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魯迅的背景
魯迅的背景資料:
早年魯迅出生在中國浙江省紹興府會稽縣府城內東昌坊口(今屬紹興市越城區)的一個書香門第,名為周樟壽。祖父周福清是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進士,在北京任官員。父親周伯宜是一名秀才,母親魯瑞。魯迅與周恩來同宗,祖先是北宋理學始祖周敦頤。
1892年,11歲的魯迅就讀於家鄉紹興的壽鏡吾開設的私塾三味書屋。
1893年(光緒十九年),魯迅的祖父周福清因為科舉舞弊案而被革職下獄,魯迅兄弟則被安插到離城有三十多里的皇甫庄大舅父的家中避難。
周福清被判「斬監候」,入獄8年,因此周家每年必須花費大筆禮金,使周福清得以活命,於是家道開始衰落,同時其父親周伯宜也重病在床,1896年病故。
家庭的變故對少年魯迅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而童年的生活場景,百草園、咸亨酒店、外婆家一帶的農村等地,成為後來魯迅的兩部小說集《吶喊》、《彷徨》和散文集《朝花夕拾》的重要素材來源。
(1)郭沫若小學語文擴展閱讀
人物評價
郭沫若(詩人、學者):「魯迅是革命的思想家,是劃時代的文藝作家,是實事求是的歷史學家,是以身作則的教育家,是渴望人類解放的國際主義者。」
竹內好(Takeuchi Yoshimi,日本文學評論家):「魯迅是現代中國國民文化之母。」
胡適(現代思想啟蒙家):「魯迅是個自由主義者,絕不會為外力所屈服,魯迅是我們的人。」
王蒙(共和國前任文化部長,當代著名作家):「我們的作家都像魯迅一樣就太好了么?完全不見得。文壇上有一個魯迅那是非常偉大的事。如果有五十個魯迅呢?我的天!」
夏志清(美籍華人,著名文學史家):「大體上來說,魯迅為其時代所擺布,而不能算是他那個時代的導師和諷刺家。」
參考資料魯迅-網路
Ⅱ 郭沫若的什麼作品入選過初中課本
《雷電頌》、《靜夜》、《天上的街市》等。
1、《雷電頌》
《雷電頌》是五幕話劇《屈原》中的第五幕第二場,作者郭沫若,該篇曾多次入選中學語文教科書。寫於1942年1月,正是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半壁河山淪於敵手,國民黨政府在日本大敵當前之時,盡管積極抗日,卻還不忘反共,悍然發動「皖南事變」。
郭沫若面對這樣的政治現實義憤填膺,創作了歷史劇《屈原》,以「借古諷今,古為今用」的手法,批判國民黨反動派黑暗統治,展示了現實世界光明與黑暗,正義與邪惡,愛國與賣國的斗爭。
2、《靜夜》
《靜夜》是現代詩人郭沫若於1921年創作的一首新詩。此詩用了大部分筆墨描繪靜謐的夜景,藉此表達了個人對於時代的失望情緒,也隱隱流露出對於祖國、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全詩寫得清幽、典雅,靜謐,有著古典詩詞的意境和韻味,如一首小夜曲,流過人們的心田,給人美的享受。
被選入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
3、《天上的街市》
《天上的街市》是現代文學家郭沫若於1921年10月創作的一首現代詩。
詩人運用了想像的表現手法,把繁星滿天的夜空,想像成是點著無數街燈的天上街市,把空中的流星想像為牛郎織女提著燈籠在街上閑游,表達了詩人對自由的嚮往和對理想社會的企盼之情。
全詩風格恬淡,用自然清新的語言、整齊的短句、和諧優美的韻律,表達了詩人純真的理想。
被選入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
(2)郭沫若小學語文擴展閱讀:
郭沫若1921年出版第一本詩集《女神》,以嶄新的內容和形式,開一代詩風,成為中國新詩的奠基人。同年與成仿吾等人發起成立創造社。是創造社的骨幹成員。
後又發表詩集《星空》《恢復》等。抗戰期間寫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歷史劇及詩文。
1949年後,郭沫若歷任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主任、歷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長等職。
