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人教版初中語文文言文每課知識梳理

人教版初中語文文言文每課知識梳理

發布時間:2021-01-30 02:05:51

㈠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知識歸納

(一)閱讀《與朱元思書》回答1—7題
風煙俱( )凈,天山共色。從( )流飄盪,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 ),千丈見底,游於魚碎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 )邈( ),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擊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囀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 )天者,望峰息心;經綸( )事物者,窺谷忘反( )。橫柯( )上蔽,在晝尤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1.解釋段中加橫線的詞。
2.理解填空。
(1)本文總領全文的句子
(2)作者描繪異水時,抓住了 的特點;描繪奇山時,緊扣 的特點。(用自己的語言概括)
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寫水流勢湍急,《三峽》一文中哪句與它有異曲同工之妙?

4.文章的主旨句是哪句?
5.本文是按怎樣的順序寫景的?

6.翻譯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事物者,窺谷忘反。

7、關於本文抒發的思想感情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表現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B.流露了作者否定仕宦生活的心情。
C.作者幻想逃避現實、寄情山水,有想過隱居生活的消極處世思想。
D.作者為了功名利祿極力攀高,只因太累,寄情山水以放鬆身心。
二、閱讀《五柳先生傳》回答1—6題
先生不知何許( )人也,亦不詳( )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 );每有會意( ),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 )知其如此,或( )置酒而招之;造飲輒( )盡,期( )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 )去留。環堵蕭然( ),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 )空,晏如( )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 )於貧賤,不汲汲( )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 )乎?銜觴( )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1、 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2、 翻下列句子。
(1)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2) 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3) 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3、 文中哪句話說明五柳先生是一位真正的隱士?
4、 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
5、 贊中的哪句話與傳文中的「不慕榮利」相照應?
6、 結合課文內容和自己的課外閱讀所知,說說五柳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
三、閱讀《馬說》,回答1~5題。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我能解釋下面各句中加點的詞語。
①故雖有名馬 ②不以千里稱也
③才美不外見 ④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⑤策之不以其道 ⑥其真無馬邪
2. 我能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理解填空。
①突出伯樂對千里馬的決定性作用的句子
是: 。
②敘述千里馬悲慘遭遇的句子是: 。
③千里馬才能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
4.食馬者不識千里馬的具體表現是什麼?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我的理解:
5.從下面兩題中任選一題作答(不必都答)。
①你認為現實生活中,如果沒有伯樂,千里馬會脫穎而出嗎?
②你認為二十一世紀的我們應具備什麼素質,才可能成為「千里馬」?
我選第 題,我的看法是:

四、閱讀《送東陽馬生序》,回答1~5題。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捨生皆被綺綉,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1.我能解釋下面加點的字詞。
①弗之怠 ②門人弟子填其室
③援疑質理 ④卒獲有所聞
⑤同捨生皆被綺綉 ⑥腰白玉之環
2.我能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各句。
①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②余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3.本文中作者從哪三個方面來表現自己求學的勤且艱?
我的概括:
4. 文章給你最強烈的感受是什麼?作者求學的經歷給了我們怎樣的啟迪?
我的感受:
5. 下面兩題難度各異,分值不同,請任選一題作答。(兩題都答,只按第①題計分)
①任意寫出一句與「磨難」有關的古詩文或名言警句,並談談你對這句話的認識。
我的積累:
②作者家貧嗜學,樂以忘憂,在老師面前畢恭畢敬,不敢出言,當代中學生應該如何看待這種學習態度和從師尊師方式?
我的觀念:
五、閱讀《小石潭記》,回答1~6題。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1. 我能解釋下列加點字詞。
①從小丘西行 ②魚可百許頭
③以其境過清 ④斗折蛇行
2.我能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各句。
①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②凄清寒骨,悄愴幽邃。

3. 本文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並說出自己的理由。
我的理解:
4. 本文從哪幾個角度寫小石潭的水?用了何種表現手法?寫出了水的什麼特點?
我的理解:
5. 小石潭的景色幽靜,在作者的精彩描述中,一個個優美的鏡頭閃現在我們的眼前。假如我們是一個個不同職業的人,你將怎樣去挖掘、開發這美景?試寫出你的職業創意。
我的職業創意:
6. 下面兩題難度各異,分值不同,請任選一題作答。(兩題都答,只按第①題計分)
①我們學過不少描寫山水的古代詩文,試著把其中寫水之清的句子摘錄下來並作點賞析。
我的積累:
我的賞析:
②酈道元在給《水經》作注時,亦不乏優美的描繪山水的文章,我們學過他的《三峽》;柳宗元的山水之作更為後人稱絕,請你試從我們學過的二人的作品,談一談他們的山水文章的各自特點。
我的看法:
六、閱讀《岳陽樓記》選段,回答1~6題。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1.文言詞彙——我能解釋下列加點字詞。
①去國懷鄉 ②春和景明
③把酒臨風 ④吾誰與歸
2.文言翻譯——我能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各句。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3. 閱讀理解——我能用原文填空。
①面對人生中成功的歡樂和失敗的痛苦,我們應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態。
②文中與「悲」相對應的八個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與「喜」相對應的八個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進亦憂,退亦憂」中「進」指: ,「退」指:_________ _______。
4. 美句賞讀——第一二段的景物描寫非常優美,試舉一例,並說明美在何處。
我的賞析:
5. 問題探究——由「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這幅對聯,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哪兩句話?這一名句傳誦千古,你是如何看待這一名句的時代意義。
我的探究:
6.拓展延伸——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科技發展的世紀,一個國家的興旺發達與否,就取決於科技是否發達。我們將是祖國的建設者、主力軍,我們又該有怎樣的憂樂觀呢?
我的抱負:
七、閱讀《醉翁亭記》,回答1~6題。
①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③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1.我能解釋下列加點字詞。
①林壑尤美 ②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 ③醉翁之意
④晦明變化者 ⑤傴僂提攜 ⑥頹然乎其間
2.我能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各句。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②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3. 理解填空。
①奠定全文抒情基調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 ___。
②文中照應「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根據課文內容,我能將對偶句補充完整。
岳陽樓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___ ___歐陽修___ __
5.第③段描寫了哪幾幅畫面?其中主要畫面是什麼?為什麼這樣說?
我的理解:
6. 醉翁亭現已成為安微省著名古跡之一,結合課文的閱讀,假如讓你當一名解說員,你該如何解說。(寫要點即可)
我的解說:
八、閱讀《滿井游記》,回答1—7題
①廿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②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③於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④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⑤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⑥遊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之。⑦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⑧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給下面的字注音。
①偕( ) ②廿( ) ③堤( ) ④鵠( )
⑤巒( ) ⑥鬟( ) ⑦曝( ) ⑧罍( )
2.找出作者描述返回大自然時歡快的心情的句子,寫下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語段中描寫山水的比喻句。
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語段春光中人物的活動極有生氣,這幾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段主要是寫城郊之春景,以寫景為主,兼有議論抒情。作者抒發的是
[ ]
A.歌贊春光明媚。
B.贊美滿井山清水秀
C.抒發春遊感慨。
D.抒發春遊時悠然輕松之喜悅
6.指出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
①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 )
②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未之知也。( )
③擇其善者而從之。( )
④泉而茗者。( )
7.此語段選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生活朝代________,作品有《________》。

㈡ 人教版初中所有文言文

初中文言文重要語句及解釋
第一冊
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溫習舊的知識,進而懂得新的知識,這樣的人可以做老師了。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光讀書學習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卻不去讀書學習,就會疑惑而無所得。
3.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卻不感覺滿足,教導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幾個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為我的教師的人在中間;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他們的短處,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消逝的時光像這河水一樣呀!日夜不停。
7.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醫生喜歡給沒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為自己的功勞。
第二冊
8.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這里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
9.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樂,自由自在。
10.寒暑易節,始一返焉: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青苔碧綠,長到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子中。
12.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公文勞累身心。
13.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污泥中長出來,卻不受到污染,在清水裡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
14.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唉!對於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愛好,像我一樣的人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愛好,人數當然就很多了。
第三冊
15.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曰。自非亭午夜分不見羲月:三峽七百里中,兩岸山連著山,沒有一點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足以遮擋天日。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陽和月亮。
16.雖乘御風不以疾也: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長風,也沒有這樣快。
17.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庭院的地面上月光滿地,像積水那樣清澈透明,裡面有藻、荇等水草交錯,原來那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
18.閑



,不


利。好讀書,不求甚解:他喜歡安安靜靜的,很少說話,不羨慕榮華利祿。喜歡讀書,不鑽牛角尖。
19.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親友請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氣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後就走,不和別人虛情客套。
20.環堵蕭然
,不蔽風日

短褐穿結,
簟瓢屢空,
晏如也:簡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遮不住風和陽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許多補丁,飯籃子和瓢里經常是空的,可他安然自若!
21.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不為貧賤而憂慮悲傷,不為富貴而匆忙追求。

