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淺析如何培養小學生養成良好語文預習習慣的策略
《語文新課程標准》中有一條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以學定教。即將教育教學活動,定位於學生「先學」,教師「後教」,提倡以學生的預習活動,來啟動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另外,通過了解學生預習的情況可以使老師的教學更有針對性,更有效果。課前預習,也是課堂教學的有益擴展與延伸,課前預習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教是為了不教,通過有效的預習,對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很有幫助。對於預習,葉聖陶先生早就有過精闢的論述:「練習閱讀的最主要階段是預習。」,「要養成學生閱讀書籍的習慣就非教他們預習不可。」
但是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雖然向學生布置了預習任務,但預習的效果往往不盡人意,學生讀過的文章也沒有留下什麼預習的痕跡,這樣不僅達不到預習的目的,甚至會養成做事草率敷衍了事的壞習慣。這主要是學生還沒有養成自主預習的好習慣。那麼,怎樣培植自主預習習慣,怎樣教給學生自主預習的方法呢?下面將結合自己的教學研究談談對良好語文預習習慣培養的策略。
第一,對於課前預習,老師要高度重視,充分認識其重要作用,並精心指導學生進行預習。有不少老師嫌麻煩,不願在預習上下功夫,加之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有些老師看到自己盡管不重視預習,不讓學生預習,可學生依然取得好成績,於是就不願在預習上費力。這是一種急功近利的思想,不利於學生一生的發展。特別是小學階段正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黃金時期。著眼於學生的終身發展,我們必須要重視學生的預習。
第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以為在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預習習慣,必須培養學生的預習興趣和熱情,並不斷呵護這種興趣和熱情。首先,要培養學生的預習興趣,需要循序漸進。可先布置一些難度較小的預習要求,使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可以達到,否則要求過高,學生一時難以達到,就會產生畏難情緒,無助於培養學生的興趣。其次,要給學生展示預習成果的機會。課前要留一定的時間用於學生的預習展示。對於做得好的學生要及時表揚,對於有問題的學生也要多鼓勵。最後,要給學生多一些語文預習自主選擇的權利,比如:可以變通對學生語文預習的要求,可以改變語文預習的方式,可以添加語文預習的內容,從而讓學生保持語文預習的熱情,進而養成良好的語文預習習慣。
第三,培養學生善用工具書的習慣對於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也大有裨益。學生預習大都是在家裡獨自進行的,在預習新課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字詞方面的障礙。這些障礙不掃除會影響學生進一步學習課文。而在實際的試驗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沒有使用工具書的習慣。最初在學習查字典的時候,學生們都將字典帶在身邊,但這部分內容學過之後,就很少使用字典了。由於不習慣使用字典,不少學生讀課文的時候會把很多字讀錯,把很多字的聲調讀錯。在作文中也會出現很多別字。而此時如果有查字典的習慣這些問題則會迎刃而解,減少很多。我此,我們要求學生必須把字典帶在身邊,而且在課堂上經常讓學生查字典,依此培養學生查字典的習慣。
第四,同伴互助對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預習習慣也很重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我將全班分為若干學習小組,讓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切磋、商討、交流預習所得及介紹經驗與方法。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有些問題個人解決不了,通過小組合作就可以解決。如果小組里有無法解決的疑難,就由小組長提交給老師,這樣不僅方便老師迅速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而且有助於在課堂教學中對症下葯。
第五,對學生的預習教師必須要有明確的要求和方法指導。在實際教學中,學生預習學得被動,讀得無力、無味。很多學生習慣於關注文章的情節,文章讀過一遍就不想再讀第二遍,覺得讀第二遍沒意思。雖然讀過了,文章上卻沒有留下任何預習的痕跡。有些學生雖留了些痕跡,只是應付檢查,簡單的劃一劃生字在文中組的詞,給自然段標上序號。我們不妨把學生的語文預習理解成是在教師指導下有目的的語文自學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要讀課文、查資料、記疑點、想問題、做題目,還要做到識記積累、聯想想像、分析比較、調動已知,解開未知。有了具體的要求和指導,學生才能順利完成預習任務,教師的預習要求應根據學生的語文學習狀況,也要科學合理,不能太空,也不能太多;不能偏高,也不能偏細。我用10個字概括:默看、查問、朗讀、摘抄、思考。有的課文可以布置更具體的要求,如預習《匆匆》一文,布置學生收集有關時間的詩句、名言等。因為有了課前預習,課堂上學生討論問題的勁頭會更足,參與度會更大,探究問題會更深入。要不斷發現學生在預習中的亮點,多鼓勵,多表揚,讓學生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時間長了良好的語文預習習慣就養成了。
第四,在學生預習文本時,教師對於學生提問習慣的培養也很重要,我們該怎樣幫助學生會在預習中提出優質而有效的問題呢?
