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語文中里與德育教育有關的課文有哪些
小學階段是對學生進行社會公德,良好行為習慣教育的最佳時期,在教學中的滿堂說和脫離實際、枯燥無味的空間說教,不但激起其興趣,而且會使小學生厭倦,只有把知識與趣味結合起來,才能讓孩子從中受到教育,受到啟發,達到較好的效果。
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覺悟和社會主義道德品質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選好教學滲透德育方法,這是關鍵,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應注意因文而異選擇適當方法,才能增強說服力,使學生易於接受,受到熏陶、感染和教育,作為一名從事二十多年小學語文教師,我通過不斷實踐探索,根據小學語文學科的特點,在學生字詞中滲透德育,在閱讀文章中滲透德育,在習作中滲透德育。
一、在朗讀訓練中滲透德育
語文教學中最常用的朗讀,是以聲音為媒介,「以聲入情,因聲求義」的教學方法。它可以讓學生領會課文的意義,體味課文蘊含的情感,受到思想教育。
朗讀活動是小學兒童最初的閱讀活動。人類語言學研究表明,朗讀並非機械地把原文讀出來,而是通過內部語言,用自己的話來理解原文的句子或段落,從而把原文中的思想變成讀者自己的思想。因此,教師可以在朗讀中巧妙地滲透德育。近幾年,我校進行了「以讀為本,悟情明理」的課題研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課題研究表明,在課堂上讓學生細細地讀,理解、入情地讀,能幫助教師達到預期的德育目標。
二、 在學生字、詞中滲透德育
在小學階段,學生要認識2500個左右的常用漢字,教師在識字、寫字教學中可以根據漢字的結構滲透德育,可以通過學生的觀察,具體分析字形同做人處事之間的關系,將識字、寫字教學同育人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趣味盎然的字形分析中掌握字的結構,明白做人的道理,受到團結友愛、謙讓互助、集體主義等方面教育。
比如,在學習「乳」字時,為同學們講解它的來歷,在甲骨文中是手抱嬰兒哺育的形象,,再延伸到各位媽媽哺育小朋友的辛勞,這樣的教學不只使其記住了「乳」字的寫法、意義,還加強了同學們對母愛的認識,教育他們心知感恩孝敬父母。此外,因喜歡和腐蝕和啄食農村垃圾能消除動物屍體等對環境的污染,起凈化環境的作用。所以一些地區對「烏鴉」代表著災難和吉祥的看法是不正確的,學生們從中不只懂得了該片語的使用和意思,還培養了糾正錯誤看法,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們愛護鳥類、愛護小動物的情操。
三、 在閱讀文章中滲透德育
課外閱讀是語文德育實施的途徑之一。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徵,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空間
騰訊微博
騰訊朋友
收藏
分享
頂
踩
回復 舉報
中學生作文
沙發
樓主| 發表於 2014-1-19 11:16:50 | 只看該作者
當然,書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選擇地讓學生去讀。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思想實際,向學生推薦有關讀物,列出書目,引導學生去讀,要加強閱讀指導,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教給他們讀書的方法,特別是評價與欣賞的方法,使學生從閱讀中有所收獲。例如針對有些學生沉迷於某些談情說愛、情意綿綿的情節,便組織學生認真學習有關文藝理論的書籍,引導學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悲歡離合,總是離不開時代特點的;針對某些學生閱讀時只注意故事情節,教育他們在閱讀文藝作品時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內容,看到它的社會意義,從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書相當於一位良師益友,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習成績,而且還能培養刻苦學習、戰勝困難的奮斗精神,所以應該鼓勵學生訂閱書刊雜志,使學生擴大視野,提高思想覺悟。
四、 在習作練習中滲透德育
作文教學也是語文學科實施德育的重要途徑。我並沒有給學生設定寫作的模式,也沒有要求篇幅和數量上的限制,而是要求學生們有經歷、有感觸、有寫作慾望,就隨時寫下來,我也隨時給學生們小作品進行批改和引導。作文是對生活反映,所以我引導學生體驗生活的過程就應該重視德育的滲透的過程。
如:可以把學生帶到大自然,從中細細地觀察感受大自然。學生在草地上漫步,在花下徘徊,直接面對大自然,會產生創作的沖動,這樣既能寫出一篇篇優美的文章,也鍛煉了寫作能力,也能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達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我還引導學生通過注意周圍發生的人和事激發寫作慾望,積累寫作素材,這樣同樣能實現培養作文能力,又實現了德育教育滲透目的。記日記也是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但大多數學生寫日記都說真話,說心裡話,這能起到求真務實的作用,寫日記還能規勸自己上進,勸人改過,許多學生在日記中貶假惡丑,贊揚真善美,這樣能起到教人向善、愛美的作用,充分利用日記這種寫作形式進行德育教育,在日記中促進學生的自我教育。
作文是思維創作的高級表現形式,它能綜合反映出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知
❷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語文教材選取了大量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有塑造人物豁達開朗、大愛無疆,專心靈崇高的;屬有描寫祖國大好河山,表現自然美的;有展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有表現語言音樂美,文字建築美,詩句音律美的古今詩詞等。這些課文都以不同的方式體現了作品的內在美,富有質朴美感。教材中所體現的濃濃人文氣息,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使他們在接受知識的同時,也接受真善美的思想。因此,作為語文老師就應該充分利用好語文學科的德育優勢,積極探索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用好語文教材。我們要深入鑽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點,加強德育滲透。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切忌空泛、枯燥地說教,人為地撥高。教師要避免在教學中走極端:既不能光講授語文知識,也不能只強調思想教育。教師要深入備課,在教學中做到寓教於情,寓教於理,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效果。
