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素質教育的內涵素質教育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其目標在於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公民。從素質教育的功能上看,素質教育能夠充分考慮人與社會的發展需求,一方面在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上提供保證,為學生的主動精神提供有效的時間和空間;另一方面也更為注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培養其健全人格,從理性和感性的角度對學生進行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素質教育所關注的是人的發展,也就是以促進學生的發展作為核心價值。素質教育本身具有鮮明特點,與應試教育存在本質上的不同。一是時代性,素質教育是在國家建設小康社會的時代環境中孕育而生的,最能夠體現時代的發展意義,在科學發展觀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上具有切實意義。二是綜合性,也就是要求培養學生的均衡發展,在德、智、體、美各個方面都有所體現。三是主體性,素質教育充分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其個性和創造力的開發。四是長效性,素質教育注重終身學習。二、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意義素質教育是一種通識教育,不完全等同於基礎教育。現如今,我們的教育從幼兒園到中學,都在不同層面上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要貫穿教育的始末。素質教育包括學科教育、能力教育,也包括做人的教育。首先,素質教育的開展有利於學生對所學學科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傳統的教育模式只是通過教師一味地對知識進行講授,學生在課堂上完全處於被動地位,沒有自
Ⅱ 小學語文教師應具備的素質是什麼
我們有責任和義務面對新的社會變動來尋思新的世紀的教育。《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誰掌握了21世紀的教育,誰就能在21世紀的國際競爭中處於戰略主動地位。"這是一個新時代對於教育提出的呼喚,同時也對教育活動的具體實施者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個教師都面臨著一個新的"角色學習"、"角色規范"、"角色適應"和"角色創造"的問題。而作為一名從事基礎學科建設的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在大力倡導新課程的今天,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具備什麼樣素養的小學語文教師才是一名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針對這一問題,本文將主要從三個方面加以探討。 一、新時代小學語文教師素養的靈魂所在 --人格 塑造學生完善的人格,使學生成為完整意義上的人,是未來教育非常強調的最終目的之一。未來社會評價一個國家的興旺發達程度的尺度已不再僅僅是"單純的經濟增長的指標與數字","民族精神振奮、國民人格完善、精神文明的高揚、民主的健全"也被作為評價其發展水平的重要尺度,這就使個體人格的塑造顯得猶為重要。然而,我認為人格的塑造不是"自發形成"的,也不是在一般的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過程中所能完成的,因此,我認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到人格的發展和規定"。這才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關節所在。故作為育人主體的教師首先應該具備完善的人格,這是整個教師素養的靈魂所在。 小學語文教師由於語文學科本身具有的人文性、思想性、移情性等特點,使他們在塑造學生完善人格的過程中承擔著更重要的職責。每一個小學語文教師都應該盡量使自己成為"真的種子、善的使者、美的旗幟,誘發、引導學生豐富的內心世界,使每個學生都能認識自身人格發展中的能力、智慧,使他們的全身心地投入學習,發揮理智的最大潛能"。因此在這之上就需要一個平台。 那麼師范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師資培養基地,在師范學習中我了解到,有一部分學生對各種考試很緊張,壓力很大;相反,還有一部分學生走向另一個極端,能及格就行,在學校以玩為主,課余無所事事。因此,對師范生不能僅以考試成績來評價其優劣,應從思想品德、各科基礎知識、語言表達、組織管理能力、模擬設計教學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身體素質等多方面來進行綜合評價,特別要增設寫作能力的評價。這里的寫作能力,主要指通過進行科學研究活動,總結教育教學經驗的能力,通過這些方面的綜合評價,使學生在畢業後很快能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 總之,一位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人格素養是必不可少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前提是教師首先就應具備相應的素質。 二、新時代小學語文教師素養的基礎所在 --知識 德、識、才、學、體才是一個未來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具備的素質。其中德是第一位的,特別是對於中小學教師來說,師德是核心,是靈魂。第二個是識,主要指知識。教師應掌握淵博、豐富的知識,同時,更重要的是要學會用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把這些知識教給學生。所以教師既要知道知識是怎麼回事,更要知道知識的來龍去脈。還有一個"識"就是教師一定要有見識,教師站得有多高才能看得有多遠,教師看得遠近對學生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知識的構建者和創造者。 總而言之,從我個人而言我最終認為小學語文教師的素質都要歸結為一種語文素養,而小學語文素質要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全面提高師范學生的人文素養;小學小學語文素質教育要重視師范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小學小學語文素質教育要培養學師范生信息化社會的生存能力;小學語文素質教育要適應開放社會的需要,培養師范學生尊重多元文化的態度,增進國防理解;小學語文素質教育要增強民族共同的規范意識。同時,隨著國際間交流與合作的日益加強,文化領域也表現出多元代趨向。為了順應這種時代的發展,小學語文教師一方面應及時了解、掌握有關新科技、新領域的基本知識,以此來滿足對新事物充滿好奇感的學生們的求知慾,培養他們愛科學、學科學了的興趣。另一方面又要意識到,在文化多元化的趨勢中,多種文化的交織與碰撞(如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外來文化與本士文化)也許會使學生們不知所措,無從選擇。