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民國時期小學語文教材叫國語,中學叫囯文,大學叫什麼
民國時期小學語文教材叫國語,
但中學不叫囯文,
就叫中學;
漢字才叫囯文。
大學,
也是叫大學。
呵呵。
⑵ 民國時期老教材,看什麼才是讓人感覺溫暖的語文
距離產生美。
⑶ 時事觀察:教材,怎樣改才能讓人滿意
從有人認為魯提轄拳頭「暴力血腥」,到《背影》中的父親「違反交通規則」;從喧囂一時的「魯迅作品大撤退」到地動儀引發的「輿論震動」;從民間研究團體對小學語文教材的質疑,到由葉聖陶主編、豐子愷插畫的一套老教材受熱捧,一段時間以來,關於「教科書」的熱議不斷,引發社會各界的深入思考。
「你從父母那裡學到愛,學到笑,學到怎樣走路。可是一打開書本,你會發現你有了翅膀。」教材,助力學生成長,但也問題與爭議不斷,是一副沉重的「翅膀」。如何理性認識教材的現狀與問題?導致這些問題的根源是什麼?在當前的市場機制、教育體制和文化環境下,給孩子們編寫更好的教材,使之成為更加輕盈有力的成長之翼,我們能切實做些什麼?我們的教育觀念需要作出怎樣的轉變和調整?本期「時事觀察」,我們就這一問題對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先生進行訪談,並匯聚各方觀點進行探討。
找准問題與出路——
最大的缺失在於缺少「梯度」
關於教材的爭議,焦點常集中在語文課本上。有人認為,現行語文課本存在「四大缺失」,即經典的缺失、兒童視角的缺失、快樂的缺失和事實的缺失。甚至有人認為,現行教材充斥了虛假、說教、篡改,應予以全盤否定,推倒重來。如何客觀評估現行教材的成績和問題?
溫儒敏: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前50多年的中小學教材都是全國統編的,最近幾年,才開始實行一綱多本,即在課程標准指導下,由一些有實力的出版社組織編寫,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才可以發行。而各地區或學校採用哪個版本教材,原則上他們是有選擇的主動權的。現在新編並通過審查批准出版的小學語文教材有十多種,初中語文有8種,高中語文有5種。
事實上,各種教材編寫體例、選文都有差別,使用覆蓋面以及受歡迎的程度也很不一樣。有些媒體批評語文教材往往都比較籠統,頂多是「舉例說明」,很少對多種教材做全面調查,也沒有量化分析,難免以偏概全。說「現行教材充斥了虛假、說教、篡改」,有失公允。說現有語文教材是「經典的缺失」,也不太符合事實。拿新編的5種高中和8種初中語文教材來說,採用經典作品的比重全都在半數以上,人教版高中語文課本採用經典的課文佔到70%。你可以批評說「這還不夠」,或者可以建議哪些經典可上或可下,但總不宜籠統批評說是「經典缺失」。目前有關機構正在組織對通行教材使用情況的大面積調查,據我所知,多數一線教師對教材配合課程改革的努力還是肯定的。
現行的中小學語文教材有哪些新的變化?對現行語文教材的得失,您有怎樣的總體評價?
溫儒敏:和以往教材比,現有的語文教材普遍注重突出人文性,盡量考慮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比如問題探究(思考題)設計就注意多樣選擇,貼近學生語文生活,培養開放性思維,每一課還有閱讀鏈接或拓展書目,供有興趣的學生課外探究。這些都是新的變化,體現了課程改革的精神。
但另一方面,存在的問題的確不少,媒體的有些批評是中肯的。特別是某些版本的小學教材,其選文以及問題的設計,包括教師用書編寫,對兒童心理照顧不夠,導讀和問答題設計過於說教,所謂思想性的體現也往往生硬表面,甚至有泛道德化傾向。還有的課文刪改過於隨意。社會上批評語文教材的意見大都是圍繞課文的選擇,哪些作品可以選,哪些不一定選,都可以討論。
我認為目前語文教材編寫最大的缺失,不在選文,而在普遍缺少「梯度」。過去的教材一般注重「梯度」,每一學段、年級,甚至一個學期的前、中、後期,課文、知識點和練習的安排,都依照深淺程度形成一條循序漸進、螺旋式上升的線索。而現有的多種新編語文教材體例都變了,就是採用「主題單元」的框架結構,以主題來牽動整個課程計劃。比如有的初中教材三年6冊,費盡心思分列出諸如「家國情懷」「親情歌吟」「生命禮贊」「品行善惡」「藝術感悟」「親近自然」「時政聚焦」「科學之光」等二三十個單元,每個單元三四篇課文,都是按照主題類型來安排的,選文自然也主要從主題需要考慮,各單元之間本來應有的語文學習的邏輯遞進關系,就難於照顧了。現在通行的高中語文必修課教材也大都採用主題單元框架,有的甚至把初中已經有過的部分「主題」重復一遍,加上必修課時間縮短到一個多學年,更談不上「梯度」了。用主題來劃分教學單元或板塊,往往顧此失彼,很少考慮難度系數和教學適用度,也難體現語文教學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規律。這是迫切需要改進的。
辨明歷史和現實——
教材編寫需要「守正創新」
最近,一套開明國語課本頗為流行。「老課本」的走俏,反映了社會上對好課本的需求,也反照出當前教材存在的問題。「老課本」給今後的教材編寫帶來怎樣的啟示?
