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八下人教版語文課文翻譯

八下人教版語文課文翻譯

發布時間:2021-01-29 17:40:46

1. 八年級語文文言文及古詩詞(人教版)內容及翻譯

桃花源記 [東晉] 陶淵明

晉太原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陋室銘 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廉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愛蓮說 (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三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具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二、自瀆課文

核舟記 魏學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雲。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篛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卧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也。

舟尾橫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其船背稍夷,則題名其上,文曰:「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篛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題名並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嘻技亦靈怪矣哉。

大道之行也 《禮記》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觀潮 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勢極雄豪。楊誠齋詩雲「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 也。

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艨艟數百,分列兩 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並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於水面者,如履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吳兒善泅者數百,皆披發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於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誇能。

江幹上下十餘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 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閑也

湖心亭看雪 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作者何嘗不是想這么說。)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杯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 初二下冊語文文言文解釋加翻譯(人教版)

《與朱元思書》
原文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盪,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現行新教材中用的是「嶂」)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課文注釋
1 選自《藝文類聚》(中華書局1982版)卷七。吳均(469—520),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縣)人。南朝梁文學家,史學家。
2.俱:都
3.凈:散盡
4.共色:同樣的顏色。共,相同
5.從流飄盪:(乘船)隨著江流飄盪。從,順,隨。
6.至:到
7.許:表示大約的數量
8.獨絕:獨一無二
9. 縹碧:青綠色。
10.急湍:湍急的水流
11. 直視無礙:一直看下去,毫無障礙。形容水清澈透明。
12. 甚箭:甚於箭,比箭還快。 甚:勝過。
13.若:好像
14.奔:這里指飛奔的馬。
15. 寒樹: 耐寒長綠的樹.
16.負勢競上:(高山)憑借山勢,爭著向上。 負:憑借。競:爭著
17. 軒邈:高遠。 這里作動詞用,比高遠
18.直指:筆直地向上。指:向上。
19.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無數的山峰。
20.激:沖激
21.泠(líng)泠作響:發出泠泠的聲響。泠泠,擬聲詞,形容水聲的清越。
22. 相鳴:互相和鳴。
23.嚶(yīng)嚶成韻:意思是,鳴聲嚶嚶,和諧動聽。嚶嚶,鳥鳴聲。韻,和諧的聲音。
24.千轉:長久不斷地叫。千,表示多。轉,同「囀」,鳥婉轉地叫。
25. 無絕:就是「不絕」,不消失。與上句中的「不窮」相對。 這里指蟬鳴。
26. 鳶(yuān)飛戾(lì)天:意思是老鷹飛到天上。這里用這句話比喻那些為名為利極力追求名利的人。鳶,古書上說是鴟一類的鳥。也有人說是一種兇猛的鳥,形狀與鷹略同。戾,至。
27. 望峰息心:望見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靜下來。 息:使……平息
28.經綸世務者:辦理政務的人。經綸,籌劃、治理。
29.窺谷忘反: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反:通「返」,返回。窺:看
30. 橫柯上蔽:橫斜的樹木在上邊遮蔽著。柯,樹枝。 蔽:遮蔽
31. 在晝猶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陰暗。 晝:白天。猶:還像
32.疏條交映: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交:相互。
33.見:同"現"看見。
34.日:太陽,陽光
譯文

風停了,煙霧都消散盡凈,天空和遠山呈現出相同的顏色。(我乘著船)隨水流漂浮移動,隨意地飄盪。從富陽到桐廬大約(相距)一百里左右,奇異的山水,是天下絕無僅有的。
江水都呈青綠色,深深的水流清澈的千丈也能見底。游魚和細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一直看下去,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洶涌的波浪猛似奔馬。兩岸的高山,都生長著耐寒常綠的樹,(高山)憑依山勢爭著向上,爭相比高遠;筆直地向上,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沖激著石頭,發出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兒相向鳴叫,鳴聲諧而動聽。(樹上的)蟬兒長久不斷地鳴唱,(山中的)猿猴也時刻不住地啼叫。像老鷹飛到天上那樣追逐名利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靜下來;那些辦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昏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可以見到陽光。

