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教版高一語文文學常識歸納
高一語文期末考試文學常識復習
--------------------------------------------------------------------------------
高一語文期末考試文學常識復習
1.史鐵生:北京人,現代作家,主要小說有《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命若琴弦》、《務虛筆記》,散文有《我與地壇》、《秋天的懷念》。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作品常揭示人與生俱來的局限是能力與願望之間的永恆距離,生命的目的就是不斷跨越困境的過程。「只是因為我活著,我才不得不屑做。」我寫作僅僅是「為了讓那個躲在園子深處做輪椅的人有朝一日在別人眼裡也稍微有點光彩,在眾人眼裡也能有個位置」。這些顯示出一個理想主義者反抗命運、爭取自身尊嚴的非凡勇氣,顯示出一個生活中的強者所真正擁有的精神力量。這種溫和的、寬容的、充滿愛心的理想主義是人生悲劇中的微笑、荒謬命運中的浪漫、俗世社會中的精神。
2.歐•亨利:美國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之一(法國的莫泊桑,有作品《項鏈》、俄國的契訶夫,有作品《變色龍》、《裝在套子里的人》),作品有《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贊美詩》、《最後的常春藤葉》。其作品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結尾被稱為「歐•亨利式的結尾」。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出生於貧窮的醫生家庭,幼年讀書不多,做過兩年牧童。他寫的故事出人意外的結局加強了小人物被捉弄的悲劇效果,常會引出人們「含淚的微笑」,撫慰受創傷的小人物的心靈。作品被譽為「美國生活的幽默的網路全書」。
3.海倫•凱勒:美國作家,作品有《我生活的故事》、《海倫•凱勒日記》、《假如給我三天光明》。1964年被授予美國公民最高榮譽——總統自由勛章。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馬克•吐溫說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身殘志堅的海倫•凱勒以她的人格與作品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在與疾病的斗爭中,她表現出了堅強不屈和積極樂觀的精神,表露出對世人強烈的愛和熱切的希望。作者盡管受盡命運的折磨,但他獻給人們的仍然是一顆火熱的心,一顆關愛世界的心。
4.勞倫斯:英國作家,第一部長篇小說《白孔雀》,成名作《兒子與情人》,另有非常著名作品《虹》。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鳥啼》通過描寫嚴冬消逝、春天來臨之際鳥兒的啼鳴,表達了對生與死的思考核對生命神奇的由衷贊美。鳥兒的啼鳴,其目的指向是生命的慾望:創造新生而不是沉湎於死亡。
5.肖洛霍夫:蘇聯作家,獲1965年諾貝爾文學獎,作品有《靜靜的頓河》、《被開墾的處女地》。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肖洛霍夫親自參加了蘇聯四年衛國戰爭,同戰士們戰斗在一起,他飽覽戰爭的殘酷、人民的苦難,他自己也遭遇到家破人亡的悲劇,她的母親就是被轟炸他家鄉的敵機在家門口被炸死的。「我希望我的書,能夠幫助人們變得更完美,心靈更純潔,能夠喚起對人的愛,喚起人們積極地為人道主義和人類的進步理想而斗爭。如果我多少能做到這一點,我就是幸福的。」
6.海因里希•伯爾:德國作家,獲1972年諾貝爾文學獎,作品有《火車正點》、《喪失了名譽的卡塔琳娜•勃羅姆》。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作者童年是在十分艱難的境況下度過的,中學畢業後曾在波恩一家書店做學徒。二戰爆發後被正如法西斯軍隊服役,1945年4月被俘。他希望通過小說使人們從恐怖的戰爭中認識過去,清算歷史,在痛苦的回憶中重新開始新的生活。他把戰爭歸結為一種可怕的自然現象、人類失去理智的產物。
9.蘇洵:北宋散文家,四川眉山人,有《嘉佑集》。蘇洵、蘇軾、蘇轍,世稱「三蘇」。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蘇洵,字明允,號老泉,據說27歲才發奮讀書,經過十多年的閉門苦讀,學業大進。
10.杜牧:字牧之,陝西西安人,唐代文學家,有《樊川文集》。作品《阿房宮賦》。在詩歌方面為別於杜甫的「老杜」稱號,人們稱它為「小杜」,並把他與李商隱並稱為「小李杜」。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另有著名詩歌《過華清宮》、《泊秦淮》。
11.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傑出文學家,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並稱「三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的文學作品標志著北宋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與宋代著名詩人黃庭堅並稱「蘇黃」。開創豪放詞派,與同為豪放詞派的辛棄疾並稱「蘇辛」。重要作品有《赤壁賦》、《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蘇軾同時是著名書法家,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書法四大家」。
12.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濟南人,南宋詞人。二十多歲便投身抗金,一生主張收復中原,但壯志未酬,一腔忠烈之氣化為慷慨豪放的詩詞,有《稼軒長短句》。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其詞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能於剪紅刻翠之外,屹然別立一宗。
13.朱啟平:浙江嘉興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大公報》駐太平洋戰區隨軍記者。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朱啟平被派往日本橫濱港現場采訪,9月2日,他親眼目睹中、英、法代表在東京灣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接受日本政府投降的儀式。其現場報道《落日》,被公認為「狀元之作」。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落日》是一篇極能振奮民族精神和鼓舞民眾意志的好文章,結合現場報道表現出中國人民戰勝強敵的民族自豪感,揭示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偉大意義,提醒人們展望前景,激起歷史責任感和危機感。他說:「作為記者,一筆在手,胸中要有億萬人民,萬不得已時,可以不寫,不能打誑。」「當記者,最要緊的,是盡心為讀者提供最好、最真誠的服務,不說假話,不炫耀自己,始終不渝,要做到這一點極不容易,甚至要付出生命。一顆熾熱的為讀者服務的心是第一位的,文字水平,包括寫特寫,自然越高越好,但是是第二位的。」其中體現出來的敬業精神和人生境界,是新聞工作者的崇高目標。
15.朱自清:字佩弦,江蘇揚州人,中國現代作家、學者,作品有《背影》、《歐游雜記》、《荷塘月色》、《綠》等。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朱自清是愛國知識分子,1948年6月18日,他身患重病,仍簽名《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援麵粉宣言》,並囑告家人不買配售麵粉,始終保持著一個正直的愛國知識分子的高尚氣節和可貴情操。毛澤東曾稱贊他「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的『骨氣』,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16.餘光中:福建人,中國現代作家,作品有《鄉愁》、《望鄉的牧神》等。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餘光中先生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熱愛中國,禮贊「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他說「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傳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條黃河的支流」。
19.魯迅:原名周樟壽,字豫才,後改名周樹人,中國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文學家、思想家,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1918年首次使用魯迅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其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傑作。小說《祝福》、《阿Q正傳》、《葯》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
21.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清代小說家,寫成《紅樓夢》前八十回。《紅樓夢》被譽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網路全書」,《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的最高峰,有人評價說「開談不說《紅樓夢》,談盡詩書也枉然」。《紅樓夢》以寶黛愛情悲劇為中心,描寫了賈府由盛到衰的變化,多方面地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腐朽和丑惡,顯示出封建社會必然崩潰的歷史趨勢。
❷ 高中語文豪放派和婉約派
豪放派:辛棄疾,蘇軾
婉約派:秦觀,李清照
❸ 高中語文人教版宋詞的名字
人教版必修四來第二單元專自門宋詞一章,主要從豪放派和婉約派兩個角度出發,各選兩個代表人物的兩首代表作。
分別是:
必修柳永詞兩首:望海潮(東南形勝)、雨霖鈴(寒蟬凄切);
蘇軾詞兩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辛棄疾詞兩首: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李清照詞兩首: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聲聲慢(尋尋覓覓)。
除此之外,必修教材再無其他宋詞。在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有所涉及。
❹ 高中語文所有帶「樽」的詩句,和所有帶「尊」的詩句。
帶「樽」的詩句:
《將進酒·君不見》【作者】李白【朝代】唐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白話釋義:
人生得意之時就應當縱情歡樂,不要讓這金杯無酒空對明月。
每個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價值和意義,黃金千兩(就算)一揮而盡,它也還是能夠再得來。
帶「尊」的詩句:
《念奴嬌·赤壁懷古》【作者】蘇軾【朝代】宋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白話釋義:
我今日神遊當年的戰地,可笑我多情善感,過早地生出滿頭白發。
人生猶如一場夢,舉起酒杯奠祭這萬古的明月。
寫作背景:
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是豪放詞的代表作之一。此詞通過對月夜江上壯美景色的描繪,借對古代戰場的憑吊和對風流人物才略、氣度、功業的追念,曲折地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功業未就、老大未成的憂憤之情,同時表現了作者關注歷史和人生的曠達之心。
全詞借古抒懷,雄渾蒼涼,大氣磅礴,筆力遒勁,境界宏闊,將寫景、詠史、抒情融為一體,給人以撼魂盪魄的藝術力量,曾被譽為「古今絕唱」。
