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低效與對策

小學語文低效與對策

發布時間:2021-01-31 10:21:38

① 語文教學如何走出低效的困境

教師注重放權,增強課堂的靈活性。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形成一套固定模式:——串講分析。即:教師開篇即講,從字、詞、句、篇到立意構思、謀篇布局和表現手法。「卷地毯」式地全面推進,結果收效甚微。
葉聖陶先生認為:「教師的作用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因此,我認為教師應把權力下放,讓學生課外正字正音,找一些資料,了解作者的有關情況;教師精心設計課堂作業和課外作業 ,並運用多種方式檢查驗收,力爭做到「三多」——讓學生多拿幾次粉筆、多提幾次問題、多講幾次話,讓他們做課堂的主人。鍛煉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在講過一課後,把學生請上講台,讓他們總結一下從本課中得到了什麼。在放權的同時,教師要創造條件,去設計,去營造,也就是「給」。教師要給學生一個民主平等的環境,讓每個學生都能健康發展;教師還要適當地「給」一些材料,巧妙設置課堂教學的程序。教師可利用多媒體等先進教學手段,幫助學生自寫、自講、自錄,給學生的求知慾注入一種迫切感。如在講完莫泊桑的《項鏈》後組織同學們口頭作文《知道是假項鏈之後》。於是同學們展開想像的翅膀,設計了多種情節:有的憤然索賠的;有寫滄桑之後豁達泯恩仇的;有寫皆大歡喜的……。由此看來,優化課堂結構,變講課為導課,達到了不教之教的良好效果。正如前人「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

② 如何解決低年級識字的耗時與低效問題

村小學教學質量偏低,課堂效果不盡人意,普遍處於高耗低效的教學狀態.如何提內高農村小學數容學教學效率,是新課程教學改革與研究中面臨的重大課題.我們應正視分析當前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高耗低效的成因,探討解決數學教學高耗低效問題的手段,貫徹新課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有效地提高數學課程的教學質量.

③ 如何改變小學課堂低效現象

如何改變小學課堂低效現象 現象一:學生合作不主動
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有時會發現教室里鴉雀無聲.小組成員接到合作學習任務後不商量、不討論.要麼自己埋頭單干,要麼若無其事地做與之無關的事,並沒有真正參與到討論與合作中來,使合作流於形式.
原因:出現上述"冷場"現象,首先從教師的角度分析,教師對合作學習的內涵把握不到位導致教學設計有偏差、合作學習的話題缺乏趣味性、指導不夠得力、活動前沒有對學生腦海中相關的知識網路進行激活等都有可能抑制學生活動的熱情.其次從學生的角度分析,中學生由於受其自身認知發展水平的局限、合作意識淡薄、合作能力不夠等也會影響合作.另外不和諧的師生關系,緊張的課堂氣氛等也會給學生造成心理壓力,從而影響合作的效果. 現象二:學習合作參與度不均衡
通過觀察發現,小組合作學習確實大大增加了學生的參與機會,並能發揮出更多的自主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但優等生參與自由發言和小組匯報的次數明顯多於學習困難的學生.
原因:優等生由於語言基礎扎實、語言技能熟練、語言表達能力強成了小組的全權代言人.而學習困難的學生,由於基礎薄弱,即使想參與活動卻力不從心,為了掩飾其自卑心理,他們乾脆置身事外,漸漸地對一切語言活動均漠不關心.還有部分性格內向的學生,他們有能力說,有的甚至還是學習尖子,但他們不善於爭取機會發表意見,即使聽到與自己不同的見解也不加辯駁,多數時候在合作中緘默不語. 現象三:學生合作不充分
教師在組織合作學習時,往往是學生才開始合作學習幾分鍾,剛進入狀態,或是個別小組先完成了,教師就急著讓各小組匯報成果,然後匆匆結束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把合作學習變成走過場.
原因:由於班級規模大,教學內容多,任務重而課時又有限,因此教師大多是在無時間、無空間、無價值的"三無"條件下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由於擔心完不成任務,教師不敢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思考、討論.
現象四:角色分工不到位
合作學習時,不少同學在小組活動中無所事事,或做著與小組活動無關的事."天塌下來,有高個子撐著",學習成績好的同學成了各組名副其實的代言人,而學習困難和性格內向的學生則只是其"陪襯". 原因:出現這種現象的關鍵在於教師沒有因材施教.教師往往很少考慮每個組員的學習、能力、性格、家庭背景等個體差異再根據教學實際進行科學分組,組員的分工也很少採取輪換制.這樣,學習好的學生成了名副其實的代言人,而老師怕影響教學進度,也不敢過多地讓學習困難的學生充當報告員,使他們的能力得不到全面發展,從而使好的更好、差的更差,不能形成民主、平等、競爭、合作的價值觀念.
現象六:教師評價不全面
有的教師在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時,往往只重視對小組整體的評價而忽視對個體的評價,只重視對合作成果的評價,而忽視對合作過程的評價等.
原因:教師在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時,由於受傳統評價觀念的影響以及對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機制認識的片面化,容易走向只重視對小組整體和合作成果的評價這一誤區. 3.解決策略
對大部分英語教師來說,小組合作學習還是一種新方法,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出現一些問題是正常的,但關鍵在於怎樣通過教師和學生雙方的努力與自身素質的提高去解決這些問題. 1 提高老師自身素質 2、更新教育理念