小學語文教師要利用自身豐富的人文知識和較高的人文素養,以一種透闢的辯證觀,對各種文化進行選擇、整合,有效地引導、教育學生,在充當文化傳承者角色的同時也充當文化構建者的角色。因此新時代的小學語文教師既是一個教育者,又是一個研究者。掌握一定的教育學科類知識可以幫助小學語文教師展開科學的教學活動來了解學生、研究學生,掌握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的心理規律和特點,並按照這些規律和特點設計語文教學,選擇語文教學方法,有效組織語文教學活動。掌握了基本的教育學科類知識時避免盲目性,提高語文教學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小學語文教師自身的理論素養和科研水平。總之,新時代的小學語文教師不再僅僅是語文學科方面的專家,更是一個具有廣博學識和開闊眼界的學者。 三.新時代小學語文教師素養的關鍵所在--能力 未來社會對小學語文教師能力素養的要求變得更多、更高,它不僅僅包括一般能力,如敏銳的觀察能力、熟練的語言表達能力、正面處理教材和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合理的板書設計能力等,而且包括反映新世紀要求的特殊能力。以及各種全面能力則成為了課堂和教學成果的引領者、奠基者。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具備如下能力: l、獨立理解教材與處理教材的能力 獨立理解教材與處理教材的能力是小學小學語文教師最重要的一項教學能力。理解教材的能力要求,首先是"正確",就是要講求科學性,字詞句章,聽說讀寫,知人論世,均不發生差錯。其次是"深入",就是要多問幾個為什麼,不只淺層次地弄清文章寫了什麼,還要深層次地進而清楚文章是怎樣寫,為什麼這樣寫,應該引導學生學什麼等問題。在正確深入地理解單篇課文的基礎上,還要正確深入地理解單元課文的量、序、度。即單元教材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思想教育結構,全冊教材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思想教育結構。處理教材的能力要求首先是"合理",教學目標的科學合理,課時切割的合理,一 節課的密度容量的合理。其次是"巧妙",教學突破口選擇得巧妙,小高潮設計得巧妙,啟發引導得巧妙。再次是有新意,課堂教學結構的新意,聽說讀寫能力組合訓練方式的新意等。理解教材與處理教材,是備課的兩項基本任務,作為一個有追求的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在培養和提高理解教材與處理教材的能力上下功夫,真正把語文課上得有序、有理、有趣、有味、有奇,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教學風格。 2、選擇和運用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是廣大小學語文教師長期教育實踐經驗的總結和優選出來的,並經過一定理論的概括,加工而形成的具有獨特的結構,階段和程序的施教形式或樣式。小學語文教師應具有選擇和運用"聽話和說話"、"寫字"、"直接教學"、"合作學習與激發動機"、"閱讀教學"等模式的能力,以提高教學效率。小學教育過程中還需要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操作能力。 3、設計教學與管理教學的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型的系統工程,它牽涉到教師、學生、教材等多種因素。組織與管理教學是保證課堂教學正常進行的手段。要優化語文教學過程,必須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學生特點和教師自身的素質條件,精心設計教學。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強化設計意識,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千方百計帶著學生走向教材,使學生越學越聰明。組織與管理教學就是把安排課堂教學的主動權掌握在教師手中,使教師得心應手,揮灑自如地駕馭調節課堂和駕馭調節學生的能力。一個好的小學語文教師,應注重課堂教學常規的訓練,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建立正常的教學秩序,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認真學習、遵守紀律的自覺性。 4、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全面運用創新的能力。 一名新世紀的小學語文教師還應具備開拓創造能力,記得一位學者曾經說過:"處處是創造之地,時時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創造沒有固定的模式,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充滿著創造的機會。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發掘孩子身上蘊藏著的無限創造的潛能,這要求教師木身就要具有全面創新的能力。重視教師的知識更新能力和創新能力,是新課程對教師的能力所特別強調的。小學語文教師向學生傳遞語文知識,實際上就是向學生傳遞語文信息,教師必須具有非常靈活地適應教學技術和時代迅速變化的綜合性的能力,主要指語文信息處理能力(即吸收、更新語文知識的能力)和語文創新能力(即獲得語文新知識,擴充語文新知識的能力)。例如,可以用手勢語教漢語拼音,及一些具有直觀形象的事物,如《鵝》;又如《一次成功的實驗》一文可以師生共同設計小實驗突破教學中的難點,如《趙州橋》中趙州橋的結構和獨特之處的解釋和《孔子拜師》一文中的人字形路線的哲理性教育。通過科研,可以校正自己頭腦中的一些陳舊的教育觀念。可以形成對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自覺意識,逐步養成對自己教學活動的經常的反省,而教學反省是教師自身成長的必經途徑. 回顧總體我認為作為一名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則必須有一套成熟的德育本領,因而用公式可表示為:優秀小學語文教師=學者型人才+科研型人才+道德型人才。可見,小學語文教師任重而道遠,半點鬆懈不得,不僅要博學"文史哲"向學者型教師發展,還要孜孜追趕世界潮流,吸納最新科研方法和成果,使自己始終處於教學科研的前沿,還要以身許教,誨人有方。如此,才能無愧於學生,無愧於時代。
Ⅲ 小學教師的業務素質有哪些
中國中小學教師素質現狀分析之三教師專業性及其問題
三、教師專業性及其問題
(一)教師的專業性
教師的專業性指的是教師作為專業人員所表現出來的主要特徵。教師專業中的「專業」不是把所教的「學科專業」,而是把教師的「教育行為與教育活動」視為其專業表現的領域。那麼,教師職業是否具有專業性呢?要理性地回答這一問題,首先必須確定「專業性職業」的標准。
1.專業性職業的標准
關於「專業性職業」的標准,迄今為止專業社會學研究領域還沒有統一的界定。1957年,格林·伍德曾經嘗試著去界定和描述專業的基本要素,他強調所謂專業必須具備:完整而有系統的;被顧客所公認的知能權威;同行間的制約和贊許;具有嚴格的職業倫理規范;成立正式的專業組織。1960年,科恩豪瑟選出四個專業的標准:具備知識才能的專門能力;充分的自治;運用專門才能的責任感與影響力。【1】 國際比較師范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台北市大書苑發行所,1992:617-619.
