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的優秀教育案例
中小學教學資源站
中小遠程教育網
小學生學習網
小學語文教學
中國語文網
中國語文信息網
中學語文中考高考資源網
語文天地網
四大古典名著
中學生優秀作文網
中小學教學資源站
㈡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55個經典案例的內容簡介
《做創造的教師: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55個經典案例》希望能針對現狀,專消除教師的尷尬,解決教屬師課堂教學操作中的實際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活動是由一個一個的細節構成的。細節雖小,卻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所以,成功的教學必定離不開對細節的研究與雕琢。喚起教師對教學細節的關注、對教師智慧的關注、對教學實效的關注、對自身發展的關注、對教學創新的關注,搭建一個交流共享的平台,提供一些教學細節、教育智慧、教學實效、自學發展、教學創新的理論詮釋與實踐案例,這是我們編寫《做創造的教師: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55個經典案例》的真實意圖。
㈢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
揚生活之風帆 創課堂之精彩
——《坐井觀天》教學案例
一、背景分析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我們的課堂也漸漸地發生著變化。作為一線的老師,在教學中應挖掘和利用學生的創新思維,巧妙地將課堂教學引向生活,注重課堂之源——生活。在人教版第三冊《坐井觀天》的教學中,我以文本教材為載體,讓課堂教學貼近於生活,聯系實際,引導學生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賦予課堂以生命和活力,讓語文課堂因生活而精彩。
二、案例描述
《坐井觀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文章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對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有名人曾說,學寓言應該讓課堂充滿童趣,還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讓唯一,標準的寓意來框定學生的思想。案例中我對教學的處理體現了我對童心的珍愛,童趣的珍視。
師:同學們,小青蛙聽到大家把井外的世界說得這么精彩,它真想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出示課件:青蛙跳出了井口。)說說青蛙跳出井口後,將會怎麼樣呢?
(生思維活躍,爭相發言)
生:它看到綠綠的小草,還有五顏六色的花兒。
生:它看到校園里開滿了桂花,聞到了陣陣花香。
生:它看到了果園里掛滿了黃澄澄的梨子,紅彤彤的蘋果,一派豐收的景象!
生:它會到處逛逛,看看美麗的風景,看看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
(正當我傾聽於學生對生活的贊美之言時,一位學生忍不住叫著他也想說說)
生:老師,我覺得青蛙有可能沒有看到這么美的景色。
師:(師一愣,然後充滿好奇疑惑)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生:它看到路邊垃圾成堆,蠅蚊成群,聞到一陣陣很刺鼻的臭味。
(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眾說紛紜)
生:它看到人們往小河裡倒垃圾,河面上還漂浮著魚的屍體,心裡很害怕。
生:它看到有人大量砍伐樹木,鳥兒沒有了家。
生:它看到捕蛙人在大量捕捉它的同伴,殘忍將它的同胞賣給酒店酒樓做下酒菜。
生:它看到汽車在路上瘋狂地飛跑根本就不注意行人,汽車排出的污氣讓它窒息。
生:它感覺外面的世界並不像我們說得那麼美,它想回到安全的井中去。
(師靈機一動)
師:那麼我們能不能用什麼好辦法來挽留小青蛙呢?讓它安心快樂地和我們生活在一起。
(學生思考片刻,躍躍欲試,興趣盎然)
生:我們做個廣告牌,上面寫上「保護動物,人人有責」來告訴人們應該與動物成為好朋友。
生:發現那些亂砍樹,捕殺動物的人要報警,讓警察來抓這些壞人。
生:我們要保護好環境,不能把動物的家弄臟。
生:我們不僅自己要知道環保知識,還要向同學、家人、朋友宣傳要愛護動物,保護環境的知識。
……
師:同學們說得棒極了!只要大家共同來保護環境,愛護家園,小青蛙就會被我們挽留下來,動物們才會快快樂樂地生活在我們身邊!