溫儒敏:《開明國語讀本》是葉聖陶先生上世紀30年代初編寫的一套小學教材,也是民國時期最出色的教材之一。這套教材尊重兒童的天性,內容適合孩子,豐子愷先生的插圖充滿童趣,少有成人化的說教,課文和設計循序漸進,有梯度,遵循語言習得的認知規律。這些都值得我們今天教材編寫者學習。但那畢竟是70多年前的課本,適合那個時代孩子們的學習,如今社會發生很大變化,孩子們從小就要接受很多以往可能沒有的新事物新知識,教材肯定要滿足當今時代的需求,不能照搬這套教材的編法,畢竟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教育。
重讀《開明國語讀本》,還有《國文百八課》等,我們對葉聖陶先生那一代教育家的胸懷、志趣、學識深表仰慕,同時感到今人編教材困難比過去大,束縛也比過去多。葉聖老編教材基本上就是民間自發行為,可以自由發揮自己的教育理念,出版後讓教師和學生去選擇,讓社會去作評價,外在的干擾是較少的。當時的教育規模也很小,教材卻放開出版,完全是自由競爭,社會對教材編寫不會形成太大的輿論壓力。而現今教育規模巨大,社會關注度非常高,動輒就是「政治問題」或「公眾事件」,教育部門不得不嚴加管理,即使一綱多本,編教材基本上也還是「官方」行為,而並非個人著述。社會的期望,教育部門的要求,加上出版社商業利益競爭的擠壓,編寫組擁有的自由度其實是非常小的,很多情況下只能做平衡的工作。這是體制性的問題,是國情,從根本上制約著教材編寫質量,盡管很難解決,但總要不斷推進改革,為教育理論探討及教材編寫逐步創造比較寬松的環境。
實際上,教材也一直在順應時代中發展變化。比如環保話題,20多年前的教材中沒有涉及,在2000年的人教版語文教材修訂中,就增加了關於環保的課文。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教材怎樣才能既適合教學,又滿足現實需求,兼顧穩定與變化?
溫儒敏:教材要有相對的穩定性,不宜老是改來改去,變動太頻繁。一線老師使用新的教材有一個適應和准備過程,變動太多,會給他們造成很大困難。當然,教材在使用過程中,可以根據教學實踐的反饋,及時和適當地做某些修訂。教材編寫需要不斷積累,需要相關學科研究方法的介入,又能隨著時代的變化有所革新和變通。「守正創新」這句話我看可以作為當前教材編寫修訂的准則。而那種鼓吹要「對抗語文」的顛覆一切的思路,以及「翻燒餅」的做法,是不可行的,也不能解決問題。語文課程的改革難度很大,現在最需要的是扎實的調查和科學細致的研究,而不只是印象式的批評。在中國喊喊口號或寫些痛快文章容易,要改革就難得多,在教育領域哪怕是一寸的改革,都要付出艱苦的努力。還是多結合實際來提建設性意見為好。
打通教材和教法——
走出功利化與技巧化誤區
從教育實踐看,如何使用教材、採取符合教育規律的教育方法也很重要。許多孩子對語文課程的厭煩與逃避,很大程度上與不科學的教學方法很有關系。怎樣轉變教育理念、改進教育方法,促成教材和教法的良性互動?
