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語文教研主題有哪些
現結合主題式校本教研的過程,梳理如下。
主題式校本教研的五大環節:確立主題,集體學習,集體備課,課堂教學,課後研討。
一定要真正地扎實地,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進行主題式校本教研,堅決杜絕臨時找個主題,臨時准備節課,應付檢查。應付檢查與真實的按五大環節進行是明顯不同的,是應付不來的。
一、確立主題。
主題,按要求,應該是從實踐中來,實際工作當中,我們發現了什麼問題,哪個問題是我們近階段迫切需要解決的,把它確立為本輪教研活動的主題。但是,這樣操作可能遇到的現實困難是,有的主題確立後,很難找到與之對應的學習材料。學習材料不當、不精,會導致後續環節質量低下。怎麼辦?我們可以由學習材料確定主題。我們手頭現有或能夠收集的學習材料中,精選出有水平、與修訂版課標理念一致、能指導教學的材料,從這個學習材料中篩選出一個主題。這樣,就能解決理論水平的問題。
主題還要具體,針對性強,忌大而空。九個單位的主題分別為:
1、「以讀促悟,提高語文素養」(張市小學)。「語文素養」,概念太大,內涵太豐富,它包含了語文的知識、技能、能力、方法、習慣、積累、態度……不是一節課、一種方法、一次活動能夠解決的。可改為「以讀促悟,悟情(感情)悟形(人物形象)」——適合文學作品閱讀。
2、「低年級朗讀指導」(大南頭小學)。這個主題很具體,操作性很強。如果改為「低年級的朗讀指導策略」會更好。
3、「讀寫結合,構建高效課堂」(容城小學)。很實際,容易出點成果。
4、「依託文本,展開想像」(四庄小學)。實際,具體。
5、「抓語段,悟全篇」(仇小王小學)。「段」,主要對結構而非內容思想產生作用。可改為「抓關鍵詞句,感受人物形象」。
6、「咀嚼語言,共鳴情感」(王村小學)。非常好。
7、「讀寫結合,提高教學有效性」(段庄小學)。很好。
8、「以訓練點為抓手,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博奧小學部)。「訓練點」,什麼的訓練點?指向不明。可改為「語言訓練點」。
9、某個單位沒有主題。
二、集體學習
現實中的「集體學習」,很成問題,有的沒學,有的流於形式。要找個時間,集中人員,真正學一學。組長念一念,組員記一記、議一議。切忌把學習材料復印後發給老師們自由謄抄,那樣很難有什麼收獲。
學習內容有兩部分組成:修訂版課標中的相關表述;收集來的學習材料。學習材料,一定要精心選擇,學習材料的質量,決定了整輪教研活動的質量。不學習,無論怎樣教研,只能是原地踏步;只有學習,才能提高。
三、集體備課
可能是工作任務繁重的原因,也許是其他原因,很多集體備課變成了獨角戲。這樣做,就降低了活動的參與性和實踐性,而且,不利於同伴互助時的發言。要人人參與,發揮集體智慧。
四、課堂教學
觀察我們的課堂,有兩點突出的問題。
1、略讀與精讀不分。
有兩節課講的是略讀課文,四上《火燒雲》和六上《中華少年》。《火燒雲》成了精讀的濃縮版;《中華少年》則需要兩課時,徹底的精讀教學。雖然,我們可以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但盡量還是要尊重教材編者的意圖,精讀是精讀,略讀是略讀。把略讀上成精讀,真正的原因,我想,還是不明白二者的區別。
葉聖陶先生早就指出:「學生從精讀方面得到種種經驗,應用這些經驗,自己去讀長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單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師的詳細指導,這就是『略讀』。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准備,略讀才是應用。