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和美術的整合研究

小學語文和美術的整合研究

發布時間:2021-01-24 02:21:54

A. 小學生美術課題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可以通抄過以下這幾種方法來選擇一個適合你課題的研究的方法進行研究。

1、調查研究法: 了解目前學生美術問題的現狀。通過分析進行調研。

2、文獻資料法: 查閱與本課題有關的應用理論資料,及時分析整理促進研究的深入。

3、行動研究法: 運用這一方法及時調整教學計劃。採取相應措施逐步推進研究進程。

4、經驗總結法:把研究過程中的事實資料和依據通過理性歸納,將局部的、個性化的經驗上升為具有普遍意義的原理性認識。

有關具體的課題研究細節問題不妨來億百出版網看看。

B. 小學美術教學以及語文教學的融合有哪些好處

下列關於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中,說法不正確的是現在是知識和信息爆炸的年代,學習成為人類生存發展的第一需要。在全球范圍內,基礎教育開始轉向全民教育,隨著知識的多元化,也要求我們的語文教育適應時代變革的需要,要用電腦技術來改進我們的語文的傳統教學模式。另外,教育部在《關於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通知》中也指出: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鼓勵在其他學科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並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到其他學科中。近年來,我區開始全面實施國家新的課程標准,教科書也實行了自主選擇,我們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語文課本。新教材體現了「課程標准」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主導思想,而且教師參考書還配套了教學素材光碟。作為一所硬體設施較好的「農村示範」中學,如何將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進行整合來促進教學已成為我們思考、探究的一個新課題。在現代教學手段運用方面,一方面,學校投巨資建設校園網、多媒體室,甚至於每個班都購置了多媒體系統;另一方面,老師還是停留在課堂上基本用一支粉筆教天下的階段。較先進的教師也不過是製作幾張投影膠片,放幾篇課文朗讀磁帶,至於製作課件在多媒體室上課則成了老師和學生的奢侈品。但是,作為一名勤於思考的教師,不難發現在新的一輪課程改革的大形勢下,教學手段和教學理念再不作更新語文教學就難以有實質性的突破,培養學生終身受用的學習能力更無從說起。無疑,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已成為大勢所趨,不由我們不去思考、探索、實踐。我想,我們的信息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不妨圍繞著新的課程標准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學習模式,以培養學生「終身受用的能力」這方面來展開。所以作為現在一名語文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我們語文教師應該利用現代技術的意識和現代教育的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而大大推動語文教育的教育改革。 2、語文教師應該注意整合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之間的關系,使語文教學更加豐富多彩。 3、語文教師應緝敞光緞叱等癸勸含滑該通過信息技術教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的自主學習能力,4、4、語文教師應該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特點,作為教師的教學輔助工具和學生的認識工具、構築數字化學習資源,學生實現從主動的角度和探究的方法來學習,,探索如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中學語文的有機整合,通過有效的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優化語文學科,積極開發並合理利用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更好的促進語文教學。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改善學習,變革傳統的教學與學習觀,改善學習者的學習方式,改善學習環境,構築面向信息化社會的學習文化。促進教師的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課程開發和整合的能力、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有機結合的能力。加強教師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從而改變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

