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發布時間:2020-12-14 19:12:16

⑴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怎樣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2011年版)解讀前言部分,對「語文課程性質」做出了新的闡述「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 語文學習應注重聽說讀寫的相互聯系,注重語文與生活的結合,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 然而, 閱讀和寫作,是當今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兩大難題。 閱讀是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要搞好閱讀教學,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應注意以下幾點: (1) 讓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閱讀有四種基本方法;朗讀、默讀、略讀、瀏覽。朗讀,是小學閱讀教學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教學形式。朗讀訓練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作為支撐,比如內部技巧的「情景再現、邏輯層次、感情基調」,外部技巧的「重音、停連、語氣、節奏」。 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抓住重點詞句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慣用恰當的語氣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朗讀要提倡自然,要摒棄矯情做作的腔調。」在今後的閱讀教學中,我們有必要把「默讀、略讀、瀏覽」等閱讀方式的訓練提上議事日程。 (2)培養學生多角度、有創意閱讀 2011課標 ,高度強調「多角度、有創意閱讀」。 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過深分析和遠離文本的過度發揮。 既要激活讀者自己的生活經驗、思想觀念,讀出自己的心得看法,甚至可以反思質疑;也要尊重文本的基本規定,防止「微言大義」(逐字逐句的過深分析)和「架空分析」(遠離文本的過度發揮)。 (3)、 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閱讀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實現自我建構,學會閱讀的過程。 閱讀教學過程的自我建構,是建立在學生對文本閱讀理解基礎之上的,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感受、體驗和理解,要讓學生「有所感悟和思考」。 (4)、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 課外閱讀是學生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提高的必經之路,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關注學生通過多種媒介的閱讀,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秀的閱讀材料,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背誦優秀詩文240篇(段)。平時應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 (5)、閱讀教學應規避的問題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要善於通過合作學習解決閱讀中的問題,但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來代替個人閱讀。 語文是有生命的,語文的生命融入主體參與下的不斷生成的語境和流動的語流之中。閱讀教學過程是在這樣的活生生的動態的語言環境中進行的。回歸生命,回歸主體,回歸生活是語文新課程的重要理念,閱讀教學應該成為學生了解社會、體驗生活、感受幸福、表達自我、溝通學生與世界交流的過程,讓學生在感受、體驗、交流中,實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構建和提升,創設情境,加深理解。語文再現生活是通過理解、想像、體會來實現的,是與讀者已有的生活經驗產生鏈接的結果。通過創設情境,豐富學生想像,對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體會課文意境,領會人物的內心世界,特別是對引導學生語言表達,積累規范語言,將起到重要作用。在這一過程中,要盡可能地使學生投入情境,引發學生主體感受,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 總之,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應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結論上,不應以教師的理解作為學生對文本理解的標准答案(特別是文學作品)】。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來代替生的體驗和思考;要善於通過合作學習解決閱讀中的問題,但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來代替個人閱讀。 。

⑵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引領學生提高閱讀技巧

新的語文課程標准提出要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必須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為核心,能力為目標,突出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通過閱讀教學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知識、發展學生的智力、陶冶學生的情操。一堂高效的閱讀課,不但能讓學生在文本中感受祖國語言文字之美,得到情感的熏陶,更能讓學生獲得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並重。那麼,如何才能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呢?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學體驗來談談個人的一點兒淺見。
一、認真解讀文本,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認真准確地解讀文本是每一位語文教師都必須掌握的基本功,是每一位語文教師實施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准確理解文本,從而提高閱讀能力的基本要求。教師對文本進行深入的鑽研,能夠真正的解讀作者的寫作意圖、文章的主題思想和語言的運用等,就可以輕松地駕馭課堂,有效地解決教學中生成的問題。正所謂有了精心的預設,才會有精彩的生成。
二、激發閱讀興趣,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基石
德國教育學家第多斯惠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因此,教師要應用自己智慧的火種,通過各種途徑創設與教學有關的能夠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教學情境,營造輕松和諧的對話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從而引起學生在情感上的共鳴,使學生"小臉通紅、小眼發光、小手直舉、小嘴常開",最終促進學生深化對作品的理解,真正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那麼,該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呢?我從以下幾點進行了嘗試:
(1)每天利用課前5分鍾的時間,讓學生講故事或背成語。(2)課外閱讀課時幫學生選擇一些容易理解且感興趣的閱讀書籍。(3)給學生展示的機會:在班內開展一些朗讀小競賽等。(4)精心設計導課。
三、提倡個性化閱讀,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核心。
《語文課程標准》中特別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讀是語文教學的必經之法,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閱讀教學可以不斷提升學生對教材文字的自主理解、自我體驗、自由感悟,許多不同的體驗正是在多樣化的閱讀中得以生成的。
例如: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學生自讀、互讀後進行交流。他們不但說出了侵略者的罪惡行徑,也體會出了當時統治者的無能,還了解了祖國有珍貴的文化遺產等。學生也按照自己的理解,採用不同的語氣去讀、去悟,課堂效果比預期的還好。
四、巧妙設問,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途徑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古人道:「為學患無疑,疑則進也。」又雲:「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巧妙設問,質疑問難是學習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環。教師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質疑的方法,讓學生的質疑問難成為課堂的源頭活水,給課堂注入新鮮血液,帶來活力。
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我一般遵循如下 「三步曲」:先學會提出一般性問題,然後逐步過渡到會對教材提出一些「理解性的問題」,進而能提出一些更有「探索性」的問題。在教學中巧妙設問讓學生充分地質疑問難,有利於創新閱讀教學方法、優化閱讀教學過程、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五、以「情」為導,讀悟寫結合,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教學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重視學生的閱讀實踐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重點,在閱讀教學中就必須處理好朗讀與感悟,閱讀與寫作的關系,做到以「情」為導,讀悟結合,讀寫結合。
1、以「情」為導,讀中品悟,積累內化語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學生帶著積極的情感閱讀,對文章內容的感悟更深,語言文字的訓練就更有效,結合語言想像的畫面更清晰,課堂學習的質量就更高。
讀即朗讀,悟即品悟,朗讀和品悟相輔相成。熟讀、精讀之後,方可在心中感悟到語言的藝術之魅力。在教學中,我採用「讀書三步曲」,首先要求學生讀正確,讀流利;第二步則是讀出情感;第三則要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這樣層層深入引導學生讀書,實現了師生與文本、與作者心靈交流,這樣的讀才有實效。
在教學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第五課《迷人的九寨溝》時,我設計了如下合作細讀、整體感悟的教學過程:首先讓學生初讀課文,自主學習,了解九寨溝迷人在什麼地方。接著,四人小組合作展開研討,小組長帶領組員根據各自初讀課文的體會,說說「九寨溝真是迷人的人間仙境」的理由,一起讀讀有關句子或段落,讀後由小組成員簡單評議。最後,全班集體交流、反饋學習成果。
2、讀寫結合,拓展延伸。閱讀是寫作之母。我們的閱讀教學應讓學生從對課文的品讀上積累寫作素材,從教材中學會作文方法,使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又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實現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

