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科學小論文600字 (小學六年級) 將自己做實驗,明白到要發現,再探索,在知道真理
水往高處走
——— 記一次科學小實驗
有一天,爺爺問我水能往高處走嗎?我說,不能。常言說的好:「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爺爺說:「我們來做一個小實驗,看看結果如何。」爺爺讓我找了一段蠟燭,一個小盆和一個玻璃杯,爺爺點燃了蠟燭,固定在小盆中間,又向小盆里倒了些水,然後,用玻璃杯罩在燃燒的蠟燭上,過了一會蠟燭漸漸熄滅了,「為什麼蠟燭會自己熄滅呢?」爺爺有意在考問我,我回答說:「是杯子中氧氣消耗沒了。」爺爺滿意的點點頭。這時我突然發現玻璃杯里的水一下子漲了上來,太神奇了,水真的會往上走!「爺爺,我剛才只顧說話,沒有看清楚,我必須自己動手做一遍。」爺爺看著我狡黠的樣子,笑著說:「好啊,科學的東西就不怕反復檢驗。」我按照前面的方法認認真真又做了一遍,目不轉睛的觀察水的變化,實驗證明水是能往上走,這是千真萬確的。
水為什麼能往上走呢?爺爺告訴我:「由於蠟燭燃燒消耗了杯內的氧氣,杯內的氣體體積變小,氣壓降低,外部氣壓將水壓入杯中,所以出現了「水往高處走」的奇異現象。是外部壓力高於內部壓力形成的。
通過這個科學小實驗,讓我明白了有關壓力方面的知識,提高了學習科學的濃厚興趣,我們要把科學實驗書本知識結合起來,養 成動手動腦的好習慣。
⑵ 怎樣扎實有效地開展六年級語文總復習小課題研究的目的
在整個復習過程中,教師指導性非常重要.教師要幫助學生整理學過的語文內知識並讓它系統化.在學容生做復習題時,教師要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及時幫助學生克服一些普遍性的問題.另外,教師還要對學生在復習中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診治.
⑶ 小學六年級第二學期語文第七課《詹天佑》
詹天佑,字眷誠。1861年生於廣東南海縣。1872年7月8日年僅12歲的詹天佑作為中國第一批官辦留美學生留學美國。
詹天佑在美國先後就學於威哈吩小學,弩哈吩中學,1881年又以優異成績畢業於耶魯大學,並寫出題為《碼頭起重機的研究》的畢業論文,獲學士學位,並於同年回國。回國後詹天佑入馬尾船政前學堂學習,學成後派往福建水師旗艦「揚武」任炮手,參加了馬尾海戰。戰後被調入黃埔水師學堂任教習。
1888年,詹天佑由老同學鄺孫謀的推薦,到中國鐵路公司任工程師。被湮沒了七年之久的詹天佑才有機會獻身於祖國的鐵路事業。此時正值天津-唐山鐵路施工,他不願久居天津,就親臨工地,與工人同甘共苦,結果只用八十天的時間就竣工通車了。但李鴻章卻以英人金達之功上奏,並提升金達為總工程師。詹天佑之功就這樣被剽竊了。
1890年清政府又修關內外鐵路(今京沈鐵路),以金達為總工程師。1892年工程進行到灤河大橋,許多國家都想兜攬這樁生意,金達當然以英人為先,但英人喀克斯以建不成橋而失敗。日本、德國的承包者也都遭失敗。由於交工期限將至,金達才不得不求於詹天佑。詹天佑詳盡分析了各國失敗原因,又對灤河底的地質土壤進行了周密的測量研究之後,決定改變樁址,採用中國傳統的方法,以中國的潛水員潛入河底,配以機器操作,勝利完成了打樁任務,建成灤河大橋。這一勝利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1894年英國工程研究會選舉詹天佑為該會會員。
此後,詹天佑又領導了京津路、萍醴路(萍鄉至醴陵)等鐵路的建築。
袁世凱為討好那拉氏,1902年奏請修建一條專供皇室祭祖之用的新易鐵路(高碑店至易縣)。坐火車去祭祖,那拉氏自然高興。為了不誤1903年祭祖之用,命袁世凱於六個月內完工。袁世凱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盡管此路價值不大,卻是中國人自修鐵路之始,因此詹天佑仍是非常重視。詹天佑徹底拋棄了當時外國人必須在路基修成之後風干一年才可鋪軌的常規,僅用四個月的時間以極省的費用建成新易鐵路。大大鼓舞了中國人自建鐵路的信心,為後來京張鐵路的修築打下良好基礎。
張家口為北京通往內蒙古的要沖,南北旅商來往之孔道,向來為兵家所必爭,因此京張鐵路就有著重要的經濟價值和政治價值。當清廷要修京張路的消息傳出後,在華勢力最大的英國志在必得,視長城以北為其勢力范圍的沙俄誓不相讓,雙方爭持不下,最後達成協議:如果清廷不借外債,不用洋匠,全由中國人自修此路,雙方可都不伸手。這樣,清政府就打消了求救於洋人的念頭而一心自修了。
1905年5月,京張鐵路總局和工程局成立,以陳昭常為總辦,詹天佑為會辦兼總工程師,1906年詹天佑又升為總辦兼總工程師。詹天佑清楚地知道這一任務的艱巨性,他首先必須頂住來自各方面的冷嘲熱諷:有人說他是「自不量力」,「不過花幾個錢罷了」,甚至說他是「膽大妄為」。他給他的美國老師諾索朴夫人的信中就這樣說:「如果京張工程失敗的話,不但是我的不幸,中國工程師的不幸,同時帶給中國很大損失。在我接受這一任務前後,許多外國人露骨地宣稱中國工程師不能擔當京張線的石方和山洞的艱巨工程,但是我堅持我工程」。充分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的愛國心和民族責任心。
詹天佑勘測了三條路線,第二條繞道過遠為不可取。第三條就是今天的豐沙線。由於清廷撥款有限,時間緊迫,詹天佑決定採用第一條路線,即從豐台北上西直門、沙河、經南口、居庸關、八達嶺、懷來、雞鳴驛、宣化到張家口,全長360華里。全線的難關在關溝,這一帶疊巒重嶂,懸殊峭壁,工程之難在當時為全國所沒有,世界所罕見;坡度極大,南口和八達嶺的高度相差180丈。詹天佑把全線分為三段:豐台到南口為第一段,南口到康莊為第二段,余為第三段。
1905年9月4日正式開工,12月12日開始鋪軌。就在鋪軌的第一天,一列工程車的一個車鉤鏈子折斷,造成脫軌事故。這一下成了中國人不能自修鐵路的證據,各種誹謗中傷紛至沓來。但詹天佑沒有驚慌失措,反倒冷靜地想到:此路坡度極大,每節車廂之間的連接性能稍有不固,事故就難避免。為此,他使用了自動掛鉤法,終於解決了這個問題。
1906年9月30日第一段工程全部通車,第二段工程同時開始。難關就在第二段,首先必須打通居庸關、五桂頭、石佛寺、八達嶺四條隧道,最長的八達嶺隧道1,092公尺。這不僅要有精確的計算和正確的指揮,還要有新式的開山機、通風機和抽水機。前者對詹天佑都不成問題,而後者當時中國全都沒有,只在靠工人的雙手,其困難程度可以想見。他們硬是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在1908年9月完成了第二段工程。
第三段工程的難度僅次於關溝,首先遇到的是懷來大橋,這是京張路上最長的一座橋,它由七根一百英尺長的鋼梁架設而成。由於詹天佑正確地指揮,及時建成。1909年4月2日火車通到下花園。下花園到雞鳴驛礦區岔道一段雖不長,工程極難。右臨羊河,左傍石山,山上要開一條六丈深的通道,山下要墊高七華里長的河床。詹天佑即以山上開道之石來墊山下河床。為防山洪沖擊路基,又用水泥磚加以保護,勝利完成了第三段工段。
對於工程上的困難,詹天佑從未放在眼裡,對於人為的障礙卻使詹天佑憂憤至極。清河有個叫廣宅的人,是前任道員,皇室載澤的親戚,朝野均有勢力。鐵路恰經其墳地,他即率眾鬧事,阻止工程,私下又許以重賄,要求改道。郵傳部竟不敢過問。這里北面是鄭王墳,南面是宦官墳,西面是那拉氏父親桂公墳,要大改道不知要浪費多少時間和經費。詹天佑以受賄為可恥,絕不改道,竟以去留相力爭。最後因五大臣出洋被炸,載澤嚇得不敢與聞外事,廣宅才因失去靠山而同意經其墳牆以外通過。
那拉氏為修頤和園每年不惜數千萬金,獨不願為修路出錢。京張鐵路經費全靠關內外鐵路的贏余,而此款卻被控制在英國匯豐銀行手中,正當進入第二段工程時,匯豐銀行故意刁難,拖付款餉,造成誤工。詹天佑既不善鑽營於權貴,更恥於逢迎於洋人,因而憤懣至極。
帝國主義無時不想奪取此路,工程一開始,日本人雨宮敬次郎就上書袁世凱說:中國人無力修成此路,不如聘請日本技師較為穩妥。英國人金達也來替日本說項。詹天佑以此路決不任用任何一個外國人為由斷然拒絕。居庸關遂道工程開始後,三五成群的外國人,以打獵為名常來窺探,他們希望工程失敗以便乘人之危。詹天佑以出色的成績為中國人出了這口氣。
此路原訂六年完成,詹天佑終於提前兩年於1909年8月11日全線通車了,還節餘二十八萬兩銀子。京張路的勝利完成,是中國人民的勝利,也是中國愛國知識分子愛國精神的充分體現。
京張路完式之後,詹天佑應廣東商辦粵漢鐵路總公司的聘請,於1910年任該公司總理,又於1912年5月兼任漢粵川鐵路會辦。由於中國政府的腐敗無能,帝國主義的在華角逐,竟使這位愛國的、天才的傑出工程師不能施展才能,焦慮至極。終因勞瘁成疾,於1919年4月24日下午三時半逝世於漢口,享年五十九歲。
⑷ 六年級下冊的數學小論文,要短點的
數學小論文一
關於「0」
0,可以說是人類最早接觸的數了。我們祖先開始只認識沒有和有,其中的沒有便是0了,那麼0是不是沒有呢?記得小學里老師曾經說過「任何數減去它本身即等於0,0就表示沒有數量。」這樣說顯然是不正確的。我們都知道,溫度計上的0攝氏度表示水的冰點(即一個標准大氣壓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態和液態的區分點。而且在漢字里,0作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數目的。2)不夠一定單位的數量……至此,我們知道了「沒有數量是0,但0不僅僅表示沒有數量,還表示固態和液態水的區分點等等。」
「任何數除以0即為沒有意義。」這是小學至中學老師仍在說的一句關於0的「定論」,當時的除法(小學時)就是將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個整體無法分成0份,即「沒有意義」。後來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為極限的變數(一個變數在變化過程中其絕對值永遠小於任意小的已定正數),應等於無窮大(一個變數在變化過程中其絕對值永遠大於任意大的已定正數)。從中得到關於0的又一個定理「以零為極限的變數,叫做無窮小」。
「105、203房間、2003年」中,雖都有0的出現,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卻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數的空位,不可刪去。203房間中的0是分隔「樓(2)」與「房門號(3)」的(即表示二樓八號房),可刪去。0還表示……
愛因斯坦曾說:「要探究一個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義和目的,宏觀上看來,我始終認為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數字,不如先了解0這個「不存在」的數,不至於成為愛因斯坦說的「荒唐」的人。作為一個中學生,我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對0的認識還不夠透徹,今後望(包括行動)能在「知識的海洋」中發現「我的新大陸」。
數學小論文二
各門科學的數學化
數學究竟是什麼呢?我們說,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一門科學.它在現代生活和現代生產中的應用非常廣泛,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同其他科學一樣,數學有著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我們認識它的過去,就是為了了解它的現在和未來.近代數學的發展異常迅速,近30多年來,數學新的理論已經超過了18、19世紀的理論的總和.預計未來的數學成就每「翻一番」要不了10年.所以在認識了數學的過去以後,大致領略一下數學的現在和未來,是很有好處的.
