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琥珀

小學語文琥珀

發布時間:2020-12-14 19:18:33

A. 課文是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的《琥珀》

必須發生在夏天是因為只有夏天松樹才會滴松脂

B. 70後學過琥珀這篇課文嗎

《琥 珀》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個夏天,艷陽高照,和風絢麗。熱辣辣的太陽炙烤著整個大地,許多老松樹滲出厚厚的松脂,在陽光下散發著奪目的光彩。
一隻小蒼蠅停在一棵高大的松樹上,然而它並沒有察覺到,一隻蜘蛛正向它慢慢逼近,准備把它當成美味,飽餐一頓。正當蜘蛛快要撲向蒼蠅的那一刻,松樹上忽然落下一大滴松脂將蒼蠅和蜘蛛同時包裹住,兩只小蟲在那黃色般粘稠的液體里掙扎了一會,後來,逐漸喪失了所有力氣不動了。而後松脂繼續不斷滴落下來,最後積成了一個松脂球,把兩只小蟲層層包裹在了里頭。
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過去了,有一天,大水把森林淹沒,那些松脂球也被淹沒在泥沙下,又過了幾千年,那些松脂球變成了化石。澎湃的波濤將海里的泥沙卷到了岸邊,同時也將那帶有兩只蟲子的松脂化石(琥珀)帶到了岸邊。最終一個漁夫帶著小孩在海邊發現了這個經過千萬年洗禮而形成的琥珀,他們發現琥珀裡面的蜘蛛和小蒼蠅竟然還栩栩如生。
在時光中漸漸長大的我們可能早已忘記了這篇課文的作者,也忘記了我們究竟是在小學的幾年級學過,但對於文中琥珀形成的這個場景依然感到印象深刻。
當然,原文當中有偏頗之處,也引發了不少人的質疑,比如對琥珀形成的時間描述「約莫算來,總有一萬年了」,實際上,琥珀的形成年代遠不止一萬年這么久;再比如原文中提到的「松脂」、「松香味」,實際上不是所有的琥珀都是松脂形成的……
盡管在原文課文中存在著不少漏洞,但對於童年時期的我們來說,柏吉爾的這篇《琥珀》將我們帶入了一個有趣的世界,讓年少的我們認識了琥珀,從這一點上來看,老鐵覺得這篇小學課文還是很有意義的。
不過話說回來,琥珀形成過程事實上遠比這篇小學課文中所闡述的要復雜的多。那麼,琥珀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
滿足這些條件,才能形成琥珀
首先,在搞清楚琥珀是怎樣形成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琥珀」這個概念。
琥珀是中生代白堊紀至新生代第三紀的松柏科或豆科植物的樹脂,經過千萬年的地質變化而最終形成的一種有機化石。
地質學研究表明,中生代白堊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時期是松柏科植物生長最繁盛的時代,由於氣候溫暖濕潤,這些樹木通常都含有大量豐富的液體樹脂,而部分樹脂會在樹木里流淌出來。
隨著地殼的運動,原始森林逐漸變成海洋或者湖泊沒入水下,樹脂隨著樹木一起被泥土等沉積物埋入地下深處。經過幾千萬年的地質變化,不斷受到來自地層熱力和壓力的作用,樹木變成了煤炭,泥沙化為了岩石,而深埋在其中的松脂則石化形成了琥珀。

C. 急需小學語文《琥珀》課件

http://www.pep.com.cn/xiaoyu/jiaoshi/tbjxzy/kejian/xy5x/200706/t20070601_396494.htm

D. 小學語文 琥珀 存在嗎

因為課文是改編而成有可能存在,而自然界中形成的真正的琥珀還是存在的,是文學作品,但和課文里描述的一模一樣的不一定存在,機遇決定它是什麼樣子

E. 小學的課文琥珀是怎麼形成的

1、小蒼蠅停在大松樹上
2、蜘蛛靠近小蒼蠅
3、松脂滴落包住兩只小蟲
4、形成松脂球
5、海水淹沒森林
6、松脂球被埋泥沙下
7、形成化石

F. 小學語文 琥珀 課件

琥珀,晶瑩剔透、色澤嬌艷,深受人世的歡迎。傳說,琥珀是古希臘女神赫麗提斯的眼淚變化而成的。在我國則認為,琥珀是猛虎死後的魂魄變化而來。

琥珀實際上是地質時代中植物樹脂經過石化的產物,是4000萬年以前的松樹脂化石,是一種保存完整的實體生物化石。其主要成分是碳、氫、氧以及少量的硫、硬度在2-3、比重1.05-1.1,熔點150c-180c,燃點250c-375c。琥珀、珍珠和珊瑚為三大有機寶石。

