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長文短教
第一,講故事背景、作者信息;
第二,講文章層次,內容梗概;跳躍地講在什麼地方進行了主旨的體現,用什麼寫作手法之類的細 節 ;
第三,總結文章主旨,再對整個文章的結構進行小結,
B. 如何進行長文短教
在教學中,有這樣一個問題經常困繞著我:課文長,課時 少,怎麼處理?經處理?經過較長時間的思考、學習和實踐,我覺得行 之有效的方法是: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角度出發,克服面面 俱到的弊病,對每堂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大膽取捨,善於突出一 個重點,以此來減輕教師和學生的負擔,本文就長文短教談談自己使用過年基本方法,供大家討論。
一、以點帶面法
有些課文,我們如能准確地把握知識點,有的放矢地組織 教學,就可以起到「以一當十以少勝多」的教學效果,而這 種「點」往往集中在個別詞語上。如教學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 文第九冊《白楊》一文 , 只需抓住「高大挺秀」和兩個「沉思」 便可使學生對全篇課文的思路豁然貫通,與此同時也把讀書的 「金鑰匙」交給了學生,①讀課文,把形容白楊樹的一個詞語找出來。(高大挺秀)②「高大挺秀」是什麼意思?要想理解這個詞語,就得往下讀,請同學讀第三小節。練習:「你看那樹多高?」說明白楊樹( );「不,那不是樹,那是大 傘。」說明白楊樹( );「你看它多直!」說明白楊樹( )。③為什麼不說「高大挺拔」,卻說「高大挺秀」 呢?請同學讀第一段。④作者贊美白楊樹僅僅因為它「外秀」 嗎?請同學讀第14小節。爸爸這樣說只是在贊美白楊嗎?圍 繞「高大挺秀」這個詞進行輻射式教學,使學生不僅掌握了聯 繫上下文理解詞的方法,而且深刻領悟了文章的寫作意圖:借白楊的品質,來表白爸爸的心。最後抓住文中的兩個「沉思」 引導學生探討兩次「沉思」的內容有何不同 , 從而使學生知道, 通過寫爸爸的兩次沉思,意在說明:老一代像高大挺秀的白楊 樹那樣紮根邊疆,為建設邊疆作出貢獻;而新一代也像小白楊 樹那樣,「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
C. 小學語文怎麼教
賈志敏老師以他高超的教學藝術,把我們帶入了一堂朴實無華卻又扎實有效的作文指導課中。他的講座則讓我們明白了一個語文老師該怎樣去教好語文。下面是賈老講話的內容,寫下來與同行們共勉。
賈老的開場白是這樣的:「我教了54年書,直到現在,還在研究、改進、提高。」賈老對待語文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和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令人感佩不已,另一方面又讓我們這些年輕教師受到了極大的鞭策。一位七十三歲的大師,在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之後尚且如此虛懷若谷地鑽研探求,更何況是我們這些正站在講台上的後輩。
賈老說學生不喜歡現在的語文課,學生不會寫字,不會作文。老師費再大的勁都是瞎子點燈——白費蠟。賈老首先告訴大家什麼叫語文。他用葉聖陶的話來說:「語就是口頭語,文就是書面語言。語文課就是老師在課堂上借一篇篇課文教會孩子說,教會孩子作文。衡量一個班的語文教得好不好,就看你班上的孩子是否能說會道。賈老說他曾寫過一篇題為《老於的憂慮》的文章。老於就是於永正。於老師說全國95%的學生不會讀書(朗讀),不會讀就不會寫。賈老說今天上課這個班的學生寫得不錯,但不會讀書。讀書有三個標准:正確、流利、有感情。現在的學生朗讀存在這很多問題:一字一音,拖泥帶水,拿腔捏調。老師要用課文教會學生朗讀。賈老用他那親切而又充滿磁性的聲音為我們范讀了《雪地里的小畫家》和《兩個名字》。他說《13 兩個名字》這個課題不應該讀成「13 兩個名字」,而應該讀成「第13課 兩個名字」。這個題目應該把重音落在「兩個」上。接著,賈老又朗讀了《驚弓之鳥》,他說朗讀要自然,像說話一樣,要根據人物的身份採用不同的語氣讀。讀好了才能讀出味兒。現在的語文課成了分析課,分析得頭頭是道,從頭到尾都在提問,老師要把學生問累問倒,而讀得太少。