此後,關於「專業」標準的討論不斷見諸書刊。綜合、提煉、深化已有觀點,所謂成熟的專業工作,應該具備下述六大特徵與標准:運用專門的知識與技能;強調服務的理念和職業倫理;經過長期的培養與訓練;需要不斷的學習進修;享有有效的專業自治;形成堅強的專業團體。
2.教師專業性現狀
根據以上關於專業與專業性職業的標准,顯然,古代社會的教師職業很難稱之為專業性職業。但在現代社會,社會的發展已使得受教育者的對象和范圍大大拓展,教師已承擔社會未來發展的重大責任。因此,社會學家埃利奧特等西方學者認為,教師與醫生、律師、神甫職業等並稱為「四個偉大的傳統專業」。但埃齊奧尼等人卻認為教師培訓時間較短、社會地位較低、團體專有權難以確立、特有的專業知識較少、專業自主權缺乏。也就是說教師的專業性不及典型的專業人員,還沒有達到完全專業的水準。所以,教師與護士、社會工作者三種人員應屬於「半專業」人員。近半個世紀以來,世界各國學者及各種流派在教師職業是否能夠成為專業性職業這一問題上爭論不休,但1966年國際勞工組織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的《關於教師地位的建議》一文,給這場爭論引導了一個主流方向。《建議》提出應把教師工作視為專門職業,認為它是一種要求教師具備經過嚴格訓練和不斷研究才能獲得專業知識並維持專業知識及專門技能的公共業務。這以後,將教師職業看作是一個專業性職業,就逐漸成為國際教育界的共識。
我們認為,就教師的專業標准來看,教師已經基本具備了專業的要求和特徵,並越來越專業化。
(二)我國教師專業性方面存在的問題
依據上述六個衡量教師職業專業性的標准,綜合考察當前我國教師專業化的現狀,比較分析國內外教師專業化的程度,可以發現我國教師專業性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知識結構比例失調,從教能力顯得不足
關於一個教師的專業知能,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步入21世紀教師,既要有現代教育理論,如學科教育學、心理學、人才學、教育社會學以及新興學科等,還要學習現代科學技術知識和交叉學科知識。又有人認為,優秀的教師既需要有深厚的學術根底,廣闊的學術視野,把握學術前沿的意識和能力,又需要通曉教育的規律,具有良好的教育品質和教師職業道德。就目前世界各國教師教育而言,其專業知能一般包括普通文化知識(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學科專業知識(學生畢業後講授的專門課程)、教育專業知識(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哲學、教育史、教育心理學等等)三大類。與國外相比,由於我國現行的教師教育院校的課程設置體系,還存在著以學科為中心、課程的比例嚴重失調等一系列值得研究和解決的重要問題,所以,我國現任中小學教師知識結構比例失調,學科專業知識相當較好,但從教能力顯得不足。請看下面幾個案例:
案例2.1:
一位老師上語文課,在黑板上寫了一個「朝」字,然後問學生:「同學們看黑板上有什麼?」學生答:「有字」。老師問:「這是什麼字?」有學生舉手答:「這是朝鮮的朝字」。老師說:「不對!」又有學生站起來答:「 這是朝氣蓬勃的朝」。老師又說不對。這時候學生開始挖空心思地回答,有學生說是中國字,有學生說是漢字。老師都說不對。最後,老師惱火地指責:「都是傻瓜,這是多音字」!
分析
老師的提問語言表述不明確,使學生難以理解教師提問的用意。
案例2.2:
這是一節低年級的數學課,教學內容是:加和減。老師上課時這樣導入:
師:同學們看圖畫上有誰?在干什麼?
生:圖畫上有小朋友,他們在植樹。
師:從圖上你能看出是什麼季節嗎?
生:是春天。
師:對,是春天,春天真美麗呀!看有幾個小朋友在美麗的春天裡植樹?
生:遠處有6個小朋友,近處有1個小朋友。
師:近處的那個小朋友叫小明,他看到那麼多小朋友去植樹,他也不甘落後,推著小車和大家一起去勞動,同學們看小車里放了些什麼?
……
分析
數學課的情景創設必須講究實效,一個短小的故事、幾個有思考性的問題、一次操作、一次實踐活動等都會喚起學生參與的熱情,激活他們的思維,目的是為了他們更好的學習,而不是為營造表面的情景而「作秀」。因此,上例中的老師只是作了表面文章,看上去熱鬧,實則蒼白,浪費課中珍貴的學習時間。
從上述兩個簡單的例子,不難看出,我國有些中小學教師教學語言、教學技能方面還存在著相當嚴重的問題。加強教師專業素養,提高教是教學能力是當前教師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
2.專業道德危機潛伏,師德建設仍需加強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必須對社會、學校、同事、學生等負責,其行為都要符合教育工作的倫理規范,使得教師角色具有異於其他職業的特殊性質。教師專業具有突出的示範性、公眾性和教育性,相對於多數職業來說,教師職業應有更高、更嚴格的專業道德要求。1997年國家教委、全國教育工會修訂頒布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提出了「依法執教」、「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團結協作」、「尊重家長」、「廉潔從教」、「為人師表」的職業道德要求。但是,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轉型時期的特殊形勢,教師職業道德潛伏著危機。
根據有關調查,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①事業心、進取意識、敬業奉獻精神不足
有63.4%的學校領導和46.8%的教師認為,教師職業道德方面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事業心、進取意識薄弱,缺乏為教育事業獻身的精神,表現在懶於看書學習、工作得過且過、不認真遵守勞動紀律等」。
②體罰學生的現象仍然比較常見
學生在回答「老師打不打學生」的問題時,有69%的學生指出,他們的老師有打學生的現象,而認定教師用罰站的方式體罰學生的佔到72%。學生還反映教師體罰學生的手段,除罰站外還有打耳光、擰耳朵、揪鼻子、擰胳膊、打手板、用腳踹、罰蹲(有的是蹲馬步)、罰跑(有的是罰在樓梯上來回跑)、罰寫作業(抄課文)等,另外還有相當多的教師經常用帶侮辱性的語言傷害學生。
③部分教師不能正確對待學習成績和思想品德差的學生
有46%的家長認為教師有歧視和趕攆「差生」的情況。而學生認為他(她)所在班級「所有的教師都不歧視差生」的僅佔到26.5%,認為多數老師有歧視差生現象的比率佔到63%。
④個別教師的不良行為損害教師隊伍的整體形象
比如,有的家長指出個別教師「利用節日(如教師節)向學生索要禮品」、「利用學生搞創收,把學生當做賺錢的工具」、「不注意生活小節,在學生面前說話隨意」等。
以上問題說明我國教師的道德修養與專業道德要求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教師還需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做真正「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3.教師學歷偏低,專業訓練亟待強化
教師教育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基於社會的需要而產生,是社會進步、普及教育、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的體現。近半個世紀以來,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國外教師教育伴隨著新的工業革命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不斷改革,在培養目標與規格上強化了高標准化的特點。國外中小學教師的培養大都已經提升到大學教育階段,有的由師范院校實施封閉式培養,有的由一般大學實施開放式培育,有的由師范院校和綜合性大學共同實施混合式培養。現在,研究生院也愈來愈多地承擔培養師資的職責,從而使教師教育在結構上發生了變化。經過改革,美國中小學教師的水平有所提高。據統計,1950--1976年之間,曾受四年高等教育的小學教師由50%上升為99%;中學教師受高等教育少於四年者曾約佔1%,到70年代後期,由大學學習四年領取教師許可證者和由大學學習五年而取得教學碩士者,都逐年增加。目前,法國的中小學教師主要由大學教師培訓學院(IUFM)培養,因而高師的培養目標的標准比較高。