❸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當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務,應當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因此,教師在教學語文的過程中,除了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還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諸育的和諧發展。 俗話說人無德不立,業無德不興,這句話就點明了德的重要性。在應試教育中教育者只關注學生成績的提高,而忽視了德育教育,導致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落後,出現一些社會問題,因此必須重視德育。所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也就是除了要牢固樹立教書育人的觀念外,還要善於把握教材中德育的內容,選好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方法,講究德育時分寸的適度,讓學生潛移默化的提高社會主義覺悟,初步具有辨別是非、善惡、美醜的能力,這樣能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蘊含著豐富多彩的育人典型,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滲透,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我認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滲透德育教育:
一、正確把握好教材,找准德育切入點。
語文學科不僅是集工具、知識、能力、文學欣賞於一體,更重要的也是一門思想教育學科。它的內涵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拓寬,它不僅是人的交際、思維、生活的工具,還是人認知世界、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工具,同時又有著強烈的人文因素,對學生人格的熏陶、情感的陶冶、社會責任感的形成有著其它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篇篇文章,或是對真、善、美的頌揚,或是對假、丑、惡的鞭笞,或是作者高潔品性、高尚人格魅力的寫照,或是對祖國大好河山、社會主義建設日新月異的熱情洋溢的贊美無一不是作者某種思想感情的渲瀉,其間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內容。這是語文學科得天獨厚的教書育人的有利條件。我們語文老師就應該充分把握好語文學科的這優越性,積極探索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用好語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點,加強德育滲透。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既不能空泛,枯燥地說教,也不能人為地撥高,因為語文教學中的德育並不等同於政治課程中的思想教育。要避免在教學實踐中走極端:不能光講授語文知識,也不能一味強調思想教育。要寓教於情,寓教於理,做到有的放矢。如在教學《畫楊桃》時,結合一個學生將楊桃畫成五角星惹來同學們的鬨笑,最後在老師的指導下這些學生終於知道了坐在不同的位置觀察楊桃,其形狀是不相同的這一深刻的道理,讓學生明白在做事做人中要實事求是,不能想當然;教學《古井》時讓學生學習無私奉獻的精神;教學《示兒》時,讓學生通過反復誦讀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首膾炙人口的愛國詩句,從而理解詩人陸游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統一祖國的深摯強烈的愛國激情,讓學生從中受到熏陶,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人生觀、道德觀、生死觀、榮辱觀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讓他們的人格逐漸完善,成熟起來,明白要怎樣做人,做什麼樣的人的深刻道理。這是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們一定要深入研究新課程標准和教材,做好教學過程中的德育工作。
二、正確處理好德育與語文教學之間的關系。
作為語文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獲得最基本的語文素養,還要從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這是語文學科的性質與地位決定的,是社會、國家賦與的我們語文教師的歷史使命。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花時不宜過多,要點到為止,不能影響語文教學。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出除了要正確把握好教材,找准德育切入點;還要認真研究教材,處理好德育與語文教學兩者之間的關系,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語文教學畢竟語文素養的提高才是主旋律、主產品。德育僅僅是語文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也絕不能少的衍生品。所以在教學實踐中,只有正確處理好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才不至於喧賓奪主、流於形式。也就是說,教師在具體操作中,不能把德育看作歸納文章的主題的程式,輕描淡寫地帶過,也不能像分析文章一樣,深入細致。正確的做法是: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抓住關鍵,引導學生分析文章最能感動自己、震撼自己的語言文字,從中加深體會,產生共鳴,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學生、影響學生、塑造學生。通過突出文章中的閃光點,使學生發現其光輝,且深切地感悟到其道理的正確或精神的可貴,讓他們把這些精神的種子撒播到自己的心田。如在教學《再見了,親人》這一課時,教師除了要教學作者是如何選擇材料來體現、突出中朝兩國人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共產國際主義情誼的,,還要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知識的同時受到這方面的教育。