三、案例反思
我真為學生的奇思妙想感到振奮!也慶幸自己沒有錯過這道美麗的風景線。我沒有按照我們「想當然」的觀點去框定學生的思維,而是給了學生思維的空間,想像的餘地。我肯定了學生的見解,珍視學生的發現,使學生在愉悅的狀態中受到鼓舞,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碰撞出創新思維的火花。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獲得了多方面的滿足和發展,教師的勞動也閃耀著創造的光輝,師生都能感覺到生命力的涌動,使我們感到語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語文而燦爛。
(一)尊重生活,關注動態生成
陶行知先生「生活及教育」的理論啟示我們:一個自呱呱墜地而長大有為,在語言發展的過程中,其思維、認知、情感、語言、詞彙的源泉,乃是生活。生活對語言的感受、認知、學習、發展,是活生生的,實實在在的,最具有魅力與滲透力的,課堂教學與生活聯系起來,學生就會學得活潑生動。
本案例中,我本想讓學生說出青蛙跳出井口看到那些美麗的景色,讓青蛙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多麼豐富多彩,進行思維的拓展。但一位學生卻說青蛙可能看不到這樣美麗的景色。我讓他說出了原因——環境被污染。這位學生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就來源於他的生活體驗,對生活的關注。而這一石卻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舉手,說出了現在環境受到了破壞的種種情況。這便是生活給予學生的。有人曾說,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途徑,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過程。案例中,我面對學生突如其來的,個性化的理解,巧妙地將生成與預設融合起來,現場捕捉,智慧啟迪,學生在與教師、文本的思維碰撞中出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創造性的見解,學生彼此之間在在交流之中相互啟發。《新課標》告訴我們:「跳出備課預設的思路,靈活應變,尊重學生的思考,尊重學生的發展,尊重學生的批評,尋求個人理解的知識的結構,課堂會因生成而變得美麗。
(二)感悟生活,激發創新思維
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就孕育著靈感和熱望。語文源於生活,讓學生從語文中去尋找生活、感悟生活、創造生活,這是實施語文教學的一個出發點。只有感悟生活,才能在生活的碰撞中點燃靈感的火花,感悟生活,從生活之水中激起靈感的浪花,有生活的積累,就有靈感的迸發。
案例中正是學生有了對生活的感悟,才會有了「我覺得青蛙有可能沒有看到這么美的景色。」的靈感。而這就需要在老師不斷地幫助下,睜開眼睛凝視萬物,豎起傾聽萬籟,敞開心靈關懷、感悟生活,激發興趣,陶冶熱愛生活的情感。案例中,學生在說話的過程中也迸發出了讓我們意想不到的創造性思維的火花,湧出意想不到的新問題和新答案,始終使課堂充滿著疑點,閃爍出亮點,呈現出課堂精彩。
(三)回歸生活,演繹精彩課堂
「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確,哪裡有生活,哪裡就有語文;生活中處處洋溢著語文氣息,學習語文是為了更好地生活。案例中我把握契機,提出「那麼我們能不能用什麼好辦法來挽留小青蛙呢?讓它安心快樂地和我們生活在一起。」由此展開了一番激烈的討論。從而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生活體驗,重視社會實踐活動,關愛自然,人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協調生存,促進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因為人類正是自然界的精靈,人類如果不能與自然界協調發展,人類就會遭到自然界無情的報復而最終毀滅了自己。老師讓學生在一個廣闊的天地中,積極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由此可見,讓課堂走向生活,讓生活走進課堂,教師和學生在生活化的課堂中平等地對話能調動學生結合生活來學習語文,切切實實地體現了全員參與、有效參與,也真正體現了課堂因生活而精彩,也充分突顯了生活是課堂之源!