《五柳先生傳》
原文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zhé)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dān)瓢屢空。晏(yàn)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qián)婁之妻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極其言茲若人之儔(chóu)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yú)?葛天氏之民歟(yú)?[編輯本段]譯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麼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用它做了自己的號。他安安靜靜的,很少說話,不貪圖榮華富貴。他喜歡讀書,不過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當對書中意旨有所領會的時候,就高興得連飯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裡窮,經常沒有酒喝。親舊朋友知道他這種情況,有時擺了酒叫他來喝。他一來就要喝得盡興,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並不裝模作樣,說走就走。簡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風和陽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許多補丁,飯籃子和瓢里經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經常寫文章來消遣時光,從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
贊曰:「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為貧賤而憂心忡忡,不熱衷於發財做官。』從這話看來,他該是五柳先生一類人吧?一邊喝酒一邊吟詩,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無比快樂。他大概是無懷氏時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統治下的百姓吧?」
詞語解釋
〔1〕何許:何處,哪裡。
〔2〕不詳:不知道。詳,詳細地知道。
〔3〕因以為號焉:就以此為號。因,因此;以為,以之為。焉,語氣助詞,相當與「矣」。號,別號。
〔4) 榮利:榮譽,利祿。
〔5〕不求甚解:指對所讀的書只求理解含義,不執著於對一字一句的解釋。甚:過分的。
〔6〕會意:指對書中的意義有所領會。
(7)性:人的本性。
(8)嗜:愛好,喜歡。
(9)親舊:親戚朋友。親,親戚。舊,這里指舊交、舊友,老朋友。
(10) 如此:指上文所說的「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
(11)或:有時。
(12)置酒:准備酒。
(13)招之:邀請他。
(14)造飲輒盡:去喝酒就喝個盡興。造,往、到,到……去。輒,就;盡,指喝完。
〔15〕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希望。
(16)既:既然
〔17〕曾不吝情去留:意思是五柳先生態度率真,來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強否定預期。吝情,捨不得。去留,意思是去,離開。
〔18〕環堵(dǔ)蕭然:簡陋的居室里空空盪盪。環堵,周圍都是土牆,形容居室簡陋。蕭然:冷落、空曠的樣子。
〔19〕短褐(hè)穿結:粗布短衣上打上了補丁。短褐,用粗麻布衣做成的短上衣。穿結,指衣服上有洞和補丁。
(20)晏(yàn)如:安然自樂的樣子。晏,平靜,安逸。如,形容詞詞尾,相當於「然」。
(21)簞(dān)瓢屢空:形容貧困,難以吃飽。簞,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瓢,飲水用具。屢空,經常是空的。
〔22〕自娛:使自己歡娛。
(23) 忘懷:不放在心上,忘記。
(24)自終:自己過完一生。終,終了,結束。
(25)贊:古人常用於傳記體文章的結尾處,表示作傳人對傳主的評論。
〔26〕黔(qián前)婁:春秋時魯國人,無意仕進,屢次辭去諸侯聘請。他死後,曾子前去吊喪,黔婁的妻子稱贊黔婁「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於貧賤,不忻忻於富貴。求仁而得仁,求義而得義。」
〔27〕戚戚:憂慮的樣子。
〔28〕汲汲:心情急切的樣子。
〔29〕極其言:推究她所說的話。茲:此。指五柳先生。若人 。
(30) 極:推究。
(31)茲:代詞,此,指五柳先生。
(32)若人:這樣的人,指黔婁。
(33)儔:類。
(34) 銜觴:口銜酒杯,指飲酒。觴,酒杯
(35)以樂其志:來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歡樂。樂,使……快樂。志,心意,志向

《馬說》
原文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編輯本段]注釋
一、詞語解釋
1、伯樂:春秋時秦穆公時人,姓孫,名陽,擅長相(xiàng)馬。
2、只辱於奴隸人之手:只是辱沒在馬夫的手裡。辱:受屈辱。
3、駢死:並列而死。駢:兩馬並駕。槽:喂牲口的食器,櫪:馬棚。槽櫪:馬廄
4、不以千里稱也:不因為是千里馬而著稱。以,憑借。稱,著稱。
5、馬之千里者:馬(當中)能行千里的。之,助詞。此句「馬」和「千里者」是部分復指關系。
6、一食(shí):吃一頓。或:有時。盡粟一石:吃盡一石(dàn)食料。盡,全,這里作動詞用,是「吃盡」的意思。粟:古代喂馬的口糧 石,十斗為石。
7、食:同「飼」,喂養。下文「而食」「食之」的「食」,都念sì。
8、其:指千里馬,代詞。能千里:能走千里。之:(定語後置,不譯。)
9、是:這樣,指示代詞。
10、能:才能。
11、才美不外見:才能和長處不能表現在外。見,同「現」,表露。
12、且:猶,尚且。欲:想要,要。等:相當。不可得:不可能。得,能,表示客觀條件允許。
13、安:怎麼,哪裡,疑問代詞。
14、策:本意指鞭子,這里名詞作動詞用,譯為:用鞭子打。之,指千里馬,代詞。以其道: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正確辦法。
15、盡其材:竭盡它的才能。材,同「才」,此指行千里的才能。
16、鳴:馬叫,之:不譯(轉接)。通其意:跟它的心意相通。
17、執策:拿著馬鞭。策,趕馬的鞭子,名詞。臨:面對。臨之:面對千里馬。
18、嗚呼:表示哀嘆,唉。
19、其:難道,表反問語氣。
20、其:可譯為「恐怕」.表推測語氣。
二、通假字
(1)食馬者:「食」通飼,喂養.
(2)才美不外見:「見」通現,表現.
(3)食之不能盡其材:「材」通才,才能.
(4)其真無馬邪:「邪」通耶,表示疑問,相當於嗎.
三、古今異義
是 古義:這.例: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
今義:判斷詞.
安 古義:怎麼.例:安能求其千里也?
今義:安全;安定;安裝.
等 古義:同樣.例:且欲常馬等不可得.
今義:等候;用在人稱代詞名詞後表示復數或列舉.
四、一詞多義
雖有千里之能:的
馬之千里者:結構助詞
策之不以其道:代詞,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馬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詞,不譯
雖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夠
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
執策而臨之:馬鞭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連詞,表轉折,但是
執策而臨之:連詞,連接狀語和謂語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吃,動詞
食之不能盡其材:飼 喂養,動詞
故雖有名馬:即使
雖有千里之能:雖然
其真無馬邪:難道
其真不知馬也:可譯為「恐怕」
五、實詞
千里馬——日行千里的馬,本文指人才
伯樂——擅長相馬之人,本文指識別人才的人
辱——辱沒
駢——一兩馬並列
稱——著稱
一食——吃一頓
食馬者——通「飼」,喂
才美——才能,美好的素質
見——表現在外面,「見」通「現」
等——等同,一樣
常——普通的
是——這種,作代詞
策之——用鞭子打馬
執策——馬鞭子
道——方法
盡——竭盡
材——通「才」,才能
鳴——鳴叫
通——通曉
執——拿著
臨——面對
知——識別,了解
六、虛詞
而——表轉折,但是
故——因此
於——在
之——結構助詞,的
以——憑借
雖——即使
或——有時
其——代「千里馬」
安——怎麼
(策)之——作代詞,代千里馬
以——按照
(鳴)之——助詞,無意義[編輯本段]譯文
世上有了伯樂,然後才會有千里馬。千里馬是經常有的,可是伯樂卻不經常有。所以即使是很雄健的馬也只是辱沒在馬夫手裡,跟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里,不能獲得千里馬的稱號。
能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有時能吃下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它日行千里的夜店來喂養它。(所以)這樣的馬,雖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也就表現不出來,想要跟普通的馬相等尚且辦不到,又怎麼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驅使它不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方法,喂養又不能竭盡它的才能,它叫,卻不能通曉他的意思,(只是)拿著鞭子站在它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真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啊!