這首詞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蘇軾謫居黃州時所寫,當時作者四十五歲,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已兩年余。蘇軾由於詩文諷喻新法,為新派官僚羅織論罪而被貶,心中有無盡的憂愁無從述說,於是四處遊山玩水以放鬆情緒。
正巧來到黃州城外的赤壁(鼻)磯,此處壯麗的風景使作者感觸良多,更是讓作者在追憶當年三國時期周瑜無限風光的同時也感嘆時光易逝,因寫下此詞。
❺ 高中語文詩歌!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出生於當時唐安西大都護府所在的碎葉城(今吉爾斯坦境內)。天才橫溢,被譽為謫仙人。其詩想像豐富,構思奇特,氣勢雄渾瑰麗,風格豪邁瀟灑,是盛唐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屬河南),為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因詩中常自稱少陵野老,又做過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少陵、杜工部,其詩善於選擇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題材,反映出當時政治的腐敗,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人民的願望,他的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開元盛世轉向分裂衰微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詩風沉鬱頓挫,語言精煉傳神,對後世詩人影響極大。
王維(701-761),字摩詰,原籍祁(今山西祁縣),其父遷居於蒲州(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開元進士。任過大樂丞、右拾遺等官,安祿山叛亂時,曾被迫出任偽職。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東坡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除了四十歲時到長安應過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鄉鹿門隱居讀書、寫詩自娛。詩多以山水田園為題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園詩人,與王維齊名,合稱「王孟」。
王昌齡(約690-756?),字少伯,今陝西西安人,一說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開元十五年進士,一生只做過中下級官吏,安史之亂時,於還江寧途中被亳州刺史閭丘曉殺害。詩以寫宮怨、邊塞、送別為佳,尤長於七絕,有「七絕聖手」之稱,時人推為「詩家天子」。
丘為(694-789?),蘇州嘉興(今屬浙江)人,天寶年間進士,歷官太子右庶子,與王維、劉長卿等友善,活到95歲,相傳是唐代享壽最高的一位詩人。
綦毋潛(692-749?),字孝通,今湖北江陵人,一說江西南康人。開元十四年進士,由宜壽尉入為集賢院待制,遷左拾遺,終著作郎,後歸隱江東。詩多寫山林隱逸生活和方外之情,清秀俊麗。
常建(708-765?),籍貫不詳,開元十五年與王昌齡同榜進士,只做過盱眙尉的小官。詩以寫山水田園為主,選語精妙,境界超遠。
岑參(715-770),南陽人,一說湖北江陵人,少時隱居河南嵩陽。天寶三年進士,初為小官,後做過嘉州刺史等官,世稱「岑嘉州」。詩以寫邊塞生活著稱,與高適齊名,合稱「高岑」。
元結(719-772),字次山,號漫郎、聱叟,曾避難入猗於洞,因號猗於子,河南人。天寶十二年進士,因招募義軍抗擊史思明有功,廣德二年授道州刺史,後遷容管經略史。詩多諷喻時政,反映人民疾苦。
韋應物(737-791?),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天寶末年曾在宮廷擔任過玄宗的侍衛官,早年為人任俠,狂放不羈,後來發奮讀書考中進士。因做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解(今山西運城縣解州鎮)人,世稱柳河東。德宗貞元年九年進士,又舉博學鴻詞科。官禮部員外郎,因參與變革的王叔文集團,被貶為永州司馬,後遷柳州刺史,人稱柳柳州。詩文在當時都很有名,和韓愈共同領導了唐代古文運動,並稱韓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孟郊(751-814),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隱居河南嵩山,四十多歲才中進士,只做過縣尉一類的小官。一生困頓,性情耿介,詩多描寫民間疾苦和炎涼世態。語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風格。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
陳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年輕時使年任俠,睿宗文明元年進士,武則天執政時,任時麟台正字、右拾遺等小官。他對自六朝以來浮華綺麗的詩風深感不滿,力求改革,在詩歌創作與理論上都作出過重要貢獻。
李頎(690-751),東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時曾寓居河南登封。開元十三年進士,做過新鄉縣尉的小官,詩以寫邊塞題材為主,風格豪放,慷慨悲涼,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幼孤貧刻苦好學,德宗貞元八年進士。曾任監察御史,因上疏請免關中賦役,貶為陽山縣令。後隨宰相裴度平定淮西遷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諫迎佛骨,貶潮州刺史。做過吏部侍郎,死謚文公,故世稱韓吏部、韓文公。是唐代古文運動領袖,與柳宗兒合稱韓柳。詩力求險怪新奇,雄渾重氣勢。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號士。其先世為太原人,後遷居下圭(今陝西渭南),出生於河南新鄭。貞元十五年進士。元和時曾任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因得權貴,貶為江州司馬,晚年好佛,又自號樂居士。他一生作詩很多,以諷喻詩為最有名,語言通俗易懂,被稱為「老嫗能解」。敘事詩哪《琵琶行》、《長恨歌》等也極有名。
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開成進士。因處於牛李常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其詩構思新奇,風格農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都愛西昆好,只恨無人作鄭箋」之誚。
高適(702-765),字達夫,德州莜(今河北景縣)人,少潦倒落拓,四十歲後舉有道科中第,授封丘縣尉,不久即辭去,後來在河西節度使歌舒翰幕中掌書記,接觸了大漠神奇風光和戍邊士卒的艱苦生活。其詩直抒胸臆,不尚雕飾,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寫邊塞生活,與岑參齊名,也稱「高岑」。
唐玄宗(685-762),一稱唐明皇,姓李隆基,睿宗李旦之子,公元712年受禪即位,次年十二月改元開元,初期任用姚崇、宋景等賢相,政治清明,史稱開元之治。後來相繼任用奸臣李林甫、楊國忠,寵幸楊貴妃姐妹和邊將安祿山,釀成安史之亂,逃往蜀中,其子李亨即位後,尊之為在上皇。能詩,通曉音律。
王勃(649-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十四歲應幽素科及第,曾任虢州參軍,後往交趾探望父親,不幸溺溺水死,年僅二十七歲。其詩力求擺脫齊梁的綺靡詩風,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閣序》就出自他之手。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合稱初唐四傑。
駱賓王(640-?),婺州義烏(今屬浙江)人,早年落魄無行,但詩文早有名,平生只做過主簿一類的小官,參加過徐敬業討伐武則天的義兵,為徐起草了《討武氏檄》,後來兵敗亡命,不知所終。也是初唐四傑之一。
杜審言(約646-708),字必簡,祖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河南鞏縣,是大詩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進士,曾任隰城尉、洛陽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館直學士,與李嶠、崔融、蘇味道齊名,稱「文章四友」,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樸素自然。
沈亻全期(約656-714),字雲卿,相州內黃(今屬河南)人,上元進士,官至太子少詹事。詩與宋之問齊名,合稱「沈宋」,所作多應制之作,意義不大,但對律詩的定型所起作用較大。
宋之問(約656-712),一名少連,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陽)人,一說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人,上元進士,武則天時官尚方監丞,中宗時入選為修文館學士,因謅事武則天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為士林所不齒,玄宗先天年間賜死。詩與沈亻全期齊名,合稱「沈宋」,所作多粉飾現實,歌頌昇平,價值不大,但律詩在初唐時有一定地位。
王灣(?-750),今河南洛陽人,玄宗先天年間進士,開元五年任滎陽主簿,終洛陽尉。詩作流傳下來的不多,這首《次北固山下》為最著名。
劉長卿(709-790?),字文房,河間(今屬河北)人。開元二十一年進士,曾任長洲縣尉,因事下獄兩遭貶謫,移睦州司馬,官司隨州刺史。詩多寫政治失意之感受,也有反映離亂之作,善於描繪自然景物。五言詩成就較高,被稱為「五言長城」。
錢起(722-780),字仲文,吳興(今浙江湖州市)人,天寶十年賜進士第一人,曾任考功郎中,翰林學士,與韓雄(左)羽、李端、盧綸等號稱大歷十才子。又與郎士元齊名,人為之語曰:「前有沈宋,後有錢郎。」題材多偏重於描寫景物和投贈應酬。
韓雄(左)羽(生卒年不詳),字君平,南陽(今屬河南)人,天寶十三年進士。德宗時,除駕部郎中,知制誥,經中書舍人,為大歷十才子之一,詩詞藻華麗,以七絕《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一首為最有名。據說當時有兩個韓雄(左)羽,都善詩文,一次要授官,上命下來,不知該授給哪一位,皇帝只好批曰:「與詠『春城無處不飛花』之韓雄(左)羽。」可見此詩知名度之高。
劉繚(右上部)日(704-745?),江東(今江西奉新)人,開元十一年進士,曾任校書郎、洛陽尉、夏縣令,為人淡泊,喜結交方外之士。詩多寫自然景物。
戴叔倫(732-789),字幼公,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也有反映人民生活痛苦的作品。
盧綸(748-800?),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濟)人。曾因安史之亂,遷居今江西波陽。屢舉進士不第,後得宰相元載賞識,才得以做了幾任小官,累官檢校戶部郎中。大歷十大才子之一,詩多贈答應酬之作,無甚特色。但邊塞詩寫得很有氣勢,一些描繪自然景物的詩也不乏佳作。
李益(748-827),字君虞,陝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後遷河南鄭州。大歷四年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後棄官在燕趙一帶漫遊。憲宗時官秘書少監,終禮部尚書。詩風豪放明快,尤以邊塞詩為有名。
司空曙(約720-790?),字文明,一作文初,廣平(郡治今河北永年東南)人。曾舉進士,為劍南節度使幕府,官水部郎中,也是大歷十才子一,詩多寫自然景色和鄉情旅思,長於五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自言祖籍中山(今河北定縣),貞元九年進士,登博學鴻詞科,授監察御史,因參加王叔文變法,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失敗後被貶為朗州司馬,遷連州刺史。後因宰相裴度力薦,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與柳宗元交好,人稱「劉柳」,又與白居易常相唱和,又並稱「劉白」,詩風格清新,宛轉含蓄,善於吸收民歌的精華,並多反映社會生活。