㈣ 小學語文教育問題調查的真實案例
基於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和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需要,教師、尤其是中回小學教師應該改答變傳統的職業角色,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成為直接的教育教學研究者,成為學者型、科研型的新型教師。本文以大理州為例對中小學語文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和研究。 主要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從學校層面(主要包括:學校對教師教育科研的要求,學校對教育科研組織與指導的形式,學校教育科研的氛圍等方面)和教師自身的層面(主要包括:中小學語文教師對教育科研的認知,中小學語文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價值取向,中小學語文教師從事教育科研的能力與水平,中小學語文教師從事教育科研的優勢與局限等方面)對當前中小學語文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得出了一些基本結論。在文中還對當前中小學語文教師教育科研素質低下的原因,中小學語文教師從事教育科研的價值,中小學語文教師從事教育科研的問題和局限性以及中小學語文教師從事教育科研的有利條件和優勢等幾個相關問題進行了比較深入、系統和富有新意的研究,最後提出了提高中小學語文教師教育科研素質的幾點對策和措施。
㈤ 小學生教育典型案例
姓名:張某
性別:男
年齡:八歲
二年級學生
二、問題及行為表現
1、學習缺乏主動性。能完成作業,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沒有鑽研精神。
2、性格倔強、固執。與人相處辦事,不計後果,缺乏自製力,責任感淡薄
3、處事情緒化,易沖動。遇事不冷靜,有逆反心理,虛榮心較強。
4、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較差。有依賴和惰性心理,聰明但不愛多動腦。
5、主要原因是由於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
三、有關資料的調查
張某同學今年八歲了,由於頻繁轉學而成為問題學生。在家裡是獨生子,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從小在爺爺奶奶呵護下長大,由於是男孩,更是得到奶奶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溺愛,誰也不能碰他一下,誰也不能罵一句,,再加上家庭優越的物質條件,使他養成了固執、偏激、倔強的性格,辦事不愛動腦,我行我素,不計後果,出了問題又缺乏責任感,表現出逆反心理。學習缺乏自覺性,老師布置的作業完成了事,多一點也不想做,沒有毅力克服學習上的困難,根基打得不牢,使學習成績處於下游。做了錯事,不接受批評,不讓人家說,表現出較強的虛榮心和反抗心理。
四、個案分析
針對張某同學的個性心理特點,經調查了解,我認為他的個性問題來源於家庭環境的影響和學校教育的影響兩個方面:
1、鑒於他從小嬌生慣養,被捧為掌上明珠,凡事隨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員所溺愛,過於放縱,使他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養成了依賴別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級里,一則年齡大,二則學習成績不好,又缺乏認真、刻苦的學習精神,對較難的問題不願意動腦筋,又不肯問別人,不懂裝懂,長期發展下去,知識掌握不牢。就產生了自卑心理。認為反正也就這樣了,甘拜下風,自暴自棄,致使成績下降,凡事總覺得自己對,對自己認識不清,出現情緒不穩定現象。
五、採取的方法和實施過程
1. 根據張某的實際情況,我認為他的本質是好的,如果與家長配合共同對他進行耐心細致的教育和幫助,他是會有改變的。於是我與其父母取得聯系,讓他們勤與孩子打電話交流溝通。並讓他的爺爺奶奶一定要改變對孩子的教育態度,與老師更好的配合,嚴格管教孩子。
2. 他經常犯錯誤,出問題的方面,我則耐心指導,認真幫助他分析錯誤原因,讓他自己找出錯誤所在。同時,沒有放鬆對他的教育,用愛心去關懷愛護,用愛心去嚴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師對他的關愛,有利於形成他良好的行為規范。