不少學生預習後提不出問題,或者提的問題沒有質量。我們告訴學生預習閱讀一篇文章時,要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人生體驗,去體味作品中描述的情感、哲
Ⅱ 如何培養小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
關於小學生數學課前預習習慣培養的幾點意見
培根說:「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由於習慣的不同,
它不是造就一個人,就是毀滅一個人。」可見,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很重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數學課程標准》指出,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自己的思想進入數學課堂,其實這就是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課前預習是學生對新課學習前獨立地對新內容進行准備性地學習,是課堂教學的前奏和序曲。在學生認知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的預習,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他們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培養學生數學課前預習的習慣,也是在新課改下構建「學生主動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先決條件。為此,作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課前預習習慣,教給他們正確的預習方法,從而使他們主動、自覺地參與數學教學的全過程,最終成為有較強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人。要培養小學生數學課前預習習慣,我個人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轉變思想,重視預習
首先,教師要重視學生的預習,不要認為預習使學生提前知道了教學內容,學生就不會慢慢地與教師經歷困惑、操作、比較、分析、綜合的思維過程,一起品嘗探索成功的滿足和愉悅。因為預習是學生自主參與、獲取知識的教程,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著名教育家魏書生曾說過:「學生通過資料能弄懂教材的百分之九十九,教師只起百分之一的作用。」百分之一與百分之九十九,這個比例也許是誇張了點,但至少說明了一個道理:沒有一定的活動范圍,人就無法完成重大的事情,兒童的自學意識和自學動力的幼芽,也必須在開放的學習活動時空中才能得以勃勃生長,而自學的第一步就是要學會預習。
其次,教師還應讓學生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教師既可以從理論方面給學生講講預習的好處,還可以在具體的數學學習活動中向學生滲透預習的重要作用,並鼓勵他們預習數學,逐漸讓他們體會到預習習慣的形成對自己的終身學習和發展至關重要。
二、激發興趣,樂於預習。
《課程標准》指出:‚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要使學生有高效的學習方法,科學的學習態度,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生動直觀和趣味盎然的學習會激發學生
小學各年級課件教案習題匯總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
對學習的慾望。‛預習這項學習活動也不例外,它是一種個體的、自覺的活動。開展這項活動需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正確的學習動機。
⑴、在預習活動中引入‚競爭意識‛。比如每周開展一次評比活動,評選出幾名‚預習小能手‛(或者‚預習小明星‛)。還可以讓預習得特別好的學生在課堂上當小老師,組織全班的匯報交活動。這樣,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就會反思自己的預習方法,取長補短,提高預習能力;另外,學生還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從而激發了預習的興趣。
⑵、多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比如,給學生布置預習作業時就說:‚我看誰是預習的小能手(或者『小明星』)!‛檢查預習效果時,發現預習得好的學生就在預習本上為他批註:‚你真是個會動腦筋的好孩子!‛‚預習得很成功,繼續努力!‛如果發現學生有進步也要及時表揚,比如,‚預習得真仔細!再多動一下腦筋,你都能當小老師了!‛‚繼續努力,老師相信你能行!‛等等。另外,還可以讓預習得好的同學在台體驗上展示自己的預習作業,並把預習的方法講給同學們聽。讓學生不斷體驗成功,樹立起自信。
⑶、建立適當的獎勵機制。對於預習得較好的或者預習有進步的學生,教師可給予適當的獎勵,同樣可以激發學生的預習興趣。如:獎給他們‚智慧星‛,累積到一定的數量就可以發給他們一些獎品。
三、授之以漁,學會預習
1、合理安排預習內容。學生初學預習時,不知從何入手,這時教師要設計好預習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去預習,做到有的放矢,針對性強。這對教師要求比較高,除了要分析自己學生的學情,還要結合教材特點對相關學習內容進行認真研讀,提出既有一定價值,又有吸引力,並能促使學生產生濃厚預習興趣的預習內容。最重要的是所布置的內容要有層次性,要讓學生通過預習、思考,解決