賈老講的第二個內容是:語文該怎麼教?語文是一門大課。語文有三大功課:閱讀、作文、寫字。閱讀是基礎,作文是表達,寫字是口頭語變成書面語的載體。三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閱讀是重點,作文是難點,寫字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輕點。閱讀訓練要扎實,一學期八次作文要落實,寫字教學要認真踏實。說到寫字教學,賈老講了這樣一件事:在一次中考研討會上,老師們坐在一起反復推敲中考卷上的「鬼畫符」。賈老還講了兩個笑話,一個是身份證上的四個語病:一是正面寫著「公民身份號碼」,背面卻寫著「居民身份證」,到底我們是「公民」還是「居民」?二是「公民身份號碼」, 應該是「公民身份證號碼」,因為只有囚犯才編號。三是正面的「出生」一欄,既可以是日期,也可以是地點。應該明確地說「出生日期。」第四是有效日期,一般人的上面都有規定時間,而賈老的上面寫著從他辦證開始到長期。長期是什麼時候,長期還是有效期限嗎?第二個笑話是:前段時間博物館失竊案被公安機關破獲,博物館給公安機關送了一面錦旗「撼祖國強盛 衛京都泰安」,捍衛的「捍」,竟然寫成了撼動的「撼」,真是荒唐之極。所以賈老說:「我們的語文正在被邊緣化,語文岌岌可危。所以要挽救我們的語文,只有從我們語文老師做起。」
賈老講的第三個內容是:語文課堂的三個實。第一是真實,語文課來不得半點虛假。現在社會上虛假的東西太多了,什麼瘦肉精啊,地溝油啊,假牛奶啊,這些都是社會問題。在我們的課堂上,也有很多假的東西。就說賽課吧,有50%都是假的。賽前一個團隊集體備課,課前試教,暗示學生等等。第二是朴實,很多老師上課廢話都很多。語文老師在課堂上一定要慎言。薛法根說過語文老師有三不說:學生懂了的不說,你說了學生不懂得不說,跟語文課無關的話不說。另外,語文課上要慎用課件。課件是個好東西,但常常因此忽略了語言文字的訓練。第三是扎實。語文課要有語文味兒,要緊扣「字詞句篇聽說讀寫」這八個字來落實教學。好的語文課可以用十六個字來形容「環環相扣 絲絲相連,行雲流水,滴水不漏。」語文課要以學生為本,以訓練為主,以鼓勵為輔。學生教師要把課堂上的時間盡量留給學生,讓語文課「書聲朗朗 議論紛紛」,要實實在在讓學生有所得。賈老不贊同語文課分流派,語文課就是語文課,就是讀書認字寫字寫文章。賈老送給語文老師八個字「目中無人」,不要去關聽課的人;「目中有人」,始終關注學生。
賈老還跟我們分享了他最近的一篇文章《語文老師的看家本領》,提出了語文老師四要:一、眼睛要「獨」。他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為例,談到教師要透過這片綠綠的爬山虎,感受到肖復興對葉聖陶先生深切的懷念,而不是文中寫到的關於寫作方面的知識或者是對爬山虎的描寫。二、目光要准。以《兩個名字》為例,談到在教學這一課時從課題入手,可以抓住課文的牛鼻子。三、心地要善。視學生為子女弟妹,對學生要有愛心。愛學生不是一句口號,而是發自內心的對孩子的關愛,對他們的成長擔負起一份責任。四、嘴巴要甜。賈老回憶起了他小時候的親身經歷過的一件事。有一次他老師被抽起來讀生字,十個生字有三個不會讀,老師沒有批評他,而是親切地表揚他說:「你讀得真好,十個生字就讀對了七個。」這一句話給他了極大的鼓勵,從此讓他有了學習的信心。賈老還講到在一堂語文課上,一個小女孩兒聲情並茂地朗讀了《十里長街送總理》後,老師被深深地感動了。老師沒有表揚她,而是俯下身請這個小女孩兒為他擦去臉上的淚水。小女孩兒為老師擦了淚水後,老師要把紙拿來扔掉。沒想到小女孩兒說:「我可以不給你嗎?我想保存著。」而這位被感動的老師就是賈老本人。
賈老講的第四個問題是怎樣教作文。他說,葉聖陶先生不教他兒子寫作文。他要兒子每天讀書,每天寫一段短文。黃昏時,他叫三個孩子一次讀給他挺。他從不評價,只說:「我不懂」。小孩就去該,再讀,直到他說:「我懂了。」葉聖陶先生倡導的「智能作文」給了我們三個啟示:多讀,朗讀課文,多讀課外書;多寫,天天寫;多改,在改中找到寫作文的方法。賈老說,教作文分兩步走,第一步:教他;第二步:放手。怎樣教學生寫作文呢?1、抄寫好的句子、段落和短文。2、聽寫句子、短文和段落,讀一句寫一句。3、視寫,發一篇文章給學生看十分鍾,在寫下來。4、改寫,給一個故事,改寫人稱,變化寫作的順序。5、續寫,接著給的一段文字寫下去。6、擴寫。第二步放手,就是讓學生自己寫,變日記為作文。
D. 小學語文教材中如何長文短教