現代數學發展的一個明顯趨勢,就是各門科學都在經歷著數學化的過程.
例如物理學,人們早就知道它與數學密不可分.在高等學校里,數學系的學生要學普通物理,物理系的學生要學高等數學,這也是盡人皆知的事實了.
又如化學,要用數學來定量研究化學反應.把參加反應的物質的濃度、溫度等作為變數,用方程表示它們的變化規律,通過方程的「穩定解」來研究化學反應.這里不僅要應用基礎數學,而且要應用「前沿上的」、「發展中的」數學.
再如生物學方面,要研究心臟跳動、血液循環、脈搏等周期性的運動.這種運動可以用方程組表示出來,通過尋求方程組的「周期解」,研究這種解的出現和保持,來掌握上述生物界的現象.這說明近年來生物學已經從定性研究發展到定量研究,也是要應用「發展中的」數學.這使得生物學獲得了重大的成就.
談到人口學,只用加減乘除是不夠的.我們談到人口增長,常說每年出生率多少,死亡率多少,那麼是否從出生率減去死亡率,就是每年的人口增長率呢?不是的.事實上,人是不斷地出生的,出生的多少又跟原來的基數有關系;死亡也是這樣.這種情況在現代數學中叫做「動態」的,它不能只用簡單的加減乘除來處理,而要用復雜的「微分方程」來描述.研究這樣的問題,離不開方程、數據、函數曲線、計算機等,最後才能說清楚每家只生一個孩子如何,只生兩個孩子又如何等等.
還有水利方面,要考慮海上風暴、水源污染、港口設計等,也是用方程描述這些問題再把數據放進計算機,求出它們的解來,然後與實際觀察的結果對比驗證,進而為實際服務.這里要用到很高深的數學.
談到考試,同學們往往認為這是用來檢查學生的學習質量的.其實考試手段(口試、筆試等等)以及試卷本身也是有質量高低之分的.現代的教育統計學、教育測量學,就是通過效度、難度、區分度、信度等數量指標來檢測考試的質量.只有質量合格的考試才能有效地檢測學生的學習質量.
至於文藝、體育,也無一不用到數學.我們從中央電視台的文藝大獎賽節目中看到,給一位演員計分時,往往先「去掉一個最高分」,再「去掉一個最低分」.然後就剩下的分數計算平均分,作為這位演員的得分.從統計學來說,「最高分」、「最低分」的可信度最低,因此把它們去掉.這一切都包含著數學道理.
我國著名的數學家關肇直先生說:「數學的發明創造有種種,我認為至少有三種:一種是解決了經典的難題,這是一種很了不起的工作;一種是提出新概念、新方法、新理論,其實在歷史上起更大作用的、歷史上著名的正是這種人;還有一種就是把原來的理論用在嶄新的領域,這是從應用的角度有一個很大的發明創造.」我們在這里所說的,正是第三種發明創造.「這里繁花似錦,美不勝收,把數學和其他各門科學發展成綜合科學的前程無限燦爛.」
正如華羅庚先生在1959年5月所說的,近100年來,數學發展突飛猛進,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用「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等各個方面,無處不有數學」來概括數學的廣泛應用.可以預見,科學越進步,應用數學的范圍也就越大.一切科學研究在原則上都可以用數學來解決有關的問題.可以斷言:只有現在還不會應用數學的部門,卻絕對找不到原則上不能應用數學的領域.
數學小論文三
數學是什麼
什麼是數學?有人說:「數學,不就是數的學問嗎?」
這樣的說法可不對。因為數學不光研究「數」,也研究「形」,大家都很熟悉的三角形、正方形,也都是數學研究的對象。
歷史上,關於什麼是數學的說法更是五花八門。有人說,數學就是關聯;也有人說,數學就是邏輯,「邏輯是數學的青年時代,數學是邏輯的壯年時代。」
那麼,究竟什麼是數學呢?
偉大的革命導師恩格斯,站在辯證唯物主義的理論高度,通過深刻分析數學的起源和本質,精闢地作出了一系列科學的論斷。恩格斯指出:「數學是數量的科學」,「純數學的對象是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根據恩格斯的觀點,較確切的說法就是:數學——研究現實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
數學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叫純粹數學,一類叫應用 數學。
純粹數學也叫基礎數學,專門研究數學本身的內部規律。中小學課本里介紹的代數、幾何、微積分、概率論知識,都屬於純粹數學。純粹數學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暫時撇開具體內容,以純粹形式研究事物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例如研究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至於它是梯形稻田的面積,還是梯形機械零件的面積,都無關緊要,大家關心的只是蘊含在這種幾何圖形中的數量關系。
應用數學則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有人說,它是我們的全部知識中,凡是能用數學語言來表示的那一部分。應用數學著限於說明自然現象,解決實際問題,是純粹數學與科學技術之間的橋梁。大家常說現在是信息社會,專門研究信息的「資訊理論」,就是應用數學中一門重要的分支學科, 數學有3個最顯著的特徵。
高度的抽象性是數學的顯著特徵之一。數學理論都算有非常抽象的形式,這種抽象是經過一系列的階段形成的,所以大大超過了自然科學中的一般抽象,而且不僅概念是抽象的,連數學方法本身也是抽象的。例如,物理學家可以通過實驗來證明自己的理論,而數學家則不能用實驗的方法來證明定理,非得用邏輯推理和計算不可。現在,連數學中過去被認為是比較「直觀」的幾何學,也在朝著抽象的方向發展。根據公理化思想,幾何圖形不再是必須知道的內容,它是圓的也好,方的也好,都無關緊要,甚至用桌子、椅子和啤酒杯去代替點、線、面也未嘗不可,只要它們滿足結合關系、順序關系、合同關系,具備有相容性、獨立性和完備性,就能夠構成一門幾何學。
體系的嚴謹性是數學的另一個顯著特徵。數學思維的正確性表現在邏輯的嚴謹性上。早在2000多年前,數學家就從幾個最基本的結論出發,運用邏輯推理的方法,將豐富的幾何學知識整理成一門嚴密系統的理論,它像一根精美的邏輯鏈條,每一個環節都銜接得絲絲入扣。所以,數學一直被譽為是「精確科學的典範」。
廣泛的應用性也是數學的一個顯著特徵。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20世紀里,隨著應用數學分支的大量涌現,數學已經滲透到幾乎所有的科學部門。不僅物理學、化學等學科仍在廣泛地享用數學的成果,連過去很少使用數學的生物學、語言學、歷史學等等,也與數學結合形成了內容豐富的生物數學、數理經濟學、數學心理學、數理語言學、數學歷史學等邊緣學科。
各門科學的「數學化」,是現代科學發展的一大趨勢。
http://..com/question/101380798.html
⑸ 小學六年級數學探索與應用小論文
數學發展史
此書記錄了世界初等數學的發展與變遷。可大體分為「數的出現」、「數字與符號的起源與發展」、「分數」、「代數與方程」、「幾何」、「數論」與「名著錄」七大項,跨度千萬年。可讓讀者了解數學的光輝歷史與發展。是將歷史與數學結合出的趣味網路讀物。
數的出現
一、數的概念出現
人對於「數」的概念是與身俱來的。從原始人開始,人就能分出一與二與三的區別,從而,就有了對數的認識。而為了表示數,原始人就創造並使用了一種古老卻笨拙且不太實用的方法——結繩計數。通過在繩子上打結來表示所指物體的數量,而為了辨認數量,也就出現了數數這一重要的方法。這一方法如今看來十分笨拙,但卻是人對數學的認識由零到一的關鍵一步。從這笨拙的一步人們也意識到:對數學的闡述必須要盡量得簡潔清楚。這是一個從那時開始便影響至今的人類第一個數學方面的認識,這也是人類為了解數學而邁出的關鍵性一步。
數字與符號的起源與發展
一、數的出現
很快,人類就又邁出了一大步。隨著文字的出現,最原始的數字就出現了。且更令人高興的是,人們將自己的認識代入了設計之中,他們想到了「以一個大的代替多個小的」這種方法來設計,而在字元表示之中,就是「進位制」。在眾多的數碼之中,有古巴比侖的二十進制數碼、古羅馬字元,但一直流傳至今的,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數字。它們告訴了我們:簡潔的,就是最好的。
而現在,又出現了「二進制數」、「三進制數」等低位進制數,有時人們會認為它們有些過度的「簡潔」,使數據會過多得長,而不便書寫,且熟悉了十進制的阿拉伯數字後,改變進制的換算也十分麻煩。其實,人是高等動物 ,理解能力強,從古至今都以十為整,所以習慣了十進制。可是,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有智商,而且不可能智商高到能明顯區分1-10,卻能通過明顯相反的方式表達兩個數碼。於是,人類創造了「二進制數」,不過它們不便書寫,只適用於計算機和某些智能機器。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又創造了一種新的數碼表示方法。
二、符號的出現
加減乘除〈+、-、×(·)、÷(∶)〉等數學符號是我們每一個人最熟悉的符號,因為不光在數學學習中離不開它們,幾乎每天的日常的生活也離不開它們。別看它們這么簡
單,直到17世紀中葉才全部形成。
法國數學家許凱在1484年寫成的《算術三篇》中,使用了一些編寫符號,如用D表示加法,用M表示減法。這兩個符號最早出現在德國數學家維德曼寫的《商業速演算法》中,他用「+」表示超過,用「-」表示不足。
1、加號(+)和減號(-)
加減號「+」,「-」,1489年德國數學家魏德曼在他的著作中首先使用了這兩個符號,但正式為大家公認是從1514年荷蘭數學家荷伊克開始。到1514年,荷蘭的赫克首次用「+」表示加法,用「-」表示減法。1544年,德國數學家施蒂費爾在《整數算術》中正式用「+」和「-」表示加減,這兩個符號逐漸被公認為真正的算術符號,廣泛採用。
2、乘號(×、·)
乘號「×」,英國數學家奧屈特於1631年提出用「×」表示相乘。英國數學家奧特雷德於1631年出版的《數學之鑰》中引入這種記法。據說是由加法符號+變動而來,因為乘法運算是從相同數的連加運算發展而來的。另一乘號「·」是數學家赫銳奧特首創的。後來,萊布尼茲認為「×」容易與「X」相混淆,建議用「·」表示乘號,這樣,「·」也得到了承認。
3、除號(÷)
除法除號「÷」,最初這個符號是作為減號在歐洲大陸流行,奧屈特用「:」表示除或比.也有人用分數線表示比,後來有人把二者結合起來就變成了「÷」。瑞士的數學家拉哈的著作中正式把「÷」作為除號。符號「÷」是英國的瓦里斯最初使用的,後來在英國得到了推廣。除的本意是分,符號「÷」的中間的橫線把上、下兩部分分開,形象地表示了「分」。
至此,四則運算符號齊備了,當時還遠未達到被各國普遍採用的程度。
4、等號(=)
等號「=」,最初是1540年由英國牛津大學教授瑞柯德開始使用。1591年法國數學家韋達在其著作中大量使用後,才逐漸為人們所接受。
分數
一、分數的產生與定義
人類歷史上最早產生的數是自然數(正整數),以後在度量和均分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樣就產生了分數。
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都可看作單位「1」。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在分數里,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的叫做分母,表示有這樣多少份的叫做分子;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數單位。
分子,分母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這就是分數的基本性質.
分數一般包括:真分數,假分數,帶分數.
真分數小於1.
假分數大於1,或者等於1.
帶分數大於1而又是最簡分數.帶分數是由一個整數和一個真分數組成的。
注意 :
①分母和分子中不能有0,否則無意義。
②分數中的分子或分母不能出現無理數(如2的平方根),否則就不是分數。
③一個最簡分數的分母中只有2和5兩個質因數就能化成有限小數;如果最簡分數的分母中只含有2和5以外的質因數那麼就能化成純循環小數;如果最簡分數的分母中既含有2或5兩個質因數也含有2和5以外的質因數那麼就能化成混循環小數。(註:如果不是一個最簡分數就要先化成最簡分數再判斷;分母是2或5的最簡分數一定能化成有限小數,分母是其他質數的最簡分數一定能化成純循環小數)
二、分數的歷史與演變
分數在我們中國很早就有了,最初分數的表現形式跟現在不一樣。後來,印度出現了和我國相似的分數表示法。再往後,阿拉伯人發明了分數線,分數的表示法就成為現在這樣了。
在歷史上,分數幾乎與自然數一樣古老。早在人類文化發明的初期,由於進行測量和均分的需要,引入並使用了分數。
在許多民族的古代文獻中都有關於分數的記載和各種不同的分數制度。早在公元前2100多年,古代巴比倫人(現處伊拉克一帶)就使用了分母是60的分數。
公元前1850年左右的埃及算學文獻中,也開始使用分數。
200多年前,瑞士數學家歐拉,在《通用算術》一書中說,要想把7米長的一根繩子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為找不到一個合適的數來表示它.如果我們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份是3/7 米.像3/7 就是一種新的數,我們把它叫做分數.
為什麼叫它分數呢?分數這個名稱直觀而生動地表示這種數的特徵.例如,一隻西瓜四個人平均分,不把它分成相等的四塊行嗎?從這個例子就可以看出,分數是度量和數學本身的需要——除法運算的需要而產生的.
最早使用分數的國家是中國.我國春秋時代(公元前770年~前476年)的《左傳》中,規定了諸侯的都城大小:最大不可超過周文王國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可超過五分之一,小的不可超過九分之一。秦始皇時代的歷法規定:一年的天數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這說明:分數在我國很早就出現了,並且用於社會生產和生活。
《九章算術》是我國1800多年前的一本數學專著,其中第一章《方田》里就講了分數四則演算法.
