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

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

發布時間:2021-01-30 08:08:30

①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

教學一節好的課其實就是各個教學環節的優化,如導入、目標、導讀、總結與作業等方面的優內化.
1、導入的優化容:導入課的方法很多,例如題目導入法
2、教學目標的優化:依據課文特點,依據文體特點學習品析語言的方法,教會方法,然後讓他用你教會的方法去學習.作為一個教師,心中特別應該有一個方法目標,同樣一個問題,不同年級是不一樣的.應該考慮七年級教會,八年級提升,九年級拔高.
3、導學過程的優化:導學思路藝術化,教材處理,導學方法科學化.不同的課文用不同的思路設計.

② 如何培養小學生學習語文的好習慣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小學階段,是為以後的各個階段打基礎的,對學生今後回的影響極深。培答養小學生有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是十分重要的。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可以從幾方面進行:言傳身教,為學生樹立榜樣;獨立思考、大膽發言的習慣;培養認真完成作業,有錯就改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認真閱讀習慣;堅持寫日記的好習慣。這樣,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揮,使他們興趣盎然地主動學習語文,那就必定能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

③ 小學生應具備哪些語文學習能力

背誦課文、習作、閱讀理解、基礎知識、字寫得也要好可得卷面分、要多讀課外書、表達能力要強,歸納能力也要強,這樣在做閱讀理解回答問題就更容易些

④ "小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 可以做些什麼活動記載

好習慣——一筆終生受用的財富 馬蘭:習慣,是日積月累的細節,是一個人由於多次練習或重復,使某一行為方式成為不需經過努力就自然出現的行為。「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形成品質,品質決定命運。」培根說:「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良好的習慣。」習慣,對一個人今後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能夠提高學習效率,更重要的是奠定了自我學習和持續發展的基礎,是學生能否成才的關鍵因素。 楊馨鳳:葉聖陶先生說:「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教師工作的最終目的,無非是培養學生具有各種良好的習慣」,葉聖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源於實踐,充分說明培養好習慣的重要性,也說明習慣培養是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更是小學教師責無旁貸的任務。 任菊蓮:我曾聽到過這樣一段話,覺得非常有道理,說來和大家分享:「每一個教師都遇到過這樣的學生,上課時,手也動,腳也動,就是情不動;讀書時,別人讀,他也讀,就是心沒讀;作業時,東也看,西也看,就是字不看;放假時,書也丟,包也丟,就是『毛病』不丟。人人都說其『聰明』,年年不見其長進。孩子的家長,甚至一些教師都認為這是『年幼』『貪玩』『不懂事』,卻很少站到『習慣』的高度來看待這個問題,因而也就看不到它們在該生今後發展道路上的『潛在危機』了。」從某種角度講,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其意義要比教給他們有限的語文知識大多了,所以,我們小學語文教師不要「好高騖遠」,一定要「眼睛向下、固本培元」,幫助孩子練好「童子功」,扎扎實實做好自己的份內事。 曹曉靜:「大凡習慣培養,宜早不宜晚。早,白紙作畫,易於起筆;晚,荒地種谷,需先除草。」小學生可塑性非常大,是養成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機,抓住這個時機做工作,事半功倍。「起初是我們造就習慣,後來是習慣造就我們」,小時候人是習慣的主人,成人後人是習慣的奴隸。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基礎階段和最佳時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一定要從小培養。 仇千記:一般情況下,好習慣與好成績相輔相成,好習慣出好成績。每年高考結束後,總有好多探訪和報道高考狀元「學習秘訣」或高考滿分作文「寫作秘訣」一類的文章。其實不用多看,讀過三個便知全部——他們最大的「秘訣」大都離不開「好習慣」三個字。許多人可能至今還記得那篇高考滿分作文《赤兔之死》,它是我國自恢復高考以來的第一篇古白話文作文。作者蔣昕捷的作文「秘訣」之一就是他有一個隨時隨地收集積累材料的好習慣。《赤兔之死》中的那句揭示主題的古語「物猶如此,人何以堪?」就是他在高考前一天晚上觀看央視八套《少兒劇苑》節目時,從一位電視評論家那裡聽來的。他及時記了下來,第二天就用上了,而且是文章的點睛之筆。 張雁:作為一線的語文老師,能和有著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學生共同學習,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有了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意味著學生會在沒有任何強制因素的情況下,在老師的引領下,自覺自願的、饒有興趣地在書海中暢游,會睜大好奇的雙眼探尋五彩繽紛的外部世界,還會落落大方、朝氣蓬勃地參與到社會交往之中,會在豐富的生活實踐中學會思考、學會創造。 話題二:語文好習慣——你瞭然於心嗎? 馬蘭:語文學習習慣包括哪些,是我們每位語文老師必須瞭然於心的事情。