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國加州小學語文Treasures教材的簡介
美國加州小學語文Treasures教材是加州教育系統用於課堂教學的主要課本。 這套教材由兩大教版育巨頭出版公司權共同出版, 裡面精選了很多非常經典的繪本和各種閱讀資源。 由兒童教育專家精心挑選並編排了循序漸進的主題和相關的學習內容。 每一個年級所選用的資源都是根據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心智和閱讀水平安排的,構架合理, 印製精美, 內容豐富多彩。每本書有幾個單元, 每個單元由幾個主題組成, 每個主題又由一篇背景導入,主題繪本, 和後續的練習和寫作。
這套教材對中國學生的聽說讀寫全面能力提高有很大幫助。
B. 美國加州小學語文Treasures教材的詞彙
教材中出現的常見詞彙和擴展詞彙
Treasure的第一冊主要涉及的相關語法知識總結如下: Unit Grade1 Grammar一年級語法 morphology詞法 Syntax句法 Unit1 Word order (詞序)
Modal verbs (情態動詞) Statements (陳述句)
Questions (疑問句)
Exclamations(感嘆句) Unit2 Nouns (名詞)
Plural Nouns (名詞復數)
Irregular plural nouns (不規則名詞復數)
Proper nouns (專有名詞) Unit3 Verbs (動詞)
Present tense verbs (動詞的現在式)
Past tense verbs (動詞的過去式)
Contraction with not (與not有關的縮寫) Present tense (一般現在時)
Past tense (一般過去時)
Sentence Combining (句子的合成) Unit4 Was, were (是)
Has, have (有)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 (現在進行時) Unit5 Adjectives (形容詞)
Adjectives that compare (形容詞的比較)
Colour words (顏色的詞)
Number words (數詞)
Synonym (同義詞)
Antonym (反義詞) Unit6 Pronouns (代詞)
I, me (我) Sentence Combing:subjects, predicates
(句子構成:主語、謂語)
C. 美國小學語文 塞娃阿 這套書怎樣
很不錯的哦 我看過收獲很大 望採納
D. 美國小學語文有哪些教材
五年模擬三年小升初
E. 美國語文有小學內容的嗎
有的,但是美國的語文教材是和中國不同的,它們偏重的是詞語語法,我們偏重的是識字說話,你如果想下載可以到小木蟲論壇
F. 看美國小學語文老師怎樣教《灰姑娘》(轉載)求答案
鏡頭一: 當學生說出如果在午夜12點之前,灰姑娘如果不跳上南瓜馬車可能會出現的後果時,教師說:「所以,你們一定要做一個守時的人,不然就可能給自己帶來麻煩。另外,你們看,你們每個人平時都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千萬不要突然邋裡邋遢地出現在別人面前,不然你們的朋友嚇著了。女孩子們,你們要注意,將來你們長大和男孩子約會,要是你不注意,被你的男朋友看到你很難看的樣子,他們可能就嚇昏了(老師做昏狀,全班大笑)。 這里教師向孩子傳遞了誠信意識——「一定要做一個守時的人,不然就可能給自己帶來麻煩。」同時也教育學生要注意自己的儀表——「不要突然邋裡邋遢地出現在別人面前。」(老師做昏狀,全班大笑)可見,教師美國式的坦誠與幽默色彩的教育對於讓女孩子注意自己的儀表是多麼的幽默、風趣而富有成效!鏡頭二: 在學生討論灰姑娘的後媽為什麼不讓灰姑娘參加舞會後,教師說:「是的,所以,我們看到的後媽好像都是不好的人,其實她們只是對別人不夠好,可是她們對自己的孩子卻很好,你們明白了嗎?她們不是壞人,只是她們還不能夠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去愛其他的孩子。」 這里教師能夠客觀公正地對待他人——後媽不是壞人,「只是她們還不能夠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去愛其他的孩子。」這又是教師的一個引導,旨在讓孩子在生活中要正確地、客觀地對待自己身邊人,對學生形成為人處世的態度會有深刻的影響。鏡頭三: 在學生得出灰姑娘是得到仙女幫助後,才有機會成為王子新娘的,老師說:「所以,孩子們,無論走到哪裡,我們都需要朋友的。我們的朋友不一定是仙女,但是,我們需要他們,我也希望你們有很多很多的朋友。」 這里教師不失時機對學生進行友愛教育——無論走到哪裡,我們都是需要朋友的,「希望你們有很多很多的朋友。」這是我為之拍案叫絕之處,自然、朴實、毫不做作,恰到好處地引導孩子們快樂、健康地成長,這種教育方式是多麼的可貴!