三個層次的問題:學困生只要通過仔細閱讀知道下一課我們學習什麼,大概是怎樣的就可以了;大多數中等生就應該在這個層次上思考為什麼是這樣的。而優等生應在兩個層次的基礎上思考還可以怎麼樣,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如:《長方形周長》的預習內容安排:①、說說長方形的特點和初步理解周長的含義。②至少掌握一種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③長方形的周長有幾種計算方法?哪一種最簡便?學困生只要求完成①題就行,中等生完成①②題就可以了,而第③題更高一個層次,主要是為學優生准備的。
2、選擇恰當的預習方法。由於學生年齡小,獲取知識的經驗不足,對其進行科學的預習方法指導非常重要,它直接關繫到預習的成敗和預習習慣的養成。 (1)、數學概念課的預習
讓學生在通讀新課內容的基礎上,動手畫畫、圈圈知識要點、主要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從整體上感知新的數學知識,把自己認為重要的概念、結論畫一畫、圈一圈,使得新課中的主要內容顯現出來,以引起自己的注意,為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新知識做好准備。
① 列舉事例來理解概念。數學概念並不是無中生有,而是從具體的現實世界中抽象出來的,我們一定可以從身邊找到這些概念的原型。比如在預習《乘法的運算定律》時,讓學生舉一些具體的例子來說明概念,可以幫助學生形象理解概念。
② 動手實踐來感受概念。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在預習時,也應該指導學生動手實踐來理解數學知識。比如預習《三角形的內角和》時,讓學生剪一剪、拼一拼,這樣學生不僅對數學學習產生了興趣,還可以很自然的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的知識。 ③ 巧用對比來分析關系。在數學的學習中,對比是很重要又經常用到的學習方法,在預習時也是如此。比如預習《小數的加減法》時,讓學生將小數加減法的計演算法則、運算定律以及要注意的一些問題,與整數加減法進行對比,找到它們的區別與聯系。這樣不僅揭示了新舊知識之間的關系,而且有利於學生形成知識網路。 (2)、數學計算課的預習
①看懂例題。無論是新教材還是老教材,在計算課的編排上都會以例題的形式出示計算方法,為學生提供了預習的平台。學生通過預習已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掌握這些方法了,到了課堂上,我們就可以專心致志地解決學生在預習中還沒有解決的問題,可以把知識學得更深、更廣。
②總結演算法。很多實際問題的解決方法都不止一種,在預習時要讓學生思考不同的解題方法,並達到演算法的優化,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②嘗試練習。通過嘗試練習,可以檢驗學生預習效果,這是數學預習不可缺
少的過程。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數學知識,要讓學生通過做練習或解決簡單的問題來檢驗自己預習的效果。既能讓學生反思預習過程中的漏洞,又能讓老師發現學生學習新知識時較集中的問題,以便課堂教學時抓住重、難點進行講解。
(3)數學操作課的預習
新課程的實施,要求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學生只有親歷了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才能知其所以然,其中免不了要親自動手做一做、試一試,因為課堂中有動手操作的內容,自然少不了要通過熟悉教材,了解操作過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課前准備好。如教學《統計》一課時,要學生統計家裡一個月的費用支出情況,這時,我們就可以將它作為預習的內容,讓他們在課前完成。
四、及時評價,促進預習
對學生的預習過程,教師應及時地檢查、評價和反饋。檢查的方式有:檢查學生的預習本、課前提問、課內提問、出幾個小題讓學生筆答等。無論採用何種檢查方式,檢查後都要對本次預習情況進行及時評價,以推動下次預習。這樣不僅對培養學生預習習慣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還便於教師及時調整課堂活動方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比如教學《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一課時,引入新課後我就向學生提問:「你們都預習了哪些內容?有哪些問題自己已經解決了?還有哪些地方存在疑問?」接下來我就讓他們在小組里交流互助學習,即與組內同學分享預習的收獲,一起討論存在的疑問。然後再讓各小組派代表上台匯報本組的學習情況。這樣,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課堂發言的積極性與流暢性、「疑問」的數量與質量、講解的層次性與邏輯性,了解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與掌握,並適時補充重難點知識,解決學生在本課學習中還存在的問題,並及時准確地對學生的課前預習作出評價。這樣的課堂,學生想得多,說得多,交流的多,體驗的多,個性發揮得充分,他們體會到了預習給他帶來的榮耀,再也不把預習當作是可有可無的事了。
五、常抓不懈,堅持預習