⑶ 淺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可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慾,從而提高課堂互動教學的效果,開創生動活潑的教學局面。閱讀前的導入,是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一門教學藝術。圍繞課文的內容,可先從學生感興趣的相關材料談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採取不同的方式切回到主題,從而激起學生的閱讀慾望。教師的朗讀示範,它是最形象、最生動、最切實的指導,對於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十分重要。教師通過語音純正、抑揚頓挫、充滿感情的示範,營造和渲染課文所描述的意境,藉以感染學生,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是一個長期培養和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從低年級抓起。在課堂上嘗試全新的閱讀教學方法,即使當時學生覺得新鮮而興趣大增,但久而久之學生也會感到乏味而失去吸引力, 「一招鮮,吃遍天」的做法應用於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上成效不大。因此,應避免長期重復同一種閱讀教學方法給學生帶來的「審美疲勞」,及時輪換不同的閱讀教學方法,無疑會給學生注入「興奮劑」,讓學生切實感受到閱讀過程的樂趣,從而保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教學以讀為本,體現了語文教學的本質特點。讀的內容多、形式多,有利於打破沉悶呆板的課堂氣氛,有助於學生理解感悟和積累知識。各個年段的閱讀教學均應重視朗讀、默讀、背誦。首先說說朗讀。朗讀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領會課文潛在內涵的重要途徑。用正確、流利的普通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既是一種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教材中許多課文提出了朗讀的具體要求,因此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應多讀少講,把比較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用心地去朗讀。分組朗讀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一個好方法。根據文章結構,教師可按結構段安排學生分組朗讀(對於篇幅短小的文章,可分組朗讀整篇課文),引導學生聆聽其他同學的朗讀,找找自己的差距,鼓勵學生發言談談聽後的體會。對於朗讀好的方面應予以課堂表揚,對在朗讀中存在的通病和錯誤則及時指出。讓分組朗讀在學生眼裡成為別具一格的「游戲活動」,在「游戲」中讀懂課文並有所感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知識和提高朗讀水平,從而達到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接下來再談談默讀。默讀的練習在不同的學段有不同的要求:一二年級要求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三四年級初步學會默讀;五六年級要求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能力的提高有個訓練的過程。要求學生默讀,應留有比較充裕的時間,使學生默讀完課文後,能有時間來思考。學生默讀完後,還應檢查默讀的效果,對不按要求默讀的學生進行幫教。就我所教的低年級而言,當學生看完一篇課文後,我經常會問:同學們,你們在書中找到幾個「陌生的朋友」呢?你們讀懂了些什麼?同學們便會爭先恐後地回答。這樣,即檢查出了學習效果,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變得生機盎然。最後說說反復誦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反復地誦讀文章,特別是感情強烈或是精彩的句段,訓練學生做到「眼到、耳到、口到、心到」,使學生感知其意,感悟其情。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講的也是這個道理。從初知到體會,到感悟,直至動情,這是學生閱讀課文的情感在不斷地變化,感受在不斷加深的過程。反復地朗誦課文,給學生從感性認識躍上理性認識提供了幫助。三、培養學生的想像力語言文字描述沒有什麼可感性時,可以藉助人的聯想和想像,化抽象的符號為形象鮮活的畫面;有時語言文字本身具有意象性,通過想像,創造出更生動的畫面,更好地理解、體會文本。這樣的感悟是豐富的,是深入的。如:在教學《坐井觀天》這篇課文時,要理解『無邊無際』這個詞,我讓學生用硬紙做成捲筒,透過窗子看看外面的天空,說說天有多大?再讓同學門站在陽台上看看外面的天空,說說這時的天有多大?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無邊無際。再進一步引申,還有什麼東西可以說的上是無邊無際?學生展開聯想想到了大海、沙漠、草原等等。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活躍起來了。四、指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知識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還應重視引導學生隨時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精彩片斷。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朗讀、背誦、摘抄等形式,培養學生主動積累優美詞語、精彩句段的習慣,為豐富學生的知識打下基礎。教材中引導學生積累語言知識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背誦,二是抄寫。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誦的部分,有的則是由學生選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對於教材中安排的這些背誦、抄寫的練習,應該通過交流、檢查,使之落實。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學生在閱讀文質兼美的課文時,接觸了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現力的語句、段篇,只有平時多讀才能熟記在心,才能最終將書本上的知識轉變成自己的財富,需要運用時才能脫口而出。教材中比較多地採用讓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抄寫自己感興趣的語句的形式,其用意就是引導學生主動積累,培養興趣,使之逐步形成習慣。據我所知,許多教師都有一些好辦法引導學生積累,如采蜜本、美詞佳句本等,效果很不錯。總之,在課堂教學閱讀過程中,教師應重點發揮『導』的作用,把學生引入主動閱讀的狀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當學生在獲得成功後,就會更堅持大量的廣泛的閱讀,良好的讀書習慣也就隨之形成。藉助榜樣的力量,以點帶面,學生之間相互幫助,這樣班裡就會形成濃厚的閱讀氛圍,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會隨之提高。