鏡頭四: 當學生說出灰姑娘在後媽不願意她參加舞會的情況下,還出現在舞會上,得出決定參加舞會的是灰姑娘自己的時候,老師說:「所以,孩子們,就是灰姑娘沒有媽媽愛她,她的後媽不愛她,這也不能夠讓她不愛自己。就是因為她愛自己,她才可能去尋找自己希望得到的東西。如果你們當中有人覺得沒有人愛,或者像灰姑娘一樣有一個不愛她的後媽,你們要怎麼樣?」 這里教師的引導、啟發,學生有了自我意識——要愛自己。生活可以有別人不愛我們,但我們沒有理由自己不愛自己,這樣的人文精神的傳遞真讓人贊嘆不已!鏡頭五: 在學生學完整篇課文之後,老師問學生,故事有什麼不合理的地方?學生說出午夜12點以後所有的東西都要變回原樣,可是,灰姑娘的水晶鞋沒有變回去。老師說:「天啊,你們太棒了!你們看,就是偉大的作家也有出錯的時候,所以,出錯不是什麼可怕的事情。我擔保,如果你們當中誰將來要當作家,一定比這個作家更棒!你們相信嗎?」 這里教師向學生傳達遞了批判精神——偉大的作家也有出錯的時候。同時,又向學生傳遞了寬容和自信心——出錯不是什麼可怕的事情,「如果你們當中誰將來要當作家,一定比這個作家更棒。」 …… 透過以上這些精彩的鏡頭,彷彿讓我們感受到美國小學語文教師無數個平平常常的教學細節,感受到不斷的潤物無聲地影響和塑造著無數個美國未來一代的心靈的美國式教育。 由此我想到,要想提高中國國民素質,必先從教育做起,要從每一學科,每一堂課抓起,要結合學科內容,結合教材特點,不失時機地向學生傳遞做人的最基本品質,傳遞作為當代公民必備的素養,真真正正地關注教學中的每一個細節,潤物無聲,點滴滲透,才能全面提高國民素質,才能真正把人口眾多的劣勢變成人力資源優勢。
G. 國外小學語文教材具有哪些特點
課改故事 教學必須關注學情 課堂教學至少要有兩個「關注」:一是關注教材,要鑽研教材,吃透教材,不僅弄清教材的內容和表達形式,而且要弄清所教教材前後之間的聯系;二是關注學生,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了解學生的知識、經驗背景。在此基礎上,我們認真思考,教學的哪些內容和方法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哪些知識是學生已經知道的,哪些知識是學生經過自主學習可以明白的,哪些知識需要教師引導點撥才能弄明白的,哪些問題是學生目前無法解決的。這些在備課時要盡可能考慮得周全些,在上課時乃至課後也要通過各種方式吸收反饋信息,即時作出准確的判斷。不論課前、課中還是課後,在研究教材、學生,並作出判斷之後,都要採取相應的對策。我在教學《我是什麼》的第二課「理解課文」時,有過一些經驗和教訓。在教學課問第一部分時,最初我准備讓學生用 「有時候------有時候------」練習造句,後來經過試探發現這對學生來說太容易了,不能真正起到激發學生思維和運用語言的作用,我果斷地捨去了這一環節。如果不改,必然會浪費時間,使其他部分的教學更為緊張;更重要的是,由於研究的是不成問題的問題,必然會讓學生感到厭煩而失去學習的興趣,挫傷他們的積極性。「水在池子里睡覺,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裡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開大會」,學生也容易理解,於是我從另外的角度提出問題:「睡覺」,「散步」,「奔跑」,「唱歌、跳舞開大會」在課文中能不能交換?要解決這個問題,學生既要想像水在不同環境中的各種狀態,又要辨析幾個動詞或動詞性詞語的意義,這就迫使學生開動腦筋,從而促進思維的發展;更重要的是這樣作,能讓學生感悟到一條使用語言的基本原則,這就是詞語要准確地表達事物的特徵。當然,學生在討論中也可能提出,水在江河裡也會唱歌、跳舞,在海洋里也會睡覺,這也沒有什麼可為難的。