《送東陽馬生序》
原文
余幼時即嗜[1]學。家貧,無從[2]致書[3]以觀,每假借[4]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5]。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6]。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7],益慕聖賢之道。又患[8]無碩師[9]名人與游,嘗[10]趨[11]百里外,從鄉之先達[12]執經叩問[13]。先達德隆望尊[14],門人弟子填其室[15],未嘗稍降辭色[16]。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17],俯身傾耳以請[18];或遇其叱咄[19],色愈恭,禮愈至[20],不敢出一言以復[21];俟[22]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23]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24]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25]而不知。至舍[26],四支[27]僵勁不能動,媵人[28]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29],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捨生皆被綺綉,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30],燁然[31]若神人;余則縕[32]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33]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後,日待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於余者乎?
今諸生學於太學[37],縣官[38]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39]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於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後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40]甚稱其賢。余朝京師[41],生以鄉人子謁余。撰[42]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與之論辨,言和而色夷[43]。自謂少時用心於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也。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謂余勉鄉人以學者,余之志也;詆我誇際遇之盛[44]而驕鄉人者,豈知余者哉![編輯本段]注釋
[1]嗜:特別愛好。
[2]無從:沒有辦法。
[3]致書:得到書,這里是買書的意思。
[4]假借: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5]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鬆抄書.「之」是「怠」的賓語,指「筆錄」這件事。
[6]走:跑。
[7]逾約:超過約定的期限。
[8]加冠:古時男子二十歲舉行加冠(束發戴帽)禮,表示已經成年。這里即指二十歲。
[9]患:擔心,憂慮。
[10]碩師:才學淵博的老師。碩,大。
[11]嘗:曾經。
[12]趨:奔向。
[13]先達:有道德,有學問的前輩。
[14]叩問:求教。叩,問。
[15]德隆望尊:道德高,聲望重。
[16]門人弟子填其室:學生擠滿了他的屋子。門人、弟子,學生。填,塞。這里是擁擠的意思。
[17]辭色:言語和臉色。
[18]援疑質理:提出疑難,詢問道理。援,引,提出。質,詢問。
[19]俯身傾耳以請:彎下身子,側著耳朵(表現尊敬而專心)請教。
[20] 叱咄:訓斥,呵責。
[21]至:周到。
[22]復:這里指辯解。
[23]俟:等待。
[24]負篋(qiè)曳屣(xǐ):背著書箱,趿拉著鞋子(表示鞋破)。
[25]窮冬:嚴冬。
[26]皸(jūn)裂:皮膚因寒冷乾燥而破裂。
[27]舍:這里指學舍,學校。
[28]支:同「肢」。
[29]媵(yìng)人:陪嫁的女子。這里指女僕。
[30]湯:熱水。
[31]沃灌:澆水洗。通「盥」。
[32]寓逆旅:住在旅店裡。逆旅,旅店。
[33]容臭:香袋。
[34]燁(yè)然:光彩閃耀的樣子。
[35]縕(yùn)袍敝衣:破舊的衣服.縕,舊絮.敝,破.
[36]口體之奉:指衣食的享 用.
[37]太學:即國子監,設於京城,是全國最高學府。
[38]縣官:這里指朝廷。廩稍:廩食,即伙食費用。
[39]司業、博士:指國子監司業、國子監博士,都是教官。
[40]流輩:同輩的人。
[41]朝京師:這里指去官後進京朝見皇帝。
[42]撰:同「撰」。長書:長信。贄:初見面時表敬意送的禮物。
[43]夷:平和。
[44]際遇之盛:謂好的遭遇。這里指官位之盛[編輯本段]譯文
我小時就極其愛好讀書。(因為)家裡窮,沒有辦法買書來讀,(於是)常向有書的人家去借,就親手用筆抄寫,計算著日子按期歸還。天氣特別冷的時候,硯池裡的墨水結成堅冰,手指不能夠彎曲、伸直,也不敢放鬆(抄書)。抄寫完畢,趕快把書送還,不敢稍稍逾越約定的期限。因為這樣,許多人都願意把書借給我,我也因而能夠看到各種各樣的書。(當我)已經成年,(就)更加仰慕古代聖賢的學說,後來擔心沒有與大師、名人交往,曾經跑到百里以外,捧著經書向當地有道德有學問的前輩請教。前輩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學生擠滿了他的屋子,他(卻)從不把言辭和表情放溫和些。我站在旁邊侍候著,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著身子,側著耳朵請教;有時遇到他斥責,(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更加周到,一句話也不敢多說;等到他高興了,就又去請教。所以我雖然愚笨,但終於能夠有所收獲。
當我從師求學的時候,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節刮著猛烈的寒風,積雪有好幾尺厚,腳上的皮膚凍裂了還不知道。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動彈,服侍的人拿來熱水給我洗手暖腳,用被子蓋好,很久才暖和過來。(我)住在旅店裡,主人每天只提供兩頓飯,沒有新鮮肥美的東西可以享受。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學,都穿著華麗的衣服,戴著紅纓裝飾成的綴著珠寶的帽子,腰佩白玉加工而成的環,左邊佩著刀,右邊掛著香袋,渾身光彩照耀得像神仙一樣;我卻穿著破舊的衣衫生活在他們當中,(卻)毫無羨慕的意思,因為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不感到吃的穿的不如別人。我求學時的勤奮和艱苦大概就是這樣。現在我雖已年老,沒有什麼成就,但所幸還得以置身於君子的行列中,承受著天子的恩寵榮耀,追隨在公卿之後,每天陪侍著皇上,聽候詢問,天底下也不適當地稱頌自己的姓名,更何況才能超過我的人呢?
現在這些學生在太學里學習,朝廷天天供給膳食,父母年年送來皮袍和綢衣,(這就)沒有挨凍挨餓的憂慮;坐在高大寬敞的房屋之下讀著《詩》《書》,(這就)沒有東奔西走的勞累;有司業、博士做他們的老師,沒有任何問題得不到解決,沒有任何要求得不到滿足;一切應有的書都集中在這里,(這就)不必象我那樣親手抄寫,向別人借來然後才能看到啦。(要是)他們學業(還)不精通,德行(還)有不具備的,(那就)不是(他的)天質低下,而是(他的)心不如我專一罷了,難道是別人的過錯嗎?
東陽馬生君已經在太學中已學習二年了,同輩人很稱贊他的賢能。我到京師朝見皇帝時,馬生以同鄉晚輩的身份拜見我,寫了一封長信作為禮物,文辭很順暢通達,同他辯論,言語溫和而態度謙恭。他自己說少年時對於學習很用心、刻苦,這可以稱作善於學習的人吧!他將要回家拜見父母雙親,我特地將自己求學的艱難告訴他。如果說我勉勵同鄉努力學習,則是我的志意;如果詆毀我誇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鄉前驕傲,難道是了解我嗎