在古代,中國使用分數比其他國家要早出一千多年.所以說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 。
幾何
一、公式
1、平面圖形
正方形: S=a² C=4a
三角形: S=ah/2 a=2S/h h=2S/a
平行四邊形:S=ah a=S/h h=S/a
梯形: S=(a+b)h/2 h=2S/(a+b) a=2S/h-b b=2S/h-a
圓形: S=∏r² C=2r∏=∏d r=d/2=C/∏/2r²=S/∏ d=C/∏
半圓: S=∏r²/2 C=∏r+d=5.14r
頂點數+面數-塊數=1
2、立體圖形
正方體: V=a³=S底·a S表=6a² S底=a² S側=4a² 棱長和=12a
長方體: V=abh=S底·h S表=2(ab+ac+bc) S側=2(a+b)h 棱長和=4(a+b+h)
圓柱: V=∏r²h S表=2∏r²+∏r²h=S底(h+2) S側=∏r²h S底=∏r²
其它柱體:V=S底h
錐體: V=V柱體/3
球: V=4/3∏r³ S表=4∏r²
頂點數+面數-棱數=2
數論
一、數論概述
人類從學會計數開始就一直和自然數打交道了,後來由於實踐的需要,數的概念進一步擴充,自然數被叫做正整數,而把它們的相反數叫做負整數,介於正整數和負整數中間的中性數叫做0。它們合起來叫做整數。(現在,自然數的概念有了改變,包括正整數和0)
對於整數可以施行加、減、乘、除四種運算,叫做四則運算。其中加法、減法和乘法這三種運算,在整數范圍內可以毫無阻礙地進行。也就是說,任意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整數相加、相減、相乘的時候,它們的和、差、積仍然是一個整數。但整數之間的除法在整數范圍內並不一定能夠無阻礙地進行。
人們在對整數進行運算的應用和研究中,逐步熟悉了整數的特性。比如,整數可分為兩大類—奇數和偶數(通常被稱為單數、雙數)等。利用整數的一些基本性質,可以進一步探索許多有趣和復雜的數學規律,正是這些特性的魅力,吸引了古往今來許多的數學家不斷地研究和探索。
數論這門學科最初是從研究整數開始的,所以叫做整數論。後來整數論又進一步發展,就叫做數論了。確切的說,數論就是一門研究整數性質的學科。
二、數論的發展簡況
自古以來,數學家對於整數性質的研究一直十分重視,但是直到十九世紀,這些研究成果還只是孤立地記載在各個時期的算術著作中,也就是說還沒有形成完整統一的學科。
自我國古代,許多著名的數學著作中都關於數論內容的論述,比如求最大公約數、勾股數組、某些不定方程整數解的問題等等。在國外,古希臘時代的數學家對於數論中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整除性問題就有系統的研究,關於質數、和數、約數、倍數等一系列概念也已經被提出來應用了。後來的各個時代的數學家也都對整數性質的研究做出過重大的貢獻,使數論的基本理論逐步得到完善。
在整數性質的研究中,人們發現質數是構成正整數的基本「材料」,要深入研究整數的性質就必須研究質數的性質。因此關於質數性質的有關問題,一直受到數學家的關注。
到了十八世紀末,歷代數學家積累的關於整數性質零散的知識已經十分豐富了,把它們整理加工成為一門系統的學科的條件已經完全成熟了。德國數學家高斯集中前人的大成,寫了一本書叫做《算術探討》,1800年寄給了法國科學院,但是法國科學院拒絕了高斯的這部傑作,高斯只好在1801年自己發表了這部著作。這部書開始了現代數論的新紀元。
在《算術探討》中,高斯把過去研究整數性質所用的符號標准化了,把當時現存的定理系統化並進行了推廣,把要研究的問題和意志的方法進行了分類,還引進了新的方法。
由於近代計算機科學和應用數學的發展,數論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比如在計算方法、代數編碼、組合論等方面都廣泛使用了初等數論范圍內的許多研究成果;又文獻報道,現在有些國家應用「孫子定理」來進行測距,用原根和指數來計算離散傅立葉變換等。此外,數論的許多比較深刻的研究成果也在近似分析、差集合、快速變換等方面得到了應用。特別是現在由於計算機的發展,用離散量的計算去逼近連續量而達到所要求的精度已成為可能。
三、數論的分類
初等數論
意指使用不超過高中程度的初等代數處理的數論問題,最主要的工具包括整數的整除性與同餘。重要的結論包括中國剩餘定理、費馬小定理、二次互逆律等等。
解析數論
藉助微積分及復分析的技術來研究關於整數的問題,主要又可以分為積性數論與加性數論兩類。積性數論藉由研究積性生成函數的性質來探討質數分布的問題,其中質數定理與狄利克雷定理為這個領域中最著名的古典成果。加性數論則是研究整數的加法分解之可能性與表示的問題,華林問題是該領域最著名的課題。此外例如篩法、圓法等等都是屬於這個范疇的重要議題。我國數學家陳景潤在解決「哥德巴赫猜想」問題中使用的是解析數論中的篩法。
代數數論
是把整數的概念推廣到代數整數的一個分支。關於代數整數的研究,主要的研究目標是為了更一般地解決不定方程的問題,而為了達到此目的,這個領域與代數幾何之間的關聯尤其緊密。建立了素整數、可除性等概念。
幾何數論
是由德國數學家、物理學家閔可夫斯基等人開創和奠基的。主要在於透過幾何觀點研究整數(在此即格子點)的分布情形。幾何數論研究的基本對象是「空間格網」。在給定的直角坐標繫上,坐標全是整數的點,叫做整點;全部整點構成的組就叫做空間格網。空間格網對幾何學和結晶學有著重大的意義。最著名的定理為Minkowski 定理。由於幾何數論涉及的問題比較復雜,必須具有相當的數學基礎才能深入研究。
計算數論
藉助電腦的演算法幫助數論的問題,例如素數測試和因數分解等和密碼學息息相關的話題。
超越數論
研究數的超越性,其中對於歐拉常數與特定的 Zeta 函數值之研究尤其令人感到興趣。
組合數論
利用組合和機率的技巧,非構造性地證明某些無法用初等方式處理的復雜結論。這是由艾狄胥開創的思路。
四、皇冠上的明珠
數論在數學中的地位是獨特的,高斯曾經說過「數學是科學的皇後,數論是數學中的皇冠」。因此,數學家都喜歡把數論中一些懸而未決的疑難問題,叫做「皇冠上的明珠」,以鼓勵人們去「摘取」。
簡要列出幾顆「明珠」:費爾馬大定理、孿生素數問題、歌德巴赫猜想、角谷猜想、圓內整點問題、完全數問題……
五、中國人的成績