小學高年級語文有些課文,盡管內容豐富,學生愛讀,但由於受到教學時間的限制,教師往往感到無從下手。我覺得處理這類課文行之有效的辦法是:教師要善於克服面面俱到的弊病,對教學內容要敢於大膽取捨,要善於突出重點。對確定的重點教學內容,要從整體入手,精心設計教法,引導學生精讀細析,努力開拓思路;非重點內容則以讀帶講,快節奏過去。這樣不僅做到長文短教,提高教學效率,而且能使學生學有所得。我常採用的長文短教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審題目,明主題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口,透過文題可以窺探文章的主旨。學生讀文章,首先接觸的是文題。有些文章,看題目便知作者的思路,抓住了文章的綱,由此教師就可以熟練地駕馭教材,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譬如《將相和》一文,是以「和」為線索貫穿全文的,作者的思路是將相由不和到和好。教學時,我緊緊抓住一個「和」字,討論「將相為什麼不和?」因為藺相如在完璧歸趙、澠池之會上為趙國立了功,趙王封他為上卿,職位在廉頗之上,引起了廉頗的不滿,導致將相不和。一個問題理清了三個故事的關系,前兩個故事是後一個故事的起因和鋪墊。最後討論「將相怎樣和好」,不僅突出了藺相如對敵恨、對己和、識大體、顧大局的高尚品質,也突出了廉頗知錯就改、勇於自責的精神。再把人物思想升華到愛國主義高度——為了國家的利益,將相必須和好。最後歸納出三個故事都是圍繞這一中心組織在一起的。 二、抓重點,找突破 一篇文章無論篇幅多長,總有其重點內容。抓住重點內容,就找到了教學的突破口,就容易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童話,寫的是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街頭的故事。故事先寫了小女孩在下著雪的大年夜賣火柴的情景,突出了小女孩又冷又餓的境遇;接著寫小女孩冷極了,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幻像;最後寫小女孩凍死街頭。三段相比,小女孩擦火柴所看到的幻像這一段應確定為重點。這一段小女孩四次擦燃火柴,借著火柴的亮光,她的眼前出現了火爐、烤鵝、聖誕樹、奶奶。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幻像呢?因為她太冷、太餓、太痛苦了,她想得到溫暖、得到食物、得到歡樂、得到家人的疼愛。然而這一切,她都沒有。在這個世界上,她只有寒冷、飢餓、痛苦。幻想與現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講解這一重點時,我把側重點放在小女孩的幻想與現實生活的對比上。這樣學生才能深入了解那個社會的貧富懸殊,才能了解小女孩之所以凍死街頭的社會根源。 三、善質疑,重指導 要做到長文短教,必須在設計問題上花大力氣。設計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啟發學生思考,這對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很有必要。教師可以把作者思路作為設計問題的線索,使學生的思維質疑與作者的思路合拍,學生的思想感情與作者的思想感情融為一體,從而受到文章內容的感染。《凡卡》一文篇幅較長,內容縱橫交錯,寫信、回憶、側面烘托三條線索相交織,如此錯綜復雜的事件關系,構成了本文的教學難點。這就必須化難為易,圍繞文章三大板塊設計問題。 第一板塊以凡卡寫信的內容為教學重點。「凡卡給爺爺寫信的內容,哪一點最讓你感動?」這是抓住學生情感的一次延伸,所以不難得出共識:向爺爺訴說悲慘學徒生活一段。 接著讓學生進行精讀細讀:「凡卡受了哪些罪?」「凡卡的敘述使你的眼前展現了一幕幕怎樣的畫面?」這些問題提出的目的之一在於讀懂內容;目的之二在於感染情緒,使學生的心始終與凡卡的心緊緊地貼在一起。 再繼續抓住情感:「試想一下,凡卡寫到這兒是一種什麼心情?」這一問題有利於發散學生思維,培養想像力,進一步感染學生的情緒。 「如果你是小凡卡,你會怎樣說?」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提高朗讀能力。「凡卡苦苦地哀求爺爺帶他回去,這一內容信中多處出現,請大家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凡卡痛苦的心情。」 