字太多了

3. 八年級下語文課文翻譯di4ke beishidaban mashuo

《馬說》的譯文如下:
世上有了伯樂(這樣的人),然後才有了千里馬回。千里馬經常有,可是答伯樂(這樣的人)卻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貴的馬,也只能辱沒在馬夫手中,(跟普通的馬)一同死在馬槽里,不用千里馬來稱呼(它)。

能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有時能吃完一石(dàn)糧食。喂馬的人不知道它有日行千里的能力,把它當作普通馬來喂養。這樣的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是吃不飽,力氣不能完全使出來,它的才能和特長就不能顯現出來,想要它跟普通的馬一樣尚且辦不到,又怎麼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用鞭子抽打馬,不按照正確的驅使馬的方法,喂養它又不能使它充分施展它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握著馬鞭面對著千里馬(面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他(們)真的不認識千里馬呀!

4. 八年級下冊語文書25課詩詞曲五首課文及翻譯

1.自己被棄置在巴山楚水這個荒涼的地方,度過了漫長的二十三年時光。如今歸來,許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誦《聞笛賦》表示悼念。如今回到故鄉,與王質一樣,恍若是隔世的陌生人一樣。沉船的旁邊會有千帆駛過,病樹的前頭有各種樹木爭春。
今天聽了你為我吟誦的詩歌,暫且舉杯,借這一杯美酒振奮精神吧。
2.一支折斷了的鐵戟沉沒在水底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過自己又磨又洗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物。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台了。
3.自己由於數讀經書,通過科舉考試,被朝廷選拔入仕做官。在頻繁的抗元戰斗中已度過四年。
大宋國勢危亡如風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
自古以來誰能永遠不死,死後我也要留下這顆精忠報國的心用來光照史冊。
4.丙辰年的中秋節,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懷念(弟弟)子由。
明月從何時才有?端起酒杯來詢問青天。不知道天上宮殿,今天晚上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宮的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起舞翩翩玩賞著月下清影,歸返月宮怎比得上在人間。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指詩人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為何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但願親人能平安健康,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5.像是群峰眾巒在這里會合,像是大浪巨濤在這里發怒,(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潼關地勢堅固。遙望古都長安,思緒起起伏伏。途經秦漢舊地,引出傷感無數,萬間宮殿早已化作了塵土。唉!一朝建立,百姓受苦;一朝滅亡,百姓還受苦。