在我國近代,數論也是發展最早的數學分支之一。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開始,在解析數論、刁藩都方程、一致分布等方面都有過重要的貢獻,出現了華羅庚、閔嗣鶴、柯召等第一流的數論專家。其中華羅庚教授在三角和估值、堆砌素數論方面的研究是享有盛名的。1949年以後,數論的研究的得到了更大的發展。特別是在「篩法」和「歌德巴赫猜想」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世界領先的優秀成績。 特別是陳景潤在1966年證明「歌德巴赫猜想」的「一個大偶數可以表示為一個素數和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以後,在國際數學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盛贊陳景潤的論文是解析數學的名作,是篩法的光輝頂點。至今,這仍是「歌德巴赫猜想」的最好結果。
名著錄
《幾何原本》 歐幾里得 約公元前300年
《周髀算經》 作者不詳 時間早於公元前一世紀
《九章算術》 作者不詳 約公元一世紀
《孫子算經》 作者不詳 南北朝時期
《幾何學》 笛卡兒 1637年
《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 牛頓 1687年
《無窮分析引論》 歐拉 1748年
《微分學》 歐拉 1755年
《積分學》(共三卷) 歐拉 1768-1770年
《算術探究》 高斯 1801年
《堆壘素數論》 華羅庚 1940年左右
任選一段
⑹ 小學六年級數學小論文 題材
1、小學數學論文的組成
小學數學論文具有類型多樣、形式活潑等特點,有的側重於經驗的總結,實驗結果的闡述,包括實驗過程、手段、方法和結果的記錄;有的側重於理論性的研究,包括對研究課題的提出,對研究成果的分析、推導、論證和應用等。但不論哪類論文,主要由標題、摘要、前言、正文、結論、參考文獻等部分組成。
標題就是論文的總題目,是文章基本內容的縮影,古人雲:「立片言以居要,乃全篇之警策。」所以擬定標題應該力求簡短、明確、質朴、醒目,既要防止太冗長,又要避免太概括,使人不明了;既要防止文不對題或過於陳舊,又要避免追求新穎、空泛而沒有實際的內容。
摘要一般包括本課題研究的意義,研究的內容與方法,研究的成果或價值等,便於讀者迅速了解全文的概貌。所以摘要應簡明扼要,引人入勝,內容全面,重點突出,且能獨立使用。
前言也稱引言或緒言,一般包括本課題研究的背景或起點,需要研究的問題,研究的方法、手段,研究的意義或價值。需要注意的是,對研究的意義或價值應力求實事求是,既不可拔高,也不可貶低或過分謙虛。
正文是論文的主體,作為表達作者個人研究成果的部分,所佔篇幅較大,有時還必須輔以必要的小標題,應力求概念清晰,論點明確,論證嚴密,論據充分,具有科學性、准確性和創新性,同時條理要清楚,文字應通俗簡明。
結論是對正文中所分析論證的問題加以綜合,概括出基本點,這是課題解決的答案。結論作為理論分析和實驗的邏輯發展,是論述的概括集中和升華,由局部到一般,由具體事實、經驗,上升到理論概括,是整篇論文的歸宿,所以應力求完整、准確、鮮明,還應如實指出本理論的使用范圍和成果的意義,以及本文尚未解決的問題和繼續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是反映作者嚴肅的科學態度和研究工作的依據,其中包括撰寫該論文所參考的書籍(作者姓名、書名、版次、頁數、出版者、出版年份)或期刊(作者姓名、標題、刊物名稱、卷或期、頁數、年份)。
2、小學數學論文的撰寫過程
第一步,選題、選材。
要想寫什麼內容的文章,無論是理論探討方面,還是教材教法方面和解題方法技巧方面,以及教學經驗總結方面,對闡述問題的深度、廣度等,要心中有數,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和主題性。
無論選擇哪方面的內容與具體題材,都必須力求具有先進性、針對性和實踐性,要想做到這一點,首先,根據文獻檢索方法,盡可能多地查閱資料,掌握國內外最新研究動態。其次,深入鑽研這些文獻資料,看看能否得到進一步啟發,有無新的見解。盡管選題可能重復,類似的題材較多,但也可以從不同側面結合不同實例,根據不同對象寫出一定的新意來,使觀點更明確,方法更有效,使其先進性、針對性、實用性更強。第三,選題要從實際出發,題目大小、題材的深度和廣度要恰當。
第二步,擬綱、執筆。
論文選題確定後,就要注意寫好提綱,這是寫好文章的基礎。首先,要將內容、結構布局好,要擬定一個寫作提綱,准備分幾個部分,各個部分集中講幾個問題,這些部分與問題之間的關系如何,都需要進一步精心設計,使其結構嚴謹、層次分明,具有科學性、邏輯性。其次,要注意各種文章的特點。寫理論性的文章,最好能再確定大小標題,敘述上力求論點明確,可信度強,便於別人借鑒;寫教材分析方面的文章,應進行比較,提出改進意見或提示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等。
第三步,修改、定稿。
修改是文章初稿完成後的一個加工過程,它包括對論文文字的修飾,以及科學性的推敲等。論文初稿形成後,應從頭至尾反復地閱讀,逐句逐段推敲,審核一下文中的論點是否明確,論據是否充分,論證是否合理,結構是否嚴謹,計算是否正確等。一篇好的小學數學論文,應該是數文並茂。就是說,既要有好的數學內容,又要有好的文字表達。所以,文字的工夫對數學論文來說很為重要。數學論文,貴在朴實,少用浮詞,免得沖淡文章的中心,文字應通俗易懂,簡明扼要,用詞應准確簡煉,表達完整,特別是中心內容一定要闡述透徹清楚。此外,書寫要規范,題號、圖號、標點也要正確。修改是一項細致的工作,只有對文稿反復推敲、修改,才能消除不應有的錯誤。只有經過反復修改加工,文章的質量才會不斷提高。
可以寫關於節約水資源或者是一些關於花費的調查報告
可以將數學和科學合起來寫
⑺ 六年級科學研究小論文
太多了,發不下,先發一點點,加我,我發給你
1、偶然發現法。一個星期天,松滋的胡長城同學在屋後的小溝邊玩耍。溝里有許多小蝌蚪游來游去。忽然,他發現有一個小蝌蚪與其它蝌蚪不和似的,孤獨地在一邊游。他用小樹枝把那脫群的蝌蚪拔到成群的蝌蚪中去,不一會兒,它又孤獨地游到一邊去了。他感到奇怪,就用瓶子將他和另外成群的幾個小蝌蚪分別裝起來,放在家裡飼養觀察。最後,不合群的小蝌蚪成了青蛙,其它長成了癩蛤蟆。通過長期觀察,它弄清了青蛙和癩蛤蟆的幼子之別,寫出了一篇優秀小論文。
這種選題沒有事先考慮,只是對偶然發現的一瞬即逝的現象產生了興趣,從而抓住不放,追根求源。
2、課堂延伸法。小學自然課《動物與環境》中,同學們研究了蚯蚓與光、溫度及水分的關系,弄清了蚯蚓喜歡陰暗、超市、溫暖的環境,而且學會了用差異法進行試驗以判斷失誤因果聯系。課後,你可用學過的方法研究蜈蚣、蟋蟀、螞蟻等小動物的生活環境,你可以繼續研究蚯蚓的其他奧秘:如蚯蚓有眼睛嗎?蚯蚓張耳朵嗎?蚯蚓的再生能力、鬆土能力等。
3、問題探究法。蒼蠅這個小東西真討厭,它是傳染疾病的罪魁禍首呢!但他也真怪,它經常接觸各種細菌而自己卻為什麼不會的病呢?
