁鵲的醫術高超,不用任何檢查就知道你的病情,比現在的醫生強多了,他真了不起。 」
C 生說: 「 我知道蔡恆公太驕傲了,聽不進別人正確的勸告,我們要虛心接受別人正確的意見。 」
…… , …… (學生們都各抒已見,說得都很好。)
突然,學生 D 站起來說: 「 我跟大家想法不一樣,我認為扁鵲不該跑到秦國去。因為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即使不能挽回蔡恆公的命,總可以延長蔡恆公的壽命吧!生命無價!」
聽了 D 的發言後,學生們都把手舉得更高了,有的甚至站了起來,或離開座位,有的則和旁邊的同學私語起來,似乎在小聲討論扁鵲的對與錯。此時,我想這是個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體現他們個性的時候。於是,便稍稍做了個安靜的手勢,說:
「 同學們,扁鵲應該怎麼辦呢?請你們有秩序地發自己的見解,並說明理由。 」 (學生稍稍安靜)
有的說: 「 扁鵲應該跑到秦國去,不然他不但不能救回蔡恆公,說不定還會搭上自已的小命。 」
馬上就有人提出反對意見: 「 雖然蔡恆公開始不聽扁鵲的勸告,但現在他已知道錯了,肯定會配合治療,說不定會治好呢!
「蔡恆公的病已深入骨髓,就像現在的癌症,肯定是不能救活了。 」
又有一生說: 「 扁鵲在初遇蔡恆公時,就應想法設法讓蔡恆公配合治療。這樣,扁鵲不但救了蔡恆公的命,也許還會得到好多珍寶呢。 」
…… , …… (就這樣你來我往的,下課的鈴聲響了。)
作為教師, 我並沒有 到此為止, 急於下結論,而是趁熱打鐵,讓學生在課後去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寫話題目就叫《假若你是扁鵲 …… 》
[ 分析與反思 ]
以上教學片段真可謂 「 一石擊起千層浪 」 ,也是我沒有預料到的。但學生的回答卻讓我看到了學生的世界是充滿無限想像力的,他們思維的發散性很強,並富有開拓性,他們對課文的理解有自己獨特的感受。結合現代語文教學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學片段主要體現了三個方面的新觀念:
一、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翁,而教師卻成了課堂的發現者、開發者、欣賞者、組織者和引導者。整個教學片段當中教師自始至終沒有去干涉學生的學習行為,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在課堂中交流、討論、爭辯、質疑 …… 。教師只是在規范學生學習行為,維護課堂秩序方面,作了適當地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盡情地發言,抒發對課文的感悟與質辯:扁鵲的做法到底是對還是錯呢?他應該怎麼做呢?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將扁鵲與現在的醫生進行比較,可以看出學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使課堂成了他們學習的演練場。
二、開放式教學思想的體現。新課程所提出的開放式教學思想的滲透,並不是放任學生,而是對教材的開放,對學生評價的開放,提倡多元化教學,這當中包括學生對教材的不同體驗和感受。以上教學片段就是體現了學生對課文人物的不同理解,從不同角度去欣賞。
三、 重視語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的同時也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語文課程標准在總目標的表述中強調,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要從學生發展的內在需要出發,注意不脫離語文學科的特點,將價值觀的引導與提高文化品位、審美情趣聯系起來。《扁鵲治病》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它以短小、簡單、淺顯的故事表達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在本教學片段中,教師在注意上述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的同時,適當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鼓勵學生多向思維,多種表達。
總之,新課程、新理念導引下的語文教學還有許多東西要我們去探究,去實踐 ……
⑸ 結合語文新課標,義務教育標准寫一篇:小學語文教學案例反思(最好是長春版教材一二年級的--要原創的+50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分析
———假若你是扁鵲……
筆者在前不久執教小學語文第八冊〈〈扁鵲治病〉〉這課,在總結全文的時候,問學生: 「
學完了本課,你有什麼收獲和感受? 」 學生小手林立,爭著回答問題。
A 生說: 「 我學會了文中的生字詞,知道了 『 諱疾忌醫 』 的含義,就是說有了病 , 一定要聽從大夫的囑咐 , 老老實實地醫治。有了缺點錯誤 , 也一定要聽取大家的批評 , 認認真真地改過。。 」
B 生說: 「 我知道扁鵲的醫術高超,不用任何檢查就知道你的病情,比現在的醫生強多了,他真了不起。 」
C 生說: 「 我知道蔡恆公太驕傲了,聽不進別人正確的勸告,我們要虛心接受別人正確的意見。 」 …… , …… (學生們都各抒已見,說得都很好。)
突然,學生 D 站起來說: 「
我跟大家想法不一樣,我認為扁鵲不該跑到秦國去。因為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即使不能挽回蔡恆公的命,總可以延長蔡恆公的壽命吧!生命無價! 」
聽了 D 的發言後,學生們都把手舉得更高了,有的甚至站了起來,或離開座位,有的則和旁邊的同學私語起來,似乎在小聲討論扁鵲的對與錯。此時,我想這是個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體現他們個性的時候。於是,便稍稍做了個安靜的手勢,說: 「 同學們,扁鵲應該怎麼辦呢?請你們有秩序地發自己的見解,並說明理由。 」 (學生稍稍安靜)
有的說: 「 扁鵲應該跑到秦國去,不然他不但不能救回蔡恆公,說不定還會搭上自已的小命。 」
馬上就有人提出反對意見: 「 雖然蔡恆公開始不聽扁鵲的勸告,但現在他已知道錯了,肯定會配合治療,說不定會治好呢!