(一)、在教學作者背景中滲透德育教育
每篇文章的時代、作者背景都是不同的,讓學生課前預習尋找關於這篇文章的時代背景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因為這不僅能幫助學生加深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還能讓學生從中深切感受到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認識作者的高尚品格,從而情不自禁的受到感染,有助於進行道德教育
(二)、在解讀課文時滲透德育教育
教材編排者選的這些課文都是有原因的,從各個角度進行選材,達到各種育人的目的。而教師就是在分析這些課文的過程中,根據其內容和特點,掌握適當時機,靈活地進行德育教育,從而達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1、從學習古詩中滲透德育
詩歌自古就是傳統和弘揚中華文化最形象的載體,詩歌更是千百年來塑造炎黃子孫人格氣質最獨特而有效的方式。學生通過學習古詩了解我國博大精深的詩文化,古詩語言簡練精闢,每一首詩都融入了作者的感情,從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思想感情,進而達到愛國教育的目的。通過讀詩來陶冶學生的情操,通過積累古詩,來沐浴學生的心靈。
2、反復誦讀,悟出情感
古人雲讀書百遍,其意自現。指的是通過反復朗讀,就能明白文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語文教材中有些意境優美、情感濃郁的文章特別適合用多讀的方法來達到道德教育的目的。只有把課文讀通、讀熟了才能很好的理解課文內容,人物的思想感情。讀的方式很多種在把課文讀熟的前提下可以採用分角色朗讀,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加了解課文內容,更加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
3、通過分析詞句領會內涵
語言文字是情感的載體。在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文章中重點的字詞語句,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從而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滲透德育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他不僅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有效途徑,也是進行德育滲透的重要渠道。教師要很好的利用綜合性學習活動,進行德育教育,使德育進一步延伸。比如在語文實踐性作業設置時可以讓學生做一個農民種花生、起花生以及花生生長過程中除草、打葯的調查報告,簡單的一個作業,由學生向家長咨詢,然後自己做這個調查報告,讓學生了解種花生的整個過程,從而了解到父母的辛苦,達到了一個很好的德育效果。
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要求教師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充分挖掘語文學科中的德育素材,靈活運用,把學生自然地引入到和諧自然的情感氛圍中,讓他們自己去體會人性的光輝。在小學教育中應該重視德育,這樣培養出的學生在社會上才更加有競爭力,更能適應社會的進步。
三、認真研究學生,深化德育效果。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任何教學活動的開展都離不開他們的參與、互動。德育也如此。品德素質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宣教代替學生的德育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與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體驗德育魅力。只有珍視、尊重學生獨特的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我們的德育工作才能被學生接受,才能達到教育培養的目的。因為, 如今的孩子,要麼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地位優越,深得父輩的寵愛,缺乏對他人的關愛、給予與奉獻的精神、意志薄弱,承受不起挫折等;要麼知識面廣、生活經驗豐富、叛逆心強、容易與教師唱反調這些,都給我們的教育工作到來了一定的難度,如果我們不認真分析、研究學生,區別對待,不能結合課文內容適時開展德育工作,那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是不成功的,就沒有達到培養人的目的。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是一個對學生進行祖國語言文字學習的同時進行的心靈凈化的過程,它不比思想品德課那麼直接,它是蘊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間之中的,是在對文章開展深入學習的過程中去發現和感知的。它與教師的發現、挖掘、利用、引導有著密切的關系,與學生的學習、感悟、體驗與實踐有著密切的關系,與新課程標准、教材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有著密切的關系。要真正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搞好德育工作,只有深入學習新課程標准,認真研究教材編排體系,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點,捉摸透學生,著眼於把思想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活動中去,將品德培養與語文知識訓練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教材中刻化的一個個鮮明的形象,講述的一件件具體的事例,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與熏陶,在語文素養提高的同時,思想道德素質也得到提高。