張籍(768-830?),字文昌,原籍吳郡(治今江蘇蘇州),少時僑寓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貞元十五年進士,歷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員外郎、國子司業等職,故世稱「張水郎」或「張司業」。又因其家境窮困,眼疾嚴重故孟郊稱他為「窮瞎張太祝」。是韓愈的學生,詩多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民生疾苦,頗得白居易推重,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太和二年進士,曾為江西觀察使和宣歙觀察使沈傳師及劍南節度使牛僧孺的幕僚。歷任監察御史,黃、池、睦諸州刺史,後入為司勛員外郎 ,終中書舍人。詩豪爽清麗,自成風格,人稱「小杜」。又與李商隱齊名,並稱「小李杜」。
許渾(生卒年不詳),字用晦,一作仲晦,潤州丹陽(今江蘇鎮江)人。屢試不第,直到文宗太和三年才中進士,官虞部員外郎,睦州、郢州刺史,自少苦學多病,喜愛林泉,詩長於律體,多登高懷古之作。
溫庭筠(812-870?),本名岐,字飛卿,今山西祁縣人。文思敏捷,精通音律。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時號「溫八叉」。仕途不得意,官止國子助教。詩辭藻華麗,少數作品對時政有所反映。與李商隱齊名,並稱「溫李」。亦作詞,是「花間派」鼻祖,對五代以後詞的發展起了相當大的促進作用。
馬戴(775-?),字虞臣,今陝西華縣人,一說河北人或江蘇人。屢試不第,直到武宗會昌四年才中進士。宣宗大中初年在太原幕中掌書記,因直言得罪,被貶為龍陽(今湖南漢壽)尉,後官太常博士。詩風與賈島相近,嚴羽認為其律詩成就在晚唐諸人之上。
張喬(生卒年不詳),今安徽貴池人,懿宗咸通中年進士,當時與許棠、鄭谷、張賓等東南才子稱「咸通十哲」。因避黃巢之亂,曾在九華山隱居。詩清雅巧思,風格也似賈島。
崔塗(854-?),字禮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帶人。僖宗光啟四年進士。終生飄泊,曾長期羈旅於四川和陝西一帶。詩多以飄泊生活為題材,情調蒼涼。
杜荀鶴(846-907),字彥之,自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相傳為杜牧出妾之子。昭宗大順二年進士,但示授官。後任五代梁太祖朱溫的翰林學士,僅五日而卒。其詩語言通俗,部分作品反映唐末軍閥混戰局面下的社會矛盾和人民的悲慘遭遇,當時較突出,宮詞也很有名。
韋庄(836-910),字端已,長安杜陵(今屬陝西長安縣)人,昭宗乾寧元年進士,年輕時生活放盪,後入蜀為王建掌書記,王建為前蜀皇帝,任命他為宰相,詩詞都很有名,長詩《秦婦吟》反映戰亂中婦女的不幸擬遇,在當時頗負盛名,但詩中對黃巢農民起義軍頗多詆毀。所作詞語言清麗,多用描手法,寫閨情離愁和游樂生活,與溫庭筠同為花間派的重要詞人。
僧皎然(730-799),字清晝,本姓謝,為南朝宋謝靈運十世孫,湖州(今浙江吳興)人。曾與顏真卿等唱和往還,又與靈徹、陸羽等同居吳興杼山妙喜寺。詩多送別酬答之作,部分篇什宣揚佛教出世思想。情調閑適,語言簡淡。
崔顥(約704-754),汴州(今河南開封)人。開元十一年進士,官司勛員外郎。早期有過一段風流不羈的生活,詩多寫閨情,流於浮艷,後歷邊塞,詩風變得雄渾豪放。
祖詠(699-746?),洛陽(今屬河南)人,後遷居汝水以北,開元十二年進士。曾因張說推薦,任過短時期的駕部員外郎。詩多狀景詠物,宣揚隱逸生活。
崔曙(約704-739),宋州(今河南登封)人,開元二十三年第一名進士,但只做過河南尉一類的小官。曾隱居河南嵩山。
皇甫冉(716-769)字茂政,今江蘇丹陽人,先世居甘肅涇州。天寶十五年進士。曾官無錫尉,大歷初入河南節度使王縉幕,終左拾遺、右補闕。詩清逸可誦,多飄泊之感。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陽)人。早年家貧。舉貞元九年明經科,十九年書判拔萃科,曾任監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舊官僚,遭到貶斥,後轉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最後以暴疾卒於武昌軍節度使任上。與白居易同為早期新樂府運動倡導者,詩亦與白居易齊名,世稱「元白」。其實,無論是反映生活的廣度與深度還是詩歌藝術,元稹都遠不能與白居易相比。
薛逢(806-876?),字陶臣,今山西永濟人,武宗會昌元年進士。官宏文館學士、尚書郎,後出為巴州、蓬州、綿州刺史。持論鯁切,以謀略高自標顯。終秘書監。詩多草率而成,未免失之淺露。
秦韜玉(生卒年不詳),字中明,京兆(今陝西西安市)人。應進士不中,僖宗中和二年賜進士及第。曾從僖宗入蜀,依附有權勢的宦官田令孜,官工部侍郎、神策軍判官。詩以七律見長。
裴迪(716-?),關中(今屬陝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書省郎。早年與王維友善,同居終南山,相互唱和。現存詩多為五絕。常描寫幽寂的景色,思想傾向與王維的山水詩相近。
王之渙(688-742),字季陵,祖籍晉陽(今山西太原),其高祖遷今山西絳縣。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
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歷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是大歷十才子之一。
王建(約767-830?),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出身寒微。大歷十年進士。曾作過縣尉、縣丞、司馬一類的小官,又從軍到邊塞,晚年退居今陝西西安市。擅長樂府詩,與張籍齊名。其以田家、蠶婦、織女、水夫等為題材的詩篇,對當時政治的腐朽和人民生活的痛苦作了不同程序的反映,語言也較朴實。
權德輿(759-818),字載之,今甘肅秦安人,一說為陝西略陽人。少有文名,曾官禮部侍郎同平章事,因與李林甫不合,出為山南西道節度使。詩多而無甚特色,只有少數樂府詩為人稱道。
張祜(生卒年不詳),字承吉。清河(今屬河北)人,一說河南沁陽人。早年寓居蘇州,後至長安,為元稹排擠,遂至淮南。愛丹陽曲阿地,隱居以終。詩以宮詞為最有名,深得同時代詩人杜牧的推重。
賈島(779-843),字閬仙,一作浪仙,范陽(今河北涿縣)人。初落拓為僧,名無本,後韓愈勸之還俗。屢考進士不中,曾任長江主簿,人稱賈長江。是有名的苦吟詩人,以追求清奇、冷峭的意境著稱,又重煉字。與孟郊齊名,人稱「郊寒島瘦」。
李頻(818?-876),字德新,今浙江建德人,宣宗大中八年進士,歷官秘書郎 、南陵尉、武功令、侍御史,終建州刺史。詩以寫山水、別情為主要題材。
西鄙人,西部邊地的人民,故稱為西鄙人。
金昌緒(生卒年不詳),今浙江杭州市人,余不詳。
賀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州(今浙江蕭山)人,武則天證聖元年進士,曾任禮部侍郎、太子賓客、秘書監等。自號四明狂客,與李白、張旭等人在長安稱「飲中八仙」。工書法,尤善草隸,詩多祭神樂章和應制之作,偶有小詩清新可喜。
張旭(675-750?),字伯高,吳(今江蘇蘇州)人。曾官常熟縣尉,金吾長史。善草書,性好酒,世稱張顛,也是「飲中八仙」之一。其草書當時與李白詩歌、裴文劍舞並稱「三絕」,詩亦別具一格,以七絕見長。
王翰(約687-735後),字子羽。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睿宗景雲元年進士。任過仙州別駕,後貶道州司馬。任俠使酒,恃才不羈。詩多古體,蒼涼奔放。
張繼(生卒年不詳),字懿孫,襄州(今湖北襄陽)人。天寶十二年進士,曾官鹽鐵判官、檢校祠部郎中。其詩多登臨紀行之作,多寫抑鬱怨憤之思,不事雕琢,而清新可喜。
劉方平(生卒年不詳),今河南洛陽人。天寶時名士,卻不樂仕進,寄情山水、書畫,詩亦有名,擅長絕句。
柳中庸(生卒年不詳),本名淡,字中庸。今山西永濟縣人,大歷時進士,曾任洪州戶曹參軍,與盧綸、李端等為詩友。
顧況(約725-約814),字逋翁。蘇州海鹽(今屬浙江)人。肅宗至德二年進士。曾官著作郎,因高刺權貴,被貶為饒州司戶。後攜家隱居潤州延陵茅山,自號華陽真逸。善畫山水,詩平易流暢,比較注意反映當時的社會矛盾,嚴羽稱其有盛唐風骨。
朱慶余(生卒年不詳),字可久,越州(今浙江紹興)人,敬宗寶歷二年進士。曾官秘書省校書郎。其詩辭意清新,描寫細致,為張籍所賞識,內容則多寫人具日常生活。
鄭畋(約824-882),字台文,滎陽(今屬河南)人,武宗會昌年間進士,歷任中書舍人、兵部侍郎、吏部侍郎同平章事等職,曾鎮壓過黃巢起義軍。
韓亻屋(844-約914後),字致堯(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號玉山樵人,今陝西西安人。昭宗龍紀元年進士。官翰林學士、中書舍人。黃巢入長安,隨昭宗奔鳳翔,升兵部侍郎、翰林承旨。後以不附朱全忠補貶斥,南依閩王王審知而卒。其詩多寫艷情,詞藻華麗,有香奩體之稱。
陳陶(約812-885前),字嵩伯,鄱陽(今江西波陽)人,一作嶺南人,又作劍浦(今福建南平)人。舉進士不第,寄情山水,自稱三教布衣。宣宗大中年間避亂入洪州西山學神仙,後不知所終。
張泌(930-?),字子澄,今江蘇江都人。曾任句容尉,南唐後主時官中書舍人。
無名氏,無名。
杜秋娘,杜牧《杜秋娘詩序》雲: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為李奇妾,後奇叛來,籍之入宮,有寵於景陵。穆宗即位,命秋娘為皇子傅母。皇子壯,封漳王,被罪廢削,秋因賜歸故鄉。
薛濤 字洪度,生於大歷五年,卒於大和六年(即公元770-832年),享年63歲。原籍長安,幼隨父居成都,八九歲能詩,十六歲入樂籍,脫樂籍後終身未嫁。
蘇味道 趙州欒城人。與里人李嶠俱以文翰顯,時人謂之蘇李。弱冠擢進士第,累轉咸陽尉。裴行儉引管書記,延載中,歷鳳閣舍人、檢校侍郎。證聖元年,出為集州刺史,俄召拜天官侍郎。聖歷初,遷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三品,前後居相位數載,多識台閣故事。神龍時,坐張易之黨貶眉州刺史,還為益州長史卒。詩風清正挺秀,綺而不艷。多詠物詩。代表作為《正月十五夜》、《詠虹》、《和武三思於天中寺尋復禮上人之作 》等,其中《正月十五夜》寫元宵夜景,火樹銀花加之穠李游伎,更有明月行歌,令人不禁悠然神往,不愧佳作。另外《詠虹》詩對虹的描寫刻劃亦頗值得稱道。有集十五卷,今編詩一卷(全唐詩上卷第六十五)。
劉希夷 一名庭芝,汝州人。少有文華,落魄不拘常格,後為人所害。希夷善為從軍閨情詩,詞藻婉麗,然意旨悲苦,未為人重。後孫昱撰《正聲集》,以希夷詩為集中之最,由是大為時所稱賞。代表作有《從軍行》、《採桑》、《春日行歌》、《春女行》、《搗衣篇》、《代悲白頭翁》、《洛川懷古》等。其中《代悲白頭翁》一詩寫花開花落,時光擲人;昔日紅顏美少年,今成半死白頭翁,由此發出「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以及「宛轉娥眉能幾時,須臾鶴發亂如絲」之感慨。其用詞與意境與《紅樓夢》中甄士隱對跛足道人的《好了歌》的解注之詞「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以及黛玉的《葬花詞》「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的用詞與意境何其相似,然其辭氣不弱於後者,年代上則早之幾百年,由此足見希夷洞察世事之深,文學造詣之高。所謂曲高和寡,尺澤之鯢難量江海之大,希夷之初不為人重亦難怪也。集十卷,今編詩一卷(全唐詩上卷第八十二)。
虞世南 字伯施,餘姚人。沉靜寡慾,精思讀書,至累旬不盥櫛。文章婉縟,見稱於僕射徐陵,由是有名。在隋,官秘書郎,十年不徙。入唐,為秦府記室參軍,遷太子中舍人。太宗踐祚,歷弘文館學士、秘書監。卒謚文懿。太宗稱其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為五絕。手詔魏王泰曰:「世南當代名臣,人倫準的,今其雲亡,石渠、東觀中無復人矣。」其書法剛柔並重,骨力遒勁,與歐陽詢、楮遂良、薛稷並稱「唐初四大家」。其詩風與書風相似,清麗中透著剛健。因是近臣,故侍宴應詔的作品較多。代表作有《出塞》、《結客少年場行》、《怨歌行》、《賦得臨池竹應制》、《蟬》、《奉和詠風應魏王教》等。其中後三首詠物詩(即《賦得臨池竹應制》、《蟬》、《奉和詠風應魏王教》)分別寫竹、蟬和風,緊緊抓住對象特點,刻畫得相當傳神,例如《蟬》詩寫蟬飲清露,棲(梧桐)高處,聲因高而遠,而非是依靠秋風,寓意君子應象蟬一樣居高而聲遠,從而不必憑借、受制於它物,世南描摹狀物、托物言志之功夫可見一斑矣。集三十卷,今編詩一卷(全唐詩上卷第三十六)。
張謂 字正言,河南人。天寶二年登進士第,乾元中為尚書郎,大歷間官至禮部侍郎,三典貢舉。其詩詩風清正,多飲宴送別之作。代表作有《早梅》、《邵陵作》、《送裴侍御歸上都》等,其中以《早梅》為最著名,《唐詩三百首》各選本多有輯錄。「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疑白梅作雪,寫得很有新意,趣味盎然。詩一卷(全唐詩上卷第一百九十七)。