這樣,習慣培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曹曉靜:語文學習習慣包括方方面面:上課遵守紀律、專心聽講的習慣,認真記聽課筆記的習慣,喜歡質疑問難、勤於思考問題的習慣,按時、認真、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把字寫正確、寫規范、寫整潔的習慣,及時檢查作業和作業批改後自覺訂正的習慣,查閱工具書自己解決問題的習慣,愛護課本、用具的習慣,認真傾聽、邊聽邊想的聽話習慣,先想後說、使用普通話和禮貌用語的說話習慣,預習、復習的習慣,圈點勾畫、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經常看書讀報、聽廣播的習慣,閱讀課外書的習慣,勤記讀書筆記的習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積極開展想像和聯想的習慣,勤記日記、常練筆的習慣,積極參與各種探究活動的習慣等等。 楊馨鳳:語文學習習慣是一個大系統,可以按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不同學習內容分為若乾子系統。「語文課程標准」在各個學段的階段目標中,就分別從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等方面提出了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要求。如在第一學段的階段目標中,提出了「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等具體要求。 任菊蓮:還可以按照小學生的年齡特徵,把諸多習慣細化為具體內容,逐學年分步安排,循序漸進,如:低段可安排: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認真寫好鉛筆字、樂於傾聽勇於發言、勤於朗讀背誦、樂於課外閱讀、愛護圖書、勤查字典、主動識字;中段可安排:認真寫鋼筆字和毛筆字、自主預習復習、認真完成作業、要學會有選擇地讀書、讀書要做記號、留心觀察事物、堅持寫日記;高段可安排:讀書要做筆記、隨時使用工具書、自主修改作文、多種渠道學語文、不懂就問、勤於搜集資料、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實踐中學會運用語文知識等。 楊馨鳳:除動作性習慣外,還有一些智慧性習慣,如提出問題的習慣、思考的習慣、敢於質疑的習慣、反思的習慣、不墨守成規的習慣、多角度考慮問題的習慣、挑戰權威的習慣、聯想的習慣、發散思維的習慣、逆向思維的習慣、探究的習慣等,也是需要我們潛移默化培養的。 馬蘭:有一些習慣,雖然不完全歸屬於是語文學科,卻是語文學科習慣培養的重要內容,是學好語文的根本保證。如預習的習慣,認真聽課的習慣、上課主動回答問題的習慣、課後復習的習慣、及時完成作業的習慣及良好的書寫習慣等等。語文學習習慣還有很多,需要我們語文教師做有心人,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多發現、多思考、多積累,留心挖掘,細心培養,再經過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地反復督促和訓練,一定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們今後的學習生活更加精彩。 話題三:良好習慣培養——語文老師,你能做什麼 楊馨鳳:小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需要教師的正確指導,一般來說,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一要有明確的認識;二要掌握正確的方法;三要持之以恆,反復實踐,四要逐步形成思維定勢和穩定的行為傾向,小學生在認識、知識、自製力等方面還不完全具備,需要教師和家長的指導,尤其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作為語文教師,要制定習慣培養計劃,還要指導學生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習慣達標計劃,要按照計劃,對學生進行系統地、循序漸進地指導。在制定培養計劃時,需要依據學段目標和教學內容作一番整理工作,使培養計劃在目標、內容、要求、進度、措施、方法等方面具體明確,便於落實。 任菊蓮:良好的習慣養成雖然具有巨大的價值,但是,習慣培養卻是具體的、微觀的,它的養成要從小處著眼,從點滴做起,從日常看上去不起眼的細枝末節抓起。像讀寫姿勢、握筆、聽講、發言中的一些問題,可能看似「小問題」,卻是學習習慣的基礎所在,教師要盯住這些「小問題」,從一招一式、一點一滴抓起,把這些「小問題」抓出成效。另外,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絕非一日之功,必須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反復抓,抓反復,一絲不苟,持之以恆。因為習慣的培養需要一個科學有序的過程:知識可以傳授,能力必須訓練,而且要經常、反復地訓練,訓練到自動化的程度才能成為習慣,成為習慣才能隨時運用。 張雁:任何一個良好習慣的形成都是科學訓練、嚴格要求、努力實踐的結果。教師需要耐心地通過反復的督促指導和正面引導,要重視學生意志力和持之以恆精神的培養,在扶助、指點、鼓勵和嚴格要求下,使學生的習慣培養落到實處。小學生意志力薄弱,壞習慣不用努力就會形成,改起來則很不容易。教師必須以敏銳的目光關注每個學生,隨時發現偏差並及時指正。 曹曉靜:在習慣培養方面,教師不但需要細心、耐心和恆心,還要積極想辦法、捨得下功夫。比如在指導學生正確的握筆方法和寫字姿勢後,要不停地糾正,反復地提醒。在細致的范寫、講解後,我校老師總是精心批改每一份作業,對寫得不規范的筆畫,用紅筆給予糾正。並且給每一位學生打好字頭,讓學生回家後仿寫。批改後,還把寫得好的作業,用實物投影儀展出,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老師批改作業時,還及時用小印章給予獎勵,每天發作業時,小組同學的印章加到一起,總數多的給小組加分,先周評月評,最後學期評比發獎品。還時不時地進行書寫比賽,評出一、二等獎和進步獎,讓每一個學生都嘗到成功的喜悅。有時還鼓勵家長參與班級書法競賽,讓學生全家在一張書法紙上書寫,孩子和家長比,家庭和家庭比。