5. 八年級下冊語文課文 里有一篇叫《問學》的文言文,求全文和譯文~~

為學
選自《白鶴堂文集》,原題為《為學一首示子侄》。
[清]彭端淑 約1699一約1779年,清代文學家.
原文: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吾資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與庸也。吾資之聰,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聖人之道,卒於魯也傳之。然則昏庸聰敏之用,豈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缽足矣。」
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者也.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者,自力者也.

【譯文】
天下的事有困難和容易的區別嗎?只要去做,困難的事也變容易了;如果不做,容易的事也變困難了。人們求學有困難和容易的區別嗎?只要去學,困難的事也變容易了;如果不學,容易的事也變困難了。
我的天資昏昧,不及別人;我的才能平庸, 不及別人。只要每天認真學習,長久堅持毫不鬆懈,等到成功了,也就不知道我是昏昧又平凡的了。我天資聰明、才能敏捷,超過別人幾倍。如果摒棄不用,就與昏昧和平庸沒有區別了。孔子的思想言論,最終是靠天資遲鈍的曾參傳下來的。以此而論,昏昧平庸與聰明靈敏的功用,難道是有常規的嗎?
四川的邊境有兩個和尚,其中一個貧窮,一個富有。窮和尚告訴富和尚:「我要去南海,怎麼樣?」
富和尚說:「你憑著什麼去呀?」
窮和尚說:「我有一個盛水的瓶子和一個盛飯的缽就足夠了。」
富和尚說:「我幾年來一直想雇船沿著長江往下遊走,還沒去成呢。你憑著什麼去呀?」
到了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回來,把事情告訴了富和尚,富和尚露出了慚愧的神色。
西邊的蜀地距離南海不知道有幾千里遠啊。有錢的和尚不能到,沒有錢的和尚卻可以到達。人們要樹立志向,難道還不如蜀地邊境的和尚嗎?
所以聰明和才能,既可以依靠,又不可以依靠;自己靠著聰明與敏捷而不努力學習的人,是自己毀了自己。昏昧和平庸,可以限制人又不可以限制人;不被自己的昏昧和平庸限制,而不知疲倦、努力學習的人,會靠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

《問學》是余秋雨寫的,不是文言文,所以我覺得你要找的應該是《為學》

6. 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冊21-25課的課文內容及翻譯

21 與朱元思書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盪,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課文結構分析】
(1)層次結構
第一部分(第1段),總寫富春江奇特秀麗的景色。
第二部分(2~3段),分別對水之異、山之奇進行描寫。
(2)中心意思
本文以書信短札的形式,描寫了富陽至桐廬一百餘里秀麗的山水景物。傳達出愛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3)寫作特點
駢散相間,清新雋永,歷歷如繪。
(4)翻譯課文
沒有一絲兒風,煙霧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樣的顏色。(我的小船)隨著江流飄飄盪盪,時而偏東,時而偏西。從富陽至桐廬一百來里(的水路上),奇山異水,獨一無二。
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魚和細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還要快,那驚濤駭浪勢若奔馬。
江兩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長著蒼翠的樹,透出一派寒意。(重重疊疊的)山巒各仗著自己的地勢爭相向上,彷彿要比一比,看誰爬得最高,伸得最遠,由此而形成無數的山峰。(山間的)泉水沖擊著岩石,發出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兒嚶嚶地叫著,十分和諧。蟬不停地叫著,猿不停地啼著。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極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心;看到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於世俗事務的人就會流連忘返。樹枝縱橫交錯擋住了上面的天空,雖在白晝,林間仍顯得昏暗;在枝條稀疏的地方,有時還能見到陽光。

22 五柳先生傳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酣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課文結構分析】
(1)層次結構
第一部分(第1段),即主體部分,敘述了五柳先生的生平行事。
第二部分(第2段),「贊」是作者對五柳先生的評價。
(2)中心意思
這篇文章是陶淵明替自己寫的一篇傳記。作者以幽默的筆調,對自己的生性愛好和生活情況進行了真切地描述,向人們展示了他不求名利,甘於貧苦,期望以詩、酒自樂的情懷。
(3)寫作特點
語言質朴自然,於平淡之中表現深刻內容。
(4)課文翻譯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麼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用它們做了自己的號。他安安靜靜的,很少說話,不羨慕榮華利祿。喜歡讀書,不過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當對書中意旨有所領會的時候,就高興得連飯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裡窮,經常沒有酒喝。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情況,有時擺了酒叫他來喝。他一來就要喝得盡興,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並不裝模作樣,說走就走。簡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風和陽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許多補丁,飯籃子和瓢里經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經常寫文章來消遣時光,從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
我認為:「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對貧窮表示憂郁,不對富貴表示渴求!』這話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一類的人吧?(他們)一邊喝酒一邊吟詩,來表達他們的志向,(就像)上古時代無懷氏和葛天氏的子民。」