㈢ 人教版初中三年語文文言文重點篇目字詞句解釋,重難點考點歸納

初中階段通假字大集合
下面是初中階段出現的通假字:
1、罔通惘 學而不思則罔《論語學兒》
2、厝通措 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愚公》
3、惠通慧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
4、反通返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愚公》
5、衡通橫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核舟記》
6、見通現 風吹草低見牛羊
7、具通俱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岳陽樓記》
8、貼通帖 對鏡貼花環《木蘭辭》
9、策通冊 策勛十二轉《木蘭辭》
10、著同著 著我舊時衫《木蘭辭》
11、火通伙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木蘭辭》)
12、詘通曲 佛印絕類彌勒……卧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核舟記》
13、簡通揀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核舟記》
14、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論語》
15、說通悅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
16、要通邀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做食《桃花源記》
17、有通又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出師表》
為字共三十有四。而計其長曾不盈寸。《核舟記》
18、屬通囑 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
19、已通以 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隆中對
20、坐通座 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口技》
21、亡通無 河曲智叟亡以應。《愚公移山》
22、邪通耶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
23、食通飼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馬說》
24、材通才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馬說》
25、祗通只 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馬說》
26、蕃通繁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愛蓮說》
27、唱通倡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陳涉》
28、闕通缺 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三峽》
29、少通稍 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30、畔通叛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得道多助》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1、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說(yuè):通「悅」,愉快。
2、 誨女知之乎?……是知也。(《論語十則》)
女:通「汝」,你。知:通「智」,聰明。
3、 擔中肉盡,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4、 河曲智叟亡以應。(《愚公移山》)亡:通「無」。
5、 對鏡帖花黃。……火伴皆驚忙。(《木蘭詩》)帖:通「貼」。火:通「伙」。
10、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李清照)爭:通「怎」。
11、路轉溪頭忽見。(《西江月》辛棄疾)見,通「現」。
才美不外見……(《馬說》)見:通「現」。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見:通「現」。
12、滿坐寂然,無敢嘩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傷仲永》)扳:通「攀」,牽,引。
14、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聰明。
16、一厝逆東,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問渠那得清如許。(《觀書有感》)那:通「哪」,怎麼。
18、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三峽》)闕:通「缺」。
19、昂首觀之,項為之強。(《閑情記趣》)強:通「僵」,僵硬。
20、飾以玫瑰,輯以翡翠。(《買櫝還珠》)輯:通「緝」,連綴。
24、此何遽不為福乎?(《塞翁失馬》)遽:通「詎」,豈。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輸》)距:通「拒」,擋。
26、公輸盤詘,而曰……(《公輸》)詘: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記》)衡:通「橫」。
困於心,衡於慮。(《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衡:通「橫」,梗塞,這里指不順。
29、虞山王毅叔遠甫刻。(《核舟記》)甫:通「父」。
30、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核舟記》)簡:通「揀」,挑選。
31、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錯:通「措」。
32、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唐雎不辱使命》)倉:通「蒼」。
33、數至八層,裁如星點。(《山市》)裁:通「才」,僅僅。
34、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陳涉世家》)適:通「謫」。
35、為天下唱,宜多應者。(《陳涉世家》)唱:通「倡」,倡導。
36、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以:通「已」。
37、將軍身被堅執銳。(《陳涉世家》)被:通「披」。
同捨生皆被綺綉。(《送東陽馬生序》)被:通「披」。
38、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馬說》)食:通「飼」,喂。
39、食之不能盡其材。(《馬說》)材:通「才」。
40、其真無馬邪?(《馬說》)邪:通「耶」,表示疑問,相當於「嗎」。
41、自余為僇人,……(《始得西山宴遊記》)僇:通「戮」,遭到貶謫。
42、而游者皆暴日中。(《峽江寺飛泉亭記》)暴:通「曝」。
43、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44、曾益其所不能。(《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曾:通「增」。
45、入則無法家拂士。(《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拂:通「弼」,輔佐。
46、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岳陽樓記》)具:通「俱」,全,皆。
47、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屬:通「囑」。
48、饌酒食,持其貲去。(《越巫》)貲:通「資」,資財,錢財。
49、客問元方:「尊君在不?」(《陳太丘與友期》)不:通「否」。
50、玉盤珍饈直萬錢。(《行路難》其一)直:通「值」。
51、故患有所不辟也。(《魚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52、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魚我所欲也》)辯:通「辨」,辨別。
5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 與:通「歟」,語氣詞。
54、鄉為身死而不受。(《魚我所欲也》)鄉:通「向」,從前。
55、欲信大義於天下。(《隆中對》)信:通「伸」。
56、自董卓已來……(《隆中對》)已:通「以」。
57、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曹劌論戰》)徧:通「遍」,遍及,普及。
58、四支僵硬不能動。(《送東陽馬生序》)支:通「肢」。

[翻譯文言文時應注意的問題]
要做好古漢語的今譯,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要准確地理解原文,同時要用規范的現代漢語譯出來。
准確地理解原文,是進行今譯的基礎。原文理解錯了,譯文當然就不能准確。
例如,君將哀而生之乎?這句中的「生」是使動用法,若不能理解它的用法,翻譯時肯定會出問題。
還有,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這句中的「或」是個無定代詞,意思是「有的」若譯成「或者」就錯了。
還有一點,古漢語的一些詞,有常見意義,也有特指意義,在一定的上下文中,要弄清楚它究竟是什麼意義。
例如,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這句中的「進」和「退」,是特指在朝做官和免官下野,但是若不能正確理解「進、退」的特指意義,那麼翻譯就會不正確。
對古漢語有了正確理解之後,還要能用現代漢把它譯出來。古漢語與現代漢語在詞彙、語法等方面有許多相同的地方,所以不少句子是可以一個字對一個字地翻譯出來。這類句子如果在翻譯時增加了不必要的詞語,或變動了詞序,就會影響譯文的准確性。但是古今漢語相比較,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不同的是詞語有所不同,詞語的搭配有所不同,句子結構有所不同,碰到這些不同的地方,今譯就可能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就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遇到古今漢語有所不同,不能逐字逐句地對譯的地方,要妥善處理。
古漢語中的一些詞語,在現代漢語中沒有適當的詞和它對應。如,琢常會宗室,陳諸寶器,金瓶銀瓮百口,甌、檠、盤、盒稱是。自余酒器,有水晶缽、瑪瑙杯、琉璃碗,赤玉卮數十枚。這句說陳列的寶物很多,有的東西現代沒有,如,甌、檠、卮等都是古代的器物名,翻譯時就不用譯。
還有,古漢語中對於不同地位的人的死亡,有不同的委婉的說法。象,《觸龍說趙太後》一文中,觸龍稱自己的死是「填溝壑」,稱趙太後的死是「山陵崩」,在現代漢語中就沒有這樣的等級區分,在翻譯時只能用大體相應的詞語來對譯,把「填溝壑」譯成「死去」把「山陵崩」,譯成「百年之後」。還應注意的是不要隨意把古代的一些名詞改成現代名稱。如,令佩刀巡警,出入帳中。若隨便改成「讓他掛著刀巡邏警衛,自由出入司令部」那就錯了。太過於現代化了,反而失去原文的意義。
再有詞語的搭配,古今也是不完全相同的,如,《桃花源記》中的兩句話: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這兩句話並不難懂,但是翻譯時卻並不容易,就單個詞來說,「芳」就譯為「芳香」,「鮮」可以譯為「新鮮」,「美」可以譯為「美麗」,「繽紛」大致可以譯為「繁多」。但是,問題在於,把這些詞語翻譯出來以後,在現代漢語中不能互相搭配。
若碰到這種情況,翻譯時就要靈活些,在不損害原意的前提下,調整詞語的搭配關系,使它符合現代漢語的習慣。
要注意古代漢語的表達方式和修辭方式的特點。
一般來說,古漢語的表達要比現代漢語簡略一些,因此,在譯為現代漢語時,有進要加一些詞語或句子,使意思表達得比較完整。
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可譯作:燕子和麻雀哪能知道大雁和天鵝的志向呢!
還有古漢語中有互文見義的表達方式,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譯為:不因外界事物的影響而悲哀歡喜,也不因個人的處境好壞而歡喜悲哀。
在准確表達原文意思的基礎上還應努力保持原文的語言風格。
特別應當注意的是句中的情態副詞、句中語氣詞和句末詞氣詞。例如「其」字,有時表示推測語氣,有時表示祈使語氣,在翻譯時要把這種語氣表達出來。
例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這句中的「其」就是表推測語氣。保存原文的語言風格是較高的要求,為了幫助我們更好地翻譯古文,可以記住這個口訣:「首覽全篇,掌握大意。詞不離句,句不離段。難解句子,前後聯系。跳躍句子,補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譯,省略倒裝,都有規律。常見虛詞,因句而異。實詞活用,考察全句。領會語氣,句子流利。對照原文,力求直譯。」 古文翻譯,直譯,意譯相結合即可。

--
[學以致用]
1.翻譯下面這段文字,想想內容會給我們什麼啟發。
莊周家貧
莊周家貧,故往貸粟於監河侯。監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游南遊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此言,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
[題解]莊子家中貧困,去向河監侯借糧,但是結果是耐人尋味的。
[與本文有關的文學常識]莊子(約公元前369—約前286)名周。戰國時道家代表人物。生平事跡不甚詳。只是在《史記》中說他是宋國人,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曾作過蒙漆園吏,楚威王聽說他有才能,想讓他做相,他辭去不幹。另外在《莊子》書中說人他家貧,也就是這篇文章中說的「莊周家貧」,他為人曠達,妻子死了,他以盆作鼓歌而祭妻。
《莊子》先秦道家學派的著作,是莊子及其門人後學所著。現存三十三篇。書中大多是由寓言故事所組成。這些故事含義深刻,膾炙人口,取材廣泛,設想奇持,意境開闊,描寫生動傳神。富有浪漫主義的獨特風格。
[與本文有關的語文知識]
故往貸粟於監河侯:故,所以。往,去。貸粟,借糧。監河侯,監河的官。
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將,將要。金,這里是封地交納的稅金。金,金屬貨幣,不是黃金。子,人稱代詞,你。
有中道而呼者:中道,道路中間。
來,子何為者邪;來,這是呼喚鮒魚使之注意的活。子,你。何為者邪,這是為什麼呀?邪,同「耶」。
我,東海之波臣也:波臣,意思是水裡的小人物。
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豈有,可有。斗升之水,一點點的水。活我,使我活。活,使動用法。
我且南遊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且,將要。吳越,這里指的是水鄉。激,震盪,推擁。西江,大概指吳越之西的大水,即長江。可乎,可以嗎?
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吾失我常與,我失去了經常作伴的(指水)。常與,常在一起的東西。我無所處,我沒有地方安身。
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還不如先到干魚讓去尋找我呢。意思是不切實際的話沒用。
[概括提要]
這則寓言用講故事的形式反駁監河侯的不切實際,只說空話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話說的非常輕松,但是理由卻顯得更加充分。諷刺了空話的無用而可笑。這則寓言是很有現實意義的。 莊子哲學宏偉闊大,他給我們無窮的遐思和啟發,有興趣同學請閱讀《莊子-秋水》。
[題解] 教,指的是教學,學,指的是學習。這兩者之間是互相促進的關系。
[與本文有關的文學常識]《禮記》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是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的選集,大抵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三傳弟子各據所聞而撰寫,由西漢戴聖纂集。也叫《小戴記》或《小戴禮記》。它是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情況、儒家學說和禮儀制度的重要資料。
[與本文有關的語文常識]
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即使。嘉,同「佳」,好的。餚,魚肉類的葷菜。旨,味美,好吃。
知不足:知道自已有不夠之處。
知困:困,困惑不通。知困,知道自己在學習中有搞不懂的地方。
自反:反過來要求自已。
[原文參考對譯]
18個文言虛詞的用法及其舉例(詳見《文科愛好者》)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於、與、則、者、之]

之:作第三人稱代詞,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為第三人稱,譯作「他(她)(他們)」、「它(它們)」。如: ①公與之乘,戰於長勺。(《曹劌論戰》) ②陳勝佐之,並殺兩尉。(《陳涉世家》)③ 肉食者謀之。(《曹劌論戰》)
有時也作第一人稱,譯為「我」。如:太尉苟以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上樞密韓太尉書》)
(二)助詞
1.結構助詞,譯為「的」,有的可不譯。如:①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岳陽樓記》)②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
2.結構助詞,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如: ①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扁鵲見蔡桓公》)②於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公輸》)
3.音節助詞。用來調整音節,無義,一般不翻譯。如: ①公將鼓之(《曹劌論戰》) 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③悵恨久之(《陳涉世家》)
4.結構助詞,是賓語提前的標志。如:①何陋之有?(《陋室銘》) ②宋何罪之有?(《公輸》)③而城居者未知之也。(《滿井游記》)
5.結構助詞,是定語後置的標志。如:①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岳陽樓記》) ②北顧黃河之奔流。(《上樞密韓太尉書》)
(三)作動詞,可譯為「到」、「往」。如:吾欲之南海,何如?(《為學》)