活動的開展,引起了家長對孩子書寫的重視,許多家長還開始和孩子一起堅持練字,在濃郁的練字氛圍中,大大提高了學生認真寫字的興趣,促進了寫字好習慣的形成。 仇千記:我們常說「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言傳不如身教」。教師的示範帶動,屬於一種耳濡目染的「言傳身教」,如同春雨那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一線教學時,我曾接手過一個語文實驗班。我為班裡訂閱了七八種適合於學生閱讀的報紙,在教室後牆上拉了三層鐵絲,把這些報紙掛在上面,供學生自由閱讀。我把這些報紙叫做「掛在牆上的知識海洋」。一有時間,我就走到教室後面,隨手取下一兩份報紙,與湊到身邊的學生們一塊兒遨遊其中。時間一長,閑暇時間讀報似乎成了我和學生們的一種習慣,也成了我們的另一種「營養餐」。十幾年後,幾位當年的學生告訴我:當時,他們開始也不怎麼喜歡看報紙,但那時看到我一有時間就來讀報,而且不時能聽到我在課堂上隨手「拈」來那麼多讀來的知識,於是就不由自主地被我「俘虜」了。也就是那段時間,他們逐漸養成了隨時讀書看報的習慣,直到今天。 張雁:教師的言傳身教的確很重要,我經常給學生推薦一些有趣的兒童讀物,推薦前,自己一定先通讀一遍,將有趣的內容先講給學生,他們感興趣之後,再拿出書來,給他們讀一段更精彩的內容,告訴他們:「老師是從這本書上讀到的,書的內容很精彩,課堂時間太緊張,想讀的自己去讀吧!」我還常常有意無意地將自己正讀的書「落」在班裡,學生會好奇地翻看書名、內容,感嘆「老師讀的書真多」,我呢,則會不失時機地巧妙講述讀書的重要性。不久,我就會欣喜地發現,許多學生都在讀我「無意中」在班裡「落過」的書。在我的影響下,學生們逐步養成了讀書的習慣。 任菊蓮:因為小學生具有向師性、模仿性、可塑性。在小學生的習慣養成中,教師自身優秀的行為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非常大,這種影響往往是隱性的、長效的、綜合的,其作用不可估量,有時可能還會產生「有意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陰」的效果。 馬 蘭:還需要提示的是:明智的老師不會單打獨斗,會充分利用各種學生習慣培養的重要力量,如家長、學生和其他學科的老師等,各方面協同一致,形成合力,齊抓共管。對學習習慣的培養應該延伸到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中、延伸到家庭學習環境中,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得以鞏固。教師要通過家長會、致家長的信等形式與家長密切聯系,使家長了解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基本知識和要求,對學生在家裡的語文學習能夠繼續給予督促、檢查、指導,做到課內與課外一個樣,校內校外一個樣。 話題四:培養好習慣——好方法大家共享 楊馨鳳:要使學生養成某種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必須使學生明確養成這種學習習慣的意義。如培養學生默讀的習慣,先要使學生明白為什麼要養成默讀的習慣,養成默讀的習慣有什麼好處。學生明確了意義,就會自覺自願地去完成。其次,還要教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如:正確掌握默讀的多種方法——通讀、摘讀、快讀、瀏覽、跳讀等,明確默讀的基本要求——正確地讀,快速地讀,邊讀邊想,不指讀、不出聲,在默讀實踐中認真練習,反復實踐,直至養成良好的默讀習慣。 張雁:有時,採取一些小策略,可能會對培養好習慣大有裨益。比如,在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方面,我校老師從培養學生記錄家庭作業的習慣做起,採取了許多有效的方法。剛入學,就用圖畫加阿拉伯數字的方法教學生記作業:嘴的簡筆畫表示讀,筆的簡筆畫表示寫,小耳朵表示聽……學了漢語拼音後各科老師又都用拼音在黑板上書寫作業要求;後來記作業的小本子又由語數英各一本變成了全部記在一個本子上,簡化了家長和老師檢查的程序;還讓學生准備了一支淺色水筆,完成一項塗一項。對有困難的作業,做出特殊標記,以便詢問,質疑。這樣,既可避免漏寫作業,又可以發現學習中的問題。我們還將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合為一個作業本,這樣,家長可以根據課堂作業的質量、老師的批示及批語,來指導學生做好家庭的鞏固及拓展練習,並有針對性地記錄孩子家庭學習表現及出現的問題。這樣,作業本就成了學校、家庭、老師、家長及時溝通的紐帶,保證了家庭作業的質量,促進了學生認真完成作業習慣的逐步養成。 楊馨鳳:養成訓練要從規范入手,由淺入深,不要貪大求全,訓練的要求應離學生的基礎近一點、小一點、實一點,將要求細化並形成序列,循序漸進地培養。如:「上課專心聽講」這一習慣,低年級的要求是「上課專心聽講、不玩東西、不做小動作、不隨便講話」,到了中年級的要求是「上課專心聽講,不想其他事,積極舉手發言,發言時聲音洪亮」,而高年級的要求則是「先預習後聽講,聽講時要善於發言」。這樣,訓練就有了層次和坡度,學生不易產生高不可攀的畏難情緒。 任菊蓮:是的,許多習慣都可以細化或分解。比如,小學生良好寫字習慣的培養也可以從幾方面細化:「姿勢不對不動筆」——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姿勢;「不讀帖不動筆」——培養學生認真讀帖的好習慣;「提筆即是練字時」——培養學生時刻練字的好習慣;「持久方能見功夫」——培養學生「勤學苦練」的好習慣;「寫字既是享受時」——培養學生在愉悅中練字的好習慣等等。尤其是「提筆即是練字時」的好習慣,非常必要。我們常見學生練字時端端正正,做作業時卻是龍飛鳳舞,教師一定要培養學生具有「提筆即是練字時」的意識,應該做到不管什麼場合、不管什麼時間,只要提起筆來寫字,都能做到書寫認真、規范、整潔。 仇千記:為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有時來點硬性的任務驅動也不失一種好辦法。四年前,升完國旗後我曾隨口向學生提了兩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剛才「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什麼(《放大自己的優點》),主人公是誰(大仲馬)?未想一連叫了十幾個學生都答不上來,學生不注意傾聽到了令人吃驚的程度。