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新聞專題訓練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新聞專題訓練

發布時間:2021-01-24 20:44:52

1.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課文兩則》中的新聞是指廣義還是狹義的新聞廣義有很多,狹義只指消息.

狹義

2.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第一課《新聞兩則》中的優美語句有哪些

這種是新聞,沒什麼優美的,不過有些新聞突出特點的,可圈可點。
百萬雄師過大江 1 戰犯湯恩伯二十一日到蕪湖督戰,不起絲毫作用。 「絲毫」指作用極小或很少,勾畫了湯恩伯捉襟見肘的狼狽相。
2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從一千餘華里的戰線上,沖破敵陣,橫渡長江。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域。 本篇導語是開頭的兩句話。它概括告訴讀者三個情況:一是參戰部隊及數量——「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二是戰斗的具體區域——「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縱橫一千餘華里」;三是戰果——「已經沖破敵陣,橫渡長江,一千餘華里的戰線上,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域。」 導語一般在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二句話。它用簡明生動的語言點明消息最主要的事實,揭示全篇的中心思想。導語使讀者了解文章概貌,可以激起讀者有進一步了解詳細情況的慾望。
3 此種情況,一方面由於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另一方面,這和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有很大關系。國民黨的廣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聽見南京拒絕和平,都很泄氣。 課文中插入了幾句簡要的議論,分析敵人毫無鬥志的兩個方面的原因。兩方面的議論一略一詳,是因為「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在前文已經作了比較詳細地敘述和交代。所以略寫。而「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使敵軍官兵「都很泄氣」這一方面,在當時還是一個新出現的情況,有較大的新聞價值,也充分反映了國民黨反動陣營內部分崩離析、士氣低落的虛弱本質,值得較為詳細地寫出來。這兩方面的順序不宜顛倒,這是因為文章前半部分寫了我軍在戰斗中取得了勝利,那麼在分析勝利的原因時,就應該先分析我軍的士氣,後分析敵方士氣,完全合情合理;也因為這樣的順序比較能夠突出作者議論的重點,即作者較為詳細地寫出來的那個方面。

中原我軍解放南洋

1 今後當有更大的發展。白崇禧經常說,「不怕共產黨凶,只怕共產黨生根」,他是怕對了。我們在所有江淮河漢區域,不僅是樹木,而且是森林了。不僅生了根,而且枝葉茂盛了。 不僅報道解放南陽的消息,而概述一年多來南線人民解放軍的戰績,南陽解放,是南線人民解放軍一年多來取得偉大勝利的必然結果,所以南陽解放之日正是總結一年多來偉大勝利的最好時機。另一方面,總結一年多來的戰績,也可以說明蔣軍為什麼棄城南逃。
2 這樣,就將一切可能聯合或中立的社會階層,均聯合或中立起來,集中力量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勢力及鄉村中為最廣大群眾所痛恨的少數惡霸分子。這一策略,是明顯地成功了,敵人已經完全孤立起來。 中國人民解放戰爭轉入戰略進攻階段以後,我軍完全掌握了全國戰場的主動權,經過一年多英勇奮戰,蔣介石全軍崩潰之勢已成,敗局已無可挽回。

3.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新聞兩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現代文學家毛澤東《新聞兩則》的主要內容是渡江戰斗的報道。

《新聞兩則》分別是《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1)《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筆調,簡明扼要地報道了渡江戰斗的過程,贊揚了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的精神,也從側面反映出國民黨軍隊軍心渙散、毫無鬥志的狀況。

(2)《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新聞報道了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勝利橫渡長江的戰況,歌頌了我軍英勇善戰的精神,展現了人民解放軍的英雄氣概,給全國人民和全軍將士以極大的鼓舞,對瓦解敵軍鬥志、鼓舞我軍士氣起了很大的作用。

(3)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新聞專題訓練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寫於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寫於1948年11月5日,遼沈戰役結束,淮海戰役前夜。

兩則新聞的不同:

(1)寫法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巧用對比,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善戰與敵軍的節節敗退形成對比;《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妙用暗示,關於歷史上南陽所發生的重要戰事的介紹,點明南陽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陽解放的重大意義及蔣介石的暗淡前途。

(2)構思特點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總括千里戰線,分步敘寫,多而不雜;《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勾聯歷史與現在,縱橫揮寫,引而有度。

(3)語言風格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大氣磅礴,如「百萬」「均是」「佔領」「控制」「切斷」等;《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廣博儒雅,語言含蓄,如「我們在所有江淮河漢區域,不僅是樹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雲如不再逃,康澤的命運是在等著他的」。

4.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新聞兩則有什麼相同點與不同點

新聞兩則的相同點:

1、目的相同:鼓舞士氣,指明方向,爭取進一步的勝利。

2、主旨相同: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

3、大背景相同:都處於解放戰爭的戰略進攻階段。

新聞兩則的不同點:

1、具體時間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寫於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寫於1948年11月5日,遼沈戰役結束,淮海戰役前夜。

2、具體寫法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巧用對比,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善戰與敵軍的節節敗退形成對比;《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妙用暗示,關於歷史上南陽所發生的重要戰事的介紹,點明南陽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陽解放的重大意義及蔣介石的暗淡前途。

3、構思特點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總括千里戰線,分步敘寫,多而不雜;《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勾聯歷史與現在,縱橫揮寫,引而有度。

(4)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新聞專題訓練擴展閱讀: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的寫作背景

1949年初,淮海、遼沈、平津三大戰役結束,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全國取得勝利已成定局。但國民黨反動政府依然負隅頑抗,在對長江防線經過三個半月的苦心經營之後,於4月20日悍然拒絕簽訂《國內和平協定》。

1949年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人民解放軍於該日凌晨發起了渡江戰役。

1949年4月22日夜,毛澤東同志撰寫了這一則全面報道前線最新戰況的新聞稿——《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5. 關於八年級上語文習題

新課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第一課 新聞兩則 毛澤東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主講教師:彭修繼
【目標定位】 a、知識與能力目標: 學習這兩則新聞(消息),了解新聞(消息)的一般知識,
培養閱讀新聞(消息)的能力。初步掌握寫新聞 (消息)的方法。 b、方法與過程目標: 運用多種形式的閱讀,
通過整體感知→重點品味→比較歸納三個步驟,實現對新聞(消息)這一體裁的感性認知到理性認識的升華。
c、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了解文本內容結構,品味准確簡明、感情色彩鮮明的文本語言的
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波瀾壯闊的解放戰爭,體會歷史的蒼桑與厚重。
【內容品析】 新聞有廣義和狹義兩個概念。廣義的「新聞」泛指報刊、廣播電視等媒體中關於
現實情況的報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訊、特寫社論、典型報告等。
狹義的新聞指簡要和迅速報道國內外新近發現的事實的一種新聞文體,又稱為「消息」。
這里的新聞是指後一種意思。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這則新聞,報道了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的戰況,
表現了我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的氣概,也揭示了渡江戰役取得決定性勝利的內在原因和必然趨勢。
這篇消息結構嚴密。具體表現在:(1)導語部分和主體部分是「總分關系」。
導語總述了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的概況,主體接著按渡江時間先後和地點方位的不同,
分中、西、東三路敘述。
(2)銜接自然,過渡巧妙。例如:主體部分第二層,敘述了西路軍的情況後,即用「此種情況……由於……」過渡,
「此種情況」承接上文來敘述「由於」則引出議論,十分緊湊自然。
(3)文中遣詞造句也十分注意前後照應。如導語總述部分說「百萬」大軍,
分述中一一點出中路「30萬人」,西路「35萬人民解放軍」和「東路35萬大軍」,合起來正是「百萬」大軍。
這篇消息的語言准確簡潔,氣勢磅礴,傳神抒情,讀來令人盪氣回腸。
如導語一共不足五十字,簡練明快的交代記敘的六要素中的何人、何時、何地、何事,
即告知了新聞「五w」中的四個「w」。
也知道了渡江大軍的數量,渡江戰線的長度,渡江作戰的地點以及渡江作戰的結果。