……如果只注意於精讀,而忽略了略讀,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其弊害是想像得到的,學生遇到需要閱讀的書籍文章,也許會因沒有教師在旁作精讀那樣的詳細指導,而致無所措手。現在一般學校,忽略了略讀的似乎不少,這是必須改正的。……不過略讀指導與精讀指導不同。精讀指導必須纖屑不遺,發揮凈盡;略讀指導卻需提綱挈領,期其自得。何以需提綱挈領?惟恐學生對於當前的書籍文章摸不到門徑,辨不清路向,馬馬虎虎讀下去,結果所得很少。何以不必纖屑不遺?因為這一套功夫在精讀方面已經訓練過了,照理說,該能應用於任何時候的閱讀;現在讓學生在略讀時候應用,正是練習的好機會。學生從精讀而略讀,譬如孩子學走路,起初由大人扶著牽著,漸漸的大人把手放了,只在旁邊遮攔著,替他規定路向,防他偶或跌交。大人在旁邊遮攔著,正與扶著牽著一樣的需要當心;其目的惟在孩子步履純熟,能夠自由走路。精讀的時候,教師給學生纖屑不遺的指導,略讀的時候,更給學生提綱挈領的指導,其目的惟在學生習慣養成,能夠自由閱讀。」
汪潮教授也有個形象的比喻:「精讀課文相當於數學的例題,略讀課文相當於數學的習題。」
崔巒先生也在很多場合說過略讀課文的教法:略讀課文,要粗知大意。學生要獨立閱讀,自讀自得,整體把握。可採用幾遍讀的方式:一讀解決字詞,互相交流;二讀明白大致內容,要准確概括;三讀就是重點讀,抓感興趣的部分讀,交流收獲體會,或內容或寫法。
2、有的閱讀教學,還是以內容分析為主。
比如《地震中的父與子》,主要做了三件事:
1、逐段進行有感情朗讀指導。(深入理解內容體驗情感以前的朗讀指導,是起不了什麼作用的)
2、哪裡寫父親了不起,找出來,讀。
3、哪裡寫兒子了不起,找出來,讀。
這是比較典型的「內容分析式的閱讀教學」。
怎樣響應崔巒先生的號召,「和內容分析式的閱讀教學說再見」呢?或者說實現「教課文」向「教語文」的美麗轉身呢?我們不妨看看河北省教科所李學紅主任的主張:
1、教學重點要突出,一課一得。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語文課可以上成朗讀欣賞課,
語言品析鑒賞課,比較閱讀課,討論交流課(文章的思想內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價值觀探討),閱讀、寫作方法指導課(如何質疑、如何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如何寫文章),讀書方法指導課(如何讀懂一本書),閱讀、寫作實踐課等。
2、以《開國大典》為例,釋題導入,引出「大典」—整體感知,初識「大典」—重點研讀,感受「大典」—課堂總結,銘記「大典」——教課文;布置寫作:學校秋季運動會—學習《開國大典》,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比較學習:感知場面描寫的方法—拓展閱讀,進一步了解「史實」——教語文,寫作方法指導課。
另外,我們的課堂,要體現修訂版課標的理念,要重視兩點:
1、「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要多圍繞「語言文字」 做文章。
2、「第一、第二、第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鍾,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要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講究練字效果。」
五、課後主題研討
這個環節,問題最嚴重,主要表現在主題形同虛設,大多數發言沒有圍繞主題進行。
(一)、主持人開場白
需要四點內容,禮節性用語,什麼背景下產生的主題,主題是什麼,本次活動的流程簡介。
(二)、作課人反思
兩塊內容,第一塊(簡要介紹):教材簡介,根據……主題,我制定……目標,重難點,教學流程;第二塊(詳細說明):針對主題,成功與不足之處,原因,措施。