於是,我給學生鄭重立下了「每周星期一國旗下演講內容必須寫進當天日記」的「規矩」。等到第二周「國旗下演講」時,全班無一不在全神貫注地傾聽,有的還一邊聽一邊小聲重復著演講者的話……他們比我更現實:此刻不傾聽,晚上沒啥可寫!一年多的堅持和訓練,讓學生們慢慢養成了傾聽的良好習慣。 曹曉靜:評價在習慣養成中也是至關重要的。對於學生習慣養成方面的點滴進步,可以採用口頭表揚、發小紅花、書面批語等方法給予獎勵,還可為學生們樹立各方面習慣養成的小榜樣,如認真聽講小標兵、寫字姿勢小榜樣、讀書大王等。還可根據每學年的習慣培養重點,設立習慣養成評比欄,一月一小比,一學期一大比,從而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促進好習慣的自然養成。 仇千記: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除鼓勵之外,對學生的不良習慣也可來點別樣的「懲罰」,也有助於良好習慣的逐步養成。有一次,我悄悄「偷拍」了幾位同學的局部不良姿勢。這引起了學生們的注意,我順勢告訴他們:「我有一個『不良習慣曝光計劃』,凡是我所看到的不好的學習習慣,都有可能攝入我的照相機。雖然我是拍局部,不現臉龐,但我會知道這只抱筆寫字的手是誰的,那個趴著寫字的身軀叫什麼名字,那張亂攤書本的桌面,誰是它的主人公……」學生們笑了,也警覺了。後來這相機也記錄、展示過學生的好行為、好習慣,也算是既唱黑臉又唱紅臉。總之,或曝光,或展示,都是為了糾正不良行為,培養正確習慣。 馬蘭:我們還必須明確,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戰場,也是教師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主要陣地。教師要把學習習慣培養當成教學的硬任務,納入其中,要通過一系列教學措施,強化習慣培養。語文習慣培養和課堂教學緊密結合,教學要求和習慣要求有機滲透,促進教學要求、語文能力和學習習慣的相互轉化。如: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不加字、不丟字、不頓讀、不回讀,做到聲音響亮、口齒清晰、儀態大方;帶著問題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邊圈畫批註,默讀時不出聲、不動嘴、不指讀。讀的過程中,教師要細心觀察,耐心指導,要規范讀書行為,提高讀書效率。上述要求長期訓練,就會轉化成能力,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自動化,就會轉化為良好的讀書習慣。就這樣,在指導學生學習聽、說、讀、寫的過程中,教給學生相關的知識和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逐步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⑤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有從多個角度做出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小學階段正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大好時機。對此,為了更好的幫助小學生進行語文學科學習,本文介紹了幾種有助於培養小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方法。
1.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
預習雖然是學生在課前進行的,但是卻對課堂教學有著重要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對培養小學生的預習習慣引起重視。自製力不強是小學生的特點,這也對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自覺進行課前預習提出了挑戰,為了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例如:比較常用的一種方法就是,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懸念,或者是有趣的問題,引導學生自覺的進行課前預習,並且還達到了有效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培養小學生的預習習慣需要一個過程,教師在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的過程中,可能學生預習的范圍較小,一旦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學生能夠自覺的進行課前預習,那麼,學生預習的范圍就會逐漸擴大,切實達到了課前預習的功效。
2.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提到語文,我們會聯想到閱讀,閱讀是語文學習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部分,同時閱讀也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與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閱讀對學生的語文學習如此重要,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並不是每一個學生都對閱讀十分青睞,有些學生的閱讀興趣十分濃厚,而有些學生卻對閱讀不感興趣,因此,為數不少的小學生依然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應該對培養小學生的閱讀習慣引起重視,並能夠與實際的教學活動結合起來。為了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本人在實際的教學中,通常採用以下幾種措施。