睡覺可以解除疲勞,恢復精力,那整天在水裡悠閑游盪的魚類也睡覺嗎?
4、教師指導法。如果你飼養了一隻小動物或栽培了一些花卉,項研究它們但又不知從哪方面入手,你可去請教老師,讓老師根據你的實際情況和條件選擇課題。
如果你參加了學校的科技小組,你可以把研究的設想告訴老師,請老師確定研究的題目,你再圍繞題目去觀察、實驗。
5、成語、諺語科學驗證法。成語大多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和實踐中創造出來的,但有的是來自寓言故事、民間傳說,也有些是約定俗成的。其中少數成語不一定符合客觀實際。你可以用科學的方法去辨析和驗證。
"水滴石穿"這個成語是大家熟悉的,意思是水不住地滴下來,能把石頭滴穿,比喻只要堅持不懈,力量雖小也能做出看來很難辦到的事情。但常識告訴我們,"水滴"只不過是一滴液體,他力量很小,沖擊速度也不算太快,怎麼能把堅硬的岩石滴穿呢?成員同學從對這個成語的科學性產生懷疑開始,通過做模擬實驗和查閱資料,驗證了這個成語的科學性。
"春東風,雨祖宗"是一句流傳得比較廣泛的氣象諺語。一位同學3月份一個月的氣溫、風向、天氣情況作了詳細觀察記錄,然後利用科學統計法得出了這句諺語的適用范圍,為氣象預報提供了參考基數。
"葵花朵朵向太陽"這還有假嗎?但湖南蔣林波同學對這一定論發起了挑戰。他通過兩年的實驗觀察,以令人信服的論據得出了"葵花並不是總向太陽轉""向日葵跟著太陽轉應該是指花蕾期,到開花後,就不轉動了"的結論。
由此看來,即使對早已被公認的結論,也要認真地研究,不要人雲亦雲。只有這樣,才能有所創新。
特別要注意的是,選題時要考慮主客觀條件。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選題時要龍清楚自己的長處是什麼,短處是什麼,自己對研究的問題是否有興趣,有沒有這個能力把它研究清楚,自己是否達到了這個知識層次和認識水平,自己受否有毅力去完成這個題目以及是否具備研究這個問題的實驗器材、場地等。
如果完成《探索一種蛇的奧秘》這個題目,研究前就必須掌握有關蛇的基礎知識,具備捕捉蛇的本領,能夠區別有毒蛇和無毒蛇,掌握被毒蛇咬傷的救護方法。此外,還要具備飼養蛇的器具等。否則,還是換一個更切合主客觀條件的選題為好。
參考文獻
這是論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問題較多的一部分。列出參考文獻的目的是讓讀者了解研究命題的來龍去脈,便於查找,同時也是尊重前人勞動,對自己的工作有準確的定位。因此這里既有技術問題,也有科學道德問題。
一篇論文中幾乎自始至終都有需要引用參考文獻之處。如引言中應引上對本題最重要、最直接有關的文獻;在方法中應引上所採用或借鑒的方法;在結果中有時要引上與文獻對比的資料;在討論中更應引上與本文有關的各種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結果與觀點等。
(九)致謝
指導者、技術協作者、提供特殊試劑或器材者、經費資助者和提出過重要建議者都屬致謝對象。致謝應是真誠的、實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謝,不要只致謝教授不謝旁人。寫致謝前要徵得被致謝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
(十)摘要或提要
以200字左右簡要地概括全文。常放篇首。要精心撰寫,有吸引力。要讓讀者看了摘要就像看到了全文的縮影,或者看了摘要就想繼續看全文的有關部分。此外,還應給出幾個關鍵詞,關鍵詞應寫出真正關鍵的學術詞彙,不要硬湊一般性用詞。
媽媽曾給我出過這樣一個謎語:「南陽諸葛亮,穩坐中軍帳。排下八卦陣,單捉飛來將。」這則迷語告訴我們:蜘蛛專吃活的東西,難道它不吃死的東西嗎?這引起了我的興趣,我做了實驗。
我從牆角處捉來一隻小蜘蛛,把它放進一個盒子里(四周扎有小洞,上面蓋有玻璃,便於觀察)。沒等蜘蛛織網,我又撿來一隻死的小蟲、一隻死蒼蠅,放在蜘蛛的前面,蜘蛛置之不理,隨即用手碰撞盒子,蜘蛛就向其他方向爬去了。
為了徹底弄懂蜘蛛吃不吃死蒼蠅,第二天,我又來到盒子前觀察,看到死昆蟲、死蒼蠅還在原來的地方,可盒子角處多了一個網,蜘蛛在網上安靜地趴著。這時,我想:昨天死蒼蠅、死昆蟲沒被吃掉是不是因為沒有網呢?於是,我又將死蒼蠅拿起來輕輕地放在網上,可蜘蛛還是一動不動,緊接著,我又用筆輕輕地觸動了一下網的邊緣,咦,蜘蛛好像有了反應,開始向顫動的方向爬去,我把筆收回,網停止了顫動,信號斷了,它就停了下來,不一會兒,蜘蛛又向網中心爬去。我又用筆尖觸動網上死蒼蠅的身體,網開始顫動,蜘蛛就開始向這邊爬來,我又把筆尖收回,蜘蛛就停了,像上次那樣,過了一會兒,蜘蛛又向網中心爬去。噢!我終於明白了:原來蜘蛛是靠網的顫動來產生感覺的,靠織網而捕食的。於是,我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為了證實蜘蛛靠網的顫動產生感覺,我又做了實驗。將筆尖放在網上死蒼蠅的身上,長時間的顫動,網的震動越來越大,蜘蛛產生的感覺好像也越來越強烈,蜘蛛便匆匆地趕過來,等蜘蛛碰到蒼蠅,我將筆尖收回,只見蜘蛛尾部很快噴出黏乎乎的絲將蒼蠅捆住,接著又看著蜘蛛的背一動一動的,好像在吸食蒼蠅,不一會兒,網上就剩下一個完整的空殼了。這個實驗證明蜘蛛吃動的昆蟲。
我們探密小組又到圖書館、書店查閱了大量有關蜘蛛的書籍。其中《普通動物學》一書中寫道:蜘蛛為食肉性動物,其食物大多數為昆蟲或其他節肢動物。但口無上顎,不直接吞食固體食物,而是慢慢地吸食。當昆蟲等動物觸網時,會用力在網上掙扎,使網絲顫動而使蜘蛛很快發覺,蜘蛛便順著縱向絲向獵物爬去,用蛛絲包裹獵物,固定於網上,先用螯肢內的毒腺分泌毒液注入捕獲獵物體內,將其殺死,再由中腸分泌的消化酶灌注在被螯肢撕碎的捕獲物的組織中,很快將其分解為液汁,然後吸進消化道內,最後吃剩下的體殼,就被完整的棄留在蛛網上了。這些充分證明:飛來的昆蟲使蜘蛛網顫動,網顫動會使產生感覺,蜘蛛產生感覺就會將獵物捕獲,因此,證實了蜘蛛只吃活動物,而不吃死的昆蟲。
範文
魚會說話嗎?
您相信魚會說話嗎?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事,我想知道魚是否會說話?
我家買了兩條小金魚,一條是全黑的,黑的叫樂樂,因為它很快樂。一條紅白相間的名字叫欣欣,因為它懂得欣賞,很好玩吧!他倆生活在魚缸里,這個魚缸可「非比尋常」。裡面有山、花、樹、貝殼、彩色石頭……。很美吧!讓我們一起來觀察它!