水在江河裡跳舞、唱歌,那是在發大水的時候,水在海洋里睡覺,那是風如平浪靜的時候,也就是說是在某些特殊的時候,在一般情況下並非如此,正因為這樣,所以,課文在這一段話的開頭用了一個詞「平常」,這進一步說明,作者寫作時思考的嚴密和用語的精當。學生在議論水對人做好事的時候,教室里小手林立,幾乎所有學生都想發言。十幾位學生發表意見後,舉手要求發言的仍有很多,但由於時間有限,我只好強行結束討論,轉入新的話題,結果致使一部分學生因沒有展示自我的機會而情緒低落下來。要是一開始就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那每個人就都能發表意見了;在此基礎上開展全班交流,起質量就會明顯提高。當問到水為什麼會發脾氣,干壞事時,沒人發言,小組討論後,學生仍說不到點子上。無奈之下,我只好直截了當地告訴學生。這樣雖然簡便、省時,但索然無味,難以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是我早料到這一著,在學生思維受阻時講一講「小村莊的被毀滅的故事」和哈爾濱缺水事件,學生就很容易明白,水之所以為患,那是由於人們破壞植被,污染環境的緣故。這樣,在接下來議論怎樣讓水只做好事不幹壞事的時候,學生的思路就會更加明析了,發言就會更加中肯了,接受的人文教育就會更加深刻了。課堂教學,最根本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關注學情是促進學生發展的基礎,只有關注學情,才能科學地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的方式方法,最大程度地讓學生獲取知識,增強能力,活躍思維,弘揚創新精神,那種無視學情,一味跟著經驗走,跟著教參走,跟著感覺走的教學,只能是高耗低效的教學。
H. 美國小學生的語文課本為啥叫 treasure 呢。
我網路抄了一下,看到這幾本書了,Treasure 有寶藏的意思,我覺得挺有趣味性的,不過內容我還沒看,可能翻譯成「語文」的人是根據裡面的內容翻譯的。
O(∩_∩)O
其實我覺得這個翻譯有點怪,相對應我們的語文課的話,那也應該是《英文》。呵呵。
我覺得翻譯成《探寶之旅》不是更好?還能體現其趣味性。
--------------
額,我又想了想,會不會是說他們的語文課教材叫《探寶之旅》,不是《探寶之旅》=語文。
--------------
囧
I. 美國小學語文中的一段話,求翻譯,圖見下
這個牧場艷麗得就像一個花園
並且它閃爍著絢麗的紅色
但是草坪上沒有一根草
Boorklet(這是什麼單詞看不懂)在它的床上睡覺
J. 美國學校如何教語文和歷史
學什麼不重要,關鍵是跟誰學,因為學的東西早晚會過時,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本領卻可以受用終生。
今天和大家聊聊我在美國的生活。
上周末去孩子的中學參加家長會。正巧聽了羅輯思維視頻《即將到來的階層社會》,羅老師在裡面談到了美國的中學教育,我想給大家補充一點信息。
我孩子所在的學校,一般每學年開始會有一次家長會,第一學期末和第二學期中再各開一次。學年初的家長會是由任課老師介紹自己和教學的內容,剩下來的兩次是家長和每一科的任課老師一對一地討論孩子的學業和其它情況。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的家長會,和六七個老師分別交流一遍,整個半天時間就沒有了。
在很多國內家長眼裡,美國的父母不操心孩子,這其實不很准確。羅老師在那一期節目中介紹的那些環境不是很好的家庭,確實不操心孩子的事情,但是越有社會地位的家庭在孩子身上花的時間越多。我孩子所在的學校,很多學生的家長是財富五百強公司的CEO和高管,或者是一些著名的投資人,他們盡管工作很忙,但是學生家長會總是參加的。