琥珀是非晶質的,呈不規則團塊,其大小由細小顆粒至重數磅的大塊。未加工的原料樹脂光澤,拋光後呈樹脂光澤至近玻璃光澤。硬度僅2-2.5。可輕而易舉地用小刀切割,韌性差,裂痕呈貝殼狀。

透明琥珀的比重約1.05至1.09,濁珀含大量氣泡,比重低至1.0。琥珀的折射率稍有變化,但通常接近1.54,可低至1.539,高至1.545。因為琥珀是一種非晶質物質,所以是各向同性的,無解理,無多色性,也無雙折射。根據缺少韌性、有粉狀包裹體、油脂光澤、玻璃斷口,以及不具高磨光的能力,可鑒別它屬於脂狀琥珀。琥珀中常常有包裹物,如昆蟲、種籽和其他外來物,都是松脂硬化以前捕獲的。德國人把琥珀稱為燃燒石,因為它在極低溫度下燃燒。

把閱讀課真正上成閱讀課——《琥珀》教學設計

宋爽 黃玲

[教例]

教學要求:

1.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這塊琥珀的特點和價值,認識琥珀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閱讀科普讀物的興趣和能力。

2.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像的。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指名讀課文,讀後思考討論:

l. 課文中講的這塊琥珀有什麼特點?(透明的琥珀里有一隻蒼蠅、一隻蜘蛛躺在裡面。)

2.那麼,這塊琥珀有什麼價值呢?(人們可以知道,在遠古時代,世界上已經有蒼蠅和蜘蛛了,這為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提供了依據。)

二、啟發談話

這篇課文的作者通過仔細觀察這塊琥珀的樣子,運用了豐富合理的想像,告訴了我們這塊琥珀的形成經過及發現過程。

三、閱讀課文

1.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2.讀後討論:「約摸」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一萬年前要用上「約摸」這個詞?

(「約摸」,大概估計。從課文中可以看出這個松脂球掛在一棵老松樹立過了幾千年,後來地殼發生變動,松樹腐爛,松脂球淹沒在泥沙下面又過了幾千年,這樣合起來肯定超過一萬年了。)

3.老師小結:因此,科學家的推測和估算是有根據的。

4.指名讀第2-11自然段。讀後思考:

(1)我們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樹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須具備的第一個條件就是要有松柏樹,從課文中找出描寫松樹的句子。

(2)課文中有幾處寫了太陽光的熱?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

(3)為什麼科學家想像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個夏天的晌午,「太陽光熱辣辣地照射著整個森林?」(因為松樹、柏樹只有在天氣很熱的時候才能滲出樹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陽光最熱的時候。)

5.老師小結:因此,炎熱的夏天是科學家想像琥珀形成必須具備的第二個條件。

6.課文中還有一句寫「海在很遠的地方翻騰怒吼」,科學家想像的根據是什麼?(由松脂球變成化石,要經過很長時間,而且要淹沒在地層裡面,所以科學家想像,離森林很遠的地方有海在翻騰怒吼,這就為下文琥珀出現在海灘上伏下了一筆。)

7. 指名讀第3-4自然段。

8.老師小結:作者對蒼蠅的出場,運用了擬人的手法,細致地描寫了小蒼蠅的外貌、動作、心情,寫得活靈活現。

9. 指名讀第8自然段。

10. 老師小結:作者對蜘蛛的描寫,突出地刻畫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動作,生怕驚飛了蒼蠅而挨餓的心理,寫得十分傳神。

四、繼續學習課文

1. 思考討論:科學家是根據什麼想像就在「蜘蛛剛撲過去,一大滴松脂從樹上滴下來剛好落在樹幹上,把蒼蠅和蜘蛛一齊包在里頭呢?

(松樹滲出的一滴樹脂能同時包住一隻蒼蠅和一隻蜘蛛,這滴松脂一定是很大的。而蜘蛛要吃蒼蠅又必然要挨得非常近。這樣就出現了千載難逢的巧遇。這是完全可能的,因而想像是有根據的,十分的合理。)

2.老師小結;松脂把兩只小蟲包在里頭,再加上松脂繼續地往下滴,又把原來的蓋住了,就積成了一個松脂球。

3. 思考討論:松脂球是怎樣變成了化石的?

