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第18課生字是什麼
課文:《雷雨》
生字如下(共12個):
1、彩(彩色)回2、蟬(蟬蛻)3、沉(沉聲)答4、垂(垂下)5、虹(彩虹)6、亂(亂套)
7、逃(逃跑)8、壓(壓迫)9、越(越過)10、陣(陣法)11、蜘(蜘蛛)12、蛛(蜘蛛)
B.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18課詞語盤點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五組第18課《永生的眼睛》詞語解釋
突如其來:突如是突然的意回思,突如其來答就是突然發生。本文指被突然而來的疾病奪走了生命。
不假思索:用不著想,形容說話做事迅速。本文是指父親捐獻母親的角膜時態度堅決,毫不猶豫。
栩栩如生:形容生動活潑的樣子,本文是溫迪的畫技較高,畫出的馬就像活的一樣。
屢屢:一次又一次。
遵從:遵照並服從。
重見天日:比喻脫離黑暗環境,重新見到光明。本文是指盲人恢復視力、看到光明。
C. 初二下冊語文課文第十八課的課文
一位二十年代在北京作寓公的英國詩人奧斯伯特·斯提維爾寫過一篇《北京的聲與色》,把當時走街串巷的小販用以招徠顧客而做出的種種音響形容成街頭管弦樂隊,並還分別列舉了哪是管樂、弦樂和打擊樂器。他特別喜歡聽串街的理發師(「剃頭的」)手裡那把鉗形鐵鉉。用鐵板從中間一抽,就會「刺啦」一聲發出帶點顫巍的金屬聲響,認為很像西洋樂師們用的定音叉。此外,布販子手裡的撥啷鼓和珠寶玉石收購商打的小鼓,也都給他以快感。當然還有磨剪子磨刀的吹的長號。他驚奇的是,每一樂器,各代表一種行當。而坐在家裡的主婦一聽,就准知道街上過的什麼商販。最近北京人民廣播電台還廣播了阿隆· 阿甫夏洛穆夫以北京胡同音響為主題的交響詩,很有味道。
囿於語言的隔閡,洋人只能欣賞器樂。其實,更值得一提的是聲樂部分--就是北京街頭各種商販的叫賣。
聽過相聲《賣布頭》或《改行》的,都不免會佩服當年那些叫賣者的本事。得氣力足,嗓子脆,口齒伶俐,咬字清楚,還要會現編詞兒,腦子快,能隨機應變。
我小時候,一年四季不論刮風下雨,胡同里從早到晚叫賣聲沒個停。
大清早過賣早點的:大米粥呀,油炸果(鬼)的。然後是賣青菜和賣花兒的,講究把挑子上的貨品一樣不漏地都唱出來,用一副好嗓子招徠顧客。白天就更熱鬧了,就像把百貨商店和修理行業都拆開來,一樣樣地在你門前展銷。到了夜晚的叫賣聲也十分精彩。
「餛飩喂--開鍋!」這是特別給開夜車的或賭家們備下的夜宵,就像南方的湯圓。在北京,都說「剃頭的挑子,一頭熱。」其實,餛飩挑子也一樣。一頭兒是一串小抽屜,里頭放著各種半製成的原料:皮兒、餡兒和佐料兒,另一頭是一口湯鍋。火門一打,鍋里的水就沸騰起來。餛飩不但當面煮,還講究現吃現包。講究皮要薄,餡兒要大。
從吆喝來說,我更喜歡賣硬面餑餑的:聲音厚實,詞兒樸素,就一聲「硬面--餑餑」,光宣布賣的是什麼,一點也不吹噓什麼。
可夜晚過的,並不都是賣吃食的,還有唱話匣子的。大冷天,背了一具沉甸甸的留聲機和半箱唱片。唱的多半是京劇或大鼓。我也聽過一張不說不唱的叫「洋人哈哈笑」,一張片子從頭笑到尾。我心想,多累人啊!我最討厭勝利公司那個商標了:一隻狗蹲坐在大喇叭前頭,支棱著耳朵在聽唱片。那簡直是罵人。
那時夜裡還經常過敲小鈸的盲人,大概那也屬於打擊樂吧。「算靈卦!」我心想:「怎麼不先替你自己算算!」還有過乞丐。至今我還記得一個乞丐叫得多麼凄厲動人。他幾乎全部用顫音。先挑高了嗓子喊「行好的--老爺--太(哎)太」,過好一會兒,(好像餓得接不上氣兒啦。)才接下去用低音喊:「有那剩飯--剩菜--賞我點兒吃吧!」
四季叫賣的貨色自然都不同。春天一到,賣大小金魚兒的就該出來了,我對賣蛤蟆骨朵兒(未成形的幼蛙)最有好感,一是我買得起,花上一個制錢,就往碗里撈上十來只;二是玩夠了還能吞下去。我一直奇怪它們怎麼沒在我肚子里變成青蛙!一到夏天,西瓜和碎冰製成的雪花酪就上市了。秋天該賣「樹熟的秋海棠」了。賣柿子的吆喝有簡繁兩種。簡的只一聲「喝了蜜的大柿子」。其實滿夠了。可那時小販都想賣弄一下嗓門兒,所以有的賣柿子的不但詞兒編得熱鬧,還賣弄一通唱腔。最起碼也得像歌劇里那種半說半唱的道白。一到冬天,「葫蘆兒--剛蘸得」就出場了。那時,北京比現下冷多了。我上學時鼻涕眼淚總凍成冰。只要兜里還有個制錢,一聽「烤白薯哇真熱乎」,就非買不可。一路上既可以把那燙手的白薯揣在袖筒里取暖,到學校還可以拿出來吃可以填飽肚子。
叫賣實際上就是一種口頭廣告,所以也得變著法兒吸引顧客。比如賣一種用秫秸稈製成的玩具,就吆喝:「小玩藝兒賽活的。」有的吆喝告訴你製作的過程,如城廂里常賣的一種近似燒賣的吃食,就介紹得十分全面:「蒸而又炸呀,油兒又白搭。面的包兒來,西葫蘆的餡兒啊,蒸而又炸。」也有簡單些的,如「鹵煮喂,炸豆腐喲」。有的借甲物形容乙物,如「栗子味兒的白薯」或「蘿卜賽過梨」。「葫蘆兒--冰塔兒」既簡潔又生動,兩個字就把葫蘆(不管是山楂、荸薺還是山葯豆的)形容得晶瑩可人。賣山裡紅(山楂)的靠戲劇性來吸引人,「就剩兩掛啦」。其實,他身上掛滿了那用繩串起的紫紅色果子。
有的小販吆喝起來聲音細而高,有的低而深沉。我怕聽那種忽高忽低的,也許由於小時人家告訴我賣荷葉糕的是「拍花子的」拐賣兒童的,我特別害怕。他先尖聲尖氣地喊一聲「一包糖來」,然後放低至少八度,來一聲「荷葉糕」。這么叫法的還有個賣蕎麥皮的。有一回他在我身後「喲」了一聲,把我嚇了個馬趴。等我站起身來,他才用深厚的男低音唱出「蕎麥皮耶」。
特別出色的是那種合轍押韻的吆喝。我在小說《鄧山東》里寫的那個賣炸食的確有其人,至於他替學生挨打,那純是我瞎編的。有個賣蘿卜的這么吆喝:「又不糠來又不辣,兩捆蘿卜一個大。」「大」就是一個銅板。甚至有的乞丐也油嘴滑舌地編起快板:「老太太(那個)真行好,給個餑餑吃不了。東屋裡瞧(那麼)西屋裡看,沒有餑餑賞碗飯。」
D. 分析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第18課《吆喝》
一、整體感知
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這用來評價蕭乾的《吆喝》一文再恰當不過了。街頭巷尾經常回盪著的商販的吆喝聲,這在無心人聽來,或許頓生厭煩,而在有生活情趣的人聽來,卻是優美動人的音樂。尤其是隨著歲月的流逝,這一切都深深烙進心靈深處成為一種美好回憶的時候。
吆喝也是一種文化。對吆喝的品味分析就是對文化的賞析。街頭叫賣聲,其實也包含著創造的成分,清純悠揚的叫賣聲似乎還包含著創作者的個性:有樸素的有華麗的。具有不同的風格:有簡的有繁的;有寫實的,有誇張的……
文章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動幽默的語言介紹了舊北京街市上動人的一景,緩緩的追憶語調中流露出的是愉悅和懷想,引人體味生活中蘊含的濃郁的情趣。
在結構安排上,本文也頗有獨到之處。
在老北京,各種各樣的吆喝聲隨處可聞,五花八門,但作者介紹起來卻有條有理,絲毫不亂。作者介紹這些吆喝時遵循了什麼樣的思路呢?