「沖破」「橫渡」等詞形象地表現出我軍銳不可當的氣勢。
寫中路軍渡江,用「突破」一詞十分准確,因為中路軍是首先渡江,在敵軍千里防線上打開的是一個缺口。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報道了人民解放軍南陽的情況和河南全境解放戰爭的戰況,
分析了我軍取得勝利,敵軍頻臨失敗的局勢。
「中原逐鹿,鹿死誰手。」以河南為中心的中原地帶,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其戰略地位尤其突出。
在解放戰爭進入戰略反攻階段,敵我雙方在中原地區彼消我長,解放南陽,標志著中原大地全境即將解放,意義重大。
本文先用一句話作導語,概述了解放南陽的時間和狀況。
然後用三句話介紹南陽的歷史,以此突出南陽的重點戰略地位。
第5句—第8句寫蔣介石在南陽的布局和在河南的潰敗情況。
第9句—第21句詳細報道了我軍一年來在中原地區的戰績,這一部分既與蔣軍的狀況形成鮮明對比,
又通過背景材料的交代,深入分析了我軍取勝的深層原因。
第22句到結尾寫了敵軍潰敗的情況,指出了敵軍失敗的必然趨勢。
這兩則新聞都是關於解放戰爭的新聞作品中的瑰寶。高層建瓴,氣勢磅礴,語言准確簡明,感情色彩鮮明。
結構完整嚴密,兩則新聞的標題、導語、主體、背景均不缺,且主體部分層次分明,詳略得當。
【疑難指津】
問題1:通過閱讀《新聞兩則》,思考討論課後練習,聯系老師的講解,你能談談消息這種新聞體裁的一般特點嗎?
解答:消息是狹義的新聞,它是簡要和迅速報道國內外新近發生和新近發現的有價值的事實的一種新聞體裁。
其一般特點概括為四個字:真、快、短、新。
真:消息是讓事實說話,內容真實客觀,不能虛構或誇張。
如1975年4月《人民日報》用《蔣介石死了》為題,報道了蔣介石4月5日於台北病逝的消息,
在當時的政治背景下,很客觀。消息存在一個消除假消息和不實報道的問題。
歷史上也有許多有名的記者是為了真實報道戰況,深入前線成為戰地記者,
如寫《我軍橫渡長江情景》的閻吾,寫《誰是最可愛的人》的魏巍。
真,與有感情色彩不矛盾。真實不排除真情。如申奧成功,《人民日報》用「我們贏了」作標題,喜悅之情,溢入言表。
快:就是指消息報道過程要盡量迅速及時。
過去由於交通、通訊手段限制,許多有價值的事實作為消息被眾多人了解時,已時過境遷了。
現代通訊手段已可實現同步直接報道了。快,體現在報道過程的時效性和手段上。
如《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一文中渡江戰役從49年4月20日午夜打響後,此文發稿時間是22日22時,
這在當時是算快的。
現在每年的《春節聯歡晚會》的現場直播,甚至在同步直播的同時藉助電話互聯網等媒體開展與聽眾的互動。
短:指消息一般簡明扼要。
一條消息雖然通常有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尾五個部分,但消息在有限的篇幅內交代記敘的六要素,
即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這就要求其語言簡明扼要,重點突出,層次清楚。
為此,消息的結構常按信息內容的重要程度,由主到次排列,把最重要,最新鮮,最吸引人的事實放在最前面,
形成「倒金字塔」結構。
這種結構既能有效的控制篇幅,又符合人們的認知規律。人們常說,看報就是看標題,有一定的道理。
新:這里主要指側重消息內容時態的新,也指內容的重要性,新穎程度。
「新近發生和新近發現的有價值的事實」的表達就突出了「新」的特點。
「新近發生的」是指「剛剛發生」和「正在發生」的事實。
如《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一文中兩次出現「至發電時止」,
就表明消息的內容是「剛剛發生」和「正在發生」。
而「新近發現的」是那些早已發生卻直到新近才發現有的新聞價值的事件。
如2000年美國總統競選,副總統戈爾正努力角逐民主黨總統提名時,美國報刊忽然披露「戈爾年輕時嗜大麻」,
幾十年前的醜事抖摟出來,使之成為競選中的爆炸性新聞。這樣例子還有很多。
至於「新」所含的「新穎程度」是指有新聞價值。主要指三個方面:
1、思想性,用以教誨人,鼓舞人,陶冶人;
2、知識性,給人以有關社會、人生、自然等方面的知識;
3、趣味性,即怡情而不低級趣味,大眾化而不追腥逐臭。這里的追腥不是「追星族」的「追星」 。
如有關文藝、體育、娛樂、時尚等方面的新聞就很講趣味性,以吸引讀者。
有一句話就很形象直白的點明了新聞內容新的特點:「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
問題2:閱讀消息首先要把握新聞的六要素,即記敘的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
你能理清這兩則消息的新聞六要素嗎?
解答:《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人物: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時間:從二十日夜起。
地點:一千餘華里的戰線上,或: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事件的原因:人民解放軍要橫渡長江,解放全中國。