我國20世紀50年代教師教育有四個層次,即初師、中師、師專、本科,60年代層次結構上移,初師被中師替代,形成中師、師專、本科三個層次,此結構一直延續至今。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對教師的學歷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即小學教師具有中師學歷、初中教師具有大專學歷、高中教師具有大本學歷。同時,建立了一套多規格、多層次、多形式的教師教育體系,對不具備合格學歷的教師實行考核合格的證書制度,並於1995年底頒布了《教師資格條例》,1997年還開始了教育碩士學位的試點工作,為提高教師的專業程度打下了堅實的基石。截至2005年底,全國普通小學、初中、高中專任教師的學歷合格率分別為98%、95%、83.5%,其中專科以上小學教師達到56.3%,本科以上的初中教師達到35.3%,研究生學歷的高中教師達到1.2%,教師學歷合格率有了相當大的提高。然而,即使中小學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接近100%,我國同世界大多數國家相比,中小學教師的學歷起點仍然偏低。這一狀況難以適應我國現代化建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新形勢的需要。
4.在職進修形勢緊迫,專業發展任重道遠
從專業發展看,教師繼續教育中存在與實踐脫節、培養與培訓倒掛的現象,前者指培訓者對中小學教育實踐的關注程度不夠,後者指高水平的師范院校畢業生接受相對落後的教師進修的培訓。教育專業能力的提升和發展是一個動態的、持續的、無止境的過程,只有經過艱苦卓絕、成年累月的學習、實踐、進修、思考與鑽研,才能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學習是現代人的基本生存方式,在職進修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途徑,因此世界許多國家都在教師教育改革中保證每一位教師都有機會進修,建立教師的終身教育體系。英國的教師進修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它們的共同特點就是圍繞實際教學問題展開,不搞形式主義,進修內容能結合教育改革的需求,結合學校、課堂實際。在日本,中小學教師的進修被視為促進教職專業化的重要途徑。根據日本1949年頒布的《教育公務員特例法》,教師為履行其職責應該不斷地進修,教育委員會對教師的研修予以獎勵,建造必要的設施,制定有關研修的計劃,保證研修的實施。德國的《教師繼續教育法》,使中小學教師進修不僅成為義務,也是教師的權利。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特別是1993年《教師法》的頒布實施,有力地推動了中小學教師的在職進修和教育。但我國現有的教師職前與在職教育,存在著分離的現象。現有的師范院校(師范大學、師范學院、師范專科學校、中等師范學校)負責培養新教師,教育學院和教師進修學校負責在職中小學教師培訓。這種兩相分離的格局,使得教師專業培養與在職培訓相隔離,出現了一些不協調的情況。同時,在部分進修院校內,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教條,不聯系中小學實際,教育教學效果也不佳。這些都影響著我國教師的進修和素質的提高。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教師隊伍龐大而又狀況復雜,許多教師長期工作在教育教學第一線,缺乏重新接受系統學習提高的機會,面對不斷涌現的新的教育觀念、教育教學理論以及現代教育教學技術,感到束手無策,無法深入學習體會,這已成為提高教育質量的障礙與瓶頸。這一切,決定了我國教師進修與培訓的必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
5.專業自主受到限制,專業權力名不副實
教師擁有相當程度的自主決策的權力,是衡量教師專業化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在我國,過去人們習慣於從義務的角度去規范教師,而較少思考或研究在教師的職業工作中應該享有的權利,尤其是作為專業人員的權利。20世紀90年代以後,我國開始逐步認識與尊重教師作為專業人員的專業權利。1993年10月通過的《教師法》和1995年3月通過的《教育法》,規定教師現階段的權利主要有以下幾項:
①教育教學權。
包括教師可依據其所在學校的教學計劃、教學工作量等具體要求,結合自身的教學特點自主地組織課堂教學;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確定教學內容和進度,並不斷完善教學內容;針對不同的教育教學對象,在教育教學的形式、方法、具體內容等方面進行改革和實驗。
②科學研究權。
包括教師在完成規定的教育教學任務的前提,有權進行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技術咨詢等創造性勞動;有權將教育教學中的成功經驗或專業領域的研究成果等撰寫成學術論文,著書立說;有權參加有關的學術交流活動,參加依法成立的學術團體並在其中發表自己的觀點,開展學術爭鳴。
③管理學生權。
包括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和特點,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並就學生的特長、就業、升學等方面的發展給於指導;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習、勞動等方面給予客觀、公正的評價。
④獲取報酬待遇權。
包括要求所在學校及其主管部門根據國家教育法律、教師聘用合同的規定,按時、足額支付工資報酬,工資報酬一般應包括基礎工資、職務工資、課時報酬、獎金、教齡津貼、班主任津貼及其他各種津貼;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包括醫療、住房、退休等方面的各種待遇和優惠以及寒暑假期的帶薪休假。
⑤民主管理權。
包括對學校及教育行政部作有權提出批評和建議;有權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工會等組織形式,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討論學校發展、改革等方面的重大事項。
⑥進修培訓權。
包括教師有權參加進修和接受其他多種形式的培訓,不斷更新知識,調整知識結構,以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和業務素質,從而保障教育教學的質量。
但在當前我國中小學教師的實際職業生涯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是按照教材、教學參考資料、考試試卷和標准答案去教。至於為什麼要教這些,為什麼要這么教,怎樣教更好,教師進行更深思考的並不多。因而出現了這樣的現象:教學內容是由國家的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參考資料是由教研部門提供的,教學方法是由教研部門介紹的,考試試卷是由教育部門編制的,教師成了游離於研究過程之外的被動的旁觀者,成了教育行政部門各項要求的機械執行者,成了各種教學參考資料的簡單照搬者,成了教研部門提供的一些模式的盲目模仿者。教師自主權受到種種限制,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缺乏主體自主意識,教師權力名不副實。
6.教師組織力量薄弱,活動時空餘地有限
「教師教育活動必須符合提高教學專業的總政策。國際專家、專業團體和教師工會應該參與各項行動戰略的准備和實施」 趙中建.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宣言和行動綱領.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199.