這樣一來,原來一封長信,就濃縮在一個重點段上,再放手讓學生朗讀,從中悟情明理。既節省了時間,又發展了學生地的評鑒賞析能力!到此,教學的第一板塊結束。 我用「凡卡在寫信過程中還聯想到什麼?」這一問題導向第二板塊的學習。通過質疑、探究、感悟、朗讀四結合學習,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慘、內心的痛苦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我們除了從凡卡的語言敘述和城鄉生活的對比中感受到他悲慘的命運外,你還能從文中哪些內容中體會到凡卡生活的悲慘,內心的痛苦?」這一問題使學生的思維自然導向第三板塊。而且稍微拔高了難度,使他們獲得探究知識的樂趣。程度好的學生動動腦子可能會想到凡卡寫信前後的心情,其他學生可以在老師的提示中得到啟示,進而明白:原來文中細致入微地刻畫凡卡寫信前擔心、害怕的神情;寫信中多次嘆氣;寫信後還做了一個好夢,也都充分表現了凡卡悲慘的命運。到此,教學第三板塊結束。 最後,把三大板塊有機結合起來。「同學們,看著板書,聯系剛才講的內容,說說作者是怎樣表達中心,突出凡卡悲慘命運的?」此時,學生的腦海中已有清楚的三條線索:信中訴說悲慘學徒生活,揭示了中心;回憶往事,對比現實,襯托出中心;結尾的美夢,暗示了文章的中心。到此,教學任務全部完成。 四、教學法,促自學 有的課文幾個段落的結構及語言表達方式基本一致,如果教師平均使用力量,每段必講,一是時間不允許,二是教學顯得平淡,學生會覺得乏味而產生厭倦情緒。假如教師集中精力指導學生學習一段,交給學法,效果會大不一樣。如《再見了,親人》前三段表現手法相似,都運用了感嘆、事例、反問,教學重點可放在「告別大娘」這一段上。首先組織閱讀,弄清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是按什麼順序寫的;其次,討論大娘為志願軍做了哪些感人的事,找出這些事例中最能突出大娘愛志願軍的詞句,體會中朝人民間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誼;最後指導學生懷著對朝鮮大娘深深的敬意,帶著激動、悲壯的感情朗讀。 在這一段精讀的基礎上歸納學法,指導學生自學「告別小金花」、「告別大嫂」這兩段。如此舉一反三,既減少了重復勞動,又創造條件引導學生逐步從「學會」過渡到「會學」。 採用以上教法,較長的文章一般可以在兩課時內授完,學生對課文內容能夠消化、吸收,有效地提高了長課文的教學效率。
E. 如何做好小學語文的長文短教
一、目標明確。
長文短教重在一個「短」字,這個短字就指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精當,教學過程簡約。教學目標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指揮棒,是起點和歸宿。制定明確、准確的教學目標,非常重要。教師可「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深入細讀文本,依據文本的內容和特點,貼近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需要,提出教學目標,努力做到一課有一得。
二、取捨得當。
每一篇長課文所蘊含的文化內容都很復雜。每一個段落,每一個詞句所表達的寓意也不盡相同。面對這樣的一篇長課文,教學時因為課堂時間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否則將會晴蜓點水,毫無收獲。懂得取捨,才能有所側重,從而有所突破。這時,教學要善於結合實際教學需要,靈活地和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內容編排順序,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的取捨或調整,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突出重點。