學年初的家長會從形式上來看,和中國學校的有一些相似之處。所不同的是,中國的中學生有固定的教室,開家長會時大家坐在學生的教室里,每一個任課老師來一一介紹。在美國的私立學校,從小學開始就是選課制,每個人學的課程不同,即便是同一門課,不同難度的也在不同教室上。
因此,一個班上的同學上課常常不在一起,上課時各自到各科教室去就好了,有點像中國的大學選修課,行政班雖然存在,卻沒有太大的意義了,當然,這樣也就沒有了固定的教室。在這種情況下,家長會是由家長們按照孩子某一天上課的次序,到每一科的教室去開。孩子如果上了六門課,家長就要跑六個教室,每次換教室,中間有5分鍾空隙。這樣,家長就能體會一下孩子們一天的生活。
在很多人看來,美國中學教育很差,中國中不溜的學生到美國學校輕易地就能考全A。不過,如果把美國最好的100所高中和中國前100名的拿出來對比,還真不好說哪邊的教學質量高。相比而言,中國在數、理、化上難題做得多,考這三門課的難題,美國孩子比不過中國的。但是單比數理化,如果看誰學的內容多,中國最好中學的學生就比不過美國同檔次的中學生了。
我的大女兒在高中不算是最好的學生,但是高中畢業時不僅學完了大學的微積分,而且連線性代數、復變函數和概率論都學了,在生物方面,她學完了大學的神經科學等課程。後來她在MIT少修了七門課,說明高中所學課程達到了MIT本科的要求。而在她的年級里,比她更好的也大有人在。不過,中美教育最大的差距在於語言、寫作和人文科學上,美國孩子閱讀、寫作和表達能力要比中國的好很多。
那麼美國中學是怎麼教孩子人文學科和基本的語言、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呢?我可以給大家轉述一下在歷史課堂和英語(語言和藝術)課堂上,孩子的老師介紹的教育方法和內容。
先說說歷史課。在我上中學讀歷史時,印象比較深的就是老師一個人照書本講,學生們死記硬背,記知識點,背結論,好的老師(比如四中的石國鵬)不過是講課風趣點而已。美國中學的歷史課卻不是這么教,學生也不是那麼學。孩子的歷史老師強調的是學生必須掌握四個技能,歷史問題研究、資料的理解和分析、論文寫作,以及最後在台上的表述。
在中國,每一道歷史題有標准答案。美國的歷史題常常沒有標准答案,只有好的和不好的,符合邏輯的和不符合邏輯的。所謂好的答案,就是從事實出發、符合邏輯的結論,這些結論未必和書上講的一致,也未必和主流歷史學家看法一致。所謂壞的答案就是直接抄來的,沒有證據支持的。
為了培養學生們給出「好答案」的能力,老師要讓學生選擇他們感興趣的歷史課題做研究,教會孩子們查資料和使用資料的能力,孩子們要寫十幾頁紙的論文,然後要在班上講述一刻鍾時間自己(和小組)研究的結果。比如我女兒最近一個作業就是要分析古羅馬衰亡的原因,她看了很多資料,最後選擇了從稅收入手完成論文。從這個教學方法來看,你會發現它很像自然科學的教學。美國的好學生都非常能寫,非常能說,這不完全是英語教學,和各科都要求寫作有很大關系。
接下來和大家講講英語,當然寫作也是很重要的。不過更讓我感興趣的是他們作文的題目,這個題目實際上向孩子們傳遞了一種價值觀。我女兒最近一篇作文是關於一篇文章的讀後感,文章的內容是這樣的:
查爾斯是中學棒球隊明星,英俊高大,孔武有力,喜歡上年級里的一位女生莎拉。美國高中生談戀愛不被禁止,是很普遍的現象。而運動隊隊員常常是女生眼裡的紅人。不過莎拉卻喜歡上另外一位其貌不揚,甚至有些弱小的泰戈。
有一天查爾斯找到泰戈,要教訓他一下,讓他離莎拉遠一點。泰戈說,你要打就打吧,然後摘下眼鏡,先放在一邊,然後對查爾斯說,你來吧。查爾斯上去就是一通老拳,把對方打得滿臉掛彩。
泰戈也沒有還手(當然還手也沒用),等查爾斯打夠了,收手了,泰戈說,你要是沒事了我就走了。說完,泰戈從一旁拿回眼鏡,戴在臉上走了。查爾斯看到那副乾乾凈凈的眼鏡,戴在青一塊紫一塊、又臟又花的臉上,趴到地上哇的一聲就哭了出來,他覺得從來沒有輸得這么慘。