❹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滲透統過程兩者密分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教師應教材主線課內外閱讀、寫作、作業批改滲透積極健康德育思想同時課外鞏固正確德育思想;日常生活範例豐富活動動力推動德育教育語文學科教學與思想品德教育過程語文教師德育教育滲透語文教學全過程才會使德育成空泛口頭說教從而更好地促進語文知識學習使語文學科教學和思想品德教育實現水乳交融齊頭並進
教書育人教師重要使命德育育人靈魂學校教育應處於極其重要地位事實上學校里每位教師都應德育教育工作者都要參與德育教育全程管理要關注德育教育實效性問題經濟轉型期今天社會發展大變化學校要樹立人本教育理念通過開展豐富多彩活動和抓住課堂教學各環節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要加強和提倡學校即時性教育與社會性教育應統起來讓每孩子都能深刻體會正確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對其人生影響並幫助學生積極健康面對學習、生活德育教育終目小學語文教學實施德育方法與途徑研究要牽強附會更要脫離語文課特點要講究自滲透做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滲透語文教學進行德育有效途徑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種教育現象孩子其越少感覺教育意圖教育效越大我國著名教育家於永正也說過:當老師教育學生時學生知道教育教育失敗了因此我想德育無處無時有小學語文教學應當露痕跡地滲透達水渠成而又潤物細無聲無痕效
二、教材閱讀:德育教育基本手段
何達水渠成而又潤物細無聲無痕效首先教師必須要有德育滲透意識教材閱讀進行與教育好方法教師幫助學生閱讀並引導學生逐字逐句分析課文我們教師課堂教學要堅持文道統原則要只注重了語文工具性課堂上花大量時間去教學生字、詞、句、段、篇、語法等等基礎知識了考試而教了教書而教而忽視了對學生思想教育試想我們教出來頂級科學家沒有愛國情感又會願意祖國作貢獻呢定會跑條件好國家去別人作貢獻反之我們只注重了語文人文性課堂上耗費大量時間去進行思想教育而忽視了基礎知識教學也取試想人連起碼字、詞都沒有學會連課文都讀通順又能進行思想教育
教師教學生閱讀文章時能太直、太白、用法規式命令教育教育能否內化能否使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內化並約束自己行要求教師要做潛移默化和風細雨無而治求本逐末循循善誘要有水滴石穿精神思想品德教育能搞得轟轟烈烈要求穩才能使孩子保持公正心進入社會種教育句能有效需要多年基礎也老師能做而循環工程
各科教學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經常途徑語文教學要貫徹文道統原則語言文字訓練句段篇章學習與思想品德教育統於教學過程之充分利用課文內容豐富思想品德教育因素使學生經常地受多方面教育基於種理念需要我們認真挖掘教材德育滲透點失時機地、潛移默化地、自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對於任課教師學科教學何把思想品德教育滲透進去首先確定向學生教育內容並明確教材德育滲透要點同時尋找適合方法和途徑來進行教學過程讓孩子感受每位教師要研究其實我們日常生活社會實踐都有德育我們教材也蘊涵著大量德育內容教師要注意挖掘教材所包含德育內容生活德育與教材德育進行有機結合充分發揮每位教師積極性和創造力讓我們教育賦予生命力和感染力教師對教材深入理解並引導學生仔細閱讀教材閱讀活動體會深邃德育內容
三、課堂互動:德育教育有效途徑
小學孩子們塑性都強老師言行們心目分量都重所教師與們打交道、授課過程自身要注意做好表率和榜樣首先課堂上應當力求營造種輕松、平等、融洽互動氛圍盡能地讓孩子們成主體與學生平等交流尊重、引導們無論成績好還好都要視同仁並能准確記住們每位名字遇問題時表現出急躁和訓斥選擇更有利於孩子們接受方式去溝通解決課堂上倡導多用些鼓勵教學用語請大膽說出來、幫我指出來等等做權威者姿態自居課堂外則要主動給予學生們關心和鼓勵經常與學生有知識交流和情感溝通
輕松、平等、融洽課堂氛圍有助於德育教育活動順利進行教師與學生間保持互動關系課文講解、習題輔導等課堂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感受與教師溝通快樂對教師傳遞德育信息才能充分接受同時也應留給學生思考空間讓學生也能發表意見並找出理由分析具體實際問題
普斯朗格說:教育絕非單純文化傳遞教育之教育正於人格心靈喚醒教育核心所當今新形勢下作小學語文教師也應當更加清楚自己工作價值取向把思想道德教育貫穿和滲透教學全過程真正培養出國家社會所需要全面發展、綜合素質優秀有用人才
四、課程研究:德育教育重要方面
對課程本身要進行研究課題要進行立項要給予指導要組織團隊進行團隊式研究必須協作合起伙來干依靠集體智慧對課題進行分解德育內容挖掘德育方法選擇探索小學語文課樣進行德育品德方法探索對提升自身專業水平有定幫助分解子課題組備課時有思想准備列出表(欄目:章節、單元、課題、挖掘德育點、方法選擇、課堂教學片段、教學實錄、教學效、師生評價、教師反思等)全書所有德育內容點方法選擇全都要列出來進行有效研究和探索
德育工作者要學科滲透德育教育作項重要工作來抓用充分時間要進行相關課題研究與探索樣研究、何探索、否有效需要學科所有教師共同努力通過語文課堂教學展示和參與課題研究教師互動研討教師總結同方法和途徑互相間進行提示和借鑒《語文課程標准》提出教學目標之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語文教學過程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人生態度和正確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所我們頭腦要樹立德育滲透意識其次教師必須要有意識地做好德育滲透預設教學預設上好課必要條件我們教師進行教學預設時候也能做德育滲透預設教師課堂能做敘事與明理相協調知識傳授與德育滲透相統能力培養與道德品質相致因此教師做課程研究時應做下幾點:鑽研教材尋找德育滲透點;課堂互動生成德育滲透點;明理提升落實德育滲透點
❺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語文課程標准》(2011年版)明確指出:「應該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課程內容的價值取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作用,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社會義榮辱觀,培養良好思想道德風尚。」
因此,在小學語文學科中滲透德育教育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語文學科課時多,教學時間長,學生幾乎每天接觸課本中思想性較強的課文,耳濡目染,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它所起到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那麼,如何將寓德於教落到實處呢?