針對不同題材、不同特點的「長文」教師在對教材進行「短教」的過程中可以採取不同的方法,完成對課文的「重組重構」「過濾篩選」或「刪繁就簡」等,突出教學的重點,實現長文短教的目標。1.抓題眼法。一篇課文的題目是整篇課文的中心體現,特別是題眼,學生可以通過題眼來看到課文的主要內容。從課文的題眼切入,就可以准確地把握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和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以此為主線開展語文能力的培養。2.抓中心句法。許多課文都有畫龍點睛的中心句,這種句子與全文各個部分都有內在聯系,常能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從課文的中心句突破,可以較好地突出重點,解決難點,自然也就節省了教學時間。3.抓重點段法。一篇文章必有重點,教師緊抓住重點段,就找到了突破口,容易把握文章的情感內涵。
F. 小學語文教學如何突出重點長文短教
一、目標明確。長文短教重在一個「短」字,這個短字就指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精當,教學過程簡約。教學目標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指揮棒,是起點和歸宿。制定明確、准確的教學目標,非常重要。教師可「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深入細讀文本,依據文本的內容和特點,貼近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需要,提出教學目標,努力做到一課有一得。二、取捨得當。每一篇長課文所蘊含的文化內容都很復雜。每一個段落,每一個詞句所表達的寓意也不盡相同。面對這樣的一篇長課文,教學時因為課堂時間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否則將會晴蜓點水,毫無收獲。懂得取捨,才能有所側重,從而有所突破。這時,教學要善於結合實際教學需要,靈活地和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內容編排順序,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的取捨或調整,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突出重點。針對不同題材、不同特點的「長文」教師在對教材進行「短教」的過程中可以採取不同的方法,完成對課文的「重組重構」「過濾篩選」或「刪繁就簡」等,突出教學的重點,實現長文短教的目標。1.抓題眼法。一篇課文的題目是整篇課文的中心體現,特別是題眼,學生可以通過題眼來看到課文的主要內容。從課文的題眼切入,就可以准確地把握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和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以此為主線開展語文能力的培養。2.抓中心句法。許多課文都有畫龍點睛的中心句,這種句子與全文各個部分都有內在聯系,常能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從課文的中心句突破,可以較好地突出重點,解決難點,自然也就節省了教學時間。3.抓重點段法。一篇文章必有重點,教師緊抓住重點段,就找到了突破口,容易把握文章的情感內涵。
G. 如何做到長文短教
在教學中,有這樣一個問題經常困繞著我:課文長,課時 少,怎麼處理?經處理?經過較長時間的思考、學習和實踐,我覺得行 之有效的方法是: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角度出發,克服面面 俱到的弊病,對每堂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大膽取捨,善於突出一 個重點,以此來減輕教師和學生的負擔,本文就長文短教談談自己使用過年基本方法,供大家討論。
一、以點帶面法