3. 針對張某惰性強的缺點,激發他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熱情,值日生工作他認真做,就給予鼓勵;主動幫助教師拿教具等則給予肯定,經與家長溝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幫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務,我則耐心幫助他建立起熱愛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經過近半年的了解及教育,張某有了一定的進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一樣,它具有穩定的特點,要徹底改變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現在,張某對教師尊重,學習目的有了明確的認識,能堅持上滿上好各門課程,成績逐步提高。他對生活也滿懷信心,情緒較穩定,沖動事件逐漸減少,對勞動有了初步認識,值日主動、熱心肯干,犯了錯誤能認識到錯誤在哪兒。任性、固執得以緩解,辦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減弱,他現在仍缺乏刻苦學習的精神,對較難的問題易放棄,缺乏堅強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較弱,對於他今後的教育仍是長期的,我希望他會成為堅強、有知識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㈥ 求小學語文教育案例一篇
小學語文教學案例分析
———假若你是扁鵲……
筆者在前不久執教小學語文第八冊〈〈扁鵲治病〉〉這課,在總結全文的時候,問學生: 「
學完了本課,你有什麼收獲和感受? 」 學生小手林立,爭著回答問題。
A 生說: 「 我學會了文中的生字詞,知道了 『 諱疾忌醫 』 的含義,就是說有了病 , 一定要聽從大夫的囑咐
, 老老實實地醫治。有了缺點錯誤 , 也一定要聽取大家的批評 , 認認真真地改過。。 」
B 生說: 「 我知道扁鵲的醫術高超,不用任何檢查就知道你的病情,比現在的醫生強多了,他真了不起。 」
C 生說: 「 我知道蔡恆公太驕傲了,聽不進別人正確的勸告,我們要虛心接受別人正確的意見。 」
…… , …… (學生們都各抒已見,說得都很好。)
突然,學生 D 站起來說: 「
我跟大家想法不一樣,我認為扁鵲不該跑到秦國去。因為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即使不能挽回蔡恆公的命,總可以延長蔡恆公的壽命吧!生命無價!
」
聽了 D
的發言後,學生們都把手舉得更高了,有的甚至站了起來,或離開座位,有的則和旁邊的同學私語起來,似乎在小聲討論扁鵲的對與錯。此時,我想這是個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體現他們個性的時候。於是,便稍稍做了個安靜的手勢,說:
「 同學們,扁鵲應該怎麼辦呢?請你們有秩序地發自己的見解,並說明理由。 」 (學生稍稍安靜)
有的說: 「 扁鵲應該跑到秦國去,不然他不但不能救回蔡恆公,說不定還會搭上自已的小命。 」
馬上就有人提出反對意見: 「 雖然蔡恆公開始不聽扁鵲的勸告,但現在他已知道錯了,肯定會配合治療,說不定會治好呢!
」
緊接著,一學生反駁說: 「 蔡恆公的病已深入骨髓,就像現在的癌症,肯定是不能救活了。 」
又有一生說: 「
扁鵲在初遇蔡恆公時,就應想法設法讓蔡恆公配合治療。這樣,扁鵲不但救了蔡恆公的命,也許還會得到好多珍寶呢。 」
…… , …… (就這樣你來我往的,下課的鈴聲響了。)
作為教師, 我並沒有 到此為止, 急於下結論
,而是趁熱打鐵,讓學生在課後去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寫話題目就叫《假若你是扁鵲 …… 》
[ 分析與反思 ]
以上教學片段真可謂 「 一石擊起千層浪 」
,也是我沒有預料到的。但學生的回答卻讓我看到了學生的世界是充滿無限想像力的,他們思維的發散性很強,並富有開拓性,他們對課文的理解有自己獨特的感受。結合現代語文教學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學片段主要體現了三個方面的新觀念:
一、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翁,而教師卻成了課堂的發現者、開發者、欣賞者、組織者和引導者。整個教學片段當中教師自始至終沒有去干涉學生的學習行為,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在課堂中交流、討論、爭辯、質疑
……
。教師只是在規范學生學習行為,維護課堂秩序方面,作了適當地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盡情地發言,抒發對課文的感悟與質辯:扁鵲的做法到底是對還是錯呢?他應該怎麼做呢?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將扁鵲與現在的醫生進行比較,可以看出學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使課堂成了他們學習的演練場。