2.1 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閱讀技巧。在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與技巧。部分學生之所以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生沒有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與技巧,導致學生難以感受到閱讀的樂趣,進而失去了閱讀興趣。有效的閱讀方法與技巧,能夠使學生更好的把握想要獲取的信息,進而在閱讀的過程中更加有成就感,學生就會更加願意閱讀,自然更有助於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
2.2 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快樂。由於學生對閱讀的認識不夠深入,同時又沒有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與技巧,因此在閱讀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學生的內心對閱讀產生了一種畏懼心理,導致閱讀對於部分小學生來說是一種負擔。因此,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快樂。例如:教師可以讓小學生閱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篇章,使學生對閱讀有全新的認識,切實感受到閱讀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這樣學生才能更加積極主動的去閱讀,從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
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十分重要,同時,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也很重要,通過朗讀不僅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語感,還能使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對文章有更多的體會。朗讀並不是學生簡單的放聲閱讀,良好的朗讀習慣,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培養。例如:教師要培養學生每天花費一定的時間進行朗讀的好習慣,並且在朗讀的過程中,能夠積極的進行思考,這樣會收到更好的朗讀效果。除此之外,教師在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的過程中,還要能夠及時發現學生在朗讀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採取有效措施幫助學生糾正,使學生的朗讀更加高效的進行。
4.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講解,學生接受教師講解的知識,進而實現知識點的傳遞,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這樣的教學程序並不是一直順利的進行,一般教師有較為豐富的教學經驗與專業的知識,因此,在對學生進行知識點講解的過程中,往往不會出現問題,而學生在接受教師講解知識點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可見,學生只有掌握了有效的聽課習慣,才能高效的接受知識。
不認真聽講,是影響學生良好聽課習慣養成的重要障礙。我們在認真聽講的過程中,不僅是一種良好聽課習慣的表現,同時也能夠學習更多好的聽課習慣,一旦學生出現不能認真聽講的情況,就很難及時有效的學習新的知識點。良好的聽課習慣,並不是要求學生在課堂上,時時刻刻都注意力高度集中,而是要求學生在教師講解知識點的過程中,能夠注意力集中,在教師為學生留出休息時間的時候,能夠及時進行放鬆,這樣學生的學習才能更加高效。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往往存在這樣或那樣的聽課誤區,因此,教師要耐心的對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進行培養。
5.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好習慣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僅是有效進行語文學科學習的有效方法,也是學生學好其他學科所必需的。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因此,也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時期。表面看語文是一門與實際生活聯系十分密切的學科,較之於其他學科的學習,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較少。實際上,語文對學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小學生不僅要能夠有效的學習語文基礎知識,而且還要學習文章的內涵,很多問題的解決,需要建立在學生對文章、句子等理解的基礎上,這就對學生提出了較大的挑戰,同時,學生在基礎知識學習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針對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學生只有及時的發現問題並尋找教師解決問題,才能更好地獲取知識,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為了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鼓勵,通過鼓勵的方式,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培養的良好習慣還有很多種,教師既要肩負起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重任,還要肩負起幫助學生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重任,使學生在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同時更好的學習語文知識。