C. 淺談如何對小學語文課程進行整合

當前,由於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所帶來的不僅僅是教學手段的變化,同時它也帶來了教育內容、教學組織新式及課堂教學中師生關系的變化。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它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它是一門極富情感、極具個性、極易激發想像和創造思維的學科。它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方面有獨特的作用」。因此,如果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開辟出一些培養其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徑,勢必會帶來小學語文教學的一些新的變化。本文針對網路語文教學實驗中出現的若干問題從教學環境、課件設計、情感教育、教師職能轉變等方面進行了探討,並設計了相關的實行方案。
一、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方式的整合,為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學會學習」已經成為一個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世界性口號。傳統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式」教學方式,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自主學習空間萎縮,缺乏活力。教出來的學生就好比算盤珠子,撥一撥,動一動,原本聰靈的個性必被扼殺。這樣的學生怎能適應信息化、數字化的時代,怎能成為時代的弄潮兒?作為創新教學的嘗試,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教學中摒棄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網路環境下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參與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所以我們有意識地讓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或進行社會調查,將語文知識從空間和時間上向課外延伸,不僅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了課余知識,並且培養學生求得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小學語文《鯨》的教學時,我根據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分析、處理、補充,並以網頁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上課時,學生提出了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不能解決的問題,在我的引導下,利用教師提供的資料和自己上網查找信息,進行個別化和小組合作相結合的學習方式,不僅輕輕鬆鬆地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任務,而且對鯨的一些其它知識了解了很多。眾多教育者提出:一個良好的寬松的學習環境必將會給學生創新意識的激發帶來很大的幫助。斯坦福大學校長卡斯帕爾教授在談到斯坦福和矽谷的成功時,認為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因素。這一要求的提出奠定了信息技術的學科運用價值。
1、聆聽音樂,營造優美的學習環境。每堂課一上課,學生的思想都會由下課時地鬆弛變為上課時的緊張,這從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創新意識的萌發。為此,我們在上課前播放一段韻律優美的輕音樂。優美的樂曲調節了課堂里的氣氛,改變了教室里緊張的學習環境。學生通過聽音樂放鬆了神情,活躍了思緒,創新意識也就自然而然地得以正常發揮。
2、展示圖片,營造民主的學習環境。不同的圖片會給不同的學生帶來不同的視覺效果,引起學生不同的情緒變化,而不同的情緒變化正是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的基礎。我們可以在課堂中充分發揮教學投影片的視覺效果,通過展示與課文內容相聯系的不同投影片,放手讓學生自由觀察,民主討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學生創新意識的激發營造一個民主的學習環境。
3、播放動畫,營造自由的學習環境。動畫片是小學生的喜好。讓學生對動畫片中的內容進行討論,學生更是一個比一個發言積極。針對學生的這個特點,利用現行小學語文教科書中所配備的動畫素材,引導學生觀察,各抒己見,必將會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在自由的學習環境中得以最大程度的體現。我們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引向信息技術和學科有效課程整合的網路信息領域,教師在設計和表現課堂時,要按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對象,精心安排、設置情景、充分考慮增強教學的吸引力,運用聲像媒體使文字型、抽象型的內容生動地、具體地、形象地表現出來,從而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慾。這種教學將會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特點,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挖掘每個人的潛能,張揚學生的個性特徵。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整合,展示不同的學習內容,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
現行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的選擇貼近兒童生活,符合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趨向社會發展需要,洋溢著現實的生活氣息,不僅能夠使學生體會到所學的內容與自己接觸的問題息息相關,而且能夠大大調動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但人無完人,書亦無完書。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中,還出現一些離生活現實、離這個時代比較遠的信息,而利用網路教學就能彌補此中不足。例如蘇教版的小學語文第五冊中《石頭書》這一課,「化石」、「煤炭」的形成,以及地殼的運動,離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生活實際都比較遠,在教學中,我們通過學生上網查詢資料,藉助信息技術,解決無法跨越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把千萬年的漫長時間變化縮短至幾分、幾秒展現在學生面前;把有趣、復雜的化石、煤炭形成過程、復雜的地殼運動具體、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讓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還讓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學知識。就小學語文而言,由於其涉及的內容涵蓋面廣、包容量大,因此這就要求學生在思維上能夠不固於原有的定勢,善於變換角度地靈活地去思考,能深刻的高水平地掌握知識,並把這些知識廣泛地遷移到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使學習活動順利完成。為了能夠幫助學生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在教學中可以採取以下一些方法:
1、錄音播放。《月光曲》這課內容源自於一首優美的鋼琴曲。為了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我們在上課前可以先藉助錄音機把鋼琴曲播放給學生聽,讓學生一邊聽一邊思考:你從中聽出了什麼?聽後你有什麼想法?你對這首鋼琴曲的哪個地方感受最深?為什麼?由於學生對課文內容還不甚了解,自己的頭腦中沒有形成一定的思維定勢,因而他們在回答時就不會受局限,自己想怎麼說就怎麼說,從而促使自己的創新思維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2、錄像再現。如教《黃繼光》一課的重點段落,學生提問:「在怎樣的情況下,『黃繼光突然站起來?』」「怎樣的情況下,『黃繼光又站起來了?』」此時,學生心理發展出現了憤悱,我播放錄像《黃繼光》中部隊攻佔597·9高地的部分場面。那機槍聲、大炮聲、手榴彈的爆炸聲連成一片,學生彷彿置身在炮火連天,硝煙彌漫的戰場上,黃繼光奮不顧身地靠近敵人的火力點,最後用自已的胸膛堵住敵人槍口等情景歷歷在目。在這一形象感知的基礎上,學生排除了思維障礙,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強烈的共鳴,激發了學生的思維興趣。這時,教師再讓學生答題,他們一改過去照本宣科的現象,而是用自已的創造性語言回答得有聲有色。
3、網路下載。《蝙蝠和雷達》是一篇科學小品文。什麼是雷達,雷達的作用是什麼,它是怎樣工作的,小學生很難有個清晰的認識,因此學生的創新思維就很難得到發展。解決這些問題並不難,打開計算機,進入相關的網站,找到這些內容下載下來,一看便明。問題解決了,其他的內容也就迎刃而解了。我們正是利用了信息資源、現代化手段來跨越時空的界限。將信息技術融合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入時代活水,與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學生的知識更加豐富多彩,更具有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和現代科技。
三、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空間的整合,改變不同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把「語文綜合性學習」納入語文課程體系結構之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以語文學科為依託,注重語文學科與其它學科、學生生活、社會生活之間的整體聯系。其最終目的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我認為,要提高學生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效率,必須把握有效的教學策略。利用網路環境來進行語文教學,可以體現語文教學的開放性,豐富性。如在二年級下期語文教材中有《月食》一文,平時老師按常規教學,學生總是難以理解,似懂非懂,效果不佳。後來調用計算機多媒體課件,通過動畫的形式生動形象地再現月食這一天文現象,學生通過看微縮的太陽系運動,便很快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真所謂「此時無聲勝有聲」。
又如在《特殊的葬禮》教學中,設計者就提供了三個可發散延伸的空間,一是為什麼這次葬禮是特殊的。通過鏈接相關網站,學生們了解了為什麼總統要為這條瀑布舉行葬禮。二是關於現在我們周圍的環境,特別是水源的污染,能夠引起學生對生態平衡的警醒與深思;三是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文章,為學生提供比較鑒別的內容,提高學生的文學欣賞和文學評價能力,加強對學生語文素養的熏陶。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它已不再是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識,而是迅速更新知識的能力,是在更新知識和利用新知識的過程中體現的創新意識,表現的創新能力。而創新能力培養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要能夠做到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採取藉助現代教育技術改變課堂教學手段,使課堂教學充滿情趣、充滿樂趣、充滿活力的方法,不失為一種較好的選擇。
1、實物演示。寫入小學語文課本內容中的許多物體,孩子們都沒有親眼見過。究竟這個物體是什麼樣子,是不是像書中所寫的,孩子們一概不知,如琥珀。這很不利於孩子們的創新能力的培養。但這個物體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還是能見到的,為此教師可以在上課前准備幾塊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琥珀,上課時利用實物投影儀分別演示給學生看。由於是實物,他們看的興趣就會很濃,看的時候就會很認真很細心;他們就會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提出許多自己認為還不明白的問題,然後通過詢問查找討論,搞懂了,弄清了,自己的創新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加強。
2、摹擬試驗。許多事情,如果不通過自己的親身試驗,其中道理永遠都不會明白。例如《畫楊桃》,同是一個楊桃,它能被畫成不同的形狀。其原因是每個學生所坐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楊桃的形狀就不一樣。老師在上這一課時,單憑講學生是不會輕易理解的。我們不妨換一種方法,把一個楊桃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現在屏幕上,讓學生試著自己也去畫一畫,然後再變換位置看。這樣一畫一換,雖然學生僅僅是動動手動動腿,但他們在動的過程中已經是鍛煉了自己的一種創新能力。
3、虛擬假設。在小學語文課本中,許多文章的主人公結局都是極具有懸念性的。如果能對這些主人公後面的故事進行一番虛擬假設,勢必會對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起到一定的幫助。如《凡卡》《窮人》《賣火柴的小女孩》等,他們後面的故事會怎樣發展呢?我們可以把這些文章的圖片通過剪輯整理合並在一個地方,讓學生自己選擇其中的一個人物,把它後面的故事虛構成一段文字講給同學們聽。此舉一方面是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一次綜合考驗。
信息技術是教學手段,是學習工具。我國政府認為:「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鼓勵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廣泛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並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各地要積極創造條件,逐步實現多媒體教學進入每一間教室,積極探索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是信息技術教育發展中應特別重視的問題。」這一論斷也證明了,當前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目標,是建立在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促進教與學的改革基礎之上。人類已進入信息時代,以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不斷發展,正在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生產、學習和工作方式。「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觀點,它要求教師能從自己的學科教學過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術幫助自己的教學,把信息技術融入到課程教學中,也就是指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能把信息資源、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對這種「整合」教學方式的研究和實施將會對小學生探究性學習、創造性的發揮、綜合實踐能力的提高創設良好的基礎,使小學語文教學朝著特色、個性的教學方向發展。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去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需要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的工作者們作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信息技術與課程的融合,必將對教育的發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定會使我國的教育事業欣欣向榮。