④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直是學校和教師不懈地追求。當前,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新課改的理念逐漸成為教師教學的自覺行為,課堂發生著可喜的變化。然而,課堂教學耗時多、收效低的現象也很普遍。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值得關注和思考的問題。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為了學生的發展」這一素質教育的目的以及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其實就是對「有效性」的最好注釋。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何避免無效或低效的活動,使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變得有效,使孩子們在課堂上對需要掌握的有所把握,盡量避免課後的加班輔導,形成一個教與學的良性循環?在這里,我想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思考,具體談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一、了解需要點,「為有源頭活水來」。
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去組織教學,是有效教學的基礎。以學生為本,教師的教學活動,都應從學生出發,一旦離開學生這個主體因素,「那課就好比一個鑽頭發力於一個老是打滑的工作面,其實質作用不好樂觀。」了解了學生學習上的需要和心理上的需要,課就會如磁石緊緊吸引住學生。怎樣才能了解到學生的需要點從而提高課堂的有效性?總的來說,需要教師先「鑽進去」深入解讀文本,再「跳出來」站在學生的角度確定教學策略和教學內容。
1.找准疑難點、空白點。教師要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沉下去了解學生。學生已經具備了怎樣的知識基礎和情感起點?對今天的學習內容,學生感到難於理解和掌握的地方可能會在哪兒?哪些地方是學生最想了解、最需要老師引導的?作為教師,在組織教學之前,都應該對這些問題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既不會重復教學浪費教學時間,也不會因為知識鏈的隔斷而讓學生不得要領。比如在教學《會走路的樹》時,課文中有一處這樣寫道:小鳥看見了馴鹿,好奇地問:「你能讓我爬到你的身上坐一坐嗎?」教師就可以抓住一個「爬」字,打開學生的思路。因為在此之前,「小鳥會飛」已經成為學生的思維定勢即固有知識,但小鳥的「爬」學生還是第一次接觸到。小鳥為什麼不說「飛」而說「爬」?教師以此為教學線索,積極引導學生體會到這只羽翼未豐的小鳥的特點和心理,想像馴鹿天天不厭其煩讓小鳥爬到它的身上去了很多地方的情景,從而體會到馴鹿美好的心靈和真摯的情意,並以此喚醒學生內心的美好情感。同時,我們的語文教材還存在著很多空白點,教師要抓住這些空白點有意識地啟發學生思考想像,發展語言,形成能力。
2.盡可能找到一個 「興奮點」。教師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找出能緊緊吸引學生注意力的「興奮點」,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在某種意義上說,教學能否有效,關鍵在於尋找學生的 「興奮點」。讓學生從一開始就被教師設計的問題緊緊吸引,整個教學時段學生都處在一種「興奮」狀態之中,是一個優秀教師教學素質的真正體現,也是教師知識基礎的真正體現。我們可以這樣認為,教學內容,很多時候在教學參考書上都可以得到,而教師的作用,就在於尋找一條恰如其分的渠道,讓這些知識流淌到學生的腦海里。而尋找「興奮點」,就是一條非常重要的「渠道」。比如,在《兩塊銀元》這一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教學一開始,就拋出「孫老漢打碎的茶壺該不該賠?」這個有爭議的問題,讓學生去思考,然後,在學生紛紛找出自己的論點、論據進行爭議的過程中,學生的內需不斷得以實現並得到提升,教學效果也得到真正實現。
3.敏捷地捕捉課堂上學生的生成點。在教學過程中,一個經常遇到的情況是,無論教師在備課時准備得多麼充分,考慮得多麼周到,在課堂中也經常有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這種情況說明,眾多學生的思維比一個教師的思維要豐富得多,也深刻得多。在課堂教學教師與學生雙邊參與的動態進程中,教師應敏捷地捕捉並判斷、重組學生在課堂涌現出來的信息,適時調控,充分利用。因著學生的思路順勢而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需要順勢而學,那麼整個教學氣氛會非常融洽,學生也會更積極主動地思考學習,就能夠出現精彩不曾預約的有效生成,從整體上提高教學效果。
二、 抓住切入點,「刪繁就簡三秋樹」。
「真實、朴實、扎實」是新課程所提倡的語文教學精神,崔巒老師提出「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有效的語文課堂追求簡單、快樂和實用。教簡單快樂的語文,抓住教學切入點是關鍵。
1.教學目標簡明具體。教學首先要確定合適的目標。目標要簡明,如果目標過多,面面俱到,反而會心中無目標,一面都不到;目標制訂不能空泛,要具體。如教學目標「學習作者是如何寫景物的,領會作者在景物描繪中表達的對生活的獨特感受」就比 「學習作者在景物描繪中表達的高尚的精神追求」更具有操作性和可檢測性,體現在兩個方面:有利於教師做到心中有數——圍繞目標達成設計的每一個環節要達到什麼目的?有利於教師的自我監控——目的達到了嗎?沒達到採取什麼措施及時調控?
2.教學切入簡約集中。有效課堂由有效的師生、生生互動體現。要達到有效互動,作為起主導作用的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認知實際精心選好講課的切入點,設計的問題能使重點突出,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把握課文的主旨,更好地理解課文。下面的例子就充分體現了教學切入點的簡約集中:一教師在上《狼牙山五壯士》一文時,出示五幅圖畫,然後請學生閱讀課文,要求用文章中的語句給圖畫配上最合適的語句。學生滿懷探求之心,埋頭課文紛紛開始了主動而積極的閱讀實踐活動,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讀得認真,想得仔細,總想寫出最貼切的。學生在積極動腦動手動口的過程中,事情的發生、發展過程清楚了,人物的語言、心理、反映出的崇高品質揣摩到了,教學目標迎刃而解。這堂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個問題輻射到了整篇文章,有效地統領起對整篇文章的感悟,充分削減了許多瑣碎的提問,擴大了學生領悟、交流的空間。
抓住好的教學切入點並不是那麼容易的,需要我們在自己的教學中不斷反思,細心揣摩,用慧眼去發掘這個「切入點」,巧妙設置,從而收到「一字窮理,定全課之主腦,片言居要,連通體之經絡」的教學效果。
3.教學環節簡潔自然。真正的好課主要教學環節往往只有幾步,著重讓學生充分地與文本對話,讀寫說悟,實實在在地體會揣摩語言文字。如江蘇省特級教師孫建峰老師執教《釣魚的啟示》,第一個環節默讀課文,引導學生「批註」,寫下各自的理解、感受、欣賞和評價;第二個環節交流「批註」;第三個環節自由選擇「自助餐」式作業,可將文中某句話改造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可摘錄文中優美詞句,也可小組間開展寫字或默寫比賽,還可以獨立為自己設計一項作業。簡潔自然的教學環節,使學生有更充分的時間去主動思考,積極感悟。
三、創設體驗點,「紅杏枝頭春意鬧」。
《語文課程標准》中多次用到了「體驗」一詞,在閱讀目標上強化感受性、體驗性,注重情感體驗。這意味著語文教學非常強調從學生已有的認知情境出發去體驗感悟,重視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情感積累移到課文里,產生情感共鳴,同時在體驗和交流體驗中發展語言,形成能力。
學生自己對文本有一定的理解,但往往理解不會深入,教師需創設體驗點,引導學生從生活的角度出發,去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情境和情感,體驗點的創設比貼標簽式的說教會使學生更易於接受。