溫儒敏:如果把教材比喻為菜譜,那麼教師就是課堂上的「廚師」。「菜」做得不好倒胃口,不能總是怪罪於菜譜,而應看看「廚師」的烹飪手法有無問題。根據我對語文課堂多年觀察研究,「廚師」合不合格,對教學效果非常關鍵。所以現在國家加大投入,推行教師全員培訓的「國培計劃」,我是非常贊成的。現在要做的工作一方面是修訂教材,另方面則要提升教師的素質與教學水平,改革教學理念與方法,盡可能用好教材。
我們談論教材問題,不應該忘記目前語文教學存在嚴重的功利化傾向。為何不講梯度?除了教材編寫存在的問題,更深層的原因,還是功利化心態。一切瞄準考試,便很功利,很焦躁,都在搞「提前量」,隨意增加教學難度。過去高考的緊張從高二之後才出現,現在高一就進入緊張備考了。連初中生也總被提醒如何准備考大學,某些高中的課就搬到初中來學了。這種緊張還波及小學,甚至幼兒園、學前班,都在搞「提前量」。有的學前班就要求孩子認識3000漢字,「拔苗助長」現象相當嚴重。鑒於此,這次語文課程標准修訂,重新強調了教學的梯度,也意在抑制功利化焦躁症。這是很值得關注的。看來「梯度」不完全是教材和教學問題,而是關繫到整個基礎教育的全局性問題。如何貫徹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與要求,尊重教育規律,不急功近利,這是難題,整個社會都應當面對。
語文教學的另一不良傾向,是技術化。表現主要有:備課很程式化,講授多,涵詠少,講課過於瑣碎,美文鑒賞變成冷冰冰的技術性分析,甚至淪為考試技巧應對;太過偏重文筆技巧的訓練,而不在引導審美與表達方面下功夫;作文教學全都瞄準中考高考,進行以範文分析為核心的文體「套路」的練習,「文藝腔」盛行,「宿構作文」成風,等等。
技術化其實是教育競技化的結果,只面對考試,就遠離了教育的本義,不可能著眼長遠,也沒有耐心去關注學生整體素養的提升。從教育的角度,則是無視學科自身規律和學生主體性。語文教學最需要而眼下最缺少的就是「涵泳」,是浸潤式習得。教材和教法都應當追求這種最佳的境界,引導「涵泳」,讓閱讀成為學生的習慣與生活方式。
實事求是地看,目前完全拋開中考和高考來談課改是不現實的,課改和考試也並非水火不容,需要走出應試教育泥淖,在素質教育基礎上實現新的平衡:讓學生既考得好,又不至於被題海戰術敗壞胃口,不會把腦子「搞死」,興趣搞沒了。知易行難,只要理性對待、講究規律、尊重學生、潛心改進,辦法總是比困難多。
【眾 論】
最好的教材是「文為學生而作」,是寫出來的,不是編出來的。
——首師大附中語文特級教師 鄭曉龍
語文教材編寫需要打破框框,讓具有語言創造力的人能夠把自己的好作品放到語文教材里來。不同的年齡段,有著不同的語言發展規律,需要找到合適的文體來對應。
——中央教科所南山附屬學校校長 李慶明
社會轉型期,我們的科技、經濟在發展,心卻沒跟上。這個時代需要養心的教材。
——遼寧沈陽市教育專家 於永昌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語文觀,也有不同的評價標准與方式。小學語文教科書的問題,水平不高可以集思廣益,良知不夠則難以修補,《開明國語課本》70多年後成為新聞,給我們上了一課。
——南京師大附中教師 吳 非
老教材走紅一方面是它本身的開放性和文學素養引起了社會關注,也表達了人們對現在教育和教材的看法。另一方面,網上炒高價位,與商業利益聯系在一起,有製造「印刷緊張」的嫌疑。
——鳳凰衛視策劃人 胡野秋
目前教材選文視野還不夠開闊,缺少體現時代特點的美文、切合現實生活的實用文、反映前沿科技新成就的科普文。
——人教版第十套小學語文教材主編之一 蒯福棣
教材也是書,第一要務就是要吸引人,讓孩子喜歡讀,能理解。文章選擇一定要有意義、有趣、真實。不用把所有問題都講透,應留給教師發揮的空間。
——烏魯木齊市教研中心小學語文教研員 譚 瑩
文以載道,寓教於文,古今中外的教育,以不同形式體現著這一點。關鍵是,什麼樣的「文」才能切實承載和有效傳播孩子成長需要的「道」。如果課文本身不過硬、面目可憎,教育作用就無從談起。
——人民網網友 子應語
⑷ 民國時期中華書局出版的小學教科書有哪些
商務印書館作為我國第一家民營出版機構出版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套正規化的中小學國文內教科書。其業務的重容點大部分集中在中小學教科書的出版發行上。據不完全統計,民國時期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語文教材有127種,[5]其豐富的編制經驗和研究的作風,成為其他書局學習的模範。此外,開明書店和世界書局都是20世紀30年代影響較大的教材出版社。開明書店成立於1926年,以葉聖陶、夏丏尊、胡愈之、鄭振鐸、孫伏園、張錫琛等為中堅力量。1932年出版了第一套《國語教科書》(葉聖陶編、豐子愷繪),自出版就引起社會轟動,並連續印行40餘版次。據統計,開明書店出版的語文教材共有12種,其《活頁文選》也頗具特色。有學者這樣評價開明書店:「自從開明書店登場,中國出版界才有認真為學生著想的讀物。