。我國教師專業組織起源於清末民初。清朝末年曾頒布《教育會法》,規定各省各縣均可成立教育會,教育行政人員、學校教員均可參加。1911年8月11日成立了中國教育會。同日,全國師范教育聯合會在北京成立,這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所建的教育會下的第一個教育分會。1915年6月2日,全國師范教育研究會經教育部批准立案,這是中國第一個師范專業教育的學術性研究機構。改革開放以後,1979年4月12日,中國教育學會成立,這是現在全國最大的群眾性教育學術團體。其主要任務是為教育決策提供科學分析、信息反饋和咨詢意見;組織教育科學研究成果和教育教學改革實驗成果的鑒定與推廣;研究、編寫教材,出版學術性書刊,舉辦基礎教育的實驗學校,開展培訓活動;開展業務咨詢、政策咨詢和法律咨詢;組織教育評價活動,等等。中國教育學會辦有綜合性學術刊物《中國教育學刊》。當前我國的中國教育學會和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以及中國高等師范教育學會等其他的教師學術組織在激活學術理論研究、出版教育刊物、提高教師素質、興辦教師福利、保障教師合理權益以及聯系國際教育機構等方面發揮過一些重大的作用。2001年浙江省還成立了特級教師協會,協會將組織學術活動,推廣特級教師先進經驗,組織特級教師的研究成果評獎,組織特級教師指導和培訓骨幹教師活動,開展省際和國際的學術交流等。上述這些教師學術專業組織對於我國教師專業化的促進是不可或缺的。
通過教師專業組織的運作,可以提升教師素質,約制教師行為,並且同時確保教師的權利與義務。因之,教師專業組織於教師在專業層次的提升上是極其必要的。但是由於教師時間不足,經費短缺等原因,我國教師專業組織發展緩慢,力量薄弱,在對政府教育決策的影響與教師福利的增進兩方面而言,不能稱之為強有力的專業壓力團體。或者說,在我國,除了教育工會以外,作為教師專業組織的機構還沒有形成,不利於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
Ⅳ 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具備哪些核心素養
一、職業道德素養
(1)熱愛教育事業。
熱愛教育事業,教師就能夠從素質教育的高度,研究、探索教育規律,奉行教書育人的宗旨,積極實現自己的教育理想。
(2)熱愛學生。
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熱愛、尊重、了解並嚴格要求學生。教師要以自己堅定的信仰去指導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方向;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學生求做真人,求做真事;以自己嚴謹的治學態度去影響學生熱愛知識,熱愛生活;以自己樂觀的精神去培育學生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品質。
(3)熱愛學校。
教師要熱愛自己的學校,關心學校的發展,教師之間要謙虛禮讓,團結協作。在小學階段,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言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勞動、衛生等習慣,為學生在思想品德、知識技能、勞動習慣、身體、心理素質等方面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4)熱愛所教學科。
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熟悉和精通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各方面知識,如在追求新的教育觀念、教學思想、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的現代化上,在探尋最科學、最有效的讓學生獲取知識、能力與受到思想教育的途徑上,在處理好教學過程中的教與學,主導與主體,知識與能力,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面向全體與因材施教,統一要求與個性發展諸多矛盾上,都要作出不懈的努力。
二、文化科學素養
(1)語文專業知識。
(2)教育基本理論。
這是教師專業科學知識的重要內容,是教師成功地進行教育、教學工作必須具備的理論知識。
(3)教育科研的基礎知識。
教育科研是一種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計劃地探索、發現、掌握教育、教學規律的認識活動,是一個立足於已知去探求未知的過程。教育測量、教育評價等有關進行教育科研的基礎知識。
(4)相關學科知識。
小學數學教師除了應具備數學專業知識、教育基本理論、教育科研的基礎知識外,還應該具有與數學學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其他方面的知識,既有數學專長,又廣泛涉獵其他知識領域,其中包括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社會生活常識及新興學科等。
(4)小學語文教師業務素質教育擴展閱讀
1、愛國守法是「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2、愛崗敬業是「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
3、關愛學生是「師德的靈魂」。
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4、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
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5、為人師表是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6、終身學習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動力。
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Ⅳ 小學語文老師應該具備的語文素養
一、職業道德素養
(1)熱愛教育事業。
熱愛教育事業,教師就能夠從素質教育的高度,研究、探索教育規律,奉行教書育人的宗旨,積極實現自己的教育理想。
(2)熱愛學生。
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熱愛、尊重、了解並嚴格要求學生。教師要以自己堅定的信仰去指導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方向;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學生求做真人,求做真事;以自己嚴謹的治學態度去影響學生熱愛知識,熱愛生活;以自己樂觀的精神去培育學生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品質。
(3)熱愛學校。
教師要熱愛自己的學校,關心學校的發展,教師之間要謙虛禮讓,團結協作。在小學階段,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言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勞動、衛生等習慣,為學生在思想品德、知識技能、勞動習慣、身體、心理素質等方面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4)熱愛所教學科。
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熟悉和精通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各方面知識,如在追求新的教育觀念、教學思想、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的現代化上,在探尋最科學、最有效的讓學生獲取知識、能力與受到思想教育的途徑上,在處理好教學過程中的教與學,主導與主體,知識與能力,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面向全體與因材施教,統一要求與個性發展諸多矛盾上,都要作出不懈的努力。
二、文化科學素養
(1)語文專業知識。
(2)教育基本理論。
這是教師專業科學知識的重要內容,是教師成功地進行教育、教學工作必須具備的理論知識。
(3)教育科研的基礎知識。
Ⅵ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
當前,實施素質教育已成為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的主旋律,而語文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礎學科,語文課堂 教學則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所以搞好語文課堂教學就顯得愈來愈重要。那麼,如何才能在語文課堂教學 中實施素質教育呢?我認為應著眼於以下兩個「突出」。