先後出版詩集《新華頌》《潮汐集》《東風集》等,歷史劇《蔡文姬》《武則天》等,學術專著《石鼓文研究》等。
Ⅲ 五年級課文《白鷺》2-5自然段改成說明文
五年級課文《白鷺》2-5自然段改成說明文寫回答有獎勵
五年級課文《白鷺》2-5自然段改成說明文
150字以上,表述清晰能獲得更多贊哦~
提交優質回答,最高可獲得現金3元 查看規則
收起 有獎發布
問題不好答?加入戰隊答題,獎勵更多
2020-11-07 TA獲得超過1171個贊
關注
白鷺是一種飛鳥,體型偏瘦,體長約60厘米,喙鐵色,頸纖細,腳青色,腿修長,羽毛像雪一樣潔白,全身呈流線型結構。
白鷺身段勻稱,色素適宜。郭沫若曾經這樣評價它的外形:「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構,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的腳,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素之一忽則嫌白,黛之一忽則嫌黑。」
白鷺的精巧讓其他白鷺屬的鳥類相形見絀。白鶴與它相比太大太生硬,粉紅的朱鷺和灰色的蒼鷺還精巧些。然而,與白鷺相比,不僅大了些,而且太不尋常,均不能與白鷺相媲美。
白鷺,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俄羅斯、中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家的白鷺數量相對較多。在我國,許多省份都 有白鷺的棲息地。 三寸。」郭沫若《白鷺》一文,對白鷺外形有獨到的評價:「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構,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 的腳,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素之一忽則嫌白, 黛之一忽則嫌黑。」
白鷺姿態優美,動作瀟灑,極富飄逸之神韻。佇立時,白鷺收斂羽翼,頸部或伸或縮,修長的腿輕松地支撐著雪白的 身軀,儼然「雪衣公子立芳洲」。行走時,白鷺頸部收縮成 兩腳向後伸直,緩緩地鼓動寬大的翅膀,直沖雲天,卻又從容不迫。白鷺還有「群飛成序」的習性,故在白鷺棲息地常能 觀賞到「一行白鷺上青天」的美景。可以說,白鷺的優雅和高 貴,完全可以與白天鵝相媲美。 澤地,常能見到白鷺的美麗身影,唐宋詩詞中就有「漠漠水田飛白鷺」,「草長平湖白鷺飛」等生動描繪。白鷺大小大一,白鷺平均體重大概900克左右,身高大約35厘米。
Ⅳ 郭沫若哪些詩被選入語文書中
天上的街市
遠遠的街燈明了,
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現了,
好專像點著無數的街燈屬.
我想那縹渺的空中,
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你看,那淺淺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寬廣.
我想那隔河的牛女,
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
我想他們此刻,
定然在天街閑游.
不信,請看那朵流星.
那怕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
Ⅳ 為什麼說魯迅的文章不好
在中國,魯迅是一位地位獨特的作家。大多數人承認他是最重要的現代作家之一。大多數人認為他文筆犀利、思想深刻,是「新文學」的奠基人。他的小說使用富有創造力的形式對中國人的國民性、中國社會的弊端予以深刻的闡釋,是具有批判精神的知識分子;散文詩集《野草》被認為是當時少有的展現出現代主義特質的作品;其雜文,由於特殊的發表環境,在嬉笑怒罵的文字背後蘊含著堅定的政治立場的。這一政治立場帶有強烈的個人主義色彩,是魯迅思想中最為復雜的地方之一。葉公超寫《關於非戰士的魯迅》—文,發表在1936年11月1日的天津《益世報》增刊上說:「我有時讀他的雜感文字,一方面感到他的文字好,同時又感到他所瞄準(魯迅最愛用各種軍事名詞的)的對象實在不值得一粒子彈。