一、鑽研教材,深入備課,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點,加強德育滲透
蘇教版語文教材選取了大量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有塑造人物豁達開朗、大愛無疆,心靈崇高的;有描寫祖國大好河山,表現自然美的;有展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有表現語言音樂美,文字建築美,詩句音律美的古今詩詞等。這些課文都以不同的方式體現了作品的內在美,富有質朴美感。教材中所體現的濃濃人文氣息,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使他們在接受知識的同時,也接受真善美的思想。因此,作為語文老師就應該充分利用好語文學科的德育優勢,積極探索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用好語文教材。我們要深入鑽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點,加強德育滲透。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切忌空泛、枯燥地說教,人為地撥高。教師要避免在教學中走極端:既不能光講授語文知識,也不能只強調思想教育。教師要深入備課,在教學中做到寓教於情,寓教於理,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效果。如《三亞落日》這篇課文,讓學生體會三亞落日的色彩美、形態美、意境美,激發他們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盧溝橋的烽火》這篇課文,讓學生了解「盧溝橋事變」的史實,認清日寇侵略罪行,激發他們對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英勇行為的崇敬之情。《石灰吟》這首詩,讓學生懂得詩人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高尚品質。
二、在語文教學中把握好教育度,找准德育點,選好滲透法,發揮語文學科的德育功能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道德准則只有當它們被學生自己追求、獲得和親身體驗過的時候,只有當它們變成學生獨立的個人信念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而我們小學語文教師肩負「教書」和「育人」這兩大重任。因此,我們要在語文教學中把握好教育度,找准德育點,選好滲透法,充分發揮語文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的作用,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同時,又受到生動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1、藉助扎實有效的語文教學活動,在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中進行德育滲透。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都文質兼美,有明確的主題思想,都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精品。但教材中的德育意圖卻深深地潛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間,都不採取直接表達方式。因此,欣賞文章時,應該由文入情,觀於目,動於心。教學中,抓住字、詞、句,結合聽說讀寫的訓練,對學生進行扎扎實實地語言文字訓練,藉助扎實有效的語文教學活動,在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中進行德育滲透,從而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如教學《最後的姿勢》這篇課文,我抓住「拉、撐、護」三個動作,突出「撐」,引導學生理解感悟「這是怎樣的撐啊」。撐在桌上,弓著身子,意味著譚老師將用他的血肉之軀去擋住紛紛砸下的一切;撐在桌上,譚老師早已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撐在桌上,他要保護課桌下的那四個學生呀。再結合下面一節,反復讀這個動作,讓譚老師的人物形象在學生的心中樹立起來,高大起來。這一個「撐」,讓學生深深感動,永生難忘,並對譚老師產生崇高的敬意。
朗讀是語文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作者流露於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容易對學生產生共鳴,能深深地感染學生,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教師要抓住課文中重點詞、句、段落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讀中悟,悟中讀。如教學《船長》這篇課文,我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在黑暗中,哈爾威船長與洛克機械師、奧克勒大副的對話,感受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舍己為人的精神。
2、語文課堂教學要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深化德育教育。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點,堅持正面啟發,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在領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傾吐自己內心的感受,相互啟發,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課文思想感情的熏陶和感染。如教學《學會合作》這一課時,除了課文中合作的例子,我引導學生聯想生活中的例子,如學校里進行的各項集體評比活動、廣播操比賽、拔河比賽等,讓學生在親身的體驗中體會合作的內涵,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3、在作文教學中,抓住契機,與德育教育結合起來。
作文是學生接觸體驗生活,創造性地提煉生活、美化生活,融自己的情感於一體的自主創造的思維過程。作文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感情的創造性勞動,體現了學生的自我個性和內在真實的感受。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塑造學生心靈的重要途徑。因此在作文教學中,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與思想實際,引導學生全面地觀察社會、更深刻地認識社會,贊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擊現實中的假惡丑,培養學生正確的是非觀念,有機滲透道德教育。如小學六年的學習生活快結束了,學生一定有很多話想對老師說,我因勢利導讓學生給自己的任課老師寫一封信。習作時,啟發學生回顧六年的學習生活中老師對自己的關愛和教誨,通過具體的事例和典型的場景來表達自己對老師的眷念和感激之情。
