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語文閱讀理解答題技巧初探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指導學生讀懂課文,要指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正確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提高認識,受到思想教育;教師還要指導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怎樣表達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從中看出閱讀理解在小學語文教學佔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但是大多數學生碰到閱讀題型就表現出畏難情緒,草草讀完文章就急著做題,答題不完整又答不到點子上,導致語文學習好學而難考的尷尬局面。
其實,閱讀理解題並不像有些同學想像的那麼難,只要明確解題要求,遵循一定的解題思路,掌握一些類型題的解題方法,大部分題還是能夠正確解答的。如果掌握了閱讀理解的解題要求和做題思路,就會消除畏難情緒,所謂的難題就會迎刃而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應在啟蒙教學階段就進行滲透培養。
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語文閱讀理解的答題技巧談一些教學體會和淺見,且將閱讀理解解題思路基本步驟大致可以總結為:1、速讀原文材料;2、看清題目要求;3、細找文中原話;4、認真回答問題。
(一) 速讀原文材料——優化閱讀方法,講求閱讀實效
小學語文閱讀理解的基本能力,就是能認真地閱讀給出的文字材料,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而對於小學中高年級學生來說,語言知識與閱讀時間都是有限的。因此,除了布置相適應的閱讀任務以外,在課堂上適度的精讀指導是相當有意義的。培養快速閱讀能力,指導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思維理解的方法,我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
1、嚴格要求,嚴格練習。學生在平時的閱讀活動中,有許多不良習慣,有的喜歡小聲朗讀或用手指、筆、尺子等指字認讀;有的則習慣咬文嚼字,逐詞逐句慢慢讀,以為這樣讀才能讀得透徹、理解得深刻。針對這些不良讀法,在閱讀練習時,我要求他們做到:集中注重力,閱讀時做到「心到」、「眼到」、「筆到」;自主閱讀,獨立思考;快速閱讀,快速感知文字信息。在規定閱讀的時間,一定要按時按量完成。
2、教給讀法,自主感悟。《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閱讀要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在讀法指導上要求做到對閱讀材料要一氣呵成讀完它,中間不能停頓或復讀;盡量使用默讀,達到在感知中認讀,在速讀中感知。
3、捕捉信息,重點突破。學生閱讀,既有「從書面文字開始而止於大腦的某種再現或解釋的過程」,也有「從已經習得的知識和技能」出發在閱讀中又選擇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成為一個「真正主動的、由內心促動並受內心支配的過程」。閱讀的同時要用筆標出不懂的字、詞或句子,以便及時解決。課文《神童的「秘訣」》中陳毅讀書的方法,學生可以借鑒。認真地閱讀文章是做好題目的前提,只有認真地通讀全篇,做題時才能胸有成竹。
(二)看清題目要求——平心靜氣審題,切忌粗心大意
學生在審視閱讀理解的問題要求時,關鍵的字、詞或句子要讓學生在文中找到用筆圈下來,作為扣題作答的要點。在進行語文閱讀理解訓練時,第二遍讀文章要求學生帶著問題細讀全文,一般要做到如下幾點:
1、基礎知識,牢牢掌握。閱讀題型多種多樣,但是一定有基礎知識的考察,比如填標點符號、填關聯詞語、填拼音、找錯別字、找出文中的近反義詞,摘抄比喻句、劃出中心句等等。這些考察的是學生的基礎知識,課堂里一定訓練過,粗心的同學卻往往會與正確答案失之交臂。例如要求圈出正確的詞語,有的同學反而把錯誤的詞語劃去了。類似的情況,在考試時常常能見到,粗心是一部分同學在該題項中失分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在做這些基礎知識的題目時要格外仔細,這些題目盡量不要失分。
2、生字新詞,不要著急。試題中一旦出現生詞,一般會註上中文詞義,如果沒有注出詞義,那麼學生應該這樣處理:① 利用構詞法即拆分詞素的方法來猜出這個詞的大致意思;②有些名詞要聯繫上下文意思來猜測其意思;③有的生詞是故意不給注釋的,是要在題目當中出現的。最常見的兩種情況:一是,要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二是,根據意思從文中找出相應的詞語。例如:實際的表現和所得到的稱謂或名聲是一致的。第二種情況相對於難度小一些。
3、弄清問題,巧用「原話」。對於一些題目,原文中有明顯的准確答案,要善於利用閱讀文字材料中的「原文」材料,進行回答。①有的問題是根據文中的句子設計的,可以從文中一句找到正確的答案;②有的問題是根據文中的一段話設計的,因此可以從文中的某一段找到正確的答案;③有的有的問題是根據整篇文章設計的,要求學生認真弄懂全文意思,根據文中提供的線索或信息進行邏輯推理。