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眾所周知,素質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實施素質教育也必須做到「目中有人」。就課堂教學而言,這個 「人」無疑就是全體學生。因此,作為語文老師,在授課時應面向全體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調動他們參與 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人人得以展其才,盡其能。然而應試教育的誤區就在於,一方面,施教者未能 完全明白這一點,只強調了自己的主導地位,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教學方法,是滿堂灌、一家言,久 而久之,學生只是接收器、盲從者,談不上應用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施教者缺乏「全體」意識 ,注意的只是幾個學習尖子。圍繞尖子施教,針對好生發問,冷落了其它學生。這種做法,大大挫傷了學習困 難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使他們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語文課堂教學要實施素質教育,就要一改應試教育 的弊端,做到如原國家教委主任柳斌同志所講的那樣: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這就要求老 師在課堂上要盡可能地創設和諧的氛圍,採用靈活多變的形式,使學生在愉悅中完成知識的學習。其具體施行 辦法如下:
1.形式靈活,發動全體學生參與活動。語文課堂教學成功的重要表現是,面對全體學生,選擇靈活的教學 形式,動員全體學生投入到活動中去。要讓全體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就要認真設計和安排活動形式。教師應按 照聽說讀寫的要求,安排好學生活動的內容和次序,尤其要巧設疑點,激發學生靈感,促使人人思考,個個踴 躍發言。集體活動、個體發言交替進行,要切實避免老師和幾個尖子學生反復「表演」的現象。對能力差的學 生先讓他們回答淺而易懂的問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對優秀生則讓他們回答難度大一點的問題。為了促使學 生人人有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老師也可採取小集體活動的方式,安排同桌及前後桌討論,選一代表發言。如 復述課文內容、背誦課文章節、默寫詞語、討論疑點等教學內容。
2.依據教材、設置活動。要讓學生有充分活動的機會,就必須多設置課堂活動內容,老師可根據教材的具 體情況製作安排。如講授魯迅先生的小說《葯》時,第三部分可改編成課本劇片斷讓學生表演,因為這部分集 中了小說的全部人物和矛盾沖突,且每個人物的性格都展示得淋漓盡致。讓學生改編、演好這場戲,既能加深 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培養了他們的寫作、表演、交際的能力。又如講授《崇高的理想》一文時,就可由「金 榜題名」這個成語生發開去,設置成語接龍的活動。這不僅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詞彙量,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們 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
3.分層設置活動,保證活動質量。安排課堂上學生的活動,如同對教材的處理一樣,應遵循由易到難的原 則。這就要求老師在安排活動時應考慮教材難易和學生程度,以保證活動質量。首先,學生活動的起點要適當 ,因為活動目標定的低了,就會影響優生水平的發揮,使他們覺得有勁無處使;高了就會影響中下水平學生的 情緒,使他們望而生畏。活動要定在全體學生都敢於、樂於參與的形式上,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各個活動層面 上各盡其能,各得其所。
二、突出培養學生的能力
在說到教學的終極目的時,葉聖陶老先生有一句非常中肯的話:「教是為了不教。」特級教師陶伯英先生 說:「語文課應以實踐為主,認真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我以為他們談的應都是素質教育的真諦,值 得我們深思。然而傳統的教學方法卻違背了語文教學的規律,唯考而教,單純進行知識的傳授,扼殺了學生的 個性,抑制了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出來的學生大都是高分低能,或只能起到留聲機的作用。語文課堂教學要實 施素質教育,就要注重因材施教,就要注重學習方法的傳授,就要注重面向全體學生,發展個性,培養能力。 培養學生能力,應著眼於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學生口頭表達及書寫的能力。聽、說、讀、寫是課堂教學最基本的要求,會說、會寫是學生最起碼 的素質,實際情況又是怎樣的呢?不說深層次的說、寫,單就淺層次的口頭表達及寫字來說,問題已夠大的了 。拿農村中學的學生為例,能講普通話的不足一半,能講比較純正普通話的更是鳳毛鱗角。這就在很大程度上 影響了社會交往,影響了信息的攝取。再說寫的方面,不少學生寫字潦草,模糊難辨,有人戲之為「芳草萎萎 」,這種惡習甚至帶入了高考試卷。在江蘇省歷年的語文高考試卷中,錯別字、不規范的簡化字隨處可見。由 此表明,培養學生口頭表達及書寫能力並非小題大作,而是當務之急。語文教學應該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嚴 格要求他們講普通話,寫規範字,並輔之以方法技巧的傳授。如練慣用普通話朗讀,要求讀准字音,掌握好語 調及節奏,讀出情感韻味等。要指導學生熟悉漢字的基本筆畫,掌握字形意義。課堂上給予學生實際操作的機 會,並長期堅持下去。說一口清晰流利的普通話,寫一手規范漂亮的字,不僅是學習的需要,更是交際的需要 。
2.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課堂教學的重點是理解、掌握課文內容,而理解、掌握課文內容的重要手段之一 就是訓練,只有通過訓練,才能讓學生有效地鞏固知識,提高運用技能。因此,老師要注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 養,解題方法的指導。如對議論文語段的閱讀理解,其操作過程是先給每個句子編上序號,抓住關鍵詞語,尤 其要抓住復雜單句進行剖析;然後通過語句的照應,上下文的連貫,把握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語義關系;進 而對其語言風格、語體風格進行品味;最後在認識個性的基礎上把握規律。否則,不掌握要領,不會運用方法 ,只能是讀書萬遍,其義難見。
3.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有人說,21世紀所需要的是開拓型人才、創造性人才。從當前社會發展形勢看, 這話說得很地道。語文課是基礎課、工具課,更應注重培養學生的開拓創造能力。現在的中學生,可以說是集 思想感情和主觀能動性於一身的人,他們思維活躍,容易接受新事物,勇於探索。針對這一特點,老師要加以 指點、引導,讓他們學會多元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逆向思維等,用豐富多彩的思維去創造豐富多彩的 思想。老師還可以利用教材優勢,從課文中設置思考點。比如,學習高中第三冊小說單元,可提出一些問題讓 學生作更深層次的思考:別里科夫這個人僅僅是可憎嗎?如果佛萊思節夫人把三萬六千法郎還給路瓦栽夫人, 她能幸福嗎?祥林嫂生活在當今社會,她會怎樣?螞蟻爬牆,爬了一段路程掉了下來,接著再爬,多次反復, 仍爬牆不輟,這種精神值得稱贊嗎?這些問題,緊密聯系社會實際,其中有對社會的思索,有對人生價值取向 的探討,有對傳統觀念的反思,具有思維的深刻性和辯證性。
4.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審美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語文教材中也不乏優美典範之作。如《天 山景物記》、《雨中登泰山》、《長江三峽》、《綠》等文章所呈現出的大自然的奇境,其鍾靈神秀,可陶冶 學生的心靈,激勵他們更加熱愛大自然,從而投身於保護大自然。《為了六十一位階級弟兄》、《人民的勤務 員》、《火刑》等文章所表現出來的人間的美情、美意,為真理而獻身的精神,能夠給學生以思想的洗禮,並 能引導他們正確認識當前社會的一些不良現象,體會到美是社會的主旋律,美必將會戰勝丑。教材是挖掘美的 礦藏,蘊含著各種各樣的美。關鍵是在於我們語文老師是否善於挖掘,善於披析引導。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 引導學生從美景、美行、美情中去挖掘美,感悟美,接受美,並通過審美的過程來培養、提高學生審美的能力 。
Ⅶ 如何在小學語文中實施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改革的主課題。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學科教學的落實。語文學科,在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質和能力乃至學生各種素質上起著重要的作用。素質教育的小學語文教學是依據國家的教育方針,著眼於學生及社會長遠發展的需要,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宗旨,以注重培養學生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主要特徵的教育,體現主體性、全體性、全面性、基礎性和發展性原則。它主張學生自主地生動活潑地學習語文,它要求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方法,使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它以培養能力,提高文化素質、文化修養出發,它不僅注重課堂教學,而且重視課外語文活動。這樣內外結合,「雙軌」運行,全方位多側面地學習語文,教師不是讓學生在做大量的應試篇章或練習冊,而是積極引導學生多讀課外書,多寫課外筆記,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那麼,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呢?