徐氏 系前蜀太後也。成都徐耕,生二女,皆有國色,能為詩,蜀王建納之。姊為賢妃,娣為淑妃。王衍即位,冊賢妃為順聖太後,淑妃為翊聖太妃。咸康元年,衍奉太後太妃同禱青城山,凡游歷之處,各賦詩刻於石。其詩不僅能點出所游歷勝景的妙處,還跳出所詠實物的囿限,浮思聯翩,虛實相生,令人不禁悠然神往,誠才女之作也。十六首詩中《題金華宮》、《玄都觀》(一)、《三學山夜看聖燈》(一)等皆是佳作,尤以《三學山夜看聖燈》(一)為最善。「磬敲金地響,僧唱梵天聲。若說無心法,此光如有情」將觀聖燈之景有聲有色地呈現於人前,寫得十分高妙離俗。有詩一卷(全唐詩上卷第九)。
於良史 徐州張建封從事。其五言詩詞語清麗超逸,講究對仗,十分工整。詩多寫景,同時寄寓思鄉和隱逸之情。詩七首,都是佳作,尤以 《春山夜月》、《宿藍田山口奉寄沈員外》兩首為最善。《春山夜月》中「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是很有名的佳句。
崔護 字殷功,博陵人。貞元十二年登第。終嶺南節度使。其詩詩風精練婉麗,語極清新。詩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題都城南庄》流傳最廣,膾炙人口,有目共賞。該詩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人生經歷道出了千萬人都似曾有過的共同生活體驗,為詩人贏得了不朽的詩名。《五月水邊柳》一詩寫柳,運用了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從各個角度描摹垂柳的萬千風情,寫得盡態極妍,惟妙惟肖。各詩作中的「似醉煙景凝,如愁月露泫。 絲長魚誤恐,枝弱禽驚踐」、「物象纖無隱,禽情只自迷」、?/ca
❻ 人教版高一語文重點要復習那些
高一語文期末考試文學常識復習
--------------------------------------------------------------------------------
高一語文期末考試文學常識復習
1.史鐵生:北京人,現代作家,主要小說有《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命若琴弦》、《務虛筆記》,散文有《我與地壇》、《秋天的懷念》。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作品常揭示人與生俱來的局限是能力與願望之間的永恆距離,生命的目的就是不斷跨越困境的過程。「只是因為我活著,我才不得不屑做。」我寫作僅僅是「為了讓那個躲在園子深處做輪椅的人有朝一日在別人眼裡也稍微有點光彩,在眾人眼裡也能有個位置」。這些顯示出一個理想主義者反抗命運、爭取自身尊嚴的非凡勇氣,顯示出一個生活中的強者所真正擁有的精神力量。這種溫和的、寬容的、充滿愛心的理想主義是人生悲劇中的微笑、荒謬命運中的浪漫、俗世社會中的精神。
2.歐•亨利:美國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之一(法國的莫泊桑,有作品《項鏈》、俄國的契訶夫,有作品《變色龍》、《裝在套子里的人》),作品有《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贊美詩》、《最後的常春藤葉》。其作品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結尾被稱為「歐•亨利式的結尾」。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出生於貧窮的醫生家庭,幼年讀書不多,做過兩年牧童。他寫的故事出人意外的結局加強了小人物被捉弄的悲劇效果,常會引出人們「含淚的微笑」,撫慰受創傷的小人物的心靈。作品被譽為「美國生活的幽默的網路全書」。
3.海倫•凱勒:美國作家,作品有《我生活的故事》、《海倫•凱勒日記》、《假如給我三天光明》。1964年被授予美國公民最高榮譽——總統自由勛章。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馬克•吐溫說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身殘志堅的海倫•凱勒以她的人格與作品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在與疾病的斗爭中,她表現出了堅強不屈和積極樂觀的精神,表露出對世人強烈的愛和熱切的希望。作者盡管受盡命運的折磨,但他獻給人們的仍然是一顆火熱的心,一顆關愛世界的心。
4.勞倫斯:英國作家,第一部長篇小說《白孔雀》,成名作《兒子與情人》,另有非常著名作品《虹》。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鳥啼》通過描寫嚴冬消逝、春天來臨之際鳥兒的啼鳴,表達了對生與死的思考核對生命神奇的由衷贊美。鳥兒的啼鳴,其目的指向是生命的慾望:創造新生而不是沉湎於死亡。
5.肖洛霍夫:蘇聯作家,獲1965年諾貝爾文學獎,作品有《靜靜的頓河》、《被開墾的處女地》。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肖洛霍夫親自參加了蘇聯四年衛國戰爭,同戰士們戰斗在一起,他飽覽戰爭的殘酷、人民的苦難,他自己也遭遇到家破人亡的悲劇,她的母親就是被轟炸他家鄉的敵機在家門口被炸死的。「我希望我的書,能夠幫助人們變得更完美,心靈更純潔,能夠喚起對人的愛,喚起人們積極地為人道主義和人類的進步理想而斗爭。如果我多少能做到這一點,我就是幸福的。」
6.海因里希•伯爾:德國作家,獲1972年諾貝爾文學獎,作品有《火車正點》、《喪失了名譽的卡塔琳娜•勃羅姆》。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作者童年是在十分艱難的境況下度過的,中學畢業後曾在波恩一家書店做學徒。二戰爆發後被正如法西斯軍隊服役,1945年4月被俘。他希望通過小說使人們從恐怖的戰爭中認識過去,清算歷史,在痛苦的回憶中重新開始新的生活。他把戰爭歸結為一種可怕的自然現象、人類失去理智的產物。
9.蘇洵:北宋散文家,四川眉山人,有《嘉佑集》。蘇洵、蘇軾、蘇轍,世稱「三蘇」。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蘇洵,字明允,號老泉,據說27歲才發奮讀書,經過十多年的閉門苦讀,學業大進。
10.杜牧:字牧之,陝西西安人,唐代文學家,有《樊川文集》。作品《阿房宮賦》。在詩歌方面為別於杜甫的「老杜」稱號,人們稱它為「小杜」,並把他與李商隱並稱為「小李杜」。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另有著名詩歌《過華清宮》、《泊秦淮》。
11.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傑出文學家,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並稱「三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的文學作品標志著北宋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與宋代著名詩人黃庭堅並稱「蘇黃」。開創豪放詞派,與同為豪放詞派的辛棄疾並稱「蘇辛」。重要作品有《赤壁賦》、《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蘇軾同時是著名書法家,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書法四大家」。
12.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濟南人,南宋詞人。二十多歲便投身抗金,一生主張收復中原,但壯志未酬,一腔忠烈之氣化為慷慨豪放的詩詞,有《稼軒長短句》。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其詞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能於剪紅刻翠之外,屹然別立一宗。
13.朱啟平:浙江嘉興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大公報》駐太平洋戰區隨軍記者。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朱啟平被派往日本橫濱港現場采訪,9月2日,他親眼目睹中、英、法代表在東京灣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接受日本政府投降的儀式。其現場報道《落日》,被公認為「狀元之作」。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落日》是一篇極能振奮民族精神和鼓舞民眾意志的好文章,結合現場報道表現出中國人民戰勝強敵的民族自豪感,揭示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偉大意義,提醒人們展望前景,激起歷史責任感和危機感。他說:「作為記者,一筆在手,胸中要有億萬人民,萬不得已時,可以不寫,不能打誑。」「當記者,最要緊的,是盡心為讀者提供最好、最真誠的服務,不說假話,不炫耀自己,始終不渝,要做到這一點極不容易,甚至要付出生命。一顆熾熱的為讀者服務的心是第一位的,文字水平,包括寫特寫,自然越高越好,但是是第二位的。」其中體現出來的敬業精神和人生境界,是新聞工作者的崇高目標。
15.朱自清:字佩弦,江蘇揚州人,中國現代作家、學者,作品有《背影》、《歐游雜記》、《荷塘月色》、《綠》等。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朱自清是愛國知識分子,1948年6月18日,他身患重病,仍簽名《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援麵粉宣言》,並囑告家人不買配售麵粉,始終保持著一個正直的愛國知識分子的高尚氣節和可貴情操。毛澤東曾稱贊他「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的『骨氣』,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16.餘光中:福建人,中國現代作家,作品有《鄉愁》、《望鄉的牧神》等。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餘光中先生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熱愛中國,禮贊「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他說「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傳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條黃河的支流」。
19.魯迅:原名周樟壽,字豫才,後改名周樹人,中國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文學家、思想家,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以下為非考試內容——1918年首次使用魯迅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其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傑作。小說《祝福》、《阿Q正傳》、《葯》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
21.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清代小說家,寫成《紅樓夢》前八十回。《紅樓夢》被譽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網路全書」,《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的最高峰,有人評價說「開談不說《紅樓夢》,談盡詩書也枉然」。《紅樓夢》以寶黛愛情悲劇為中心,描寫了賈府由盛到衰的變化,多方面地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腐朽和丑惡,顯示出封建社會必然崩潰的歷史趨勢。
❼ 高中語文人教版詩詞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答案
2001年第5期總第71期 藝術界
關於中國詩歌的對話
王芃
□:請老師談談對中國現代詩歌的看法。
■:中國詩歌死了!被那些新體詩人、詩壇壟斷者、詩界官僚拋棄、折騰、禁錮而死了。
□:啊,中國詩歌死了!這是什麼意思?
■:作為曾是中華文化最具代表性,中國文壇最具生命力,最擁有作者和讀者,最重要藝術形式的中國詩歌,現在還有作者嗎?還有讀者嗎?人們早已厭棄了現在這些膚淺、空洞、偽飾、虛假、粗糙、平庸,「嘔啞嘲哳難為聽」的所謂中國詩歌。人們寧可去搓麻將牌,閉目養神,也沒有一丁點想翻開《詩刊》的興趣。至於什麼世所傳誦的佳句名篇,影響一個時代的史詩,就更別奢談了。中國詩歌到這個份上已經完全喪失了說呢革命力,被淘汰出局,形同一具僵屍。因此說「中國詩歌死了!」也許這話有點刺耳,那就說中國詩歌衰落了吧。
□:為什麼說是被新體詩人、詩壇壟斷者、詩界官僚拋棄、折騰、禁錮而死呢?