4、想像說話,聯系生活。學生做閱讀理解的時候,最怕碰到回答問題和想像寫話,例如:聯系你的生活實際,談談你讀文後的感受。或是: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想?請寫幾句話。這樣的題目往往要先從課文中說起,你喜歡主人公的什麼品質,然後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自己是怎樣做的。在平時的訓練中,提醒學生寫答案時要答滿線格。
例如:《鄰家的星期四》「唉,本該是我們的星期四,現在整個兒成了鄰家的星期四。我不由得生出長久不易平息的聯想來。」請你聯繫上文寫寫「我」可能聯想到什麼?(一連三張紙條,一連三次提醒,這位女主人真是熱心哪!她讓我們充分感受到悉尼人高度的環保意識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希望這些環保意識也能紮根在我們心裡,讓我們的生活環境也能越來越美麗,以優美、整潔的環境迎接世博會。)像類似的發揮想像的問題,要聯系生活來領會文中的關鍵句段的意思,即從文中讀出自己,讀出「我」,學會轉換角色,設身處地地思考問題,這樣答案才能更加完美。
在審題的時候,要像對待數學試題中的數字一樣,認真看清每一個字、詞、句、甚至每一個標點,要看清題目的要求,分析問題的提問要點。
(三) 細找文中原話——巧借關鍵詞句,進行答案定位
語文閱讀理解題是一種綜合性的題型,它能有效地檢測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文素質。其問題設置大致分三個層次:直接源於原文,間接源於原文,超越原文。對第一層問題,需要認真感知原文,並稍作思考,如此即可直接從原文或自己的知識儲備中覓得答案;對第二層問題,需要反復強化、整體感知原文,對文意做到融會貫通,並積極分析,深刻思考,高度概括即可;對第三層問題,需要高度領悟文意,並在此基礎上積極運行延伸思維、發散思維、逆向思維等思維活動,才可形成答案。就上面的三層問題的題型,我分別舉例說明。
1、直接提取信息。大多數閱讀試題會出自選文的某一處地方,其關鍵詞基本涉及到具體的字詞句,我們可以抓住問題中的關鍵詞,找准問題的出處。答案一般在問題關鍵詞前後的位置,可以在其上文和下文或是聯繫上下文進行搜索定位。有些試題它要求用文中原話來回答,我們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話來作答,這時就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來回答問題。(低年級較為常見)如果它沒有明確要求用文中的原話來作答,我們也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來回答問題。
例如:《家是什麼》(節選)
家是什麼?1983年在盧安達的一個真實故事,也許能給家做一個貼切的註解。
盧安達內戰期間,有一個叫熱拉爾的人,37歲,他的一家有40口人,父母、兄弟、姐妹、妻兒幾乎全部離散喪生。最後,絕望的熱拉爾打聽到5歲的小女兒還活著,輾轉數地,冒著生命危險找到了自己的親生骨肉。他悲喜交集,將女兒緊緊摟在懷里,第一句話就是:「我又有家了。」
填空:熱拉爾「悲喜交集」,「悲」的是他的一家有40口人,父母、兄弟、姐妹、妻兒幾乎全部離散喪生。「喜」的是找到了自己的親生骨肉。這樣的題目多以「根據短文內容填空」的題型出現,可以直接從文中提取答案。找好答案後,做好標記,以便檢查核對,然後認真准確地抄寫下來。
2、提取信息後概括。有時候找出的語句不一定能夠直接使用,還必須根據題目要求進行加工,或摘取詞語或壓縮主幹或抽取要點或重新組織。如若它指定必須要學生用自己的話來回答,我們也可以讓學生將文中的原話加以概括。
例如:《父親》(節選)
我小時候,不知什麼原因,非常厭惡胡蘿卜的味道,而弟弟就是不願吃青菜。面對我們的挑食,父親苦口婆心地勸過好幾回,總不見效。父親和母親商量後,做出了一個決定。那天,當我和弟弟坐上飯桌時,看到的是:我的面前是一碗胡蘿卜,而弟弟面前放著一碗青菜。我和弟弟面面相覷,誰都不肯動筷。父親鐵面無情地說:「今天,只有這個菜,不吃就吃白飯!」說得很乾脆,毫無商量的餘地。我們把求援的目光投向母親,母親似乎也無動於哀。我和弟弟埋頭吃起了白飯。可是, 。直到第三天晚飯時,我們姐弟終於將筷子伸向了胡蘿卜和青菜。不久,我們就吃慣了它們。
問題:文中的「父親和母親商量後,做出了一個決定。」中的「決定」是指父母每天只燒胡蘿卜和青菜,幫我們改掉挑食的壞習慣。父母做出這個決定的原因是苦心苦婆的勸說總不見效。這個決定最終讓我和弟弟吃慣了胡蘿卜和青菜。這些答案就要認真讀這個小節,提取有效的信息,然後概括出來。這種類型的題目對一般學生來說有難度。
3、提升內涵,升華情感。有些題目則需要結合全文內容,挖掘句子的隱含信息和深層含義。如《在金色的沙灘上》一文,作者為什麼要用《在金色的沙灘上》為課題?(理解「金色不僅指的是沙灘的顏色,更指的是小姑娘這種如同金子般的高尚品質。)這就要求學生要經過縝密的思考,寫出完美的答案了。
語文閱讀理解中,回答問題要精煉,摘取原文則是關鍵。離開了原材料恐怕誰也答不準,答不全。因此,准確解答閱讀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緊扣關鍵詞句,帶著問題去讀短文,可以快速地在原文中找出答案。
(四)認真回答問題——掌握答題技巧,力求言之有據
閱讀能力培養的最終目的是答題時取得最大的正確率,所以教師要正確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答題能力,教學生掌握必要的答題技巧:第一遍讀文章時不要做題,第二遍閱讀時再做題。回答問題時也要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1、不可不答。學生只有回答閱讀材料要求所提出的問題,才能得分。我們老師對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理解訓練時,就必須向學生說明這一點,不可不答,不答則無分。