罵他的人和被他罵的人實在沒有一在任何方面是與他同等的。」中國大陸的共產黨政權因政治需要而對魯迅有高度評價。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將魯迅評價為「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向著敵人沖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7],並將中共在延安創辦的文學院取名魯迅文學院,後改為魯迅藝術文學院。共產黨掌權後,魯迅的文學地位得到主流意識形態的高度肯定。魯迅的眾多文章被選為大陸中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現今仍然存在官方的魯迅研究機構和專門的魯迅研究雜志。不過,據2001年出版的周海嬰著《魯迅與我七十年》記載,1957年毛澤東在回答羅稷南的問題時表示,如果魯迅仍然活著,「以我估計,魯迅要麼是關在牢里還是要寫,要麼他識大體不作聲」[8]。1950年曾有讀者向《人民日報》提問:「如果魯迅活著,黨會如何看待他?」當時任國務院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的郭沫若親自回信答復「魯迅和大家一樣,要接受思想改造,根據改造的實際情況分配適當工作。」[9]由於魯迅生前反對國民黨的官僚腐化、血腥治國,因而受到國民政府的嚴重打壓。1949年後,魯迅在台灣也一直被當作國民黨的反面教材加以貶低。兩岸政府對他的不同的政治化評價,使當代對魯迅的真實思想需要重新澄清。比較重要的當代魯迅研究學者有王瑤、錢理群、李歐梵、周策縱、王富仁、陳漱渝、汪暉、張夢陽、徐麟、王乾坤等。
Ⅵ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課白鷺2到5自然段改成說明文
白鷺2~5段轉化成說明文如下:
白鷺,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俄羅斯、中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家的白鷺數量相對較多。在我國,許多省份都 有白鷺的棲息地。 三寸。」郭沫若《白鷺》一文,對白鷺外形有獨到的評價:「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構,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 的腳,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素之一忽則嫌白, 黛之一忽則嫌黑。」
白鷺姿態優美,動作瀟灑,極富飄逸之神韻。佇立時,白鷺收斂羽翼,頸部或伸或縮,修長的腿輕松地支撐著雪白的 身軀,儼然「雪衣公子立芳洲」。行走時,白鷺頸部收縮成 兩腳向後伸直,緩緩地鼓動寬大的翅膀,直沖雲天,卻又從容不迫。
白鷺還有「群飛成序」的習性,故在白鷺棲息地常能 觀賞到「一行白鷺上青天」的美景。可以說,白鷺的優雅和高 貴,完全可以與白天鵝相媲美。 澤地,常能見到白鷺的美麗身影,唐宋詩詞中就有「漠漠水田飛白鷺」,「草長平湖白鷺飛」等生動描繪。
白鷺棲息最密 集的當屬江蘇漣水的白鷺島,每年夏季有上萬只白鷺在島上 築巢繁衍,有時百千白鷺齊飛,場面蔚為壯觀。 白鷺「林棲而水食」。捕食時,白鷺邁動長腿涉水漫步,目不轉睛地盯著水裡的小動物,然後突然伸出長頸,用又長又 尖的嘴向水中猛地一啄,准確地把食物叼住。
有時也「久立 潺潺石」,伺機捕食過往的魚蝦。傍晚,白鷺歸巢,棲身於 近岸的山林,在樹叢、竹叢或葦草堆里過夜。 有趣的是,富有靈性的白鷺擅長「擇優而棲」。當所棲息的環境惡化時,白鷺常會不辭而別;而當環境得到改善時,白鷺 又會悄然飛回。
因此,詩人謳歌的「翩翩白鷺下夕陽」等景象, 在環境學家們看來,其意義遠不止於詩情畫意,它還意味著 環境的優化,意味著人與自然的和諧。 白鷺是著名的文化鳥類,它是吉祥、高雅、奮進的象徵。從古到今,許多詩詞歌賦、繪畫刺綉、音樂舞蹈和藝術雕塑 等,都常以白鷺為題材。
《詩經》早就有「振鷺於飛」的詩句。 我國傳統花鳥畫中的「鷺蓮圖」,常被人們作為贈品,寄寓「一 路(鷺)連(蓮)升」的美好願望。生活中,人們還喜歡借白鷺為 各種事物命名。單以地名為例,福建、浙江、江蘇、貴州、 新疆等省份都有取名為「白鷺島」、「白鷺洲」的生態旅遊景點。