主要作連詞用,可以表示以下關系:
l.並列關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如:①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論語)十則》)②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
2.承接關系,可譯作「就」「接著」,或不譯。如:①扁鵲望桓候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 ②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涉世家》)③環而攻之而不勝。前一個「而」就表示承接關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轉折關系,譯作「但是」「可是」「卻」。如: ①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得西山宴遊記》)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愛蓮說》)③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隆中對》)④環而攻之而不勝。後一個「而」字表示轉折關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遞進關系,譯作「而且」「並且」或不譯。如:①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記》) ②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
5.修飾關系,可譯為「地」「著」,或不譯。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②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遊記》)

(一)介詞
1.介紹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於」。如: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②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前一個「以」表原因,後一個「以」表目的。)(《出師表》)③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
2.介紹動作行為所憑借的條件,可譯為「憑借」「按照」「依靠」等。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馬說》)②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3.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可譯作「把」、「拿」、「用」等。如:①屠懼,投以骨(《狼》)②遂許先帝以驅馳(《出師表》)③以人之逸,待水之勞(《峽江寺飛泉亭記》)
(二)連詞
1.表示目的,相當於現代漢語里的「來」如:①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狼》)②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③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④故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遊記》)
2.表示結果,可譯作「以至」『「因而」。如: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②以傷先帝之明(《出師表》)
3.有時相當於連詞「而」。如:①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黔之驢》②醉則更相枕以卧(《始得西山宴遊記》)
(三)「以」還可作動詞(屬於實詞)用,可譯為「認為」。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師表》)②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世說新語〉三則》)
》)

連詞「雖」在文言文中主要有兩種用法。
1.表示假設,可譯為「即使」。如: ①雖千里弗敢易也,豈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②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
2.表示轉折,可譯為「雖然」。如: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送東陽馬生序》)

(一)代詞,起指示作用,譯作「這樣」「如此」。如:①父利其然也(《傷仲永》)②謂為信然。(《隆中對》) ③然後知是山之特立。(《始得西山宴遊記》)
(二)連詞,表轉折關系,譯作「然而」「但是」等。如:①然足下卜之鬼乎(《陳涉世家》)②然志猶未已。(《隆中對》)
(三)語氣助詞,分三種情況:
1.用在形容詞之後,作為詞尾,譯作「……地」。如:雜然相許(《愚公移山》)
2.用於詞尾,譯作「……的樣子」。如:①臨川之城東,有地隱然而高。(《墨池記》)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記》)
3.用於句尾,常與「如」「若」連用,構成「如…… 然」「若……然」格式,相當於「……的樣子」
「好像……似的」。如: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

(一)作副詞。有三種情況。
1.表示動作在時間上的承接,譯作「才」。如:①斷其喉,盡其肉,乃去。(《狼》)②太丘捨去,去後乃至。(《〈世說新語〉三則》)
2.表示動作在時間上的承接,譯作「就」。如: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陳涉世家》)
3.表示出人意料,譯作「竟」「竟然」。如: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4.用於判斷動中,相當於「是」「就是」。如: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二)作連詞,表示前後的銜接或轉折,可譯為「於是」。如:①乃入吳尋二陸。(《周處》)②乃重修岳陽樓。(《岳陽樓記》)
(三)作代詞,譯為「你、你的」。如: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

介詞「於」的主要用法有:
1.表示動作發生的處所、時間,譯作「在」「從」。如: ①公與之乘,戰於長勺(《曹劌論戰》) ②子墨子聞之,起於魯(《公輸》)
2.表示動作的對象,譯作「向」「對」「同」「給」「到」等。如:①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愚公移山》)②貧者語於富者曰(《為學》) ③每與臣論此事,訂嘗測渴爻韭詫血超摩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出師表》) ④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孟子〉二章》)⑤況仁人庄士之遺風餘思,被於來世者何如哉(《墨池記》)
3.用在被動句中,介紹行為主動者,可譯為「被」。如:「受制於人」的「於」。
4.用在形容詞之後,表示比較,一般可譯作「比」。如: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魚我所欲也》)
5.表原因,可譯為「由於」「因為」。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二章》)

「為」作為 動詞有兩種基本用法,一是表判斷,一是表動作行為。這里只介紹「為」作為介詞的用法。
1.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可譯作「向」「對」等。如: ①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②此人——為具言所聞(《桃花源記》)
2.表示被動,譯作「被」。如:梅花為寒氣所勒(《西湖游記二則》)
3.表示動作、行為的替代,可譯為「替」「給」等。如:為我謝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韓愈短文兩篇》)
4.表示動作、行為的目的,可譯作「為著」「為了」。如: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
5.表動作、行為的時間,可譯為「當」「等到」,如: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晏子故事兩篇》)者
(一)結構助詞,譯作「……的」「……的人」「……的事物」「……的情況」「……的原因」等,相當於名詞性短語。如: ①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愚公移山》)②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出師表》)③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為學》)④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二)語氣助詞,用在主語之後表示停頓,謂語部分一般用「也」字結尾,起判斷作用。如: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②諸葛孔明者,卧龍也。(《隆中對》)

(一)代詞
1.作第三人稱代詞,可譯作「他(她)」「他(她)的」「他們」「他們的」「它」「它們」「它們的」。如:①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十則》)②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③屠大署,恐前後受其敵(《狼》)
有時也譯作第一人稱代詞「我」。如:偶然得之,非其所樂。(《上樞密韓太尉書》)
2.指示代詞,可譯為「那」、「那個」、「那些」、「那裡」。如:①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②復前行,欲窮其林(《桃花源記》) ③以勉其學者也(《墨池記》)
也可譯作「其中的」,後面多為數詞。如: ①其一犬坐於前(《狼》)②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為學》)
(二)副詞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問、猜度、反詰、願望等語氣,常和放在句末的語氣詞配合,可譯為「大概」「或許」「恐怕」「可要」「怎麼」「難道」等,或省去。①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②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馬說》)前一個「其」可譯作「難道」,後一個「其」可譯為「恐怕」。③安陵君其許寡人!其:可譯為「可要」。(《唐雎不辱使命》)
(三)連詞,表示假設,可譯為「如果」。如: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爾。(《送東陽馬生序》)

1.疑問代詞,可譯為「哪裡」。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句末疑問語氣助詞,可譯為「呢」。如: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曹劌論戰》)
3.代詞,相當於「之」。如:忽啼求之,父異焉(《傷仲永》)
4.兼詞,用於動詞、形容詞之後,即兼有介詞和代詞的作用,相當於「從這里」「在那裡」。如:①不復出焉(《桃花源記》)②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愚公移山》)③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曹判論戰