(三)、同伴互助
要針對主題發言,先肯定成功之處,再指出不足與改進建議。與主題無關的少說甚至不說。可以結合剛剛觀察的課堂發言,也可以結合自己的課堂經歷發言。舉幾個例子:
1、讀寫結合,構建高效課堂。可以這樣發言:結合點選擇在哪裡,是否恰當,用了什麼方法,訓練了哪種能力,效果怎麼樣……
2、咀嚼語言,共鳴情感。可以:咀嚼了什麼語言,用了什麼方法(參考替換、比較、刪除等),體驗到什麼情感……
3、低年級的朗讀指導策略。可以:什麼時機指導,什麼方法形式指導、評價,效果怎樣……
(四)、專業引領
校長或其他校級業務領導進行,要有明顯的理論高度。可以提前准備出來,也可根據老師們的發言,適時調整。
(五)、主持人總結
達成的共識有哪些,還有什麼異議。
要求與建議:即日起,至10月28日,所有教研組,按照我縣主題式校本教研的要求,真真正正地搞兩輪活動。
② 小學生語文主題學習讀後感
幾經考驗名叫海娃的兒童團長,冒著生命危險,及時把一封重要的雞毛信完好無回缺地送到八路軍的答指揮部。而這個堅強、勇敢的小英雄 正是我需要學習的榜樣。
堅強勇敢是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你瞧,面對鬼子,海娃毫無畏懼之情,在鬼子一步步向他逼近的危急關頭,一點也不慌張,還能鎮定地想辦法——把信藏到羊尾巴底下;當敵人槍對他的小腦袋時,他裝出傻愣愣的樣子,從容地給鬼子做怪臉;當鬼子向他指白旗時,他機智地向敵人揮動自己的衣服……正是由於海娃的危險臨近時堅強勇敢,堅持不懈,才能安全地把雞毛信送到目的地。
往後在這一方面我一定要學習海娃,做一名堅強勇敢的少年,學習中遇到難題不怕它,靠自己努力去做,體育課上難度比較大的動作我要想辦法完成,生活中我不能怕這怕那膽小如鼠,想變得堅強勇敢在家作家長小幫手,在學校想做老師的小助手。
③ 小學4年級語文主題學習3,《打開那扇窗》的感受
讀《打開那扇窗》有感
盲人中,有誰能勇敢的面對生活,有誰能在全國聞名,有誰能打開心靈那扇窗?也許沒有幾個人,但陳燕則是他們當中傑出的代表。 小時候,雖然是盲人,但他選擇了調律師這個職業,在這四年裡,他的手幾乎沒有一塊好肉,在找工作的時候他在其中一個琴行幹了一會兒,卻骨折了,他繼續工作,可是它又去了幾十家琴行,盡管他的調琴技術十分高明,可是琴行的老闆都不相信盲人調琴。可是他都沒有泄氣,就這樣,在他的自信下,他成功了。 陳燕是一個殘疾人,他取得了輝煌,沒有幾個人能得到,,再看看我們,相比勇敢,遇到挫折,陳燕過去了,我們卻只是向父母求救。而且我們的條件還要好很多。 相比智慧,陳燕能合理地看待市場,認真的學習調律,和顧客友好的交流,我們卻不能合理地看待學習,把它看成一種任務。相比自信,陳燕遇到十多個挫折,他闖了過去,沒有泄氣,我們卻不能去面對,只能傷心。 讓我們像陳燕一樣勇敢、智慧、自信,成為一個品質優秀的小學生。
④ 竇桂梅的小學語文主題教學
從教30年,始終立足課堂,堅持兒童立場,以「語文立人」 為導向,圍繞完整人的發展,在長達幾十年的主題教學理論與實踐探索中,大致經歷了三個時期。
1)立足課堂的探索階段(1994.9—2007.8):提出語文教改的《為生命奠基的「三個超越」》 ,構建了超越空間與時空的大語文觀 。作為教育部更新教育觀念的主講人之一,在人民大會堂作該專題的報告,為國家小學語文課程標准修訂提供借鑒。
2)立足課程的完善階段(2007.9—2013.9):圍繞主題教學思想,系統構建目標、內容、實施、評價四位一體的語文主題教學課程體系,獲得建國六十五年首屆國家基礎教育成果一等獎,教育部將其作為第一個成果向全國推介。
3)立足全面育人的深化階段(2013.10—今):主題教學的立人思想,撬動學校「1+X課程」改革從主題教學提升為主題教育。 所構建的基於核心素養 的課程整合,引領全國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獲得第四屆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典型案例大獎。 針對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割裂,難以形成核心價值觀;教學內容單篇講授支離破碎,難以整體提升語文素養;教學目標過窄、教學方式僵化,導致兒童學習負擔過重。為此,竇桂梅提出了用「主題」牽一切語文內容的「一發」,動整個語文學習過程的「全身」,實現著眼於人的整體發展的小學語文主題教學。