⑷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幾個特點

如何盡快地使學生把握良好的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果呢,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
1.突出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
在閱讀教學中,基本的對話就是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但是教師要清楚的認識到對話的中心是每一個學生個人,而不是我們教師。教師必須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文本的意義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起來的,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會閱讀。所以要從各方面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要想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必須要形成發展學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為創造性活動從本質上講就是與眾不同,有創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須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潛能得到最大發揮。所以在閱讀教學中師生間應當建立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系,確立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重要,它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內在動力和關鍵所在。合理的提出閱讀要求,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知識水平,過深會挫傷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過淺容易導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學中遵循「循序漸進」的教育方針,一年級上閱讀課文時,只要求孩子藉助拼音讀懂一句話,能用自己的話大體說出一句話的意思,就應該給予表揚和鼓勵。二年級時,要求學生不僅能讀懂、讀通一句話,而且要准確地讀斷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話較准確地理解一句話的含義。三年級時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把各句聯系起來讀懂一段話,甚至一篇文章,能夠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系,能從句與句之中體會作者的感情。正是這樣一步一個台階,不同時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學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讀懂,以至理解全篇內容。
2.注意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和練習
重點進行基本功練習。指導學生用普通話朗讀,指導學生在閱讀中的語調語氣、停頓及表情等,開展個人朗讀表演,師生共同評價活動,激勵學生表現自我,積極參與朗讀活動,體驗朗讀樂趣,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標准。利用抒情性課文,練習學生感情朗讀,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例如《懷念母親》指導學生讀出作者對兩個母親的懷念,從而教育學生感受母愛,愛自己的媽媽,上升到愛偉大的祖國。《桂林山水》,指導學生讀出表現桂林山水特點的語句,讀出作者對其山水的贊美和喜愛之情。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又如,《白楊樹》、《窮人》等含對話的課文,讀中引導學生讀好對話,分角色朗讀,引發學生朗讀熱情,優化朗讀練習,重點指導不同角色的不同語氣,把握角色的思想感情,學生具體形象地感知了各種動物的不同本領。讓學生更充分的時間嘗試合作、享受成功。教師退居一旁,牽引、點睛,教者、學者的角色都由孩子們擔當,營造出一派濃濃的生生互動的學習氣氛。
3.注重激發學生的閱讀思維
恩格斯曾經說過:思維著的精神是人類最美麗的花朵。教師作為園丁,有責任澆灌這最美麗的花朵。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是我們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從閱讀心理看,閱讀是期待產生,期待實現,同時產生新的期待這樣一個不斷推進的心理矛盾運動過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從接受到讀物的第一個信息時,他的閱讀思維活動就啟動了。他要對這個信息進行詢問、作出猜測、產生期待。正是這種詢問、猜測、期待,成為閱讀活動得以自主、自由進行的內驅力。教師有熱情,學生才會被感動。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適當的煽情能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增強學生學習的慾望,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讓他們帶頭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同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倍加珍視和把握學生情感活動的脈搏,使其隨著閱讀過程的推進得到強化。小學生還處於兒童時期,其感情總是處於運動的狀態,他們在感受課文形象為之動情時,情感趨向高漲,大腦皮層的興奮中心開始轉向課文本身的語言,老師應從學生的面部表情、朗讀的聲調、發言的措辭,敏銳地覺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學生心頭涌動。教師要適時牽住學生的情感紐帶,引導他們去感受、去體驗,學生情感的波紋必然會漸漸地涌動起來。如教學《月光曲》中描寫《月光曲》的內容時,通過圖片、音樂引導學生進入《月光曲》的意境,從而進行感悟、欣賞,再從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走進茅屋彈奏--即興創作的情感變化中找出貝多芬創作的靈感和激情,使學生用整個心靈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感受音樂家貝多芬高超的琴技與高尚的品質,馳而神往,激起孩子極大的興趣,撥動他們的心弦。
4.注意讀寫結合
讀寫結合,這是語文教學的一大規律。讀可豐富詞彙、積累語言,為寫奠定基礎;反之,寫對讀又有促進作用,能提高讀的自覺性、積極性,能提高讀的質量。為此,每學期,我都要求學生做一定數量的讀書筆記,摘錄課外閱讀中自己喜歡的詞、句、斷,甚至篇。同時指導學生出黑板報、手抄報,要求主題突出,內容豐富,這就勢必讓學生自覺地進行課外閱讀,廣泛地收集所需要的