23 馬說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 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 "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課文結構分析】
(1)層次結構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論點。
第二部分(第2段),寫千里馬「才美不外見」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3段),對食馬者的無知進行痛斥,歸納中心。
(2)中心意思
本文採用托物寓意的寫法,以千里馬不遇伯樂比喻賢才難遇明主。表達了作者的憤懣不平,並對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和控訴。
(3)寫作特點
托物寓意,結構精巧。
(4)翻譯課文
世上有了伯樂,然後才會有千里馬。千里馬是經常有的,可是伯樂卻不經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貴的馬也只能在僕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里,不能獲得千里馬的稱號。
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或許能吃下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它日行千里的本領來喂養它。(所以)這樣的馬,雖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也就表現不出來,想要跟普通的馬相等尚且辦不到,又怎麼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確的方法,喂養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著鞭子站在它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其實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啊!

24 送東陽馬生序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硯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捨生皆被綺綉,戴珠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後,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於余者乎?
今諸生學於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於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後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課文結構分析】
(1)層次結構
第一段,記敘了自己少年時期學習的情況以及成名後向名師求教的情況。
第二段,敘述自己求學的艱辛,並歸納自己成功的原因。
(2)中心意思
本文敘述了作者年輕時求學的艱難困苦,卻終有所成,勉勵馬生努力學習。
(3)寫作特點
結構嚴謹,以記敘為主,記敘、描寫、議論三者有機結合,突出作者不畏艱難困苦,矢志奮斗的精神。
(4)翻譯課文
我小時就愛好讀書。家裡窮,沒有辦法得到書,就經常向有書的人家去借,親手用筆抄寫,計算著約定的日子按期歸還。天氣特別冷的時候,硯池裡的墨水結成堅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鬆。抄寫完畢,趕快把書送還,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願意把書借給我,我也因此能夠看到各種各樣的書。成年以後,更加仰慕古代聖賢的學說。又擔心沒有與大師、名人交往,曾經跑到百里以外捧著經書向同鄉有道德學問的前輩請教。前輩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學生擠滿了屋子,他從不把言辭和表情放溫和些。我站在旁邊侍候著,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著身子,側著耳朵,向他請教;有時遇到他斥責,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更加周到,一句話也不敢多說;等到他高興了,就又去請教。所以,我雖然愚笨,但終於能夠有所收獲。
當我從師求學的時候,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節,刮著猛烈的寒風,踏著幾尺深的積雪,腳上的皮膚凍裂了還不知道。到了書館,四肢僵硬不能動彈,服侍的人拿來熱水給我洗手洗腳,用被子給我蓋上,很久才暖和過來。住在客舍里,每天只吃兩頓飯,沒有新鮮肥美的東西可以享受。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學,都穿著華麗的衣服,戴著紅纓裝飾成的綴著珠寶的帽子,腰上系著白玉環,左邊佩著刀,右邊掛著香袋,渾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樣。我卻穿著破棉襖,舊衣衫,生活在他們當中,一點不羨慕他們,因為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我求學時的勤奮和艱苦大概就是這樣。

25 詩詞曲五首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赤 壁杜牧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過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調歌頭蘇 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
望西都,意踟躕,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課文結構分析】
(1)層次結構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首聯緊承白詩末聯,對自己被貶謫、遭棄置的境遇,表達了無限辛酸和憤懣不平。頷聯運用了兩個典故抒發詩人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嘆。頸聯蘊含哲理,包含著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尾聯是點睛之筆,表現了詩人意志不衰、堅韌不拔的氣概。
《赤壁》
前兩句寫興感之由,後兩句發議論感慨。
《過零丁洋》
首聯回顧自己一生的主要經歷。頷聯抒寫國破家亡的悲哀。頸聯具體概括自己的抗元經歷,表現憂憤之情。尾聯表明了詩人捨生取義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上片主要抒發自己對政治的感慨,敘述了他的身世之感和思想矛盾;下片抒發對兄弟的懷念之情。
(2)中心意思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這首詩既表現了作者對自己被貶謫、遭棄置的無限辛酸和憤懣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時也表現了詩人的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
《赤壁》
這首詠史詩藉助三國時英雄成敗之事,抒發了詩人對人生命運的深刻感悟,還曲折地表現出詩人報國無門的激憤。
《過零丁洋》
這首詩通過追憶自己抗元的艱辛經歷,表現詩人憂國之痛和願意以死明志、為國捐軀的豪情壯志。
《水調歌頭》
這首詞借中秋賞月表達了詞人由心有所郁結,到心胸開闊的樂觀曠達情懷。
《山坡羊 潼關懷古》
這首曲借憑吊潼關古跡,表達了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無論怎樣改朝換代,人民依舊過著痛苦的生活的主題。

希望對你有幫助!加油!