文章第4段實際上是個總領段落:「我小時候,一年四季不論刮風下雨,胡同里從早到晚叫賣聲沒個停」一句從兩個方面為全文立下了「主腦」。一是「從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
按「從早到晚」的順序,作者介紹了「大清早賣早點的……然後是賣青菜和賣花的……白天就更熱鬧了……到了夜晚的叫賣聲也十分精彩」。
按「一年四季」順序,作者介紹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各種不絕於耳的吆喝聲。
最後,作者又介紹了各種吆喝的主要內容、聲調變化、音韻節奏,使讀者對這吆喝有了較為全面深入的理解。
經過作者如此一梳理,紛紜雜亂的各種吆喝聲頓時「秩序井然」,文章的思路就顯得十分清晰了。
二、問題研究
1.為什麼介紹「從早到晚、一年四季」中的吆喝時主要介紹賣什麼而很少介紹怎樣「吆喝」?
在這一部分只介紹了「賣餛飩、賣硬面餑餑、算卦、乞討者、賣柿子、賣糖葫蘆等多種吆喝聲,其餘的都只簡單介紹賣什麼。因為各種吆喝實在太多,作者不可能也無必要一一介紹,只需交代出有哪些叫賣者,讀者自然能夠體味到此起彼伏「沒個停」的叫賣聲。因為,只要看看「白天就更熱鬧了,就像把百貨商店和修理行業都拆開來,一樣樣地在你門前展銷」一句就可知要一一列舉這種種叫賣聲幾乎沒有可能。於是,作者只有擇其要者加以簡介。同時在最後四段對種種吆喝做了一番歸類概括的工作。
這實際上就是對材料的加工剪裁的功夫。
如何合理介紹說明紛繁復雜的事物?本文為我們做出了示範。
2.本文十分注意語段的銜接過渡,找出這些語句,看它們承轉了哪些內容?
①「囿於語言的隔閡,洋人只能欣賞器樂。其實,更值得一提的是聲樂部分——就是北京街頭各種商販的叫賣。」
很自然地將話題由北京商販運用「樂器」招徠顧客轉到口頭叫賣,扣住了文章標題「吆喝」。
②「可夜晚過的,並不都是賣吃食的。」
從賣吃食的轉而談論三種夜間吆喝:唱話匣子、算卦盲人、乞丐。
③「四季叫賣的貨色自然都不同。」
從「一日」轉到「一年」。
④「叫賣實際上就是一種口頭廣告。」
是對吆喝的一種評論、概括。對吆喝敘述介紹自此開始退讓為對吆喝的評價品析。
3.為什麼「我」聽到「賣蕎麥皮」的吆喝會嚇了個馬趴?這一定是誇張嗎?
寫實的成分較多。因為上文已有交代「我怕聽那種忽高忽低的」,對賣荷葉糕的吆喝「特別害怕」。所以,當有人在背後突然發一聲喊,自然很可能會「嚇了個馬趴」。
當然,作者在文中也有一些幽默調侃的用意。「等我站起身來,他才用深厚的男低音唱出『蕎麥皮耶』」一句就十分幽默風趣。
也許,當初這一聲「喲」在兒童內心確實是一種驚恐,引來一陣顫栗,但事過多年後,作為成人的作者回憶起來,便只剩下有趣和懷念。
練習說明
一、默讀課文,看看作者圍繞著北京的吆喝聲介紹了什麼,他對北京的吆喝聲懷有怎樣的感情。
本題旨在引導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揣摩體會作者的內心感受。
作者介紹了北京的吆喝聲所代表的經營品種,介紹了各種吆喝聲的具體內容,表現方式以及音韻節奏等。作者在介紹這些吆喝聲時總體上是充滿了懷念之情的,那種對往事的美好回憶,那種至今想來仍忍俊不禁的情態也流露在字里行間。
二、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語)來寫的,特別是描寫吆喝的語句,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試找出幾例,仔細讀一讀,體會其中的意味。
這是口語活動設計。目的在於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加學生的體驗。教師在語音、語調、語速以及動作上都應該做些指導。
非北京地區,如果有條件,可以通過觀摩影視作品中有關吆喝的片斷,供學生模仿、表演。
三、吆喝其實是一種廣告,隨著時代的發展,這類廣告在逐漸消失。但作為一種文化遺產,自有其獨特的魅力,應該注意搶救。不妨把家鄉的吆喝,或者類似吆喝的文化遺產記錄下來,為搶救工作做點貢獻。
本題具有研究性學習性質,要求學生走向社會進行調查、記錄等工作,同時還要求學生能夠對所搜集的材料加以分析、整理並且提出自己的看法。
可以將本題與單元綜合性學習《到民間采風去》結合起來完成。
教學建議
教師可以在以下幾方面對學生加以指導。
一、感受體驗。
如今的中學生對於「吆喝」是相當陌生的,這就為教學帶來了難度。為此,教師可以藉助錄音、錄像等媒體使增加學生對「吆喝」的了解,使學生形成最基本的感性認識。教師還可以根據當地條件,要求學生到集市上搜集、調查、整理當地的種種「吆喝」,既為課堂教學做好准備,又可藉此開展語文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多種能力。
二、研讀課文。