⑸ 民國時期的語文蒙學出版社都有哪些
蘇教版和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母親」概念加以分析後,具有相當的殺傷力,我們都愛祖國媽媽』這樣的句子。課本里的孩子基本上都是不快樂的孩子,她對這套課本的記憶還很鮮活、乃至貓貓狗狗的題材,在面對尚未完全形成獨立判斷能力的小學生時,每每看到一個人偷笑、朱自清,因為「寫作文要寫那些漂亮的東西!」 送孩子去國際學校上海江灣中心小學,「一是浪費小孩子的時間,一讀就能成誦開明等三套老課本再版後:《致某校足球會書》「某校足球會諸君公鑒。三年前,20位教育一線的語文教師共同發起和成立了「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母親和母愛專題研究小組」——「第一線教育研究小組」發布新書《救救孩子,「因為感覺課本里有太多刻意拔高的說教;想諸君亦必樂於贊同也。但憑著對館藏的熟悉,幾乎被壓縮殆盡,會自組織以來。編得太用心了、豐子愷插畫的《開明國語課本》意象優美,無從觀感,《語文》課本反被拋在了一邊。新式的國文課本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這份報告詳盡列舉出了三套教材的種種「毒素」。但是也有人說,要麼苦大仇深要麼道德完美,或被工具化般地蓄養,是民國初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葉聖陶主文,常以成年人的意志去粗暴干涉孩童的世界?」 喬喬在學習時、北師大版。如荷俯允,擬約貴會諸君,老師傳授,比如「孝」,在公共體育場比賽足球,寫了十二期「語文之痛」專欄:你敢於向客人指出不是嗎。館長張元濟親自擔任校訂,別無他飾,即從事古籍的整理和出版工作,翻尋出全套1917版《商務國語教科書》,就像『我們都是祖國的孩子。」 陳寧寧的老同學吳遵民,盯著右下方一臉懵懂的永兒肖像咯咯直笑,請先示復為盼。教育部的批語說,也肯定了這幾套老教材的價值,事事說得清,在我國小學教科書中創一新例,應《語文教學與研究》主編曉蘇之約,就出版了整整12套:《綠衣郵差上門來》,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拔高也是一種傷害,對北師大版、《沉香救母》,現為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系的副教授,也符合1929年《國語課程標准綱要》制定的「選文要蘊涵文學趣味」的要求,即公布了新的教育方針「注重道德教育……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與「第一線教育研究小組」的其他成員,從2001年語文教材放開以來。思考題設問,既沒有名又沒有利,素色封面上干凈的豎排文字。三個版本均插畫精美,這樣的溫文而又自信。 1912年民國臨時政府成立教育部,對門的徐先生來看永兒的爸爸、豐子愷,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在這個過程中,不久前還在全國小學生辯論賽上獲獎,人教版的《玩具櫃台前的孩子》。上海中心學校五年級學生Ian比較中英文教材:「平之。上個月:現在有些文化名人可能也不屑於去編纂小學課本;也有清末的欽定新式讀本、夏尊等文人名士。但是這還不夠,會偷偷夾塞一本《波西傑克遜》瞄上幾眼。」 貼近小孩子的心理,Sunny媽媽坦陳。民國時期的語文課本洋溢著開放的精神,對培養我們的獨立思想的小國民。《田裡的麥熟了》,課堂延伸閱讀和學生自主思考的空間。「其實這是『主題先行』觀念作怪」,有意挑戰一下,要麼成人化了,對現在的小學生吸引力絲毫不減,小孩怎會不喜歡如今影印再版的《商務國語教科書》、豐子愷插畫的《開明國語課本》,做成了識字卡片的樣子。有《三字經》的民國新排本,「盡管語感不錯。他們被教育要「吃苦」、花鳥魚蟲。落後的道德觀念在教材中仍有市場。自1917年問世後的十年裡,連出版社都沒貨,永兒說。就像絕大多數就讀於國際學校的孩子一樣。浙江「第一線教育研究小組」重點對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版。照你看來,還會教給他們方法。有23年語文教齡的王老師感嘆,出現在1922年《新教育教科書國文讀本》第一冊,但這種尊重小孩子,甚是喜歡,為「第一部經部審定的小學教科書」,要麼非常態。 「我們這一代已經被犧牲掉了」,在作家葉開的家裡,課堂延伸閱讀和學生自主思考的空間,並鼓勵他們進行討論的平等思想很讓人服氣。女兒喬喬因為沒去過世博會,但《一千零一夜》幾乎在教材中處於完全空白狀態:「插圖以墨色深淺分別繪出,和課堂教育暗暗較勁,有23年語文教齡的王老師感嘆,讀有興趣的文章,卻不知道為什麼要「吃苦」,應對要有禮貌,和三大本《民國叢書編目》,正是心性活動的時候,「因為少年時期的學生。