4、課外延伸,德育延續。
課外閱讀是語文德育實施的重要途徑。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徵,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思想實際,向學生推薦有關讀物,列出書目,引導學生去讀。要加強閱讀指導,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教給他們讀書方法,特別是評價與欣賞的方法,使學生從閱讀中有所收獲。
切實開展語文課外活動,推動學生德育行動。語文課外活動不但能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而且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課外活動的設計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要有層次性和針對性,還要堅持選擇正面良好的榜樣,以培養優良道德品質、積極進取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感。通過開展排演小話劇《負荊請罪》、「紅領巾小記者」調查身邊的環境污染、名人成功故事會、「我選我」演講、製作「我的成長冊」等活動,我把語文能力訓練與品德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真正做到寓德育於語文課外活動中。
三、認真研究學生,言傳身教,身體力行,深化德育效果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不應該以教師的宣教代替學生的德育實踐。只有珍視、尊重學生獨特的的理解、體驗和感悟,語文課堂中的德育教育才能被學生主動接受。因此,我們要認真分析、研究學生,區別對待,根據其心理狀況、年齡特徵、學習階段去進行教學,寓德育教育與教學中。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去加深理解和體驗,去感悟和思考,讓他們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體驗德育魅力。
學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師來培養。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學生直接的榜樣,教師的情感、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教師在課堂上滲透德育教育,在課後也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則,以優雅的儀表、文明的談吐在學生心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發揮表率作用,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良好的學風,堅強的意志品質和文明的行為習慣,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總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要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研究和積累,讓德育教育與語文教學融為一體,將寓德於教落到實處,真正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境界。
❻ 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德育目標
一、優化設計,注重積累。
小學語文教學應該注重引導學生積累、感悟和運用語言,注重開發學生創造潛能,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審美能力,促進他們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促進他們持續發展。但小學語文教學要實現這一目標,非瞬間能奏效,它必須經過教師精心策劃和長期努力才能達到。這正如荀子所說「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誠然,學生積累語文知識和養成良好思想品德需要長期過程。教師首先必須創新教學模式,優化教學設計,注重從「三維目標」整體出發,綜合考慮教學方法、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習者特徵、教學環境、教學媒體以及其它約束因素,有效整合各種教學資源、學習資源,以優化教學過程,為引導學生積累知識、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做鋪墊。其次,教師在教學中一方面要注重引導學生積累知識,懂得知識遷移運用:如引導學生不僅要學會字的讀法、字形、字義,而且要了解這個生字來源、使用價值或現實意義等;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計地激發學生讀書興趣,促使學生主動探究與新知識相關的一切,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促其養成好品格。這樣,小學語文教師教給學生的知識才算是能夠「搬家」的知識,也才算是他們親身經歷或體驗過的有用的知識或有價值的知識。學生如果樂於這樣學習知識,那麼他們主動學習態度就會隨之逐步形成,他們情感個性就會得到發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只有優化語文教學設計,才能正確引導學生,促使他們知識水平和個性情感同步上升。我校五教學模式(目標引導、探究巡導、交流示導、達標訓導和拓展疏導)從新課標要求出發,特別注重對學生進行引導。這使教師在教學逐步培養了學生積極探索的好品質,促使學生向良性方面發展。
二、知行合一,力求實效