(1)界定核心概念
首先確定「主題」的核心概念界定。不同於專題、話題,也不同於課題,而是結合中華言語,主題式「表現與存在」,母體存在的「文以載道」 方式,圍繞小學階段兒童發展特點及生活經驗、語言習得規律等確定的核心語詞,以及由此表現出的相互聯系、立體、動態的意義群。主題與兒童的生命成長編織起來,生發語文教育的意義,旨在提高兒童的語文素養、培育與踐行核心價值觀,進而構成人發展的核心素養。
其次明確「小學語文主題教學」之內涵,即基於基礎教育的小學階段,以「語文立人」為核心思想,針對小學語文教學的現實困境,根據教學內容和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從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培養健全完整人的哲學角度,堅持以兒童的生命價值為取向,在綜合思維指引下,整合多種資源,挖掘教學內容的原生價值,生發教學價值。在語言文字的理解與運用中,引導兒童形成主題意義群,促進兒童語言發展、思維發展、精神豐富,整體提升語文素養與培育價值觀,進而逐步形成促進兒童核心素養發展的理論主張與實踐模式。
(2)確定核心理念
兒童立場——兒童站在課堂正中央。尊重兒童的獨特感受,張揚個性、提高參與意識,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整合思維——充分運用語文自身整合特點,整合閱讀資源、生活資源和文化資源,密切聯系兒童社會生活、情感體驗,實現課堂的整體構建。
語文立人——聚焦於兒童語文素養和核心價值觀的培養,挖掘有利於兒童的生命成長的語文內容,在與主題的交融中形成兒童語文素養及成長內核,為聰慧與高尚的人生奠基。小學語文主題教學努力實現既有語言的聽、說、讀、寫作為基底,又有高位的精神價值引領,形成了動態的、立體的教與學系統,整體「立人」。
(3)構建擁有「關鍵能力與必備品格」素養的主題教學體系
A科學設定主題教學的目標
作為一切學科基礎的語文學科,也是育人的基礎學科。發掘語文學科,培養擁有家國情懷(家庭愛、祖國情、民族魂)、國際視野(國際理解、世界眼光)的完整人,是根植於民族靈魂,實現母語教育學意義的價值觀目標重要准繩。為此提出「一手好漢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的「三個一」目標。
B精當選擇主題教學的內容
①優化整合現行教材:確定精讀、略讀課文。
②精選補充中外經典:優選誦讀內容及推薦整本書。
C有序組織「樂學善思」主題教學的實施
①課堂實施起點:學會教材解讀四步走。即「文本究竟說什麼」,「文本想要說什麼」,「文本能夠說什麼」,「文本應該說什麼」。
②重構課堂樣態:創建語文四大典型實踐樣態。單篇經典主題教學、群文主題教學、整本書主題教學、主題實踐活動。
③重構課堂結構:動態語文課堂教學三流程。預學——學生初步自學、整理收獲、發現不懂的問題,帶著准備以及對主題的預期,走進課堂。共學——注重合作探究,層層推進主題。延學——學生帶著對主題更深層次的問題和渴望繼續探究。
④課堂操作有載體:提供教學保障四手冊。《小學語文樂學手冊》《小學語文寫字手冊》《小學語文作文教材》《小學語文主題閱讀》,實現多維度整體立人。
⑤課堂操作有設置:實現課時超時空。大課時:60 分鍾,側重落實精讀、主題閱讀等。小課時:35 分鍾,側重落實略讀文教學、群文教學等。微課時:設置長短不一時間,如課前3 分鍾演講、晨誦10 分鍾、閱讀微課堂……另外,根據主題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需要,如跨學科主題實踐、戲劇表演等,可以整合大、小課時為90分鍾。