有些課文,我們如能准確地把握知識點,有的放矢地組織 教學,就可以起到「以一當十以少勝多」的教學效果,而這 種「點」往往集中在個別詞語上。如教學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 文第九冊《白楊》一文 , 只需抓住「高大挺秀」和兩個「沉思」 便可使學生對全篇課文的思路豁然貫通,與此同時也把讀書的 「金鑰匙」交給了學生,①讀課文,把形容白楊樹的一個詞語找出來。(高大挺秀)②「高大挺秀」是什麼意思?要想理解這個詞語,就得往下讀,請同學讀第三小節。練習:「你看那樹多高?」說明白楊樹( );「不,那不是樹,那是大 傘。」說明白楊樹( );「你看它多直!」說明白楊樹( )。③為什麼不說「高大挺拔」,卻說「高大挺秀」 呢?請同學讀第一段。④作者贊美白楊樹僅僅因為它「外秀」 嗎?請同學讀第14小節。爸爸這樣說只是在贊美白楊嗎?圍 繞「高大挺秀」這個詞進行輻射式教學,使學生不僅掌握了聯 繫上下文理解詞的方法,而且深刻領悟了文章的寫作意圖:借白楊的品質,來表白爸爸的心。最後抓住文中的兩個「沉思」 引導學生探討兩次「沉思」的內容有何不同 , 從而使學生知道, 通過寫爸爸的兩次沉思,意在說明:老一代像高大挺秀的白楊 樹那樣紮根邊疆,為建設邊疆作出貢獻;而新一代也像小白楊 樹那樣,「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
二、以句穿文法
許多課文中都有點晴之筆。這種句子容量大,常能起到提
綱挈領,統領一段或一篇主要內容的作用。它與全文各個部分 都有內在聯系,教師如果能將這個重點句的理解和課文思路, 中心思想有機糅合在一起組織教學,就可化繁為簡,直達教學 目標。如《小音樂家楊科》一文中第七小節「要是能有一把小 提琴,揚科真願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換。」這句話高度概括了 小揚科酷愛音樂勝於愛自己的生命,在全文中起到了牽一發而 動全身的作用,教學時,扣住這句話設計問題進行讀議。①問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揚科酷愛音樂?②揚科為了看一看,摸 一摸小提琴付出了什麼代價?③為什麼這么富有音樂天才的孩 子竟慘死在鞭下。這一問就把文中重點內容串聯在一起,具有 較強的整體效應。議:小揚科酷愛音樂,但處處受到有錢人的 阻攔,當他禁不住小提琴的誘惑 , 在僅觸動一根琴弦的情況下, 付出了自己年僅九歲的生命。再讀文章結尾一句,深化知識: 白樺樹也為他鳴不平,這是對當時黑暗社會的有力控訴,進而 體會到文章的中心所在。這樣一來,教學頭緒單一,教路、學 路清晰,重點突出,給學生的印象也深刻。
三、以段學篇法
教師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 , 在教學中展示科學的教學思路, 在知識技能的講解傳授中盡量滲透特定學法和習慣,並突出教 學步驟 , 顯示學習過程,就能使長課文平淡的教學充滿了情趣, 效果會大不一樣。如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九冊《再見了, 親人》前三段手法相似,都運用了感嘆、舉例、反問,教學重 點可放在「告別大娘」這一段上。依次出現這些要求:①讀全 段畫出重點句。②重點句表現了什麼?從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 ?③表情朗讀重點句④把重點句前後的內容概括成一句話。⑤ 按「略──詳──略」的要求復述這一段。在對這一段精讀的 基礎上歸納學法 , 然後指導學生運用學法自學「告別小金花」、 「告別大嫂」。如此舉一反三,既減少了重復勞動,又為學生 學之得法創舉了條件,逐步從「學會」過渡到「會學」,我們 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四、直奔中心法
有些長課文中心外露,在教學時可先讓學生概括出文章中 心,然後分析課文是如何表現中心的。如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 文第九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學生預習後後找出中心句: 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然後圍繞這一句返顧全文:① 課文首尾有何關系?②文章通過哪些具體事例表現魯迅先生「 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這一高貴品質的?③通過具體 分析後,出示練習:魯迅先生為自己的( )想得少,為別 人的( )想得多?這樣便產生了由揭示中心──分析內容 ──深化主題的教學思路,減緩了理解坡度,加深了知識的理 解。