(6)郭沫若小學語文擴展閱讀
《白鷺》是近現代詩人、作家郭沫若於1942年10月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以真誠的筆觸描繪了白鷺的生態特徵,贊揚了尋常的事物中蘊含著內在美,隱晦地借孤獨而優美的白鷺來表達自己的政治追求。全文語言優雅,蘊含深意,用詞准確,語言質朴,沒有一句直接抒情,卻句句含情。
創作背景
《白鷺》作於1942年10月31日,當時正值抗日戰爭第二階段,蔣介石發動第二次反共高潮。郭沫若當時是中國共產黨黨員,任國民黨政府語言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以雙重身份進行抗日。他說:「中國目前是最為文學的時代,善惡對立、忠奸對立異常鮮明,人性美發展到極點,人性惡也發展到極點。」
所以他這個時期的雜文以愛國反奸為中心內容,贊頌愛國者的忠義揭露賣國者的奸惡。《白鷺》以真誠的筆觸描繪了白鷺的生態特徵,贊揚了尋常的事物中蘊含著內在美,隱晦地借孤獨而優美的白鷺來表達自己的政治追求。
在南國優美的田野中、明凈清淺的小河邊,一種常見的水禽被人尊為水邊隱士、江田長者的白鷺,出沒其間把鄉居生活點綴得特別富有情趣。郭沫若以其特殊的觀察力,對白鷺進行了熱情的謳歌。
《白鷺》是《丁東草》三章(丁東、白鷺、石榴)中的一章,最初發表於1943年2月《文藝生活》第三、第四期,後收入小說散文集《波》中。
Ⅶ 把白鷺2到5自然段改寫成說明文
《白鷺》是部編版新課標第九冊的第一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也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生動地描寫了白鷺的顏色、身段的精巧及覓食、棲息、飛行時的韻味,表達了作者對白鷺的喜愛。
全文語言朴實流暢,優美如詩。尤其是字里行間飽含的那份濃濃的詩意,使人回味無窮。整篇文章條理清楚、語言生動流暢。全文看似狀物,讀來卻優美如詩。
白鷺給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一個字——美!它的顏色美,形體美,覓食、棲息、低飛的畫面更美!它給大自然增添了活力,給人留下無限的遐想,無窮的樂趣。
白鷺2~5段轉化成說明文,參考如下:
白鷺,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俄羅斯、中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家的白鷺數量相對較多。在我國,許多省份都 有白鷺的棲息地。 三寸。」郭沫若《白鷺》一文,對白鷺外形有獨到的評價:「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構,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 的腳,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素之一忽則嫌白, 黛之一忽則嫌黑。」
白鷺姿態優美,動作瀟灑,極富飄逸之神韻。佇立時,白鷺收斂羽翼,頸部或伸或縮,修長的腿輕松地支撐著雪白的 身軀,儼然「雪衣公子立芳洲」。行走時,白鷺頸部收縮成 兩腳向後伸直,緩緩地鼓動寬大的翅膀,直沖雲天,卻又從容不迫。白鷺還有「群飛成序」的習性,故在白鷺棲息地常能 觀賞到「一行白鷺上青天」的美景。可以說,白鷺的優雅和高 貴,完全可以與白天鵝相媲美。 澤地,常能見到白鷺的美麗身影,唐宋詩詞中就有「漠漠水田飛白鷺」,「草長平湖白鷺飛」等生動描繪。白鷺棲息最密 集的當屬江蘇漣水的白鷺島,每年夏季有上萬只白鷺在島上 築巢繁衍,有時百千白鷺齊飛,場面蔚為壯觀。 白鷺「林棲而水食」。捕食時,白鷺邁動長腿涉水漫步,目不轉睛地盯著水裡的小動物,然後突然伸出長頸,用又長又 尖的嘴向水中猛地一啄,准確地把食物叼住。有時也「久立 潺潺石」,伺機捕食過往的魚蝦。傍晚,白鷺歸巢,棲身於 近岸的山林,在樹叢、竹叢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