9月23日凌晨五點左右,我正要去餵食,我看見這么一個現象,我把魚食撒到魚缸里,樂樂吃了一點就不吃了。
9月23 日傍晚5 點15分,我看見魚缸里的貝殼反過來了,小欣欣看見了,好像以為它——這個小貝殼要死了,連忙游過去,用它的頭去抵,抵了近三、四分鍾,它就不抵了,它游到樂樂旁邊,用自己的尾巴掃了掃樂樂,然後互相碰了一下頭,樂樂和欣欣一起游過去,把那塊貝殼一起弄回原樣了,這一點證明了「團結力量大」。
通過兩次的觀察,讓我知道了人類有人類的表達方式和交流語言,動物也有自己王國的表達方式和交流,這也告訴了我們,如果你不團結,那麼你將一無所有,朋友之間的友誼真偉大。同時,我們也要多觀察,多發現,但是不能因為你在動物身上作試驗,就傷害小動物,因為動物是人類的朋友。
螞蟻為什麼不會迷路?
螞蟻,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又有誰能真正地了解螞蟻呢?螞蟻為什麼不會迷路呢?
帶著這個問題,我查閱了一些書籍。書上說,螞蟻從蟻穴出發到達目的地後,沿途會留下一些氣味,返回蟻穴。用觸角相互碰一下,通知其他的螞蟻。科學家曾經就這個問題作了一個試驗。科學家先確定一隻螞蟻,將他沿途到達目的地的地方用力擦乾凈。當這只螞蟻返回時,在被擦去氣味的地方突然間停了下來。原地邊轉圈邊尋找著什麼。從而得到螞蟻是靠氣味來辨別方向的。
我為了證實這個結論,我做了個試驗。我首先准備了一個十厘米左右的細小樹枝,在樹枝的一頭放上一個誘餌——小糖果。我把這個裝置放在一個蟻穴附近。不一會兒,有一隻螞蟻出來探路了。我把他引上木棍後,他到達了糖果的地方,彷彿在聞一聞、嗅一嗅。我趁此機會將木棍的中斷部分截下一厘米的木棍。當這只螞蟻返回的時候,就在被截去的地方左轉右轉,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 過了一會兒,我又重復了上面的試驗,螞蟻仍然沒有找到回家的路。通過這兩次實驗,我終於知道螞蟻為什麼不會迷路的秘密了。原來螞蟻是根據氣味來辨別方向的。 知道了螞蟻的這一秘密後,我在想:是否我們可以製作一種螞蟻報警器呢?當螞蟻走到報警器附近時,報警器就能「聞」出螞蟻的氣味,然後發出鳴叫聲,讓我們知道螞蟻跑到櫥櫃里了或其他地方 。
蛋殼的秘密
「同學們,蛋殼都帶來了嗎?」老師問。「帶來了!」我們異口同聲地回答。
為了今天的科學課,老師讓我們帶蛋殼來。帶蛋殼做什麼呢?是做不倒翁嗎?我們都很好奇。「今天,我們要用這兩個半截蛋殼做一個小實驗。做之前,請大家先猜猜,我用這枝鉛筆朝著蛋殼垂直往下刺,是口朝上的蛋殼先破呢,還是口朝下的蛋殼先破?」「當然是口朝下的先破!」大多數同學都搶著回答。「口朝上的先破!」同桌偏要和大家作對。老師微笑著說:「那好,下面我們就來做做實驗,看誰的答案才是正確的。」 老師叫了一名同學上講台,讓他用鉛筆對准自己手上口朝上的蛋殼。老師一聲令下,同學手一放,鉛筆刺到了蛋殼上,蛋殼沒有破。老師又讓他試了幾次,鉛筆第三次刺下的時候,終於刺破了蛋殼。接著,老師又讓他用鉛筆刺口朝下的蛋殼。「一下、兩下、三下……」我們一起數著;但那半個蛋殼就像穿了盔甲一樣,被刺了十幾下還是不破。 「耶!我猜對了!」同桌高興得手舞足蹈。雖然我們都不服氣,但經過多次試驗,我們發現,同樣的兩個半邊蛋殼,用鉛筆垂直去刺,的確是口朝上的比較容易破。老師告訴我們,這是因為口朝上的蛋殼受力比較集中,而口朝下的蛋殼受力分散,所以就比較堅固。難怪建築工地里的工人叔叔們都戴著口朝下的安全帽,原來就是這個道理啊!
樹干為什麼是圓的
在觀察大自然的過程中我偶然發現,樹乾的形態都近似圓的——空圓錐狀。樹干為什麼是圓錐狀的?圓錐狀樹干有哪些好處?為了探索這些問題,我進行了更深入的觀察、分析研究。 在輔導老師的幫助下,我查閱了有關資料,了解到植物的莖有支持植物體、運輸水分和其他養分的作用。樹木的莖主要由維管束構成。莖的支持作用主要由木質部木纖維承擔,雖然木本植物的莖會逐年加粗,但是在一定時間范圍內,莖的木纖維數量是一定的,也就是樹木莖的橫截面面積一定。接著,我們圍繞樹干橫截面面積一定,假設樹干橫截面長成不同形狀,設計試驗,探索樹干呈圓錐狀的原因和優點。 經過實驗,我們發現:(1)橫截面積和長度一定時,三稜柱狀物體縱向支持力最大,橫向承受力最小;圓柱狀物體縱向支持力不如三稜柱狀物體,但橫向承受力最大;(2)等質量不同形狀的樹干,矮個圓錐體形樹干承受風力最大;(3)風是一種自然現象,影響著樹木橫截面的形狀和樹木生長的高矮。近似圓錐狀的樹干,重心低,加上龐大根系和大地連在一起,重心降得更低,穩度更大;(4)樹干橫截面呈圓形,可以減少損傷,具有更強的機械強度,能經受住風的襲擊。同時,受風力的影響,樹干各處的彎曲程度相似,不管風力來自哪個方向,樹干承受的阻力大小相似,樹干不易受到破壞。 以上的實驗反映了自然規律、自然界給我們啟示:(1)橫截面呈三角形的柱狀物體,具有最大縱向支持力,其形態可用於建築方面,例如角鋼等;(2)橫截面是圓形的圓狀物體,具有最大的橫向承受力,類似形態的建築材料隨處可見,如電視塔、電線桿等。 在我的觀察、試驗和分析過程中,逐漸解釋、揭示了樹干呈圓錐狀的奧秘,增長了知識,把學到的知識聯系實際加以應用,既鞏固了學到的知識,又提高了學習的興趣,還初步學會了科學觀察和分析方法。
範文2:皮鞋為什麼越擦越亮
每到星期天,我總要完成媽媽交給我的擦鞋任務。告訴你,這可是我一星期零花錢的來源哦!拿到沾滿灰塵的皮鞋後,我先把鞋面的灰塵擦掉,然後塗上鞋油,仔仔細細地擦一擦,皮鞋就會變得又亮又好看了。可這是為什麼呢? 我找了同樣牌子同樣款式的新舊兩雙皮鞋進行對比觀察。我先用手觸摸兩雙皮鞋的鞋面,發現新皮鞋的表面比舊皮鞋的表面光滑得多。舊皮鞋塗上鞋油,仔細擦過後,雖然亮了許多,但仍無法與新皮鞋相比。皮鞋的亮度是否與鞋面的光滑程度有關呢? 我取來一雙沒擦過的舊皮鞋,在放大鏡下鞋面顯得凹凸不平的。然後,我再在皮鞋上圈出兩塊表面都比較粗造的A區和B區,A區塗上鞋油並仔細擦拭,B區不塗鞋油作空白對照。我發現A區擦拭後,表面明顯變光滑了許多,而且放在陽光下也比B區有光澤。為什麼兩者會產生這樣的差別呢? 我想到在物理課上老師曾經講過:影劇院牆壁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這樣可以使聲音大部分被吸收掉,讓觀眾不受回聲的干擾。同樣道理,光線照到任何物體的表面都會產生反射,假如這個平面是高低不平的,光線就會向四面八方散射掉;假如這個平面是光滑的,那麼我們就可以在一定的方向上看到反射光。 皮鞋的表面原來就不是絕對的光滑,如果是舊皮鞋,它的表面當然更加的不平,這樣它就不能使光線在一定的方向上產生反射,所以看上去沒有什麼光澤。而鞋油中有一些小顆粒,擦鞋的時候這些小顆粒正好可以填入皮鞋表面的凹坑中。如果再用布擦一擦,讓鞋油塗得更均勻些,就會使皮鞋的表面變得光滑、平整,反射光線的能力也加強了。 通過實驗,我終於知道了皮鞋越擦越亮的秘密啦!