1.當課文意義生成在學生的原認知結構中找不到呼應時,引導學生移情體驗。由於受知識和生活經歷的局限,學生對課文中所蘊含的主題與情感往往缺少體驗,經常產生陌生感與疏離感。因此,教師在教學組織過程中,特別要注重找到學生類似的情感體驗,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提高教學效果。如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教學《長相思》,「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對小學生來說,理解上有難度。王老師請學生分別把自己設想成詩人的妻子、父母、朋友,在一聲聲問、一聲聲答的過程中,讓學生理解到了詩人的「重離別」,「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長相思;愛故園,愛祖國,字字化作長相思」, 學生角色的轉換,體驗角色的所為所思所感,從而很好地體會詩人「身在征途,心繫故園」的深切情懷。
2.引導學生對內容情境產生興趣,從而激發體驗的內需。情感體驗是以興趣為主要出發點的。對課文所體現的情感,學生由於缺少審美的需要,往往根據自己的性別、經歷與情感偏好而加以取捨,對陌生的或者排斥的情感主題,經常容易忽視。在這時候,教師就必須根據教學需要,激發學生的審美興趣,讓學生主動去體驗各種各樣美好的情感。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在《游園不值》的教學中創設的體驗點,給人印象很深刻。愛花、惜花的詩人沒能進到園子里,卻看見「一枝紅杏出牆來」,竇老師請學生扮演那枝「紅杏」,想像紅杏會對園主人說些什麼,會對詩人說什麼?會對園子里不能出牆頭的花花草草說什麼?學生興趣盎然,透過文本進入了詩境。
3.引導學生在同樣的語言環境中揣摩不同的心理體驗,達到情感的飛躍和價值觀的提升。漢語言意義的模糊與豐富性,給老師們在教學時組織學生體驗各種各樣的豐富情感,提供了可能性。同樣的語言表達不同的意義是一個方面,從不同的角度去進行體驗又是一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不同的情感體驗,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情感感受能力,並進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聽過特級教師金感芳老師的課《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金老師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到德國城市的一道美麗而奇特的風景:每家每戶種的花,怒放的花朵都是對著外面的,不但奼紫嫣紅,而且很奇特。面對異國他鄉的美麗風景,金老師設置了體驗點:如果你就是這座城市的主人,清晨走在街道上,你會產生怎樣的感覺?如果你是醫生、是建築工人、是一位普通的勞動者,你辛苦工作了一天,當你走在這花團錦簇的街道上時,你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如果你是有殘疾、有困難的人,走在這花的海洋里,你又會有什麼想法?學生的思維在廣度和深度間縱橫,深刻體會到了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高尚境界。
四、落實語言點,「唱得紅梅字字香」。
語文的核心問題是語言,語言文字訓練反映了語文學科的教學個性,通過語文學習,使學生內化語言,最終發展自己的語言。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抓住小學語文教學的本質,將語文教學實實在在地落實到語言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落實語言,重點在落實語言的表現力。語言是文章的載體。所有文章的內容、主題、情感,都是難過語言進行表達的。落實語言,不單純講語言的優美,更重要的是落實語言的表現力。表現力越強,我們就能認為語言越好。相反,語言形式再優美,表達不能到位,這樣的語言也是蒼白的。小學語文教學必須讓學生體會到語言的這一特點,使學生從一開始就從語言的表現力方面來學習、掌握語言。一教師在教學《再別康橋》時,著重引導學生感悟語言的表現力。「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為體會這反復出現的「輕輕」,教師引導學生反復吟詠,並啟發想像:一個人在怎樣的情況下會「輕輕」?大概會是幾個人?你覺得他一個人這樣輕輕地走,情緒會怎樣?把人融進了這樣的情境中,學生對「輕輕」的理解將是深刻和透徹的。「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請學生模仿一下,「招搖」是什麼樣子?推想一下,「招搖「會有幾種可能?為什麼甘心情願做水草?原來詩人對康橋的深厚的依依惜別的感情,就是這樣從詩人的用詞中表現出來的,學生感受到了語言的表現力。只有這樣落實語言,語言才有生命力。
2.落實語言,注重「讀寫結合」。學生學習語文的真正目的,是運用語言進行表達的能力。包括兩個方面:口頭表達能力與書面表達能力。而最終的落腳點是書面表達能力。不動筆墨不讀書,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很好地融合了這一傳統的讀書方式,注重對文本學習的批註,注重把學生的感悟寫下來,從而使語言的訓練落到實處。教師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要真正落實這一指導思想,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勤於用筆寫出自己的學習感受,寫出自己的觀點與認識,達到真正的理想效果。
3.落實語言,注重詞語教學。新課程對詞語教學越來越重視,一改過去理性的、復雜的、枯燥的詞義分析,注重有效的、生動的、富有價值的詞語教學。在這方面,很多老師做了很多有意的探索。《愛迪生救媽媽》是二年級的一篇課文,老師在語境中出現詞語,學生用這些詞語把整個故事串了起來,詞語不再是一個個孤立的符號,形成了學生頭腦中生動的形象。特級教師孫雙金老師教學《二泉映月》,分類出示詞語,想像意境、飽含情感讀詞語,重在語感的培養。
五、 引發思維點,「課有盡而意無窮」。
有效的課堂,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還應該延伸到課外,實現教學的升華。尤其是語文學習,可以說生活處處是語文學習的課堂,受教於課內,得益於課外,課內外的資源融通共享,才能積極有效地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德國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我們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積極的思維引導非常重要。 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的能力,消除學習上的依賴心理,主動學習。
1.培養問題意識。現代思維科學認為:問題是思維的起點,沒有問題,思維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營造民主的教學氣氛,培養學生樂於提問、敢於提問的學習品質,從學生提出的問題入手安排學生的學習活動,使學生樹立「學習源於問題」的意識,培養遇到不明白的問題勇於提出的良好的習慣。這也是創新品質形成的基礎。
2.學會提出問題。注意培養學生認真觀察、認真思考的學習品質。在學生的提問過程中,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恰當的進行引導和訓練,逐步訓練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3.及時進行評價。激勵會強化學生的提問意識與動機,運用評價手段,針對學生的提問給予恰當評價、引導,小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論是否有價值,要給提問者以激勵。特別是課外反饋的問題,更要及時反饋、評價、激勵,以加強勤思習慣的養成。
探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常論常新的問題。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以學生為主體,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不斷探索有效的教學策略,使我們的語文教學事半功倍,努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⑤ 如何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論文