D. 如何讓美術課與其他學科有效的融合

一、 美術與思品課的整合。
學校是「教書」和「育人」的場所,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陶冶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是美術課與思品課的共同目標和任務。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在重視對學生知識技能傳授和能力培養的同時,結合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行的教育,使他們在德、智、體、美、勞等各個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如,在閩教版第十二冊《為國爭光》的教學中,可結合我國運動員們在世錦賽、奧運會上奪冠,航天員駕駛「神五」和「神六」遨遊太空等事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他們英勇頑強的拼搏精神;又如,在教《我值日》一課時,可聯系班級的實際,教育學生從小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養成「愛勞動、講衛生」的良好行為和習慣。
二、 美術與語文課的整合。
美術與語文雖然是兩個完全不相同的學科,但在教學中它們是可以相輔相成、互為利用的。在語文課堂中,若通過各種直觀的圖片觀察、欣賞或生動的動畫演示,將使抽象的教材生動化、形象化,便於學生理解,易於他們接受。同樣,美術教學(如畫插圖、寫繪畫日記、編連環畫等)如能同語文課進行有機地結合,不但能啟發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想像力,而且課堂教學的效果也會有較大的提高。因此,美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將起到兩科「互補」、兩者「雙贏」的良好效果。
例如,《古詩配畫》的教學,這是小學美術教材中的難點,教師應讓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展開想像,然後把想像的內容用畫筆記錄下來。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以學生熟悉的《望廬山瀑布》一詩為例,按照語文課的教學模式進行指導:①讓學生朗讀這首古詩。②結合音像資料的欣賞,要求學生理解和領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情大意。③啟發學生根據詩意的內容幻想那廬山瀑布的美景:「山上雲霧繚繞,太陽照耀下的廬山香爐峰好似冒著紫色的雲煙,遠處的瀑布從上飛流而下,水花四濺,猶如天上的銀河從九天中滑落下來」。④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想像和記憶將這雄偉壯麗的廬山瀑布景觀用畫筆描繪出來。
這樣,讓學生從「讀」詩到「解」詩,從「幻想」到「創作」,一步步地深入,突出了重點,分散了難點,有利於兒童美術創作能力的提高。
三、 美術與音樂課的整合。
音樂具有豐富而又強烈的情感,能調節人的思想情緒,並給人留下美的感受。在美術課堂中相當地引入音樂教育,不但能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消除學生的疲勞,還能激發學生對生活往事的回憶和聯想。
如在第七冊《奶奶過生日》(命題畫)一課的教學中,我首先播放了一段樂曲:「5 5 6 5 1 7— 5 5 6 5 2 1 — … …」,接著問學生:「這是一首什麼曲子?為什麼播放這首曲子?」學生答:「這是《祝你生日快樂》的曲子,今天奶奶過生日。」 然後啟發學生回憶、想像奶奶過生日時的情景:有的同學說:「奶奶過生日,全家人一起吃團圓飯,飯桌中央放了一個又圓又大的蛋糕」;有的同學說:「奶奶過生日時,桌上擺滿了壽桃、壽面和酒肉,全家都在為她祝福」;還有的同學說「奶奶過生日時,一家人拍『合家歡』,孫輩們為她老人家獻上了一束束美麗的鮮花」… …。為什麼學生能有如此豐富的想像?因為樂曲給小朋友們帶來了歡樂的氣氛,激發了他們對「奶奶」濃厚的情感,使他們進入了「為奶奶祝壽」的角色。
又如,在欣賞課中,我們讓學生邊聽音樂邊欣賞古典名畫,那美妙的樂曲無形地牽引著小朋友們的思想,讓他們進入夢幻般的迷人的畫境,讓他們盡情地感受畫中的精神、畫中的韻律;將更強烈地激發他們的思想情感,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E. 如何把美術教育與語文教學結合起來