㈣ 初中語文人教版 文言文知識

1. 安:1、怎麼(安求其能千里也) 2、養(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質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備: 1、周全、詳盡。(前人之述備矣《岳陽樓記》) 2、具備。(一時齊發,眾妙畢備《口技》) 3、准備。(猶得備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響(被於來世) 2、同「披」,穿(皆被綺綉)
5. 鄙:1、邊境(蜀之鄙有二僧《為學》) 2、鄙陋、目光短淺(肉食者鄙《曹劌論戰》)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
6. 畢:1、盡(畢力平險《愚公移山》) 2、全部(群響畢絕《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陽樓記》) 2、輕視。(不宜妄自菲薄《出師表》) 3、厚度小。(薄如錢唇《活板》)
8.策:1、馬鞭。(執策而臨之《馬說》) 2、鞭打、驅使。(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3、記錄。(策勛十二傳《木蘭詩》) 4、計謀。(成語「束手無策」)
9.長:cháng 1、長度。(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2、與「短」相對。(北市買長鞭《木蘭詩》) 3、長久,健康。(但願人長久《明月幾時有》) 4、永遠。(死者長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蘭無長兄(《木蘭詩》) 6、zhǎng,頭領。(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陳涉世家》)
10.稱:1、相當、配合(稱其氣之小大/不能稱前時之聞)2、稱贊(先帝稱之曰能)
11. 誠:1、誠心(帝感其誠)2、的確,實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
12. 懲:1、苦於(懲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懲罰
13. 馳:1、騎(願馳千里足) 2、驅車(追趕)(公將馳之)
14. 出:1、發、起(方其出海門) 2、 在邊疆打仗(出則方叔、召虎) 3、來到(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兵) 4、產生(計將安出)
15. 辭:1、推辭(蒙辭以軍中多務) 2、語言(未嘗稍降辭色)
16. 次:1、編次。(吳廣皆次當行《陳涉世家》) 2、旅行或行軍在途中停留。(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17. 簞:1、用簞裝著(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2、古代裝飯的圓形竹筐(一簞食,一豆羹)
18. 當:1、承當,承受。(當之無愧) 2、應當。(當獎率三軍《出師表》) 3、將要。(今當遠離) 4、對著,向著。(木蘭當戶織《木蘭詩》) 5、值,正在。(當時此,諸郡縣苦秦吏者《陳涉世家》) 6、抵擋。(「銳不可當」)
19. 道:1、道路。(會天大雨,道不通《陳涉世家》)2、道義。(伐無道,誅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4、說,講。(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20. 得:1、能夠(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獲得(故不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21. 等:1、同樣(等死,死國可乎/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2、諸位,表多數(公等遇雨)
22. 敵:1、攻擊(恐前後受其敵《狼》) 2、敵人(蓋以誘敵《狼》)
23. 吊:1、憑吊(為我吊望諸君之墓) 2、慰問(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計、推測(孤不度德量力) 2、渡過、越過(關山度若飛)
25. 端:1、畫幅的右端(左手執卷端) 2、正、端正(其人視端容寂)
26. 惡:1、怎麼(惡能無紀) 2、厭惡(所惡有甚於死者)
27. 發:1、行動、發動(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 2、發射(見其發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發於畎畝之間) 4、征發(發閭左?m戍漁陽九百人) 5、開放(野芳發而幽香 ) 6、發出(一時齊發,眾妙畢備) 7、fā,頭發(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28. 凡:1、凡是(則凡數州之土壤) 2、總共(凡三往)
29. 方:1、見方(方七百里)2、長方形(方以長)3、當……時候(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
2. 30. 分:fēn 1、劃分,分開。(今天下三分《出師表》) 2、分配,分給。(必以分人《曹劌論戰》) 3、長度單位。(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4、fèn,職分,本分。(忠陛下之職分也《出師表》)
31. 奉:1、通「俸」侍奉(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於危難之間) 3、供養(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32. 否:1、同「不」沒有(尊君在否) 2、惡、壞(陟罰臧否)
33. 夫:1、那(予觀夫巴陵勝狀) 2、fú,句首發語詞(夫環而攻之/且夫人之學) 3、丈夫(夫?J聲起/羅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稱,人(荷擔者三夫)
34.扶:1、沿,順著(便扶向路《桃花源記》) 2、攙扶(出郭向扶將《木蘭詞》)
35. 拂1、違背、阻礙(行拂亂其所為) 2、同「弼」,輔佐(入則無法家拂士) 3、輕輕擦過(以手拂之)
36. 福:1、賜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為福乎)
37. 富:1、富麗(與倉廩府庫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許多(家富良馬)
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進而(醉則更相枕以卧) 3、互相(更相慶) 4、再、又(更上一層樓) 5、更加(舉杯銷愁愁更愁)
39. 苟:1、如果(苟富貴/苟慕義強仁) 2、苟且(故不為苟得/苟全性命於亂世) 3、且、或許,表希望(苟無飢渴)
40. 固:1、本來(固眾人《傷仲永》) 2、頑固、固執(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鞏固(固國不以山溪之險)5、安守,固守(君子固窮……)
41. 故:1、舊的,原來的(溫故而知新/兩狼之並驅如故) 2、特意(桓侯谷使人問之/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3、原因,緣故(公問其故) 4、所以,因此(故余雖愚)
42. 顧:1、回頭看(顧野有麥場《狼》元方入門而不顧《世說新語》) 2、難道(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為學》) 3、看望,拜訪(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43. 觀:1、看(予觀夫巴陵勝狀) 2、景色,景象(此則岳陽樓之大觀)
44. 冠:1、居第一位(以才略居第一位)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3、男子成人禮(既加冠)
45. 光:1、發揚光大(以光先帝遺德) 2、光線(彷彿若有光)
46. 歸:1、歸依(微斯人,吾誰與歸) 2、回家(太守歸而遊人從)
47. 過:1、經過(過秦漢之故都《上樞密韓太尉書》) 2、到(及魯肅過尋陽《孫權勸學》) 3、犯過失(人恆過) 4、超過,勝過(況才之過於余者乎)
48. 好:1、美(秦氏有好女/好鳥相鳴) 2、喜歡(好為梁父吟/好讀書,不求甚解) 3、以便、能夠(好收吾骨瘴江邊)
49. 號:háo 1、大叫,呼嘯。(陰風怒號《岳陽樓記》) 2、hào,別號。(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記》) 3、hào,國號。(號為張楚《陳涉世家》) 4、hào,號召。(號令召三老……)
50. 還:1、回家(還以與妻《樂羊子妻》) 2、xuán,同「旋」,回轉、掉轉(還走《扁鵲見蔡桓公》)
51. 患:1、擔憂、憂慮(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且人患志之不立) 2、憂患(無凍餒之患) 3、當作禍害、認為……是禍害(為鄉人所患)
52. 惠:1、恩惠(大王加惠) 2、同「慧」,聰明(汝之不惠)
53. 或:1、有時(一食或盡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2、有的人(或說處殺蛟/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3、或許(或異二者之為)
54. 極:1、盡頭、窮盡(此樂何極) 2、盡、到(南極瀟湘) 3、窮盡,動詞(嘗極東方)4、非常、最(初極狹)
55. 寂:1、平靜(視端容寂) 2、寂靜(寂寥無人)
56. 加:1、更加(而山不加增)2、好處(萬鍾於我何加焉)3、虛誇,以少報多(弗敢加也)57. 間:1、夾雜(中間如拉崩倒之聲) 2、一會兒(立有間) 3、參與(又何間焉)4、中間(傅說舉於版築之間)5、期間(奉命於危難之間)6、量詞(宮闕萬間都做了土)7、間隔,隔開(遂與外人間隔)8、暗暗地(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
58. 見:1、同「現」(路轉溪頭忽見) 2、引見(胡不見我於王) 3、召見,接見(於是見公輸盤/曹劌請見) 4、拜見(子墨子見王/乃入見) 5、知道(見往事耳) 6、看見(貴人過而見之)
59. 將:1、將領,名詞(則命一上將)2、率領(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 3、將要(公將戰) 4、攙扶(出郭相扶將) 5、無實義(宮使驅將惜不得)
60. 角:1、吹奏的樂器(鳴角振鈴) 2、吹號角(且角且走)
61. 借:1、借(每假借於人) 2、依*(願借子殺之) 3、即使(借第令毋斬)
62. 盡:1、沒有了(擔中肉盡/林盡水源) 2、全部取得(利盡南海) 3、盡量,盡可能(進盡忠言)
63. 就:1、接近、趨向(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頹然就醉)2、完成,達到 3、即使
64. 居:1、過了(居十曰) 2、停留(不可久居)
65. 舉:1、傳揚(死即舉大名耳) 2、發動(舉大計亦死) 3、被舉用(管夷吾舉於市)4、參加(董生舉進士) 5、全(舉國歡慶/舉世無雙)
66. 具:1、同「俱」,全、都(具答之) 2、具有(各具情態)
67.決:1、判斷(孔子不能決也)2、 分別(意難決舍) 3、斷然(故決然捨去)
68. 絕:1、隔絕 2、極點(以為妙絕《口技》) 3、停止,消失(群響畢絕《口技》)4、極高的,陡峭的
69. 開:1、散開(曰出而林霏開) 2、放晴(連月不開) 3、打開(旁開小窗)
70. 可:1、大約(高可二黍許/潭中魚可百許頭) 2、可以(珠可歷歷數也)
71. 苦:1、苦於(苦秦久矣) 2、使……苦(苦其心志) 3、愁(何苦而不平)
72. 樂:1、以……為樂(太守之樂其樂) 2、使……快樂(鍾鼓樂之) 3、樂趣(而不知人之樂) 4、歡樂、快樂(遊人去而禽鳥樂也)
73. 類:1、類似(絕類彌勒) 2、同類(不與培?v為類/臣以王吏之攻宋為與此同類)
74. 利:1、有利的(天時不如地利) 2、銳利(兵革非不堅利/懷抱利器) 3、認為……有利可圖(父利其然) 4、物資(利盡南海)
75. 隸:1、屬於(世隸耕) 2、跟著(隸而從者)
76. 良:1、真,實在(良多趣味) 2、善良(此皆良實)
77. 臨:1、面對、對著、當著(執策而臨之/把酒臨風) 2、來到,在(臨溪而漁/臨池學書) 3、*近(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 4、將要(故臨崩寄臣以大事)
78. 鱗:1、像魚鱗一樣(鱗浪層層)2、魚(呷浪之鱗)
79. 令:1、命令。(乃令符離人葛嬰……《陳涉世家》) 2、讓,使。(忿恚尉,令辱之) 3、指縣令。(陳守令皆不在)
80. 妙:1、奇怪(妙無一人肯泊岸)2、奇妙(以為妙絕)
81. 名:1、命名、起名(名之者誰《醉翁亭記》) 2、說出(不能名其一處《口技》) 3、名字(自名為羅敷《陌上桑》)
82. 謀:1、商量(陳勝吳廣乃謀曰/聚室而謀) 2、謀劃、籌劃(抑亦人謀/肉食者謀之)
83. 奇:qí 1、奇特。(明有奇巧人《核舟記》) 2、奇怪,罕見。(此獨根分而枝合,奇已!《峽江寺飛泉亭記》) 3、jī。零數。(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84. 騎:1、jì,騎兵(騎千餘)2、馬(並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於水面者)
85. 前:1、前面(其一犬坐於前《狼》) 2、上前(狼不敢前《狼》)