經過:分兵中、西、東三路,橫渡長江,二十三日可全部渡完。結果:人民解放軍全線告捷。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人物:中原地區的人民解放軍。時間: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四日下午。地點:南陽。
事件的原因:人民解放軍偉大的勝利的攻勢。經過:南陽守敵棄城南逃。結果:我軍佔領南陽。
問題3:消息的結構一般有五個部分,即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是不是所有的消息都要有這五個部分組成?
解答:消息一般由標題、導語(含電頭)、主體、背景、結語組成,並不是一定要五個結構要素都齊備。
有時可根據情況省略導語或背景或結語。一般有標題、導語、主體三個部分組成。
有時只有標題,人們稱之為標題新聞。如本課時的兩則消息就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結語。
問題4:《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一文結構嚴密,特別是主體部分三個層次之間的銜接自然,過渡巧妙,
有詳有略。你能體會作者安排其先後的依據和詳略有別的理由嗎?
解答:《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的結構嚴密,除了體現在導語與主體之間是總分關系外,
主要表現在主體部分各層次間先後詳略安排得當。
主體部分為三個層次:從「二十日夜起」到「即已渡過三十萬人」是第一層;
從「二十一日下午五時起」到「不起絲毫作用」是第二層;從「湯恩伯認為」到篇末是第三層。
主體部分的三個層次之間在下列三個方面銜接:
1、時間上銜接:二十日夜→二十一日下午五時→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
2、渡江部隊的銜接:中路軍→西路軍→東路軍。
3、內容上的過渡與銜接:第二層中有「和中路軍所遇敵情一樣……」與第一層銜接;
第三層有「與西路同日同時發起渡江作戰」與第二層銜接;
第三層還有「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與第二層的「湯恩伯二十一日到蕪湖」銜接呼應。
笫一層先寫中路軍,一是因為中路軍是「首先突破」的。
又因為本文發稿前毛澤東已在二十個小時前已發表了一篇題為《大軍三十萬昨日渡過長江》的新聞,
專門報道了中路軍的渡江戰況,所以此層較簡略。
西路軍和東路軍是「同日同時」發起渡江戰斗的,但考慮到西路軍渡江情況與中路軍相似,
連在一起講就是順理成章,顯得很自然了。
東路軍戰況寫得最為詳細,這是因為,這里的敵情與前兩路不同,戰斗激烈,
又是敵人吹噓得神乎其神的「金湯」防線,直指南京城,倍受關注,有必要寫具體一些,
才能顯示出我軍的英勇善戰 ,勢不可當的氣勢。
問題5:消息是以記敘手法來作為報道手段的,消息能否用適當的議論文字?試以《新聞兩則》為例談談你的看法。
解答:消息這種新聞體裁在語言表達上以敘述為主,多用比較樸素和概括的記敘語言。
但在充分敘述事實的基礎上,作些必要的,畫龍點睛式的精闢議論也是允許的。
如《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主體部分的第二層,在敘述了西路軍的基本情況後,
自然地引出一段議論:「此種情況,一方面由於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
另一方面,這和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有很大關系。……」
這段議論,從敵我雙方透闢地分析了原因,揭示了人心向背是決定戰爭發展趨向的關鍵,
既是前文敘述的延伸補充,又深化了這篇新聞的思想性,給人以啟示和鼓舞。
要注意的是,消息中的議論一忌空泛,二忌長篇大論,三忌觀點偏激,奇談怪論。
【能力升級】 例1: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大軍30萬昨日渡長江
(新華社長江前線1949年4月22日2時電)英勇的人民解放軍21日已有大約30萬人渡過長江。
渡江戰斗於20日午夜開始,地點在蕪湖、安慶之間。國民黨反動派經營了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
遇著人民解放軍好似摧枯拉朽,軍無鬥志,紛紛潰退。長江風平浪靜,我軍萬船齊發,直取對岸。
不到24小時,30萬人民解放軍即已突破敵陣,佔領南岸廣大地區,現正向繁昌、銅陵、青陽、狄港、魯港諸城進擊中,
人民解放軍正以自己英雄式的戰斗,堅決執行毛主席、朱總司令的命令。
1、標題後導語前的括弧內的部分在新聞里稱為「電頭」,
它交待了:通訊社名稱或報道者,報道地點和報道時間等三個信息點。分別是:( )、( )、( )
「電頭」的作用是:表明材料( ),報道及時。這則消息的「電頭」用 ( )暗示了戰役正在迅速發展進行之中。
剖析:此文是毛澤東主席為新華社寫的一篇消息。此《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一文早播20個小時。
此題是考查關於「電頭」的內含要素和作用的。解題時前半部分要根據題目的提示:
「交待了通訊社名稱或報道者,發電地點和發電時間。」按順序對號入座,很容易就能從原文中找出答案。
中間部分的填空題目是考察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要自己組織語言,
