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三課
如果是一顆星
如果是一顆星,
一顆啟明星,
願將黎明悄悄喚上窗欞,
告訴熟睡的人們,
新的一天已經來臨。
如果是一顆星,
一顆耀眼的流星,
願將光與熱的結晶,
在劃過夜空時,
留下美麗的記憶。
如果是一顆星,
一顆炙熱的恆星,
永遠放出,
迷人的光明。
如果是一顆星,
一顆不發光的行星,
默默無聞圍著恆星旋轉,
但我們,
真的像那行星,
自身不發光
卻把光和熱,
傳遞給宇宙,
輸送給社會。
那我願犧牲自己
B. 語文九年級人教版第三課課後題
上冊?下冊?
C. 九年級下冊語文書第三課,課後練習第三題答案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試從幾個方面概括地下森林的「品格」,並作一些解釋;再說說作者由地下森林升華出一個怎樣的主題。
堅忍頑強,不怕艱難險阻,不怕黑暗,忍受漫長的生長過程的煎熬;
沉著謙遜,擁有無比豐富的財富,卻與世無爭,沉默寡言;
樂觀豪邁,自信生命力的強大,終究能戰勝一切困難,任何時候都不悲傷或消沉;
無私奉獻,把偉岸的成材獻給人類,用美麗的景色裝點大自然;
作者由地下森林升華出深刻的主題,可以用課文倒數第二段中的話來回答:大自然每一次劇烈的運動,總要破壞和毀滅一些什麼,但也總有一些頑強的生命不會屈服。這樣的回答好像沒有回答完,還應補充一些內容:不怕命運不公平,只要努力,只要忍耐,終究能獲得轉機,獲得應有的榮耀和尊敬。
二、聯繫上下文,回答下列問題。
1.「可是你,為什麼長在這里?」「你從哪裡來?你究竟遭受了什麼不幸,以致使你沉入這黑暗的深淵,熬過那漫長的歲月?」
(作者以第二人稱「你」來稱呼地下森林,傾注了什麼感情?具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2.「它懂得陽光雖然嫌棄它,時間卻是公正的,為此它寧可付出幾萬年的代價。」
(陽光怎樣「嫌棄」它?時間又怎樣「公正」對待它?「幾萬年的代價」指什麼?)
3.「地下森林,我們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驕子,謝謝你的啟迪。」
(試找出恰當的格言警句概括作者受到的「啟迪」,並找出一兩個事例來印證這一道理。)
1.課文有時用「它」,有時用「你」來稱呼地下森林,表達的情感的強弱度有所不同,用「你」表達情感更加強烈,表達對地下森林的敬仰和熱愛,對讀者更具有感染力。
2.陽光的「嫌棄」表現在:「它吝嗇地在崖口徘徊,裝模作樣地點頭。它從沒有留意過這陷落的大坑,而早已將它遺忘了。即使夏日的正午偶有幾束光線由於好奇而向谷底窺測,也是斜視著,沒有幾絲暖意。」陽光通常被視為最公平的,但這里表現出輕忽、冷漠和不公正。時間對地下森林卻是另一種態度:給予地下森林的生命從無到有的機會,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時間也擬人化了,表現出愛心。「幾萬年的代價」是指:一、極言時間之長;二、在漫長的歲月里,生命陷於困頓以至窒息,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所以稱為「代價」。
3.作者在課文的最後明白地說出自己所受到的「啟迪」,用的文字較多,不是以格言警句的形式呈現的,現在要求學生用格言警句來概括,可以順著作者的話去說,也可以根據學生自己對課文的體會另作總結概括,如:置之死而後生;只要忍耐和努力,終究會獲成功;一顆優秀的種子,在任何貧瘠的土地里都能生長……至於讓學生舉一兩事例,可以是自然界的,也可以是人類社會的。
三、將課文與下面的短文比較一下,想一想:同是寫地下森林,表現手法和語言運用上有什麼不同特點?由此可以看出文學思維和科學思維、描寫和說明有什麼不同?
(短文略)
設計此題,意在引導學生進行比較閱讀,體會文學作品和說明性文章在思維方式和語言表達方式的不同。
課文充分運用想像,描寫了幾萬年之前和幾萬年之中發生的事情,其中大都是作者的猜想,未必有事實依據,而且語言充滿激情,運用了多種修辭方法,顯示了語言的藝術魅力;而本題所附的短文則是平實地寫來,不帶感情色彩,沒有運用修辭方法,句式也沒有什麼變化,都是陳述句、判斷句。
由此可以看出兩種文體所體現的思維和語言的不同:
抒情散文,是用有情的筆調寫成的;說明性文章是用理性的客觀的筆調寫成的。
抒情散文中處處充滿鮮活的生動的形象;說明性文章無須執著於描寫生動的形象。
抒情散文採用「焦點關注」,即突出重點不及其餘;說明性文章要全面介紹。
抒情散文的語言是富有文採的,句式富於變化;說明性文章要求平實、准確。
抒情散文描寫時不要求准確無誤;說明性文章要求准確地說明,常使用數據
D. 初三語文下冊第三課是什麼
祖國阿,…我親愛的祖國 作者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