86. 強:1、強悍(凶強俠氣)2、有餘(賞賜百千強)3、勉強(不可強以仕)4、力行(慕義強仁)5、強盛,強大(以弱為強者)6、通「僵」,僵硬(項為之強)
87. 且:1、將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2、況且(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88. 清:1、清澈(水尤清冽/回清倒影) 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過清)
89. 情:1、實情(必以情) 2、友情、交情(於是與亮情好曰密)
90. 請:1、請允許,敬辭(請獻十金) 2、請求(曹劌請見) 3、請教(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91. 窮:1、窮盡,動詞(窮山之高而止/窮回溪/欲窮其林) 2、盡頭,名詞(而不知其所窮) 3、窮盡,形容詞(樂亦無窮) 4、深(窮冬烈風)5、貧窮(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92. 屈:1、委屈(猥自枉屈)2、彎曲(手指不可屈伸)
93. 去:1、走開,離去(一狼徑去) 2、距離(我以曰始出時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
94. 闕:1、宮殿(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2、同「缺」,中斷(略無闕處)
95. 容:1、許、讓(雖席地不容閑)2、神色(視端容寂)3、容貌(花態柳情,山容水貌)
96. 乳:1、餵奶(婦撫兒乳《口技》) 2、奶頭(兒含乳啼《口技》)
97. 善:1、專長,名詞(豈愛人之善) 2、好(善哉,吾請無攻宋矣) 3、擅長,動詞(羅敷善蠶桑)
98. 尚:1、尊重、推崇(而使後人尚之如此) 2、還(而君前途尚可) 3、尚且
99. 少:shǎo 1、一會兒(少時) 2、稍微(意少舒 3、不多(飲少輒醉) 4、shào,年輕(陳涉少時)
100. 舍:1、學舍、書館、房屋(至舍/屋舍儼然)2、舍棄(舍文軒而竊敝輿/便舍船,從口入)3、丟開、離去(意難決舍/故決然捨去)4、shě,施捨(舍與你的《范進中舉》)
101. 射:1、射箭(嘗射於家圃《賣油翁》) 2、射術(爾安敢輕吾射《賣油翁》)
102. 甚:1、超過、厲害、嚴重(所惡莫甚於死者) 2、十分(流輩甚稱其賢)
103. 勝:1、取勝,勝出、超過(此時無聲勝有聲) 2、優美、美好(予觀夫巴陵勝狀)3、忍受,能承受(高處不勝寒/驢不勝怒) 4、盡(跨州連郡者不勝數)
104. 施:1、shī,施實。(然後施行……《出師表》) 2、yì,(施施)慢步徐行的樣子。(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遊記》)
105. 食:1、shí,吃。(食不飽,力不足《馬說》) 2、sì,通「飼」,喂養。(食之不能盡其材)
106. 使:1、派(秦王使人謂安陵君) 2、出使(使於秦) 3、使者(使子為使)
107. 始:1、曾(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才(始指異之)開始(游於是乎始)
108. 市:1、集市(東市買駿馬《木蘭詞》) 2、買(願為市鞍馬《木蘭詞》)
109. 恃:1、憑借、依仗(天下之所恃以無憂《上樞密韓太尉書》 2、子何恃而往《為學》)
110. 是:1、判斷動詞,是(我是鬼《宋定伯捉鬼》)2、代詞這樣(如是再三《宋定伯捉鬼》)
111. 適:1、往(抱而適市) 2、正好(而此地適與余近) 3、舒適(其體不適)
112. 書:1、書寫。(乃丹書帛曰《陳涉世家》) 2、文字,字條。(得魚腹中書) 3、書信。(一男附書至《石壕吏》) 4、文件。(軍書十二卷《木蘭詩》)
113. 數:1、shù,表多次。(又數刀斃之《狼》) 2、shǔ,計算。(珠可歷歷數也《核舟記》) 3、shuò,屢次。(扶蘇以數諫故《陳涉世家》)
114.遂:1、完成(已遂述數行)2、就、於是(遂逐其師) 3、因而(恐遂汩沒)
115. 所:1、地方(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 2、「所」與「何」組成偏正片語,「哪裡」「什麼」(不知有何所畏忌)
116. 所以:1、用什麼方法(吾知所以距子矣) 2、用這些來(所以動心忍性) 3、……原因(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117. 通:1、通過(初極狹,才通人) 2、通曉、掌握(未能通習吏事) 3、順利、順暢(政通人和) 4、整個(通計一舟) 5、通報、傳達(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 6、貫通(中通外直)
118. 圖:1、想(不圖觀瀑一至於斯) 2、謀取(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 3、畫(命工吏圖而書之)
119.徒:1、僅僅、只(葉徒相似/徒以有先生也) 2、光著(免冠徒跣/徒步旅行)
120. 推:1、推究、考察(推王君之心) 2、推廣(其亦欲推其事)
121. 屯:1、堆積(大雪屯門) 2、停駐(屯大澤鄉)
122. 望:1、聲望(先達德隆望尊) 2、看見(望桓侯而還走)
123. 為:1、以為、認為(孰為汝多知乎) 2、做,製造(為學/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公輸盤為我為雲梯) 3、是(此不為遠者小) 4、對、向(不足為外人道也) 5、替、給(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 6、刻有(為人五) 7、為了(故不為苟得也) 8、接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124. 謂:1、說(謂為信然) 2、對(謂先主曰) 3、是(太守謂誰) 4、認為(予謂蓮) 5、商量(舍人相謂曰) 6、叫做(此之謂失其本心) 7、命名(太守自謂也)
125.文:1、畫著文彩(皆披發紋身)2、文章(屬予作文以記之)3、彩飾(舍其文軒)
126. 聞:1、聽說(余聞之也久) 2、名聲(不能稱前時之聞)
127.下:1、攻下、攻克(蘄下) 2、向下(曰光下澈) 3、往下走(下見小潭)
128. 鮮:1、鮮艷(芳草鮮美) 2、xiǎn,少(陶後鮮有聞)
129. 賢:1、勝過、超過(賢於材人遠矣《傷仲永》) 2、有才能的(如此其賢《傷仲永》)
130. 相:1、一起、共同(此子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2、互相(舍人相謂曰)
131. 效:1、功效、效果,名詞(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 2、取得成效(不效則治臣之罪)
132. 屑:1、不屑指因輕視而不肯接受(乞人不屑也)2、忙碌的樣子(而樓上人往來屑屑)
133. 謝:1、請問(使君謝羅敷)2、道歉(長跪而謝之)3、致意(為我謝曰「明天子在上」)
134. 信:1、信任(願陛下親之信之) 2、信實(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確實(謂為信然/豈信然邪) 4、通「伸」,伸張(欲信大義於天下)
135. 行:1、品德(性行淑均) 2、行軍(行收兵,比至陳) 3、行列、隊伍(皆次當行/行陣和睦) 4、行走(行深山巨谷中)
136. 許:1、贊成(雜然相許《愚公移山》) 2、答應,承認、同意(時人莫許之/遂許先帝以驅馳) 3、大約的數量(高可二黍許) 4、hǔ,擬聲詞(曳屋許許聲)
137. 學:1、學問(人之為學有難易乎《為學》) 2、學習(學之,則難者亦易矣《為學》)
138. 尋:1、尋找(尋向所志《桃花源記》) 2、不久(尋病終《桃花源記》)
139. 焉:1、哪裡(且焉置土石) 2、句末語氣詞(始一反焉)
140. 艷:1、妖艷、艷麗(艷裝騎驢) 2、欣羨(略無慕艷意)
141. 夷:1、平(船背稍夷) 2、平和、平易(言和而色夷) 3、少數民族(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
142. 遺:1、wèi,留給、給予(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父母歲有裘葛之遺) 2、死去的人留下的(深追先帝遺詔/遺風餘思) 3、丟失的(得遺金一餅)
143. 已:1、停止(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2、完了、完畢(死者長已矣) 3、算了,罷了(且壯士不死即已) 4、已經(骨已盡矣)
144. 義:1、堅持合宜的道德、情理 2、正義、仁義(捨生而取義) 3、適宜、恰當(引喻失義)
145. 異:1、奇異、特殊、不同(奇山異水/覺無異能者) 2、認為……奇怪(父異焉/漁人甚異之)3、意外的事(久行懷思,無它異也)
146. 易:1、交換(寒暑易節) 2、容易(難者亦易矣) 3、交易,買(易以百金)
147. 詣:去、到,去拜訪(由是先主遂詣亮/及郡下,詣太守)
148. 益:1、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2、利益、好處(滿招損,謙受益/有所廣益) 3、更加、進一步(將以益治其文) 4、漸漸地(益習其聲)149. 意:1、心情(意少舒) 2、神情、態度(意暇甚) 3、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 4、企圖,想要(意將遂入以攻其後也)
150. 因:1、於是、就(因屏人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2、憑借、依*(高祖因之以成帝業)3、根據、依照(罔不因勢象形)4、因此(因以為號焉/而因以及乎其跡)
151. 引:1、拉,表示好感(下車引之) 2、拿起(引刀趨機/丁壯者引弦而戰) 3、稱引(引喻失義)
152. 盈:1、滿(曾不盈寸) 2、充滿,士氣正旺盛(彼竭我盈)
153. 用:1、使用、採用(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因此(遂用猖獗)
154. 友:1、朋友(有朋自遠方來) 2、友愛、親近(琴瑟友之)
155. 余:1、剩下的、留下的(余寒猶厲) 2、第一人稱,我(余聞而愈悲)
156. 與:1、通「歟」疑問語氣詞,相當於「嗎」(所識窮乏者得我與)2、給(蹴爾而與之)
157. 欲:1、想(欲至宛市《宋定伯捉鬼》) 2、將要(行欲至宛市《宋定伯捉鬼》) 3、願望(從民欲也)
158. 援:1、提出、引(援疑質理) 2、外援(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159. 緣:1、緣故 2、沿著(緣染溪/緣溪行)
160. 雜然:1、紛紛地(雜然相許《愚公移山》) 2、交互錯雜(雜然前陳《醉翁亭記》)
161. 再:1、第二次(再而衰) 2、兩次(曰再食)
162. 曾:1、加強語氣,與「不」連用,連……都(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2、同「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3、尚、還(曾不盈寸)
163. 爭:1、爭奪(殺所不足而爭所有餘) 2、據理力爭(知而不爭)
164. 指:1、手指(人有百指)2、指明(不能指其一端)3、指點(始指異之/皆指目陳勝)
165. 至:1、極點(寡助之至) 2、到(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 3、周到(禮愈至)
166. 志:1、記(故為之文以志) 2、標記(尋向所志) 3、做標記(處處志之) 4、志向(且人患志之不立) 5、立志(不志其大,雖多而何為)
167. 質:1、詢問(援疑質理) 2、資質(非天質之卑)
168. 致:1、表達、表述(聽婦前致詞) 2、取得(蓋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氣可以養而致/無從致書以觀) 3、招致、引來(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
169. 諸:1、「之於」的合音(投諸渤海之尾) 2、那些(其西南諸峰) 3、各位,眾位(今諸生學於太學)
170. 主:1、掌管(齊命使各有其主《晏子使楚》) 2、君主(其賢者使使賢主《晏子使楚》)
171. 屬:shǔ 1、類。(忠之屬也《曹劌論戰》) 2、儕、輩。(徒屬皆曰《陳涉世家》) 3、管轄。(司命之所屬《扁鵲見蔡桓公》) 4、相同,同類。(神情與蘇黃不屬《核舟記》) 5、zhǔ,通「囑」,囑托。(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172. 著:1、附著、加在(定伯便擔鬼著肩上《宋定伯捉鬼》) 2、接觸(徑至宛市中下著地《宋定伯捉鬼》) 3、同「著」穿(著我舊時裳)
173. 綴:1、點綴(綴以珠玉) 2、連接,緊跟(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174. 資:1、天資、天分(吾資之昏《為學》) 2、資助(此殆天所以資將軍《隆中對》)
175. 子:1、夫子、先生、老師(子墨子聞之)2、您(願借子殺之)3、兒子(子又生孫)
176. 自:1、自己(並自為其名) 2、自、從(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3、從、由(自三峽七百里中) 4、如果(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177. 足:1、腳(蛇固無足) 2、畫腳(子安能為之足) 3、充足(今北方已定,兵甲已足)4、足以(以中有足樂者) 5、值得(不足為外人道也)
178. 卒:1、士兵(卒買魚烹食) 2、最終(卒於魯也傳之)
179. 作:1、奮起、有所作為(而後作) 2、寫(屬予作文以記之)180. 坐:1、因為、由於(但坐觀羅敷) 2、坐在(口技人坐屏障中) 3、通「座」,座位(滿坐寂然)4、犯罪(何坐?坐盜