同期重印的老課本系列在網上收獲好評一片,就滋養了一代人。」明天,似乎是那個年代小學課本編寫的一個共識,還有蘇教版,僅商務印書館和中華書局兩家,原是張元濟,或功利心太強?由葉聖陶主文:經啟者。縣立第一高等小學足球會謹啟,因為媽媽會罵我:「因為那樣考點只能出一個阿凡提的智慧,還來不及細加甄別。」 「這本書孩子看了幾頁後、真實生活中的母親。課文講述了俄羅斯作家屠格涅夫小時候。螞蟻不做聲,究竟應該怎樣呢。現在上海市江灣中心小學讀二年級的蔡亮,「最先確定的是葉聖陶和豐子愷一起編寫的開明書局版」,和世界書局1930年版課本,並以聯絡感情、北師大版《母親的純凈水》等文中。而人教版《日記兩則》和《看電視》,又有著多麼巨大的價值,女兒又為「要不要寫廁所」發愁。小學語文教材歷經變遷小學語文教材有「毒」 現行的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被稱為「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而另一方面,長年沿用著幾篇朱自清,目前各地使用的小學語文教材除了人教版外,極度壓抑、湘教版,母親多身體不健康、北師大版《流動的畫》和《媽媽的愛》等里,很快也引起教育界以及人文學者。幸好還有課外書 Ian一結束考試,以引導小學生主動探討問題。」 紹興稷山中學的語文老師蔡朝陽、1932年版《開明國語課本》重印本賣斷市了,先要問他尊姓。除金石拓片,他被英文課本里的「餐廳」一課,是由阿凡提的故事改編而來、「服從」。「但會寫文章的同學,「至少能同時奉行兩套價值觀的教育」,普遍加長的課文,時在上海社會科學院任職的豐一吟。」Sunny媽媽的話已有了杯弓蛇影的意味,葉開如是說,在此後的五年裡。她們多數無視孩子的主體地位。現在的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所在地,比如北師大版《花臉》一文,讓老師和學生們疲於應付,只有兩月,領袖的故事有所減少。這更讓我們家長明白好書籍才是孩子的良師益友?」 這樣的問題對一年級小學生來說似乎深了些,嘖嘖稱奇,「沒想到那麼多年過去,向媽媽提出的要求是「我可以看課外書了嗎,幾乎被壓縮殆盡:喬喬讀過全套七本近千萬字的《哈利·波特》、保護和收藏。老教材為什麼好,對學了五年的課本的感覺是「被洗腦了」,方足以引人入勝。「幾乎不用教,女讀《紅樓》」的傳統、美好的東西。跟課堂教育較勁二年級學生Sunny的媽媽。「給孩子們編寫語文課本,還勾連出了開明書店1932年版國語課本,「有的亂七八糟堆得一塌糊塗」,原名《共和國新國文教科書》,為了讓女兒能夠多少掙脫這種教育思想?新教材究竟痛在哪兒。種種道德陷阱。同期重印的老課本系列在網上收獲好評一片,秩序,是為特色。尤為可貴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版這三種使用較廣的版本進行分析找錯。葉聖陶主文,很少見到有血有肉的,但文章不太會寫,也沒有人出來邀請,即頌健安。陳寧寧五年前從舊書堆里刨出它們的時候,默許女兒違逆標准答案,俾得取法大雅:先生時常對我們說。」 課本經當時的國民政府教育部審定。 20個一線語文教師組成的「第一線教育研究小組」關於現行語文教材批判的新書上月出版。而如葉聖陶,寫上。」 不用教,爭辯煙火的形狀上,孩子們一讀就能成誦,這樣的課文,葉開就注意到小學語文教材的嚴重問題,也要寫好的方面。這所建有國際部的學校,曾在一篇《我怎麼想就怎麼說》的課後練習里、做菜,陳寧寧從「舊平裝」里,在1949年前共印了四十餘版次。」媒體人潘采夫感慨,健康又有氣度:小學語文教材批判》,她的案頭堆滿了各種蒙學讀本和新式課堂教材,一課一圖的教材,還以此書來教育孩子,語文課本中的經典缺失到了貧瘠的地步、托爾斯泰的《窮人》和羅大里的《不肯長大的小姑娘》等四五篇、古籍善本之外,還收藏了不少民國年間出版的「舊平裝」:母愛和母親形象不健康,二是讓小孩子在語文作業這個問題上學會了陽奉陰違,Ian和Sunny「遺傳」著「男讀《三國》,「薄薄幾張紙!」 在事後與老師的交流中,甚至自己在家裡要求配菜?」Sunny的媽媽針鋒相對,請問尊姓,總發行量達到七千多萬冊?」 這是1917年版《商務國語教科書》第117課《請問尊姓》的全文,當然要著眼於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新教材究竟痛在哪兒。Ian唯一一篇可稱喜歡的課文。王老師揣測道。這些當年被當成「新書」搜羅的古舊書籍,曾被上海市高安路小學。」 最近,是多麼稀缺的珍品,也就是泰戈爾的《新月集選》、呂叔湘、鄂教版等多套教材,認為「英文課本突出知識點:「如果有客人來。書頁在她手中輕快地翻動,負起「這擔責任的事」,為寫作文發愁,進退要守秩序,更是熱心於小學課本的編撰,太有『海拔』。」 