■: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開始要上溯到近代的新文化運動。
□:這是為什麼?
■:肇始於1915年的新文化運動是中國近代一場偉大的思想革命運動。它是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俄國十月革命後,它又加大了對馬克思主義新思想的宣傳。
□:這同詩歌有什麼關系呢?
■:新文化運動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打出「文學革命」的旗號,提出以表達新鮮
思想,通俗易懂的白話文,取代宣揚陳腐思
想,晦澀難懂的文言文的口號。
□:這難道不是一種進步嗎?
■:不錯,它具有重大的進步意義。但在這樣的文學潮流下,大浪淘沙,泥石俱下,在廢除文言文的同時也廢棄了經過幾千年藝術錘煉積累臻於完善的中國民族詩歌這種形式,而代之以全盤歐化的自由體新詩。
□:中國民族詩歌不應當革新嗎?
■:中國民族詩歌需要革新,在歷史上也不斷的進行革新。從《詩經》到《楚辭》,到漢樂府,到魏晉六朝古詩,到唐朝格律詩,到宋詞、元曲,中國民族詩歌始終都在進行自我充實完善的革新。
□:那麼,新文化運動後,中國詩歌變成了自由體新詩又有什麼問題呢?
■:中國民族詩歌是中國文化特有的一種藝術形式,是一種非常完美、發達、精妙的藝術。它講求嚴格的節奏、聲韻、格律和修辭,講究形式美和音樂美,是一種高級藝術。這種藝術形式是中國五千年詩歌藝術漫長積淀的結晶。具有深刻的歷史性。它又同中國漢語言文學、中華民族的審美情趣密切關聯,由漢語的特性所決定,是一種同漢語言文學,中華民族美學觀念同源共生的藝術形式,具有強烈的民族性。因此,民族詩歌這種藝術形式是中國歷史和中華民族的產物,是歷史性和民族性的凝固體。而新文化運動中的新詩歌運動割斷歷史繼承,切斷民族淵源,拋棄了民族詩歌的藝術形式,忽然間變成了同中國歷史、中華民族毫無聯系的歐體新詩,使中國詩歌從此失去了自身獨有的、完善、發達、精妙的藝術形式,變成了不土不洋,不中不西,不倫不類的怪物。這實在是民族詩歌發展的一種反動。
□:為什麼你總強調詩歌的藝術形式,形式很重要嗎?
■:詩歌是一種藝術。是藝術就必須具有形式,講究形式美;沒有形式,不講究形式美,就不成其為藝術。正因為民族詩歌有完善、發達、精妙的,同中華民族的審美情趣相適應的美的形式,它才成為最受人民喜愛、欣賞的藝術;正因為自由體詩歌缺乏形式美,同中華民族審美情趣相悖,它才不受歡迎,遭到人們厭棄。
□:可是民族詩歌這種藝術形式的創作難度很大,會影響普及。
■:難度很大,是這種藝術形式發達、高級的表現。而發達、高級的藝術才具有魅力,才能引發人們去追求和欣賞,產生傑出的流傳千古的藝術作品。就好比雜技藝術,那些驚心動魄的高難度動作,才是觀眾做欣賞和贊嘆的。從民族詩歌創作歷史實踐考察,它並不影響普及。中國詩歌發展到唐代,其藝術形式高度發達,形成了幾近於完美的格律詩,可是唐朝上至帝王、將相,中及士子、商紳,下到樵夫、乞丐、歌姬、僧道,人人能詩。佳句名篇,令人眼花繚亂,多不勝舉,難道還不普及嗎?跟重要的是唐詩以其永恆的藝術魅力流傳千古而不衰,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普及。
反觀沒有什麼藝術難度的近現代自由體新詩,我們只知道一大串近現代詩人的大名和他們桂冠上的光環,可有什麼佳句名篇就記不起來了。至於像白居易《長恨歌》那樣能整片背誦的長篇,就不要勉為其難吧,更不要奢望什麼流傳千古,影響一個時代的史詩作品了。
□:有人說舊體詩形式復雜,容易束縛青年人的思想,故不宜提倡。
■:不錯,較為典型的是毛澤東同志1964年給《詩刊》主編臧克家的信中曾提出過這
樣的觀點。然而,毛澤東是在當時的政治背景下寫此信的。那時,左傾路線採取歷史文化虛無主義,把一切歷史文化包括舊體詩都當作封建糟粕看待。再說毛澤東給臧克家的私人信件,只是一種個人觀點。更應注意的是毛澤東作為一代革命家的同時也是中國近現代一位詩人。檢閱他生平詩作,從青年到老年,全部都是舊體詩詞。這種實踐和理論的分離,只能說明毛澤東實質上是提倡民族詩歌形式的,他用實踐為中國詩歌創作做出了榜樣。
□:有人說,中國落後,需要同世界文化接軌,所以出現了歐體新詩。
■: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民族性乃是它的生命力和價值所在。藝術從來是五彩繽紛的,根本不存在先進與落後,不存在誰和誰接的問題。對於民族詩歌,應該是如何發展和發揚光大它的民族性。這同學習外國先進的科技文化並不是很矛盾的。同時,外國詩歌並非不講藝術形式,不過,他們的藝術形式是同他們民族的語言文學和審美情趣相一致的,是在他們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
□:如此說來,新文化運動對中國民族詩歌的發展確實產生了負面影響。
■:不錯,新文化運動對於中國詩歌的發展的確起了消極作用。當然,應當肯定,新文化運動從整體上來說是中國近現代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是革命的、進步的、積極的。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兩個方面,它的消極影響也是同時存在的。在當時的革命大潮之下,許多問題一時也難以看得清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真理和謬論必然逐漸顯現,日益明朗化,這樣就使人們能對中國詩歌的發展以及新文化運動其它問題作出客觀、冷靜、理智的分析和更加深刻的認識,從而得出科學正確的結論。
□:這些都是中國詩歌衰落的全部原因嗎?
■:不,以上僅是問題的一個方面。造成中國詩歌衰落的原因是非常復雜的。我們剛才主要從藝術形式上探討了它的原因。不錯,藝術形式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形式,就不成其為藝術,詩歌沒有形式美就不成其為詩歌。但是,詩歌絕不是單純為藝術而藝術的文字游戲;它是心聲的鳴奏,是思想的噴發,是感情的激盪,是生活的升華。必須有豐富、
深刻而活躍的思想內涵。思想性是詩的靈魂,沒有思想內容的詩,縱使藝術性再高,也僅僅是一具徒具形式的美麗軀殼。
□:你剛才非常強調詩歌的形式,現在又如此強調詩歌的思想內容,那麼在你認為,二者誰更重要呢?
■:這里不存在誰比誰更重要的問題。二者是一個事物互相依存的兩個方面。形式譬如是肌體,思想譬如是靈魂。沒有肌體,靈魂無以承載;沒有靈魂,肌體不能鮮活;二者有機地結合才能構成一個完美的生命體。也只有精妙的藝術形式同深刻活躍的思想內容有機結合,高度統一,才能創作出完美的詩章。所以,同藝術形式一樣,思想內容是詩歌至關重要的又一因素。而缺乏充實的思想內容,正是新文化運動後中國詩歌走向衰落的又一重要原因。
□:缺乏充實的思想內容,難道當時中國社會沒有足以引起詩歌創作激情的社會生活嗎?
■:正好相反。中國近現代是一個經歷著深刻變革的偉大時代。列強侵華引起了中國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遂又引發空前高漲的各種政治運動、經濟運動和思想運動。偉大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民國。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北洋政府統治時期,新文化運動興起,隨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傳播,五四運動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台,中國革命進入新階段。中國人民通過革命戰爭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統治,完成了民主革命,建立了新中國。這是具有世界意義的偉大事件。新中國成立後,又開始了從未有過的新社會的建設。這么多重大事件,如此豐富的歷史內容集中地發生在一百餘年之間。在這一歷史過程中,中國的社會制度、社會關系、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觀念、民俗風情不斷地發生重大變化,應該說這樣的歷史條件為詩歌創作提供了非常充分的條件。杜甫經歷了八年「安史之亂」,創作出大批曠代史詩,杜甫被稱為「詩史」。那麼,一百餘年中國
近現代的社會巨變,沒有理由不產生眾多的史詩作品,產生偉大的詩人。
□:可是情況呢?
■:非常遺憾,中國近現代,特別是新文化運動之後,詩歌創作並沒有體現上述邏輯。既未產生史詩作品,也沒有出現偉大的詩人。
□:這是什麼原因?
■:清政府,北洋政府,國民黨政府實行文化專制主義,不準人民自由、真實地表達思想,抒發感情,反映社會生活。更不允許揭露社會黑暗,呼喚革命。他們大興文字獄,鉗制人民思想,在這樣的高壓政策之下,很難有真正有思想性的作品問世。
□:文化專制主義是中國封建社會固有的現象嗎?
■:文化專制主義是封建專制主義在文化政策上的具體體現,是封建政治的固有內涵之一。中國封建專制主義在明清時期得到空前加強。因此,明清以後中國文化專制主義也空前強化。這也正是明清以後中國詩壇寂寥的重要原因。
□:中國詩歌在新文化運動之後逐漸衰落,在詩歌的思想內容上,除了文化專制主義這個普遍原因外,還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呢?
■:那就是詩歌創作機制上的問題。
□:新文化運動以前,詩歌創作是什麼機制?
■:新文化運動以前,在詩歌創作上,並沒有詩人、作家這樣的專門職業和職位。詩歌創作來源於社會各階層。當然,主要是知識階層。各階層各行業人士,把自己對生活的觀察、體驗、感受、思考以及主張,用詩歌這種藝術形式表達出來。在這樣龐大的創作人員基礎上,產生了豐富多彩,反映各種社會生活的詩歌。其中作品數量眾多,思想深刻,藝術高超,產生了廣泛影響,具有較高知名度的作者,在客觀上就成為詩人。這就是新文化運動之前的詩
歌創作機制。或稱非職業化的創作機制。
□:這種創作機制對詩歌創作有什麼意義?
■:這種創作機制使詩歌創作具有廣泛的社會性,產生反映廣闊社會生活的作品,是詩歌創作具有充實深刻思想內容的保證,為產生優秀的作品,優秀的詩人提供了龐大堅實的基礎。
□:新文化運動以後有什麼變化呢?
■:新文化運動以後出現了專業的職業詩人和詩壇壟斷者,並逐漸由這些人壟斷操縱了詩歌的社會創作,形成了少數人創作詩歌的機制,或稱職業化的詩歌創作機制。
□:這種機制是怎樣產生形成的?