本文內容貼近生活,文字也不艱深。教師基本上可放手讓學生自讀,在自讀後由學生質疑提問,師生共同解決。主要研討內容如下:
1.指導學生分析把握文章的結構
2.指導學生體驗作者在寫「吆喝」時的內在情感
3.指導學生分析文中的表達手法
三、開展活動。
本文內容貼近生活,生動有趣。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本文之後,可以開展一些活動加深學生對吆喝的認識和興趣。例如,可以要求學生編寫「劇本」,把各種「吆喝」融入到劇情當中;可以要求學生仿寫相聲,直接模仿各種「吆喝」,使學生在歡笑聲中深切體會到「吆喝」的韻味;還可以引導學生記錄「吆喝」的種類,研究「吆喝」的規律、特點及其價值,探討「吆喝」聲中所包含的民風民俗等。
有關資料
一、關於作者
蕭乾(1910—1999),蒙古族,原名蕭炳乾,北京人,著名記者、作家、文學翻譯家。1935年畢業於燕京大學後,先後主編天津、上海、香港等地的《大公報·文藝》兼旅行記者。1939至1942年,任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講師兼《大公報》駐英特派員。1942至1944年為劍橋大學英國文學系研究生。1944年後任《大公報》駐英特派員兼戰地記者。1951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53至1955年任《譯文》編委,1985年12月被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1989年4月任館長。他是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國翻譯家協會理事,全國政協第五、六屆委員,第七、八屆常委,民盟中央第五、六屆常委,民盟中央參議委員會常委、副主任等。1989年4月,為美國伊斯塔德「國際文學獎」第十屆評獎會評審委員。
蕭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我國在歐洲惟一的戰地記者。1995年中國作家協會授予他「抗戰勝利者作家紀念牌」。1990年,80高齡的蕭乾和夫人文潔若著手翻譯了英國著名意識流小說家詹姆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
二、相聲《賣布頭》中的吆喝
舊社會綢緞棉布商店的大老闆為了傾銷積壓的布匹,將整匹布扯成零塊,假稱是削價的布頭,雇一些小販臨時叫賣。小販則施展吆喝、叫賣的生意經,誇大布頭的成色,以招攬顧客。這段相聲從仿學賣貨聲開始,最後模擬賣布頭小販的各種聲腔神態,生動地再現了當時的景象。
賣 布 頭(對口相聲)
甲 過去在北京啊,做小買賣的吆喝最多。比如說賣糖葫蘆的,東西南北城還都不一味兒。
乙 對,講究九腔十八調,您說到北城怎麼吆喝?
甲 「蜜來哎冰糖葫蘆哎——」
乙 到西城哪?
甲 「葫蘆兒冰糖的。」
乙 這省點兒事,到了南城?
甲 「葫蘆兒。」
乙 這更省事了!
甲 到了東安市場擺攤兒的,吆喝起來新鮮:「剛蘸得的!」
乙 連葫蘆倆字都沒有啦!
甲 北京叫冰糖葫蘆兒,到天津叫糖墩兒,吆喝起來最省事,就一個字兒:「墩兒哎——」
乙 對。
甲 這是賣糖葫蘆兒的。還有賣果子的:「香果來!聞香果啊哎!」
乙 真好聽。
甲 這跟唱民歌似的,你如果會記譜,你給記下來,唱出來非常好聽。
乙 這還能譜下來?
甲 我就譜過,不信哼一個你聽聽。
乙 好,你哼哼。
甲 賣什麼的?
乙 這……不知道!
甲 這是賣豌豆的。
乙 我記得賣豌豆是這么吆喝:「牛筋兒來豌豆噢!」
甲
乙 「多給來豌豆賽過榛瓤。」
甲
乙 「豌豆來多給。」
甲
乙 嘿!真跟唱歌一樣。
甲 最講究吆喝的是賣布頭兒的,天津有兩種,北京也有兩種。
乙 天津有哪兩種?
甲 一種是背包袱串胡同的,一種是街上擺攤的。
乙 串胡同怎麼吆喝?
甲 我給你學學:「買哎花條布哎,做里兒的,做面兒的,什錦白的,做褲褂去唄。」
乙 哎,都是這味兒,那種擺攤兒的哪?
甲 那不留神能嚇你一跳。
乙 是啊?
甲 他吆喝起來一驚一乍的,神經衰弱的人不敢打他頭里走!
乙 你學學。
甲 「瞧瞧這塊哎,真正細毛月真色不掉,買到家裡做褲褂兒去唄——」
乙 嚯!
甲 這是天津兩種布頭兒。
乙 北京的呢?
甲 也有兩種,一種軟調兒的,一種硬調兒的。
乙 您給學學這軟調兒的。
甲 「這塊吆喝,吆喝是賤了就是不打價哩吧,這塊本色白呀,它怎麼那麼白呀,它怎麼那麼白呀,哎,你說怎麼那麼白?」
乙 我哪兒知道哇!
甲 「它怎麼那麼白呀,它氣死頭場雪,不讓二路霜,亞賽過福興的洋白面哩吧,買到你老家裡就做被裡去吧,是禁洗又禁曬,禁鋪又禁蓋,禁拉又禁拽,是禁蹬又禁踹!」
乙 這人什麼毛病啊?
甲 吃飽了撐的。
乙 大概形容他這布結實。
甲 再給你換一塊黑的,這塊是德國青。
乙 對,過去說德國染料好。
甲 「這塊德國青啊,它怎麼那麼黑呀,它怎麼那麼黑呀,哎,你說怎麼那麼黑?」
乙 啊……又來了!