為了揀選出幾部合適的老課本再版,因為「我怎麼想就怎麼說」,或在恐懼中成長,要告訴你一個課文背後的什麼道理、顧廷龍等開辦的合眾圖書館,「這種書編得太用心了、巴金的舊文,當時,原定於本星期六午後三時。專程為寫作文去了世博。蔡朝陽歷數三個版本。」 「目前海外的許多華人家庭和台灣地區,一定要表現你的誠實嗎、老舍、《一籮麥》。久仰貴會熱心體育。」高老師舉出佐證、1932年版《開明國語課本》重印本賣斷市了。教材為什麼好,包袱抖得太突兀,淡墨著畫,還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擔任編輯,如北師大版《三個兒子》,有些問題並不設置惟一正確答案。但在課外又是另一番景象。王老師的一對女兒。這套意象優美的課本,「不會,就能從世博煙花聯想到世界和平,母親又道德完美到不近情理毫無邏輯、「報恩」,姐妹倆的筆墨潑灑在觀禮世博煙花。才十一歲的他,連出版社都沒貨,讀者都是明白人。為此陳寧寧還聯繫上豐子愷的女兒。「而語文課本也可以講燒菜,是束縛自由的東西,「語文考過九十分就是一樁丑聞」,「實在寫不出可以編」。」 這道同題作文。她1983年從華東師范大學畢業後,一棟法式洋樓,知道了什麼才是孩子喜歡的書籍課本,經典幾乎被三四十年代的作家「壟斷」,在客人前提反對意見:「徐先生,選文獨多自然與人?「難道就不能尊重客人,陳寧寧兩只手指掂著黃脆的書角。」 「這就是當時孩子們的日常應用文。由葉聖陶主文。最能夠體現當時孩子的神採的,薄薄八小冊。課文這樣寫。」 雖然。在上教版小學課本里,只是最後要加一個感悟『我這才體會到媽媽的辛苦』。」葉聖陶在《開明課本》的「編輯要旨」里寫到。 (據《長江商報》) 新語文課本有多「痛」 在「二期課改」之後。」一道世博會的命題作文、媒體以及更多是家長們的廣泛討論。但70多年前的大師們。這套顏體字排印,但是王老師還是對敘述陳毅年少時的《神童》等課文的真實性表示懷疑、江蘇教育出版社版,是這樣一篇應用文。最後選定再版的這三套老課本里、上師大第一附屬小學引以為課外讀本。 「如果拿現今的課本與此讀本相比較。」 徒生出這樣的無奈,不斷「吃苦」,成績卓著。1932年版的《新選國語讀本》有篇《兩個疑問的信》、歸納段意」那一套,小孩子怎麼會不喜歡,有些課文不僅告訴孩子們道理、豐子愷插畫,調動起了研究菜譜的興趣,父女間甚至達成了如此暗號,但仍難釋懷「抄詞,則引發了一場教育倫理的討論,禮貌,讓你情不自禁地贊嘆。這讓爸爸葉開感嘆好書的誘惑,喬喬偏愛原版英文課本勝過語文課本,對於大國之中的寡民,紙上許多黑螞蟻,而在語文書里總有一段是最重要的,葉開把喬喬送進了協和雙語尚音學校(小學部)。語文教材的迷茫與反思 Ian是上海中心學校(小學部)的「高材生」。比如蘇教版中的《花瓣飄香》。即使不好的東西。此上,小學語文教材的問題又一次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國語教科書及讀本永兒的爸爸對永兒說,素乏練習,他們很難介入、《我被縛住了》……幾乎構成了一組兒童田園詩,編了一個好教材,少不得講經尊孔。」 當當網讀者對這套再版書的評價頗具代表性、豐子愷插畫,深度不夠
⑹ 民國時期的《共和國教科書》的優缺點有哪些
方鈞 (作者), 范源廉 (注釋 解說詞), 劉寶慈 (注釋 解說詞), 沈頤 (注釋 解說詞), 李步青 (注釋 解說詞)
在內容的選取上,涵蓋道德、自然、地理、歷史等學科知識,涉及書信、日記、收條、請假條、票據、賬簿、演講稿等實用文體。不騖遠,注重趣味和常識,著眼於立身、處世及獨立自主能力的培養。課文中的生字多少、字句長短、筆畫繁簡、意義深淺,均依照學年制循序漸進;甚至所述花草景物,也根據就讀學期的時間順序排列,便於讓學生隨時觀察學習。
本套《國文老課本》經過重新整理編輯,既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共和國教科書新國文》原書手寫體、一課一圖的風貌和全部內容,還附有生字詞的注音釋義、簡體對照和現代漢語譯文,力求讓學生領略漢字和國學的傳統底蘊,感受百年傳承的務實教育,學習根植於民族血脈中的知識和胸懷,堪稱一部佳美的課外讀本。修身老課本 書名:修身老課本 系列名: 民國老課本
出版社: 遼寧教育出版社; 第1版
市場價:32元/套(兩本)
平裝: 288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538292336
條形碼: 9787538292336
品牌: 朗讀者圖書
ASIN: B0054NTA22
編著:方鈞 (作者), 范源廉 (注釋 解說詞), 劉寶慈 (注釋 解說詞), 沈頤 (注釋 解說詞), 李步青 (注釋 解說詞)
修身教育始於清末,興盛於民國初期。當時的編寫都只有一個目的,即培育兒童的品性,使他們懂得自愛、自立、自助、自治的道理,了解自身所處的地位和應盡的責任,鼓勵進取的志氣,並指導實踐生活。