範文3:醋對花卉有什麼影響
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調味品,花卉則能凈化生態環境,並美化我們的生活。 你是否想到過,醋和花卉有什麼關系呢?我們懷著好奇心,開展了這個課題的探究。據富有種花經驗的人告訴我們,對盆栽花卉施些醋溶液,可改善盆花的生長,增加花朵,而且花艷葉茂。這一點我們在實驗中很快就證實了。 濃度不同的醋溶液,對花卉有不同的影響嗎?這是我們第二階段的實驗。我們選取長勢相同的滿天星、報春花、月亮花各四盆,分為四組,每組(三盆)各有三種花卉,分別編號、貼上標簽。同時,我們取食用白醋配製成1%(pH值為2~3)、0.01%(pH值≈4)、0.0001%(pH值≈6)三種濃度不同的溶液,每天分別給三組盆花固定噴灑一種醋液,第四組盆花灑不含醋的清水。每五天觀察記錄花卉的生長情況。 這項實驗的結果是:噴灑低濃度醋液(pH值≈6)對這幾種花卉沒有明顯影響;噴灑中等濃度醋液(pH值≈4)的花卉明顯長得比其他幾組好,花苞多,開花期提前,而且花色較濃艷,花期也延長了;噴灑pH值2-3的高濃度醋液後,反而使花朵過早凋萎。 通過這次實驗,我們可以告訴你:種花時適當噴灑一些醋液,可使花卉長得更好。不過要掌握好醋液的濃度,醋酸過濃則會傷害花卉。
年夜飯中的科學
大年三十,是大家非常喜歡的一個日子,它是根據中國古人能過觀察月亮的不同形狀(實則稱之為月相)而得出的,而這一天,其月相已非常接近於新月。今天不僅可以領到年薪,還可以吃到豐盛的年夜飯,這年夜飯可大有來頭,不但有幾千年的歷史,而且有蘊含著很多的科學道理。
在南方,每年的大年三十必吃的是炒年糕,年糕,由米碾碎,水一攪,成長方體,待成型,放入包裝袋中,將裡面的空氣排盡,就可以上市了。而炒這門基本的烹飪技巧,這也是有原理的。炒年糕,還會加入很多蔬菜,鍋里溫度高,年糕和蔬菜里的分子都在做無規則熱運動,所以蔬菜的味道不僅能滲進了年糕里,而且也可以在空氣中運動,所以特別是當年糕快出鍋的時候,那撲鼻的香味只讓人流口水。而年糕是非晶體,受熱後慢慢軟化,到一定程度時,就可以裝盤了。所以,炒的原理很簡單,就是讓分子做無規則熱運動,從而「入味」。
說完了南方再說北方,北方,過年必吃餃子,而且一般在晚上的11點至次日1點吃,在古代稱為子時,意味著「更歲交子」。餃子的外形像元寶,所以一盤盤放在桌子上,有招財進寶的意義。該說餃子的製作方法了,餃子一般製作方法為煮,火慢慢加熱,水慢慢升溫,到了沸騰的時候,把生餃子放進去,餃子快速吸熱,水不停地因沸騰而冒氣泡,使餃子自己「跳起舞",由於餃子受熱膨脹,體積變大,因而浮力變大,當浮力大於其本身重力時,餃子就上浮了。一會兒,熱騰騰的餃子閃亮登場,由此可見煮就是利用水沸騰讓食物吸熱。
隨著經濟,科技和人們對創新的發展,出現了很多專業性廚具,它們只負責一個烹飪方法。
蒸鍋,顧名思義,為了蒸而現世,仿照中國古代的籠屜,把它縮小,更換材料,加上人性化設計,進入尋常百姓家。蒸的原理也很簡單。底層燒水,水沸騰冒出水蒸氣,食物在氣體中吸熱,慢慢熟透,一般是頂層先熟。可能你要問了,明明是第二層離底層最近,為什麼頂層先熟?問得好,頂層有鍋蓋密封,水蒸氣到鍋蓋下無法繼續上升,所以被頂層的食物全部吸熱,所以頂層先熟。
高壓鍋,一個龐然大物,在鍋的世界中,名譽響當當。它的任務是燉。放入水,食物,作料。蓋上鍋蓋,安上限氣閥。開始!鍋幾乎是完全密封的,唯有限氣閥一個小孔,用於進出氣,所以裡面空氣有限,當溫度升高,增大了氣壓,「頂」起了限氣閥,使其基本能完全閉合,高壓鍋內氣壓再次提升,從而提高了水的沸點,使水在高於100℃後才可以變成水蒸氣,加快了水分子的無規則熱運動,有了佐料,可以讓佐料溶解到水中,「水」不再無味,同時將這溶液滲進了食物里。所以燉比任何製作方法都味更香,湯更濃。而限氣閥非常人性化設計,在氣壓過高時,排出部分氣體以減小氣壓,排除危險。
烤箱,它為了烤而出現,以前烤是食物直接接觸火吸熱,雖然色濃味香,但是把握不好就會烤焦,更糟糕的就會發生火災。而且有些食物不能直接接觸火,不然會烤焦,比如蛋撻。烤箱的巧妙之處就是把電能轉化為熱能,用裡面的電阻絲均勻加熱,這樣就可以給不能接觸火的食物加熱,方面人們烤制食物。
科學,其實就在我們身邊,有時,多一份觀察,也許就是對科學界多一份貢獻;也有時,多一點耐心的等待,對你自己來說,就可以發現一種科學奧秘;還有的時候;多一點點勞動,就可以與未知的科學邂逅。所以,科學就在我們的身邊,研究科學就像奧運火炬一樣,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手裡傳遞,所以,讓我們迸發研究科學的熱情!
1、偶然發現法。一個星期天,松滋的胡長城同學在屋後的小溝邊玩耍。溝里有許多小蝌蚪游來游去。忽然,他發現有一個小蝌蚪與其它蝌蚪不和似的,孤獨地在一邊游。他用小樹枝把那脫群的蝌蚪拔到成群的蝌蚪中去,不一會兒,它又孤獨地游到一邊去了。他感到奇怪,就用瓶子將他和另外成群的幾個小蝌蚪分別裝起來,放在家裡飼養觀察。最後,不合群的小蝌蚪成了青蛙,其它長成了癩蛤蟆。通過長期觀察,它弄清了青蛙和癩蛤蟆的幼子之別,寫出了一篇優秀小論文。
這種選題沒有事先考慮,只是對偶然發現的一瞬即逝的現象產生了興趣,從而抓住不放,追根求源。
2、課堂延伸法。小學自然課《動物與環境》中,同學們研究了蚯蚓與光、溫度及水分的關系,弄清了蚯蚓喜歡陰暗、超市、溫暖的環境,而且學會了用差異法進行試驗以判斷失誤因果聯系。課後,你可用學過的方法研究蜈蚣、蟋蟀、螞蟻等小動物的生活環境,你可以繼續研究蚯蚓的其他奧秘:如蚯蚓有眼睛嗎?蚯蚓張耳朵嗎?蚯蚓的再生能力、鬆土能力等。
3、問題探究法。蒼蠅這個小東西真討厭,它是傳染疾病的罪魁禍首呢!但他也真怪,它經常接觸各種細菌而自己卻為什麼不會的病呢?
睡覺可以解除疲勞,恢復精力,那整天在水裡悠閑游盪的魚類也睡覺嗎?
……
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你肯定會有一些不懂的問題,你能不能把它作為小論文的研究對象呢?
湖南省道縣五年級學生毛登聖,一天和幾個同學一起在學校附近的竹林里玩,為竹子裡面究竟是空的還是裝有什麼東西而爭論不休。
細心的毛登聖一直把這個問題記在心裡,它課余查資料,做實驗,用大量的證據得出了結論:竹子裡面不是空的,裝有空氣,有氧、氮、二氧化碳等氣體。據此寫的《竹子裡面有什麼》小論文,榮獲了第一屆全國青少年科學小論文競賽一等獎。
4、教師指導法。如果你飼養了一隻小動物或栽培了一些花卉,項研究它們但又不知從哪方面入手,你可去請教老師,讓老師根據你的實際情況和條件選擇課題。
如果你參加了學校的科技小組,你可以把研究的設想告訴老師,請老師確定研究的題目,你再圍繞題目去觀察、實驗。
5、成語、諺語科學驗證法。成語大多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和實踐中創造出來的,但有的是來自寓言故事、民間傳說,也有些是約定俗成的。其中少數成語不一定符合客觀實際。你可以用科學的方法去辨析和驗證。
"水滴石穿"這個成語是大家熟悉的,意思是水不住地滴下來,能把石頭滴穿,比喻只要堅持不懈,力量雖小也能做出看來很難辦到的事情。但常識告訴我們,"水滴"只不過是一滴液體,他力量很小,沖擊速度也不算太快,怎麼能把堅硬的岩石滴穿呢?成員同學從對這個成語的科學性產生懷疑開始,通過做模擬實驗和查閱資料,驗證了這個成語的科學性。
"春東風,雨祖宗"是一句流傳得比較廣泛的氣象諺語。一位同學3月份一個月的氣溫、風向、天氣情況作了詳細觀察記錄,然後利用科學統計法得出了這句諺語的適用范圍,為氣象預報提供了參考基數。
"葵花朵朵向太陽"這還有假嗎?但湖南蔣林波同學對這一定論發起了挑戰。他通過兩年的實驗觀察,以令人信服的論據得出了"葵花並不是總向太陽轉""向日葵跟著太陽轉應該是指花蕾期,到開花後,就不轉動了"的結論。
今天,我在電視里看見一個科學實驗,是生石灰加水可以煮雞蛋,我想試一試,可家裡沒有生石灰,我只好出去買生石灰,出了家門,我去了商店,商店裡沒有生石灰,我問:「有沒有與生石灰差不多的東西啊?」他說:「有,這個就是。」我瞧了瞧,原來是石膏粉,我想:石膏粉與生石灰差不多,我就把它買回去吧!拿回家後,我放了一杯水,把石膏粉放進水裡,等了一個小時我把雞蛋拿出
來,雞蛋一點溫度都沒有,我把手放進水裡,水和雞蛋的溫度一樣,沒有溫度。我問爸爸,爸爸說:「生石灰與石膏粉的差別就大了,乖乖!只有生石灰才能煮雞蛋!
