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教育心理學書里學習策略及元認知策略的概念是什麼內容是什麼
美國心理學家佛拉維爾給元認知下了定義:元認知是一個人所具有的關於自己思維活動和學習活動的認知和監控。其核心是對認知的認知。元認知實質是描述了人類自我意識在認知、調節上的一種功能,活動對象是認知過程。所以說它核心意義是對認知的認知。1956年塔斯基引入元的概念,1976年,美國斯坦福大學佛拉維爾依據元的概念提出元認知的術語。佛拉維爾學說被稱為當代世界前沿理論。元認知理論的研究和實踐迅速在全球展開,影響深遠。到了80年代、90年代初,我國心理學界對元認知的研究多了起來,北師大董琦教授和西南師大張慶林教授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較顯著。
元認知知識就是有關認知的知識,即人們對於什麼因素影響人的認知活動的過程與結果、這些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它們之間又是怎樣相互作用的等問題的認識。
元認知知識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內容:
(1)有關個人作為學習者的知識,即有關人作為學習著或思維著的認知加工者的一切特徵的知識。這方面的知識可以再細分為以下三類:關於個體內差異的認識(比如,正確地認識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習習慣、能力及其限度,以及如何克服自己在認知方面存在的不足等);關於個體間差異的認知(比如,知道人與人之間在認知方面以及其他方面存在的種種差異);關於主體認知水平和影響認知活動的各種主體因素的認識(比如,知道記憶、理解有不同的水平、知道注意在認知活動中的重要性、知道人的認知能力可以改變)。
(2)有關任務的知識,在有關認知材料方面,主體應當認識到,材料的 性質(如圖形材料與文字材料)、材料的長度(如一段短文與一篇長文)、材料的熟悉性(如熟悉的材料與不熟悉的材料)、材料的結構特點(如論說文與敘述文)、材料的呈現方式(如聽覺呈現與書面呈現)、材料的邏輯性(如有組織的材料與無組織的材料)等因素都會影響我們的認知活動的進行和結果;在有關認知目標、任務方面,主體是否知道不同認知活動的目的和任務可能是不同的,有的認知活動可能有更多、更高、更難的要求。比如,要求回憶一篇文章的大意要比要求回憶該文章的准確詞序的任務困難得多。
(3)有關學習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知識,這方面涉及到的內容很多,比如,進行認知活動有哪些策略、各種認知策略的優點和不足是什麼、它們應用的條件和情境如何、對於不同的認知活動和不同的認知任務,什麼樣的策略可能是有效的等等。
㈡ 教師招聘考試中如何區分認知策略和元認知策略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學習策略的定義:學習策略是指在學習活動中,為了達到有效的學習目的而採用的規則、方法、技巧及其調控方式的綜合。從這段定義里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學習策略是一系列規則、方法、技巧的綜合,因此它不能等同於具體的學習方法。
其次,需要從宏觀上認識認知策略和元認知策略。所謂的認知策略就是我們在加工處理外在信息的一種方式而已,而這種方式的主要作用在於幫助我們加強"記憶"。它包括復述、精加工和組織策略。
復述策略正如它的字面意思:重復敘述。它是通過反復識記某個內容來達到記憶目的,包括利用有意和無意識記、畫線等。精細加工策略是通過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一種深刻聯系也即促進理解進而幫助我們記憶知識,我們都知道機械記憶和意義記憶孰優孰劣,因此簡單的說精加工策略就是加深我們對於材料的認識,如記筆記,記憶術,補充背景知識等。組織策略是通過歸納總結的方式幫我們梳理知識來加強記憶,而藉助圖、表、提綱或歸類等方式可以快速實現這一目的。當用圖表的方式將知識呈現出來我們能迅速發現知識間的層級關系,進而更好的在腦海里形成記憶點,加強我們的記憶。
元認知策略中的"元"可以理解為計劃、監控,因此元認知也被成為對認知的認知。它是通過對認知過程的理解和控制,幫助學習者有效安排和調節學習。元認知策略包括了計劃、監控和調節策略。我們可以按照時間關系來梳理這三個內容。計劃一般是學習前需要完成的,監控一般是學習過程中,而調節一般是監控到學習出現問題後所做的。帶著這樣的認識再來看這三者就會輕松很多,比如設置學習目標很容易看出是學習前需要做的,因此是計劃策略;考試時注意自己的答題速度則是學習過程中發生的,則是監控策略。
綜上所述,認知策略和元認知策略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是否直接作用到學習材料,認知策略是對學習材料的加工組織,是直接作用於材料的。而元認知策略是通過調控或計劃我們的注意力,學習過程來幫助更高效的學習,因此不直接作用於學習材料。最後,也希望通過今天的梳理幫助大家更清晰的認識到此二者的區別。