■:新文化運動中在提倡白話文,廢除文言文的旗號下,出現了自由體新詩。由於大多數人不欣賞這種缺乏藝術形式的新詩,而舊體詩又被當作封建舊事物廢棄,所以,寫詩的人很少。於是極少數從事自由體新詩創作的人,當然主要是在新詩創作方面比較有成就、有影響和知名度的人,便堂而皇之地登上詩壇,成了詩壇領導者,詩歌的權威,和詩歌社會創作的操縱者。新中國成立後,由於體制的原因,形成了專業作家階層。那些詩壇人物,他們憑借已取得的名譽地位,進入到重要的文藝部門,不但成了專業化的職業詩人,還牢牢地控制著中國詩壇。不允許其他人對他們的榮譽、地位、作品以及詩歌理論提出挑戰。這樣,泱泱中華,諾大的過度,十數億民眾,廣闊的社會詩壇,就只有那麼幾個、幾十個,充其量也不過幾百個職業詩人在從事專業化的詩歌創作。這是一種典型的職業化詩歌創作機制,極端少數人的詩歌創作機制。
□:這種職業化少數人的詩歌創作機制對詩歌創作有什麼影響?
■:這種機制扼殺了詩歌的社會性、真實性和創作激情,是造成詩歌思想內容貧乏、膚淺、空洞、枯竭,致使中國詩歌走向衰落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為什麼兩種不同的創作機制會對詩歌創作會產生如此不同的作用影響?
■:思想內容是詩歌的靈魂。而詩歌的思想內容包含三大要素。即社會性、真實性和創作激情。簡言之,詩歌是包括詩人個人在內的整個社會生活、思想、感情的反映,一個時代的詩歌作品必須是整個社會生活的折射。詩乃心之聲,它是最真實的心聲的流露,最真實的感情的抒發,最真實的鵝黃色會生活的寫照。惟其真,才是誠實的,才是純潔的,才是崇高的,才是善良的。惟其真且善,才是美的。惟其如此,詩歌才是一種真善美的藝術。而又只有率真的生活、思想、感情在心中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形成一股沖動勃發的激情,在靈感的觸發下,才能迸發出詩的火花。
□:這同創作機制有什麼關系呢?
■:詩歌的社會性要求廣大的社會成員都能參與詩歌創作,才能保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夠在此一時期的詩歌中得到反映。職業化的創作機制,只有少數專業詩人從事詩歌創作,他們的生活面很有限,說到底,他們反映的只能是高踞象牙寶塔之中是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只是社會生活極少的一個側面。
□:可是他們可以去體驗生活呀。
■:體驗是很有限的。要體驗各種各樣的社會生活,事實上是不可能的。更重要的是體驗生活和真實的生活完全是兩回事。有天壤之別。體驗生活僅僅是一種同這種生活沒有本質聯系的表層的觀察和感受。這種觀察感受,有時是對本質生活的膚淺認識和理解,有時甚至是對本質生活的歪曲。試想體驗生活者是一個職業詩人,難道他僅僅通過一段生活體驗,就忽然具有了工人、農民、科技人員、軍人、幹部、學生、商人的生活內涵和思想感情嗎。這顯然是背離唯物論的欺人之談。正是由於這種職業化詩歌創作機制,通過所謂體驗生活的方式去進行詩歌創作,才使現代詩壇充斥了膚淺、空洞、平庸的作品,充斥了偽飾、矯揉、虛假的
作品。它完全背離了詩歌真實性的原則精神,對詩歌創作產生了極端消極的影響。
□:可是這些詩人有充沛的詩歌創作激情。
■:不錯,這些人可能是較有激情的。因為具有激情是詩人的性格特質。但是必須指出,詩歌創作激情是具體的,不是抽象的,不可能憑空產生。它同詩作者的一切內在的、外在的條件相聯系,由諸多的因素決定,由長時間生活的積淀而產生。那些職業詩人,在他們成為詩人之初,描寫真切熟悉的生活時,他們可能是有一定激情的。但當他們久囿於寶塔之中,生活空虛貧乏,強寫那些不屬於自己的生疏的生活,他們是很難有真正激情的。激情只可能存在於廣大社會成員各自真切、充沛、火熱的生活中,因此,只有社會化,非職業化的詩歌創作機制,才能保證充分的激情,從而產生充滿激情的優秀詩章。
□:每一個社會成員都可以自由地去參與詩歌創作,這並沒有社會障礙啊!
■:是的,每一個人都可以自由地去進行詩歌創作,這在今天並沒有什麼障礙。但是一個時代詩歌的繁榮,絕不是單純的個人行為;它需要一定的社會宣傳,組織動員,交流研討,批評鼓勵。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詩歌創作才能形成社會化創作,產生眾多的優秀作品,早就一個繁榮的詩歌的時代。那些專業化的職業詩人,占據詩界要地,壟斷操縱詩壇,形成一批詩界官僚。這種官僚體制很容易形成唯我獨尊,拒絕批評,容不得新觀點,壓制新人。新作品的一言堂壟斷局面,使本當百花齊放,萬馬嘶昂,欣欣向榮的詩壇呈現百花凋零,萬馬齊喑,死氣沉沉的局面。這是職業化創作機制給詩壇帶來的必然結果。
總之,由於以上諸多原因,中國詩壇失去了勃勃生機。充斥著既無藝術形式,又乏思想內容,平庸、粗糙、膚淺、空洞、偽飾、虛假的,少數職業詩人的詩作。人們厭惡它,遠離它,最終拋棄了它。曾是中華文化最值得驕傲,最擁有群眾,最輝煌奪目的中國詩歌衰落了。
□:你的觀點真是令人耳目一新。
■:我僅對新文化運動以來,中國詩歌創作存在的問題作以歷史的,客觀的評述而已。倒是希望拋磚引玉,引起對此問題更大范圍更加深入的爭鳴。
□:那麼,你認為怎樣才能使中國詩歌重新振興呢?
■:對了,這是我們對話的要職。我認為,要使中國詩歌重新振興,第一,恢復中國民族詩歌固有的藝術形式。
□:這不是復古嗎?不是封建復辟嗎?不是歷史倒退嗎?
■:對,我們就是要開展一場民族詩歌復興運動。這里根本不存在什麼封建復辟。我們是要恢復、繼承、發展那種同漢語言文學、中華民族審美觀念相一致,經過幾千年錘煉、積累、臻於完美的,具有悠久歷史傳統的中國民族詩歌藝術形式。作為形式,它並不存在階級性,更不是什麼封建復辟。其實,復古未必就是倒退。唐宋時期的古文運動,就是人所共知的進步的文學運動。
第二,變革職業化詩歌創作機制。取消同這種機制相關聯的制度機構,取消職業詩人,打破詩壇壟斷。採取措施,動員、鼓勵、推動全社會的詩歌創作,形成社會化詩歌創作機制,使詩歌創作植根於深厚肥沃的土壤,吸取多元營養,產生深刻豐富思想內容的作品,新時代的史詩。
當中國詩歌恢復並發展了完美的藝術形式,當中國詩歌注入了勃勃生機,涵透著真實、充實、深刻,充滿激情的思想內容,當中國詩歌擁有最廣泛基礎上的大量作者和讀者,一個中國詩歌的新的黃金時代就會到來。具有悠久歷史,優良傳統,輝煌成就的民族是個就一定能夠重新復興。
❽ 高中語文全部生字詞
新穎
[學長] 我曾歸納了一些。
序號 字 音 例句
1 隘 ài 狹小。例:狹隘。險要的地方。例:關隘,要隘。
2 稗 bài 稗子,一種像稻麥的野草,可以作飼料。「稗官野史」,「稗史」,(記載逸聞瑣事的書)。古代設「稗官」,專收集民間的議論。
3 迸 bèng 爆開。例:迸裂,火花亂迸。
4 愎 bì 倔強,不聽人勸。例:剛愎自用。
5 砭 biān 古代用石針扎皮肉治病。例:痛下針砭(批評人、幫助人改過),寒風砭骨(刺骨)。
6 捕 bǔ 捉拿。例:捕鼠。
7 哺 bǔ 吃,喂。例:哺乳,哺兒。
8 剎 chà 「一剎那」就是一會兒。(但是「剎車」的「剎」應該讀shā)
9 償 cháng 例:償還,賠償,得不償失,如願以償。
10 悵 chàng 不高興。例:惆(chóu)悵,悵惘(wǎng)。
11 倀 chāng 「為虎作倀」是說甘心給壞人當走狗。「倀」指「倀鬼」,古時的迷信傳說:人被老虎吃了,鬼魄還要為老虎服務,引誘人來給老虎吃,並且幫助老虎躲避獵人的傷害。
12 掣 chè 拉,抽。例:牽掣,掣動,風馳電掣,掣州(阻攔別人進行工作)。
13 騁 chěng 快跑。例:馳騁,游目騁懷(游覽的時候觀看風景,心懷舒放)。
14 撐 chēng 支住,推開。例:撐船,撐竿跳,撐起傘來,也是支持和努力維持的意思。例:苦撐著這個局面。
15 瞠 chēng 直著眼睛看。例:瞠目結舌(吃驚時瞪著眼說不出話來的樣子),瞠乎其後(干瞧著,趕不上人)。
16 憧 chōng 「憧憬」就是想像。例:憧憬著未來的美好生活。
17 淙 cóng 「淙淙」是流水的聲音。
18 簇 cù 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團。例:花團錦簇,一叢一簇的奇花異草。「擁簇」是擠在一起的意思。
19 蹙 cù 縮聚。例:雙眉緊蹙,蹙額。又是緊急的意思。例:蹙迫。
20 蹴 cù 踢,踏。例:蹴球,一蹴而就(一下子就成功)。
21 玷 diàn 白玉上的污點。「玷污」「玷辱」都是說使人或東西失了體面,不光彩。
22 淀 diàn 湖泊。例:白洋淀。又是「沉澱」的「淀」。
23 拂 fú 輕輕掃去,擦過。例:拂拭,春風拂面。「拂曉」是天快亮的時候。
24 晷 guǐ 日影。例:日無暇晷(很忙,一天里沒有一會兒空閑)。「日晷」是一種古代借日影看時間的工具。
25 詭 guǐ 虛偽欺詐,不誠實。例:詭計,詭辯,行蹤詭秘。
26 吭 háng 咽喉。例:引吭高歌(放開喉歌唱)。「不吭聲」的「吭」讀kēng。
27 涸 hé 「乾涸」就是水幹了。「涸轍之魚」是說在乾的車轍里的魚,比喻在困苦中等待救援的意思。
28 劾 hé 「彈劾」是檢舉官員的罪行和過失。
29 閡 hé 「隔閡」就是互不相通或不了解的意思。
30 怙 hù 「怙惡不悛」是說做壞事而頑強的不改。「怙惡」是堅持為惡。
31 麾 huī 指揮,又是棋子。舊時用「麾下」作為對武職官員的敬稱。
32 汲 jí 從河裡或井裡打水。例:新汲的涼水。
33 畸 jī 「畸形」是不正常的情況。
34 殲 jiān 殺光,消滅盡。例:殲滅戰,痛殲敵軍。
35 浸 jìn 放在水裡泡。例:把葯浸透,浸種。逐漸地。例:浸漸。
36 沮 jǔ 「沮喪」形容失意時無精打採的樣子。
37 咀 jǔ 咀嚼。
38 狙 jū 大猴子。「狙擊」就是突然襲擊。
39 疽 jū 「癰疽」是一種毒瘡;牲畜還能得「炭疽」病。
40 鐫 juān 雕刻。例:鐫刻圖章。(「雋」讀jùn,是不平凡的意思;也讀juàn,是肥美的意思)。
41 瞰 kàn 從高處往下看。例:鳥瞰,俯瞰。
42 恪 kè 小心謹慎。例:恪守成法,恪遵規章。
43 膾 kuài 肉片或肉絲。「膾炙人口」是對文學作品的贊美詞。「膾」和「炙」都是好吃的東西,比喻適合人們的口味。
44 喟 kuì 談起。例:喟然長嘆。
45 霾 mái 空中下塵沙。例:陰霾的天氣。
46 袂 mèi 修頭。例:分袂(離別),聯袂(手拉手)。
47 懣 mèn 煩悶。例:「憤懣」。
