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詩的材料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蘇聯著名教育家加里寧有一句話「教育事業不僅是科學事業,而且是藝術事業。」成功的教學是高度的科學性和精湛的藝術性的有機結合的結果。所以堅持教學原則,採用藝術手法,澆灌學生心田,努力使教學過程審美化,是我們教師的追求。板書是教學中所應用的一種主要的教學媒體,板書藝術則是教學藝術的有機組成部分。
一、板書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許多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已經走入課堂,但是板書在教學中仍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那麼板書在教學中起著哪些重要作用呢?
1、板書有長時間地向學生傳遞信息的作用。
板書首先是文字,它和文字的作用一樣。當初,先民製造文字就是為了記錄語言,傳達信息。將語言和知識用文字記錄下來才進行長時間的傳遞,如果我們沒有文字,我們在教育學生時只能採用口傳身授的辦法。這樣,我們的知識會越傳越少,古聖賢的知識也不可能傳到現在,科學也就難以發展,社會也就難以進步!
2、板書具有與實物不同的直觀作用。
作為教師,我們知道在上課時用實物進行講解,對學生來講是非常直觀的。如在講英語單詞「Pig」時,我們牽一頭小豬,然後指著它,大喊一聲「Pig」這非常直觀,學生也容易記住。我們嫌它不雅觀,可在黑板上畫一個,或用多媒體放映都可以。實物和多媒體雖然直觀,但它少了學生的思維。如果我們在講「Pig」時,在黑板上寫一個「豬」字,學生看到這個字,大腦會通過間接的思維與「豬」的實物聯系起來,即明白了單詞的意思。在化學課上,我們用實驗的方法講解兩種液體混合後的變化時,學生可以很直觀地看到,單我們用板書把它們的原理講解出來時,學生也會通過思維,抽象而直觀地感受到兩種液體的變化。我們常說,作為教師應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而板書也擔當了這種責任。
3、板書具有較大的靈活性。
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如「飛機投彈」、「波的干涉」,易於突破難點。「磁感線」展示了磁感線的空間分布,彌補了相當一部分同學的空間想像能力的不足,所以這是很值得的。但在使用過程中,我們也有很深的體會,准備一節課需要很長時間,即使使用現成的教學軟體與自己的教學設計相結合也很費時,所以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要恰到好處,不然可能會造成事倍功半的結果。另外,這些教學媒體有一個共同的缺陷:要按照別人預先設計的環節進行,無法根據學生的特點靈活處理教材,即使自己製作的軟體,也有類似的不便,因為教學過程中會有突發事件發生,會出現教師預先意想不到的問題。
4、板書有示範和審美作用。
課堂教學的藝術離不開具體生動、富有表達力的語言,離不開基於扎實的專業知識又經不斷錘煉出來的教學組織能力,也離不開直觀、形象的優秀板書。我們的板書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書寫能力,因為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如果我們示範的不到位的話,學生們學的也可能不到位。特別是小學生,他們正處於識字、認字的階段,我們的板書更應具有示範和引導作用,同時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精心設計的板書,能使學生賞心悅目,興趣盎然,活化知識,對知識加深理解,加深記憶,是提高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
二、板書書寫技法
1、書寫姿勢:板書的書寫姿勢一般採用側身書寫的姿勢。
2、字體的大小:板書字體的大小直接關繫到效果問題。字體太大,寫不了幾個字,影響板面的利用率;太小,學生看不清,失去板書的作用,一般認為,字體的大小,以後排學生能看清為標准。同時字體的使用要注意適應學生的特點,分別主要採取楷、行楷、行草等字。
3、教師板書的字跡:1正確、2清晰、3認真。
三、板位安排
板位安排就像規劃報紙的板面一樣,應精心設計,嚴謹布局,決不可滿板亂畫,使板書雜亂無章。
板位安排的基本要求:
1、充分利用 充分利用黑板的有效面積,主要應做到三點:一是四周空間適當;二是分片書寫;三是字距適當。
⑵ 小學三語文課《荷花》的教案,最好是教學實錄視頻。謝謝。
我找到視頻了內容http://v.youku.com/v_playlist/f1873489o1p6.html
⑶ 《荷花》這篇課文體現了小學語文的哪些原則是如何體現的要求以前字以上
《荷花》是一篇美文,一定要讓學生進入課文的情境,在情境中欣賞美。作者寫荷花,不論是描寫還是想像,筆調都是相當優美的。結合第四自然段鍛煉學生的想像力固然是好的創意,但學生說出來的動物,比如青蛙、蜜蜂之類,會與整個課文營造的優美情境不太諧調。這就要注意引導。我覺得,教這篇文章可由楊萬里的《小池》一詩導入。教學第二、三自然段時,可抓住幾個關鍵的動詞,作為引發學生聯想的觸發點,用詞語比較的方法理解句子表達的畫面感。比如「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一句,關鍵詞就是「挨挨擠擠」。為什麼作者用「挨挨擠擠」而不用「密密麻麻」呢?學生想像一下「挨挨擠擠」的情景,會發現這個詞能表達出一種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的動態感。同樣,「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一句,「冒」是關鍵詞,為什麼用「冒」不用「伸」呢?學生聯系生活體驗想像,會發現「冒」字更能表現出那種富有神秘感的生長過程。類似這樣的詞還有「展開」、「飽脹」、「破裂」等。
理解這篇課文的難點句是:「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這里的關鍵詞是這個「活」字。趙老師剛才講的這幾個動詞,實際上都體現出「活的畫」這個特點。再有,我覺得教這篇文章,朗讀很重要。學生要感受到語言美、畫面美,教師最好運用配樂朗讀的形式讓學生沉浸到美好的意境之中。
從教學實踐看,學生往往對課文第四自然段那些充滿想像的文字感興趣,這和小孩子的心理特點有關,他們喜歡童話,喜歡想像。因此,以課文為憑借安排想像說話,只要引導得好,這應該是很好的設計。前面兩位老師都講到抓關鍵詞語,出發點是好的,但有一點必須注意,那就是不要搞得太細,要處理好局部賞析與整體感受的關系。
這個單元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學會「讀文章,想畫畫」,怎樣讓學生「想畫畫」呢?我看,至少有這么三個層次:一是理解內容,二是聯系生活,三是展開想像。教學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一定要著眼整體,注意問題的覆蓋面。比如說教學第二自然段,不妨這樣設問:「同學們,你喜歡這一段中的哪一句?」因為不給學生限制,學生回答的時候,自然而然會說到那些關鍵詞。學生說的,往往是他們對文字表達的感性認識。講第三自然段的時候,則可以抓住「活的畫」三個字,引導學生深化對第二段的理解。這樣,教學既有了層次感,又有了整體感。剛才說到藉助第四自然段進行想像訓練,這很好。但是,要注意用多媒體,或燈片與錄音,給學生的想像營造一種情境。至於訓練想像的形式則可以多種多樣。比如課文里有這么一句:「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是不是可以這樣設問:「小魚兒做了怎樣的好夢?句中的省略號省略了什麼?」學生在這樣的問題引導下,或許就能創造性地復述課文內容。
小學語文教學一定不能淡化語文的工具性。具體到教學設計上,就是要在語詞上下功夫,要重視段落的教學。重視語詞,重視段落,重視「讀寫例話」中提出的教學目標,但不能搞得支離破碎,這就要樹立整體感受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