眾所周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師追求的永恆主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種過程,更是一種理念。它不僅關注知識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審視我們當今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往往是教師在課堂中講得口乾舌燥、筋疲力盡,而學生卻聽得頭昏腦脹、昏昏欲睡,這樣的教學,從表面上看,占滿了課堂教學的所有時間,老師們也感到盡心盡力了,但是從學生學習的效果來看,是一種低效教學。而有效教學則是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採取恰當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獲取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識,同時,充分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那麼怎樣才能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更有效?下面我將根據搜集的資料並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認識與體會,與各位交流、共勉。
一、吃透教材,了解學生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必要條件。
人們常說醫生的功夫在臨床,教師的功夫在課堂。一節好的課堂教學能讓學生在課堂內掌握一定的知識與技能,並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然而,吃透教材,了解學生卻是搞好教學的基礎,教師只有深入鑽研教材,明確教學目標,掌握課文重點,把握教學難點,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課堂教學目標明確,就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明確教學的重點是什麼,就可以避免眉毛鬍子一把抓,當詳則詳,當略則略,主次分明。抓住課文的難點,設計教學的形式,問題的處理方式才不會單一,課堂教學才會生動有趣,富有感染力。這樣的課堂一定是精彩的,反之,如果我們自己對課文內容半生不熟,在課堂上恨不得手拿教參照本宣科,學生的思維也必定受到限制,這樣的課堂談何精彩,談何高效?所以我們在教學前一定要吃透教材。
除了要吃透教材,我們還要了解學生。因為學生才是課堂真正的主人,教師備好的課能否為學生所接受,是一個需要在實踐中檢驗的問題。學生的知識水平及接受能力的差異是我們必須接受的一個現實,處理好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這個問題,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例如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時,他早教學生理解「飽經風霜」這個詞時,並沒有問學生「飽經風霜」這個詞在詞典典里是什麼意思,怎麼解釋的。他只是說:「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車的飽經風霜的臉是一張什麼樣的臉。大家想好後,用幾句話寫出來,我給大家開個頭:『那位拉車的才三十多歲』——」幾分鍾後,學生寫出來的話便有飽經風霜的意思了。短短一則案例,便可知教師對於教材的把握,對學生的了解,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確確實實學到了知識,既高效又簡潔,這樣的教學學生不喜歡才怪。
剛才我們說老師在上課前要吃透教材,了解學生,那是不是說教師在課前做了精心的准備,就夠了呢?當然不是,因為老師要達成的有效教學的對象是學生,所以僅靠老師單方面的准備是不夠的,學生也要准備,學生的准備就是預習。課前預習十分重要,所以我們要抓好學生的課前預習,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前提。
二、抓好學生課前預習,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老師們都知道,預習是學生在教師講讀課文之前的預先學習。它是學生自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預習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因此,教師應當而且必須要求學生先預習課文後上課。當然,我們平時都布置讓學生預習課文,然而效果卻並不理想。我就有過這樣的經歷:在檢查學生預習情況時,發現還是有一部分學生不認識生字,讀不通句子……遇上這種情況我就很生氣,往往把學生批評一通,橫加指責,說他們態度不端正,預習不到位。但靜下心來反思一下,我們的要求到位嗎?明確嗎?是啊,我們並沒有對學生預習什麼,如何預習,做出明確的要求,也並沒對學生的預習做充分的指導,也就是說,學生根本不知道怎樣做才算預習到位了。所以老師們在布置學生預習課文時一定要提出明確的要求,比如要求學生要基本做到:1、課文要多讀,讀通讀順讀准確,2、不懂的地方要查字典、查資料或作記號,以便課堂中提出來解決;3、想想通過讀課文知道了什麼?什麼地方不明白,並作個記號等。學生們若能按要求做好課前的預習,那麼老師進行課堂教學時,就能更好地抓住重點,解決難點,提高學習效率,如果長期堅持預習,還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逐步提高自學能力,為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實現教學目標也定會事半功倍。
三、加強聽說讀寫訓練,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本途徑。
老師們都知道,課堂訓練主要是通過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與技能的訓練,以此達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設計並運用好聽說讀寫訓練,不但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先說說聽的訓練。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讓學生聽配樂朗讀,聽錄音朗讀,聽教師范讀等,來激發情感,培養興趣。比如我們在教完《一夜的工作》後,再向學生介紹《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並配樂朗讀給他們聽,這樣便將學生帶入課文的意境,使他們與作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從而更深理解課文內容,並深入體會總理就是這樣為人民奉獻一生,這樣「總理為人民,人民愛總理」這一感人至深的主題也得到深化。
其次是說的訓練。教師可根據實際,設計「主導」性的問題,讓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思考。然後,讓同桌、小組討論,或是全班性匯報,或是讓學生質疑、釋疑解難,使學生積極地多動腦筋多動口。這樣,一則培養學生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能力;二則通過教學信息互通交流與反饋,教師能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上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再進行有的放矢的「導」,以促進學生認知的良性循環,使學生「最近發展區」獲得新知。說的訓練形式多樣,可採用看課題,說題旨,培養學生思辯能力;看插圖,說圖意,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和口頭表達能力;學詞語,說句子,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讀語句,說內容,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品段落,說段意,培養學生概括能力;抓中心,說體會,培養學生語言傳情能力。