習慣是一種不易改變的行為方式,良好的預習習慣不僅要靠反復的訓練才能形成,而且要在長期的訓練中得到鞏固,使之定型。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要養成一種習慣,必須經過反復地訓練,這就需要老師和家長多方力量聯合起來,常抓不懈,持之以恆,使他們從一點一滴做起,積累起來,養成習慣。否則,一曝十寒,是不能養成好習慣的。
好的習慣會成為學生前進道路上的路標,會成為學生一生快樂的源泉。我們要讓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和探索能力,以適應時代的需要。有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預習是合理的『搶跑』」。學生一旦掌握了預習方法,一開始就「搶跑」領先,有助於形成學習的良性循環,使學習變為主動,既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又養成了良好的學習品質。
總之,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雖然是一項長期而繁重的教學任務,但是只要通過學生持之以恆的預習實踐,教師和家長科學、耐心的指導與監督,學生的預習水平就會不斷提高,良好的預習習慣就會不斷養成!
Ⅲ 淺析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預習習慣
預習習慣是在學習過程中經過反復練習形成並發展,成為一種個體需要的自動化學習的行為方式。良好的預習習慣,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於形成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有利於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使學生終身受益。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預習習慣的關鍵時期,語文學科又是一門基礎性工具學科,所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預習習慣是小學階段的一項重要任務。如果學生從小養成了語文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就能自覺地去讀書,去寫作,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可是目前小學生預習習慣不容樂觀,課前沒有預習的現象日益突出。如何才能有效培養小學生語文預習習慣呢?
一、要讓學生充分認識習慣的作用。
良好的預習習慣對學習活動具有強大的推動作用。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言:「良好的習慣乃是人在其神經系統中存放的道德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地增殖,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受著它的利息。」而壞習慣則「是道德上的無法償清的債務,這種債務能夠用不斷增長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的創舉,並使他達到道德破產的地步。」這句話是就道德而言,從學習而論亦然。一個人若養成良好的習慣則終身受益。如果學生充分認識到習慣的雙刃劍作用,很大程度上能大大牽動他們向良好的預習習慣方向發展。
二、要讓學生明確什麼是良好的預習習慣,引導他們去向這一目標奮進。那什麼是良好的預習習慣呢?我認為應具體有以下幾種:
(一)喜歡學習的習慣。喜歡學習經常出現在態度的范疇里,鮮有與習慣相連,但喜歡學習真的可以成為習慣,而且可以培養,所以我把它作為最重要的習慣。現在的學生中很多人認為讀書學習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都是任務式需要被做的事情,所以他們為學而學,效果自然有限。所以少數的喜歡學習的學生就一直穩坐前列寶座,越學成績越好,越學越喜歡學習,如此良性循環。那其他學生就無緣與學習相交了嗎?當然不是,喜歡是一種態度,態度決定一切,如果你決定喜歡學習,久而久之,你真的會喜歡學習的。所以喜歡學習的習慣是可以培養的,喜歡學習後,自覺、認真、刻苦的預習習慣自然而然也會容易產生了。
(二)查閱工具書的習慣。葉聖陶先生有句名言:「無論什麼人都應該把字典作為終身伴侶,以便隨時解決語言文字的疑難。」它形象地論述了字詞典等工具書在學習乃至人的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字詞典等工具書在語文學習中更為重要,它有助於學生解決生字難詞,提高檢索、辨析能力。然而,在實際學習中,我發現很多學生不喜歡使用,不少甚至連字典都沒有,因而它的作用難以充分發揮。因為他們一般怕費事,隨便過關,憑自己的感覺走,這樣時間長了,就越來越難學精語文了,語文是需要大量的積累,一點一滴都要抓住。而且培養學生查閱工具書的習慣,對於學生養成嚴謹認真、科學求實的預習習慣也是大有裨益的。
三、具體做法:
(一)指導小學生設定預習目標:
預習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眉批、圈點、夾注、總評是古老的預習與閱讀的方法,那麼,在新課程標准下的小學語文預習如何設定預習目標,怎樣才能使得學生的預習得到落實並真正有效,這是一個並不簡單的問題.為此,我們應在此開展專題討論:
1.首先明確文章的體裁。
2.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哪些內容,有什麼看法。
3.哪些地方看不懂(包括詞語、句子、文章的思想等)記錄下來。