㈢ 「認知策略」與「元認知策略」的差異是什麼
認知策略則幫助我們將新信息與已知信息整合在一起,並且存儲在長時記憶中;元認知過程對於幫助我們估計學習的程度和決定如何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們的認知和元認知必須一道發生作用。認知策略(如劃線、口頭復述等)是學習內容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元認知策略則監控和指導認知策略的運用,也就是說,可以教學生使用許多不同的策略,但如果他們沒有必要的元認知技能來幫助他們決定在某種情況下使用哪種策略、或改變策略,那麼他們就不是成功的學習者。
㈣ 元認知策略的基本要點
1.計劃策略
計劃策略包括設置學習目標、瀏覽閱讀材料、產生待回答的問題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學習任務。
給學習作計劃就好比是足球教練在比賽前針對對方球隊的特點與出場情況提出對策。不論是完成作業,還是為了應付測驗,學生在每一節課都應當有一個一般的「對策」。成功的學生並不只是聽課、作筆記和等待教師布置測查的材料。他們會預測完成作業需要多長時間,在寫作前獲取相關信息,在考試前復習筆記,在必要時組織學習小組,以及使用其他各種方法。換句話說,成功的學生是一個積極的而不是被動的學習者。
2.監控策略
監控策略包括閱讀時對注意加以跟蹤、對材料進行自我提問、考試時監視自己的速度和時間。
這些策略使學習者警覺自己在注意和理解方面可能出現的問題,以便找出來,並加以修改。當你為了應考而學習時,你會向自己提出問題,並且會意識到某些章節你並不懂、你的閱讀和記筆記方法對這些章節行不通,你需要嘗試其他的學習策略。下面說說兩種具體的監控策略——領會監控和集中注意
(1)領會監控
一種具體的監控策略就是領會監控。熟練的讀者在閱讀時自始至終都持續著這一過程。熟練的讀者在頭腦里有一個領會的目標,諸如發現某個細節,找出要點等,於是,為了該目標而瀏覽課文。隨著這一策略的執行,如果找出了這個重要細節,或抓住了課文的要點,熟練的讀者會因達到目標而體驗到一種滿意感。但是,如果沒有找到這個細節,或者不懂課文,則會產生一種挫折感。如果領會監控最終顯示目標沒有達到,就會採取補救措施,比如重新瀏覽材料,或者更仔細地閱讀課文。
一些研究表明,從幼兒到大學生有許多人都缺乏這種領會監控技能,好多學生總是把重復(如再讀、抄筆記等)作為他們的主要策略,從課本或講演中學習新知識,為了幫助這樣的學生,德文(Devine,1987)建議他們使用以下策略以監視並提高他們的領會:
①變化閱讀的速度。以適應對不同課文領會能力的差異。對於比較容易的章節讀快點,抓住作者的整體觀點;對於較難的章節,則要放慢速度。
②中止判斷。如果某些事不太明白,繼續讀下去。作者可能會在後面填補這一空隙、增加更多的信息、或在後文中會有明確說明。
③猜測。當所讀的某些事不明白時,養成猜測的習慣。猜測不清楚段落的含義,並且讀下去,看看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
④重讀較難的段落。重新閱讀較難的段落,尤其是當信息彷彿自相矛盾或模稜兩可時。最簡單的策略往往是最有效的。
(2)集中注意
注意和金錢、能源一樣,是一種有限的資源,在某時刻,只能注意有限的事物。當教師要求學生將他們有限的注意能量全都花在他所說的每一件事上,學生只得放棄對其他刺激的積極注意,只得變換優先度,將其他刺激全部清除出去。
例如,當人們全心注意一個有趣的談話者時,他們就意識不到細微的身體感覺(如飢餓),甚至充耳不聞視而不見其他刺激。有經驗的講演家知道,聽眾一旦心不在焉時,他們已經不再集中注意聽講了,可能已經轉向注意午餐或其他活動了,因此就要重新抓回他們的注意力。
3.調節策略
調節策略與監控策略有關。
例如,當學習者意識到他不理解課的某一部分時,他們就會退回去讀困難的段落;在閱讀困難或不熟的材料時放慢速度;復習他們不懂的課程材料;測驗時跳過某個難題,先做簡單的題目等。調節策略能幫助學生矯正他們的學習行為,使他們補救理解上的不足。
元認知策略總是和認知策略一道起作用的。如果一個人沒有使用認知策略的技能和願望,他就不可能成功地進行計劃、監視和自我調節。元認知過程對於幫助我們估計學習的程度和決定如何學習是非常重要的;認知策略則幫助我們將新信息與已知信息整合在一起,並且存儲在長時記憶中,因此,我們的元認知和認知必須一道發生作用。認知策略(如劃線、口頭復述等)是學習內容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元認知策略則監控和指導認知策略的運用,也就是說,可以教學生使用許多不同的策略,但如果他們沒有必要的元認知技能來幫助他們決定在某種情況下使用哪種策略、或改變策略,那麼他們就不是成功的學習者。
㈤ 小學語文教育,在中國的具體實施
隨文識字。全面誦讀。豐富生活。擴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