7. 8年級語文下冊24課課文和翻譯

原文: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觀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了,不敢銷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捨生皆被綺綉,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苦此。

今諸生學於太學,縣官日有稟銷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於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後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余朝京師,生以鄉人子謁余。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與之論辨,言和而色夷。自謂少時用心於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譯文:
我小時候就特別喜歡讀書。家裡貧窮,沒有辦法買書來讀,常常向藏書的人家去借,(借來)就親書抄寫,計算著日期按時送還。天很冷時,硯池裡的水結成堅硬的冰,手指(凍得)不能彎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抄寫完了,趕快送還借書,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願意把書借給我,我於是能夠閱讀很多書。到了成年以後,更加仰慕古代聖賢的學說,又擔心沒有才學淵博的老師和名人相交往(請教),曾經跑到百里以外向同鄉有名望的前輩拿著書請教。前輩道德、聲望高,高人弟子擠滿了他的屋子,他從來沒有把語言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我恭敬地站在他旁邊。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著身子側著耳朵請教。有時遇到他人斥責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更加周到,一句話不敢回答;等到他高興了,就又請教。所以我雖很笨,終於獲得多教益。

當我去求師的時候,背著書籍,拖著鞋子,在深山大谷中奔走,深冬刮著凜冽的寒風,大雪有幾尺深,腳上的皮膚凍裂了不知道。等走到旅舍,四肢凍僵了不能動彈,服侍的人拿來熱水(給我)洗手暖腳,拿被子(給我)蓋上,過很久才暖和過來。在旅館里,每天只吃兩頓飯,沒有鮮美的食物可以享受,一起住在旅館的同學們,都穿著華美的衣服戴著紅纓和寶石裝飾的帽子,腰上佩帶白玉環,左邊佩著刀,右邊掛著香袋,閃光耀眼好像仙人。而我卻穿著破棉祆舊衣衫生活在他們中間,毫無羨慕的心思。因為我心中有自己的樂趣,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別人了。我求學時的勤懇艱辛情況大體如此。

現在這些學生在大學里學習,政府天天供給膳食,父母年年送來冬服夏裝,(這就)沒有挨凍挨餓的憂慮啦;坐在高大寬敞的房屋之下讀著《詩》《書》,這就)沒有東奔西走的勞累啦;有司業、博士做他們的老師,沒有問而不告訴,求知而得不到的啦;一切應有的書都集中在這里,(這就)不必象我那樣親手抄寫,向別人借來然後才能看到啦。(要是)他們學業(還)不精通,德行(還)有不具備的,(那就)不是(他的)智力低下,而是(他的)思想不象我那樣專注罷了,難道是別人的過失嗎?

馬生君在大學學習已經兩年了,同輩的人稱贊他賢能。去官之後進京朝見皇帝,他以同鄉晚輩的身份拜見我。寫了一篇長信做見面禮,言辭很流暢通達。同論的文相比,語言委婉、神色和悅。自稱小時候學慣用功、刻苦。是可以稱得上愛好學習的人。他將要回家鄉探視他的雙親,我特意告訴了他求學的艱難。

8. 求八年級下冊語文課文文言文送東陽馬生序翻譯

我小時候就特別喜歡讀書。家裡貧窮,沒有辦法買書來讀,常常向藏書的人家去借,(借來)就親手抄寫,計算著日期按時送還。天很冷時,硯池裡的水結成堅硬的冰,手指(凍得)不能彎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抄寫完了,趕快送還借書,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願意把書借給我,我於是能夠閱讀很多書。到了成年以後,更加仰慕古代聖賢的學說,又擔心沒有才學淵博的老師和名人相交往(請教),曾經跑到百里以外向同鄉有名望的前輩拿著書請教。前輩道德、聲望高,高人弟子擠滿了他的屋子,他從來沒有把語言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我恭敬地站在他旁邊。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著身子側著耳朵請教。有時遇到他人斥責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更加周到,一句話不敢回答;等到他高興了,就又請教。所以我雖很笨,終於獲得多教益。

當我去求師的時候,背著書籍,拖著鞋子,在深山大谷中奔走,深冬刮著凜冽的寒風,大雪有幾尺深,腳上的皮膚凍裂了不知道。等走到旅舍,四肢凍僵了不能動彈,服侍的人拿來熱水(給我)洗手暖腳,拿被子(給我)蓋上,過很久才暖和過來。在旅館里,每天只吃兩頓飯,沒有鮮美的食物可以享受,一起住在旅館的同學們,都穿著華美的衣服戴著紅纓和寶石裝飾的帽子,腰上佩帶白玉環,左邊佩著刀,右邊掛著香袋,閃光耀眼好像仙人。而我卻穿著破棉祆舊衣衫生活在他們中間,毫無羨慕的心思。因為我心中有自己的樂趣,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別人了。我求學時的勤懇艱辛情況大體如此。

現在這些學生在大學里學習,政府天天供給膳食,父母年年送來冬服夏裝,(這就)沒有挨凍挨餓的憂慮啦;坐在高大寬敞的房屋之下讀著《詩》《書》,這就)沒有東奔西走的勞累啦;有司業、博士做他們的老師,沒有問而不告訴,求知而得不到的啦;一切應有的書都集中在這里,(這就)不必象我那樣親手抄寫,向別人借來然後才能看到啦。(要是)他們學業(還)不精通,德行(還)有不具備的,(那就)不是(他的)智力低下,而是(他的)思想不象我那樣專注罷了,難道是別人的過失嗎?