但與前三個填空題對應分析後就會發現是與「通訊社名稱和報道者」相關,就可概括為「來源真實」。
做類似的題要注意「通訊社和報道者」現在已可統稱「媒體名稱」或稱「傳媒名稱」。
答案分別如下:新華社、長江前線、1949年4月22日2時、來源真實、前線。
2、這則消息的導語是( )。這則消息的導語包括了四個要素:( )、( )、( )、( )。
剖析:此題是考查導語的有關知識。也對學生的概括能力是一個訓練。
解題時首先要在腦海中復習新聞的六要素,然後一一篩選,找出對應的內容。
此題答案是:第一句。 (或答:英勇的人民解放軍二十一日已有大約三十萬人渡過長江。)
人物:人民解放軍; 時間:二十一日; 人數:大約三十萬人; 地點:長江; 事件:渡過長江,突破長江防線。
3、文中主體部分哪些描述國民黨反動派防線崩潰?哪些講詞語描述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
剖析:主體部分把敵我雙方的戰況和士氣作了對比報道。
此題重在考查學習閱讀文本時對文本中流露的情感傾向的感悟力和篩選信息的能力。
解題時一要扣住「詞語」的感情色彩,二要著眼於「描述」的文字,三要藉助雙方的對比態勢來找答案。
答案如下:摧枯拉朽、毫無鬥志,紛紛潰退。萬船齊發、直取、突破、佔領、進擊,英雄式的戰斗。
4、下列各句中語言表達方式類型不同的一句是:( )
A、渡江戰斗於20日午夜開始,地點在蕪湖、安慶。
B、人民解放軍正以自己英雄式的戰斗,堅決執行毛主席、朱總司令的命令。
C、長江風平浪靜,我軍萬船齊發,直取對岸。
D、不到24小時,30萬人民解放軍即已突破敵陣,佔領南岸廣大地區,
現正向繁昌、銅陵、青陽、獲港、魯港諸城進擊中。
剖析:此題是考查學生對語言表達方式的辨識能力,
同時復習消息這一新聞體裁雖然是從記敘為主,但必要的議論可以深化內含,增強消息的思想性。
解題時可用排除法,先將相同的,明顯用記敘方式的A、C、D篩選出。答案B就容易出來。
例2:(2003年·四川省)試用一句話概括下面這則新聞的主要信息。(不超過16個字)
昨日,記者從成都市郵政局獲悉,按國家郵政總局統一安排,
從即日起,凡是通過郵局匯往民政部、衛生部、紅十字總會的防非典愛心捐款,均免收郵費。
目前,我省一些機構和個人紛紛表達捐款意願,
國家民政部、衛生部、中國紅十字總會、中華慈善總會已開通了愛心捐款通道。
寄款時,匯款人須在附言欄內註明「防治非典捐款」字樣。
收款單位在收到匯款後,將向捐款者寄發收到捐款的收據和相關資料。
剖析:這是2003年四川省的一道中考題,主要是考查學生篩選信息的概括能和表達能力。
做此題要注意新聞的六要素,找出六要素後加以篩選,
抓住事件有關的主幹詞語「防非典」、「愛心捐款」、「今日起」、「免收郵費」,
而人物、地點等信息成了次要信息,由於字數限制,因而省略。
答案如下:防非典愛心捐款今起(即日起)免收郵費(或「今起防非典愛心捐款免收郵費」)
例3:閱讀下面這則從網上下載的新聞,完成相關題目。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會見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
中國網北京4月29日電(記者劉舒凌)自人民大會堂現場報道: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今日(29日)下午15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了連戰率領的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一行。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會面,
實現了兩黨最高領導人相隔60年後的歷史性握手。
據了解,會晤結束後,連戰一行將在北京飯店舉行千人記者執行會,就會晤內容和共識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1、試給本則新聞的標題加一個引題或加一個副題。
剖析:這是一則考查關於消息標題的開放性題目。解題時首先要把「引題」、「副題」的位置、要求、作用搞清楚,
引題也可引用對仗工整的文字,而正題後的副題可作展望議論。聯系此次會見的歷史意義,參考答案如下:
引題:①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②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③穿越風雨六十年,兩黨領袖再握手;④相隔六十年,歷史性握手。
副題:①破冰之旅,意義深遠;②60年後的歷史性握手,相見恨晚;
③跨越海峽的歷史性握手,共謀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前景;④堅持和平,走向雙贏。
2、文中點明歷史背景,提示歷史意義的議論性文字是( )。你能自己加一點感想或議論嗎?
剖析:此題第一問是復習訓練新聞的語言表達方式的多樣性,體會議論在新聞中的作用。
也是引導學生培養挖掘深層信息內容的能力。
解答時有兩個提示要抓住:①議論性文字;②點明歷史背景,提示歷史意義。
答案是:第二段(或「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歷史性握手。」)
第2問是一個延順而來,拓展性的開放題。
答案可以是多樣性的。但要聯系本則新聞或聯系歷史背景,歷史的潮流趨勢和歷史意義來展開。