我的轉述遠沒有原文那麼精彩,但是文中想表達的意思你已經明白了,它所傳遞的價值觀也很清楚。講到這里,我想起前不久去世的外交家吳建民生前講的一番話,「軟硬都是手段,哪個難?軟難。硬,你打我一下我踢你一腳,這個三歲小孩子也會,沒有難度。講道理,談判,軟實力,這個很難。首先別人要喜歡你」,在現代文明社會,需要以道理服人,而這個本領,需要從小學起。
回到羅老師上次聊的話題,一種好的教育是能力和素質的教育,這裡面不是簡簡單單地開一些人文課程,搞一個課外活動那麼簡單的。而是通過每一天的課程(和課外活動),不知不覺地把好的、適合我們當下社會的價值傳遞給孩子。同時,讓孩子在學習每一門課程的時候,通過知識的學習掌握分析問題、獨立思考、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這樣今後才能成為社會的精英。
我的記憶力不算差,但是在大學所學的大部分內容,在高中學習的一小半內容早已忘卻。相信大部分朋友比我好不了多少。有些課程學完後,內容已經忘卻,但是我能感到解決問題的水平有了提升,而另外一些課程,除了當時了解了一些支離破碎的知識點外,沒有任何提高。
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MIT的學生有一個普遍觀點:學什麼不重要,關鍵是跟誰學,因為學的東西早晚會過時,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本領卻可以受用終生。
延伸閱讀:美國的中小學如何教歷史?
(向上滑動查看內容)
文/程映虹(美國特拉華州立大學教授)
美國的中小學如何教歷史?盡管筆者是在美國教歷史的,但沒有經歷這個國家的本科教育和碩士教育,對美國初等和中等教育的歷史怎麼教更是一無所知。正因如此,當我後來逐步了解其中情況時,便不免生發出很多感想。
愛國主義宣傳不能歪曲歷史真相
第一次對美國小學生如何了解歷史有點感覺,是從我女兒那裡得來的。當時我們在波士頓,說起城市的歷史典故,尤其是發生於1770年3月英國軍隊開槍打死幾名抗議平民的「波士頓慘案」,保羅·李維爾據此畫的著名版畫,當時在上小學的女兒說:老師說那是誇張的,那幅畫是當年波士頓愛國者的宣傳。
女兒的話讓我很吃驚——美國歷史教師怎麼不站在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的立場上引導學生,「激發」對民族仇敵的恨和對自己國家的愛,而是對這種「愛國主義」潑冷水?
後來了解了一下,真相還真是如此。當時一小隊英國士兵,在群情洶涌的波士頓居民逼迫和雪球攻擊下驚慌失措,一士兵於慌亂中開槍,打死五個平民。整個事件是雙方在局面失控下的沖突。事件發生後,英國軍隊把涉案士兵送上法庭。至於保羅·李維爾的那幅畫,一方面激起了波士頓人民的反英情緒,有利於獨立運動,另一方面把英國士兵描繪成行刑隊而波士頓居民是無辜的被害者,歪曲了歷史真相。
歷史教育在這里起到的作用,不是在既定的意識形態前提(愛國主義)下推波助瀾,不是為了證明自己一方的正確,而對歷史的某個方面故意誇大或忽視和掩蓋,更不是為了達到宣傳的效果而不擇手段,而是對真相的了解和對事件性質的多重分析。
歷史是不懈的追問
「波士頓慘案」這個案例,用一個細節回答了「什麼是歷史」這個大問題。「什麼是歷史」這個問題,是美國歷史教育從小學到大學一開始就要明確且不斷重復的。對這個問題千篇一律回到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定義,即「通過不懈的追問獲得的知識」。這樣一個追尋知識的過程本質上是開放而不是封閉的。在原則上它要求通過不斷的探尋、論辯和發掘達到對過去的了解,而不是為了達到某一個結論或證明某一個理論。