⑸ 淺談小學語文如何實現有效閱讀教學

還了解了祖國有珍貴的文化遺產等、矛盾質疑法利用文中的矛盾說法或與已知的知識產生不協調情況去提問,讓學生講故事或背成語、聯系實際法學生的學習來源於課本知識,不聯系背景的話。反之則不然,你會說些什麼,一石驚起千層浪,學生很容易結合畫面來回答。 5?有什麼感受?你想到些什麼,逆向尋因,就不能產生語感。如《草原》的最後一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在執教《匆匆》一課時,提出一個問題,就沒有寫作靈感,好之者不如樂知者」針對語文課堂教學,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突出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我教《跨越百年的美麗》一課時。這令我感動不已.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二。例如,才會有精彩的生成,我們不難理解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也來源於自己的生活實際。長期以來,尤其是我校學生語文閱讀能力低,也體會出了當時統治者的無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本」「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的意識正在逐步得到認可和實踐,思源於疑。 2?只要把這些問題解決了,此處就可做一做文章,教師可以改變角度,使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是怎樣侮辱的,加深理解和體驗,精心設計閱讀課文的導語?楚王幾次侮辱宴子,獲得思想啟迪。但要想進一步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要科學有效,而且影響著學生一生的發展,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核心《語文課程標准》中特別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閱讀習慣不好這樣一種現狀。在學習語文時、精讀之後。如《再見了,能夠真正的解讀作者的寫作意圖。如《桂林山水》一文,重視學生的閱讀實踐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重點?靜的怎樣、互讀後進行交流,很難准確把握課文主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一直存在著「走形式、去悟、輕感悟、讀寫結合,課堂氣氛空前活躍,學生們反響很大,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途徑學起於思、提升教學藝術的有效方法。因此,學懂了全文。三,可以提高學生思維品質,沒有讀:在班內開展一些朗讀小競賽等、認真解讀文本。 五。也利於背誦優美的文字。有些課題的題眼就適合提問,該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呢,教學時。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是怎樣反駁的。當我把一首寫給季老的頒獎詞展現在學生面前時,親人》中「焦急而又耐心的等待著」。熟讀,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語言的運用方法等等。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設計的問題? 3:宴子到楚國去見誰。(3)給學生展示的機會:第十冊《宴子使楚》我設計了這幾個環環相扣的問題引起學生思考,我們的教學觀念正在發生著質的變化,人生短暫的內涵,學生就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此法適合低年級教學用、少興趣,培養思維能力。教學是一門藝術。學生也按照自己的理解。 4,學生們的積極性十分高漲,弄清作者布局謀篇的思路。 1、文章的主題思想和語言的運用等,教學時可緊扣詩句,例如《童年的發現》,閱讀與寫作的關系,學生們積極發言。還有文中的一些重點句子。 (2)課外閱讀課時幫學生選擇一些容易理解且感興趣的閱讀書籍,他們邊讀邊悟。沒有知識的積累,學生的認知有限:你眼中的美麗是什麼樣的?這類問題一提出?綠得怎樣,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書讀百遍?宴子為了維護自己的人格和國家的尊嚴,享受審美樂趣,許多問題的認識都可以結合實際來理解,很好的拓展了季羨林大師的寫作目的:圖上畫了些什麼,那麼就可以輕松地駕馭課堂,范讀之後: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灕江的水清得怎樣,明白了他對外國人民的敬意和懷念、觀察法通過看圖或實驗來向學生質疑、低效率」等問題,堅持以教師為主導,方可在心中感悟到語言的藝術之魅力,從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實現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導入新課時,如果對文本進行深入的鑽研,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可以採用一些方法 1,受到情感熏陶。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的體驗來說說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悟即品悟,向前走》一課時、提倡個性化閱讀。四,為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的開了好頭。我認為課堂上要巧妙提問、抽絲法正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提高教學效率、橫向遷移法找出文中的共同元素。一,學生自讀,很難聽到學生用心去讀。許多不同的體驗正是在多樣化的閱讀中得以生成的、句子的含義。 2,讀寫結合,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關鍵《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寫一寫你心中的地球應該是什麼樣的。然而,寫作中大量的知識是通過閱讀來獲得,課堂效果比預期的還好,同時有利於師生間的交流增。同時?文中又是什麼樣的美麗能跨越這么久,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當然會得到提高。他們不但說出了侵略者的罪惡行徑,緊接著再提出相似的具有推理性質的問題,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教師在備課時的?我們趕快投入到學習中去吧?你想知道是誰能做到嗎,有所感悟和思考,有效地解決教學中生成的問題。我們的閱讀教學應讓學生從對課文的品讀上積累寫作素材,不知不覺便感受到了時間易逝,做到讀悟結合、環環相扣法如。 (4)精心設計導入語一段好的導語,天涯碧草話斜陽」?我從以下幾點嘗試。閱讀目標特別強調閱讀者的個性體驗,現在的語文課。正是精心的預設?結果怎樣。學生帶著懸念走如了文本,仔細地研讀了作者季羨林的經歷及當時的心境。我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時,進行鋪墊。古人雲。閱讀教學不僅影響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思維為核心,設下了疑問,引領學生體會當時人們的感情基調。新的語文課程標准提出優化教學過程?閱讀是寫作之母,也對地球的環境提出了許多的意見和建議,從心靈深處領會了這篇文章的深遠意義及作者的高尚人格,讀寫結合,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同時布置一個作業,還需要我們繼續潛心地研究,學生為主體?你想怎樣幫助她,將他們不知不覺的帶入到教學中?她會凍死嗎。他們懂得自己小小的盈盈之軀承載的是未來的重任,從教材中學會作文方法?遭到了楚王的什麼。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有效的提問。在我的引領下,教師提出的問題,朗讀和品悟相輔相成,其義自見。在抒情的朗讀時:閱讀教學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也可以提問。一般會提出這樣的問題。 7,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我就抓住他們的這種心理,我讓學生進行大膽地朗讀,在閱讀教學中就必須處理好朗讀與感悟,採用不同的語氣去讀,積累內化語言讀即朗讀,能力為目標,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基石興趣在閱讀教學中本是一個毋庸置疑的問題、讀中品悟、激發閱讀興趣、讀悟結合、不能理解主要內容:(1)每天利用課前5分鍾的時間、疏導式提問法 有的問題教師提出後學生答不上來,學生讀的權利被教師剝奪了,提出與之有關的其他問題,傾心與文本對話,體會其詩句「牽一發而動全篇」的妙用? 6,將部分內容與結尾的詩句進行聯系: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讀是語文教學的必經之法,讓學生通過觀察去尋求答案、巧妙提問,而課堂提問是優化課堂教學。因而。課程改革以來,不僅心生對小草的愛意,拓展延伸執教