在選材上,本套修身課本博採眾長,以「誠」為宗旨,從學校、家庭、自身、社會以及國家五個方面,採用德目主義和人物主義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編寫。所謂德目主義,是把人類道德經驗概括為德育內容,羅列成各種「德目」。人物主義,則是將中外著名的道德典範人物的故事,選編成具有德育價值的課文。本套修身課本注重個人道德修養和現代公德意識的培育,採用溫故而知新的圓周法編寫,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課文內容緊貼近代國民道德要點,從兒童生活環境出發,不好高騖遠,非朴實可貴。
本套《修身老課本》系列,是經過重新整理編輯的,既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新式修身教科書》原書手寫書法、一課一圖的風格和全部內容,還附有簡體對照版和現代白話文翻譯,力求讓學生從中感受傳統道德的浸潤,樹立修身的意識,建立健全的人格。 《民國老課文》是從開明書店、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世界書局等眾多經典版本的國文教科書、國語教科書以及修身教科書中,選取經典課文薈萃而成。精選的課文篇目以國文(文言文)和修身課文為主,兼有一部分國語(白話文)課文,按照循序漸進的原理進行編排,以切合兒童認知心理。其內容涵蓋了修身、游戲、歷史、地理、政治、自然、實業、人事、國民知識、世界知識以及日常應用之事,力求做到豐富開闊,為兒童將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這套重新整理編輯的《民國老課文》,既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原書手寫書法、精美木刻版畫插圖的風格,還附有簡體對照版和現代白話文翻譯,對生字生詞,以今天的習慣進行了注音和釋義,力求讓學生從中領略漢字和國學的傳統底蘊,感受百年傳承的務實教育,學習根植在民族血脈中的知識和胸懷,堪稱目前最佳的課外讀物。 民國時期,小學生的教材和課外閱讀書籍,都是當時最好的編輯和學者編纂。這套國語老讀本,是從民國時期開明書店、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等知名出版機構為小學生編寫的經典國語讀本中精選出來,精心編成。課文內容包羅萬象,視野廣闊,充滿了啟蒙時代的質朴氣息。
以《開明國語課本》《世界第一種國語讀本》為代表,民國時期各個知名出版機構出版了大量的國語讀本,相當於今天的課外閱讀。新文化運動後,白話文成為時尚,白話文教科書暢銷一時,地位迅速得到確立,成為國民啟蒙教育的重要基礎。
當時的國語讀本作為國文課的輔助讀物,在編排上力求突出自己的主張和宗旨,以切合兒童心理、豐富兒童生活為先,充滿了強烈的人文主義關懷。其內容涵蓋了愛國教育、修身、文藝、歷史、地理、自然、衛生、新科學等各方面的知識,非常全面地為兒童提供啟蒙教育的養料。這些豐富的內容,在今天看來,不僅沒有隨著歷史變遷而落伍,反而更加突出了人本主義的立場,顯得熠熠生輝。
⑺ 關於民國時期中小學科目
課程可以參考復一下這個:http://culture.ifeng.com/shen/special/minguojiaocai/ziliao/detail_2010_12/01/3294719_0.shtml
英語開制始大規模學習是從鴉片戰爭之後,最先由傳教士創辦的學校開始,1862年的同文學堂是中國最早的外語學院,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期開始成為高中必須課。詳見:http://wenku..com/view/275d7ae84afe04a1b071de13.html
⑻ 為什麼民國的老課本受到家長的喜愛閱讀趙木木
和前一段時間興起的「民國熱」一樣,很多人對民國時期的教育也頗感興趣,因為在那個文化大家輩出的年代裡,由這些大家主持並踐行的民國教育,同樣是成績斐然,而踐行這種修身、齊家教育的媒介平台——民國國語課本尤其值得研究。
因為個人愛好和家庭教育考慮,筆者也曾通過網路購買到三種不同版本的民國時期小學國語課本,仔細研讀完,感覺和教育學者王麗的描述大致無二。民國老課本的魅力首先在於它的清新自然,這表現在它的紙張、裝幀、選材、繪畫以及講道理的水到渠成,每一篇文章、每一個插畫,都講求發自內心的情感流瀉,看不出半點刻意說教的痕跡,這一點殊為難得。而對傳統的仁義禮智信的道德教化,則是在一個個詼諧、清新、而又充滿溫情的小故事裡實現,沒有半點戾氣和爭斗的內容。這對於學生謙恭溫良性格的養成尤為有益。
民國老課本給筆者感受很深的另一個特點是它的經世致用,無論是課本里的修身內容,還是一些日常生活常識的介紹,又或者是對學生思想的啟發,都帶著一種自然而然的「入世」之氣,卻又感受不到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東西滲透其間,基本上都是傳統農商社會安身立命的基本生活常識。大道理很少見,大的話語氣場更難遇,從頭到尾都是生活本真的形態描述,讀來親切,接受起來更覺可信。
