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一級教師崗位職責和任期目標是什麼
小學一級教師崗位職責和任期目標:
一、小學一級教師崗位職責:
1、承擔學校安排的教學任務,備課、講課、輔導、批改作業、考核學生成績。
2、在課內外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擔任班主任或組織、教導學生課外活動。
3、承擔或組織年級的教育教學研究工作。
二、小學一級教師任期目標:
1、掌握學科的基礎理論和文化專業知識,並運用於教學工作中。
2、掌握教育學生的原理、原則和方法,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能勝任班主任和少先隊輔導員,組織輔導學生課內外活動,承擔好學校安排的其他任務。
3、系統掌握所教學科的教學大綱、教材及重點、難點。
4、因材施教,合理設計教學過程、備課,講授知識准確明白。
5、定期考核學生成績,編寫好測試題和訓練題,承擔學校安排的教學任務。
6、能承擔和組織教育教學研究工作。
7、指導二、三級教師工作,能編寫好所教學科的工作計劃、總結和教案。
8、每學期向學校上交一篇有一定質量的教學經驗材料和教案。
9、每學期聽課、評課不少於10節課,而且要寫出有改進評語,教學筆記以所教學科。
(1)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進目標擴展閱讀
小學一級教師職業要求:
1、教育培訓: 教育學、中文、數學、音樂、繪畫、心理學、英語、等相關專業大專以上學歷。
2、教育部的小學教師資格認證:是成為小學教師的必備條件,2001年開始全面實施。
3、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國家教育委員會的普通話等級證書:
4、普通話水平劃分為三級六等,教師應達到二級或一級水平,語文科教師應略高於其他學科教師的水平。
5、工作經驗: 熱愛小學教育事業,遵紀守法,品行端正,敬業愛崗;
6、身體狀況良好,性格開朗,有親和力和責任心,語言表達能力強,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教學手段。
❷ 今後如何在教學中實踐和開展
一堂課的成敗,整個教學的得失,關鍵就在於是否處理好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這一問題.一、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的新認識.1、什麼是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 「重點」是指學科或教材內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識和技能.一個學科知識點在整個學科知識中的地位,及通過相關知識的教學能給學生發展帶來的貢獻決定了它是否為教學重點. 「難點」一般包含兩層意思:其一,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的內容;其二,學生容易出錯或混淆的內容.如:教學內容比較抽象,不易被學生理解,有的內容縱橫交錯,比較復雜,有的內容本質屬性比較隱蔽,有的體現了新觀點和新方法,有的在新舊知識的銜接上呈現較大的差距等.這種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內容通常稱之為教材的難點,教學難點要根據教材的廣度和深度、學生的知識基礎與心理特徵來確定.簡而言之,即教學目標與學生的水平有較大落差,就形成了教學難點.克服難點就是結合學生實際想辦法把落差的坡度變緩. 「關鍵」是指教學或教材中起決定作用的內容.教學難點有時和重點是一致的,有些內容對掌握某一部分知識或解決某一類問題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些內容就是教學的關鍵.它是教學活動中解決主要問題的著手點.教學的關鍵也可以說成是教學重點中的重點.2、確定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的依據. (1)教學目標(課程標准):課堂教學過程是為了實現目標而展開的,確定教學重點、難點是為了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以便教學過程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更好地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因此,確定教學重難點首先要吃透新課標.新的課程標准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確定為教學目標.只有明確了這節課的完整知識體系框架和教學目標,並把課程標准、教材整合起來,才能科學確定靜態的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2)學生實際:學生是課程學習的主體,教學重點尤其是教學難點是針對學生的學習而言的.因此,我們要了解學生,研究學生.要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和技能的狀況,了解他們的興趣、需要和思想狀況,了解他們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有經驗的教師往往是通過課堂提問、課後輔導、批改作業、分析試卷等方法,分析學生的疑難所在,以作為今後教學相應內容時確定難點的借鑒. 要判斷是否為教學難點,就要分析學生學習難點形成的原因,一般形成學習難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是對於學習的內容,學生缺乏相應的感性認識,因而難以開展抽象思維活動,不能較快或較好地理解. 第二種是在學習新的概念、原理時,缺少相應的已知概念、原理作基礎,或學生對已知概念、原理掌握不準確、不清晰,使學生陷入了認知的困境.所以,讓學生明白這些概念的內涵就是教學時必須解決的難點問題. 第三種是已知對新知的負遷移作用壓倒了正遷移作用.即已學過的知識在對學習新知識時,起了干擾作用,因而在已知向新知的轉化中,注意力常常集中到對過去概念、原理的回憶上,而未能把這些概念、原理運用於新的學習之中,反而成為難點. 第四種是教材中一些綜合性較強、時空跨越較大、變化較為復雜的內容,使學生一時難以接受和理解,而這些內容往往非一節課所能完成,這是教學中的「大難點」.因此這類內容在教材處理和教學方法選擇上都是難點.備課時,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及學生情況,對可能出現的教學難點做出判斷,並採取有效措施.教師要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做出預見,預見學生在接受新知時的困難、產生的問題,以便對症下葯.避免教學中的主觀主義和盲目性,切實做好理論聯系實際.從而確定好自己的課堂教學的靜態和動態重點、難點和關鍵. 