二、開放式教學思想的體現。新課程所提出的開放式教學思想的滲透,並不是放任學生,而是對教材的開放,對學生評價的開放,提倡多元化教學,這當中包括學生對教材的不同體驗和感受。以上教學片段就是體現了學生對課文人物的不同理解,從不同角度去欣賞。
三、
重視語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的同時也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語文課程標准在總目標的表述中強調,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要從學生發展的內在需要出發,注意不脫離語文學科的特點,將價值觀的引導與提高文化品位、審美情趣聯系起來。《扁鵲治病》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它以短小、簡單、淺顯的故事表達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在本教學片段中,教師在注意上述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的同時,適當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鼓勵學生多向思維,多種表達。
總之,新課程、新理念導引下的語文教學還有許多東西要我們去探究,去實踐 ……
小學語文案例分析
和平一校 韓曉春
小學語文案例分析
和平一校 韓曉春
一、自主學習與教師引導
1、《可愛的草塘》:揭題-瀏覽課文-讀,然後教師要求學生:作者是怎麼寫的呢?其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體會草塘的可愛。(已經先入為主,後來讀的時候果然體會不到,教師又花了很多時間才把調動了一點。應當自己體會,說對草塘的感覺,然後對照課文作者的感覺來學習。)
2、《只有一個地球》:教完課文後,要求學生根據下面幾個方面寫句子:「地球小而美、資源有限、資源可以再生、遷居無望、要保護地球」。引用者認為「學生們都完成了任務,學出了各式各樣動人的句子,如:
「啊,我愛美麗而壯觀的一葉扁舟!」
「地球,謝謝你賜給我們有限的資源!」
「人類啊,不要再破壞資源了!」
甚至說:「看到這一個個詩一般的句子,怎能不讓人佩服老師巧妙地挖掘了學生的潛能?在激發學生創造潛能的同時,又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促進了學生的主動發展」。(學完了課文,還寫這樣的句子,是引導還是捆綁?學生是否一定認為「地球小而美」?「遷居無望」?人類都是破壞資源的嗎?這時應讓學生發揮更好)
二、個性化與共性
1、師生平等對話:《一夜的工作》
參與討論:總理深受人民愛戴,從課文中能找出答案來嗎?
(學生說)
生:如果說總理關心人,為什麼不像把作者的文件批了,讓他先回家睡覺呢?
(教師把球踢回給學生,有些學生說是刻意安排的。)
師:有些同學說,這是刻意安排的,總理是這樣的人嗎?
生:「我」是後來的,總理工作嚴謹,講究先來後到。
生:新中國剛成立,總理日理萬機,有許多重要文件等著總理批示。這個文件只是他自己的一個講話稿,可能總理認為這不是十分重要,所以放在後面。
最後,老師讓學生面對總理的工作畫像,用簡潔的語言說出心裡話。
生:辛勞啊!無奈啊!被迫啊!(滿堂大驚)
生:新中國剛成立,多少事情等著總理去處理,它不這樣夜以繼日地處理,行嗎?這不是無奈嗎?當時的中國,經歷了那麼多年的戰爭,國家肯定非常窮,作為一個國家的總理,怎麼能鋪張浪費呢?這不是形勢所迫嗎?
(如果批評學生亂說,就沒有了學生精彩的發言,也許這個學生因為這一節課改變了他的一生。)
2、一位教師教《落花生》,讓學生畫果實,喜歡畫什麼就畫什麼。然後對比花生,突出「默默無聞」。(這是一種誤導!畫什麼,未必就能突出「默默無聞」;而且這么比,贊揚了默默無聞,那就是貶低個性張揚。難道別的果實就不如落花生?畫不如改為議、說或別的方式,不一定畫了才能體驗,也不要為了所謂綜合性學習活動而畫。必要的時候才用,用了就要有實效。)
3、現在流行的兩句話:你喜歡學那裡(段、句)就學那裡(段、句),你喜歡怎麼學(讀)就怎麼學(讀)!一方面用多則濫;另一方面,個性化張揚時卻失去了共性!忽略了課程標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如一位老師教《棉花姑娘》(人教),要求學生:選擇你最喜歡的一段(句)來學。到後面學完了,也是說:選擇你最喜歡的一段來讀。試想:學生在老師的權威下不敢不選,隨著民主化自主學習的逐漸深入,學生如果敢於說:我那一段都不喜歡!那課怎麼上?解決的辦法不是自選課文,就是強制學生學了。(學生不喜歡的,想法讓他喜歡;學生喜歡的,想法讓他的喜歡表達出來,讓他們互相感染。如果都不喜歡的,就讓教師來傳授、感染、熏陶吧!)