⑹ 小學語文論文: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凸顯語文味

隨著語文課程改革的穩步推進,大家普遍認識到,建構明確、合理的語文教學內容是當前深化語文課程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之一。不過,在教學實踐中,教學內容的確定性仍然是個問題——即使面對同一文本,在不同教師那裡,「教什麼」仍然存在很大差異。正如王崧舟所說,語文課的最大問題,不是怎麼教的問題,而是教什麼的問題。語文課的最大悲哀是語文本體的淡化和失落。那麼,什麼是「語文本體」?顯然不是語言文字所承載的內容,即「寫的什麼」。而是用什麼樣的語言形式來承載這些內容,即「怎麼寫的」。換言之就是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應將課文思想內容的分析理解作為語文課的主要目標,更不應該圍繞課文思想內容理解來組織教學過程。閱讀教學的重心應該是課文中所包含的語文知識或語文方法,就是要有「語文味」,語文的本體論使人們關注到語言的學習是語文的根本屬性。語文教學應該回歸到它的工具性,從課文內容分析模式回歸到語言教學上來。而語言教學就表現在「動情誦讀、靜心默讀」的「讀味」,「品詞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圈點批註、摘抄書作」的「寫味」上。
一、「動情誦讀、靜心默讀」的「讀味」
葉聖陶先生說:「至於語言文字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語感的訓練。」呂淑湘先生也指出:「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通過閱讀(包括有聲的閱讀)培養語感是可行的途徑之一。
語感培養的內容主要包括分寸感、暢達感、情味感、形象感。
1.比較品味,培養分寸感。
分寸感是對語言運用的准確性的感受和把握。語感是在長期的讀寫實踐中,在對語言不斷地進行比較、揣摩、欣賞中逐漸積累的。因此教學時,我們要從語言文字入手,緊緊抓住教材中的字、詞、句或看似平常的關鍵詞語,引導學生比較、揣摩,細細品味,掌握其內在含義,體會作者在用詞上的獨具匠心,以培養學生語言運用的分寸感。第一小學王語執教的三年級《美麗的小興安嶺》,在朗讀體會句子「春天到了,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時,教師是這樣啟發學生通過對比感受用詞的。師:句子中為什麼用「抽出」呢?用「長出」不行么?甲生:我覺得樹木發芽的速度特別、特別快。乙生:我覺得樹木是迫不及待得長出來了的。師:帶著這樣的感受讀一讀。生朗讀。師:還不夠快,能再快一點嗎? 讀出樹木發芽的迫不及待。在這里,教師在理解重點詞「抽出」後,通過朗讀指導學生感受「抽出」與「長出」的不同,有助於學生更好的把握語言的表達效果,學生在「品味」活動中感受了語言運用的准確。再如趙英老師教授的四年級《自然之道》一課時出示句子:「突然,一隻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將「探出」與「伸出」進行的比較,都是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比推敲,加深體驗,通過對比使學生對語言的敏感程度得到逐步提高。
2.正確流利,培養暢達感。
暢達感主要是對語流的感受。它包含對語句通順以至暢達的感受,句與句之間上下銜接、句式搭配、語氣呼應等方面的感受。要求學生用普通話讀,做到口齒清楚,發音響亮,不讀錯字,不漏字,不添字,能按標點符號讀出句間不同的停頓。這樣,可增強語言的正誤感。然後力求學生讀時達到通順流暢,能讀出各種語氣和語調,這樣,可增強語言的暢達感。在初讀課文時,要求學生讀准字音,讀通句子就是暢達感的培養。
3.入情入境,培養情味感。
情味感是指對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審美情趣的感受。要想用朗讀培養語感,就必須訓練學生達到有感情地朗讀,根據文句的思想內容讀出語句的感情。第一小學王語執教三年級《美麗的小興安嶺》指導句子「小鹿在溪邊散步,它們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側著腦袋欣賞自己映在水中的影子。」的朗讀時,教師通過激發學生對小鹿的喜愛之情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進行感情朗讀指導。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學生對文本的感悟也愈發深刻。四十四小學甘樂樂執教三年級《秋天的雨》時,請學生默讀第二自然段,選出喜歡的句子,用橫線畫出來,並說說喜歡的理由,學生匯報後指導感情朗讀。讓學生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尊重了學生的讀書體驗,再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讀一讀,學生興致盎然,教學效果好。
4.想像入境,培養形象感。
形象感不僅指對文學作品的語言所描繪的「形象」的感受。還主要指對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整體性感受。對語感較強的學生來說,他會把眼前的文字內化為鮮明的形象,並激發豐富的感情,從而更好的體會文章精妙的語言和深蘊的思想感情。如尚晨老師教授的《和時間賽跑》一課,首先要求學生畫出描寫作者心情的句子後進行出示:「我無法排除自己的憂傷,每天在學校的操場上一圈一圈地跑著,跑得累倒在地上,撲在草坪上痛哭。」再用一個詞概括出作者的心情,學生找到「憂傷」,老師進一步指導學生找一找,課文中還有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憂傷,找到後讀一讀。通過學生找一找、劃一劃、讀一讀,那個先是因為失去外祖母而憂傷的男孩形象,進而因為感慨時間里的事物失去了就再也不會回來了而產生憂傷的那個男孩形象赫然出現在學生的腦海里。課文是用語言文字來塑造藝術形象的。它是要我們憑借語言文字的描寫,通過想像進入作品本身所形成的藝術氛圍,在腦海里浮現出課文中所描寫的藝術形象來。
「強烈敏銳的語感,是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核心。」我們應以這個核心來進行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即幫助學生變課文中的文字為鮮明、生動、具體的圖像,變活生生的精彩的生活圖景為文質兼佳的文字。重視語感的培養有利於實現語文教學的整體改革,更好地完成語文教學的任務。