48 陌 mò 道路。例:田間阡陌交通。「阡」和「陌」指縱橫的小路。「陌生」就是生疏、沒有見過的。
49 捺 nà 壓下,忍耐。例:按捺,捺著性子。
50 擬 nǐ ①起草;例:擬了一個信稿。②想要作;例:擬於下月赴滬。③模仿;例:比擬。
51 庖 páo 廚房。「庖人」指廚師。「越俎代庖」是說正在行祭禮的人,到祭祀的地方去替廚師准備祭祀品(俎音zǔ。是古代的祭器)。比喻超越自己的職責范圍,去做別人的工作。
52 駢 pián 並列的,成雙成對的。例:駢體文(文章句子都是排比整齊的)。
53 瞥 piē 「一瞥」就是大略一看。
54 掮 qián 用肩扛。例:「掮客」是舊社會的商業中間人,現在也用「政治掮客」來嘲諷反動的政客。
55 愆 qiān 過失。例:罪。「期」就是錯過規定的時期。
56 愜 qiè 「愜意」就是滿意,「難愜人意」是不能令人滿意。
57 篋 qiè 箱子、櫃子之類的器具。「翻箱倒篋」是急躁地尋找東西。
58 擎 qíng 托著,舉著。例:力擎千斤,眾擎易舉(大家一起用力,容易把事情辦成)。發動機也叫「引擎」(譯音)。
59 覷 qù 偷看。例:面面相覷。「小覷」就是輕視。
60 齲 qǔ 「齲齒」就是蟲牙。
61 悛 quān 悔改。例:怙惡不悛(堅持做壞事,不肯悔改),屢誡不悛(屢次告誡,並不悔改)。
62 茸 róng 小草剛剛生出來的柔軟的樣子。例:淺草茸茸。「鹿茸」是初生的帶細毛的鹿角,是一種貴重的葯品。
63 枘 ruì 「方枘圓鑿」比方不相適應。枘是木器的榫頭,鑿是榫卯。
64 苫 shān 遮蓋。例:苫布,就是遮雨的大幅厚布。修建房屋時房頂用草、泥蓋抹,也叫「苫背」。
65 樞 shū 門軸。「中樞」「樞紐」都指事物最重要的關鍵性的部位。
66 涮 shuàn 用水沖洗。例:用水把瓶子涮一下。北京有一種著名的食品「涮羊肉」,就是自己在火鍋里煮羊肉片,稍微一涮就撈出來吃,滋味異常鮮美。
67 溯 sù 逆流而上。例:回溯(回想以前),推本溯源(尋求根源),都是比喻。
68 塑 sù 用泥土等製成人物形象。例:雕塑,塑造,塑像,木雕泥塑。「塑料」是一種化學物質。
69 唆 suō 「調唆」「唆使」都是鼓動別人做壞事。
70 獺 tǎ 一種毛皮珍貴的小獸。例:水獺,旱獺。
71 恬 tián 心安。例:安恬,恬不知恥(心裡安然,不覺得羞恥)。
72 殄 tiǎn 消滅。「暴殄天物」是說糟蹋東西。
73 迢 tiáo 遠。例:千里迢迢,迢遙。
74 臀 tún 「臀部」就是屁股。
75 韙 wěi 是,對。例:冒天下之大不韙。
76 呷 xiā 喝一點兒。例:呷了一口酒。
77 驍 xiāo 勇猛。例:驍將,驍勇。
78 陘 xíng 山脈中斷的地方。「井陘縣」在河北省。
79 酗 xù 喝醉了酒胡鬧。例:酗酒滋事。
80 絢 xuàn 有文採的樣子。「絢爛」就是彩色光艷。
81 詣 yì 達到。「造詣」是指學識達到的程度,如稱贊一個人的學識高深,說「造詣很深」「頗有造詣」。
82 莠 yǒu 「莠」本來是貌似稻禾的狗尾草,常用來比方壞人。例:良莠不齊。
83 嫗 yù 老婦人。唐代詩人白居易作詩,力求平淺,作成後念給老太太們聽,她們能聽懂了,這詩才算作成。人們贊美它的詩是「老嫗能解」。
84 綻 zhàn 裂開。例:破綻,皮開肉綻,鞋開了綻。
85 滯 zhì 堵塞住,不能順利地流動。例:停滯,滯留,滯礙。
86 峙 zhì 本來說山勢的直立,「對峙」用來比喻雙方互相抗拒,各不相下。
87 胝 zhī 「胼(pián)胝」是勞動後手腳上磨出來的繭子。
88 贅 zhuì 多餘的,沒有用處的。例:累贅,繁贅,贅疣(小的瘤子,比方不需要的事物)。
89 諄 zhūn 「諄諄」是形容告誡和囑咐時懇切的樣子。例:諄諄告誡,言者諄諄。
90 滓 zǐ 沉澱的渣子。「渣滓」本指沒有用的廢物,也用來嘲諷人物。
鞭辟入裡
里,里頭;辟,透徹。形容能透徹說明問題。使用時要注意語境,不要隨便濫用。如:「他對這個問題的分析很全面,可謂鞭辟入裡。」這一句就因誤用成語犯了前後不一致的毛病。
不孚眾望
不使大家信服。不能理解為「不辜負大家的期望(不負眾望)」。
不絕如縷
像細線一樣連著,差點兒就要斷了,多用來形容局勢危急或聲音細微悠長。
不刊之論
刊,刪改,修訂。不可刪改或修訂的言論。形容文章或言論的精當,無懈可擊。易誤用為貶義。
不稂不莠
稂,狗尾草。全詞比喻人不成才,沒有出息。不能望文生義誤用作褒義。
不謀而合
沒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見解或行動完全一致。本詞與「不約而同」一樣,也只能做狀語不能做謂語。
不瘟不火
指戲曲表演非常沉穩,既不沉悶乏味,也不火爆。(注意使用的對象)
不足為訓
訓,准則。不能當作典範或法則。如:「他這種做法實在不足為訓。」注意不能將這里的「訓」理解為「教訓」。
差強人意
差,稍微地。願意是很能振奮人,現多用來表示比人預想的好一些,還算讓人滿意。易誤解為「不如人意」。
處心積慮
千方百計地盤算。多用貶義。褒義用「殫精竭慮」。
大快朵頤
形容食物鮮美,吃得很滿意。(注意形容的對象)
彈冠相慶
《漢書•王吉傳》:「吉與貢禹為友,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言取捨同也。」彈冠,撣去帽子上灰塵准備做官。後來用「彈冠相慶」指一人當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夥也互相慶賀將有官可做,多用於貶義。使用時易弄錯感情色彩。
道路以目
形容百姓懾於暴政,在路上相見,不敢交談,敢怒不敢言,只能以目示意。
登堂入室
比喻學問、技藝或社會地位已經由淺入深、由低到高,達到了很高的境地。使用時不能只看其表層意思。
東施效顰
比喻胡亂模仿,效果很壞。多用作貶義。
耳濡目染
形容見得多了以後,無形之中受到影響。
耳熟能詳
聽的次數多了,熟悉得能詳盡地說出來。
耳提面命
形容懇切地教導。多用於長輩對晚輩或老師對學生。(褒義詞)
方興未艾
事物正在發展,一時不會終止。
匪夷所思
指言談行動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多用一貶義的語境中)
粉墨登場
裝扮好了,登場演戲。今多用於貶義,比喻壞人登上政治舞台。
風聲鶴唳
前秦苻堅領兵進攻東晉,大敗而潰,潰兵聽到風聲鶴叫都疑為追兵。形容驚慌疑懼。不能只按字面意思理解。
釜底抽薪
抽去鍋底下的柴火。比喻從根本上解決。
附庸風雅
附庸,追隨;風雅,多指才學。為了裝點門面而結交名士,從事有關文化的活動,不能誤用作褒義。
改弦更張
琴聲不和諧,換了琴弦,重新安上。比喻改革制度或變更方法。
功敗垂成
快要成功的時候,遭到失敗(含惋惜意)。
狗尾續貂
比喻用不好的東西續在好的東西的後面。後也用來比喻事物(多指文藝作品)的續作前後好壞不相稱。本詞一般用作貶義,用於自稱含自謙義。
刮目相看
《三國志•呂蒙傳》記載,吳國大將呂蒙聽從孫權勸告,在繁忙的軍務中抽出時間讀書,學問大進,取得令人驚奇的成績。魯素說:「士別三日,即當刮目相看。」說明要用新的眼光看待別人。注意本成語一般用來指看待別人取得的進步和成績。
管窺蠡測
從竹管里看天,用瓢來量海水。比喻眼光狹窄,見識短淺。(貶義詞)
管中窺豹
通過竹管子的小孔來看豹,只看到豹身上一塊斑紋。比喻只見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有時同「可見一斑」連用,比喻從觀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測全貌。
過猶不及
猶,如同。事情做得過火了,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好的。不要錯誤地理解為做得太不夠了。
含英咀華
咀,咀嚼;英、華,花朵。把花朵含在嘴裡慢慢咀嚼。比喻欣賞、領會詩文的精華。使用時注意本詞領會的對象。
汗牛充棟
汗牛,用牛運輸,使牛累得出汗;充棟,堆滿了屋子。形容書籍極多,形容的對象僅指書。
好整以暇
形容雖在百忙之中仍然從容不迫。不能誤用作貶義。
間不容發
比喻與災禍相距極近,情勢極其危急。
見異思遷
一看見不同的事物就改變原來的主意,指意志不堅定,喜愛不專一。
江河日下
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況一天天壞下去。
拒諫飾非
拒絕別人的規勸,掩飾自己的錯誤。(貶義詞)
濫竽充數
比喻沒有真正的才幹,而混在行家裡面充數,或拿不好的東西混在好的東西裡面充數。(貶義詞)
爐火純青
純,純粹。道家煉丹,爐中的火焰由紅色轉成青色時即為火候到家。比喻功夫達到純熟,完美的境界。注意本詞語用的對象。
鹿死誰手
鹿,原比喻政權,後亦比喻爭逐的對象。鹿死誰手原指誰獲得政權,後泛指誰獲得勝利。
屢試不爽
爽,差錯。經過多次試驗都沒有差錯。注意不能將詞義理解反了。
洛陽紙貴
晉代左思《三都賦》寫成以後,抄寫的人非常多,洛陽的紙都因此漲價了。比喻廣泛流傳,風行一時。不能將本詞只理解成物價上漲。
每況愈下
指情況愈來愈壞。
美輪美奐
輪,高大;奐,眾多。形容建築物的華麗。注意本詞形容的對象。
明日黃花
蘇軾詩《九日次韻王鞏》中有「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句。原指重陽節過後,菊花即將枯萎,便再也沒什麼好玩賞的了。後來用「明日黃花」比喻已失去新聞價值的報道或已失去應時作用的事物。此成語易被想當然地誤寫成「昨日黃花」。
莫衷一是
指大家看法不同,不能得出一致的結論。使用時要注意主語不能是某一個人。
目不識丁
形容人不識字,沒有文化。
目無全牛
《莊子•養生主》中說,一個殺牛的人最初殺牛,眼睛看見的是全牛,三年以後,技術純熟了,動刀時只看到皮骨間隙,而看不到全牛。用來形容技藝已達到十分純熟的地步。本詞易誤用為貶義。
拋磚引玉
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見。本詞只用於自謙。
評頭論足
指無聊的人隨便談論婦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節上多方挑剔。多用作貶義。
青梅竹馬
形容男女小時候天真無邪,在一起玩耍,多指男女間幼時的親密感情。
罄竹難書