⑥ 作為一名班主任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

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心理慣性。《小學語文課程標准》也強調:教學要「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因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無疑是我們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那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
一、養成課前預習和課後溫習的習慣。
當前,有的教師沒有注意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新課上完後,學生才知道學習了什麼,這樣無准備的教學,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預習好比火力偵察,能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了解重、難點在哪裡,帶著疑問上課,從而可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例如,在教古詩《望天門山》時,我採用了如下做法。在課前,我布置學生按「畫、問、析、答、提」的要求預習課文。要求學生理解詩的內容,試畫一幅圖畫體現詩的內容,在課堂教學時,針對學生的畫提出問題「你為什麼這樣畫」,並就此與學生廣泛交流,從而使學生了解詩歌所表現的意境,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可見,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能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學實踐表明,課堂上學生學會了的東西,課後還會忘記。因此,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溫習習慣,只有及時復習當天學過的東西,才能降低遺忘率,鞏固所學知識,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把平日所學的零散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彌補學生知識的缺陷。
二、養成勤於思考與全神貫注學習的習慣。
「語文是思維的素養。」如果不能積極動腦思考,就不能學好語文。在課堂教學與課後輔導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勤於思考的習慣,對於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要使學生盡量自己解決,而不依賴他人。因此,培養學生勤於思考的習慣,教師首先要鼓勵學生勇於質疑發表各自不同的見解,當然包括與教師所需要的答案持有不完全相同乃至於相反觀點或立場的意見。教師對於不完全符合設計意圖的各種想法與做法,應該做到不輕易否定,而能夠敏感地抓住學生思考中的合理成分,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地討論,發揚教學民主,允許學生保留個人意見,充分表揚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讓學生真切地品嘗到獨立思考的甜頭,使學生逐漸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心專才能事成。」學習也是如此。在課堂上,如果學生「人在課堂心在外」,是不可能學到知識的。因此,要注意培養學生全神貫注地學習的習慣;課外學習時,教師和家長也要引導學生克服邊學習邊玩,邊學習邊吃東西等不良習慣。從而把良好的習慣帶到課堂來。平時還要開展在特定的時間里完成特定的任務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逐漸養成全神貫注地學習的習慣。
三、養成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習慣。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學過程中的關鍵問題往往由教師進行小結或優等生作答,大部分學生失去了思考、交流的機會。素質教育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課堂就充滿了生命力;把班級還給學生,班級就能充滿成長氣息;把創造還給師生,教育就充滿了勃勃生機。課堂教學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發展素質的主要陣地。新課改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教養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課堂上,應該讓每位同學主動參與、自由讀書、熱烈討論、談講感悟。如:在學習《再見了,親人》一課,熟悉這篇課文的人都知道,這篇課文前三節行文結構一致都是以「送別——回憶——抒情」的思路來寫的,完全可以精讀第一節,再「由扶到放」,讓學生自學第二、三小節。於是我在教這一課時,我設計第一自然段為範例進行教學。我概括出「三步」學習法:「學分層,理清順序」——「抓往事,理解『親人』」——「讀課文,體會感情」,然後要求學生按這樣的方法自學第二、三自然段,學生積極性高,自主學習意識很強,個個皆按照自己的意願主動地參與學習。這樣,就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興趣,教師在學生學習的基礎上給予恰當的指導,使其有所提高。這種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無拘無束地交流個人所得,爭先恐後發表所感、所悟。這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和諧的學習氛圍中享受到參與課堂活動的樂趣。從而逐漸使學生養成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習慣。
四、養成獨立完成作業與自我評價的習慣。
完成作業是學習過程中重要的一環,培養學生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尤其重要,使學生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必須常抓不懈而且嚴格要求。例如:做作業前要准備好一切學慣用品,如書、本、筆、尺等,而且應先復習當天的功課或復習與作業有關的內容,然後再認真地獨立完成作業。如果是做假期作業,應先制訂做作業的計劃,每天完成一定數量的作業,不能拖拉,做完作業之後,應認真檢查,發現錯誤及時更正,做作業要字跡工整,答卷時卷面要潔凈。老師要通過嚴格要求使其逐漸轉化為自覺的行為,從而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許多學生做完題目,讓老師和家長檢查、評價,這有好的一方面,同時也容易養成依賴思想。在學生的學習中,應把這種積極性逐漸引導到自我評價上來,使他們養成自我評價的習慣。如,生活中我要求學生做完作業後,先檢查,發現問題再看書,查字典,看例題對照檢查,做出正確與否的評價,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如果教師和家長能長期這樣要求,他們就能形成這樣良好的作業習慣。
五、重視課外閱讀的習慣的培養。
要學好語文,光靠課內是不夠的,還必須閱讀一些課外讀物。課外閱讀對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是不無裨益的。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有時就課文中涉及的某一問題會產生強烈的進一步深入探究的動機。例如學完《太陽》一文之後,學生在了解了太陽的大小、溫度、離地球距離的遠近以及和人類密切的關系等知識以後,他們還很想知道太陽黑子、黑洞、臭氧層等是怎麼回事,他們渴望能讀到更多的關於太陽的文章,渴望了解更多的關於太陽的知識。於是我給學生們推薦了《1001個宇宙之謎》這本書,並指導他們閱讀;如學習《爬山虎的腳》之後,學生很可能會對「奇妙的植物的腳」這一課題感興趣,教師要引導他們積極地查閱資料、實地考察,通過多種途徑去了解更多的奇妙的植物的腳。在教學中,我有計劃地介紹《植物網路》課外讀物和提供一些有關於其它植物的腳的圖片給學生看,指導學生閱讀,實現「閱讀教學」應從課內,延伸到課外,使課外閱讀成為課內閱讀的拓展和補充,從而使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成為有機整體。從而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促進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從而養成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
六、培養學生變通思維的習慣。
教師要在傳授學生知識、培養學生其他良好習慣的同時,積極採取措施,加強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並貫穿教學始終,使之形成創新習慣。良好的創新習慣將會成為其他習慣的有益補充,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等各種素養的全面發展。一、利用教材典範優勢,培養變通思維。憑借教材,教師可引導學生探索課文中的小神童、科學家和發明家在創造過程中的思維軌跡,從而領略變通技巧。如《稱象》一文介紹了才七歲的曹沖敢於沖破大人的思維束縛,創造性地想到別人想不到的稱象的方法。在教學中,我首先要引導學生把曹沖的這種方法用替代物在具體的操作實踐中加以論證,使學生領悟到曹沖運用的是等值交換法,即把重量相等的石頭和大象互換。這一變通使本來難以解決的問題迎刃而解。這時,教師應進一步啟發,引導學生對曹沖的方法進行評價和再變通,鼓勵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去創新。二、尋找教材可想像空白。如《樹葉落了》一文教學,教師可以從文中的言語空白處入手,激發學生的想像,讓學生對課文中未知的事物進行預測。文中寫了小蟲把落葉當作屋子,螞蟻把落葉當作小船,小魚把落葉當作小傘,而這三種小動物在屋子裡、小船中、傘下幹些什麼文中沒寫,這些地方可讓學生自由想像。教師平時多引導學生對事物的方方面面去換角度思考、想像,慢慢地學生就會養成良好的創新習慣。