㈤ 初中人教版語文文言文詞語總結

初中語文文言文一詞多義--180個詞及意思匯編(按音序排列)
1. 安:1、怎麼(安求其能千里也) 2、養(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質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備: 1、周全、詳盡。(前人之述備矣《岳陽樓記》) 2、具備。(一時齊發,眾妙畢備《口技》) 3、准備。(猶得備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響(被於來世) 2、同「披」,穿(皆被綺綉)
5. 鄙:1、邊境(蜀之鄙有二僧《為學》) 2、鄙陋、目光短淺(肉食者鄙《曹劌論戰》)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
6. 畢:1、盡(畢力平險《愚公移山》) 2、全部(群響畢絕《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陽樓記》) 2、輕視。(不宜妄自菲薄《出師表》) 3、厚度小。(薄如錢唇《活板》)
8.策:1、馬鞭。(執策而臨之《馬說》) 2、鞭打、驅使。(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3、記錄。(策勛十二傳《木蘭詩》) 4、計謀。(成語「束手無策」)
9.長:cháng 1、長度。(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2、與「短」相對。(北市買長鞭《木蘭詩》) 3、長久,健康。(但願人長久《明月幾時有》) 4、永遠。(死者長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蘭無長兄(《木蘭詩》) 6、zhǎng,頭領。(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陳涉世家》)
10.稱:1、相當、配合(稱其氣之小大/不能稱前時之聞)2、稱贊(先帝稱之曰能)
11. 誠:1、誠心(帝感其誠)2、的確,實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
12. 懲:1、苦於(懲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懲罰
13. 馳:1、騎(願馳千里足) 2、驅車(追趕)(公將馳之)
14. 出:1、發、起(方其出海門) 2、 在邊疆打仗(出則方叔、召虎) 3、來到(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兵) 4、產生(計將安出)
15. 辭:1、推辭(蒙辭以軍中多務) 2、語言(未嘗稍降辭色)
16. 次:1、編次。(吳廣皆次當行《陳涉世家》) 2、旅行或行軍在途中停留。(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17. 簞:1、用簞裝著(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2、古代裝飯的圓形竹筐(一簞食,一豆羹)
18. 當:1、承當,承受。(當之無愧) 2、應當。(當獎率三軍《出師表》) 3、將要。(今當遠離) 4、對著,向著。(木蘭當戶織《木蘭詩》) 5、值,正在。(當時此,諸郡縣苦秦吏者《陳涉世家》) 6、抵擋。(「銳不可當」)
19. 道:1、道路。(會天大雨,道不通《陳涉世家》)2、道義。(伐無道,誅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4、說,講。(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20. 得:1、能夠(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獲得(故不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21. 等:1、同樣(等死,死國可乎/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2、諸位,表多數(公等遇雨)
22. 敵:1、攻擊(恐前後受其敵《狼》) 2、 敵人(蓋以誘敵《狼》)
23. 吊:1、憑吊(為我吊望諸君之墓) 2、慰問(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計、推測(孤不度德量力) 2、渡過、越過(關山度若飛)
25. 端:1、畫幅的右端(左手執卷端) 2、正、端正(其人視端容寂)
26. 惡:1、怎麼(惡能無紀) 2、厭惡(所惡有甚於死者)
27. 發:1、行動、發動(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 2、發射(見其發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發於畎畝之間) 4、征發(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 5、開放(野芳發而幽香 ) 6、發出(一時齊發,眾妙畢備) 7、fā,頭發(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28. 凡:1、凡是(則凡數州之土壤) 2、總共(凡三往)
29. 方:1、見方(方七百里)2、長方形(方以長)3、當……時候(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
30. 分:fēn 1、劃分,分開。(今天下三分《出師表》) 2、分配,分給。(必以分人《曹劌論戰》) 3、長度單位。(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4、fèn,職分,本分。(忠陛下之職分也《出師表》)
31. 奉:1、通「俸」侍奉(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於危難之間) 3、供養(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32. 否:1、同「不」沒有(尊君在否) 2、惡、壞(陟罰臧否)
33. 夫:1、那(予觀夫巴陵勝狀) 2、fú,句首發語詞(夫環而攻之/且夫人之學) 3、丈夫(夫齁聲起/羅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稱,人(荷擔者三夫)
34.扶:1、沿,順著(便扶向路《桃花源記》) 2、攙扶(出郭向扶將《木蘭詞》)
35. 拂1、違背、阻礙(行拂亂其所為) 2、同「弼」,輔佐(入則無法家拂士) 3、輕輕擦過(以手拂之)
36. 福:1、賜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為福乎)
37. 富:1、富麗(與倉廩府庫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許多(家富良馬)
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進而(醉則更相枕以卧) 3、互相(更相慶) 4、再、又(更上一層樓) 5、更加(舉杯銷愁愁更愁)
39. 苟:1、如果(苟富貴/苟慕義強仁) 2、苟且(故不為苟得/苟全性命於亂世) 3、且、或許,表希望(苟無飢渴)
40. 固:1、本來(固眾人《傷仲永》) 2、 頑固、固執(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鞏固(固國不以山溪之險)5、安守,固守(君子固窮……)
41. 故:1、舊的,原來的(溫故而知新/兩狼之並驅如故) 2、特意(桓侯谷使人問之/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3、原因,緣故(公問其故) 4、所以,因此(故余雖愚)
42. 顧:1、回頭看(顧野有麥場《狼》元方入門而不顧《世說新語》) 2、難道(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為學》) 3、看望,拜訪(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43. 觀:1、看(予觀夫巴陵勝狀) 2、景色,景象(此則岳陽樓之大觀)
44. 冠:1、居第一位(以才略居第一位)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3、男子成人禮(既加冠)
45. 光:1、發揚光大(以光先帝遺德) 2、光線(彷彿若有光)
46. 歸:1、歸依(微斯人,吾誰與歸) 2、回家(太守歸而遊人從)
47. 過:1、經過(過秦漢之故都《上樞密韓太尉書》) 2、到(及魯肅過尋陽《孫權勸學》) 3、犯過失(人恆過) 4、超過,勝過(況才之過於余者乎)
48. 好:1、美(秦氏有好女/好鳥相鳴) 2、喜歡(好為梁父吟/好讀書,不求甚解) 3、以便、能夠(好收吾骨瘴江邊)
49. 號:háo 1、大叫,呼嘯。(陰風怒號《岳陽樓記》) 2、hào,別號。(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記》) 3、hào,國號。(號為張楚《陳涉世家》) 4、hào,號召。(號令召三老……)
50. 還:1、回家(還以與妻《樂羊子妻》) 2、xuán, 同「旋」,回轉、掉轉(還走《扁鵲見蔡桓公》)51. 患:1、擔憂、憂慮(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且人患志之不立) 2、憂患(無凍餒之患) 3、當作禍害、認為……是禍害(為鄉人所患)
52. 惠:1、恩惠(大王加惠) 2、同「慧」,聰明(汝之不惠)
53. 或:1、有時(一食或盡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2、有的人(或說處殺蛟/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3、或許(或異二者之為)
54. 極:1、盡頭、窮盡(此樂何極) 2、盡、到(南極瀟湘) 3、窮盡,動詞(嘗極東方)4、非常、最(初極狹)
55. 寂:1、平靜(視端容寂) 2、寂靜(寂寥無人)
56. 加:1、更加(而山不加增)2、好處(萬鍾於我何加焉)3、虛誇,以少報多(弗敢加也)
57. 間:1、夾雜(中間如拉崩倒之聲) 2、一會兒(立有間) 3、 參與(又何間焉)4、中間(傅說舉於版築之間)5、期間(奉命於危難之間)6、量詞(宮闕萬間都做了土)7、間隔,隔開(遂與外人間隔)8、暗暗地(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
58. 見:1、同「現」(路轉溪頭忽見) 2、引見(胡不見我於王) 3、召見,接見(於是見公輸盤/曹劌請見) 4、拜見(子墨子見王/乃入見) 5、知道(見往事耳) 6、看見(貴人過而見之)
59. 將:1、將領,名詞(則命一上將)2、率領(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 3、將要(公將戰) 4、攙扶(出郭相扶將) 5、無實義(宮使驅將惜不得)
60. 角:1、吹奏的樂器(鳴角振鈴) 2、吹號角(且角且走)
61. 借:1、借(每假借於人) 2、依*(願借子殺之) 3、即使(借第令毋斬)
62. 盡:1、沒有了(擔中肉盡/林盡水源) 2、全部取得(利盡南海) 3、盡量,盡可能(進盡忠言)
63. 就:1、接近、趨向(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頹然就醉)2、完成,達到 3、即使
64. 居:1、過了(居十曰) 2、停留(不可久居)
65. 舉:1、傳揚(死即舉大名耳) 2、發動(舉大計亦死) 3、被舉用(管夷吾舉於市)4、參加(董生舉進士) 5、全(舉國歡慶/舉世無雙)
66. 具:1、同「俱」,全、都(具答之) 2、具有(各具情態)
67.決:1、判斷(孔子不能決也)2、 分別(意難決舍) 3、斷然(故決然捨去)
68. 絕:1、隔絕 2、極點(以為妙絕《口技》) 3、停止,消失(群響畢絕《口技》)4、極高的,陡峭的
69. 開:1、散開(曰出而林霏開) 2、放晴(連月不開) 3、打開(旁開小窗)
70. 可:1、大約(高可二黍許/潭中魚可百許頭) 2、可以(珠可歷歷數也)
71. 苦:1、苦於(苦秦久矣) 2、使……苦(苦其心志) 3、愁(何苦而不平)
72. 樂:1、以……為樂(太守之樂其樂) 2、使……快樂(鍾鼓樂之) 3、樂趣(而不知人之樂) 4、歡樂、快樂(遊人去而禽鳥樂也)
73. 類:1、類似(絕類彌勒) 2、同類(不與培塿為類/臣以王吏之攻宋為與此同類)
74. 利:1、有利的(天時不如地利) 2、銳利(兵革非不堅利/懷抱利器) 3、認為……有利可圖(父利其然) 4、物資(利盡南海)
75. 隸:1、屬於(世隸耕) 2、跟著(隸而從者)
76. 良:1、真,實在(良多趣味) 2、善良(此皆良實)
77. 臨:1、面對、對著、當著(執策而臨之/把酒臨風) 2、來到,在(臨溪而漁/臨池學書) 3、*近(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 4、將要(故臨崩寄臣以大事)
78. 鱗:1、像魚鱗一樣(鱗浪層層)2、魚(呷浪之鱗)
79. 令:1、命令。(乃令符離人葛嬰……《陳涉世家》) 2、讓,使。(忿恚尉,令辱之) 3、指縣令。(陳守令皆不在)
80. 妙:1、奇怪(妙無一人肯泊岸)2、奇妙(以為妙絕)
81. 名:1、命名、起名(名之者誰《醉翁亭記》) 2、 說出(不能名其一處《口技》) 3、名字(自名為羅敷《陌上桑》)
82. 謀:1、商量(陳勝吳廣乃謀曰/聚室而謀) 2、謀劃、籌劃(抑亦人謀/肉食者謀之)
83. 奇:qí 1、奇特。(明有奇巧人《核舟記》) 2、奇怪,罕見。(此獨根分而枝合,奇已!《峽江寺飛泉亭記》) 3、jī。零數。(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84. 騎:1、jì,騎兵(騎千餘)2、馬(並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於水面者)
85. 前:1、前面(其一犬坐於前《狼》) 2、上前(狼不敢前《狼》)