2、不能亂答。學生不聯系閱讀理解問題的要求來回答,我們稱之為亂答題,亂答本質上是與學生不答題一樣,不得分。我們在閱讀理解訓練中強調學生要答滿線格,但並不是讓學生胡說和亂說,寫一些沒用的東西。答題時要抓住要點,不能偏離題目要求。
3、懂得取捨。一時做不出的閱讀理解的題,要先放一放,以免影響回答別的較有把握的閱讀理解題。待全部閱讀理解題解完後,如有剩餘時間再回來做放棄的閱讀理解題。在解答閱讀題時,讓學生千萬不要慌,要靜下心來,按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思維方式,先從容易的入手,逐漸地打開思路。
4、言之有據。所謂「言之有據」就是要學生在閱讀試卷上的文字材料上找原話,找依據,不能只是簡單的一個詞語和句子,顯得理由不充分,更不能憑空瞎說。如:學了課文《在金色的沙灘上》,你感覺小姑娘是個怎樣的人?可以說她做事不計報酬、拾金不昧、誠實、守信用等等,但是這些還不夠。完整的回答可以用這樣的句式回答:我感覺這個小女孩是一個 的人,因為她 。
語文閱讀理解中問答題的答案現在多是開放式的,題目得分的主動權在學生的手中,只要學生言之有據,持之有理,就可以酌情得分了。一名好的教師應該要善於用巧妙、機智的語言來點撥學生,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見解。尊重學生的體驗、見解,鼓勵學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思維,這對閱讀教學思想的形成有很大益處。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在尊重學生個性化體驗的同時,不應忽視文本的構想和教學的價值取向,防止從一個極端(同一模式化的理解)走向另一個極端(混亂與文章背離的教學)。
在答題時,要提醒學生注意組織規范語言答題,認真書寫。答案基本考慮成熟之後,還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語言。語言簡潔明了,語句通順,盡量不要有錯別字。在答題之後,如果時間允許,要重讀全文內容,仔細地進行復查。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決非一日之功,但只要我們方法正確,持之以恆,不斷訓練,就一定能提高。作為語文教師,在閱讀理解訓練中,我們只有教給學生正確的解題方法和技巧,才能讓學生學得輕松和放鬆,才能真正做到事半而功倍,收到閱讀教學的良好效果,為以後的語文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2. 如何指導一年級小學生做好閱讀理解題
有可能你正在為怎樣提高小學閱讀水平而覺得苦惱,找不到解決的方法。提高小學閱讀水平重要的就是多讀,注重讀書的方法和步驟。下面就帶你了解小學閱讀輔導提高閱讀水平的具體方法和步驟。
(從小開始)以上的五次閱讀法以及閱讀的三個步驟都是非常實用的提高語文水平的方法,如果能夠拿去實踐,那麼學生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小學閱讀輔導其實並不難,只要用對方法,學生就會在一段時間後得到提高。
3. 小學語文閱讀理解步驟技巧和方法
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分為以下幾步:
1.通讀文章,了解主要內容,總結中心思想。
2.認真內讀題目要求,理容解題意。
3.帶著問題進文章閱讀有關內容,認真思考,總結語言。
4.檢查題意是否跑題,內容是否完整,語句是否通順,標點符號是否正確。
4. 淺談怎樣指導小學語文課文閱讀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怎樣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通過實踐,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在閱讀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長期以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為了趕時間或省心省事,常常無視學生的自主性。老師拿著教學參考資料,根據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介紹、分段分層,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題思想,分析作品的寫作特色,一路介紹下來,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這樣的閱讀教學中,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師對作品的解讀,而不是學生對作品的自主閱讀。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放手讓學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學習。如學生學會拼音這個識字工具後,就應該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藉助課文注音把書讀通讀順。為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師應該是點撥、啟發、激勵學生,重點把更多的時間讓給學生閱讀、理解、品味、感悟。
新《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一理念揭示了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以教材為媒體,實現老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和交流。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對這一理念的落實。