4.學會生字。把自己喜歡的語段摘抄下來。
5.有條件的同學還可以查找一下和課文相關的資料。
(二)添一把「火」,讓學生的預習動力十足:
1.許多小學生都認為語文預習很重要,但是他們並沒有把這種想法付諸實際行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他們缺乏正確的語文學習動機。所謂學習動機,是指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學習動機可以分為外來動機和內在動機。也就是說,語文學習動機分為外來的語文學習動機和內在的語文學習動機兩種。外來的語文學習動機所推動的語文學習活動是為了外部報酬、獎勵或榮譽,如老師的表揚、同學的尊重等。而內在的語文學習動機所激起的語文學習活動是為了學會語文這門課程本身,也就是語文求知慾。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態度是密切相聯的,有正確的學習動機的學生對學習充滿熱情和信心,能發揚拼搏精神,遇到困難能鍥而不舍,持之以恆,表現出頑強的學習意志。實驗表明,通過賞罰這些外部強化手段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動機是有效果的,但卻帶有明顯的負作用,許多學生勤奮學習語文僅僅是為了得到父母、老師的獎賞,當這種獎賞不復存在時,他們的語文學習動力也隨之消失。因此,最重要的還是培養學生的內在語文學習動機,它是一種以獲得語文知識為目的的學習動機,也就是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
Ⅳ 如何培養學生語文預習習慣
1.給學生的預習工作布置明確的預習目標為了促進學生的預習質量的提升,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給學生布置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目標對學生的作用不僅僅是給學生一個明確要實現的目標,更加重要的是,因為學習目標的存在,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找到正確的預習的方向,目標的存在就好像是學生的指路明燈,只有保證方向正確以後,學生的努力才會有價值。因此,教師在課堂結束之前應該給下節課的教學內容告訴學生,並且於此同時教師也應該給學生指明預習的目標。而在制定預習的目標的時候,教師要注意,目標的制定要結合學生的能力發展的情況和課本實際教學內容的難度的情況。目標的制定首先應該在學生的能力范圍以內,教師要保證學生能夠通過自我探索和嘗試找到問題的答案,而後,在制定目標的時候,教師還應該提出一些具體的要求,引導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這樣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的預習的質量。舉個例子來講,筆者下節課將要教學《靜夜思》這這首詩,那麼筆者在本節課快要結束的時候就會留下這樣的作業。首先,筆者會要求學生回去以後將《靜夜思》這首詩多讀即便,閱讀的目的是讓學生基本了解到這首詩的整體意思,同時也是讓學生對這首詩有一個大概的印象。而後,筆者會要求學生去搜集和這首詩和這首詩的作者的有關的信息,其中包括這首詩的創作的背景、作者當時的人生的狀態等,這些都是學生應該去了解的信息。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學生搜集這些信息提供了巨大的幫助。同時,筆者還會要求將閱讀這首詩的時候的感受寫下來,學生一定要在閱讀的時候去思考這首詩的中心思考、所要表達的內容,這些能夠讓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思考。下節課上課的時候筆者還會讓學生相互之間交流和分享,讓學生相互取長補短。這樣一來學生的預習質量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2.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的培養也是小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小學階段的教學不僅僅要提升學生的知識量,同時更加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良好的學習習慣也能夠幫助學生解決好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第一,教師在布置預習的任務的時候,必須要明確的要求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深度的閱讀,最起碼要做到熟練的朗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如果遇到有困難的內容,學生要注意及時的將這部分內容圈出來,通過這種方法來提醒自己注意,同時在上課的時候,學生也要重點聽這部分的內容。第二,教師要明確的要求學生在預習的時候不能夠囫圇吞棗。舉個例子來講,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的時候,筆者在前一天上課的時候已經明確的要求學生進行預習,並且將預習的目標布置給了學生。因此在上課的時候筆者會抽查學生是否真正的用心進行了復習,通過提問部分學生,筆者能夠掌握他們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更加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方式進行檢查既能夠推動教學的進度,同時又能夠讓學生感覺到預習的重要性。