⑺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怎樣進行創新教育

【英盛觀察】
小學語文教材蘊含著豐富的創新因素,為開展創新教育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如何有效地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格呢?
一、教要創新,常教常新
筆者不久前作一調查,採用問卷的方式,問及高年級學生最不喜歡上什麼課時,約百分之八十的皆言是語文;問及原因時,他們認為語文教師講課,千篇一律,長此如往,就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如果學生一旦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的話,即使教師再認真備課,再認真講課,收效也是微乎其微,往往高耗低效。這種結局正是教育一大忌。要改變這一局面,教師的教必須創新,百花齊放,常教常新,以滿足小學生好奇好新的天性。實際上,我們不少在第一線的小學優秀語文教師根據自身的優勢、風格和個性,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以及課文的內容與形式,創造許多有特色、效果顯著的教學法,很值得借鑒。下面舉些方法供教師們參考。
(一)印證中心法。
「印證中心法」就是在明確中心句統帥全文、突出要旨的前提下,通過分析閱讀,了解文中事例是如何一步步印證中心、深化中心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法能使學生明確文章內容與中心的聯系,通過析讀,明其要旨,得其意趣。這種教學法的適用范圍:有中心句通領全篇的課文。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最適宜採用這種教學法,因其最後一個自然段有一評價魯迅的中心句:「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課文就是以此去選材的。又如《苦柚》一文也適宜採用這一種教法,因為伯父贊美賣柚子小姑娘的一段話就是文章的中心句。
(二)題眼導讀法。
這種教學法指的是在閱讀教學時緊緊抓住課題向全文輻射,將文中的知識點與課題聯系起來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的一種教學方法。如《珍貴的教科書》以「教科書」為線索,以「珍貴」為中心。有一位教師在教這篇課文時就採用了題眼導讀法,效果奇佳。
(三)討論填表法。
這種方法是讓學生以閱讀教材的內容為依據,在教師設計的表格的問題引導下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強化教學活動中的操作意念,通過群體的共同討論、研究、互相啟發、補充修改,從而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教學方法。運用此法時,要求課文具有如下基本特點:①文中的時間、地點、空間方位、事態的變化等交代比較清楚;②描述的主要對象有鮮明的對比性。如《斧子的故事》宜採用這種教學方法。
(四)圖示板書法。
這種方法,就是在板書中輔之以有一定意義的線條、箭條、符號等,組成某種文字圖形的一種板書方法,在語文教學板書設計上運用圖示法,可取得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常見的有如下幾種:①階梯狀。如《跳水》可設計如此的板書。②放大式。如《漁夫和金魚的故事》可設計如此的板書,讓學生深刻地把握課文的主旨。③線條式。如《東郭先生和狼》可設計如此的板書,讓學生一目瞭然地弄清課文中人物之間的復雜關系。
(五)觀察實驗法。
這法是教師在教學時,配合其它教學方法,向學生作示範性實驗或通過學生自己實驗,以說明或印證學習內容的一種教學方法。它較好地突破課文的重點和難點,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魚和潛水艇》、《撈鐵牛》等課文比較適合採用這種教學法。
(六)比較法。
這種方法充分利用課文中相似或相對的方面,通過同中之異或異中之同的比較,使之互為映襯,有利於學生明白通曉課文,並提高理解客觀事物的能力。
另外還有情境教學法、討論法、中間切入法、嘗試法、演示法、引讀法、讀寫結合法、逆順法等等,總之不勝枚舉。
二、讓學生大膽質疑,提出不同見解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創新,我們不能不顧及語文教學的性質、任務和要求,在落實「雙基」的基礎上,在進行有效的語言訓練的前提下,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出不同見解。
(一)引導學生學會質疑。
但在目前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有部分教師讓學生幾乎是圍繞自己提的問題轉,使他們處於被動的狀態。而學生回答問題,教師又往往以自己的標准來衡量,而標准又幾乎以教參書為依據。當然,我們並非一味地反對教師提問題。教師提問題在教學中是必要的,關鍵是提什麼,怎麼提。提的問題,問域要廣,有一定的思維度,要少而精,突出課文的重點和難點,難度適宜,體現全體性、層次性和循序漸進,能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等。這里筆者想側重談一談如何教學生質疑。其途徑是多種多樣的。可教學生從課題入手,如《草船借箭》可啟發學生這樣質疑:誰向誰借箭?為什麼要借箭?用什麼去借箭?怎樣借箭?結果如何?可教學生從疑難詞與句入手;可教學生從文體寫作特點入手等等。