磬,盡,空;竹,指竹筒。罄竹難書指即使把竹簡寫盡了也寫不完累累罪惡。比喻罪惡很多,難以說完(貶義詞)。例:「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真是罄竹難書。」
窮形盡相
形容盡致的意思,指文章的細膩生動。不要把它誤解成原形畢露之義。
求全責備
苛責別人,要求完美無缺。
曲高和寡
曲調高深,跟著唱的人很少,現比喻議論或藝術作品不通俗,能理解或欣賞的人很少。
趨之若騖
像鴨子一樣,成群地跑過去。多比喻許多人爭著去追逐不好的事物。(貶義詞)
仁者見仁
指對同一問題,各人觀察的角度不同,見解也不相同。本詞使用也要注意語境。如:「在要不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大是大非面前,大家要仁者見仁,以便達成協議共識。」這句中的成語屬於誤用,在原則性的問題上當然不能用「仁者見仁」,否則就不能「達成共識」。
忍俊不禁
忍不住笑了出來。在句子中使用時,不能與「笑」字重復。
如坐春風
比喻受到教育。(不要望文生義)
色厲內荏
外表強硬而內心怯懦,多用作貶義。
深孚眾望
孚,使人信服。意思是深得眾人的信賴和尊重。易誤用成「不負眾望」。
聲名鵲起
形容名聲迅速提高。
拾人牙慧
拾取別人的片言只語作為自己的話來說,多用來形容一味重復別人而缺乏主見。多用作貶義。
始作俑者
比喻惡劣風氣的創始者。(貶義詞)
數典忘祖
典,典籍,指古代的禮制、歷史。數典忘祖比喻忘本。現也用來比喻對本國歷史無知。
夙興夜寐
早起晚睡,形容人勤勞。(褒義詞)
醍醐灌頂
比喻灌輸智慧,使之從迷惑中醒悟或徹底覺悟。
天花亂墜
指說得極為動聽,多指誇大或不切實際。本詞只能用來形容說話。
天馬行空
天馬,神馬。馬的賓士如同騰空飛行。多比喻詩文、書法等氣勢豪放,不受拘束。
萬人空巷
指家家戶戶的人都從巷子里出來了,形容慶祝、歡迎等的盛況。不能誤解為「人們都集中在家裡,故萬巷皆為空」之意。
妄自菲薄
過分看輕自己。
望穿秋水
秋水,比喻眼睛。形容盼望得非常急切。
韋編三絕
語出《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絕。」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連起來;絕,斷。編連竹簡的皮繩多次斷絕,形容讀書勤奮。
文不加點
形容寫文章很快,不用塗改就寫成。(點:塗上一點,表刪去。)
無可非議
沒有什麼可以指責的。應與「無可厚非」區別開來,「無可厚非」意為不可過分指責。前者表示言行完全合乎情理,後者表示雖有缺點,但是可以原諒。
無所不為
沒有不做的事,指什麼壞事都幹得出來。多用作貶義。
下車伊始
指官吏初到任所。
下里巴人
泛指通俗的文學藝術,常跟「陽春白雪」對舉。
莘莘學子
眾多的學子。該詞前面不能再加任何的數量詞。
信口雌黃
指不顧事實地隨意亂說。注意與「信口開河」區別開來,「信口開河」也有隨口亂說的意思,但「信口雌黃」詞義更重。
胸無城府
指為人坦率真誠,不用心機。(褒義詞)
休戚與共
休,歡樂;戚,憂傷。彼此間憂喜和禍福共同承擔,指同甘共苦。注意不能將本詞與「息息相關」混淆,後者只比喻關系密切面無同甘共苦之義。
懸壺濟世
指行醫救助生靈。(壺,葯壺也,注意該詞的使用對象)
一團和氣
態度溫和,沒有原則。(多用作貶義)
一文不名
一個錢也沒有。(名:佔有)
貽笑大方
大方,有見識的內行。讓有見識的內行見笑。「大方」是理解本詞的關鍵。
亦步亦趨
比喻自己沒有主張,或為了討好,每件事順從別人,跟著人家走。多用作貶義詞。
異曲同工
不同的曲調演得同樣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辭章或言論同樣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樣的效果。
因人成事
指依靠別人的力量辦成事情。
飲鴆止渴
鴆,一種毒酒。用毒酒解渴。比喻只求解決目前困難而不計後果。使用時注意這是個貶義詞。
越俎代皰
廚子不做飯,掌管祭祀神主的人不能越過自己的職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廚子做飯。一般用來比喻超過自己的職務范圍,去處理別人所管的事情。
曾幾何時
指時間過去沒有多久或不久以前。不能誤解為不久的將來。
炙手可熱
炙,燒,烤。熱得燙手。比喻氣焰勝,權勢大。多含貶義。使用時要注意使用的對象。
重整旗鼓
指失敗後重新集中力量再干。也可寫作「重振旗鼓」。此詞不能用作貶義。
捉襟見肘
見,同「現」。原指衣服破爛,生活窮困。後來也比喻困難重重,應付不過來。
自怨自艾
本義指悔恨自己的錯誤,自己改正。現在只指自己悔恨,不包括改正的意思。(艾:治理,懲治)
罪不容誅
罪大惡極,處死都不能抵償。(貶義詞)
❾ 求高中語文詩歌鑒賞的套話。
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
詩歌藉助具體的語言描寫,來表現詩人的感情,傳達詩人的思想,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們所說的「思想內容」。無論是憂國憂民之情、國破家亡之痛,還是遊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婦之怨,無不感人至深。對於古典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細致地加以歸類,我們不難發現,有憂愁、寂寞、傷感、孤獨、恬淡、閑適、熱愛、贊美、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各種類型。
5.強化書面表達
書面表達的訓練要求就是卷面清爽、表述嚴密、條例清晰、邏輯合理。
卷面清爽的要求不必細說。雖然鑒賞的文字較作文少很多,但是也一定要遵循「意在筆先」的原則,先構思後再落筆,避免塗塗抹抹。卷面清爽,閱卷教師自然心情愉快,考生在無形中得到了一個較好的印象分。
表述嚴密,指的是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嚴密性,無論是前後的照應,還是起、承、轉、合等環節都能有所注意,不能顧此失彼,更不能前後抵牾。
條理清晰,是結構方面的要求。一般來說,採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標志明顯的樣式,往往會得到條理清晰的評價。
邏輯合理,指的是即便你的見解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高論,也應當能夠自圓其說。
詩歌內容
1. 詠物詩
詠物詩的特點是托物言志。鑒賞詠物詩,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託的感情。有些詠物詩的感情表達比較含蓄,更需要我們在讀解時用心體味。
如於謙的《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首詩的價值就在於處處以石灰自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願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詠石灰就是在歌詠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懷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2. 邊塞詩
盛唐時期的邊塞詩,豪邁奔放、一往無前,代表人物如高適、岑參;而宋代的邊塞詩更多地表現出報國無門的憤懣壓抑以及歸家無望的哀傷,代表人物如范仲淹。邊塞詩歌的特點在於從不同角度展現時代的風貌,鑒賞時應首先把握時代的特徵,然後推敲作品中蘊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3. 詠懷詩
如果說寫景詩是借景來抒情的話,詠懷詩的特點就是即事抒懷。
4. 詠史詩
詠史詩多以簡潔的文字、精選的意象,融合對自然、社會、歷史的感觸,或喟嘆朝代興亡變化,或感慨歲月瞬息變幻,或諷刺當政者荒淫無恥,從而表現作者閱盡滄桑之後的沉思,蘊涵了深沉的懷古傷今的憂患意識。
語言特點
語言是詩歌的載體,分析語言是進行文學鑒賞的重要環節。只有準確地理解了作品的語言,才有可能對其進行更進一步的評價和鑒賞。
(1)清新。其特點是用語新穎,不落俗套。
比如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四句寫了四種景色,有動景,有靜景,色彩絢麗,語言清新生動。再如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和《清貧樂?村居》,使用的語言就屬於清新明麗。
(2)平淡,也稱質朴。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陳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陶淵明的組詩《歸園田居》,用平淡的語言,如話家常,寫的都是家事,不事雕琢。李煜後期的詞《虞美人》,用語平淡,但感人至深。
(3)絢麗。其特點是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如李商隱的詩歌《無題》,李賀的詩《李憑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寫音樂一段等。
(4)明快。其特點是斬釘截鐵,一語破的。
如李清照早期的詞《點降唇?蹴罷鞦韆》,白居易的詩《草》等。
(5)含蓄。其特點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傾訴,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發,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
如杜牧的詠史詩,李清照後期的詞等。
(6)簡潔。就是干凈利落,言簡意賅。 如賈島的詩,蘇軾的詞 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