幼兒教師:在來各級各類學前教自育機構,如幼兒園、托兒所、親子園等單位任幼兒教學工作,並能擔任幼兒英語、舞蹈、美術、鋼琴等技能的培訓和指導;研究人員:在學前教育研究機構及衛生保健部門等從事幼兒教育研究;其他:從事與學前教育相關的咨詢服務、產品開發、圖書出版等工作。
幼師也是比較稀少的,同時很多幼兒園需要男性來教學,所以男幼師可能會容易找到工作。

就業前景
人的幼年期間是人腦發展最快速的期間,也是可塑性最強的期間,是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期。良好的前期教育能使幼兒智商不一樣程度地得到提高,使其智力充沛發展,為之後終身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學前教育受到大家的關注,成了世界教育發展的新趨勢,也為學前教育的發展營造了有利條件。 中國當前的高等教育現已歷史性地進入了世界公認的大眾化的教育階段,在大學生就業市場風雲變幻的今日,幼師畢業生卻非常「搶手」,就業市場非常寬松。

F. 如何實現美術教育與各領域的整合

教學研討:美術教育與各領域的整合
《綱要》將幼兒教育的內容劃分為五大領域,同時又明確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游戲之中。」同時,藝術領域部分還強調:「幼兒的創作過程和作品是他們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應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這里把「美術創作活動」定位為幼兒表達的重要方式,這種表達是「自主表達」「創造性表達」「富有個性的表達」。《<綱要>實施細則》中進一步具體而明確地闡述了上述觀點,從中不難看出美術教育與五大領域的滲透,它作為幼兒表達、交流、記錄的特殊工具,在各領域的交叉於融合中又起著中介作用,連接起幼兒的各種學習活動。因此,幼兒園美術教育的實施也必須遵循整合的學習觀點,建立美術語言觀,從而達到促進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各方面發展的目的。
第一節 :對整合的認識與思考
整合,又稱綜合,就是把不同類型、不同性質的事物組合在一起,使他們形成一個整體。整合的核心是聯系的建立。根據《綱要》中提出的教育整合觀,我們重新定位我們的美術教育,視美術為幼兒的第二種語言,視美術為幼兒表達的工具,視美術為教育整體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而達到促進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各方面發展的目的。在實踐研究中,我們不僅研究幼兒美術活動的過程,也將美術作為幼兒階段特殊的表達符號,運用到各領域的活動中。
一、為什麼要進行整合
首先我們必須明確什麼是幼兒美術,了解幼兒美術活動的本質,有助於我們確定幼兒美術教育的走向。幼兒為什麼要進行美術活動?這種行為背後的本質是什麼呢?在成人的世界中,美術是藝術的一個門類,成人追求的是以高超的表現技術、完美獨特的表現形式構成作品。而在兒童的世界中,美術活動是一種成長需要的滿足,是一種沒有功利性的活動。在這種活動中,幼兒有一定想法,他傳遞了幼兒的一個念頭,甚至是思想。
如果美術是這樣的一種表達方式,那麼他就成為幼兒藉以表達思想情感的工具。因此,美術技能便成為表達的支撐,而不是最終目的。美術作為工具便可應用於幼兒的各種學習活動、游戲活動、生活活動中。這些活動尤其是生活活動,往往是綜合性的,涉及多方面的學習內容,從而達到促進幼兒多方面發展的目的。
幼兒的心理發展水平決定了幼兒對事物的理解往往是粗淺的、表面的,幼兒的概括能力還很低,對幼兒進行的教育不能過於分化。當前的幼兒美術教育大多把美術當做一門學科,從分科的角度來研究並實施,我國當時的狀態也是如此。為了解決孤立的學習美術,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缺乏主動性、創造性,教師忽視幼兒的需要和學習特點、引導方法較單一等問題,我們確立了「美術教育與各領域整合的研究」園本教研專題,重新定位我園的美術教育,建立美術語言觀,視美術為幼兒的第二種語言,視美術為幼兒表達的工具,視美術為教育整體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開展美術教育研究,從而達到促進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各方面發展的目的。
我們不僅研究幼兒美術活動的過程,也將其作為幼兒階段特殊的表達符號運用到各種活動中。從研究幼兒的美術心理、解析幼兒的作品開始,到從幼兒出發選擇適宜的美術內容,到主題活動中綜合運用美術語言進行表達與記錄的研究過程中,我們始終以「幼兒是學習的主體」這條線串起各項活動,促進幼兒發展。力求達到教與學的平衡,力求使教師的角色有一名技能的傳授者轉向幼兒以美術語言進行創造、表達的傾聽者、幫助者、支持者、引導者,促使幼兒主動學習,在師生互動中促進幼兒發展。
二、整合的具體過程