二、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的好壞對於學生的閱讀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養學生養成自覺、專心地思考習慣,閱讀就會毫無效果。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要提醒學生在閱讀時不要一心多用,要靜下心來閱讀文章;然後,鼓勵學生在閱讀中不斷提出問題,以達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後,還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與作者進行情感交流,與作者產生共鳴。
當然,閱讀還要培養學生勤動筆的習慣。動筆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優美的詞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記號和批語,有必要的話還可以寫讀後感。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讓閱讀教學更加省力、高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閱讀教學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學生一旦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把讀書看成是一大樂事,就會釋放巨大的潛能,覺得越讀越有興趣,越讀越想讀。有了這樣的日積月累,何愁語文知識不豐富,語文閱讀能力不提高。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引起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呢?我認為要在閱讀前、教學中和教學後三個階段下功夫。閱讀教學前,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已知對課文內容進行預測、產生猜想。最常見的方法是讓學生看著課題,想想會產生什麼問題,或想知道些什麼?或讀讀課題,猜一猜課文會怎麼寫?當學生帶著一種強烈的疑問進入閱讀,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文本中心意圖,不斷提出疑問或話題,使學生不斷產生閱讀願望。當學生懷著某種願望或為達到某種願望而進入閱讀活動時,他的整個閱讀過程會始終充滿著閱讀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終保持著閱讀興趣,閱讀成為學生輕松愉快自主建構的過程。閱讀教學結束後,教師要根據所學內容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相關內容的興趣,將學生閱讀的視野拓展到更廣闊的領域。這樣,學生就會始終保持自主探索的濃厚的閱讀興趣。這對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四、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理解語言,不僅要理解語言所表達的具體內容,還要體會蘊含在語言中的感情,特別是作者不直接表達的、比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對學生來說也是極為重要的。
如《草原》一課教學中,教師課前可播放贊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繪草原景色的課件,創設情景,讓學生入情入境,從而激起學習課文的興趣。教師在引導學生細讀第一段時,抓住景物品詞句,先讀出感受再讀出情感,從而體會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觸景生情的,然後把作者的感悟轉化為學生自己的感悟。後面描寫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情誼時,可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這樣,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閱讀水平。
5. 怎麼樣指導孩子的閱讀理解(小學語文)
沒有好的辦法
,
只有讓孩子多讀這一篇文章
讀透了
給他說答案都在文中,只要有信心,鼓勵下孩子,你一定會成功
6. 怎樣指導小學生搞好語文課外閱讀
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說:「靠自己讀書成長起來的學生,不但結實,而且有可持續發展的後勁。」由此可見,課外閱讀是多麼的重要。《語文課程標准》規定小學階段要達到不少於145萬字的閱讀量。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目前,課外閱讀是不是得到了應有的重視呢?由於長年來推行應試教育的濃重陰影,閱讀教學所瞄準的是考試的得分點,兩眼盯住的是死讀課本,即使是被譽為開啟智慧之門的課外閱讀,也被視為不務正業。請看某雜志社對50個城市所作的調查:贊成學生應當閱讀部分優秀課外讀物的老師佔30.9%,認為課外閱讀與學生無益的佔7.9%,認為課外閱讀本身無礙,但學生不宜在學習階段為此分心的老師佔61.2%。另一項調查結果表明:20%的家長不贊成孩子讀課外讀物,26%的家長明確表示不允許看與學習無關的書,以不影響學習為前提才支持看書的佔45.1%,放任不管的佔8.9%。