當學生的預習出現問題的時候,筆者會嚴肅的批評學生,並且在下節課的時候再檢查其預習的情況,以此來保證學生用心預習。3.建立健全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預習質量,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應該建立起科學完備的教學評價體系。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明確的認識到,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有利於學生正確的看待自己的預習工作。教師可以通過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諒解學生的學習態度,對於學習態度有問題的學生,教師要及時的採取科學的處理方式幫助這部分學生認真對待預習工作。而且,更加重要的是,現代小學語文教學要認識到,語文能力的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耗時比較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但是同時也要敦促學生認證的對待語文學習。這樣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才能夠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舉個例子來講,筆者在進行識字教學的時候,在上課的時候首先會檢查學生對前一天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而後繼續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對於沒有完成任務的學生,筆者會對其進行適當的懲罰。現代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科學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認真的聽取學生的意見,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調整教學模式,找到最適合現代學生成長和發展的教學模式。如何培養學生語文預習習慣
Ⅳ 怎樣培養小學生語文預習的習慣
小學語文課前預習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這對於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提高預習水平,是大有裨益的.在實際教學中,通過「預習」這一環節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重視預習中的個體差異,強化訓練,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課堂效率,不失為一個良策.通過預習,不但可以縮短孩子在學習上的差距,使他在課堂上顯得更自信,更有勇氣,而且可以讓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條學習的路徑,積累一些自學的好方法.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學生通過預習,自己閱讀課文,動了天君(指大腦),得到理解,當討論的時候,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的結果正相吻合,便有獨創成功的快感;或者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結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長的思索;並且預習的時候絕不會沒有困惑,困惑而沒法解決,到討論的時候就集中了追求解決的注意力.這種快感、思索與注意力,足以鼓動閱讀的興趣,增進閱讀的效果,有很高的價值.」這是對預習重要性的精闢闡述.
學生課前閱讀作為一種良好的修養和習慣,需要堅持不懈來養成.常言道:「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好習慣需要下真功夫.
1、以教師指導為主的預習.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教師的鼓勵與引導對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自主學習的意識會影響到學生的未來以至一生.筆者感到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首先是教師自己要提出高標准嚴要求,對重點篇目的課文進行認真地研讀,提出既有一定的思考價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探索興趣的預習題.其次是注重課堂上的檢測與落實,避免「雷聲大雨點小」的不良習慣,做到「擲地有聲」,落實到位.
具體來說應抓好這樣幾個環節:
一是讀.讀准字音,讀通句子,把課文讀流利.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寫作技巧,更有助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增強聽課的目的性.所以,「讀」在預習中是最不能忽視的一個首要環節.應先要求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進而從讀中悟理、悟情、悟法,並發現疑難.可以讓學生用多種方法讀,如高聲朗讀,輕聲讀,默讀等等.