五、引辯誘思法
由於認識理解能力的差異,小學生對同一問題的理解常出 現差異,甚至各執一方,莫衷一是。對此可抓住時機,提挈矛 盾,引導爭辯在爭辯中深入體會文章內含,同時認識也可得到 統一。如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八冊《倔強的小紅軍》,在 理解最後一句時,往往會出現陳賡「對得起小紅軍」與「對不 起小紅軍」的矛盾答案對此可這樣引導:①陳賡到底對得起對 不起呢?請依據課文內容,聯系當時當地情況加以說明。②從 中表現了陳賡與小紅軍的哪些優秀品質?經過爭論學生必然明 白:陳賡是對得起小紅軍的,因為他在極度飢餓疲勞的情況下 要小紅軍上馬,要給小紅軍炒麵,這說明了他對小紅軍的關心 愛護,只是由於不明白真相而「受騙」。同時也表現了小紅軍 寧可犧牲自己,也不拖累別人的崇高品質。
六、線索串連法
有些長課文包含著幾條線索,教學時進行有機串連,可簡
化頭緒,強化整體功能。如《凡卡》一文有三條線索交叉在一 起:一是作者的敘述;二信的內容;三寫信時的回憶。教學時 我採用了線索串連法,層層推入,不斷深化。①先理解信的內 容,深刻體會凡卡孤獨、悲慘的境遇。②然後將作者的敘述連 結起來,以「凡卡的信爺爺能收到嗎?」展開討論,進一步明 確凡卡痛苦的生活,悲慘的命運。③最後與回憶的內容串連起 來,討論:凡卡懷著怎樣的心情回憶鄉村生活的?鄉村生活真 那麼幸福嗎?為什麼?通過線索串連,化繁為簡,起到了事半 功倍的效果。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方法的選擇來自於教師的教學實踐 和對教材的深入鑽研,我們在選擇具體的教法時,要從本班學 生的實際出發,做到靈活運用。
H. 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長文如何短教呢
先讓學生自讀理解,然後老師在補充理解
I. 如何在小學語文中高段培養學生的群文閱讀意識
在廣大農村和城鄉結合部學校,小學高段閱讀教學一個突出的問題是學生閱讀總量嚴重不足。這些學校的閱讀教學一般表現為「教課文」,教師只重視對課文的學習,醉心於對有限文本的深挖細掘,很少有組織地開展課文以外的閱讀,對學生課外閱讀指導檢查評價不夠,導致學生的閱讀興趣不高,閱讀方法不佳,閱讀總量不足。
我校地處城鄉結合部,大多數學生是留守兒童或者進城務工子女,父母親忙於生計,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更別說對學生課外閱讀方法的指導和閱讀習慣的培養。但與此同時,小學高段學生已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多數學生家庭具備網上閱讀電子圖書的條件,學校的城域網、班班通、圖書室、班級圖書角等硬體條件也有利於改進閱讀教學實現課內外結合群文閱讀的探索與實踐。為此,筆者立足城鄉結合部學校實際,針對小學高段課內外閱讀的開展,重點圍繞解決「用什麼時間讀」、「讀什麼」和「怎麼讀」的問題,開始了小學語文高段課內外「群文閱讀」指導的實踐與探索。
一、實施「單元整體教學」,實現課文「長文短教」
所謂「單元整體教學」,初級階段一般就是教師以「教材的單元」為一個主題,引導學生整體學習,而不再一篇一篇地講授課文;高級階段則是指教師在對課程標准、教材等教學資源進行深入地解讀和剖析後,根據自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以及學生的情況和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整合、重組,形成相對完整的教學主題,並以一個完整的教學主題作為一個單元的教學。
在以往的語文閱讀教學中,一些比較長的課文,老師的教學時間一般安排二至三個課時甚至更多。從課堂觀察來看,大多時間是「無病呻吟」的閱讀理解,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在筆者看來,單篇課文的教學時間,一般不應超過一個課時。筆者通過「單元整體教學」,大大壓縮了每一篇課文的學習時間,尤其是較長課文的教學時間,從而實現了課文「長文短教」。
二、挖掘整合閱讀資源,豐富學生閱讀內容
通過「單元整體教學」,大大節約了學生學習教材文本的時間,語文課堂富餘的時間可以讓學生「群文閱讀」了。下一個問題是:讀什麼?