一位老師教《桂林山水》: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然後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段,細細品讀。在學生品讀時,發現他們的選擇表現出鮮明的個性化傾向,女生大多品讀寫水的一段,他們喜歡灕江水的安靜、清純、柔美。男生大多選擇寫山的一段,因為他們更富於冒險精神。(桂林山水,明明是山清水秀,山水相依。硬要為了所謂個性化,把山水分開來理解,一方面割裂了原文的整體意境,另一方面,學生的思維是支離破碎的,造成發展的畸形化。)
《桂林山水》第二課時教學案例分析
「在小學的閱讀教學中,對於景美、情深的課文,教師要重視創設情境,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入境入情,在陶情冶性的同時,品味生動、形象的語言。」細細品讀、認真思考,我也深有同感。語文不是無情物,它本身棲息著浪漫和詩意,作者情誼的表達就隱匿於語言文字的深處。語文教學要讓情感流淌,讓課堂充溢濃濃的人文情懷。
下面教學的片段感受頗深:
片段一:
師:上節課,我們已經知道桂林山水的特點並學了第一段,知道山水之美,眼見為實,現在請大家深入學習了解灕江水特點,作者怎樣寫出灕江水的特點的?
生:灕江的真靜啊,灕江的水真清啊!灕江的水真綠啊!
師:看屏幕,讀一讀並說一說喜歡哪個特點,讀給同桌聽。
生:我喜歡「灕江的水真綠啊!」
師:為什麼喜歡?
生:這句用比喻手法,寫出綠的特點。
師:你知道水綠得如何,並說說「翡翠、無暇」的意思,並指出水的特點。
師:想想,應怎樣讀呢?
生:應讀得活潑、跳躍。
師:喜歡讀這一句的同學把這一句讀一讀。
(生讀)
師:喜歡水清的同學,說說你們喜歡的理由並讀一讀。
生:灕江的水清得可見江底的沙石。
師:灕江到底有多清呢?我們可以把一枚硬幣放入水中,透過江水可以看見江底硬幣上的字。那如何朗讀呢?喜歡的同學讀一讀。
生:讀
師:請同學們評一評,他們讀得如何?(師指導,該句應讀得平整,然後,全班讀一遍 )
師:老師也喜歡這一段,現在老師讀前半句,你們讀後半句。(師生接讀)
師:這種句子有什麼特點?
生:後面半句強調前半句。
師:這是排比,作者本寫水,為何要提到大海、西湖?
生:對比、比較
師:這有什麼作用?(出示幻燈:波瀾壯闊的大海、西湖的圖片)
在指導此段的閱讀理解時,做得最好的是,對學生讀的輔導非常到位,讀得細致,特別是讀灕江水,做到讀與理解相結合,並且根據學生的學習的反饋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狀態,讓學生及時反饋評價,並且運用多媒體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所描述的意境,課外資料的補充對指導學生形象理解山水百態有很好作用,這能更好讓學生在朗讀時讀出感情;教師富有激情的范讀、領讀很有感染力,對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美中不足的是,學生朗讀缺乏個性,寫灕江水特點三個分句都是寫灕江的美,對每一分句的前後半句之間的關系應加以點撥,使學生更好理解,課文就是把這些意思密切關聯的句子排成結構相同或者相似的一串句子,加強語勢,給人的印象鮮明、深刻。這樣的句子就叫排比句。建議:女生讀第一分句;男生讀第二分句;男女生齊讀第三分句,逐漸加強語氣,體會排比句的作用。
引導·互動·求真
———《 橋 》的案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
微型小說 《 橋 》,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面對肆虐的洪水,沉穩、果斷地將村民們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橋。整篇課文情節跌宕起伏,語言簡潔生動,極富韻味,深深地扣住師生的心弦。
在課堂上,我牢抓老漢的語言、動作,領悟老漢的內心境界。隨著文字的剖析,情感的朗讀,老漢的高大形象逐漸凸顯,課堂漸入高潮。
二、案例回放
為了再次升華中心,提高孩子們的口頭表達能力,我設計了拓展練習「突然,那木橋轟地一聲塌了。小夥子被洪水吞沒了。老漢似乎要喊什麼。那老漢到底會喊些什麼呢?」沒想到一石激起千層浪:
生:兒呀,你是黨的好兒子。
生:兒呀!你不愧是我的好兒子,好樣的。
師:嗯,簡短有力,符合當時的情境,一位真正的共產黨員的形象再次樹立,「大愛暖千秋」在這里得到了詮釋。還有想說的嗎?