甲 「怎麼那麼黑,氣死張飛不讓李逵,亞賽過唐朝的黑敬德哩吧,在東山送過炭,西山剜過煤,開過兩天煤廠子賣過兩天煤了,它又當過兩天煤鋪的二掌櫃的吧。這塊德國青,真正德國染兒,真正是德國人他製造的這種布兒的,外號叫三不怕,什麼叫三不怕:不怕洗,它不怕淋,它不怕曬呀,任憑你怎麼洗,它不掉色呀!」
E. 蘇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18,19課生字
八年級下冊語文字詞
第一單元:
第一課:緋紅(fēi hóng):中國傳統色彩名稱,紅色的一種,艷麗的深紅。
標致(biāo ):外表、風度等接近完美或理想境界,喚起美感上的極大享受的標致的面孔。落第(luò dì):原指科舉時代應試不中,又指考試不及格。
不遜(bú xùn):沒有禮貌;驕傲;蠻橫:出言~。詰責(jié zé):詰問譴責。托辭(tuō cí):找借口;推辭的話。油光可鑒(yóu guāng kě jiàn):這里是說頭發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鏡子一樣可以照人。 鑒,原指鏡子,這里作動詞,照鏡子。抑揚頓挫(yì yáng dùn cuò):指聲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頓轉折,節奏分明,和諧悅耳。深惡痛疾(shēn wù tòng jí):指對某人或某事物極端厭惡痛恨。
第二課:幽默(yōu mò):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長。凄慘(qī cǎn):凄涼悲慘 凄慘的情景。奧秘(ào mì):深奧而神秘:大自然奧秘無窮。
翻來覆去(fān lái fù qù):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來回翻動身體。
第四課:黝黑(yǒu hēi):皮膚暴露在太陽光下而曬成的青黑色。滯留(zhì liú):停滯;停留。愚鈍(yú dùn):愚笨遲鈍,反應遲慢。器宇(qì yǔ):人的外表;風度。禁錮(jìn gù):關押,監禁。軒昂(xuān áng):形容精神飽滿,氣度不凡。犀利(xī lì):鋒刃堅固銳利,也形容言辭、目光等尖銳明快。
侏儒(zhū rú):身材異常短小者;矮子。酒肆(jiǔ sì):就是酒館的意思。尷尬(gān gà):神色、態度不自然。粗製濫造(cū zhì làn zào):泛指工作草率馬虎、不負責任。藏污納垢(cáng wū nà gòu):比喻隱藏或包容壞人壞事。鬱郁寡歡(yù yù guǎ huān):形容心裡苦悶。指悶悶不樂。鶴立雞群(hè lì jī qún):比喻一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群人里顯得很突出。正襟危坐(zhèng jīn wēi zuò):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著。形容嚴肅莊重的樣子。頷首低眉(hàn shǒu dī méi):形容低著頭顯得很謙卑恭順的樣子。誠惶誠恐(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形容非常小心謹慎以至於害怕不安的樣子。無可置疑(wú kě zhì yí):事實明顯或理由充足,沒有什麼可以懷疑的。
黯然失色(àn rán shī sè):後多比喻相比之下,事物彷彿失去原有的色澤、光彩,遠遠不如從前。廣袤無垠(guǎng mào wú yín):形容極其寬廣,好像無邊無際。
第五課:搓捻(cuō niǎn):將線、紙等搓成的條狀物。期盼(qī pàn):期待;盼望。繁衍(fán yǎn):繁殖衍生;逐漸增多或增廣。遷徙(qiān xǐ):遷移,從一處搬到另一處。覓食(mì shí):指鳥獸到處搜尋食物吃。油然而生(yóu rán ér shēng):自然地產生某種思想感情。花團錦簇(huā tuán jǐn cù):形容五彩繽紛,十分鮮艷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辭藻華麗.美不勝收(měi bù shèng shōu):形容美好的東西很多,一時看不過來,來不及欣賞。繁花似錦(fán huā sì jǐn):形容美好的景色和事物。
風雲突變(fēng yún tū biàn):風和雲一下子變了模樣, 比喻局勢突然發生了巨大變化。不可名狀(bù kě míng zhuàng):不能用言語說出或叫出,比喻不能夠用言語來形容。落英繽紛(luò yīng bīn fēn):形容鮮花盛開的美麗景緻。冥思遐想(míng sī xiá xiǎng):深沉、悠遠地思索或想像。期期艾艾(qī qī ài ài):形容口吃的人吐詞重復,說話不流利。 常來形容人口吃。
第二單元:
第六課:博識(bó shí):指學識淵博的人。美艷(měi yàn):美妙艷麗。漂亮,美麗,動人(多形容年輕女子)。消逝(xiāo shì):(聲音、時間等)隨著時間的消逝,慢慢逝去,不再存在。褪盡(tuì jìn):全部脫去;消失。凜冽(lǐn liè):嚴寒刺骨。升騰(shēng téng):升入天空;往上升。脂粉奩(zhī fěn lián):脂粉盒子,化妝盒的古代稱謂。
第七課:睥睨(pì nì):眼睛斜著看,形容高傲的樣子 ,有厭惡、傲慢等意。污穢(wū huì):骯臟的;不潔凈的。犀利(xī lì)::武器、言語等,鋒利、銳利。迸射(bèng shè):向外濺出或 四散噴射。播弄(bō nong):挑撥玩弄。虐待(nüèdài):用狠毒殘忍的手段對待人。雷霆(léi tíng):比喻大發脾氣,大聲斥責。拖泥帶水(tuō ní dài shuǐ):比喻說話、寫文章不簡潔或做事不幹脆。
第九課:蒼茫(cang mang):空闊遼遠;沒有邊際。膽怯(dǎn qiè):膽小,缺少勇氣。翡翠(fěi cùi):是在地質作用過程中形成的主要由硬玉、綠輝石和鈉鉻輝石組成的多晶集合體。精靈(jīng líng):機靈;聰明機智.蜿蜒(wān yán):彎彎曲曲地延伸的樣子.
第十課:執拗(zhí niù):固執任性,不聽別人意見。憔悴(qiáo 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饋贈(kuì zèng):贈送,也指贈送的東西、禮品。璀璨(cuǐ càn):形容光彩奪目,非常絢麗.真諦(zhēn dì):真實的道理或意義。鑲嵌(xiāng qiàn):以物嵌入,作為裝飾.酷肖(kù xiào):極其、非常相近或相似。山盟海誓(shān méng hǎi shì):指男女相愛時立下的誓言,表示愛情要像山和海一樣永恆不變。長吁短嘆(cháng xū ǎn tàn):長一聲、短一聲不住地嘆氣。形容發愁的神情。千山萬壑(qiān shān wàn hè):山巒連綿,高低重疊。盛氣凌人(shèng qì líng rén):以驕橫的氣勢壓人。形容傲慢自大,氣勢逼人。
第三單元:
第十一課:蓬蒿(péng hāo):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叢;草莽。咫尺(zhǐ chǐ):指距離很近。狼藉(láng jí):形容亂七八糟;雜亂不堪。吶喊(nà hǎn):大聲呼喊;尤指士兵在戰斗或追擊時大聲叫喊助威。自不量力(zì bù liàng lì):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力量。相形見絀(xiāng xíng jiàn chù):和同類的事物相比較,顯出不足。精巧絕倫(jīng qiǎo jué lún):精巧美妙到了極點。精巧:精緻巧妙;絕倫:無與倫比。美味佳餚(měi wèi jiā yáo):上等的精緻可口的飯菜或味道鮮美的食品。
第十二課:蕭瑟(xiāo sè):形容景色凄涼。和煦(hé xù):溫暖的。乾涸(gān hé):形容河道、池塘等沒有水了。吞噬(tūn shì):吞食。裸露(luǒ lù):露在外頭;沒有東西遮蓋。戈壁灘(gē bì tān):戈壁灘也用來指沙漠邊緣的一種地貌形態。主要由礫石和較粗沙粒組成。滄海桑田(cāng hǎi sāng tián):大海變成農田,農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第十三課:媲美(pì měi):美好的程度可以相比;比美。挑釁(tiǎo xìn):借端生事,企圖引起沖突或戰爭。鼠目寸光(shǔ mù cùn guāng):形容目光短淺,沒有遠見。
第十四課:緘默(jiān mò):閉口不說話。狩獵(shòu liè):捕殺或獵取野生動物。凋零(diāo líng):草木凋謝零落。滑翔(huá xiáng):指物體不依靠動力,只利用空氣的浮力在空中飄行。目空一切(mù kōng yī qiè):形容驕傲自大,什麼都看不起。
第十五課:哂笑(shěn xiào):(1).嘲笑。(2).微笑。拍板(pāi bǎn):比喻主事的人作出某謀取(móu qǔ):(1).設謀攻取。(2).設法取得。黑咕隆咚(hēi gu lōng dōng):漆黑的。顫顫巍巍(chàn chàn wēi wēi):(1)顫抖搖晃的樣子;2)震顫而動作不準確的樣子;(3)因驚恐而顫抖。莫衷一是(mò zhōng yī shì):不能斷定哪個對,哪個不對。也指意見紛紜,分歧很大,不能得出一致的結論。胸有成竹(xiōng yǒu chéng zhú):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意。不容置疑(bù róng zhì yí):不允許有什麼懷疑。表示論證嚴謹,無可懷疑。
慷慨大方(kāng kǎi dà fāng):不吝嗇、不小氣,不看重錢財。一視同仁(yī shì tóng rén):多表示對人同樣看待,不加區別;相同對待。任勞任怨(rèn láo rèn yuàn):做事不辭勞苦,不埋怨勞累。
第四單元:
第十六課:蹲踞(dūn jù):(1).踞坐。(2).蹲或坐。(3).指獸類蹲立或踞伏。酬和(chóu hè):酬對奉和;用詩詞應答。熹微(xī wēi
追問:
):微明,光未盛的樣子。形容光線不強,多指清晨。譬喻(pì yù):(1)比喻,例如。(2)勸說。淳樸(chún pǔ):淳樸;純正樸素。即物起興(jí wù qǐ xìng):開頭先詠他物起興抒情。引經據典(yǐn jīng jù diǎn):指引用經典著作中的語句或故事。
悠然自在(yōu rán zì zài):悠然:閑適的樣子;自在:內心得意舒適。形容悠閑而舒適。龍吟鳳噦(lóng yín fèng huì):龍在吟嘯,鳳在鳴叫。形容非常美妙,抑揚頓挫的聲音。噦,鳥鳴聲。
第十七課:腌(ā,yān):用鹽浸漬食物:腌肉。腌菜。腌制。腌漬。門楣(mén méi):門框上部的橫梁。莧菜(xiàn cài):一年生草本植物,分布較廣泛,有細而長的莖和暗紫色或綠色的橢圓形的葉子,開綠白色花,結黑色種子。葉和莖常作蔬菜食用。
籍貫(jí guàn):祖居或本人出生的地方。城隍廟(chéng huámiào):古代供奉護城(主管城)的神的廟宇。肅然起敬(sù rán qǐ jìng):形容由於受感動而產生的恭敬和欽佩。
囊螢映雪(náng yíng yìng xuě):原是車胤用口袋裝螢火蟲來照書本,孫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奮苦學的故事。後形容刻苦攻讀。
第十八課:囿(yòu):⑴養動物的園子:鹿囿。園囿。⑵局限,被限制。⑶借指事物萃聚之處。鈸(bó):銅質圓形的打擊樂器。鐵鉉(teixuan): 中國明朝將領,字鼎石,回族,祖籍波斯(今伊朗)先祖在蒙古軍隊西征時,遷至到中原地區。餑餑(bō bō):糕點或用雜糧面製成的塊狀食物.
秫秸稈(shù jie gǎn):指去掉穗的高粱桿。隨機應變(suí jī yìng biàn):隨著時機和情況的變化,靈活應付。合轍押韻(hé zhé yā yùn):形容非常押韻。油嘴滑舌(yóu zuǐ huá shé):形容說話油滑,耍嘴皮子。
第十九課:家醅(jiā pēi):自家釀的酒。醅,這是泛指酒。一馬當先(yī mǎ dāng xiān):形容領先、帶頭。也比喻工作走在群眾前面,積極帶頭。顧名思義(gù míng sī yì):觀其名稱就可推想其含義 .
第二十課:秫(shù):高粱。摳(kōu):(1) 用手指或細小的東西挖。(2) 吝嗇:~門兒。
逢場作戲(féng chǎng zuò xì):後用作隨俗應酬,湊熱鬧的意思.八面玲瓏(bā miàn líng lóng):形容待人處事機巧圓滑,各方面都敷衍周到,誰也不得罪.看風使舵(kàn fēng shǐ ò):看著風向掌握船舵。比喻隨著形勢轉變方向,調整對策.左右逢源(zuǒ yòu féng yuán):(1) 比喻做事情得心應手(2) 比喻辦事圓滑孤陋寡聞(gū lòu guǎ wén):比喻學識淺薄、見聞貧乏.人情練達(rén qíng liàn dá):人情:人情世故;練達:熟悉通達。指通曉待人處世的經驗。
F.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18課全文
《將相和》中,「將」(jiàng)是將領,將帥的意思,本文指廉頗。
《將相和》
1、本篇版課文時根據權司馬遷《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改編的。「將」指廉頗,「相」指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
2、本文寫了三個小故事,分別是:「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其中, 「完璧歸趙」是事件的起因,「澠池之會」是「完璧歸趙」的發展,「負荊請罪」是這件事的結果。
3、藺相如是一個勇敢機智、不畏強暴,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人;廉頗是一個以國家利益為重、勇於認錯、知錯就改的人。
G. 六年級下冊語文書第18課全文