⑦ 淺談應該培養小學生哪些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淺談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十分強調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列入語文教學的目的。大綱指出:小學語文要培養學生識字、聽話、說話、閱讀、作文的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大綱先後有四十多處從聽說讀寫諸方面提及培養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具體要求,強調在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心理慣性,而學習習慣的養成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可持續發展學習的空間,也可以使學生更加主動,積極地學習語文,這不僅有助於當前的語文學習,而且,對其今後的學習工作都將產生較大的影響,使之終身受益,這對人的文化素質的提高和長遠發展是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培養 我認為,成功的語文教學必須要從養成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入手。心理學認為,習慣是由於重復或練習而鞏固下來的變成需要的行為方式或傾向。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學生學習「自動化」,從而激發興趣,提高能力,發展智力,提高學習效率,有著巨大的作用。中外教育家都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教育教學的一項主要任務。英國著名教育家洛克曾說過,事實上,一切教育都歸結為養成兒童良好的學習習慣,往往自己的幸福都歸於自己的習慣。美國教育心理學家赫爾認為,如若缺乏內驅力,則習慣不鞏固;習慣不鞏固,則學習等於零。他把一切的學習都歸結為習慣的形成和習慣的鞏固。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則直截了當地提出了教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的觀點,強調了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任務。 一、什麼是學習習慣呢? 學習習慣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學習情景下自動的去進行某些活動的特殊傾向。也就是說到了一定時候,孩子會自動地學習。 如:有一個老師的孩子去上海參加一個全國性的競賽,帶隊的老師回來後很有感慨的說了一件事:那天在輪船上,晚餐後,同學們都在甲板上觀看風景玩去了,過了一會兒,沒經任何人提示,也沒任何人要求,該做功課的時候了,那個老師的孩子就獨自到船艙里拿出書本,旁若無人的開始學習起來——帶隊的老師感慨道:那就是習慣。 二、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有哪些呢? 1、查閱字典的習慣 葉老有句名言:「無論什麼人都應該把字典作為終身伴侶,以便隨時解決語言文字的疑難。」它形象地論述了宇詞典等工具書在學習乃至人的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教學中教師應加強指導,教給學生基本的查閱方法,使學生能夠正確地使用,還要設法調動學生對工具書的興趣,讓學生們體會「無聲老師」的作用。低年級的孩子初步接觸工具書是字典,教師應極力下功夫,讓孩子們把對老師的依賴部分轉到字典上,讓孩子們感覺到「無聲的老師」給他們帶來好處。比如,要求學生在課文預習時查生字詞;在課堂上,字典是必備的,選擇典型的字詞當堂動手查字典,多音字,多意字,同音字等加入到字典行列,老師少說,學生多動手,再加入些比賽的形式(看誰的速度快,在字典上理解得多)重在習慣的養成;在課外閱讀和寫作時常常會遇到一些自己不認識、難以理解或者不會寫的字、詞,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查找工具書;對於低年級老師討論一些讓學生特別感興趣的問題,得不出答案時,要求學生到相關的工具書里查找出來,學生就會對工具書的巨大威力感興趣。 由此可見,培養學生查閱工具書的習慣,對於學生養成嚴謹認真、科學求實的治學態度也是大有裨益的

⑧ 如何培養小學生語文良好習慣

在當前新課程標準的新形勢下,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其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無疑是一項重要內容,學習習慣的養成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可持續發展學習的空間,也可以使學生更加主動,積極地學習語文,這不僅有助於當前的語文學習,而且,對其今後的學習工作都將產生較大的影響,使之終身受益。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在平日的教學中加強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而小學生語文習慣的培養更應從低年級抓起。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 從教語文三十餘年,我深切感到:預習是課堂的前奏曲 ,它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質量,影響著學生的發展。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是非常必要的,培養學生良好預習習慣是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也是教育改革的呼喚和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預習做到以下三點:1、必須熟讀課文。每篇課文要求學生至少讀三遍,並要求家長監督檢查,是否熟練請家長簽字。2、預習中要求標好自然段。一年級學生標自然段的能力還不夠強,在課堂上標,很費時間。因此這一環節要求在預習中做好。3、預習時,圈出本課生字,並預習生字。因為一年級每課學習的生字都有十幾個,如果一點也沒有接觸,在課堂上很難消化,因此要求學生必須做好此項預習。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 朗讀既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又是積累詞語,訓練語感的有效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 良好的朗讀習慣是指朗讀要做到:讀正確、讀流利、讀的有感情。朗讀要正確是指不讀錯字音,不丟字添字,不重復,不讀顛倒,不吃字,讀的字字響亮,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朗讀要流利是指在做到正確之後,從容不迫的讀。不能一字一拍的讀,也不能一口氣連讀下去。要速度適中,口齒清晰的朗讀。朗讀要有感情是正確理解課文的結果,對課文內容有了深刻的理解,讀的時候就能做到真摯自然,不矯揉造作。 小學低年級學生朗讀習慣的培養應做到以下幾點:1、培養朗讀興趣。在教學中可採用多種方式激發興趣。如:比賽讀、配樂讀、分角色讀、表情朗讀等。2、老師范讀。老師在讀得時候把書面語言變為口頭語言,並生情並茂地感染學生,創設富有感染力的語感氛圍,打動學生的心, 喚起學生朗讀的慾望從而間接得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范讀可以幫助學生從教師朗讀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中,了解老師是怎樣讀的,感情是怎樣變化的,從而間接對作品有一個初步的理解。3、要給予適當的評價。我說的評價不單是指老師對學生朗讀的評價,還包括學生對對方的評價。低年級的學生比較單純,恰當的表揚與鼓勵比批評更能激勵學生讀書的興趣。教學中教師要善於聆聽, 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不同優點, 多給予恰當的表揚, 少一些批評, 多一些微笑和鼓勵, 少一些單一的評價及評判, 學生們樹立了能讀好的自信心, 會讀得更精彩。而讓學生自己評價彼此的朗讀也讓學生對朗讀更有積極性。 三、培養學生仿說仿寫的習慣。 低年級語文課文中有許多結構相似並很優美的段落,如:《春雨的色彩》一課,小燕子、小麻雀、小黃鶯的話基本上是:春雨是**色的,你們瞧,春雨落在**上,**花開了。在教學中, 小學生語文習慣的培養還有許多方面,比如積累、寫日記等這里就不一一例舉了。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平日的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學生習慣的培養,有了好的習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更能使教者省時省力,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⑨ 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方法有哪些