生:老師,老漢可能會說,兒呀,是爹害了你,你原諒爹吧!
生:[馬上反駁]我有意見,此種說法有損文中老漢的高大形象,有背於中心。
[全班鴉雀無聲,面面相覷,課堂陷入僵局]
師:「兒呀,你是黨的好兒子固然可敬」,但面對著洪水,咆哮著的洪水,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親生兒子被洪水吞沒,刻不容緩時,父親,一位父親會說些什麼呢?繼續討論。
生:我同意ⅩⅩ同學的說法,請記住,老漢是共產黨員,是支書,同時他也是人,一個常人,一個常人痛失兒子的真實再現,又何嘗不可呢?
生:我也覺得後者的說法更合理,當群眾安全過橋,僅剩下父子倆的時候,老漢此時的角色是父親,對兒子的愛是人世間的一種最純真的愛,此時是發自內心的呼喊。總比在生死關頭大喊:「兒呀,你生得偉大,死得光榮。人民感謝你,你走得放心吧!」來得真實。
師:是呀!如山的父愛也正是人性光輝的一面。老漢不僅是一位共產黨員,他還是一位父親,黨性和人性的光輝同時在老漢的身上體現,這樣真實的文章才令讀者信服。
[孩子們的臉上一片釋然]。
推薦理由:教師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導向使我受益匪淺。
我們的孩子正屬於思想成長期,正確辨別是非的能力尚欠缺,教師正確的價值導向也許會使他們一生受益。因此當學生被ⅩⅩ同學的「原諒爹,爹對不起你有備於文章的中心」感到迷茫,無法定奪而面面相覷的時候,教師的思維是冷靜的,她准確闡釋了葉聖陶的至理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真正內涵。
同時,教師正確地把握了語文教育的特點:「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課堂上,教師充分發揮了正確引導作用:「兒呀,你是黨的好兒子固然可敬,但面對著洪水,咆哮著的洪水,眼睜睜地看著親生兒子被洪水吞沒,刻不容緩時,父親,一位父親會說些什麼呢?繼續討論。」
孩子們的感情是豐富的,他們在老師的點撥下能根據當時的情境各抒己見,他們敢於說真話,表真情,學會悟文,與作者與文本達到了情感上的共鳴,尤其可貴的是他們在潛移默化中也學會了做人,做一個誠實、正直的人。
其二,面對著課堂出現爭執後僵持的狀況,教師的巧妙的引導能促進學生多角度的互動,避免了單調的雙向互動。
隨著討論的激烈,學生展開了多維度,多層次的交流,縱橫交錯的互動網拉開了。學生或據理力爭,或激情昂揚,或委婉得體,保證了交流的順暢和有效,課堂氣氛活躍,孩子們的口頭表達能力能夠普遍地得到了質的提升。
㈦ 小學語文教育問題的真實案例
案例一
特級教師李吉林在教學課文《桂林山水》時,講了這樣一段話引入課文:我么的祖國非常秀麗,在祖國的大地上有許多名山大川。(出示桂林地圖)桂林山水有一種獨特的美。所以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現在老師就帶著你們一起坐飛機去觀賞桂林的山水。大家閉上眼睛,飛機起飛了。過了兩個小時,桂林到了。接著,老師打開課本,充滿感情的朗讀。
徐家良主編:《小學語文教育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02頁
案例二
一位特級教師在引導學生觀察《烏鴉喝水》一課的三幅插圖時,先向學生提問:「圖上畫著烏鴉想喝水,可是喝不著,你們想,烏鴉的心情怎樣呢?」學生說:「烏鴉心裡很急。」老師問:「你們從哪些地方看出烏鴉心裡很著急呢?」這個問題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容易忽略的地方去了。
徐家良主編:《小學語文教育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92頁