(後來經過很長的時間,地殼發生變化,陸地沉下去,海水漫上來,森林被海水淹沒,松脂球淹沒在泥沙下面,這就形成了兒石。)

五、啟發談話

對於這塊琥珀的形成,科學家的想像也很合理。

思考討論:

1. 這塊琥珀是怎樣被發現的?(風吹浪卷到岸邊,孩子踩著後挖了出來,孩子的爸爸認出這是一塊琥珀。)

2. 漁民看到這塊琥珀,為什麼說「這是很少見的?(一塊琥珀包裹兩只蟲子是很少的,再次表現出了這塊琥珀的不可多得,極有價值。)

六、齊讀最後一段

七、老師小結

這塊琥珀給科學家們提供了研究的依據。既然在一萬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經有蒼蠅和蜘蛛,那麼蒼蠅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一萬年以上了。這是這塊琥珀在科學研究上的價值。

附:板書

[評析]

《琥珀》是一篇閱讀課文。閱讀課的任務和講讀課的任務是不相同的。一般地說,講讀課的主要任務是「教會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感知本課語文基本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而閱讀課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運用在講讀課中學到的語文基本功,半獨立地理解課文內容,進行語言文字訓練」。顯然,這兩類課文的任務是有差異的。因此,其教學結構、教學方法也不盡相同。

徐國宣老師的這篇《琥珀》教案,緊扣了閱讀課的「主要任務」來設計,真正體現了閱讀課教學的特徵,把閱讀課文真正上成閱讀課。在教學活動中,有些小學語文教師總覺得閱讀課文不好上,到底怎樣上才符合閱讀課教學的要求,總感到把握不好尺度。徐國宣老師設計的這篇《琥珀》教案,為我們上好閱讀課文提供了範例。

一、緊扣「半獨立地理解」進行教學

所謂「半獨立地理解」,就是教學時既不是老師包辦代替,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師的引導、點撥下,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語文基本功,自主地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語言文字。要使學生的「半獨立地理解」能有成效,首先就要把預習引進課堂。預習這個環節很重要,沒有預習,就談不上「半獨立地理解」。這篇教案設計,其教學過程的第一步,就是讓學生預習課文,並檢查預習的效果,看看學生在預習中是否初步理解了課文內容。理解這篇課文內容的關鍵是:(1)這塊琥珀有什麼特點;(2)這塊琥珀有什麼價值。學生在預習中能理解了這兩個問題,也就初步理解了課文內容,達到了預習的效果。預習及檢查預習效果之後,是引導學生自己去閱讀課文,理解語言文字。這一教學過程,學生也是在「半獨立地理解中進行。教學的主要方法是教師點撥,學生討論。而教師點撥的方式是設疑啟發。例如,要學生理解「約摸」一詞時,徐教師是這樣點撥:「『約摸』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一萬年前要用上『約摸』這個詞?」經過設疑啟發,通過討論,學生對「約摸」的含意就清楚了。

從課文中知道,這塊琥珀的形成要具備兩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要有松柏樹,第二個條件必須是炎熱的夏天。第一個條件是顯性的,在課文的語言文字中明顯地表露出來,讓學生找出描寫松樹的句子並把它讀一讀就能明白。第二個條件是隱性的,它隱含在語言文字的背後,要學生理解那些語言文字並加以想像才能領悟,所以徐教師十分注意設疑點撥:為什麼科學家想像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個夏天的晌午『太陽光熱辣辣的照射著整個森林』?「通過點撥啟發,學生領悟到「松樹、柏樹只有在天氣很熱的時候才能滲出樹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陽光最熱的時候。」然後教師小結:「炎熱的夏天是科學家想像琥珀形成必備的第二個條件。」這樣,學生就能「半獨立地理解課文中這些關鍵句子的含意,感悟了語言文字,讀懂了這塊琥珀形成必備的另一個條件。