這兩項調查結果表明,囿於舊的教學觀念和應試教育的深刻影響,課外閱讀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人們總是把課堂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中心,課外閱讀則被認為是一般意義上的「課外活動」,是可有可無的「軟任務」,甚至認為讀課外書會影響正課的學習。其實,這都是片面的看法。《小學語文教師》編輯部的李振村先生出生在山東沂蒙山區的一個小村莊里。小學五年級時,教他語文的是一位叫徐宗文的京劇演員。這位老師經常朗讀課本以外的優美文章給學生聽。還把自己的藏書--各種各樣的文學名著--那個時代是不準看的,偷偷介紹給同學們,就在這樣的閱讀生活中,徐老師在這群山村的孩子們幼小的心靈里播下了夢想、憧憬和嚮往。恢復高考,這批山村孩子中大多順利考取了大學。李振村先生深有感觸地說:「教育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要讓孩子充滿夢想和激情,這比學到多少知識更為重要。有了憧憬和嚮往,人的心靈才會變得格外純凈,人的情感才會變得格外豐富,人才能充滿向上的激情,人才能熱愛閱讀,並進而熱愛學習、熱愛生活。」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在談到自己語文能力的獲得時,說課內學習、課外閱讀應是「三七開」。曾經有人向魯迅先生請教過寫作經驗,他說,哪有什麼經驗,無非是多看了幾本書罷了。以上名家的閱讀經驗無不告訴我們課外閱讀實在重要得很。原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1、課外閱讀對學生世界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他說,如果一個人在少年和青年時期沒有受到這些英雄人物的生活與戰斗的珍貴書籍的鼓舞,如果他們不為書中描寫的英雄人物的行為所感染進一步考慮自己,那麼就還不曾受到真正的教育。所以,要創造條件使每個學生都能找到使他振奮並終身難忘的書。2、課外閱讀是解決學生負擔過重的重要手段。蘇霍姆林斯基發現對於讀書多的學生來說,課堂上學到的任何一個概念都能夠被他納入從各種書籍中吸取來的知識體系中,課堂所教的科學知識就對他產生特殊的吸引力,因而它成了幫助學生把頭腦中已有的概念弄明白的不可缺少的東西。課外書讀得越多,掌握知識就容易,用來做家庭作業的時間就越少。因此,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搞好課外閱讀是解決學生負擔過重的重要手段。3、課外閱讀是開發學生智力的有力手段,特別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通常所說的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是對教材的領會、理解和記憶都有困難而言。他們往往對一項學習還沒有理解,而把另一項內容忘了。在這種情況下,許多老師就採取減輕他們腦力勞動的程度,不許他們讀課外書的方法,讓他們重讀教科書。蘇霍姆林斯基在大量的實驗經驗的基礎上,否定了這種做法。他認為這樣做完全是錯誤的,是不利於開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的智力。他認為,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就越需要多閱讀各種書籍。他還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說明這個問題。他說,感光力弱的膠卷需要更長的感光時間,成績差的學生的智力也需要更明亮和更長時間的科學知識之光的照耀。當然,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的課外閱讀決不能放任自流,而必須在教師的精心指導下進行。國內各地開展的課外閱讀實踐也證實了課外閱讀的價值體現:1、促進個性健康發展。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積極地閱讀課外健康讀物的學生,往往文化修養比較深厚,生活視野開闊,個性心理健全。相反,那些將自己束縛在題海里,連報紙也不翻一翻的學生,其性格孤僻憂郁,急躁畏難的情緒日益嚴重。2、拓寬閱讀教學的途徑。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益的有機途徑。3、鍛煉了思維,提高了寫作能力。課外閱讀引發學生積極思維,以讀促思,以讀促寫。由此可見,課外閱讀對於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具有多重功能。 2.走出「課外閱讀」指導的誤區 課外閱讀是課外語文活動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經常的形式,是課堂閱讀的繼續與擴展,是閱讀能力訓練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呂淑湘先生曾說過:「少數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說得益於課外。」的確,語文學習不能局限在小課堂里,只有樹立大語文觀,構建課內外結合、校內外溝通的語文教育體系,給學生創造一個廣闊的語文學習空間,才能有效地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 然而,當前在圖書館和閱覽室我們常常能發現這樣一種現象:連環畫、游戲書架前氣氛熱烈,文學書、作文書架前廖無幾人,而且手持連環畫冊的學生有近90%只翻閱畫面不看文字,三分鍾一換,五分鍾一調,即使看文學書的也只是粗略翻閱……由此可見,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還相當貧乏,特別是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仍處於一種消極、盲目、低效的狀態,情況不容樂觀。