接著是讀的訓練。《新課標》非常重視讀,總目標,階段目標都著重指出讀的重要性。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閱讀教學,實質就是導讀過程。讀的形式也很多,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教學目標和略講、精講的需要等,選擇讀的時機和形式,而不能為讀而讀,流於形式。
最後談談寫的訓練。只要我們隨手翻開語文課本,就可以發現課後有許多練習都與寫有關。如讀讀寫寫,聽寫、默寫,造句、小練筆等。老師切不可簡單地以講來代替,應讓「寫」進入課堂,在課堂上讓學生動手寫,寫自己所見,寫自己所聞,寫自己所感。加強語言文字積累與運用,充分利用「寫」這一練習來鞏固記憶
四、精練課堂教學語言,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實踐證明,越是簡潔的教學語言,越有利於保持學生聽課的興趣,課堂效率也相應較高。
(1)精心預設提問語。相同的一個問題,如果提問的方法不夠恰當,一方面他會影響學生答題的質量,另一方面也會影響學生答題的速度,從而影響整節課的有效教學時間。例如我們在教學《鳥的天堂》一文時,如果我們提問:「鳥的天堂好在哪裡?」這樣一提問,由於領域太寬,學生一片茫然,不知如何回答。但假如我們再換一種問法:「鳥的天堂在文中出現了四次,為什麼有的地方加引號,有的地方不加引號?」這樣的質疑,思維的焦點就在「有沒有加引號」的差異上,指向比較明確。思考的目標相對集中,探究的過程有具體的支點,自然提高了探究的積極性和有效性。由此可見,課前精心預設好問題,可以使課堂教學出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2)壓縮錘煉講授語。新課程提倡以學生為主體,積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並不等於不要傳統的教師講授,講授法在新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中仍佔有重要的位置,問題是作為老師該如何讓講授的語言發揮最大的作用,做到精講,少講,擠出時間讓學生講。因此,教師必須加強語言基本功的訓練,力爭使教學語言簡潔、不羅嗦。這一點感觸在我這次去西安聽課後猶為強烈。11月17日至18日,我有幸觀摩了陝西省首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創新評優大賽活動的12節參賽課。12節課下來,讓我們深深的感受到了這些老師的基本功是如此的扎實,課堂教學語言生動、富有啟發性,精神飽滿、富有激情。其中咸陽市三原縣中山街中心小學梁娟老師執教的古詩《游園不值》一課,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梁老師行雲流水般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課堂結構環環相扣,學生學得輕松自在,知識的掌握扎實有效,老師引導到位,且沉著和藹,這些都歸功於梁老師扎實的語文功底,措詞的准確性,語言的生動性,讓學生在課堂上除了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新詞外,似乎從老師的語言中也學到了很多語文知識,包括詞語的運用及語言表達的方式方法,同時教師極具感染力的語言能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讓學生帶著對老師的敬佩之情樂於學習,樂意聽講。我想這肯定是他平時積累的結果,所以我們在平時也應該苦練基本功,錘煉自己的教學語言,使自己更上一層樓。
(3)點撥巧用評價語。一、兩句簡潔的話總能激發學生無窮的學習興趣,其作用或激勵,或賞識,或尊重,或期待,例如孫全勝老師在上《落花生》這一課時,他在聽了學生的朗讀之後,就有這樣一段巧妙的評價語,我至今記憶猶新。他說:「聽了同學們的讀書,非常好。我想起古人的話: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不動筆墨不讀書。拿起筆,不理解的做個記號,打個問號。看誰提的問題大,看誰提的問題響,看誰提的問題多?」。就這樣一、兩句簡潔的話卻能激發學生無窮的學習興趣,其作用不言而喻。同樣是在西安聽課的過程中,商洛市鎮安縣城關小學的余紫燕老師執教的《小稻秧歷險記》一課,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靈活處理課堂偶發事件的技巧和能力堪稱完美。記得當時課堂上有一個環節是師生合作表演雜草搶奪小稻秧的營養,這位老師演小稻秧,六七個孩子演雜草。搶營養時,「雜草們」在老師的身上亂抓,本是十分尷尬的事,但余老師沒亂方寸,而是立刻提醒孩子們「營養應該在哪兒?」,孩子們馬上彎腰在「小稻秧」周圍的地上「搶」了起來,將情景表演推向高潮。之後,余老師提問說:「誰還有問題?」,孩子們異口同聲說「沒——問——題」,此時,余老師說了一句非常經典的過渡語,她說:「沒問題是超常的,有問題也很正常。」余老師這么詼諧的一說。簡單的一語,巧妙過渡,引出後面的預設問題,其課堂應變能力可見一斑!
五、給足學生思考的時間,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所在。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們似乎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課堂上老師激情飛揚,提出的問題也是精妙絕倫,然而學生的反映卻如一潭死水。因此,有些語文教師常常發出「語文課真的沒法上」的感嘆;而前幾年社會上一些批評家卻發出了「語文老師誤人子弟」的論調,他們認為語文老師霸佔了語文課堂,自導自演獨角戲,並把學生本來讀得懂的文章講得高深莫測。語文老師如此吃力不討好,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且慢為自己喊冤,因為喊冤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我們不妨冷靜下來,作一次深刻的自我檢討,也許我們真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們不妨先對語文學科的特點作一個分析:就其性質而言,語文是情感性與工具性並重的學科;就其內容而言,語文包含了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因此,設計語文課時應給學生留足情感體味的空間,應給學生留足聽說讀寫的時間。很多語文教師對此點的認識是頗為不足的,他們總以為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花很多時間將自己以為是標准答案的理解嘰哩哇啦地向學生說個不停,並要求學生一字不漏地做好筆記。這樣,語文教師就成了播音機,學生了成了寫字機。這樣的課堂,學生怎麼會不覺得枯燥無味呢?這樣的老師怎麼會不被人認為是「誤人子弟」呢?其實語文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是靠充分的感悟和訓練來獲得的啊!
古人雲「師傅不過引路人」,現代教育理論也認為,學生是課堂的主人。無論古今理論都有一個共同點:教師指引學習方向,學生才是學習主體。因此,我們可以給語文課堂這樣一個設喻: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而教師只是他們邀請來參與語文學習活動的嘉賓;學生是語文學習活動的主體,而教師只是維持他們學習秩序的主持人。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們不難找到語文教師自我解放的途徑,那就是在語文課堂上給學生留足思考的空間和時間,還學生一片獨立閱讀和思考的時空,這樣學生才能在語文這片廣闊而充滿魅力的園地中茁壯成長起來,而語文教師也才能從自導自演獨角戲的泥潭中走出來,並甩掉「誤人子弟」的「罪名」。
總之,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長遠的也是一個常新的課題,需要研究和探討的問題很多,不是幾句話能夠涵蓋的。但是只要我們目中有學生,心中有方法,教學有藝術,不斷尋覓,上下求索,相信我們的語文教學一定會呈現實效。