二是查.初讀一篇新文章,學生總會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生詞.這時,老師應提醒學生請來工具書幫忙,並把易錯的字音、較難記的字形、字義,記錄在書上或預習本上.特別是一些多義字,一定要結合上下文理解,鼓勵學生反復體會,自查自悟.切忌學生從現成的參考書上照抄答案.碰到一些歷史名詞、科學術語,可讓學生到網上、圖書室翻閱有關資料.
三是畫.畫出關鍵詞,重點句段.說說自己的理解.教師可指導學生用不同的符號,如「---」「──」「~」「√」(依學生喜好而定)勾畫文中的重點、難點.另外,學生自己認為精彩的描寫、含義深刻的句段及對自己有所觸動、有所啟發的片段,都可以選用自己喜愛的固定標志畫出來.
四是問.課堂上許多學生往往有一種錯誤的認識,就是認為反正老師上課要講,不願花費時間去自查自找自問,養成一種懶散的學習習慣.針對這種心態,老師在給學生講清道理之外,還應要求他們把疑難問題在書上標識出來,看誰提的問題最多.孩子們為了發現問題,會紛紛開動腦筋挖空心思找出疑點:有關於字詞的,有關於內容的,也有關於布局謀篇的,還有關於文章作者的和時代背景的.對此,老師應該對他們認真的態度充分肯定,對提問題較有質量的提出表揚,以此激勵他們質疑的積極性,並鼓勵他們自己動腦筋解決這些問題.
2、以小組形式為主的預習
經過一段時間由教師指導形式的預習,學生逐漸掌握了預習的方法,這時就要轉入新的形式,讓學生以自願組合的方式,根據習得的方法,一起預習,互相影響、互相啟發、互相促進靠「組織力」形成預習的濃厚氛圍.
3、以學生個體為主的預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指導、同學合作預習是個體預習的基礎,學生經過了前兩個階段的訓練,對預習也摸出了門道,在課堂上也嘗到了預習的甜頭,漸漸地把預習作為一種興趣、一種需要而習以為常.這樣就可以在教師預習題的提示下能較為自覺的預習,進入自為階段.
4、以創造性為主的預習.
在經過一段時間由教師設置問題預習的基礎上,學生能逐漸地體會和把握到設置預習題的角度、思路、做法,再經過教師指導,這樣的「體會」與「把握」將逐步內化為獨立預習的能力.筆者就鼓勵學生根據課文自主的設計預習的題目,實現由教師設置題目到學生自主設置題目的轉變,其間教師的點撥、指導、鼓勵尤為重要,當然也要有一個過程,開始學生「仿照設置問題」,勢必存在一些偏頗、謬誤,此時,就不能任由學生機械的模仿,作為教師該出手就出手,及時給予他們有效的指導、點撥,使他們發揮思維創造力,達到預習的效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預習習慣」的培養和教學實踐,使學生在思想上提高了對課前預習的認識,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拓展了學生思維,拓寬了學生的學習空間,絕大多數同學對學習語文逐漸的產生了興趣,對課前老師布置的預習作業能夠積極的、嚴肅認真的去完成.在上每節課之前首先要完成預習作業已經成為語文課必備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之一,同學們課前預習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正在形成.通過這一段的教學反思與實踐,我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關注學生的未來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促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
總之,預習是一個重要的學習方法,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一種人生智慧.真正有質量的預習不僅能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而且能使學生在語言表達、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提高,特別是對於可塑性強的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使他們終身受益.因此,對小學生加強預習習慣的引導和養成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任務也是艱巨的,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Ⅵ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
九年義務教育全來日制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源明確指出:「要根據語文的學科特點,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歷來是一項重要的任務,已引起老師、家長的重視。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發展,學校一切教育、教學工作都必須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而努力,以適應21世紀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不僅僅是為了能夠學好語文知識,取得優良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是教書育人的需要。而「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翻讀一下科學文化界的名人傳略,就會明白,他們所建造的科學文化大廈的根基都無一例外地坐落在小學時養成的自學習慣上,而課前預習就是自學之樹的萌芽。