緊接著,一學生反駁說: 「 蔡恆公的病已深入骨髓,就像現在的癌症,肯定是不能救活了。 」
又有一生說: 「 扁鵲在初遇蔡恆公時,就應想法設法讓蔡恆公配合治療。這樣,扁鵲不但救了蔡恆公的命,也許還會得到好多珍寶呢。 」
…… , …… (就這樣你來我往的,下課的鈴聲響了。)
作為教師, 我並沒有 到此為止, 急於下結論 ,而是趁熱打鐵,讓學生在課後去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寫話題目就叫《假若你是扁鵲 …… 》
分析與反思:
以上教學片段真可謂 「 一石擊起千層浪 」 ,也是我沒有預料到的。但學生的回答卻讓我看到了學生的世界是充滿無限想像力的,他們思維的發散性很強,並富有開拓性,他們對課文的理解有自己獨特的感受。結合現代語文教學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學片段主要體現了三個方面的新觀念:
一、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翁,而教師卻成了課堂的發現者、開發者、欣賞者、組織者和引導者。整個教學片段當中教師自始至終沒有去干涉學生的學習行為,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在課堂中交流、討論、爭辯、質疑 …… 。教師只是在規范學生學習行為,維護課堂秩序方面,作了適當地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盡情地發言,抒發對課文的感悟與質辯:扁鵲的做法到底是對還是錯呢?他應該怎麼做呢?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將扁鵲與現在的醫生進行比較,可以看出學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使課堂成了他們學習的演練場。
二、開放式教學思想的體現。新課程所提出的開放式教學思想的滲透,並不是放任學生,而是對教材的開放,對學生評價的開放,提倡多元化教學,這當中包括學生對教材的不同體驗和感受。以上教學片段就是體現了學生對課文人物的不同理解,從不同角度去欣賞。
三、 重視語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的同時也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語文課程標准在總目標的表述中強調,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要從學生發展的內在需要出發,注意不脫離語文學科的特點,將價值觀的引導與提高文化品位、審美情趣聯系起來。《扁鵲治病》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它以短小、簡單、淺顯的故事表達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在本教學片段中,教師在注意上述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的同時,適當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鼓勵學生多向思維,多種表達。
總之,新課程、新理念導引下的語文教學還有許多東西要我們去探究,去實踐 ……
⑹ 案例來闡述你是怎樣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用「對話」來進行教學的運用「對話」理論,對案例進行分析或反思
小學課文里有分角色朗讀的文章啊,1,老師扮演一個角色,請學生扮演專一個角色,進行課文屬朗讀。2 課文中全問角色都請學生來扮演朗讀。
課堂教學上:互動式教學,少不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對話,老師有針對性地問問題,引導學生學習知識,思考問題。
教學技巧上,老師要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要與學生交流勾通,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⑺ 新課標分析小學語文教學案例
師:你們知道「祖國」的意思嗎? 生:祖國就是南京。 師:不對,南京是回我們祖國的一答個城市,像北京、上海一樣。大家再想。 生:祖國就是一個國家的意思。師:不對,美國、日本也是一個國家,能說是我們的祖國嗎? 生:祖國就是我們自己的國家。師:對,祖國,就是我們自己的國家。我們的祖祖輩輩都生活的這個國家就叫祖國。
⑻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案例式解讀的作者簡介
管旅華,《幼兒100》雜志主編,副編審。主要研究方向為學前教育課程開發、語文教育。發表過《解決小學化的突破口是「化小學」》等論文10多篇,出版過《<雷雨>導讀》等專著4部。
⑼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學科內整合的案例分析
小學語文學科內整合的案例分析指的是整合就是
將系統中的相關要素經過整理、組合、協調,;課程整合就是打破原有各門課程之間的封閉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