86. 強:1、強悍(凶強俠氣)2、有餘(賞賜百千強)3、勉強(不可強以仕)4、力行(慕義強仁)5、強盛,強大(以弱為強者)6、通「僵」,僵硬(項為之強)
87. 且:1、將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2、況且(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88. 清:1、清澈(水尤清冽/回清倒影) 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過清)
89. 情:1、實情(必以情) 2、友情、交情(於是與亮情好曰密)
90. 請:1、請允許,敬辭(請獻十金) 2、請求(曹劌請見) 3、請教(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91. 窮:1、窮盡,動詞(窮山之高而止/窮回溪/欲窮其林) 2、盡頭,名詞(而不知其所窮) 3、窮盡,形容詞(樂亦無窮) 4、深(窮冬烈風)5、貧窮(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92. 屈:1、委屈(猥自枉屈)2、彎曲(手指不可屈伸)
93. 去:1、走開,離去(一狼徑去) 2、距離(我以曰始出時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
94. 闕:1、宮殿(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2、同「缺」,中斷(略無闕處)
95. 容:1、許、讓(雖席地不容閑)2、神色(視端容寂)3、容貌(花態柳情,山容水貌)
96. 乳:1、餵奶(婦撫兒乳《口技》) 2、奶頭(兒含乳啼《口技》)
97. 善:1、專長,名詞(豈愛人之善) 2、好(善哉,吾請無攻宋矣) 3、擅長,動詞(羅敷善蠶桑)
98. 尚:1、尊重、推崇(而使後人尚之如此) 2、還(而君前途尚可) 3、尚且
99. 少:shǎo 1、一會兒(少時) 2、稍微(意少舒 3、不多(飲少輒醉) 4、shào,年輕(陳涉少時)
100. 舍:1、學舍、書館、房屋(至舍/屋舍儼然)2、舍棄(舍文軒而竊敝輿/便舍船,從口入)3、丟開、離去(意難決舍/故決然捨去)4、shě,施捨(舍與你的《范進中舉》)101. 射:1、射箭(嘗射於家圃《賣油翁》) 2、射術(爾安敢輕吾射《賣油翁》)
102. 甚:1、超過、厲害、嚴重(所惡莫甚於死者) 2、十分(流輩甚稱其賢)
103. 勝:1、取勝,勝出、超過(此時無聲勝有聲) 2、優美、美好(予觀夫巴陵勝狀)3、忍受,能承受(高處不勝寒/驢不勝怒) 4、盡(跨州連郡者不勝數)
104. 施:1、shī,施實。(然後施行……《出師表》) 2、yì,(施施)慢步徐行的樣子。(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遊記》)
105. 食:1、shí,吃。(食不飽,力不足《馬說》) 2、sì,通「飼」,喂養。(食之不能盡其材)
106. 使:1、派(秦王使人謂安陵君) 2、出使(使於秦) 3、使者(使子為使)
107. 始:1、曾(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才(始指異之)開始(游於是乎始)
108. 市:1、集市(東市買駿馬《木蘭詞》) 2、買(願為市鞍馬《木蘭詞》)
109. 恃:1、憑借、依仗(天下之所恃以無憂《上樞密韓太尉書》 2、子何恃而往《為學》)
110. 是:1、判斷動詞,是(我是鬼《宋定伯捉鬼》)2、代詞 這樣(如是再三《宋定伯捉鬼》)
111. 適:1、往(抱而適市) 2、正好(而此地適與余近) 3、舒適(其體不適)
112. 書:1、書寫。(乃丹書帛曰《陳涉世家》) 2、文字,字條。(得魚腹中書) 3、書信。(一男附書至《石壕吏》) 4、文件。(軍書十二卷《木蘭詩》)
113. 數:1、shù,表多次。(又數刀斃之《狼》) 2、shǔ,計算。(珠可歷歷數也《核舟記》) 3、shuò,屢次。(扶蘇以數諫故《陳涉世家》)
114.遂:1、完成(已遂述數行)2、就、於是(遂逐其師) 3、因而(恐遂汩沒)
115. 所:1、地方(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 2、「所」與「何」組成偏正片語,「哪裡」「什麼」(不知有何所畏忌)
116. 所以:1、用什麼方法(吾知所以距子矣) 2、用這些來(所以動心忍性) 3、……原因(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117. 通:1、通過(初極狹,才通人) 2、通曉、掌握(未能通習吏事) 3、順利、順暢(政通人和) 4、整個(通計一舟) 5、通報、傳達(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 6、貫通(中通外直)
118. 圖:1、想(不圖觀瀑一至於斯) 2、謀取(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 3、畫(命工吏圖而書之)
119.徒:1、僅僅、只(葉徒相似/徒以有先生也) 2、光著(免冠徒跣/徒步旅行)
120. 推:1、推究、考察(推王君之心) 2、推廣(其亦欲推其事)
121. 屯:1、堆積(大雪屯門) 2、停駐(屯大澤鄉)
122. 望:1、聲望(先達德隆望尊) 2、看見(望桓侯而還走)
123. 為:1、以為、認為(孰為汝多知乎) 2、做,製造(為學/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公輸盤為我為雲梯) 3、是(此不為遠者小) 4、對、向(不足為外人道也) 5、替、給(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 6、刻有(為人五) 7、為了(故不為苟得也) 8、接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124. 謂:1、說(謂為信然) 2、對(謂先主曰) 3、是(太守謂誰) 4、認為(予謂蓮) 5、商量(舍人相謂曰) 6、叫做(此之謂失其本心) 7、命名(太守自謂也)
125.文:1、畫著文彩(皆披發紋身)2、文章(屬予作文以記之)3、彩飾(舍其文軒)
126. 聞:1、聽說(余聞之也久) 2、名聲(不能稱前時之聞)
127.下:1、攻下、攻克(蘄下) 2、向下(曰光下澈) 3、往下走(下見小潭)
128. 鮮:1、鮮艷(芳草鮮美) 2、xiǎn,少(陶後鮮有聞)
129. 賢:1、勝過、超過(賢於材人遠矣《傷仲永》) 2、 有才能的(如此其賢《傷仲永》)
130. 相:1、一起、共同(此子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2、互相(舍人相謂曰)
131. 效:1、功效、效果,名詞(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 2、取得成效(不效則治臣之罪)
132. 屑:1、不屑指因輕視而不肯接受(乞人不屑也)2、忙碌的樣子(而樓上人往來屑屑)
133. 謝:1、請問(使君謝羅敷)2、道歉(長跪而謝之)3、致意(為我謝曰「明天子在上」)
134. 信:1、信任(願陛下親之信之) 2、信實(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確實(謂為信然/豈信然邪) 4、通「伸」,伸張(欲信大義於天下)
135. 行:1、品德(性行淑均) 2、行軍(行收兵,比至陳) 3、行列、隊伍(皆次當行/行陣和睦) 4、行走(行深山巨谷中)
136. 許:1、贊成(雜然相許《愚公移山》) 2、答應,承認、同意(時人莫許之/遂許先帝以驅馳) 3、大約的數量(高可二黍許) 4、hǔ,擬聲詞(曳屋許許聲)
137. 學:1、學問(人之為學有難易乎《為學》) 2、 學習(學之,則難者亦易矣《為學》)
138. 尋:1、尋找(尋向所志《桃花源記》) 2、不久(尋病終《桃花源記》)
139. 焉:1、哪裡(且焉置土石) 2、句末語氣詞(始一反焉)
140. 艷:1、妖艷、艷麗(艷裝騎驢) 2、欣羨(略無慕艷意)
141. 夷:1、平(船背稍夷) 2、平和、平易(言和而色夷) 3、少數民族(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
142. 遺:1、wèi,留給、給予(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父母歲有裘葛之遺) 2、死去的人留下的(深追先帝遺詔/遺風餘思) 3、丟失的(得遺金一餅)
143. 已:1、停止(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2、完了、完畢(死者長已矣) 3、算了,罷了(且壯士不死即已) 4、已經(骨已盡矣)
144. 義:1、堅持合宜的道德、情理 2、正義、仁義(捨生而取義) 3、適宜、恰當(引喻失義)
145. 異:1、奇異、特殊、不同(奇山異水/覺無異能者) 2、認為……奇怪(父異焉/漁人甚異之)3、意外的事(久行懷思,無它異也)
146. 易:1、交換(寒暑易節) 2、容易(難者亦易矣) 3、交易,買(易以百金)
147. 詣:去、到,去拜訪(由是先主遂詣亮/及郡下,詣太守)
148. 益:1、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2、利益、好處(滿招損,謙受益/有所廣益) 3、更加、進一 步(將以益治其文) 4、漸漸地(益習其聲)
149. 意:1、心情(意少舒) 2、神情、態度(意暇甚) 3、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 4、企圖,想要(意將遂入以攻其後也)
150. 因:1、於是、就(因屏人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2、憑借、依*(高祖因之以成帝業)3、根據、依照(罔不因勢象形)4、因此(因以為號焉/而因以及乎其跡)
151. 引:1、拉,表示好感(下車引之) 2、拿起(引刀趨機/丁壯者引弦而戰) 3、稱引(引喻失義)
152. 盈:1、滿(曾不盈寸) 2、充滿,士氣正旺盛(彼竭我盈)
153. 用:1、使用、採用(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因此(遂用猖獗)
154. 友:1、朋友(有朋自遠方來) 2、友愛、親近(琴瑟友之)
155. 余:1、剩下的、留下的(余寒猶厲) 2、第一人稱,我(余聞而愈悲)
156. 與:1、通「歟」疑問語氣詞,相當於「嗎」(所識窮乏者得我與)2、給(蹴爾而與之)
157. 欲:1、想(欲至宛市《宋定伯捉鬼》) 2、將要(行欲至宛市《宋定伯捉鬼》) 3、願望(從民欲也)
158. 援:1、提出、引(援疑質理) 2、外援(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159. 緣:1、緣故 2、沿著(緣染溪/緣溪行)
160. 雜然:1、紛紛地(雜然相許《愚公移山》) 2、 交互錯雜(雜然前陳《醉翁亭記》)
161. 再:1、第二次(再而衰) 2、兩次(曰再食)
162. 曾:1、加強語氣,與「不」連用,連……都(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2、同「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3、尚、還(曾不盈寸)
163. 爭:1、爭奪(殺所不足而爭所有餘) 2、據理力爭(知而不爭)
164. 指:1、手指(人有百指)2、指明(不能指其一端)3、指點(始指異之/皆指目陳勝)
165. 至:1、極點(寡助之至) 2、到(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 3、周到(禮愈至)
166. 志:1、記(故為之文以志) 2、標記(尋向所志) 3、做標記(處處志之) 4、志向(且人患志之不立) 5、立志(不志其大,雖多而何為)
167. 質:1、詢問(援疑質理) 2、資質(非天質之卑)
168. 致:1、表達、表述(聽婦前致詞) 2、取得(蓋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氣可以養而致/無從致書以觀) 3、招致、引來(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
169. 諸:1、「之於」的合音(投諸渤海之尾) 2、那些(其西南諸峰) 3、各位,眾位(今諸生學於太學)
170. 主:1、掌管(齊命使各有其主《晏子使楚》) 2、君主(其賢者使使賢主《晏子使楚》)
171. 屬:shǔ 1、類。(忠之屬也《曹劌論戰》) 2、儕、輩。(徒屬皆曰《陳涉世家》) 3、管轄。(司命之所屬《扁鵲見蔡桓公》) 4、相同,同類。(神情與蘇黃不屬《核舟記》) 5、zhǔ,通「囑」,囑托。(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172. 著:1、附著、加在(定伯便擔鬼著肩上《宋定伯捉鬼》) 2、接觸(徑至宛市中下著地《宋定伯捉鬼》) 3、同「著」穿(著我舊時裳)
173. 綴:1、點綴(綴以珠玉) 2、連接,緊跟(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174. 資:1、天資、天分(吾資之昏《為學》) 2、資助(此殆天所以資將軍《隆中對》)
175. 子:1、夫子、先生、老師(子墨子聞之)2、您(願借子殺之)3、兒子(子又生孫)
176. 自:1、自己(並自為其名) 2、自、從(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3、從、由(自三峽七百里中) 4、如果(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177. 足:1、腳(蛇固無足) 2、畫腳(子安能為之足) 3、充足(今北方已定,兵甲已足)4、足以(以中有足樂者) 5、值得(不足為外人道也)
178. 卒:1、士兵(卒買魚烹食) 2、最終(卒於魯也傳之)
179. 作:1、奮起、有所作為(而後作) 2、寫(屬予作文以記之)
180. 坐:1、因為、由於(但坐觀羅敷) 2、坐在(口技人坐屏障中) 3、通「座」,座位(滿坐寂然)4、犯罪(何坐?坐盜) 希望你滿意答案!!!!