造成目前這一窘境的原因很多,但我覺得,教師指導的誤區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或對課外閱讀的目標模糊,造成了觀念上的偏頗;或淡化了指導,使課外閱讀處於放任的地步;或弱化了對學生課外閱讀情況的反饋、交流與評價,於是,學生的閱讀水平參差不齊,良好的閱讀習慣得不到養成……因此,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有效性,走出教師指導的誤區已成為當務之急。為此,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當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中教師指導的誤區及對策作一些思考,聊陳淺見,與同仁商議。 誤區之一:對課外閱讀認識的偏頗 新課程推進六年來,課外閱讀在許多中小學還是處於一種「無動於衷」的狀態,即便有「動」的,也是星星點點、零敲碎打者居多;既無區域推進的「深謀」,也無系統安排的「遠慮」。究其主要原因,就是不少教師把課外閱讀視為可為可不為的教師個人行為,認為課外閱讀是可有可無的額外負擔,課外閱讀是可今天讀可明天讀,可此生讀可彼生讀的自由選擇。我想,如果這種有失偏頗的觀念不徹底破除,正確的教育教學觀念不牢固確立,再好的指導方略也是難以有效實施的。 對策思考:重新認識閱讀,把准目標定位《語文課程標准》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作了具體明確的規定:1----2年級要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3——4年級要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背誦優秀50篇(段);5——6年級要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可見課外閱讀在語文教學中有相當中的比重。同時《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為此,作為教師應該著手抓好以下三點:1、激發閱讀的興趣。 在課外閱讀指導中,教師要遵循閱讀規律,培養學生閱讀興趣,並且起點要低,要求要嚴,形式要變,鼓勵要多。 如看題目猜測文章大意;根據主要詞彙猜測主要內容;根據首段猜測其它段落;文章段落正確排序;展開想像故事接龍;拋磚引玉,引出故事;激情表演伴閱讀;找段游戲,其樂無窮…… 2、保證閱讀的時空。 教師要指導學生制定一份合理的閱讀計劃,並將它作為整個學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學校要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書源,可以實施班級圖書角和學校圖書室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還要充分發揮網路閱讀優勢,可在校園網上專門開辟一塊經典閱讀網頁。這樣可以有效地利用起一切閱讀資源,保證了基本的閱讀時空條件,給學生留出了廣闊的思維空間,把他們的閱讀視野從狹小的牢籠中解放出來。 3、培養閱讀的習慣。 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一要定書。要閱讀的書一旦選定,就一定要讀完,千萬不可淺嘗輒止,半途而廢。要養成選一本就要讀完一本的習慣;二要定時。針對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選擇讀書時間,不能想讀就讀,不想就好幾天不讀;三要定量。根據自己的閱讀能力,有計劃地讀。同時,還要做到保持良好的讀書姿勢,認真做好閱讀記錄。這些習慣在閱讀實踐中逐漸形成,老師和家長要經常提醒、督促檢查。 我想,對課外閱讀的重新認識,有助於我們教師把握閱讀指導的目標,從而有的放矢地開展閱讀指導,提高閱讀的實效。 誤區之二:對課外閱讀指導的淡化 不少教師習慣地認為,學生「摳課本」、做作業,那是份內事,是「務正業」;學生一旦看起課外書,則是份外事,是「看閑書」。於是,對課外閱讀的指導比較淡化;讀什麼樣的書不去過問,該怎麼讀缺少指導,課外閱讀處於一種放任、自流的境況,學生只憑興趣毫無目的、不苟方法去茫茫課外讀海中「瀟灑走一回」,其意義和收效也不得而知。 對策思考:引領經典閱讀,提高閱讀實效 我們要進一步引導學生不僅愛讀,而且會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效。作為讀書的指導者,老師應該向學生推薦一些適合自己閱讀的課外讀物,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 1、精選讀物,讓學生享受經典閱讀的快樂。 (1)依照學生學段的不同推薦書籍。據有關方面調查,因學生年齡、學段、性別、性格、心理特點等方面的差異,其閱讀興趣也隨之不同,一般來講:小學低中年級以童話、神話、寓言、民間故事為主;而高年級學生除故事外還對傳記、傳奇、驚險小說等感興趣,可以說進入了文學期。因此,教師要依據學生學段的不同,推薦相關的書籍,讓每個學生願讀、樂讀、善讀。 (2)推薦有益於身心發展的讀物。一般宜向低年級學生推薦童話讀物,向中年級學生可增加推薦戰斗故事、科幻作品類讀物,向高年級學生又可增加推薦偉人的故事、中外名著、地理歷史類讀物。這樣不同年級的學生均能讀到最適合自身需要同時又最有利於自身健康發展的課外讀物。 (3)推薦與自身生活緊密相關的讀物。