D綜合開展「多樣多選」的主題教學評價
①課堂評價:課堂評價四個值。興趣值,主題是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願望;方法值:主題是否使得學生收獲方法並遷移;容量值:主題是否帶動了更豐富的學習;意義值:主題是否促進了思維品質提升、情感發展。
②過程性評價:「一單、一冊、一護照」。「一單」,單項的語文測試,如語文的百字過關、古詩文過關、讀書報告單、專題小論文、主題作文、閱讀能力測試等。 「一冊」,包括學習習慣的養成、平時學習情況記錄、文體活動以及參與社會活動等除語文學業成績以外的其他情況。「一護照」,即「主題護照」,記錄學生學習的全過程,與學生徽章、「校長獎」結合使用。在全面記錄學生綜合情況中,促進學生整體素養的發展。
(4)形成「建構、整合與深度」的教學特徵
A意義建構
建構的「意義群」包含語文素養、思維品質、精神情感世界這三個維度創生意義的學習。有些側重語言意義的建構,有些側重思維意義的建構(一個是再現思維,一個是創造思維),有些側重精神意義的建構。不同維度的主題,伴隨著學生的語文學習,不斷內化、發酵,溝通兒童世界與成人世界,最終成為順應了兒童思維和生命的節點與節奏的文化「胎記」。
B深度學習
主題教學既然是圍繞小學階段兒童發展特點及生活經驗、語言習得規律、優秀文化等確定的核心語詞,以及表現出的相互聯系、立體、動態的意義群,就意味著主題教學不是平面的學習,而是向著意義縱深的、立體的、深度的學習。其深度主要表現為情感驅動、深度思辨、動態生成。情感驅動表現在增強語言的表達力、加強動作的感染力、增進課堂的節奏感。深度思辨為學生提供思維空間和可能,學生閱讀文本,給學生提出疑問的空間;在分析與理解問題時,補充相關教學資源,或一篇帶多篇,或一篇帶一本,或多篇文本比較閱讀,包括同、異質文,整本書以及多學科文本等;在體驗與感悟主題過程中,學生自覺思考或教師提問引發深度思辨。動態生成按照兒童發展所需要的價值,重組教學內容,師生建立起平等交往與互動關系,為學生提供開放的質疑討論空間,在多維對話、自主建構中實現主題意義的創生。
C資源整合
這一特徵指向主題教學課程內容的資源整合。例如教材單元主題整合使學生將各個領域的學習統整到主題之下,使原本的單篇學習得到整合、篇與篇之間建立聯系,避免了知識的碎片化,同時對主題有了多元建構。當然,這里的資源不僅表現為文本的資源,還指兒童自身資源、教師自身資源,甚至環境資源。一句話,主題教學,整合閱讀資源、生活資源和文化資源,密切聯系兒童社會生活、情感體驗,實現主題教學課程的整體構建。
主題教學既是一種思想,也是一種方法,既在理念上引領,又基於培養完整人的目標。
⑤ 小學語文主題學習教案
http://www.jhyuwenfu.net/
⑥ 小學語文主題學習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好詞好句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釀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有的人,騎在人民的頭上,啊,我多麼偉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們當牛馬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⑦ 小學語文主題學習經典案例
任務額溫柔
⑧ 小學3年級的語文主題學習上冊司馬光主要內容是什麼
主要是寫了小時候司馬光砸缸救落水夥伴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遇到緊急的事情,不要慌張,學會獨立思考,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