不解決閱讀資源的問題,「群文閱讀」就成了無源之水。要使「群文閱讀」的源頭「活」起來,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主要探索了以下幾個途徑:
1、從圖書室來。我校搞「書香校園」建設,把關在圖書室的書,放到了學校走廓、過道等開放的空間,讓學生隨時取閱。這是一種進步。但我們也發現,其實把圖書從「禁閉室」放出來後,還是很多學生不讀書。所以,學生的閱讀不都是「自發的」,還需要相應的活動或任務才行。我們還嘗試了在每個班建一個「流動書架」,將學校圖書根據學生年級的差異適當分類,裝入「流動書架」,讓這些圖書在班級流動起來。
2、從家長來。筆者通過與家長溝通,要求家長每期給孩子買一本課外書,並將這本書帶到教室放在「圖書角」,與其他同學分享。然後以此資源為基礎,組織相應的閱讀活動。由於這些圖書來自學生自己,學生自然非常關注自己提供的圖書被同學使用和認可的情況,無形中增加了閱讀興趣。
3、網路上來。學校網路圖書資源非常豐富,通過全區的教育城域網,學校共享了十萬冊網路圖書。除此之外,還可以網上查閱、下載大量電子書籍。筆者通過建立班級QQ群和微信群,根據單元主題閱讀計劃,適時上傳電子書籍供學生在家時利用網路網上閱讀,或者下載印發給學生閱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安排閱讀活動任務,指導學生閱讀方法
有了資源,閱讀的活動怎麼開展?筆者在教育教學中發現,有相當比例的學生,即使大量的圖書擺在面前,也不會像老師期待的那樣自主閱讀。必須有大量的活動或任務,才能驅動學生的閱讀。
1、設置固定的「每周一讀」課。筆者從語文課中每周拿出一個課時,組織學生到閱覽室,讓學生靜靜地自主閱讀。讀什麼,有時讓學生完全自主,有時結合語文課的學習,給學生閱讀提出方向性的要求。
2、圍繞單元整體教學進行拓展。開展拓展型閱讀,筆者嘗試了以下幾種操作方法:一是根據文體,選讀同類型文章。如學習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名篇名著」主題時,要求學生課外閱讀《安徒生童話》等世界名著。二是根據作者,閱讀系列作品。如學習古詩詞後向學生推薦作者的其他詩詞。三是根據內容閱讀相關的文章。如學習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初識魯迅」主題時,推薦學生閱讀《故鄉》,以了解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的變化;閱讀《阿長與山海經》,體會魯迅對長輩和勞動人民的深厚感情;網上查閱和魯迅生平相關的文章。
3、創新閱讀成果展示平台。筆者在班級中主要創建了四大展示平台,一是開展「好書推薦卡」設計活動,二是創辦閱讀手抄報,三是製作閱讀黑板報,四是開展課前三分鍾「小先生」活動。
經過一年多的「群文閱讀」指導的實踐探索,筆者所任教班級的學生課外閱讀量普遍達到課本的10倍以上。隨著閱讀量的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大大增強,閱讀能力大大提高,從而由「要我讀」變成「我要讀」和「我會讀」。筆者也逐漸探索出一條以小學語文高段課堂「單元整體教學」為基本方向,以「長文短教」、
「群文閱讀」為基本目標,以課內「單元整體閱讀」、課外「根據主題推薦篇目自主閱讀」為基本特徵的課內外結合群文閱讀教學新模式,最終實現了小學高段語文閱讀教學「教師優教、學生優學」,「簡單教學、高效教學」,大面積、整體性提升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