美術教育與五大領域有機整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幼兒一日生活均是課程,抓住幼兒園活動的主要環節,如主題活動(集體活動)、區域游戲、生活活動等,形成美術教育實施途徑的整合。
2.抓住幼兒美術學習從感知體驗到藝術表達創造的學習規律,將各領域之間的目標和內容相互整合、形成整體,使幼兒的美術活動內容與各領域學習中獲得的認知經驗形成有機聯系,推動藝術表達與創造。
3.將美術在各領域的交叉融合過程中的中介作用和作為藝術的表達形式進行整合,發揮美術的雙重作用,促使幼兒全面發展。
4.把美術作為一種工具,在各領域的學習中加以運用,表達、鞏固、提升、拓展所獲得的感知經驗,引導幼兒深入地學習、探索。
5.將教育目標與教育環境有機整合,創設豐富的物質條件,支持幼兒實現目標。
6.家園互動、互助,形成合力,使家庭教育成為我園美術教育的有益補充。
第二節 以主題活動為載體,實現美術教育與各領域的整合
在學習和研究中,我們感悟到幼兒繪畫活動的實質是思維的活動,它以認知、生活等經驗為基礎,以思維活動為核心,以技能技巧為支撐,最終構成幼兒的創造。幼兒生活的環境決定著他們繪畫題材的內容,新鮮、有趣的事常常激發起創作靈感,引發創作動機。
因此,幼兒繪畫要畫內功夫畫外學。為了遵循「從感知經驗的積累到藝術的表達與創造」的幼兒美術學習的重要規律,我們以主題活動為載體,將各領域的目標和學習內容有機整合,形成領域間學習內容的內在聯系,以在主題活動中獲得豐富的感知經驗,推動幼兒充滿個性化地創造表達。同時,也將美術作為幼兒階段特殊的表達符號,運用這一特殊的工具,表達、交流幼兒在各領域學習活動中獲得的經驗與感受,發揮美術的紐帶作用,將幼兒的學習引向深入。
一、豐富感知經驗,選擇適宜的美術內容
感知經驗是幼兒藝術再現、創造的源泉,有生活、有情感的作品才是生動的。因此,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提高其認知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將美術教育與各領域的目標、內容進行整合,使幼兒在主題活動的學習中獲得豐富的知識經驗和認知能力,用以支持幼兒創造性地表達。以此為基點,我們選擇具有豐富認知經驗且又易於表現的事物,幼兒感興趣的事件、熟悉的生活片段、具有想像空間的有趣的美工游戲等作為幼兒美術活動的內容。有趣的動物、生機勃勃的植物、絢麗的色彩、多變的幾何圖形等學習內容都可生成有趣的美術活動,使幼兒的表現更加多元化。
二、在美術活動中學習科學
幼兒在各領域中獲得的經驗可支持幼兒創造性地表現,美術活動中也同樣可以滲透各領域的目標與內容。幼兒在美術活動中亦可學習科學,美術活動也是認知的過程,可引導幼兒探索材料的特性,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例如,幼兒自製的風車、降落傘、磁鐵故事盒、不倒翁、船等,這些作品也可支持幼兒進一步探索未知世界。又如,在製作風箏的活動中,幼兒先後對骨架與箏面材料、製作方法、測量骨架中心、風力等問題進行了探索。
三、科學領域學習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美術是一種創造符號的活動,這種符號有著表達、記錄的功能,這種功能在科學領域的學習中會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幼兒運用美術這一特殊的工具表達、記錄、交流著他們的問題、新發現、探索的方法、實驗的結果、討論結果、行動計劃、、、、、、美術也成為科學學習中比不可少的工具,對科學領域的學習起著促進作用。
四、學會觀察、感知,進行個性化表現
學會觀察、感知體驗是獲得感知能力的有效途徑,感知能力直接影響著幼兒的繪畫水平。因此,我們在科學領域的學習中感知事物,引導幼兒逐漸學會有目的地觀察、比較觀察、連續觀察,學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事物,從中獲得直接經驗。在此基礎上,我們開展美術等活動,幼兒的表現細膩並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在這樣的活動中,幼兒獲得了視覺空間、言語、自然觀察等多種智能的發展。
五、解讀作品,引導幼兒深入學習
在主題活動中,我們把作品分析作為觀察的一種補充手段,在作品的解讀中發現幼兒的關注點、認知經驗與發展水平,以此為基點確定主題活動的內容,推動主題活動的進程,引領幼兒更深入地探索學習,從而豐富幼兒的感知經驗,提升幼兒的認知能力。應該說,美術與各領域的學習時攜手並進、相互促進的。例如,在有關鳥的主題活動中,教師從幼兒的作品中發現幼兒表現的鳥外形單一、特點不突出。於是,教師組織幼兒進一步收集鳥的資料,引導幼兒發現鳥的不同,運用分類、猜謎、拼圖等手段幫助幼兒概括鳥的主要特徵,引導幼兒進一步了解鳥的不同特點。進而,教師帶領幼兒欣賞故事《樹婆婆和鳥娃娃》,並組織了配故事插圖的活動,引導幼兒進一步理解文學作品。此次活動中,幼兒不僅表現出了鳥的不同,並且呈現出了簡單的情節。這一系列的活動不僅推動了幼兒美術能力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幼兒在科學領域、語言領域中的學習。