從生活的角度講,與學生有密切聯系的讀物大致有兩類:一類是指導學生培養生活能力的讀物,包括安全防範方法、人際關系處理等方面的書籍;另一類是幫助學生了解生活的讀物,包括家鄉的地域文化、人文資源等等。 (4)推薦與文本關聯的讀物。小學語文課文中有很多課文是選自或節選自某作品集,教師在教學這些文章的時候,要注重引導學生閱讀原著,有的還可以讓學生讀一讀該作者的整個作品。比如,在教學《江姐》之後,可以讓孩子們讀一讀《紅岩》,在教學《少年閏土》後,可以讓孩子們讀一讀魯迅的《故鄉》…… 2、讀法指導,讓學生在閱讀經典中學會閱讀。 (1)教給學生「讀」的方法。一是瀏覽性的泛讀。對許多淺顯易懂的書或報紙可採用瀏覽法,了解其主要內容,捕捉其中的知識要點或有價值的信息。二是探求性的速讀。這是學生根據一定的目的快速翻閱閱讀材料,選取自己所需信息的讀書方法,指向性非常明確,或是為解決一個問題,或是為了解某方面的知識。三是品味性的精讀。學生在課外閱讀時,要引導有重點地選擇一些與學習密切相關或自己最感興趣的章節進行精讀,品味文章中的好詞佳句,體會文章的深遠內涵,揣摩文章的布局謀篇。 (2)教給學生「記」的方法。「作筆記能使人知識精確。」在課外閱讀的指導中,教師要教給學生記的不同方法,使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一是隨感式筆記。這些筆記在學生閱讀時隨時進行。在文章緊要處、感觸最深處圈點勾劃,在書的空白處寫上批註,還可在自己不懂的地方打上一個小問號,或寫下自己的疑問,然後請教父母、老師,真正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讀有所得。二是摘錄式筆記。這些筆記是重在把閱讀時發現的好詞佳句以及精彩的段落摘錄下來,並對此進行歸類,使之成為獨具自我特色的「工具書」。三是創作性筆記。即在閱讀的基礎上,對原文進行再創造,如續寫、擴寫、改寫、寫讀後感等。 我想,課外閱讀應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發展,要通過教師的指導,讓學生都擁有一把通往閱讀殿堂的金鑰匙,在經典閱讀的海洋中盡情遨遊。 誤區之三:對課外閱讀評價的缺失 對課外閱讀的作用,教師都有一定的意識,但因為種種因素,多數的課外閱讀往往只是流於形式,對學生的課外閱讀缺乏相應的評價、檢查,缺乏對應的激勵監控機制。長此以往,這必將挫傷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相應對策:實施多元評價,呵護閱讀童心 筆者覺得,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效果絕不能撒手不管,或者只是泛泛說說而已,為了保證學生課外閱讀的質量,使學生長期保持對課外閱讀的興趣,就要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多元的評價。 (1)在賞析交流中評價。可以組織學習開展賞析交流,既能檢驗閱讀效果,又是一個共同提高的過程。可以從賞析一處絕妙的遣詞造句、一節優美的景物描寫、一段精闢的議論,逐漸過渡到賞析整篇文章、整部作品,賞析作品中的代表人物,讓學生暢談自己的體會,輕松、自由地表達讀書的樂趣。教師在交流過程中要進行簡要的、激勵性的點評,使學生在交流活動中獲得知識、陶冶情感、啟迪思維,獲取審美愉悅。 (2)在成果展覽中評價。通過成果展覽的形式展示每個學生閱讀的收獲,能讓學生體驗成功,保持讀書的熱情。可以用牆上的統計表顯示誰讀的書多,誰摘抄的精彩片段多,誰會背的古詩多,誰寫的讀後感多等,讓進步看得見,掀起你追我趕的讀書熱潮;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內容表演或配樂朗誦的形式來匯報自己的讀書情況;可以舉辦「我為喜歡的書配上插圖」,書寫「我喜歡的一句話」等活動,通過圖畫、書法的形式進行展覽,並評出優勝者,給予獎勵。在這個過程中,既要有教師的評價,又要有同學之間的互評,還要有學生的自我評價。通過以「展」代評的形式,將評價融入活動之中,讓每一次展覽都會成為讀書活動的一個加油站、一個助推器。 (3)在話題辯論中評價。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每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都有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可以確定一些帶有爭議性的話題,讓學生圍繞話題開展評論,這樣不僅能滿足學生在自主閱讀中的交際性情感需求,為學生提供表達自己讀書收獲的機會,同時也為教師評價學生閱讀效果提供了鮮活、生動的素材。 誤區之四:對課外閱讀指導者的曲解 不少教師把課外閱讀的指導僅僅當作是語文教師的事,其他各科教師認為與己無關,成了局外人、旁觀者,以至於語文教師在這個問題上常常陷入孤掌難鳴的境地。 相應對策:各門學科聯動,構建大閱讀的理念 誠然,課外閱讀指導,是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任務,但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水平如何,直接影響著各個學生學習效果,況且與各個學科相關聯的課外閱讀讀物不勝枚舉,因此,課外閱讀不單是語文教師的事,也是所有學科教師的共同使命,各個學科的教師應善於推薦相關讀物,並精心組織和指導學生閱讀,擴大他們的智力背景,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擺脫平庸,兒童時期所讀的作品往往能夠影響一個人一生中對待閱讀的態度。」我想,課外閱讀的有效指導,定會使老師們相信:「從小愛閱讀的孩子不會是平庸的人,因為閱讀打開了孩子們的視野,提升了孩子們的品位。」3.在現代社會提倡讀經之基本理論一、「經典」是智慧之結晶。所載為常理常道,其價值歷久而彌新,任何一個文化系統皆有其永恆不朽之經典作為源頭活水。