6.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新聞兩則課後習題答案

教學設計A]體驗閱讀
創意說明:《新聞兩則》雖是實用性文體,但文中飽含著濃厚的個人感情因素和感情色彩,再加上寫作時代雖是學生熟悉的解放戰爭時期,但與學生的生活相距較遠,如果能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模擬經歷,感受體驗,課堂會別有洞天。
[教學步驟 ]
序曲:電視,以其五彩繽紛的視頻、極富渲染力的音響、精彩的製作、豐富的內容吸引著我們,而新聞,又是電視節目中的重頭戲,今天,我們學習《新聞兩則》,讓我們試著走進電視——
下面老師和大家一起先學習《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然後大家按照老師的方法學習《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一.來當製片人
將學生分成地圖繪制、場景設置、鏡頭剪輯三個小組,要求:在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完成自己小組的任務。
地圖繪制組:分別將西路軍、中路軍、東路軍已佔領的地方用紅色標線,向前進發點用尖頭標出。可以將課本上的圖掃描後放大,再根據課文內容標上記號,有條件的話可以進行flash製作。
場景設置組:如果電視台想在新聞播報之後還進行一次軍事訪談,請你設計一下訪談時人物的背景、服裝、道具等。
鏡頭剪輯組:如果這則新聞出現在電視上,與新聞播音相配的畫面應是哪些?
二.進入演播廳
1.當當播音員
如果你來當播音員,你在重音、語調、情感、節奏上應怎樣讀這則新聞?
學生自瀆、討論、交流。
重點指導:
①全文的朗讀基調:慷慨激昂、豪情萬丈。
②「沖破」「橫渡」「均是」「英勇善戰」「銳不可當」等應重讀,讀出一種勝利的喜悅。
「控制」「封鎖」「切斷」應乾脆利落地重讀,讀出一種自豪與驕傲。
③「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應讀出奚落、嘲諷的語氣。
……
2.當當軍事家
如果你來當軍事家,你應該向觀眾介紹哪些方面的情況?
討論明確:
背景:1949年4月20日,國民黨政府拒絕簽定國內和平協定。解放軍執行毛澤東向全國進軍的命令,舉行了規模空前的全面大進軍。第二、三野戰軍和地方武裝在長江南北廣大人民的支援下,在西起湖口、東至江陰,長達500餘公里的戰線上強渡長江。
戰況分析:
二十日夜解放軍突破安慶、蕪湖線,渡至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
二十一日下午開始已佔領貴池、殷家匯、東流、至德、彭澤之線的廣大南岸陣地,並佔領揚中、鎮江、江陰,並控制江陰要塞,封鎖長江。
形勢預測:解放軍很快會佔領南京,國民黨大勢已去。
3.當當主持人
如果你來當主持人,你將怎樣設計導播語、采訪問題、結束語?
設計示例:
導播語:大家知道。國共和平談判破裂後,解放軍於昨天凌晨在西起九江的湖口、東至江陰長達1000餘華里的戰線上發起了渡江戰役,那麼現在戰況如何呢?戰爭又將如何發展呢?今天我們請來了著名的軍事專家來到了我們的演播現場,下面我們就請專家來為我們分析分析。
采訪問題:
①請您給觀眾朋友們就最新戰況作些介紹。
②請您預測一下明天的戰事。
③您認為戰爭還會持續多少天?
④現在的情況對哪一方有利?
⑤您認為最終的勝者是哪一方?
結束語:好,剛才專家對戰爭的熱點和焦點問題進行了分析,對戰爭的形勢也進行了預測,那麼戰爭究竟會怎樣發展呢?請大家繼續關注我們的節目,明天這個時間再會!
三.坐上觀眾席
如果你是觀眾,你需要完成如下任務:
1.你聽出了新聞報道者的情感傾向嗎?
2.對軍事家的分析,你還有異議嗎?
3.對這場戰爭,你好可以補充一些「獨家」的資料嗎?
四.學生仿照上面的學習過程,自主學習《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教學設計B]對應摘讀
創意說明:新聞具有三性:真實性、及時性、准確性;新聞結構有標題、導語 、主體、背景、結語五部分,新聞中記敘的要素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六個方面,這些知識都是學習新聞必須掌握的內容。對應摘讀就是在簡要介紹這些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閱讀、自由尋找、自由發現、自己鞏固的過程。拋開了支離破碎的串講,讓知識與閱讀內容一一印證,讓知識在閱讀實踐的過程中逐步進入學生的靈魂並且融會貫通。
[教學步驟 ]
一、摘讀六要素
1.知識簡介
新聞的六要素指的是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與記敘的要素基本相同。
①人物有時是個體,有時是群體,這兩則消息的人物可能都是群體。
②時間有時指具體的某一時間點,有時也指某一時間段。
③地點有時指具體的某一個點,有時也指一段距離,要注意分別。
④事件發生的原因要仔細閱讀,查找文中隱含的信息。
⑤經過和結果要用高度概括的語言表述。
2.閱讀兩則消息,並進行對應摘讀。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人物: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
時間: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時
地點: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一千餘華里長江戰線
事件發生的原因: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人民解放軍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而發起渡江作戰。
經過與結果:中路軍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三十萬人全部渡過,佔領長江南岸。西路軍三十五萬渡過三分之二,已佔領廣大南岸陣地。東路軍三十五萬已渡過大部,經過整天激戰,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佔領南岸陣地,控制江陰要塞,切斷鎮江無錫段鐵路線。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人物:中原我軍
時間: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點:南陽
事件發生的原因:蔣軍因全局敗壞,被迫將整個南部戰線近百個師的兵力集中於以徐州為中心和以漢口為中心的兩個地區。在我強大的野戰軍和地方軍配合打擊之下,困守南陽的蔣軍,不得不被迫棄城南逃。
經過與結果:自去年七月,南陽人民解放軍開始向敵後進軍,大量殲敵,擴大並鞏固了根據地,壯大了人民武裝,徹底孤立了敵人,南陽守敵王凌雲棄城南逃,我軍當即佔領南陽,從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據點外,全部為我解放。
二.摘讀五部分
1.知識簡介。
①標題:就是消息正文之前的題目,一般能概括消息的主要事實,有時還有引標、副標。
②導語 :一般是新聞開頭的第一段和第一句話,扼要地揭示新聞的核心內容。
③主體:是新聞的軀干,用充足的事實表現主題,是對導語 內容的進一步擴展。