⑥ 如何避免語文課堂「高耗低效」

小學語文教學「高耗低效」已經成為相關學者、學生家長及社會各界群體熱議的話題之一。這使得教育界高度重視小學語文教學高耗低效現象,積極探究此不良現象發生的原因,意在有效解決問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水平,更好的教育和培養學生,促使學生良好的發展。筆者將參考相關文獻及自身工作經驗,對小學語文教學高耗低效現象進行分析與探討,希望對於規避此種現象的發生有所幫助。
一、小學語文教學「高耗低能」的原因分析
經過對多地小學語文教學實際情況的了解,確定小學語文教學「高耗低效」現象的發生與以下幾方面有很大關聯。
(一)未准確把握語文課程特點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說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基於此,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准確把握語文課程的特點,充分發揮語文熏陶感染的作用,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擁有獨特體驗;應當准確把握語言文字的特點,合理的教授學生寫字、閱讀、寫作及口語交際等,以便增強學生聽說讀寫能力。
但是,從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小學語文教學之中教師並沒有準確把握語文課程特點,更沒有準確地把握語言文字的特點,良好的教授學生、培養學生,促使很多學生都沒有扎實掌握語文知識,更別說提升自身能力、意識、思維等。由此看來,教師不注重准確把握語文課程特點來進行語文教學,將會影響教學效果,容易使語文教學出現「高耗低效」的現象。
(二)語文教學目標設置不合理
除了不準確把握語文課本特點容易產生語文教學「高耗低效」的現象之外,語文教學目標設置不合理也能夠造成。通過對多地小學語文教學實際情況的調查與了解,確定一些教師並沒有合理制定教學目標,致使語文教學方向性不強、教育性不強、有效性不強,不利於良好的教育和培養學生。常見的語文教學目標設置不合理的情況是:一些教師僅從「教」的角度出發,按照自己思維、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知識傳授,不注重考慮學生學習情況;一些教師不認真研究課程標准、教學內容及學生實際情況,致使設置的教學目標不合理,進而影響小學語文教學效果;一些教師照搬教材,不考慮教學環境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如此必然會影響語文教學效果。
二、解決小學語文教學「高耗低能」的有效對策
(一)解讀文本,確立基點
正確地、科學地解讀文本,確立基點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條件。為此,在規避小學語文教學「高耗低效」現象出現,優化小學語文教學之際,應當正確接地文本,確立基點。也就是語文教師應當深入的研究語文課本,詳細了解語文課本,明確教學重點和難點,進而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規劃設計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以便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能夠緊緊圍繞學生,良好的教育和培養學生。
(二)目標引領,有的放矢
針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目標設置不合理的情況,應當以新課標為准,樹立科學的教學觀念,在此基礎上結合教學實際情況及學生實際情況,合理的設置小學教學目標,以便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充分的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生的技能、學生的情感態度,進而選用適合的教學方法來教學,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學中,良好的學習語文知識。所以,要想避免小學語文教學出現高耗低效現象,合理設置教學目標,良好教學,做到有的放矢是非常必要的。
三、結語
從新課標角度分析當代小學語文教學,確定小學語文教學表現為「高耗低效」。而造成此種現象的原因較多,如未准確把握語文課程特點、語文教學目標設置不合理等等,導致學生在教學中難以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養,相應的學生語文知識水平不高。為了避免此種現象的持續發生,應積極調整優化小學語文教學,也就是解讀文本,確立基點、目標引領,有的放矢、簡化頭緒,精簡內容等,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果,避免「高耗低效」現象的再次出現。

