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走出農村高中語文教學的困境
一、引導學生從生活中、閱讀中積累作文素材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寫作的根基在於生活,脫離了生活,寫作就無從談起。」農村生活豐富多彩,到處都有充滿泥土氣息的、獨特的農村事物,如:綠水青山、小橋流水、黃昏炊煙、農婦村姑、春種秋收、採茶撲蝶、釣魚摸蝦……這些都可以成為學生抒寫的話題。關鍵是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去認識、感受豐富的生活,不斷擴大寫作領域,不斷開闊學生的視野,注意觀察事物,細心體會萬事萬物豐富而細膩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真諦。這樣,學生的思維就開闊了,想像力就豐富了。教師還可以布置學生准備一個札記本,要求他們把在生活中自己每時每刻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有意義或有意思的內容及時記錄下來。篇幅可長可短,可以成文,也可以是個片段(記下要素、梗概),形成習慣。每月開展一次作文素材交流會,或傳閱札記本,互相借鑒,取長補短。還可以進行評比,以鼓勵更多的人參與。
同時,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從閱讀中積累素材。在閱讀中積累哪些素材、內容呢?既要積累生活經驗、科學常識、思想觀點,又要注意積累語言材料、寫作知識和方法。這樣就能為寫作增加豐富的知識積累、文化積累。因為,一定量的閱讀是學生獲得寫作範式的必由之路。古人雲:「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所以,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條件,使他們閱讀有方、讀書有得。
二、拓展寫作路徑,加強寫作指導
從改變寫作訓練的形式入手,以多變的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從不同側面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首先,寫周(日)記。這是學生記錄生活的絕佳方式。為了更准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學生往往會自發地尋找最恰當的語句,這使得語言的錘煉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其次,大小作文交互訓練。小作文(課堂練筆)內容可根據需要自由指定,但一般多圍繞課文、聯系實際進行,這樣既能鞏固課堂教學成果,又能深化課堂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大作文(應試作文)的練習不可缺少,一是因為考試需要,二是為了練好扎實的基本功。第三,找准空白,擴寫續寫。對一些余意未盡、故事情節還可延伸的課文,可出幾個題目讓學生進行續寫。第四,評論電視上的廣告詞。
三、作文批改評講要創新
傳統的作文評講方式是教師講作文方法,評講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有時會念幾篇好的作文或較差的作文,以直觀的方式給學生以啟示。這種方式當然有它的優勢,但若總是用它,不改變,恐怕效果不會太好,要求新求變。可以專題的方式給學生提問題、討論、歸納;或選幾篇文章,請學生來討論、評價,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他們做作文評講的主人;也可以選取有代表性的文章在全班集體評改。評講的方式改變了,學生對作文的熱情也會大大提高。
總之,要走出農村中學作文教學的困境並非易事,它需要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只有這樣,農村中學作文教學才會闖出一番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