1998年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發現放射性元素鐳一百周年。 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國科學院人聲鼎沸,一位年輕漂亮、神色莊重又略顯疲倦的婦人走上講台,全場立即肅然無聲。 她叫瑪麗·居里,她今天要和她的丈夫皮埃爾·居里一起,在這里宣布一項驚人的發現:天然放射性元素鐳。本來這場報告,她想讓丈夫來作,但皮埃爾·居里堅持讓她來講。在此之前還沒有一個女子登上過法國科學院的講台。瑪麗·居里穿著一襲黑色長裙,白凈端莊的臉龐顯出堅定又略帶淡泊的神情,而那雙微微內陷的大眼睛,讓你覺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來。她的報告使全場震驚,物理學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而她那美麗、莊重的形象也就從此定格在歷史上,定格在每個人的心中。 關於放射性的發現,居里夫人並不是第一人,但她是關鍵的一人。在她之前,1896年1月,德國科學家倫琴發現了X光,這是人工放射性;1896年5月,法國科學家貝克勒爾發現了天然放射性。盡管這都還是偶然的發現,居里夫人卻對此提出了新的思考:其他物質有沒有放射性?就像是在海灘上撿到一個貝殼,別人也許僅僅是把玩一下而已,她卻要研究一下這貝殼是怎樣生,怎樣長,怎樣沖到海灘上來的。別人摸瓜她尋藤,別人摘葉她問根。是她提出了放射性這個詞。兩年後,她發現了釙,接著發現了鐳。為了提出純凈的鐳,居里夫婦搞到一噸可能含鐳的工業廢渣。他們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鍋,一鍋一鍋地進行冶煉。然後再送到化驗室溶解、沉澱、分析。化驗室只是一個廢棄的破棚子,瑪麗終日在煙熏火燎中攪拌著鍋里的礦渣。她衣裙上,雙手上,留下了酸鹼的點點燒痕。一天,疲勞之極的瑪麗揉著酸痛的後腰,隔著滿桌的試管、量杯問皮埃爾:「你說這鐳會是什麼樣子?」皮埃爾說:「我只是希望它有美麗的顏色。」終於經過三年又九個月,他們終於在成噸的礦渣中提煉出了0.1克鐳。它真的有極美麗的顏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發出略帶藍色的熒光。 這點美麗的淡藍色的熒光,融入了一個女子美麗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瑪麗的性格里天生還有一種更可貴的東西,她堅定、剛毅、頑強,有遠大、執著的追求。這種可貴的性格和高遠的追求,使瑪麗·居里幾乎在完成這項偉大自然發現的同時,也完成了對人生意義的發現。在發現鐳之後的不斷研究中,居里夫人也在不停地變化著。當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時,鐳射線也在無聲地侵蝕著她的肌體。她美麗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隱退,逐漸變得眼花耳鳴,渾身乏力。皮埃爾不幸早逝,社會對女性的歧視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沉重負擔。但她什麼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從一個漂亮的小姑娘,一個端莊堅毅的女學者,變成科學教科書里的新名詞「放射線」,變成物理學的一個新的計量單位「居里」,變成一條條科學定律,她變成了科學史上一塊永遠的里程碑。 居里夫人的美名從她發現鐳那一刻起就流傳於世,迄今已經百年。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換來的榮譽。她一生共得了10項獎金、16種獎章、107個名譽頭銜,特別是獲得了兩次諾貝爾獎。她本來可以在任何一項大獎或任何一個榮譽上盡情地享受。但是她視名利如糞土,她將獎金贈給科研事業和戰爭中的法國,而將那些獎章送給6歲的小女兒去當玩具。她一如既往,埋頭工作到67歲離開人世,離開了她心愛的實驗室。直到她死後40年,她用過的筆記本里,還有射線在不停地釋放。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瑪麗·居里是唯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 她實事求是,超形脫俗,知道自己的目標,更知道自己的價值。在一般人要做到這兩個自知,排除干擾並終生如一,是很難很難的,但居里夫人做到了。她讓我們明白,人有多重價值,是需要多層開發的。有的人止於形,以售其貌;有的人止於勇,而呈其力;有的人止於心,而有其技;有的人達於理,而用其智。諸葛亮戎馬一生,氣吞曹吳,卻不披一甲,不佩一刃;毛澤東指揮軍民萬眾,在戰火中打出一個新中國,卻從不受軍銜,不背一槍。大音希聲,大道無形,大智之人,不耽於形,不逐於力,不持於技。他們淡淡地生活,靜靜地思考,執著地進取,直進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駕馭規律,而永葆一種理性的美麗。 居里夫人就是這樣一位挺立在智慧高地的偉人。
H. 跪求八年級下冊語文書上第18課吆喝批註!急!
1.引出介紹說復明的對象,引出下文制。 2.承上啟下。3.略4.課文按「從早到晚」的順序寫,然後按「一年四季」的順序寫。 最後作者又介紹了各種吆喝的主要內容、聲調變化、音韻節奏。 5.略6.(1)「賣山裡紅(山楂)的靠戲劇性來吸引人,『就剩兩掛啦』,其實,他身上掛滿了那用繩串起的紫紅色果子。」 (2)表現出作者總體上是充滿了懷念之情的,那種對往事的美好回憶,那種至今想來仍忍俊不禁的情態也流露在字里行間。
I. 急求:語文版八年級下冊第18課《阿炳在1950》的電子版課文!!!只要課文啊!!
真的很難找啊!想得你這5分還不容易呢。
每段前面的數字是段落序號。
11950年秋天,中央音樂學院的楊蔭瀏和曹安和,打算到無錫用新進口的鋼絲錄音機錄一部分道教音樂用於研究,順便為無錫民間藝人瞎了阿炳創作並演奏的作品錄音。
2阿炳出身於道門,從小學習道教音樂。
320世紀20年代他淪為一名街頭藝人,演奏的多是他自己創作成或改編的民間音樂作品。
4當時還是學生的黎松壽先生,偶然地演奏了阿炳創作的二胡曲,從而引出了一段關於阿炳和《二泉映月》的千古佳話。
5五十年以後,黎松壽老先生向我們詳細地描述了當時的情景:
6當月1949年的春天,我在南京吉林寺音樂院,通過楊蔭瀏先生介紹,跟劉甜華的大****儲師竹教授進修。有一天我去上課,因為天冷,我在外面先靈活靈活手指,天意當中拉了阿炳的《二泉映月》中的主旋律,儲師竹老師馬上問:「松壽啊,你這曲子叫什麼名字啊?」我說這曲子沒有名字,是我們無錫一個賣藝的藝人拉的。「這個人是誰呢?」我說是瞎子阿炳啊!講到這里,楊蔭瀏先生從房間里走出來了。楊先生問:「你們是在阿炳嗎?他還曾是我的琵琶老師呢!我跟阿炳很久沒見了。他近況怎樣?」我說他的身體越來越不靈了而且經常吐血。楊蔭瀏說:「你這回無錫的時候,先把他的二胡曲譜記下來,將來如果我們有了外國錄音機,在去想辦法把它錄下來吧!」
7在幾為音樂家談論阿炳的同時,阿炳卻在為生計而犯愁。一年前,因為自編自演了《金圓券害煞老百姓》的說唱曲,地方官員以「破壞國庫金融政策」為由,勒今阿炳不準再在公開場合賣藝。
8阿炳從此結束了上街賣藝的生涯。
9阿炳一共活了五十七個年頭。1950年是他在世的最後一年,也是他人生的重要一年。這一年的深秋,他第一次可以坐著不用拉琴就能聆聽到自己的琴聲,這聲音是從當時還屬於稀罕之物的進口攜帶型鋼絲錄音機中傳出的。阿炳無法想像,那細細的錄音鋼絲竟然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10那些為阿炳錄音的人們也沒有意識,這次錄音將在中國音樂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筆。