④背景:指的是新聞發生的社會環境或自然環境,有時明顯表達,有時暗含在主體中。
⑤結語:消息結束時總結性的話,有時暗含在主體中。
2.再次閱讀兩則消息,並進行對應摘讀。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標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導語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從1000餘華里的戰線上,沖破敵陣,橫渡長江。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域。
主體:
第一層:寫中路軍渡江的時間、突破地點、渡過人數。
第二層:寫西路軍渡江情況並加以評論,長我軍士氣,滅敵人威風。
第三層:寫東路軍渡江情況。
背景和結語暗含在主體中。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標題: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導語 :在人民解放軍偉大的勝利的攻勢下,南陽守敵王凌雲於四日下午棄城南逃,我軍當即佔領南陽
主體:
第一層:回顧過去一年蔣介石從重視南陽到放棄南陽的變化,指出蔣軍全軍潰敗的背景。
第二層: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進而回顧一年多來南線人民解放軍取得的偉大勝利。
第三層:預言南陽逃敵王凌雲前途黑暗。
背景:南陽為古宛縣,三國時曹操與張綉曾於此城發生爭奪戰。後漢光武帝劉秀,曾於此地起兵,發動反對王莽王朝的戰爭,創立了後漢王朝。民間所傳二十八宿,即劉秀的二十八個主要幹部,多是出生於南陽一帶。
三.摘讀三特點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真實性:此處敵軍抵抗較為頑強
我已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佔領揚中、鎮江、江陰諸縣的廣大地區,並控制江陰要塞,封鎖長江。
及時性:新華社長江前線22日22時電
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戰中
准確性:二十四小時內即已渡過三十萬人
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真實性:
除豫北之新鄉、安陽,豫西之靈寶,閿鄉,豫南之確山、信陽、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殘敵外,已全部為我解放。
在去年下半年的一個極短時間內,我們在這一區域曾經過早地執行分配土地的政策,犯了一些策略上的「左」的錯誤
及時性:1948年11月5日電
南陽守敵王凌雲於四日下午棄城南逃
准確性:一年多時間內
還增加了大約二十萬人左右
[教學設計C]比較閱讀
創意說明:《新聞兩則》所報道的渡江戰役和南陽解放,都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戰略進攻階段具有關鍵意義的勝利,且都是一代偉人毛澤東所作,語言、情感極為相似,但同中有異,雖是同一作者所寫,也都是寫勝利,但情感的強烈程度、寫法等方面存著較細微的差別。有比較才有鑒別,在比較中能更准確地把握文章內容、寫作特色,進而訓練思維,進入較高層次的閱讀境界。
[教學步驟 ]
一.找同
分別閱讀兩則新聞,將兩者相同的地方找出來。
作者相同:兩則新聞的作者都是毛澤東。
目的相同:鼓舞士氣,指明方向,爭取進一步的勝利。
主旨相同: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
大背景相同:都處於解放戰爭的戰略進攻階段。
二.找「不同」
具體時間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寫於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寫於1948年11月5日,遼沈戰役結束,淮海戰役前夜。
具體地點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發生在長江沿線;《中原我軍解放南陽》發生在地處中原的南陽。
具體寫法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巧用對比,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善戰與敵軍的節節敗退形成對比;《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妙用暗示,關於歷史上南陽所發生的重要戰事的介紹,點名南陽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陽解放的重大意義及蔣介石的暗淡前途。
構思特點不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總括千里戰線,分步敘寫,多而不雜;《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勾聯歷史與現在,縱橫揮寫,引而有度。
語言風格有別:《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大氣磅礴,如「百萬」「均是」「佔領」「控制」「切斷」等;《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廣博儒雅,語言含蓄,如「我們在所有江淮河漢區域,不僅是樹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雲如不再逃,康澤的命運是在等著他的」。
三、將自己的發現寫成小段的鑒賞性文字。
[資料整合平台]
1.課文背景資料
七 律
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1949年4月
毛澤東
鍾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2.課文擴讀材料
大軍三十萬昨日渡過長江
毛澤東
新華社長江前線1949年4月22日2時電 英勇的人民解放軍21日已有大約30萬人渡過長江。渡江戰斗於20日午夜開始,地點在蕪湖、安慶之間。國民黨反動派經營了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遇著人民解放軍好似摧枯拉朽,軍無鬥志,紛紛潰退.長江風平浪靜,我軍萬船齊放,直取對岸。不到24小時.30萬人民解放軍即巳突破敵陣,佔領南岸廣大地區,現正向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諸城進擊中。人民解放軍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戰斗,堅決地執行毛主席、朱總司令的命令。
使用建議: 渡江戰役開始後,新華社連續發表了兩則新聞:《大軍三十萬昨日渡過長江》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時間、內容都有連續性。兩則聯合起來讀,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渡江戰役的全貌,更好地理解課文的詳略處理。