「知行合一」就是主張理論和實踐相統一,它闡明了教學不能只重視傳授書本知識,而忽視學生生活實際;也不能過分強調學生現實需要,而脫離教育理論指導。它要求教師要注重教學過程,讓學生根據實際需要,親身經歷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最終獲取知識;要求教師引導學生體驗所學知識的運用價值,即重視讓學生將所學知識用於實踐。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積極為學生搭建學習新知識的途徑,幫助學生找到新舊知識間的聯系,方便學在進行知識探究或尋求到建構新知識的方法;還應該對學生進行調查,了解他們需要什麼,對什麼感興趣,然後根據學生需要選擇內容,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國培時某專家講道:一位教師上《狼牙山五壯士》時,第一次上課總感覺學生對這篇課文學習興趣不濃,能發問的學生很少,許多學生處在游離狀態,教學效果不甚理想。接下來,這位教師對學生進行了摸底,根據學生需要選擇教學內容。第二次上課時,學生爭先恐後地提出問題:作者為什麼稱他們為壯士而不叫戰士呢?他們為什麼要把敵人引向山顛來?他們為什麼要把自己的槍砸斷?他們為什麼要自己跳下懸崖?……兩次上課效果迥然不同,後者效果甚佳。程頤說:「為學之道,必本於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思考,有所思就有所獲;教師也應該遵循這個規律,有所思才能有所獲,才能不斷創造出教學奇跡。小學語文教學過程,實際上就是教師引導學生潛心讀書,讓學生獲得知識體驗和審美感受的過程;是學生和教師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在學習實踐中不斷實現知識建構或知識再生的過程;是教師幫助學生解答疑難的過程,是教師指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於生活實踐的過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從學生那裡得到啟發,學生從教師那兒學會思考,他們一會兒從書本到現實,一會兒又從現實回到書本,雙方共同在學生探究新知識問題上促使彼此知識日益上升,並在學生學習知識的基礎上產生共鳴,師生良好互動增進了彼此間友誼,加深了彼此間感情,讓教師輕易地落實了情感教學目標。所以人們常說學科教學是落實德育目標的主要渠道,教師在這種「知行合一」思想指導下,定然會收到最佳教學效益。
三、傾注愛心,促進發展
巴特爾說:「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蘇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了的感情也會消融。」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採取適當教學手段,在教學中具體落實德育目標,傾注愛心,關注學生全面發展。如教師應創建德育與教學相統一的新模式,建立落實德育目標長效機制;尊重學生人格、正確評價學生;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幫助學困生;不斷加強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等等,千方百計地使學生源源不斷地得到愛的滋潤,促使學生情感個性發展。因此,教師從教學設計到批改作業,至始至終都要關心學生,給學生以正確引導,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對學生進行正確評價,使學生在完成知識建構全過程中,永遠得到老師幫助和呵護,使他們身心得到健康發展。這正如著名語文教育專家周一貫所說:「一個具有傾聽意識和習慣的教師不會滿足於僅僅聽到了學生的言辭,他還善於傾聽言辭背後的思緒和性情、慾望和需求,並加以熱情地呵護和細心地引導」。學生在教師正確引導下,不僅學會了學習、合作和交流;而且學會樂做人。只有這樣,小學語文教學才有利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費萊雷所說:「教師不再僅僅是授業者,在與學生的對話中,教師本身也得到教益;學生在被教的同時反過來也在教育教師,他們合作起來共同成長。」在實際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要「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積極探尋落實德育目標的多種途徑,營造良好、和諧的學習環境,建構良性的教與學「生態系統」,有效促進學生知識與情感同步發展。與此同時,這也使小學語文教師自己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獲得進步,從而為其今後創造精彩課堂打下堅實基礎。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我是什麼教學設計學習目標:1、能按筆順規則,在田字格中正確、端正、整潔地書寫災、害、黑、器4個生字。並通過觀察與書寫,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同時在老師的提醒下,自覺糾正不當的寫字姿勢,養成認真書寫的良好習慣。2、藉助圖片、動作演示、等不同方式朗讀課文,讀出水的神奇。3、在反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知道雲、雨、雹子、雪等自然現象都是水的變化形成的。評價方案的設計:1.對於目標1,可通過觀察學生的寫字姿勢和書寫習慣、學生在課本上書寫的生字、巡視學生寫生字的情況等方式來評價寫字目標落實情況。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與良好的寫字習慣應達95%以上。2.對於目標2,可採取傾聽、觀察、品讀等手段,通過自由朗讀、指名朗讀,小組讀,動作演示、創設情景讀等方式來評價。最終落實目標的應達95%以上。3、對於目標3,在學生讀懂句子,理解詞義的基礎上,通過指名說、以及傾聽學生的讀書聲落實情況,目標達成度應95%以上。教學重點:認識生字、朗讀課文。教學難點:知道雲、雨、雹子、雪等自然現象都是水的變化形成的。教學准備:字卡、多媒體課件。教學流程預設:一、復習鞏固,板書課題1.出示生字卡片認讀。上一節課我們認識了30課的生字寶寶,還能叫出他的名字,並為他們找一個朋友嗎?(請兩至三列孩子讀。)2、同學們的生字掌握得真好,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30課《我是什麼》,(板書課題)。我是什麼呢?老師貼小水珠圖。(設計意圖:讓孩子在回顧生字同時,喚醒孩子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激起孩子學習興趣。)二、品讀課文(一)朗讀感悟第一自然段。1、多麼可愛的小水珠呀!它還會變魔術呢?就讓我們看看小水珠都會變成什麼呢?(課件展示)那文中又是怎麼說的呢?請孩子們自由讀讀課文的1—3自然段,找出小水珠變成了什麼?2、小水珠能有這么多變化,真神奇!那它是怎樣變的呢?課文中是怎麼說的呢?我請一位小朋友來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其他小朋友邊聽邊找小水珠是怎樣變成汽的句子?(一名學生讀文,其他學生聽、找。)交流:誰能說說小水珠是怎麼變成汽的?多神奇呀!誰能讀出它的神奇?指名讀,齊讀。3、「汽」又是怎樣變成「雲」的呢?誰來讀讀汽變成雲的句子?(指名讀)「雲」多像一位愛美的小姑娘啊!哪一句話告訴我們了?(有時候穿著白衣服,有時候穿著黑衣服,有時候又把紅袍披在身上,)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愛美的姑娘吧!(課件展示)穿白衣服的雲叫什麼雲?那穿黑衣服的呢?早晨把紅袍披在身上叫什麼?晚上把紅袍披在身上又叫什麼?這樣美麗的姑娘你喜歡嗎?(喜歡)讓我們來讀一讀,讀出對她的喜愛吧!(自由讀、指名讀、齊讀。)(二)、品讀學習第二自然段1、飄浮在空中的雲還會變呢?請小朋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第二自然段吧!