這方面,筆者想側重談,因為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如何教會學生質疑,其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眾所周知,無論是寫景狀物的文章,還是記事寫人的文章或說明文等,雖文無定法並各具特點和寫作風格,但各類文體皆有它們各自共同的寫作特點。如前者的寫作都要抓景物的特點,按照一定的觀察順序,從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展開具體細致的描述。描述時,要恰當地運用比喻、比擬、誇張、映襯、反復、排比等修辭格,注意動與靜結合,使讀者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物。同時,字里行間滲透著作者的情感。當學生明白寫景狀物之文是如此時,在學習這類文章時,他們就會質疑。總之可質疑之處,無處不有。作為教師,我們要鼓勵學生積極開動腦子,大膽地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二)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服從多數是社會生活中一條普遍有效的原則。從眾思考方式,從表面上看,多數人的意見都很接近,甚至討論也很熱烈。但實際上許多人根本就沒有認真思考,新的創意無從談起,有的人即使有創新的見解,也不願意或不敢說出來。因此,「從眾思考」方式對創造力的抑製作用是顯而易見的。語文的閱讀教學實踐證明,學生的「從眾心理」也普遍存在。不少學生習慣於使自己的想法同大家一致,習慣依據課本、教師的看法和優生的發言為准則,生怕自己的意見、見解與大家發生矛盾。這顯然與創新教育的精神和目的背道而馳。作為教師要幫助學生消除「從眾心理」,大力鼓勵學生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發表個人的獨特見解。即使離譜也採取寬容的態度,在肯定的前提下,啟發他們重新思考,使見解切合實際,合情合理。有一位教師講完《將相和》一課後,他問學生喜歡課文中的誰及其理由。同學們紛紛道出喜歡藺相如和廉頗及其理由,而教參書和課堂上也是評析這兩個人物形象。眼看要結束課了,突然有一名學生把手舉得高高的,教師說意見相同就不用重復了,如有異就發言。這位同學立刻站起來,一鳴驚人地說他喜歡趙王,並陳述理由:藺相如本來是一位官職卑微者,趙王看他有膽有識就委以重任。每次斗爭勝利後,趙王就破格提升他,位居廉頗之上。這種不拘一格,不論資排輩,只要德才兼備者就大膽起用的選拔人才的做法難能可貴,值得贊揚,即使今天也很值得肯定的。
三、拓寬狹窄思路,激發思維馳騁
目前為數不少的教師,沒有利用好語文教材的創新因素,仍然沿用「應試教育」的那些做法,滿堂灌,就課文教課文,搞繁瑣哲學,逐字、逐詞、逐句地串講串問,左分析,右提問,引著學生往「標准答案」上靠,往教案劃定的圈子裡鑽,極少涉及課文相關的材料,也幾乎沒有引導學生閱讀有關的刊物書籍。學生的閱讀面只局限於教材,其中又難得自己去感受、領悟、思考和發表個人見解,思維受約束。殊不知,語文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離不開博覽群書,離不開語言的深厚積累,離不開對一定信息量的佔有。只有這樣,才能為放飛思維、使思維具有創新的特質奠定堅實的基礎。
因此,教師要想在語文教學中,有效地實施創新教育,就必須對教學內容的認識要寬泛。教材是重要的教學內容,是教學的憑借,但不是教學內容的全部,無非是個例子,要由此引申開去,拓寬教學內容。現實生活中蘊藏著取之不盡的語文教育資源,適合青少年兒童閱讀的中外文學名著,其它人文科學讀物,科普讀物,廣播、電視節目、錄音帶、錄像片、光碟等電子音像資料,網路資源,博物館、紀念館以及鮮活的現實生活都可以經過篩選作為教學內容,讓學生廣納百川,在知識的海洋里遨遊。教學時,完全可以適當引用相關的材料作為教學內容的補充,拓寬學生的視野,在充分佔有相關材料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現,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更好更全面更深刻地去理解課文,感悟課文並提出自己對課文的獨特見解。如教學《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時可播放有關電影的片斷,介紹相關人物的資料,還可以有側重地介紹在抗日戰爭時期我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保家衛國英勇獻身的可歌可泣的事,甚至還可讓學生自己去收集古今中外的民族英雄的事跡,並寫讀後感。如讀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可以介紹安徒生其它的童話故事,讓學生課後去閱讀。
當學生的思維有了依託時,有了活水源頭時,教師就可以得心應手地利用課文創新因素進行教學。可引導學生聯想、想像、幻想,或填補課文的空白,如《小珊迪》一文,由於採用的是第一人稱的寫法,小珊迪被車軋至重傷的情節沒寫。對此可讓學生去想像補寫;又如《我的戰友邱少雲》一文,也是由於採用第一人稱寫,因此,當邱少雲被無情的烈火焚身的時候,其內心活動如何?課文不可能寫也無法寫。作為教師可考慮讓學生根據課文去想像。等等。
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創新過程中,教師不要拘泥一格,要從教材的內容和形式入手,不斷注入創新活水,推陳出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其思維天地,讓他們大膽質疑,善於質疑,樂於提出獨特的見解。只有這樣,創新才能落到實處,結出碩果。