習慣了中國的歷史教育後看美國的歷史教育,從教到學會發現很多區別,但更重要的是對「歷史」本身理解的不同。中國的歷史教育強調的是歷史知識的客觀性和有用性,即相信通過「科學的」方法可以獲得有助於現實需要的那個過去。這種對歷史的定義重結論和實用性,鼓勵了歷史教育中的權威主義和實用主義傾向。所以,在學生的下意識中,課本上的知識都是正確的、重要的和有用的,實際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都是必然會發生的;而對老師來說,「教」就是怎樣通過灌輸這些知識把「學」引導到那個既定的結論上去。
這樣的歷史教育很難容納沒有統一結論的探討(盡管這種探討反映了歷史和社會的多重側面)和無實際效用的歷史知識(盡管這些知識可能增進對人性之復雜的認識),受教育者常常表現出對歷史認識強烈的自信和確定感。
而美國的歷史教育(尤其是近幾十年來)強調的是探索和了解歷史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達到的常常不是一個結論,而更多的是對歷史認識的一種態度。這種態度強調的是歷史過程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是對歷史認識和歷史闡釋中主觀性的承認,從而是對任何權威主義和實用主義的質疑和批判。
它並不以了解「真相」自誇,更不以達到對某個歷史事件的評判為終點,而是鼓勵學生不斷地探索對歷史事件的多重解釋,保持開放的視野,以加深對人性的理解。從根本上說,這樣的歷史教育拒絕「歷史必然性」這樣的觀念,受教育者常常表現出對歷史真相和歷史闡釋的困惑,正是這種困惑激發起他們對歷史更多的好奇和興趣,引導學生朝開放的、多樣性的方向,而不是朝著某個單一的和既定的結論進行思考。
美國歷史教育如何貫徹愛國主義
任何國家的歷史教育都要貫徹愛國主義的原則,主要是建立對國家的身份認同,培養民族自豪感。美國的歷史教育也強調「美國人」的概念,但重點不在於「做一個美國人」(或者說「做一個美國人」這樣的問題基本不會出現),而在於讓學生認識到今天的「美國人」這個概念是怎樣演變來的。
上面引述的《美國史——從前哥倫布時代到新千年》開篇就說:「這些有關美國歷史的故事會幫助你問這樣一個問題:『什麼是美國人?』而你的思考又將幫助回答這個問題。」這樣的說法並沒有先驗地設定一個讓學生理解和接受的「美國人」的身份認同,而是告訴學生:「美國人」這個概念始終是開放給每一代的美國人去思考的,而他們的理解和選擇也就幫助塑造了每一代的「美國人」。
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一樣,只要是愛國主義,就難以擺脫狹隘偏激和情緒化的影響。很多所謂愛國主義的表現其實是對外界的無知和排外情緒,甚至是種族主義,這一點在美國一些政治上比較保守的人群中(很多又集中在南部和中部一些相對閉塞的地方)表現得非常突出。
但在多元化的美國社會中,愛國主義教育一般處於自由派的影響之下,不但說教的色彩比較淡薄,沒有強加於人的姿態,而且教育者(包括教材)和學生之間可以感覺到一種平等和信任關系。這在上面「什麼是美國人」這個例子中可以感受得到。實際上,我在美國學歷史和教歷史最大的感受,就是平等和信任。
作為外國學生,在美國上歷史課可以毫無顧忌地對美國歷史和政治作出種種批評;作為外籍教師或教授,學校當局和同事從來不會考慮僱傭你教文科會不會有任何意識形態的「副作用」,你的講課是否符合美國愛國主義的「主旋律」。僱傭的唯一資格,就是學術背景和水準,包括多元化的族裔成分。學校不會冒著被起訴的風險說你意識形態有問題(當然,公開挑戰普世的道德原則為奴隸制和種族迫害辯護的除外)。
作為一個移民國家,美國愛國主義教育最大的特色,就是尋找既符合各色人等的身份和需求,又符合這個國家歷史和制度的共同點,即對自由的追求和對權利的肯定。這就使得美國的愛國主義教育實際上非常簡單易行。愛國不是抽象的,不是上對下的,也不是光講奉獻,而是落實到個人的自由和權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