一、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是實施素質的關鍵
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是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學科,擔負著為提高民族素質打基礎的重要任務。小學語文教學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學生觀及教師觀,做到教與學的統一,通過語文知識經驗的傳遞去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引導學生主動發展,幫助學生形成主動發展的機制,不斷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達到教會學生學習及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的目的。但人是有差異的,從現實上講,人人有才,人無全才,每個人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只有揚長避短,發展優勢,人才能成才。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了解學生,發現學生,不僅提高學生的智商,而且要提高學生的情商;不僅要開發學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除把學生培養成為四有新人外,還要在傳授知識過程中著力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使學生成為身心健康的人。要做到這一點,小學語文教師不但要有科學的頭腦、高尚的人格、先進的思想、淵博的知識,而且要有熱愛學生、了解學生的心理,成為學生的朋友,同時用自己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去培養求真求善求美的一代新人。
二、改革課堂教學,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作用,把被動接受的「要我學」轉變為主動進取的「我要學」,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自主地,積極地參與教學過程,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為了更好地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其主體性進一步發展,我在課堂教學中,主要從兩個方面訓練學生:
1、提出問題,讓學生自讀課文。
每學一篇新課文,我讓學生先預習課文,碰到不理解的字、詞、句、段、內容就向老師和同學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同學提出的疑難問題。學生能藉助工具書,通過討論探索,從而得到解決。當學生解決不了時,我才給他們提示幫助解決,這樣教學過程中形成了師生共同探索新知識,使學生有自己的思維空間,學生的學習情緒既活躍又輕松,在自由的氛圍中馳騁,達到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的目的。
2、激發小組討論,讓學生互學。
同學是小組的成員,通過討論互學,使學生能在互助、和諧的狀態下探索新知識。互學,學生互補彼此的不足,每個同學的認知結構、經驗水平、個性發展存在著差異,在合作學習中,每個學生能從別人不同的觀點及方法中得到啟發,取長補短。
三、面向全體,因村施教,重視個性的技能發展
素質教育作為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是著眼於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徵的教育。我們抓住以學生的「學」為中心,因材施教,以不同層次知識要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不同的教學手段。因此,語文教學過程的設計、教法的安排,要適應於受教育者的不同層次、不同情況,讓有能力的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接受知識,從而實現全面育人的目標。
在語文教學的具體實施中,我採用非同步教學法。使各類學生能經常體驗到進步和成功的喜悅,把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使他們都能在一個寬松的環境中學習。對於成績優秀的學生,除指導他們超前學習之外,課堂上我還讓他們展開思維,從不同角度去分析、思考問題。而在課堂教學中,我盡量照顧中下生,讓他們在40分鍾內有較大收獲,並注意信息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節奏,以中下生理解弄懂會做為前提,針對他們的思維力,多啟發提問,對於他們的閃光點則給予充分的肯定,作業的難度要適中。這樣使上層學生的潛力得到發展,下層學生也能逐步提高,品嘗進步的快樂。總之,我們要創造條件,給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使之在表現中增強興趣,逐步把他們引導到教學目標上來。美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布盧姆曾指出:教育者的基本態度是選擇適合兒童的教育,而不是選擇適合教育的兒童。素質教育作為一種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的教育,與「選擇性」、「淘汰性」的教育模式是相對立的,因此,我們必須把握面向全體,重視個性發展的素質教育層次性原則,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重視個性技能發展,在因材施教的基礎上,注重把語文能力的培養有機地和知識教學過程相結合,將語文能力的培養寓於知識的領會、理解、運用、掌握之中,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培養他們的不同個性技能,使他們的能力得到不斷提高。能力的培養離不開方法,根據認識論的觀點,依照科學方法可使人的認識活動變得有序,使天分較高的上層生學到更多的東西,中層生學到想學的東西,能解決比較復雜的問題,形成個人的某種技能。
四、堅持整體性原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柳斌同志說:「育人是素質教育的根本。」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教書育人的教學目標。語文教育教學的基本任務是教書,最終目標是育人。在語文能力訓練的同時,進行思想教育,達到教書育人的目標。由於學生的個性鮮明,可塑性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得到很好的效果。
Ⅷ 語文教師需要具備怎樣的基本素養和業務專長
語文教師是用言語人格魅力,用自己健康強盛的言語生命,引領學生的言語人生、詩意人生的。作為教師,我們每天都應將自己的言語生命之美和對言語之愛,裸呈在學生面前。語文教學,就是優良的言語生命意識的接種、復制和繁衍。因此,教師自身的語言文字功底的扎實與否,也就決定著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水平的高低。那麼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應該具有什麼樣的素質呢?我認為作為一名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其基本素養從小而化之的層面來看,他不僅應該成為一名教者,更應該成為「一個行者,一個樂者,一個學者,一個智者,一個讀者。」要達到這一境界,我想應該具備以下幾點:
一、 豐厚的理論素養。
首先,我們得注重量的積累,積極拓寬理論視野其次,注重學習哲學,努力提高理論起點。著名教育哲學家齊治、奈勒說:「大多數一般性的教育問題歸根到底是哲學本身的問題。」當代哲學的一個突出問題是人,是人的本質,人的價值,人的全面發展,而這正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教師只是有加深對這些問題的認識,才能形成正確的學生觀、人才觀、質量觀,才能自覺地有效地實施素質教育。
二、隨機應變的教育機智。
教育過程本是師生復雜的心理信息交互作用和融恰的過程,裡面存在著情感的交流和心靈的碰撞。要增強教師的教育機智,教師一是要增強在課堂上的敏銳觀察力,准確把握幼兒細微的心理變化。因此教師在施教過程中必須能離開講稿或教案,而把注意力放在觀察幼兒身上。二是要具備准確迅速的判斷能力,包括邏輯判斷、直覺判斷等。這種能力需要大量實踐經驗為基礎。三是要有果斷採取適當措施的機智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辦法,並能在幼兒的反應中及時調整。同時還需要教師在實踐中不斷積累多種「案例」和「處方」,以便心中有底,處變不驚。因此教育機智就是掌握多種多樣的教育方式,理解其中每一種方式的特點,並善於靈活地運用它們所蘊涵的技巧。