《新聞兩則》創意教案設計搜集整理

7. 八年級上語文每課一練新聞兩則的答案

《新聞兩則》
1、略 2、人民解放軍;百萬;長江;百萬、橫渡;簡潔、概括;不是虛指,中路軍30萬,東路、西路各35萬,共100萬 3、標題;導語;主體;用事實說話4、第一句用到了比喻,語言生動形象。5、「殲滅」是指消滅;「擊潰」只是打退,打散(不一定消滅了)6、百萬大軍、1000餘華里、沖破;正是、又 7、C 8、三峽總公司對金沙江溪洛渡和向家壩兩個水電項目開展前期工作。9、電頭;發電單位;時間;來源真實10、第一句11、不好。「至發電時止」表明戰斗正在進行之中,更體現新聞及時的特點,「現在」所表達的時間比較模糊。12、我西路軍當面之敵……微弱。13、贊頌我軍的英勇氣概、揭露國民黨反動派拒絕和平的反動本質、分析敵軍毫無鬥志的原因14、略15、隨著歲月的流逝,英雄和美人的美名也會漸漸消失。(意思對即可)16、那是功勛卓著的軍官的一種崇高而特殊的榮譽。17、對榮譽的尊敬、對自己軍人本色的驕傲。18、議論;鋪墊19、不可以。這句話為後文埋下伏筆。蒙哥馬利手中的劍不由自主……而且還有將軍本人了。20、挑戰自己並且不怕失敗。21、「這一年……開幕典禮」、「將軍佩劍出場」、「蒙哥馬利手中的劍……將軍本人了」、「蒙哥馬利從會場上消失了」22、這篇短文通過蒙哥馬利將軍執意要舉劍參加國會典禮,贊揚了蒙哥馬利將軍敢於挑戰自己不怕失敗的精神。

8. 八年級語文上新聞作文600字

弘揚美德 共創和諧——某某小學開展創建和諧校園活動為推動教育系統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為學生創造一個平安、健康、文明、和諧的學習環境,保證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日前,教育部決定在全國中小學開展創建和諧校園活動。某某小學積極響應教育部號召,充分調動廣大學校師生、家長和社區的積極性,共同推進和諧校園創建活動的開展。和諧校園創建活動的目標和任務是:做到師生和校園安全、健康的各項規章制度和機構基本完善,校園安全衛生設施達到國家規定要求,師生的法制觀念、安全防範和衛生保健意識進一步增強;校園刑事治安案件和安全衛生事故的發生次數顯著下降,重大刑事治安案件、重大安全事故、重大食物中毒和傳染病流行得到杜絕;校園秩序井然、環境優美,以育人為本的校園文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校園文明程度明顯提高;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師生良好的道德風尚、和諧的人際關系基本形成。努力使學校成為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一代新人、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創建學生喜歡、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平安、健康、文明的和諧校園。創建活動的主要內容包括五個方面:一是注重校園文化建設,提高校園文明水平。積極加強校風、教風、學風建設,落實好《教師職業道德行為規范》、《中小學生守則》和《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要求,提高師生的文明素質;注重開展對學生的心理疏導和教育,明顯降低學生因心理問題引發的各種事故

9. 初二上冊語文書《新聞兩則》的練習題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人物: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
時間:1949年4月20日起
地點版:1000餘華里的戰線權
原因:人民解放軍要橫渡長江,進而解放全中國
經過:分三路橫渡長江,23日可全部渡完
結果:人民解放軍全線告捷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人物: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時間: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時地點: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一千餘華里長江戰線

閱讀全文

與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新聞專題訓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