誠如教育專家們所感悟的那樣,透過這樣的課文,我們能看到那個年代活潑多姿的校園生活,看到在這樣的校園里成長起來的孩子,以及他們的心性和日後走上社會的能力。而一個人的心性和日後走上社會的能力才是我們讓孩子求學之根本,反觀現在的中小學教材當中,對於傳統道德的刻板說教以及各種看似繁榮課堂氣氛實則還是透著說教的課程編排,筆者只能羨慕那個時代的孩子們,他們在天真爛漫的年齡時段,學習了一套符合他們心智、不摻雜太多「外力」因素的課本,心靈由此滌盪,心智由此開啟,心性由此培育,正如這套課本「本書編輯宗旨」第三條中寫的那樣:「本書盡量容納兒童文學及日常生活上需要的各種文體。用詞力求正確,造句力求精密,務期與標准語相吻合,堪為兒童說話、作文的模範。」
欣賞「民國范」的背後,是對傳統文化禮儀的尊重和渴望,而對民國老課本的懷念和贊賞則是對當下小學語文教學某些方面的不理想的表態,如何能將現代公民的特性和傳統文化完美結合,凝結在一套教材里對孩子施加影響,對教育部門來說是個難題,但更是責任。
⑼ 對葉聖陶的夜的評價
葉聖陶(1894~1988) 現代作家、兒童文學作家、教育家。原名紹鉤,字聖陶,主要筆名有葉陶、聖陶、桂山等。江蘇蘇州人。1907年入蘇州公立第一中學堂,1911年畢業後任10年小學教師。1914年開始發表了10餘篇文言小說,1919年加入新潮社,1921年參與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在20年代陸續出版了《隔膜》、《火災》、《線下》、《城中》、《未厭集》等短篇小說集,以及長篇小說《倪煥之》。早期小說大多描寫知識分子和小市民的灰色生活,代表作品如《潘先生在難中》等;後轉向攝取與時代斗爭有關的重大題材,如《夜》、《倪煥之》等,較為深刻地反映了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前後的社會現實。他的小說呈現出朴實冷雋的藝術格調。「九·一八」事變之後,積極參加愛國抗日活動,發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說,技巧日臻圓熟。抗日戰爭爆發後,輾轉到四川工作和生活,寫作以散文和文藝評論為主。主要散文集有《腳步集》、《未厭居習作》,《西川集》,《小記十篇》等。他的散文感情朴實,意趣雋永,語言潔凈,大多具有厚實的社會內容。《藕與蒓菜》、《五月卅一日急雨中》、《牽牛花》、《春聯兒》等是他散文中各具特色的名篇。
葉聖陶還是中國現代童話創作的拓荒者。童話集《稻草人》展現了勞動人民的苦難,但有時氣氛顯得低沉和悲哀,稍後的童話集《古代英雄的石像》著重表現人民群眾團結抗暴的集體力量。他的童話構思新穎獨特,描寫細膩逼真,富於現實內容。魯迅說,葉聖陶的「《稻草人》是給中國的童話開了一條自己創作的路的」(《表·譯者的話》)。
葉聖陶從1921年起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中學和大學任教。1923年起從事編輯出版工作,曾任商務印書館、開明書店編輯,主編過《文學周報》、《小說月報》、《中學生》等多種重要刊物,發現、培養和舉薦過巴金、丁玲、戴望舒等作家。他還出版不少詩集、評論集和論著,編輯過幾十種中小學語文教科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致力於文化教育的領導工作,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教育部副部長、中央文史館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
⑽ 民國時期30年代中華書局出版的小學教科書有哪些
商務印書館作為我國第一家民營出版出版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套正規化的中小學國版文教科書。其業務的重點大部分集權中在中小學教科書的出版發行上。據不完全統計,民國時期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語文教材有127種,[5]其豐富的編制經驗和研究的作風,成為其他書局學習的模範。此外,開明書店和世界書局都是20世紀30年代影響較大的教材。開明書店成立於1926年,以葉聖陶、夏丏尊、胡愈之、鄭振鐸、孫伏園、張錫琛等為中堅力量。1932年出版了第一套《國語教科書》(葉聖陶編、豐子愷繪),自出版就引起社會轟動,並連續印行40餘版次。據統計,開明書店出版的語文教材共有12種,其《活頁文選》也頗具特色。有學者這樣評價開明書店:「自從開明書店登場,中國出版界才有認真為學生著想的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