三、精美流暢的教學語言
課堂上的語文教師,既有運用課堂語言講解的聲音,也有面對教材書面語言朗讀的聲音……這都是語文的聲音,都反應出語文教師的基本語言素養。比如,朗讀是否能做到聲情並茂,有效傳遞出文章的情感,為靜止的文字賦予生命的活力。講解是否能做到清楚地表情達意,在准確地用語言完成教學內容的流程中,同時使學生身心得以的灌溉與滋養。
四、獨特的人格魅力
教師人格魅力的力量是巨大的,對學生有強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給學生以震撼人心的影響和沖擊。正如烏申斯基所說:「教師的人格對學生的影響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教師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學生的成長、成人、成才。
五、要有扎實的基本功
一名教師首先具備的基本功是普通話和三筆字,還應具有設計教學、組織教學、引導學生自學語文、及時反思、深入教研的專業基本功。
六、要有完備的知識素養:1、人文素養。2、教育素養。3、科學素養。4、創新素養。5、信息素養。6、美學素養。
七、要有完善的課程理念
課程目標是按照國家的教育方針,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通過完成規定的教育任務和學科內容,使學生達到的培養目標,在課程標准中屬於主題部分。課程觀的變革必然帶來教學的根本性變革,為此,教學成為教師與學生追尋主體性、獲得解放與自由的過程。語文教學落實新課程觀這一理念,應該積極開發語文課程資源,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生活有多豐富,語文學習資源就有多豐富。
八、要有鮮明的教學風格(教師的教學風格是一位教師教學藝術成熟的標志。)
1、教師對文本內容縱向深度的挖掘與橫向聯系的拓展;對學生知識水平的適當把握與課堂心理的精細分析。2、收放自如,水到渠成。3、儀表端莊,感情真摯。4、嫻熟的課堂技能,堅定的教學信念,深刻融會的見解,使課堂教學凸行,就能做「一名行者,一名樂者,一名學者,一名智者,一名讀者。」現出鮮明的個性化風格。
我想,一名教師,只要熱愛自己的職業,並且通過不斷學習和探索,在專業化發展的道路上踏實前 進。
Ⅸ 小學語文教師怎樣提高自身的素質小學語文
做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抄要當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就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人文素養,以及較豐富的思想內涵。在這嶄新的時空,面對新的形勢、面對新課改下具有這些特點的學生,語文教師肩負教書育人的崇高使命,只有加強自我修養、提高自身的素質,才能擔負起培育全面發展的下一代的職責。那麼如何提高自身的素養,滿足現代社會的需要呢?
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學,教學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要想搞好教學,必須狠抓教師業務素質的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涉及面廣,它是教師的思想素質、知識、認識能力、邏輯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以及應變能力的綜合。它體現了教師的內涵和魅力。作為教育工作者,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勤於思考、善於發現問題,發現了問題之後,要去調查研究、進行分析,確立研究課題,勤於動手去解決問題。教師必須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現、研究和解決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在探索中不斷實踐。教師對於自己的教育實踐和周圍發生的教育現象進行反思,對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和探索的習慣,從而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
Ⅹ 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應著眼於以下兩個「突出」。
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眾所周知,素質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實施素質教育也必須做到「目中有人」。就課堂教學而言,這個 「人」無疑就是全體學生。因此,作為語文老師,在授課時應面向全體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調動他們參與 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人人得以展其才,盡其能。然而應試教育的誤區就在於,一方面,施教者未能 完全明白這一點,只強調了自己的主導地位,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教學方法,是滿堂灌、一家言,久 而久之,學生只是接收器、盲從者,談不上應用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施教者缺乏「全體」意識 ,注意的只是幾個學習尖子。圍繞尖子施教,針對好生發問,冷落了其它學生。這種做法,大大挫傷了學習困 難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使他們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語文課堂教學要實施素質教育,就要一改應試教育 的弊端,做到如原國家教委主任柳斌同志所講的那樣: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這就要求老 師在課堂上要盡可能地創設和諧的氛圍,採用靈活多變的形式,使學生在愉悅中完成知識的學習。其具體施行 辦法如下:
1.形式靈活,發動全體學生參與活動。語文課堂教學成功的重要表現是,面對全體學生,選擇靈活的教學 形式,動員全體學生投入到活動中去。要讓全體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就要認真設計和安排活動形式。教師應按 照聽說讀寫的要求,安排好學生活動的內容和次序,尤其要巧設疑點,激發學生靈感,促使人人思考,個個踴 躍發言。集體活動、個體發言交替進行,要切實避免老師和幾個尖子學生反復「表演」的現象。對能力差的學 生先讓他們回答淺而易懂的問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對優秀生則讓他們回答難度大一點的問題。為了促使學 生人人有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老師也可採取小集體活動的方式,安排同桌及前後桌討論,選一代表發言。如 復述課文內容、背誦課文章節、默寫詞語、討論疑點等教學內容。
2.依據教材、設置活動。要讓學生有充分活動的機會,就必須多設置課堂活動內容,老師可根據教材的具 體情況製作安排。如講授魯迅先生的小說《葯》時,第三部分可改編成課本劇片斷讓學生表演,因為這部分集 中了小說的全部人物和矛盾沖突,且每個人物的性格都展示得淋漓盡致。讓學生改編、演好這場戲,既能加深 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培養了他們的寫作、表演、交際的能力。又如講授《崇高的理想》一文時,就可由「金 榜題名」這個成語生發開去,設置成語接龍的活動。這不僅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詞彙量,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們 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
3.分層設置活動,保證活動質量。安排課堂上學生的活動,如同對教材的處理一樣,應遵循由易到難的原 則。這就要求老師在安排活動時應考慮教材難易和學生程度,以保證活動質量。首先,學生活動的起點要適當 ,因為活動目標定的低了,就會影響優生水平的發揮,使他們覺得有勁無處使;高了就會影響中下水平學生的 情緒,使他們望而生畏。活動要定在全體學生都敢於、樂於參與的形式上,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各個活動層面 上各盡其能,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