交流:我又變成什麼了呢?(雨、雹子、雪)(1)你能從文中找出變成「雨」的句子讀一讀嗎?雨是怎樣從天上下來的?你能邊讀邊加上動作嗎?(2)你能從文中找出變成「雹子」的句子讀一讀嗎?「雹子」是怎樣從天上下來的?那你也能加上動作讀一讀嗎?(3)雪又是怎樣從天上下來的?你能從文中找出變成「雪」的句子,邊讀邊加動作讀出來嗎?(4)出示第二段,生齊讀,邊做動作邊朗讀。3、三個不一樣的動作,就彷彿讓我們看到了三種不一樣的變化,雨落下來,雹子打下來,雪花飄下來,還會變成水的模樣,水就是這樣循環變化著,多麼有趣的水呀!你在生活中看到過水在變嗎?(生說後,教師補充。)山谷中總是彌漫著……(霧)冬天的早晨,草地上都有一層……(霜)雨過天晴,天空會出現……(彩虹)夏天的早晨,荷葉上會有……(露珠)冬天很冷,河裡會……(冰)(三)學習第3自然段過渡:水有這么多的變化,可他總有居住的地方吧,那你們知道我平時生活在哪裡嗎?我的家在哪呢?(池子里、小溪里、江河裡、海洋里。)1、現在孩子們都累了,請趴在桌子上睡一會兒吧!好!該起床了,剛才孩子們睡覺的時候沒有一個人亂動、也沒有一個人講話,這就叫做——安靜對!叫安靜,那咱們去看看池子里的水安靜不安靜,(課件展示)大家看,這里的水好像在睡覺,安靜嗎?那誰能把這句話讀得讓大家覺得安靜?(指導: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覺----讀得真好,輕輕的就像在睡覺呢!你的聲音有點大了,會吵醒他的,你輕輕的讀一下。)2、大家再來看看小溪在散步的樣子,誰能說說他是怎樣散步的?對!誰能讀出水在慢慢散步的語氣。3、請孩子們再來看看水在江河裡是怎樣奔跑,在大海里是怎樣跳舞、唱歌、開大會。(課件展示)。看圖:你感覺到水在江河裡奔跑的速度怎樣?那跳舞呢?唱歌、開大會呢?誰能來讀一讀讓大家感覺到水在奔跑、跳舞、唱歌、開大會(----讀得真好,我彷彿到了江河裡;在江河裡跳舞、唱歌、開大會!多熱鬧的場面,請你大聲讀出來吧!)3.指名練讀、分組讀、比賽讀、齊讀。(四)學習第四自然段過渡:同學們的朗讀讓我感覺這些水好像都有了生命一樣,可是他還有一點小脾氣呢!1.請自由讀一讀第4自然段,看看文中是怎麼說的?誰來介紹一下水的脾氣呢?(有時候我很溫和,有時候我很暴躁。)誰知道什麼是「溫和」?什麼是「暴躁」?溫和----暴躁還是一對反義詞呢!2.那麼,我什麼時候我很「溫和」?指導讀;什麼時候又很「暴躁」呢?指導讀。讀得真好!看來水的脾氣的確時好時壞,溫和時,他灌溉田地,發動機器,幫助人們工作,是人類的好朋友;可發起脾氣來卻也無情,給人們帶來災難。3.課件出示資料印尼在2004年的印度洋海嘯中死亡的人數達16萬6千人,全世界在此次海嘯中死亡的人數竟高達22萬5千人。(圖片展示)同學們,了解了水的脾氣,你想對她說點什麼呢?4、那我們來讀一讀最後一句話,看看人們是怎樣管理它的。交流:人們都想出了什麼法來管理它的?(課件展示)修建水壩,排洪、蓄水,發電;修建水渠,合理利用水資源。5、談話小結是呀!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面對世界上水資源的不斷減少,我們應該怎麼做呢?你想對身邊的同學和老師說點什麼嗎?(節約用水)讓我們從現在開始,節約每一滴水,爭做「節水小衛士」吧!(設計意圖:加強讀書實踐。語文學習的過程不在於接受系統的語文知識,本課我試圖通過指導觀看色彩鮮艷的圖畫、動作演示朗讀等,使學生的情緒始終保持良好的狀態,把有趣的東西學得更有趣。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三、寫字指導1.觀察字的結構,重點指導災、害、黑、器2.師范寫,生書空寫。3.生描紅、練習,師巡視指導。
❽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一、鑽研教材,深入備課,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點,加強德育滲透
語文教材選取了大量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有塑造人物豁達開朗、大愛無疆,心靈崇高的;有描寫祖國大好河山,表現自然美的;有展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有表現語言音樂美,文字建築美,詩句音律美的古今詩詞等。這些課文都以不同的方式體現了作品的內在美,富有質朴美感。教材中所體現的濃濃人文氣息,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使他們在接受知識的同時,也接受真善美的思想。因此,作為語文老師就應該充分利用好語文學科的德育優勢,積極探索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用好語文教材。我們要深入鑽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點,加強德育滲透。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切忌空泛、枯燥地說教,人為地撥高。教師要避免在教學中走極端:既不能光講授語文知識,也不能只強調思想教育。教師要深入備課,在教學中做到寓教於情,寓教於理,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效果。
二、在語文教學中把握好教育度,找准德育點,選好滲透法,發揮語文學科的德育功能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道德准則只有當它們被學生自己追求、獲得和親身體驗過的時候,只有當它們變成學生獨立的個人信念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而我們小學語文教師肩負「教書」和「育人」這兩大重任。因此,我們要在語文教學中把握好教育度,找准德育點,選好滲透法,充分發揮語文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的作用,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同時,又受到生動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三、認真研究學生,言傳身教,身體力行,深化德育效果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不應該以教師的宣教代替學生的德育實踐。只有珍視、尊重學生獨特的的理解、體驗和感悟,語文課堂中的德育教育才能被學生主動接受。因此,我們要認真分析、研究學生,區別對待,根據其心理狀況、年齡特徵、學習階段去進行教學,寓德育教育與教學中。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去加深理解和體驗,去感悟和思考,讓他們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體驗德育魅力。
總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要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研究和積累,讓德育教育與語文教學融為一體,將寓德於教落到實處,真正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