G. 美術和語文怎麼結合在一起教學反思

自古以來就有「書畫同源」的說法,二者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系。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版,加強語文與美術學科的權聯系,從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人文性這一基本特點出發,藉助文學作品的生動性、形象性,文學語言的精彩、准確來理解、表達相關的美術知識內容,進行深入淺出、融會貫通的教學,有利於學生觸類旁通,厚積薄發地形成知識系統,提高學生的文學藝術修養。

H. 小學美術與語文整合教學的幾點思考

課程綜合化已經成為一個受到廣泛關注的問題,而美術與語文兩個學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將二者融合好,對於提高美術教學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本文以整合的思想觀念為依據對美術教學進行調整,探索可行的途徑,以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美術教學效果。
一、美術與語文相整合,豐富美術教學內容

傳統美術教學內容單一,模式枯燥,學生的視野被局限在身邊的花花草草和家鄉的風土人情,這會抑制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阻礙素質教育改革的進程,因此在《美術課程標准》的指導思想下,我們要堅持「以人為主」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科間相聯系,從學生經驗出發,利用語文學科優勢,豐富教學內容,整合教學資源,開發全新課程資源,擴展美術學習的區域,讓學生走出局限,開闊學生視野。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特別是對未知的事物有著強烈的求知慾望,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利用語文學科的便捷性和豐富性,為學生展示文字性的內容和知識,豐富學生情感體驗,啟發靈感,培養學生創作能力。根據實際情況,有條件的可以為學生配置多媒體教學課堂,利用多媒體教學的獨創性為學生創設逼真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彷彿身臨其境,近距離的感受不同風格作家的筆韻畫風,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脫離狹窄的空間,在美術遼闊的天空中翱翔。
二、美術與語文相整合,啟發學生創新品質
通過美術學科與語文學科的相互整合,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促使學生在快樂、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美術知識,使「樂學」真正落到實處。美術作品所反映的一般都是生活之美、藝術之美、自然之美,在具體教學中,我們應注重學習的趣味性與靈活性,將漢語文字的筆畫結構與自然實物特徵有機結合在一起,啟發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創新能力,並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創作「圖畫文字」,如:美術字、藝術字等。例如,在教學《版面設計》時,美術教師可以找來甲骨文、象形文、篆書等各種字體的相關資料,讓學生看一看並猜一猜,這些文字都是什麼字體?並探究這些文字產生的歷史背景,從而激發學生對美術字的興趣,鼓勵他們從漢字的形、義、結構等方面出發,對漢字筆畫與結構進行合理變體,最終書寫出既美觀又形象的藝術字。具體教學中,教師應突出美術學習的趣味性,引導學生將創作過程當作一種娛樂活動,將藝術字的書寫當作一幅畫來創作。實踐證明,在學生的想像與創新下,他們不但掌握了美術字的設計方法,設計出了美妙絕倫的藝術字體,而且有效培養了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創新能力,使他們更懂得觀察生活與體會生活。
三、加深藝術作品理解,提高形象塑造能力