11阿炳名叫華彥鈞,生於1893年,他自小跟父親和眾多道士學習樂器演奏,打下了扎實的音樂基礎。
12阿炳的父親,無錫城中一所道觀雷尊殿的當家道長華清和,同一位在殿里幫佣的寡婦秦嫂相好同居,一年後阿炳出生。由於道家的清規,父親於阿炳以師徒相稱,而沒有明媒正娶的母親則在阿炳四歲時因遭受同族逼迫而死。
13作為道士必須精通音律,劃清和就素有「鐵手琵琶」之稱,時任無錫電台記者的宋一民,向我們介紹了當時無錫道教音樂的情況:
14我們的無錫的道士,可以說江南的民族音樂,民間音樂大部分留在他們的手裡和腦子里。道士跟和尚有一點區別,道士主要不是靠念經而是靠搞音樂過日子。
15阿炳25歲時,父親因病去世。這一年是1918年,阿炳正式繼承父親的衣缽,成了雷尊殿的新當家。
16黎松壽是這樣描述阿炳的:
17阿炳做道士的時候,大家說阿炳長得非常漂亮,很瀟灑。可惜後來眼睛瞎了,沒有幾年,就從一個雷尊殿的當家道士淪落成一個沿街賣唱的瞎子阿炳。
18三四十年代的無錫人對阿炳和他和他的老伴催弟兩人步履蹣跚是的身影是再熟悉不過了,眼睛後的阿炳上街賣藝,起初是由一個鄉下遠親家的小女孩攙扶著,後來催弟取代了小女孩。
19阿炳與其他的樂師不同,他不是坐著拉琴,而是邊走邊拉。不拉琴時阿炳將手搭在催弟肩頭上緩緩而行,拉琴時便用手扶在阿炳肩頭。
20阿炳常到無錫棚下街一帶賣唱,因為這里商店、碼頭、漁船較多。當幽遠的二胡聲漸漸傳來,人們知道,阿炳正向這里走來。人們會擁向阿炳有人高聲喊著出多少多少錢點他的曲子,此時阿炳顯得非常得意。如遇知音,阿炳會更加高興。
21這時的阿炳和他的聽眾肯定想不到,若干年這樣的旋律會成為享譽世界的經典音樂作品,會一次次引得掌聲雷動,使數不清的人如痴如醉。
22聽過阿炳音樂的人說,無錫地處南方,一年四季和風細雨;無錫人不溫不火,喜怒不形與色;無錫人喜吃甜食和糯米,所以阿炳的音樂才格外地婉轉柔美。
23阿炳每天上街賣藝,有人看到他穿著破長衫,戴著一副斷了一條腿的眼睛,便認為他是叫花子。其實阿炳與一般寄生與社會的叫花子截然不同。
24楊蔭瀏教授在《阿炳小傳》中寫道:他從來沒有隨便收取人家施捨的一個錢。他是純粹靠演唱來維持生活,從不向人乞憐。人家叫他演奏,他才演奏,人家給他報酬,他並不道謝,也不爭多嫌少。有時人家請他表演,即便不給他錢,他也一樣很高興地彈拉演唱。
25在賣藝的歲月里,阿炳從來沒有登上過真正的舞台,除了走借串巷,就是站在一張由沿途店鋪提供的凳子上表演。
26我們現在聽到阿炳親自演奏的,還是其他人改編的版本,都會有一種高山仰止的感受。而在傳媒也還不發表的當時無錫本地人盡管也喜愛聽阿炳的音樂,但大家發自內心喜歡的阿炳的說唱新聞,這也是最能說明阿炳性格的部分。像前面提到的說唱《金圓券害煞老百姓》就深入人心,可惜當年錄音時由於錄音鋼絲不多,我們已無緣聽到了。
271950年9月2日,晚上7時,在無錫三聖閣阿炳為錄音的工作終於開始。當時經常吐血為錄音的,身體狀況一天不如一天,而且連胡琴也沒有了。
28無錫民間音樂家祝世民和黎松壽為他找來了一把三胡。祝世民回憶當時的情景:
29阿炳來到三聖閣後,我們就拿借來的琴給他拉一拉,阿炳說好的,這個琴可以用,錄的時候實際上沒有先拉拉試試,直接就拉了。
30黎松壽回憶道:
31阿炳錄音時已經不在疊峰狀態了,但難能可貴的時他一遍通過,沒有拉第二遍,沒有深厚的功力是達不到這一點的。
32當時為阿炳錄音的現場親歷者回憶了《二泉映月》的誕生經過。
33黎松壽:
34錄音的時候,阿炳就問楊蔭瀏先生:「楊先生這個錄音是怎麼一會事?」楊蔭瀏先生說:「你就拉你的。」於是阿炳說好的那一天楊蔭瀏先生好象是導演,他跟曹安和先生說:「我說一二三呢,阿炳開始!」
35阿炳馬上就開始拉了,樂曲就開始了,他在那兒拉的時候,楊蔭瀏先生站在他旁邊對我點頭,默默地在那兒說:「這個好!這個好啊!」等阿炳拉完了第一首曲子,楊蔭瀏先生就問他:「這支曲子叫什麼名字?」「這曲子沒有名字!我就這樣隨便拉拉的。」
36曹志偉[黎松壽夫人]
37楊蔭瀏先生說:「這不行的,你拉這樣的曲子總歸要有個名字才好。」阿炳很長時間沒有開口,眼睛閉著,垂著頭,楊蔭瀏先生給他點了一跟香煙。 黎松壽:
38阿炳這樣拿著香煙,」這樣吧!就叫《二泉印月》吧!」
39祝世匡:
40楊蔭瀏先生說:「這樣吧,有點像抄襲別人,廣東音樂中已經有一支《三潭印月》了。我們無錫有人個映山湖,用映山湖的'映'換你那個'印,《二泉印月》就改成《二泉映月》。」
41曹志偉:
42阿炳就說:「好!好!好!你[楊蔭瀏]的學問大,就聽你的。」
43黎松壽:
44倒帶的時候,楊蔭瀏就說:「阿炳可以聽聽了。」阿炳說:「真的啊!」楊蔭瀏先生說:「真的!」
45曹安和:
46錄音的效果不是很好,但是也可以。 黎松壽:
47音樂一放出來,阿炳就激動地瞪大了瞎眼,去台上摸那隻錄音機器,報牢那隻機器,他說:「催弟!催弟!這是我的聲音啊!哎呀!楊先生這裡面好象有仙氣啊!有仙氣的!」阿炳激動得不得了,緊報了機器不肯放手。
48這天晚上,楊蔭瀏、曹安和為阿炳錄下了[[二泉映月][[聽松]][[花春風曲]]三首二胡曲,全部是一次通過。第二天又在曹安和家[曹安和和楊蔭瀏渡是無錫人]接著錄制了[[大浪淘沙]][[昭君處塞]][[尼船]]三首琵琶曲。
49據說,阿炳會演奏的曲目有三百多首,加上許多說唱曲沒有錄下,楊蔭瀏,曹安和打算在第三年假期在來無錫為阿炳錄音。
50但阿炳已經耗盡了生命。1950年12月4日,也就是錄音僅僅三個月,阿炳吐血病故,29天後,催弟也隨他而去。
51這六首被搶錄下的樂曲成了阿炳的絕唱!他們被帶回中央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
52當年擔任中國音協主席呂驥先生,在對音樂研究所的一次造訪中,聽到阿炳的音樂,深為感動。在他的親自過問下,1951年,也跟著出版。阿炳的音樂開始深入人心,並且飛越了國界,成為許多世界級交響樂團的經典演奏曲目。二十多年後,日本著名的世界級指揮大師小澤征爾聽完[[二泉映月]]後,感動得雙膝跪地、、淚流滿面,[[朝日新聞]]還專為此發表文章——[[小澤先生感動的淚]]。
53如果不是黎松壽偶然拉響[[二泉映月]] 的旋律,如果不是1950年楊蔭瀏、曹安和到無錫錄音,如果不是呂驥的造訪和和熱心推薦、如果這些不經意中發生的故事並沒有發現,我們也許聽不到著一段千古絕唱。
541950年9月25日,錄音後的24天,已成了新聞人物的阿炳在無錫牙醫協會成立大會上表演節目。從來都是站著演奏的阿炳今天可以坐下來為大家演奏了。
55這是一生中惟一的一次登台演出。
56阿炳故鄉的無錫人民廣播電台。於1956年10月將原電台每完播出的結束曲換成了[[二泉映月]]。
57「文革」中《二泉映月》停播十年。
581978年,《二泉映月》恢復播出至今。
59現在,[[二泉映月]]是全國二胡比賽的比秦曲,更是二胡名家的常秦曲目。
60美國波士頓交響樂團,費城交響樂團,德國斯圖加特室內樂團,法國里昂交響樂團都先後演奏過[[二泉映月]]。
61[[二泉映月]]已成為代表中國民族音樂的世界性經典曲目。
J.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18課主要內容。。。急需!!!!!