一、培養學生提前預習的習慣
學生學習課程知識,課前的預習,既是心理准備,也是具體內容的准備,是對即將學習的課程進行預習:認真閱讀教材,了解教材內容,思考內容重點,發現學習難點,做好聽講的准備。教師講課時自己能有的放矢地突破重點、難點,有利於新知識地接受。預習可以有學期預習、周預習、日預習。學期預習,是在發下新書後,學生們對新書感到特別新鮮、特別好奇的情況下進行,可對課本目錄做一個大體的瀏覽。周預習,學生獨立進行,需要特別細致。讓學生往後看書,哪些地方看不懂,就用彩筆特別標記出來。如果周預習特別細致,那麼一般不需要進行日預習。如果周預習比較粗。或者沒有進行周預習,則需要進行日預習,一般20分鍾即可。
二、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
只有善於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會生活中去發現美的事物,他的思想才會活躍,感情才會豐富,才可能寫出感人的文章。
觀察習慣的培養,首先,生活中處處留心,「處處留心皆學問」。遇到新奇的事物,比如去動物園看動物、出去旅遊看風景等,大人在學生歡呼興奮、情緒盎然的時候,恰到好處提醒、引導他,仔細地觀察細節,審視細節,不要只籠統地看大概。引導學生與相鄰的或者相似的事物進行對比,比如看到鴨,就讓他同鵝進行對比。吃杏時,讓學生說說杏與桃子有何異同。其次,課堂中的學習中同樣需要細心觀察。觀察可以從形狀、聲音、顏色、味道、數量等方面入手。
三、培養學生勤於動筆的習慣
平時讀課外書時,讓學生拿一支筆,擺開一個本子,讓學生邊讀邊動筆。動筆,可以用標注、用線段或者符號把他特別感興趣的詞句標注出來。開始時可以先摘抄,不要大段大段摘抄,而是要有選擇,選擇學生特別感興趣的片斷。之後,可以是批註,在自己的課外書的空白處,簡單批一個詞,如」精彩」、「太妙了」、「不對」之類,以後可以批註完整的一句話,再往後可以用幾句話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意思。總之,一定要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 外出時,及時把所見所聞和感想記錄下來,哪怕非常粗略非常簡單,都要記錄,堅持數日就養成習慣了。要養成寫日記、記隨筆的習慣。開頭時可以非常簡單,之後可以逐漸復雜,寫成片斷,甚至寫成完整文章。關鍵是培養習慣。日記、隨筆,仍然是以片斷為主。
四、培養學生勤查工具書的習慣
工具書是不說話的老師,能幫助學生掃除學習中的障礙,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如果遇到生疏疑難的字詞,教師不要馬上說出答案,要讓學生自己動手查工具書,以逐步形成習慣。這是素質教育要求「授之以漁」的體現,為促使學生在讀課外書時,遇到不懂的字詞,能自覺地查一查工具書,讓工具書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讓學生經常帶好《新華字典》、《成語詞典》等一類常用的工具書。給學生做榜樣,遇到生字、生詞,請教不會說話的老師,還可以跟學生進行查字典、詞典比賽。設法調動學生對工具書的興趣,比如,討論一些讓學生特別感興趣的問題,得不出答案時,不必去請教老師,到相關的工具書里查找出來,學生就會對工具書的巨大威力感興趣。許多工具書查閱方法都有所不同,應該教給學生基本的查閱方法。
五、培養學生背誦的習慣
筆者不贊成死記硬背,但是記誦確實是青少年在記憶的黃金時期的一個不可忽略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語文課本所選的中國古典詩文,讓學生盡量都記誦過。學生如果能夠記誦大量的古典詩文,將會受益終身。這也是中國傳統語文教育的一個良好教學方法。對於一些常見常聞的歷史典故、藝術故事,不必死死板板地去記,而是熟悉即可。
六.培養學生認真書寫文字的習慣
從小要讓學生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養成這一習慣可以從最基本處著手,讓學生從剛開始學著寫字時,就把每個字的筆劃、筆順寫准確。讓學生學習一點書法,不是為了讓他去參加書法比賽,而是讓他懂得什麼樣的字是漂亮、美觀、大方的。讓學生買一些字帖。把大字帖掛在學生的房間里。批改學生作業、試卷時,不要只注意內容的對否,還要檢查他們的字寫得是否工整、漂亮。我縣近幾年的語文期末考試題的「卷面分」就很有效地突出了學生寫字質量。學生讀書、看報時,指導學生不要只注意欣賞書報文字的內容,還要注意審視字體、書法是否美觀。上街時注意欣賞街市牌匾上漂亮的字。並且帶學生去參觀書法展覽。
七、培養學生廣泛閱讀的習慣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而是閱讀,再閱讀。」因此,我們要不斷挑選、推薦各種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引導學生認真閱讀,養成廣泛閱讀的習慣,這將使學生終生受益。以語文學科開展的「大閱讀」活動為契機,定期給學生推薦閱讀書目,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經常性地開展形式各樣的讀書活動,對引領學生的閱讀大有裨益。

閱讀全文

與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