以此為依據,從教學內容的科學系統來看,組成學科發展基本線索的主要環節為教學重點難點;從教育學的活動要求來看,培養學生能力,掌握學習方法是教學重點難點;從情感教育和品德養成來看,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是教學重點難點.總之,老師在教學中,要結合實際,根據教學目標,恰當地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確立為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 二、正確地把握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的教學策略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1、突出教學重點. 在准確確定重點之後,就應該考慮採取措施如何做到真正突出重點.僅就教學內容的組織處理而言,下列幾個方面對突出重點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分清主次.特級教師支玉恆說:「那種把教材所有內容無巨無細都鑽得深而透之作法,並非聰明之舉,如果進而把這些東西都要納入教學計劃當中,則更是弊多利少.面面俱到其實面面不到.淺嘗則止,水過地皮濕式地教學,是絕對不可取的.因此吃透教材,首先是吃透教材的重點內容.」教師在組織教學內容時要靈活調動教學內容,可以圍繞中心問題合理變動順序,力求從系統發展過程中突出中心環節,做到既有中心,又有向心力,使教學內容更加緊密地聯系起來. 二是圍繞重點作必要的補充,以求課堂講授內容具體、深入、明確,使重點更加突出、豐滿.對於非重點的教學內容,則予以適當精簡,概而述之. 三是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予以切實保證,使重點部分得以講清講透. 當然,突出重點的方法很多,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去總結、積累.2、突破教學難點. 突破教學難點的方法很多,或化抽象為具體,或化復雜為簡單,或變生疏位熟悉,其目的都是為了化難為易.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第一,運用直觀的方法加強學生的感知,如多媒體輔助法. 第二,創設情境,聯系實際,引導學生的思維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 第三,補充材料,化解難點法.對於一些結論性難點,化解的方法是需要引用一些典型的事實材料,並以材料為依據進行分析,從而化解難點. 第四,對於易混淆的內容,運用對比方法區分各自的特點,如表格比較法. 第五,分散難點,各個擊破,如分層設問法:對於難度較大的問題,不妨把問題按難易程度分解成若干個與之相關的小問題,小坡度式地層層遞進,劃難為易,由易到難.
❸ 小學生參加課外輔導班有哪些好處和壞處
首先回答小學生參加課外輔導的好處:小學生是學生生涯的開端,現在社會上專學生輔導的趨勢越來越呈現低屬齡化,小學生參加課外輔導能夠擴展孩子的知識邊界,讓孩子能夠快速和深入的學習知識。另外由於現在學校把大量需要學習和輔導的內容都交給了家長,如果家長沒有足夠的時間和能力進行輔導的話,課外輔導班反而不失是一種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
❹ 什麼是「先學後教,以學定教」
什麼是「先學後教,以學定教」?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先學,不是學生漫無目的地學,而是在教師簡明扼要地出示學習目標、提出自學要求、進行學前指導後,學生帶著思考題在規定時間內自學指定內容,完成檢測性練習。後教,也不是教師漫無目的地教,而是在學生充分自學後,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式的學習。當堂訓練,則是在先學、後教之後,讓學生通過一定時間和一定數量的訓練,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從而加深對課堂所學重難點的理解。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這看似簡單的8個字,實際上蘊含的理念是——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洋思人認為,只有真正做到「不學不教,先學後教,以教導學,以學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以學定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教什麼」、「怎樣教」?學生「學什麼」、「怎樣學」?誰更重要?是讓「學生走向教師」,還是讓「教師走向學生」?洋思人認為,答案應該是:以學定教,學情決定教情,根據學生的學情確定教學內容、教學策略。
陶行知先生曾說:「教什麼和怎麼教,絕不是憑空可以規定的。他們都包含'人』的問題,人不同,則教的東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著不同了。」因此,學校要求教師在考慮教學內容、教學策略的時候,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學為本,做到「從教師走向學生」。
教師創造條件讓學生「有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非常重要。人們習慣上認為,課堂上教師講得越多、越細、越深、越透,學生就學得越快、越好;教師帶領學生「鑽山洞」,總比學生自己摸索要更快一些。事實上,這樣做容易養成學生思維的惰性。教師成了「講師」、「話筒」,學生卻成了「聽眾」、「啞巴」。其實書本上大部分知識學生通過自學就能解決,教師要講十幾分鍾的內容,學生自學三四分鍾就大都能學會了。其實,「教」也是有講究的。教什麼?怎樣教?學生會的不教,學生不會的盡量讓學生自行解決,教師少講、精講,只作點撥性的引導。教的方式,都是讓已掌握的學生先講。如果學生講對了,教師肯定;講得不完整、達不到深度的,教師補充;講錯了的,教師更正。這樣,教師講的時間就少了。
在「做」中學。讓學生充分「動」起來,課堂上的每一個環節都讓學生自學。但自學並不只是單純地看書,在自學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投入到這些活動中,讓他們親身感悟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學生自學的過程,更是一種創新的過程。對學生來說,在沒有自學之前,知識一般都是陌生的,而通過經歷自學過程,得到對這些知識的感悟,這本身就是一種創新。由於學生的生活經歷和學習體驗各不相同,在學習過程中達到學習目標的方法和途徑也往往有所不同,學生在教師明確目標的引導下,通過各自的親歷體驗,對問題的解決能達到「條條大路通羅馬」的效果,這更是一種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