我好不容易買到了生石灰我迫不及待的把生石灰倒進水裡,迅速放一個雞蛋進生石灰水裡,杯子里出現了一些氣泡,我用手摸了摸杯子,杯子發燙了。等了半個小時,我將雞蛋拿出來,用清水洗干凈,再往桌子上一滾,雞蛋滾的很穩,我斷定雞蛋熟了。為什麼呢?因為生雞蛋往桌子上一滾,因為生雞蛋里的蛋青和蛋黃都是液體,液體撞擊雞蛋殼兒使雞蛋的滾動非常不穩定,而熟雞蛋的蛋黃和蛋青全部是固體,固體不會撞擊雞蛋殼兒,因而使雞蛋的滾動很穩定。所以我斷定雞蛋熟了。
科學世界真是無奇不有啊!
我愛科學!
⑻ 六年級上冊數學基礎訓練人教版(安徽省教育可足額研究院 編)第十頁小探究
安徽的?你要寫清楚啊 我不和你同省,所以不知道什麼是六年級上冊數學基礎訓練人教版(安徽省教育可足額研究院 編)第十頁小探究。
⑼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習作六用數學課上學到的統計方法去研究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算了,我來幫幫你吧......
最近,學校里近視的人越來越多了,特別是高年級的同學。校園里,進進出出的同學有不少人戴起了小眼鏡。一個一年級的小朋友,臉上一副十分稚氣的樣子,可鼻樑上卻已經掛起了沉甸甸的眼鏡。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戴眼鏡的同學可真不少!我們很想知道為什麼,就在這下了一番功夫。在老師的幫助下,我們針對近視做了關於少先隊員近視率與用眼習慣的調查。
在查找資料時,我看到了一組觸目驚心的數字:我國青少年近視發病率是世界第2位,發病率為50%。其中,小學生近視率為22.78%,初中生為55.22%,高中生為70.34%,大學生高達80%以上。我國中小學生患近視的人數占整個學生比例的60%,患者人數超過6000萬。居世界首位。看了這一則網訊,我心中不禁一顫,產生了疑雲:「為什麼小學生也有那麼多人近視呢?為什麼大學生近視人數那麼多呢?從小學生到大學生人數逐漸上升,近視和年齡有關嗎?」一切疑問,都在我心中產生。我又查找到了其他資料,猜測造成近視的原因是用眼習慣不良與學習任務加重。
在蔣老師的幫助下,我們又拿到了學校2007年9月份的學生視力表,經過統計,我得到如下近視(視力不到5.0)數據:一年級92人中有12人近視;二年級82人中有8人近視;三年級92人中有7人近視;四年級94人中有5人近視;五年級130人中有15人近視;六年級133人有42人近視。我發現近視人數從一年級到四年級逐漸減少,但五、六年級卻又增加了,特別是六年級近視人數大約佔了六年級總人數的30%。「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針對近視做了進一步的調查。
不體會生活,就不知道生活的甜。同樣,不問同學,怎麼能知道近視的原因呢?我們採取了詢問法。我來到六年級班中詢問了同學。其中A同學說,他在家裡經常上網玩游戲,時常玩到半夜才睡覺,放假時還玩個通宵;B同學說,她看書寫字喜歡趴在桌子上,有時一邊看電視一邊寫作業,離電視機很近;C同學說,他做眼保健操時經常與同學說笑吵鬧,眼睛痛時還經常用臟手擦;D同學是又矮又胖的,他說他喜歡吃巧克力、糖等甜食,不喜歡吃西紅柿、桔子等含維生素的食物。許許多多的同學都說出了日常不良的用眼習慣。通過詢問,我知道了同學有許多不良用眼習慣,發現同學們近視的主要原因是
1、閱讀時間太長,注意力集中,視力工作時間長。
2、缺乏應有的體育鍛煉和室外活動。
3、看書、寫字姿勢不端正。
4、家長不重視孩子的視力健康。
5、卧床、躺在車廂里看書。
6、在太強、太暗的燈光下看書、寫字。
7、近距離、長時間看電視、上網。
8、不認真做眼保健操。
9、營養結構不合理。
10、學習負擔重,心裡壓力大。
11、經常用臟手擦、揉眼睛。
12、發現遠視力不好,不及時檢查、治療。
在網上,我還了解到:近視很少有病發症的可能;近視原因還有先天性近視,遺傳性近視,但可能性只達1%……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是探索萬物的工具,更是我們身體不可欠缺的一部分。如果失去了尋找光明的眼睛,我們的世界將會是一片黑暗。同學們,一定要保護好眼睛,做眼睛的好主人。記住,千萬不要做到以上12點,還要注意日常飲食習慣哦!我們應該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用科學的方法保護眼睛,愛護我們心靈的窗戶!
小學生閱讀調查表
一.小學生閱讀分析
從課外書種類的選擇看,根據我的調查,我發現看童話和漫畫的小學生較多,看科普知識的人較少。下面是小學生課外書閱讀種類的調查表:從圖中可以看出,漫畫和童話吸引了眾多小學生。看漫畫的小學生占被調查人數的95.4%,看童話的小學生占被調查人數的92.9%。從閱讀時間看,根據我的調查,閱讀課外書是小學生課外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
下面是小學生看書時間選擇和每天閱讀時間的圖表:
從上圖看,小學生周末與寒暑假看課外書的人數分別占被調查人數的100%,90.5%。別外,平時看課外書的小學生也很多。平時除了作業以外,他們有多少時間用於看課外書呢?
根據我的調查,小學生的作業相對偏多,小學生們不得已只從周末抽出一丁點時間看一小會兒書,其他的時間都用到做作業上去了。但是課外書對小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每天仍有很多小學生看課外書。可能由於平時看課外書的時間少,在周末看課外書的人最多。
分析:從圖中可以發現,看書時間在1小時之類的人也是最多的。那是因為由於作業的增多。
從小學生看書感受來看,小學生們都愛看書,看過書後也各有各的感受,下面是小學生的感受:
大多數人都認為看書是一種快樂,也有少數人看書的范圍是家長或老師規定的,而他們卻覺得不想看這些書,認為這是一種負擔。
從小學生圖書來源分析,小學生的圖書來源都不一樣,下面是小學生圖書來源的圖表:看來,從書店購買課外圖書是小學生課外書籍的最主要來源,參加調查的同學都從書店買過書。還有一些同學已經學會在圖書館借書,擴大閱讀范圍。此外,也有小學生從朋友手裡借書。
(一)存在問題
1、學生課外閱讀書籍中,教輔書、尤其作文書比例較大,名著不夠,閱讀面較窄。
2、學生課余時間(雙休日、假期)閱讀隨意性較大,大部分家庭缺乏讀書氛圍,學生借閱圖書渠道不暢。
3、學校圖書館(室)圖書資源還沒有有效利用。
4、學生閱讀習慣、閱讀能力還有待持續培養和進一步提高。讀書筆記有待指導、完善。
5、圖書價格偏高,制約了學生購買和閱讀課外讀物。
6、由於電視、網路等媒體的沖擊,學生很容易受到直觀形象、新鮮刺激的電視、網路等媒體的吸引,讓課外閱讀受到干擾、擠占。
二.小學生課外書閱讀趨向原因分析
從課外書選擇的種類看,看漫畫書和童話書的人最多,這讓很多家長都很擔心。為什麼呢?我分析了一下,總結出這些原因:首先是漫畫,由於漫畫中常會出現幽默的寫法,讓人一看就愛不釋手。漫畫中人物長相誇張,常讓人哈哈大笑。對於童話,童話有很多離奇迷幻的色彩。童話里的人物、動物都非常神奇:會說話的小動物、仙女、巨人……這些都是現實生活中沒有的,因此勾起小學生們的好奇心,所以很想去看這些童話。
從課外閱讀時間看,由於課外作業比較多,小學生的閱讀時間集中在周末和假期。
從閱讀的感受來看,很多小學生覺得讀課外書有趣,但也有小學生覺得無聊。我調查了一下,原因主要是這部分小學生都由家長替他們選擇課外書,他們不能看自己喜歡的書。
從課外書的來源看,書店是小學生課外書最重要的來源。從圖書館、同學處借書,也是小學生課外書的重要來源。家長之間的交流普遍較少,甚少互相推薦課外書(作文書、學習輔導除外),只有熟悉的、理念一樣的家長會互相交流孩子的閱讀情況。其他家長好像不太重視孩子的課外閱讀,至少他們的重視和關注程度不如論壇上的家長這樣熱心熱衷。
三.解決辦法
以上這些例子都是在小學生閱讀中經常出現的,可是如何解決呢?我想出了一些辦法。對於那些只愛看童話或漫畫而不愛看科學知識的小學生,家長可簡短的講一些神奇有趣的科學知識勾起孩子的好奇心,引導孩子去看科普讀物。
老師們也要適當的給孩子布置作業,讓孩子們有更多的時間讀課外讀物。
對於課外書的來源,我覺得學校可以在各班級開展借書角活動,讓同學們可以互相借書,交流讀書感受,引導同學們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范圍。
根據我的調查,閱讀課外書是小學生很重要的一項課外活動,並且增加了小學生的知識范圍,開擴了眼界。可是在小學生閱讀課外書中,也存在一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要老師、家長和學生達成一致,合理分配好讀課外書的時間。
表格?
童話書:30%
科普書:20%
故事書:45%
勵志書:5%
將就著用吧~~~
⑽ 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編寫的小學生六年級下冊數學練習冊答案人教版90業至93頁海燕出版社
往一個底面直徑是20厘米的圓柱形杯中裝水,杯里放有一個底面直徑為6厘米,高為10厘米的圓柱形鉛錘。當水把鉛錘淹沒後,把鉛錘取出,杯里的水會下降多少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