⑦ 學生有哪些低效復習現象

復習作為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在日常的教學中,可以使學生對已經學到的知識進行梳理、鞏固以及記憶,從而使知識點深入到學生的腦海中。另外,通過復習還可以促使學生對知識點的整合,在復習過程中對知識進行強化綜合,提升學生運用所學到的知識來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在多數的小學語文復習中都存在著效率低的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通過對小學高年級語文復習中存在的低效現象進行分析,從而進一步探尋出解決問題的有效對策。
小學語文復習低效現象反思對策一、小學高年級語文復習中的低效現象
在實際的小學高年級復習教學中,有太多的教師對原本的復習教學的價值取向認識不到位,從而導致工作產生偏離現象,使學生的復習產生出現低效。一般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復習中主要存在以下幾種低效現象:
1.復習目標不明確
很多的教師在進行語文復習的時候都沒有明確的目標,總是覺得課文哪裡都是重點,這里也要強調,那裡也要強調,出現不分輕重地將新授課重復地演繹一遍的情況,缺乏針對性。這種復習方式會讓學生覺得沒有一點新鮮感,導致學生對復習提不起興趣,從而在復習教學中感到無所事事,也不可能讓學生在復習中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2.復習過於機械化
這是在復習教學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現象,大多數的教師喜歡用考試來檢測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程度,讓學生每天就是在題海中度過,然後把學生做的每一個復習題都作為教學的目標進行講評,學生每天都是考試和講評,讓學生幾乎都成為了考試的機器。這種復習方式讓學生不堪重負,從而產生厭學心理。
3.復習內容缺乏聯系性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復習教學中,很多的教師在復習的時候,總是只將教材和教參作為復習的唯一依據,復習就樂此不疲的在教材和教參中反復,就不找一些與知識點有聯系性的內容,來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運用。這種復習模式從表面上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是很好,但是學生並沒有學會在其它地方的運用,只是在原有的水平上進行的循環。
二、對小學高年級語文復習教學中低效現象的改善
通過復習中低效現象的分析,可以看出,復習教學並不是對學習國的內容再進行機械的練習,而是要促進學生從整體上將學過的內容進行鞏固和掌握,通過新的視角對知識進行再認識和再實踐,所以要解決復習低效現象的有效措施有:
1.明確復習教學目標,引導學生自主復習
在新課改下,提倡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意識注重培養。所以教師在進行復習教學時要注意將學生作為復習的主體,並將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的發揮出來。例如在進行高年級語文中古詩的復習時,教師可以先將學生要自己復習的內容告訴他們,或者是將一些提綱提供給他們,並將復習的具體要求提出來;然後讓學生進行分層次和分內容的誦讀記憶,在記憶之後讓學生自己出題,或者是通過學生相互出題的方式,來對復習和記憶的結果進行考核,進行查漏補缺;最後教師可以通過圍繞相關的知識點設計一些有效的練習,對學生知識的掌握度進行檢測,根據檢測的結果結合實際內容進行講評和糾錯。
2.充分了解學生學習的基礎和需求,提供有效的復習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復習中,很多的教師由於不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以及學習的需求,導致學生已經解決了的問題教師還在糾結,學生感到困惑的地方教師又不去關注,這樣時間一長,學生自然而然就失去了對復習的興趣。所以教師要通過平時在教學中對學生的觀察、在作業中的錯誤記錄以及在復習前進行個別訪談等方式,對學生學習的基礎和需求進行了解,然後對症下葯,為學生提供更多相關的學習資源來突破學習的難點,從而進行有效的復習。
3.充分把握復習的重點,進行有效的訓練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復習中,教師應該對復習教學中的重點充分的把握,將那些具有相同語文訓練點的文章進行串連復習,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使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得到提高。例如,教師在進行小學高年級語文復習教學時,可以靈活的採用多種形式將訓練的主題和重點引出,如在閱讀課文內容的時候,教會學生怎樣從作者的思路中將作者的思路體會出來,然後在自己進行寫作訓練時,又將怎樣運用想像和聯想把情感更充分、更生動的表達出來。這樣不僅使復習的效率提高,還在一定程度上將學生的語文能力進行提高。
三、結語
通過本文的分析和研究,我們可以知道,在小學語文復習教學中,要想將復習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僅僅做到這些方面是不夠的,還需要教師及學生在平時的復習教學中多實踐、多探索,以便在以後的復習教學中能將復習教學的有效性提高。

⑧ 語文教學怎樣走出高耗低效的泥潭

新課改推行10年了,但大多數語文教師仍舊把語文課本作為唯一的課程資源,以為講細講透極少量的幾篇課文,一學期最多30篇,一學年最多60篇,三年最多180篇,就能讓學生在語言素養與能力上反芻「三」,試圖以少勝多,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現當代語文教育之所以「少慢差費」,就是偏執於「舉一反三」。閱讀量不足,背誦得太少,寫作量更少,導致中小學語文教學先天不足,營養不良,嚴重貧血。

語文界的同仁一直在不懈地探討語文教育的出路。三十年時間,有關語文的出版物數不勝數,以傳統的、現代的、甚至最時尚的理論給語文教學診治疾病的文章更是不計其數。可是語文還是重病纏身。三十年間,涌現了許多語文教育改革家,創立了不少模式,流派,但在微觀上解決課堂問題的多,從宏觀上反思語文教材閱讀量不足,寫作量不足,從根本上解決語文教學效率不高問題的少。也許人們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即漢字、漢語與漢文化的關系。現在通行的文本解析的教學方法是從西方傳入的,數十年的教學實踐證明它不切合中國國情。中國的語文教育應該遵循母語教育的傳統,重視積累、感悟、運用。回歸積累背誦,多讀、多寫的傳統;落實新《課標》的背誦篇目,落實「少做題,多讀書,提倡讀整本的書」的精神,落實課外閱讀的定量要求,落實課外練筆的字數要求,將傳統的課外閱讀,課外練筆放在課內進行,至於選擇教學模式、方法,可以不拘一格,古今中外皆可為我所用,只要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多讀、多背、多寫,並能堅持下去,養成習慣,就能改變語文教學效率低下的局面。

一、語文學習的規律是多讀、多背,舉三反一

語文教育為什麼必須強調積累,強調「舉三反一」。因為語言能力形成是,積累「三」(多的意思),才能在學生自身語言能力與素養上反芻「一」,形成「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能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大量的研究、實踐以及常識告訴我們,語言的學習規律,恰恰是「舉三反一」。語言學習不太類似於「科學化」的數理化學習、可以「舉一」(如例題)「反三(做習題)」,「舉少」而「勝多」,語言學習常常是「舉三」而「反一」,因此沒有大量的閱讀積累,就會營養不良。

除了閱讀積累,還需要背誦。洪鎮濤先生曾經提出過「吞下去」的原則。中小學階段如果能積累背誦豐富的詩文精品,那麼成年之後,提筆為文,就可輕而易舉地做到辭義暢達,文從字順。那些語文素質好的,似乎並不是老師講出來的,而是他們較多地讀了一些課外書籍。讀得多了,記得多了,語文水平就高出別人一大截了。台中師大王財貴博士提倡十三歲之前背誦四書五經,認為這個方法不但可以使小朋友提高語言素養,還可以開發增進兒童的智慧,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魯迅、朱自清、老舍、徐志摩、錢鍾書、沈從文、林語堂、梁實秋等大師都是背古書長大的,這些現象,值得我們的語文教學反思。傳統語文教育,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老師是指導兼督導,學生的主要功課是朗讀和背誦,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輕松,不過數年,不但對中國文化能入其門牆,初涉堂奧,而且自然「習得」運用語言文字的功夫。當代語文教育,老師充當主角,學生是配角,課堂上,老師佔用大部分時間,滔滔而講,學生枯坐堂下,懨懨而聽。課下,老師疲於備課批作業,學生題海苦渡,教學雙方如牛負重,怨教怨學「蔚然成風」。
因此,從宏觀上把握語文教改的方向,必須重視積累,多讀、多背。近三十年來取得突破性進展的語文教學改革改,無不是朝這個方向前進,而且有具體得當的措施,同時又能堅持推廣的。八十年代初張孝純先生的「大語文教育」,九十年代中期趙謙祥的「語文教育與人的發展」,山東煙台的「大量讀寫,雙軌運行」,竇桂梅的「三個超越」等改革,都能有效地解決語文教學效率低下的問題,相同的一點是注重積累,能落實多讀多寫。