㈥ 九年級全一冊語文文言文重點知識復習(人教版)

文言文試題
閱讀《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1. 加點字讀音有誤的一項是( ) A. 苔痕tāi B. 案牘dú C. 德馨xīn
2. 解釋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______________
(2)無案牘之勞形 形:_____________
3. 翻譯下面的句子。 孔子雲:「何陋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
4. 這段文字從主人的生活環境清幽,__________,自娛自樂及不受世俗、官場干擾等四個方面,表現「陋室不陋」。
答案:1. A 2. (1)這(2)形體、身體 3. 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4. 交友之雅
《記承天寺夜遊》
(1)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2)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3)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4)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5)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5. 下面對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念無與樂者(思念)B. 遂至承天寺(於是,就) C. 懷民亦未寢(睡覺)D. 相與步於中庭(共同,一起)
6. 用現代漢語翻譯「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本文集中寫景的句子是第______句,其主要內容可用四個字概括為:_________
8. 這篇文章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5. A 6. 只是少了像我倆這樣的閑人罷了。 7. (4);松柏竹影 8. 被貶後失落悲哀/與友一起賞月的欣喜。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2)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4)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9. 解釋加點詞語在文中的含義。(1)傅說舉於版築之間 舉:________(2)曾益其所不能 曾:_______
10. 將下面的語句譯成現代漢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中的「是」指代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孟子認為只有逆境可以造就人才,你對此有什麼看法?
答案: 9. (1)被選拔,被選用(2)通「增」 10. 憂患激勵人奮起,使人生存發展,安逸享樂使人委靡死亡。 11. 將要承擔重任的 12. 略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節選《桃花源記》)
〔乙〕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陋室銘》
13. 下列詞語中「名」字與「有仙則名」中的「名」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 名之者誰 B. 名列前茅 C. 青史留名 D. 至理名言
14. 將下面的語句譯成現代漢語。 (1)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雲:「何陋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甲、乙兩段哪些內容是環境描寫,請你用橫線在文中標出,並用簡練的語句說說兩段環境描寫的作用。 甲:
乙:
答案: 13. D 14. (1)問現在是什麼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必說魏晉了。 (2)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15. 甲:環境描寫略;寧靜安樂/表現了作者對自由、祥和、美好生活的嚮往。 乙:環境描寫略;清幽,表現了作者樂道於自己高尚的節操。
《醉翁亭記》(節選)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6. 解釋下列加點的字。(1)翼然 )醉翁之意
17. 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用自己的話簡要說說「醉翁亭」命名的緣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概括選段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6. (1)像張開的鳥的翅膀一樣 2)情趣 17. 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裡,寄託在喝酒上。 18. 太守自稱醉翁,並以醉翁命亭名。19. 寫醉翁亭的自然環境和命名的原因。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20. 下列各組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是( )
A. B.
C. D.

21. 將下面的語句譯成現代漢語。 (1)前人之述備矣 _________________
(2)把酒臨風 _________________
22. 結合文段,寫出「多會於此」中的「此」指代的具體內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
23. 請你寫出與「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中的「情」相一致的內容。
答案: 20. C 21. (1)前人的記述已很詳盡了。 (2)在清風吹拂中端起酒杯。22. 岳陽樓 23. 略
《曹劌論戰》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24. 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1)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間:______ (2)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徧:______ (3)忠之屬也,可以一戰.可以:_______
25. 將下面的語句譯成現代漢語。(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戰則請從 ____________________
26. 用文中的句子填空。(1)曹劌「請見」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2)曹劌認為此次作戰的先決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3)曹劌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點是什麼?請結合上文略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解釋句中加點的字。 (1)犧牲玉帛________(2)肉食者鄙_______

28. 將下面的語句譯成現代漢語。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十年春,齊師伐我。」這句話包括哪幾項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根據第2、3段內容,簡要寫出曹劌這個人物在作戰中的兩個特點。(1)
(2)
答案: 24. (1)參與(2)遍及(3)可以憑借 25. (1)這只是小的信用,未能得到神靈的充分信任,神靈是不會保佑您的。 (2)如果作戰,就請允許我跟著去。
26. (1)肉食者鄙,未能遠謀(2)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3)有愛國心或責任心,對作戰的條件有深刻見解。 27. (1)祭祀用的豬、牛、羊等(2)目光短淺 28.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據實情處理。 29. 時間,戰爭起因,交戰雙方。
30.(1)有謀略 (2)觀察細致,考慮全面
《出師表》(節選)
(1)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2)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31. 解釋加點詞語在文中的含義。(1)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______(2)深入不毛 不毛:_______
32. 將下面的語句譯成現代漢語。 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第(2)段中「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體指什麼?(請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
34. 文中畫線句「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中「是」指代的是什麼?(請用原文回答)
答案: 31. (1)低微而鄙俗 (2)不長莊稼 32. 只想在亂世中保全自己,不謀求在諸侯中揚名做官。 33. 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34.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
《馬說》
①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②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2. 千里馬的悲慘遭遇是: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
3. 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 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5. 食馬者「不知馬」的具體表現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6. 對「食馬者」的無知發出強烈的譴責的語句是: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 表現「食馬者」以「知馬者」身份嘆息的語句是: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8. 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9. 有一位名人曾說過:「世上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由此我們可想到《馬說》的一句話: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10. 表明千里馬和伯樂關系的語句是: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11. 能夠表現統治者平庸淺薄,愚妄無知的語句是: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12. 領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13. 表明愚妄無知,平庸淺薄的統治者對千里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14. 表明作者對千里馬被埋沒的感嘆的句子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5. 能表明千里馬外在特徵的句子是: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16. 寫千里馬有異於常馬的特徵的句子是:一食或盡粟一石。
17. 運用設問句表達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8. 美往往存在於平凡的事物當中,有時我們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邊的美,使其遭受不應有的遭遇,使我們為之遺憾痛心,這種遭遇與《馬說》中千里馬的遭遇相似,相應的句子是: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
19. 點明伯樂對千里馬的命運起決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 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作者贊揚的蓮花的高貴品質。
答:正直、通達、莊重、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遠揚。
2. 「獨愛蓮」,「獨愛菊」兩個「獨」字,表現了他們怎樣的生活態度?
答:表現出他們遺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態度,同時又相對表明周敦頤不同於陶淵明的生活態度。
3. 文中寫蓮花,為什麼還提到了菊和牡丹呢?
答:用菊和牡丹來襯托突出蓮的高潔品質。菊是正面襯托,牡丹是反面襯托。
4. 文中對蓮花的描寫有什麼作用?
答:通過描寫蓮的形象,賦予蓮以美好的品質,進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品質。
5. 第二段用了怎樣的表達方式?和上一段關系怎樣?
答:議論、抒情。第一段描寫「蓮」的形象,第二段點明「蓮」的含義,揭示中心。
6. 舉例說明第二段所運用的修辭方法。
答:(1)反問:同予者何人?(2)排比:菊……花之君子者也。(3)比喻: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4)對比: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7. 本文將花的形象比擬人的品質,蓮、菊、牡丹各比擬怎樣的生活態度?
答:蓮比擬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菊比擬隱逸的生活態度;牡丹比擬貪慕富貴的生活態度。
8. 作者把「蓮」與「牡丹」對舉,其用意何在?
答:批判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風,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品格。
9.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答:知音甚少的無限感慨。
10.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對追求勢力、追求富貴的庸俗世風的鄙棄。
11. 文章結尾處,修辭和表達上有什麼特點?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運用排比修辭,反問句式;表達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追求富貴的思想感情。
12. 本文的線索是什麼?答:以「愛」這一主觀感情為線索。
13. 作者不願隱逸,也不貪慕富貴,那麼他所追慕的是什麼?答:追求在污濁的世間,堅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14. 從作者對蓮的贊美來看,這種「君子」應具備怎樣的品格?
答:鄙棄貪圖富貴,追求名利的世風,潔身自好,保持堅貞氣節和高尚品質。
15. 在文中作者把「蓮」作為一種高貴品質的象徵。作者在這里運用了什麼寫法?目的何在? (表達了作者怎樣思想?)
答:托物言志;在蓮的形象中寄予了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節操。
16. 文中作者對「牡丹」與「菊花」的態度是否相同?談談你的理解。
答:不同,文中「菊」是正襯,盡管作者不願意隱逸,但也不反對。文中的「牡丹」是反襯,因為它是追求名利,貪圖富貴的象徵,所以作者對它的態度是非常鮮明的反對。
17. 文中說:「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和「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說明當時怎樣的社會現象。答: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社會現象。
18.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說明蓮花有什麼特點?答:莊重而高雅。
19. 「出淤泥而不染」寫出了蓮花什麼樣的品格?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閱讀全文

與人教版初中語文文言文每課知識梳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