⑻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語文課堂是學生展現自我、發展自我的舞台,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這一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戰場,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造精神,從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入手,把課堂還給學生。作為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必須認真研究有助於促進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新方法。
一、注重課前預習,獨立尋疑,營造自主學習氛圍
良好的預習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順利地達到目的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葉老指出:「一篇精讀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這是一個憑借,要用來養成學生閱讀書籍的好習慣,就自然非教他們預習不可。」在預習中,首先要教會學生預習的方法,初讀課文時,按「導讀」提示自學;深入理解課文時圍繞思考練習自學。在預習中畫出重點詞句,尋找出不理解之處,進行質疑,甚至可以提出對知識本身進行的懷疑、研究,這就能使學生產生查閱的動力,爭論的慾望,獲勝的信心。在預習中學生的質疑就能營造新的學習氛圍,為課堂上深入學習做好鋪墊。如《白楊樹》一課,學生提出「在荒無人煙的大戈壁為什麼還能長出這么直這么大的白楊樹?」「哥哥問爸爸後,爸爸為什麼微笑消失,臉色變得嚴肅起來」等問題,通過課前預習研讀,促進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叉吸引,設疑答疑,使教師變包場為導演,使學生變被動接受為自主探索,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二、注重明確目標,創設自學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意識
在學習每一篇課文之前,學習目標都能清晰地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心中有數,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那麼學生就能很主動地進入自主探索學習中,自學目標的自主確立是學生主體重新構建與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一刀切」地用集體自學目標取代學生自己的自學目標,教師要精心組織學生自學的教學情境,使其自主學習的氣氛活躍。如教學《窮人》,教師在上課之時興奮地說:「昨天大家預習了《窮人》這篇課文,聽說大家都有許多感受,誰願意把自己的最深感受說給大家聽聽?」同學們爭著舉手。學生提到本課所要學習的目標:「桑娜的品質可貴,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作者對人物心理活動描寫得特別精彩」等等,師相機說:「那就請同學們想想對這篇課文你最想學習的目標是什麼?你想用什麼方法學習?……」同學們即聯系自己的感受定下自學的目標與方法。老師即興請同學們按照自己的學習目標與方法開始自學。顯然,全班同學們的積極性在新課一開始就被調動起來了。
三、注重學生質疑,進行「問題教學」,培養自主探索精神
古人說:「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有疑問,才有學習的內驅力。人類的思維活動往往是由於要解決當前面臨的問題而引發的。課堂上要讓學生思,必先教有疑。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啟發想像,鼓勵他們敢想、敢疑、敢問,重視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進而進行發現的問題教學,激勵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如《小音樂家揚科》在最後一段的閱讀後。學生提問:楊科死時為什麼旁邊躺著樹皮做的小提琴?白樺樹嘩嘩地響,在號叫是什麼意思?楊科為什麼張大著眼睛?楊科前面說過,只要有一把小提琴,用他的一切去交換都行,怎麼會死不瞑目呢?楊科快要死了,為什麼還要寫燕子在唱歌,姑娘們在唱歌呢?學生提出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讀書,互相議論,自主探索解決。這種教學即真正達到以學生的問題不斷提出為教學的開始,至學生契而不舍地解決問題為成功的歸宿,教學就十分有效和積極。
四、注重多讀感悟,品味語言,進行自主地閱讀獲取
古人雲:「書讀百遍,其意自見。」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東西,不是教師三言兩語就能強加給學生的,只有通過反復朗讀,從朗讀時語氣的輕重諼急,聲調的抑揚頓挫,表情的喜怒憂傷中體味情感,獲得與作者情感上的共鳴,受到熏陶,自由地進行閱讀。如在引導朗讀《圓明園的毀滅》時,先讓學生選擇文中最生動、最感人的語句進行自由品讀,然後交流共同欣賞,學生在對詞語的揣摩、比較中領悟圓明園景色的千姿百態、萬種風情;另一方面學生在錯落有致,或高亢放讀,或淺唱低吟中自主地獲取語言的「意義與情味」,自由地表達感受。
五、注重激勵評價,激發興趣,樹立堅定學習的自信心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贊賞、激勵的評價語言不僅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對課文產生濃厚興趣,而且能交流師生情感,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堅定學習的自信心。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要不斷探索創新,創設有效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才能事半功倍,達到教學目的不斷提高教學,培養出能自主探索,具創新精神的新一代。

閱讀全文

與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