二、採用討論方法組織教學

採用討論方法,是閱讀課文教學讓學生「半獨立地理解」課文的一個有效方法。現代教學論認為:集體自學優於個人自學,集體討論優於個人獨立思考。強調學生「半獨立地」理解課文,必須輔之以討論式的教學方法。這篇教案設計,就是採用了討論方法組織教學,用得扎實有效。綜觀整堂課的教學過程,老師組織學生進行了五次討論。第一次是「檢查預習」時,指名學生讀課文後讓學生討論兩個問題:(1)這塊琥珀有什麼特點;(2)這塊琥珀有什麼價值。通過討論,互相啟發、補充。發揮集體的智慧,學生就初步地理解了課文內容。第二次是學習第一自然段、品味詞語的含義時,組織學生討論「約摸」一詞是什麼意思,讓學生通過集體的力量來感悟語言文字。第三次是對「科學家根據什麼想像就在『蜘蛛剛撲過去,一大滴松脂從樹上滴下來剛好落在樹幹上,把蒼蠅和蜘蛛一齊包在里頭』」這句的理解,也採用了討論方法,以發揮集體的想像力。第四次討論課文的一個難點:「松脂球是怎樣變成化石的?」第五次討論課義的另一個難點:「這塊琥珀是怎樣被發現的?」教案設計這樣的五次討論,旨在讓學生通過討論,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以達到「半獨立地」理解課文的目的。採用討論方法來組織閱讀課文的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G. 誰能告訴我小學課文琥珀的原文

作者:(德國)柏吉爾

這個故事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約摸算來,總有一萬年了。

一個夏天,太陽暖暖地照著,海在很遠的地方翻騰怒吼,綠葉在樹上颯颯地響。

一個小蒼蠅展開柔嫩的綠翅膀,在太陽光里快樂地飛舞。後來,它嗡嗡地穿過草地,飛進樹林。那裡長著許多高大的松樹,太陽照得火熱,可以聞到一股松脂的香味。

那個小蒼蠅停在一棵大松樹上。它伸起腿來撣撣翅膀,拂拭那長著一對紅眼睛的圓腦袋。它飛了大半天,身上已經沾滿了灰塵。

忽然有個蜘蛛慢慢地爬過來,想把那蒼蠅當做一頓美餐。它小心地劃動長長的腿,沿著樹干向下爬,離小蒼蠅越來越近了。

晌午的太陽熱辣辣地照射著整個樹林。許多老松樹滲出厚厚的松脂,在太陽光里閃閃地發出金黃的光彩。

蜘蛛剛撲過去,忽然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從樹上滴下來,剛好落在樹幹上,把蒼蠅和蜘蛛一齊包在里頭。

小蒼蠅不能撣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麼美餐了。兩只小蟲都淹沒在老松樹的黃色的淚珠里。它們前俯後仰地掙扎了一番,終於不動了。

松脂繼續滴下來,蓋住了原來的,最後積成一個松脂球,把兩只小蟲重重包裹在裡面。

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時間一轉眼就過去了。成千上萬綠翅膀的蒼蠅和八隻腳的蜘蛛來了又去了,誰也不會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兩只小蟲被埋在一個松脂球里,掛在一棵老松樹上。

後來,陸地漸漸沉下去,海水漸漸漫上來,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沒了。波浪不斷地向樹干沖刷,甚至把樹連根拔起。樹斷絕了生機,慢慢地腐爛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沒在泥沙下面。

又是幾千年過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海風猛烈地吹,澎湃的波濤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邊。

有個漁民帶著兒子走過海灘。那孩子赤著腳,他踏著了沙里一塊硬東西,就把它挖了出來。

「爸爸,你看!」他快活地叫起來,「這是什麼?」

他爸爸接過來,仔細看了看。

「這是琥珀,孩子。」他高興地說,「有兩個小東西關在裡面呢,一個蒼蠅,一個蜘蛛。這是很少見的。」

在那塊透明的琥珀里,兩個小東西仍舊好好地躺著。我們可以看見它們身上的每一根毫毛。還可以想像它們當時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樣掙扎,因為它們的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從那塊琥珀,我們可以推測發生在一萬年前的故事的詳細情形,並且可以知道,在遠古時代,世界上就已經有蒼蠅和蜘蛛了

H. 小學六年級《琥珀》這一篇課文。

過程 推測的條件 推測的理由(依據)
松脂的形成內 1、容
2、
3、
4、
化石的形成 1、
2、
3、
4、

I. 琥珀帶給我們什麼啟發 小學課文<琥珀>帶給我們什麼啟發

想像要科學、合理.要想進行合理的想像,必須根據事物的特點創設情境.

J. 小學的課文琥珀是怎麼形成的

是一隻蜘蛛正好被樹上滴下來的樹膠粘住封在樹膠中,經過千百年的變化,變成通透的琥珀。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琥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