Ⅶ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語文預習習慣
一、教給預習方法
預習一般是在課外進行的,但是學生開始不會預習,因此應該把預習拿到課堂上來,酌情上幾次預習的指導課。在預習課上,老師可以用一篇文章做例子,帶著學生一起預習,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對中高年級學生的預習方法一般是:
(一)、閱讀課題,揣摩課文內容
我要求學生每學一篇課文,先要閱讀課文的課題,根據課題提出問題,來揣摩一下文本的內容,然後再讀課文,用回答問題來印證自己的判斷與課文內容是否一致。如在學習《跳水》這一課時,很多學生根據課題提出了問題:誰跳水?為什麼要跳水? 跳水的結果怎麼樣?……這些問題,引起了學生急於探究文本內容的好奇心,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
(二)、查閱資料,了解時代背景
有些課文所描述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距離很遠,學生對於文本內容很難引起共鳴。我就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了解時代背景及作者,這對於學生理解文本內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學習《七子之歌》這一課時,課前先讓學生了解聞一多和《七子之歌》的資料,就能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聞一多懷念自己的祖國、渴望回歸的真摯情感,以及他強烈的民族自尊感。
(三)、初讀課文,掌握生字、新詞
學生在完成前兩步的基礎上再讀課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詞及多音字,然後讀准字音,認清字形,再通過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等弄懂詞義,以便第二天到課堂上與同學討論,這樣既提高了學生自學字詞的能力,也有利於掃除語言文字上的障礙,更便利了學生順利地讀懂課文。
(四)、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學生在前面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再讀課文,這次讀課文目的主要是讓學生在預習後能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從而掌握文章的精妙之處。例如:學生在預習《太陽》這一課後,我在課堂上檢查這一環節預習情況,發現很多學生都能理出作者行文的思路:太陽的特點,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系。
(五)、細讀課文,提出疑難問題
俗話說:不會提問的學生就是不會學習的學生,「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我常鼓勵學生再次回到課文中,通過默讀思考,提出自己在預習中所遇到的問題,或者自己對這篇課文的獨特的見解,這正是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具體體現,這一步預習完成得好,可為課堂上「問題的探討」這一雙邊活動奠定基礎,也活躍了課堂氣氛,節約了時間,使自主合作學習的效果更好。
(六)、完成練習,檢測預習效果
學生在完成前幾步的基礎上,認真閱讀課後練習,從中可以獲得很多啟示。因為課後練習「實現了引導學生認真閱讀文本的本意。」通過課後練習的閱讀,學生能探知本文的主旨,通過完成練習情況學生能自我檢測預習效果,初步知曉本文的重點,這鍛煉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二、精心設計預習提綱
設計預習提綱的原則是:①預習題要有針對性,即針對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②要養成預習的習慣,就要激發學生對預習產生興趣,所以設計的預習題要體現趣味性,能激發學生求知慾,使他們主動探求問題。③預習題要有啟發性和指導性,能啟迪學生思維。④預習題要考慮學生的可接受性。預習不要流於形式也不要要求過高,學生「跳」了,還是摘不到桃子,或預習形式千篇一律,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宣布預習要求,可以老師講,也可以用大屏幕顯示,還可以印發預習卡片。開始預習之前,要讓學生復述或讀一讀預習要求,再讓學生說一說,對預習要求不清楚的,教師講清後,方可組織預習。
三、及時檢查預習情況
美國著名專家H西蒙說:「只有當學習者知道學習的結果如何時,才能發生學習興趣」。可見,及時檢查預習情況,對培養學生預習習慣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檢查的形式有教師提問檢查、同桌互檢、小組交流匯報等。檢查中,若發現學生沒有完成預習,要督促其及時補上。這當中,既可由老師用課余時間督促,還可逐漸培養小組長或同桌同學督促,以此來督促學生自覺預習習慣的形成。無論採用哪種形式檢查,檢查後我都要對該次預習情況進行評講,達到預習要求的發獎卡以示鼓勵,從而激發學生下一次預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