二、語文學習要讀寫結合,多寫多練

傳統語文教育的整體思路是先記誦、再開講、後作文。古人提升了寫作的教學地位,以寫作能力培養為核心。「寫」是最重要的,是語文綜合素質的集中體現。語言運用主要體現在「寫」上。較之當代以閱讀為主寫作為輔的語文教學體系,傳統語文教育強調「運用」,強調實踐,以「寫」為主,較好地規避了眼高手低的現象大面積出現。

當代語文教育中,寫作教學未受到重視,每學期只寫6——8篇作文,雖有課外練筆,但大多數未落實,寫作量太少,形不成熟練的技能。學生視寫作為畏途,成為語文教學的痼疾。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多練是主要的途徑。語文教育的名家都是這樣做的:浙江特級教師陸鑒三要求學生每學期至少寫30篇作文,上海特級教師沈蘅仲提倡學生一日一文開展練筆活動,遼寧特級教師魏書生要求學生每天寫500字。但怎樣讓學生有東西可寫,讓學生願意寫並能堅持下去,則是練筆的關鍵。

為了讓學生多寫多練,90年代中期我設計了「自辦文集式」課外練筆。為了讓每個學生獲得成功的機會,調動全體學生練筆的積極性,每學期要求學生用16開白紙自己裝訂一本「文集」,從封面設計、刊頭題名、扉頁題詞、卷首語到目錄都要求學生精心設計構思,親自動手去做。封面和刊名要求有較高的藝術性,能體現蓬勃向上的情操或健康雋永的情趣,有鮮明的個性風格。扉頁選取一句自己最喜歡的箴言,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並配以必要的裝飾。設計一個形式新穎的目錄表,對全集的內容題目能標以頁碼,卷首語表明寫作心態,寫出本學期練筆的目標、打算,一學期下來,寫一篇後記。

文集內容主要分四個欄目:一、讀書筆記。要求學生將平時課外閱讀的內容用讀書筆記的形式呈現。二、讀寫同步。該欄配合語文課本的閱讀單元和課堂作文訓練點,以命題和提出要求的片段作文訓練為主。三、每周一次。該欄要求學生關注國際國內,學校內外,家庭內外的重大事件或能引起自己心靈震動的人和事,通過自己的觀察思索表達出來。四、文藝創作。該欄主要練習文藝創作,可以寫詩歌、散文、小小說、短劇、寓言,童話、科幻故事等。實踐證明,自辦文集式課外練筆符合素質教育和當前的新課改精神,效果顯著且易於推廣。

山東煙台的「大量讀寫,雙軌運行」,江蘇管建剛老師的班級作文周報,都是多練成功的典型。

三、課外閱讀、課外練筆課內化,落實新《課標》精神

語文教育的經驗和教訓表明,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詳細的講解分析,注重規律、概念的掌握及其精確程度,必然削減、忽視學生的語文實踐,擠占學生讀書、背書、練筆的時間。語文學習必須有一定量的積累,積累的內容包括語言材料、文章樣式、思想感情、生活體驗。而現在一首小詩講一節課,一篇幾千字的小說、散文講三四節課,一個學期一百二十節課就學這么二三十篇課文。有些課文上完後,不少學生讀起來還結結巴巴。課堂上很少讀書、背書、練筆的時間,語文教學這種大面積,長時間的損失,嚴重地降低了廣大青少年乃至整個國民的語文素養。

新《課標》就是為了糾正這種偏向,在繼承傳統語文教學的精華,總結幾十年語文教改經驗的基礎上才重提培養語感,注重積累。新《課標》規定了的背誦篇目,課外閱讀的數量要求,課外練筆的字數要求。

新《課標》的這些規定,讓我們看到了語文教學希望的曙光。但新課改搞了七八年,除了少數地方,除了個別勇於探索的教師能洞悉前述弊端,從宏觀上把握改革方向,用自己的教育實踐智慧,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措施落實積累背誦,多讀、多寫之外,全國大多數地方,大部分語文教師都沒有落實積累背誦、課外閱讀、課外練筆的數量要求。

怎樣落實新《課標》的這些精神?我主張課外閱讀、課外練筆課內化,並指導我區部分青年骨幹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一、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盡量讓學生自主地讀書、感悟、積累,不要過多地佔用時間分析串講;二、要選擇、重組教材,每一單元精選一兩篇課文精講或引導學生精讀,其餘略讀或課外自讀;三、每周至少用兩節課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閱讀名著或報刊時文,並用讀書筆記或其它方式練筆。

這樣就用有效時間和具體措施保證了新《課標》精神的落實,也就把積累,讀書,感悟的時間還給了學生,同時,通過大量閱讀名著,形成學生的人文素養。

各地語文教改的先驅者也有不少成功的探索。如山東濰坊市韓興娥老師的小學語文「重組教材,大量閱讀」實驗,採取「讀讀背背,背背讀讀」的方法,讓學生一個課時學習二至四篇課文,兩個星期學一冊課本,剩下的課堂時間帶領學生到處搜羅讀書,不停地閱讀、做筆記,讀了相當於現行教材10倍以上的內容。再如吉林毓文中學(高中)的「名著閱讀與人文素養形成」實驗,實驗班每學期期中考試前學完教材,期中考試後集中閱讀名著,完成讀書報告。學生在兩年半時間閱讀10本名著,平均閱讀量約200萬字。

總之,明確了改變語文教學貧血、營養不良的方向是積累背誦、多讀、多寫,就要在教育理論的指導下探索實踐,並學習借鑒前人和同行成功的經驗,吸收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的語文教育改革成果。這樣,在各種模式、流派面前既不「亂花漸欲迷人眼」,無所適從;也不囿於一隅,抱殘守缺,我心有主,各種模式、方法皆可為我所用。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低效與對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