案例三
一位特級教師在教學《月光曲》時,先介紹了貝多芬的生平事跡,還讓學生聽了《月光曲》的錄音,使學生對課文中描寫的「月光正從水天相接......」的情形有真切的感受。在講到「月光照進窗子來,......」,老師讓學生背誦「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詩句,喚起學生聯想,啟發學生想像貝多芬創作《月光曲》時的情景。
徐家良主編:《小學語文教育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78頁
案例四
一位特級教師在教學《鯨》這篇課文時,提出了這樣一個要求:學完這篇課文以後,要求大家當一回海洋博物館的講解員,根據學到的課文知識,向參觀者講解有關鯨的知識。
徐家良主編:《小學語文教育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76頁
㈧ 小學語文思想道德教育教學案例怎麼寫
一、案例再現:
某學生趙某,來自貧困山區。為了供他上學,三個妹妹都忍痛輟學。而他在學校期間,卻把大量的時間都用在了看小說上。他看了「燕子李三」後,對主人公走南闖北、劫富濟貧的行徑十分羨慕,也想學著試一試,於是,便盜竊了市人民商場,最終被發現。
再如,某學生陳某,他先後偷過同班同學書桌里、床鋪下的現金共 100 多元,圖書館的書、雜志等 20 多本。在接受處分時,他不以為然地說:「我偷這點東西算什麼,社會上有的人一轉手就能撈幾千元幾萬元。」
二、案例分析:
案例(一)中,三個妹妹忍痛輟學,體現了人間真情的「愛」,都希望「望子成龍」,而趙某則辜負了三個妹妹良好願望的真諦,一再錯失良機,把美好的讀書時間放盪在看小說書上,而且在他看了「燕子李三」後,卻對主人公走南闖北、劫富濟貧的行徑十分羨慕,一時誤入歧途,走上犯罪之路。
案例(二)中,陳某以身試法,忽視了法紀的尊嚴,把「偷」小視了,進而產生不以為然的說法。
三、教育方案:
1、加強法制教育,更新觀念。
針對兩個案例中的主人翁,一定要加強學習,了解現實生活規律,在家要進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學校,更要在思想品德上進行一番徹底的洗禮,要把他們的「知、情、意、行」貫穿到教育的全過程,任何事情不能急功近利,不能聽風就是雨,不能盲目行事,真正做到「三思而後行」。
2、教師工作到位
(1)、利用班會、隊會及其活動,讓他們學會做人、學會交流,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教師進行家訪,以更深層次、更大程度地了解學生,以便教師找到說服學生的第一手資料。
(3)、做到師生心靈的溝通,以零距離地與學生交流,讓教師的言行感染學生,從而取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4)、爭取家、校的配合,讓學生沒有孤獨感,在家有父母的教育,在校有老師的教誨,外出有社會的約束和制約。
(5)老師要講究工作方法、方式和策略,要循循善誘,多鼓勵、多表揚。
3 、對其進行「人性化」教育。
用師情對待案例中的這類德困生,切記一味地壓制和批評。要做到關心學生、維護學生人格尊嚴;對學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要用科學、守法、負責的態度從心靈深處感化、引導學生;要理解和寬容學生;必要時要聯系學生家長,求得學生家長的幫助,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我想採取「人性化」教育方式的教育學生,效果將會比採取「以罰教育」的教育方式教育學生的效果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