馬生君在大學學習已經兩年了,同輩的人稱贊他賢能。去官之後進京朝見皇帝,他以同鄉晚輩的身份拜見我。寫了一篇長信做見面禮,言辭很流暢通達。同論的文相比,語言委婉、神色和悅。自稱小時候學慣用功、刻苦。是可以稱得上愛好學習的人。他將要回家鄉探視他的雙親,我特意告訴了他求學的艱難。

9. 八年級下冊語文課文26課翻譯和全解一樣的,拜託,快點,我沒帶全解o>_<o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聞水聲,如鳴佩(pèi)環,心樂(lè)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為底,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為坻(chí),為嶼(yǔ),為嵁(kān),為岩。青樹翠蔓(màn),蒙絡(luò)搖綴(zhuì),參(cēn)差(cī)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動,俶(chù)爾遠逝,往來翕(xī)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liáo)無人,凄神寒骨,悄(qiǎo)愴(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同游者:吳武陵,龔(gōng )古,余弟宗玄。隸(lì)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譯文從小土丘往西走約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聽到水聲,好像掛在身上的玉佩、玉環相互碰撞發出的清脆聲音,(我的)心情高興起來。(於是)砍倒竹子,開辟出一條道路(走下去),下面看見一個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別清涼。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有一圈從潭底周圍突出水面的石頭,成為坻、嶼、嵁、岩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周圍什麼也沒有似的。陽光直照到潭底,魚兒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靜止不動;又忽然間向遠處游去,往來很快,好像跟遊人逗樂似的。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樣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樣的蜿蜒,時隱時現。溪水兩岸的形狀像犬牙那樣交錯不齊,不知道它的源頭在哪裡。我坐在小石潭旁邊,四面被竹林樹木包圍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不覺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因為這里的環境過於凄清,不能長時間地停留,就題字離去。同游的人有吳武陵、龔古和我的弟弟宗玄。跟著一同去的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注釋1從:自,由 。2.小丘:小山,在小石潭東面。3.西:(名詞作狀語)向西4.行:走。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篁,竹林,泛指竹子。6.如鳴佩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環相碰發出的聲音。佩、環:都是玉質裝飾品。鳴:發出聲響。7.樂:以……為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8.伐竹取道,伐:砍伐。取:這里指開辟。9下:(名詞作狀語)向下,往下。10.見:看見。11.水尤清冽(liè):潭水格外清涼,清澈。尤:格外,特別。清冽 :清涼。清,清澈。冽:涼。12.全石以為底:(潭)以整塊石頭為底。以為:把……當作(此句為倒裝句「以全石為底」)。以:用來。為:作為13.近岸:靠近潭岸的地方。近,靠近。 岸,岸邊.14.卷石底以出:石底有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卷(quán):彎曲。以:相當於連詞「而」,表承接。15.為坻(chí)為嶼(yǔ),為嵁(kān),為岩:形成了小石礁,小島嶼,小石壘,小石岩等各種不同的形狀。16.坻:水中高地。17.嶼:小島。18.嵁:不平的岩石。19.岩:高出水面較大而高聳的石頭。20.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cēn cī)披拂: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覆蓋、纏繞,搖動、連結,參差不齊,隨風飄拂。翠蔓,翠綠的藤蔓。21.可百許頭:大約有一百來條。可:大約 許:用在數詞後表示約數,相當於同樣用法的「來」。22.皆若空游無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託也沒有。空:在空中。皆:全,都。2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下,形容詞作狀語,向下照射。布:照映,分布。澈:透過。24.佁然不動:(魚影)靜止獃獃地一動不動。佁(yǐ)然,獃獃的樣子。25.俶爾遠逝:忽然向遠處游去了。俶(chù)爾,忽然。遠,形容詞作狀語,向遠處。26.往來翕(xī)忽:游來游去動作輕快敏捷。翕忽:輕快敏捷的樣子。翕:迅疾。27.樂:逗樂。28.潭西南而望:向潭水的西南方向望去 而,連詞,連接狀語和名詞,不譯,表修飾。西南,向西南(名詞作狀語)。29.斗折蛇行,明滅可見:(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明滅,都是形容詞作名詞,或隱或現之處。斗折:像北斗星一樣曲折。蛇行:像蛇一樣蜿蜒前行。30.其岸勢犬牙差互:勢:形狀。(犬牙,名詞作狀語)像狗牙一樣參差不齊。犬牙:像狗牙一樣。差:交錯。其:那。31.不可知:不能夠知道。32.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qiǎo chuàng)幽邃:四周被竹子樹木環繞合抱,寂靜寥落,空無一人,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寂寥:寂靜寥落。悄愴,憂傷的樣子。邃,深遠。凄:(使動用法)使……感到凄涼。寒:(使動用法)使……感到寒冷。33.以其境過清:認為這里的環境過於凄清。以,因為。清,凄清。34.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不可以長時間停留,於是記下小石潭的情況便離開了。 居:停留。之:代游小石潭這件事。而:表順承。去:離開。35.吳武陵:信州(今重慶奉節一帶)人,唐憲宗元和初進士,因罪貶官永州,與作者交善。36.同游者:共同遊玩的人。游:遊玩。者:……的人。37.龔古:作者朋友。38.宗玄:作者的堂弟。39.隸而從者:跟著同去的。 隸:附屬,隨從。而:表修飾。 從:跟隨,動詞。40.二小生:兩個年輕人。

閱讀全文

與八下人教版語文課文翻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