每種藝術作品都有自己的特點,它們之間相互聯系、互相影響。例如:詩和畫相互融合,可以使作品充滿詩情畫意,更好地抒發作者情感,並給人以豐富的想像。繪畫是一種視覺藝術,它以造型為主要特徵,而詩是一種語言藝術,以抒情為主要特徵,兩者之間的統一促使情境交融,達到增強作品感染力的效果,其中詩歌的文學情節可以使作品更具故事性和情節感;而繪畫作品的藝術形象更具有具象性和感染力,當兩者融為一體時,就能更好地發揮美術教學與語文教學的雙重功效。因此在「古詩配畫」教學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在理解文字內容的基礎上,將文學情節用繪畫表示出來,「古詩配畫」教學首先要求學生對古詩反復誦讀,然後在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將文字語言與視覺形象展示出來。反復誦讀的目的是讓學生弄清楚詩的內容和意境,再通過分析、思考、構思和畫圖。例如,在繪畫杜牧的《山行》這首古詩時,應先讓學生誦讀古詩,使他們明白本詩主要描寫了秋天的霜葉,然後讓學生繪制出詩意的情境,用自己手中的筆來描繪霜葉,充分展現秋葉的美麗。學生們在繪制過程中,為了使畫中景色更有生氣,不但在天空中畫上了縷縷白雲,而且加上了小橋流水,突出和襯託了秋天的美景。
總之,我們作為老師在今後的教學中,充分認識學科之間整合的優勢,並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和學生的情況,靈活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提高二者的融合效率,最終實現美術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I. 如何提高美術課與其他學科的整合

美術與其他學科間的互相滲透和融合.是現代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作為美術教師,我們在教學中要能打破美術與各學科之間的壁壘.突破學科的界限,整合學生的知識.把美術與相關的學科(如思品、語文、音樂與信息技術等)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不僅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效果.還有利於學生綜合思維與綜合研究能力的培養。
一、研究美術新課標,構建美術與其它學科整合教學理念
新的美術課程理念強調每個學生都具有學習美術的能力,都能在他們不同的潛質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美術課程應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為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進他們全面發展打下基礎。因此,教師要建立全新的教學觀,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必須給予學生學科學習的吸引力和創造性思維的空間,使學習過程充滿生機活力。
二、採用多種方式進行美術與其它學科的教學整合
實踐證明,美術與其他學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美術活動不僅是一種自我表達、自我娛樂的形式,而且是解決學科之間知識整合的最好方式。反過來其他學科的內容也是藝術創作的豐富源泉,通過藝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常常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發現。
1、沖破原有學科界限,打通一些學科間邊緣知識的盲點,實現學科間知識的融合及學生對科際聯系的認識;學生整體性、全面性的美術認知,有利於他們對客觀世界整體認識能力和橫向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學習方法的改變。
2、有效地聯結各學科的相同知識點, 提高有效記憶,提高教學效率和減輕學生學業負擔,推進教法的創新。
3、學科間更多地相互配合,增進了解,形成教學合力,美術教師要向綜合型教師的發展。
4、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增強對社會美、文學美、自然美、音樂美的體驗與感悟。
5、挖掘更多的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美術題材、開發足夠的整體課程資源。
當然,美術整合教學不是搞大雜燴,而是各學科之間的相互依存、相互溝通、相互融合。它應該是始終以美術教學本身為根基,廣泛地吸收其他學科教學的有益成分去開辟自己的教學新路,唯其如此,美術教學的路子才會越走越寬。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和美術的整合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