教材說明
本課是根據司馬遷《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它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線索,通過對「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的記述,寫出了將相之間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經過;贊揚了藺相如勇敢機智、不畏強暴的斗爭精神和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政治遠見,也贊揚了廉頗勇於改過的精神,贊頌了他們的愛國思想。 藺相如和廉頗在文中同是熠熠生輝的人物。「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兩個故事著力刻畫了藺相如這個人物形象。「負荊請罪」這個故事則著力贊揚了廉頗的勇於認錯、知錯就改的精神。 藺相如的一升再升,官位居於廉頗之上,這是將相不和的表面原因,實質上緣於廉頗的錯誤認識:「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言辭無禮,充滿不滿情緒。理解廉頗的這段話,是一個重點,也是難點。廉頗英勇善戰,威震朝野,戰功赫赫,這是實情。甚至在「澠池之會」中維護國家尊嚴也有他一半功勞,因為「秦王沒佔到便宜。他知道廉頗已經在邊境上做好了准備,不敢拿趙王怎麼樣,只好讓趙王回去」。但是,對於藺相如的認識,卻失之偏頗。藺相如雖不能持刀作戰,但他的唇槍舌劍,同樣為趙國保住了尊嚴。何況,在「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中,他均是以性命來逼秦王,置個人生死於不顧的:「現在璧在我手裡,你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您現在離我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可以說,藺相如也堪稱一員猛將,只不過他出入的是沒有刀光劍影的戰場,但戰斗同樣是驚心動魄的。 將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藺相如的寬闊胸襟和廉頗勇於認錯、知錯就改、負荊請罪。實際上,是緣於他們共同的愛國思想,緣於他們共同的認識:將相不和,趙國危矣!這在他們的語言中都有體現。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將相和」的故事才成為歷史上一段光彩不滅的佳話。
學習目標
1.學會十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召集、大臣、允諾、廉頗、抵禦、侮辱、拒絕、戰袍、完璧歸趙、負荊請罪。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愛國思想和他們各自的美好品質。 4.領悟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系。
教學建議
1.《將相和》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有矛盾的發生、發展和結果,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緊密聯系,第二個故事是第一個故事的發展;前兩個故事的結果,又是第三個故事的起因,合起來構成「將相和」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教學本課,可以有兩種思路。一種是,先引導學生比較充分地閱讀全文,從整體上弄清「將相和」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弄清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系;然後再精讀各個小故事,深入研究每個小故事涉及的有關問題;最後再引導學生聯系全文評價故事的主要人物。另一種是,先通讀一遍課文,大體弄清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然後,引導學生去研讀每個小故事;最後再綜合從各個故事中得到的認識,弄清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系,並對人物作出評價。 2.指導學生給三個小故事加小標題,是一種概括能力的訓練。學生按課文中已出現的「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等概括當然可以,只要基本符合故事內容的其他概括方法也應肯定,關鍵是要學生講出概括的理由。至於三個小故事之間的聯系,只要學生能說出其中的因果關系即可,不必要求過高。教師應引導學生明確:「完璧歸趙」的結果是藺相如被封為上大夫,這是他在「澠池之會」後晉升為上卿的前提,而藺相如晉升為上卿,是將相產生矛盾的直接原因,有了將相之間的矛盾才有了解決矛盾的「負荊請罪」。三個故事就是這樣聯系起來的。 3.本課不但以鮮明的人物形象、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引人入勝,更以主要人物藺相如的高尚品質給人啟示和教育;廉頗這位老將脫下戰袍,背上荊條,登門請罪的精神也令人敬佩。教學本課應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動心動情,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思考·練習」第一題讓學生說說喜歡課文中的哪個人物,正是這樣的目的。要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把自己的見解說具體,說清楚。多數學生可能說喜歡藺相如,有些學生會說喜歡廉頗,可能還有說喜歡趙王的,因為他善於用人,論功行賞。只要言之有理,就應加以肯定。如果有學生說喜歡秦王,也應讓其陳述理由,但應加以疏導,不能為了體現個性閱讀而否定了基本的是非觀念。 4.在指導學生精讀課文時,可結合「思考·練習」第三題,讓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或不懂的問題,組織交流討論。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梳理,理出那些圍繞課文重點、難點的問題,供學生討論;對那些跟課文關系不大的問題,可啟發學生課外去研究。 對思考題列舉的問題的討論,應使學生認識到:秦王叫人記錄趙王為其鼓瑟一事,是為了說明秦王可以指揮趙王,他們之間是不平等的,這對趙國是個奇恥大辱。而藺相如逼秦王擊缶,是為了說明兩國之間是平等的,從而維護了趙國的尊嚴;秦王知道「廉頗已經在邊境上做好了准備」,藺相如又拚死保護趙王,因此「不敢拿趙王怎麼樣」。 5.課文較長,可讓學生在熟讀全文的基礎上,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故事練習有感情朗讀。 6.三個故事情節都比較生動,適於演課本劇。可鼓勵學生在課內或課外排練並演出。可以演整篇課文,也可以演其中的一個故事。 7.本課生詞較多,應啟發學生聯繫上下文或查字典、詞典自行解決,個別較生僻的,教師可略加指點。 下列詞語解釋供教師參考。 無價之寶:形容物品特別珍貴,用多少錢也買不到。 完璧歸趙:璧,古代玉器的一種,平圓形,中間有孔。本課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國人卞和發現的一塊玉製成的璧。「完璧歸趙」指把和氏璧完好無損地送回趙國。這個成語現在常用來比喻物歸原主。 理屈:理虧。 絕口不提:因迴避而不說。 失信:答應別人的事沒做到,失去信用。 澠池:地名,在今河南省澠池縣境內。 示弱:表示比對方弱,不敢較量。 瑟:古代的一種彈撥樂器。鼓瑟,就是彈瑟。 缶:古代一種瓦質的打擊樂器。 攻無不克:攻城奪地,沒有拿不下來的。形容沒有做不到的。 負荊請罪:負,背著。荊,荊條,用來打人的東西。本課指廉頗光著上身,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去請罪。這個成語現在用來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主要內容:戰國時趙國舍人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璧歸趙,所以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趙王赴秦王設下的澠池會,使趙王免受侮辱。為表彰藺相如的功勞,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老將廉頗居功自傲,對此不服,而屢次故意挑釁,藺相如以國家大事為重,始終忍讓。後廉頗終於醒悟,向藺相如負荊請罪。將相和好,共同輔國,國家無恙 。
中心思想:故事表達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將相和,平天下」這個中心思想。
各個段意:
全文可以分成三段。
第一段(1~10)自然段,寫藺相如出使秦國,機智勇敢,保護國寶,立了大功。
第二段(11~15)自然段,寫藺相如在澠池會上,不畏強暴,維護國威,又立新功。
第三段(16~18)自然段,寫廉頗負荊請罪,將相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