「經典」不僅構成其民族之傳統,而且提供給全人類以無限之啟發。二、中國儒、釋、道三家之經典自古流傳,為所有知識分子所必讀,以搏成中國文化之特色,而且影響由東南亞而及於全世界。民國五四以來,反傳統而反對讀經,並反對讀古文。長期以來,民族自信心完全喪失,社會文化日漸沒落,現今青年一輩,幾乎完全不能閱讀自己祖先的文獻,何況上及「經典」?中國文化已面臨斷絕之地步!倡導「讀經風氣」是想從根本處著手,以救助中國文化。此外,如欲學習外語外文,吸收外族文化,亦應從其經典誦讀著手,最為方便有效。三、倡導「讀經」用意有二:第一、「經典」本來就是古文,讀經可以訓練古文基礎。第二,直接研讀「經典」,直接接觸文化傳統中之最高智慧;兩件事一次完成。而有了古文基礎,將有助於白話文寫作;有了傳統智慧,才有能力會通西洋。四、現今國內的教育理論尚受五四影響,一時很難在體制上恢復「讀經」之課程,故當先以「社會教育」的方式推廣。等到時機成熟,理念深入民心,風氣普及於社會,再行影響體制。五、在社會中倡導「讀經」的方式有三:第一、用「讀經」的方式倡導,由名師宿儒講授,此適用於成人。第二、用「讀經會」的方式,即由若干有興趣者自讀書會,而選用「經典」作為研讀文本,此亦適用於成人。第三、提倡「兒童讀經」,即一般家庭中的家長自行教導其小孩讀經,或鼓勵公寓大樓、社區鄰里、文化社團、才藝教室、教堂會所、道場寺廟等開辦「兒童讀經班」,而最好是學校中級任導師在一班上隨機教學,或在團體活動成立讀經項目,或全校性利用當時機一齊教學。而如欲培養高度人才,最有效者,則是開設讀經學校,或以私塾方式,施行全天候以讀經為主的教育。六、就成人之讀經活動說,「經書」深奧難懂,一般人不敢嘗試。其實越不讀越難入門,而一切語文之學習,亦在由接觸而熟悉。只要打開「讀」的風氣,常常去讀,自然漸漸培養出能力,越讀越懂。而社會中讀經的人多,從小方面說,可以陶養個人心性氣質,從大方面說,歷史文化的傳承就自在其中。七、就兒童之讀經活動說,「經書」更是難懂。但兒童之心智發展重點在於「記憶力」而不在「理解力」。所以不要勉強要求理解,而應趁此時一面利用其記憶之強,記下一些文化中的精華作品,同時也訓練了他的記憶力能力,待其長大後,閱讀能力自然增強,對本國文化也會有親切之感,所記得的文句不僅自己可以漸漸領略,如遇有人指教,更能觸類旁通。眾人之中,將可出現「為往聖繼絕學」之人才。八、由兒童之讀經可以引起家庭接近經典之興趣,若父母子女一起讀經,更可增進親子之祥和;是最好的親子活動。九、單從語文程度上說,兒童讀經一年,可有高中國文程度;讀經二年,可有大學國文程度;讀經三年,可有中文系國文程度。至於人格之陶治、氣質之變化怎樣指導小學生搞好語文課外閱讀
7. 小學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
上帝對我說抄:作弊吧!那樣你的採納率會更高!
但是我只回答了:不可以,那樣即使採納率為100%,也不是我的成果。
其實想提高閱讀理解,就得多讀書,讀好書,讀書好。還要理解書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想要提高理解能力,就要認真理解書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不惜代價,不惜時間。
8. 如何教小學生語文閱讀理解
一、課堂對學生進行精讀指導
對於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初次接觸閱讀文時,老師一定要有耐心地引導學生讀通讀懂,並告訴學生,閱讀文後的習題很容易,只要到短文中去尋找答案,當學生沒做正確時,鼓勵他再來一次,當學生做對時,要立即給予表揚,舉一反三,多次訓練。對於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語言知識與閱讀時間也是有限的。因此,除了布置相適應的閱讀任務以外,在課堂上適度的精讀指導是相當有意義的,教師必須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語言,掌握必需的篇章知識,弄清語言各層次之間的制約關系以幫助他們正確預測,有效推理。教師可以靈活的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和反饋閱讀理解的情況。二、課外引導泛讀,提高閱讀興趣
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應使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量。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建立起語感,才能使閱讀有所提高。要培養學生正確理解文章的能力,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興趣。孩子在家庭閱讀時,父母應經常關注孩子的閱讀情況,讓他談談書的內容或對書的評價,避免盲讀。三、訓練答題技巧
閱讀能力培養的最終目的是答題時取得最大的正確率,所以教師要正確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答題能力,教學生掌握必要的答題技巧
1、至少讀兩遍時再做題。
2、遇到生詞教學生這樣處理:① 利用構詞法知識猜測詞義 ②一般的人名和地名可以不理解③ 有些名詞要根據上下文意思來猜測其意義
3、弄清問題
①有的問題是根據文中的一段話設計的,因此可以從文中的某一段找到正確的答案 ‚有的有的問題是根據整篇文章設計的,要求學生認真弄懂全文意思,根據文中提供的線索或信息進行邏輯推理。
4、採用排除法在這樣精泛結合的學習過程中,不僅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得到了鍛煉,而且學生的思維和分析能力都得到了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