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漁歌子這首詩出自人教版語文哪一冊
1、《漁歌子》譯文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飛翔,江岸桃花盛開,春水初漲,水回中鱖魚肥美。答
漁翁頭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樂然垂釣,用不著回家。
2、《漁歌子》全文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1) 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 白鷺:一種水鳥。
(3) 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
(4)箬笠:竹葉編的笠帽。
(5) 蓑衣:用草或棕編製成的雨衣。
3、評價
這首詞描寫了江南水鄉春汛時期捕魚的情景。有鮮明的山光水色,有漁翁的形象,是一幅用寫的山水畫。
Ⅱ 誰知道詠鵝在人教版小學語文的哪冊
是一年級上冊的
Ⅲ 《邊城》這篇課文在人教版語文的哪一冊
人民教育出版社 必修五第三課節選自《邊城》(《沈從文選集》第4卷,四專川人民出版社屬1983年版)
兩省接壤處,十餘年來主持地方軍事的,知道注重在安輯保守,處置還得法,並無特別變故發生。水陸商務既不至於受戰爭停頓,也不至於為土匪影響,一切莫不極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樂生。這些人,除了家中死了牛,翻了船,或發生別的死亡大變,為一種不幸所絆倒,覺得十分傷心外,中國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掙扎中的情形,似乎就還不曾為這邊城人民所感到。
………………………………………………………………
到了家邊,翠翠跑環家中去取小小竹子做的雙管嗩吶,請祖父坐在船頭吹《娘送女》曲子給她聽,她卻同黃狗躺到門前大岩石上蔭處看天上的雲。白日漸長,不知什麼時節,守在船頭的祖父睡著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黃狗也睡著了。
Ⅳ 杜牧的山行和陸游的示兒分別在人教版語文的哪一冊書中
示兒 六年級上冊。
Ⅳ 「愚」字最早出自小學人教版語文課本的哪一冊
「愚」字最早出自小學人教版語文課本的第三冊
Ⅵ 杜牧的山行和陸游的示兒分別在人教版語文的哪一冊書中
示兒 六年級上冊.
Ⅶ 赤壁賦在人教版高中語文課本哪一冊
北宋蘇軾的《赤壁賦》在人教版高中語文課本必修二第九課。
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餚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白話譯文:
壬戌年秋天的七月十六日,我和友人在赤壁下面泛舟遊玩。清風陣陣的拂來,水面波瀾不起。舉起酒杯向同伴勸酒,吟誦《明月》中「窈窕」一章。,沒一會,明月就從東山後升起來,在斗宿與牛宿之間來回移動。白茫茫的霧氣橫貫在江面,水光連著天際。
放縱一片葦葉似的小船隨意的漂浮,越過茫茫江面。浩浩淼淼好像是乘風凌空而行,並不知道到哪裡才會停棲,飄飄搖搖好像要離開塵世飄飛而起,羽化成仙進入仙境。
在這時喝酒喝得非常高興,敲著船邊唱起歌來。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蘭船槳,擊打著月光下的清波,在泛著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遠茫茫,眺望美人啊,卻在天的另一方。」
有會吹洞簫的客人,配著節奏為歌聲伴和,洞簫的聲音嗚嗚咽咽:有如同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哭泣也像傾訴,餘音在江上回盪,像是細絲一樣連續不斷。能使深谷中蛟隨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婦為之飲泣。
我的神色也愁慘了起來,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問:「簫聲為什麼這樣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公孟德的詩嘛?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東可望到武昌,山河接壤連綿不絕,目力所及,一片鬱郁蒼蒼。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圍困的地方么?
當初他攻陷荊州,奪得江陵,沿長江順流東下,麾下的戰船首尾相連延綿千里,旗子將天空全都蔽住,面對大江斟酒,橫執長矛吟詩,本來是當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現在又在哪裡呢?何況我與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漁砍柴,以魚蝦為侶,以麋鹿為友,在江上駕著這一葉小舟,舉起杯盞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於廣闊的天地中,像滄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樣渺小。
唉,哀嘆我們的一生只是短暫的片刻,不由羨慕長江的沒有窮盡。想要攜同仙人攜手遨遊各地,與明月相擁而永存世間。知道這些終究不能實現,只得將憾恨化為簫音,托寄在悲涼的秋風中罷了。」
我問道:「你可也知道這水與月?時間流逝就像這水,其實並沒有真正逝去;時圓時缺的就像這月,終究沒有增減。可見,從事物易變的一面看來,那麼天地間萬事萬物時刻在變動,連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從事物不變的一面看來,萬物同我們來說都是永恆的,又有什麼可羨慕的呢?
何況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應該擁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風,以及山間的明月,聽到便成了聲音,進入眼簾便繪出形色,取得這些不會有人禁止,感受這些也不會有竭盡的憂慮。這是大自然恩賜的沒有窮盡的寶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人高興地笑了,洗凈酒杯重新斟酒。菜餚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盤子雜亂一片。大家互相枕著墊著睡在船上,不知不覺東方已經露出白色的曙光。
(7)窮在人教版語文哪冊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赤壁賦》寫於蘇軾一生最為困難的時期之一——被貶謫黃州期間。元豐五年,蘇軾於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兩次泛遊赤壁,寫下了兩篇以赤壁為題的賦,後人因稱第一篇為《赤壁賦》,第二篇為《後赤壁賦》。
賞析:
《赤壁賦》全文意象連貫,結構嚴謹。景物的連貫,不僅在結構上使全文儼然一體,精湛縝密,而且還溝通了全篇的感情脈絡,起伏變化。起始時寫景,是作者曠達、樂觀情狀的外觀;最後仍是從眼前的明月、清風引出對萬物變異、人生哲理的議論,從而消釋了心中的感傷。
景物的反復穿插,絲毫沒有給人以重復拖沓的感覺,反而在表現人物悲與喜的消長的同時再現了作者矛盾心理的變化過程,最終達到了全文詩情畫意與議論理趣的統一。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號東坡居士。蘇洵之子。嘉祐年間進士。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潁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學識淵博,喜好獎勵後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書傳》、《東坡樂府》等。
Ⅷ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九課《窮人》中的多音字有哪些
讀音:縫【 fèng 】【féng】
Ⅸ 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出現在人教版小學語文的哪一冊
阿瓦大大的發生過打副本個符號
Ⅹ 人教版語文教材江雪在哪冊
二年級上冊
現在可能取消了,人教版已經沒有這首詩的教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