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測試講義 (綜合性學習.難忘小學生活)答案
《綜合性學習:難忘小學生活》課文簡說
當我們開始這一次綜合性學習的時候,學生已經在小學學習了六年,並且即將離開小學,開始新的學習生活。六年來,學生從天真爛漫的幼兒成長為身心健壯的少年,這既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結果,也浸透著學校、老師的心血。這六年中,發生過多少令人激動、喜悅、憂愁和傷心的事;這六年,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開始起步而永遠難忘的歲月。在即將畢業的時候,開展一系列有意義的活動,把師生情、同學情以及對母校的感激之情表達出來,並且永久珍藏,成為美好的回憶,是師生共同的需求。這次綜合性學習就是充分運用多種語文形式,讓學生回憶美好的小學生活,互相激勵,繼續前進。
「難忘小學生活」分成「成長足跡」和「依依惜別」兩大板塊。每個板塊的主體是「活動建議」,教師可以根據這些建議,引導學生開展活動。「閱讀材料」供學生在開展活動時閱讀,可以激起對六年小學生活的回憶,激發對老師、同學和學校的感情,同時在寫講演稿、給母校老師寫信、臨別贈言等方面得到借鑒和啟發。開展活動的材料不止於此,學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師也可以再提供一些。在五六年級,學生已開展過三次這種任務驅動、活動貫穿始終的綜合性學習,也具備了一些綜合性學習的基礎。教學中要充分體現綜合性學習自主、合作、探究、開放的特徵,抓好策劃、活動、交流、評價等幾個環節,使這次綜合性學習取得更好的效果,真正成為學生難忘的回憶。
綜合性學習要以學生自己的活動為主。
「成長足跡」板塊可以以製作「班級紀念冊」為中心開展活動。為了製作好「班級紀念冊」,可以做以下幾件事:
1、讀「閱讀材料」中的文章。
2、回憶和說說自己成長的故事,共同尋找班級「成長的足跡」。
3、搜集個人和集體「成長的足跡」,寫寫小學生活中難忘的人和事。最後製作成班級紀念冊。
「依依惜別」板塊可以有選擇地開展下面的活動:
1、為老師和同學寫臨別贈言。
2、為母校做點事,留作紀念。
3、舉行一次畢業聯歡會,在聯歡會上回憶成長經歷,表達惜別之情,互相贈言。
教學本組教材可用10~14課時,一般一星期完成一個板塊。開始時可以用1課時制訂和交流活動計劃,結束時用1~2課時展示、交流學習收獲。為了便於開展活動,可以適當調整課時,把幾節語文課連在一起,有一些活動,如,搜集個人和集體成長的資料、為母校做有紀念意義的事、為准備畢業聯歡會排練文藝節目,需要利用課外的時間。
1、通過讀「閱讀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對小學生活的懷念,對母校、對老師、對同學的感情。
2、回顧個人和集體的成長經歷,懂得成長需要自己的努力,也離不開學校的關懷、老師的教導和同學的幫助。
3、用多種形式表達對老師和同學、對母校依依不捨的感情,並立下美好的志向。
4、會寫臨別贈言、簡單的倡議書、建議書和演講稿。(選做)
5、能在教師的幫助下,與同學一起組織策劃聯歡活動。(選做)
《綜合性學習:難忘小學生活》基本思路
本次綜合性學習與以往的綜合性學習單元相比,學生自主活動的比重更大。在這次綜合性學習中,教師既要引領學生回憶小學生活,學會表達情感,學會感恩,又要通過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組織、策劃能力。大致可以採用這樣的流程:
1、瀏覽本組教材,討論和制訂活動計劃。(1課時)
主要包括:
⑴閱讀單元導語,聯系實際,激發開展綜合性學習的興趣。
⑵閱讀「活動建議」,明確可以開展哪些活動。
⑶瀏覽「閱讀材料」,了解可以參考哪些材料。
⑷根據「活動建議」和學校的實際情況,確定開展哪些活動。制訂和交流活動計劃。
2、「成長足跡」板塊,可以以製作「班級紀念冊」為中心開展活動。(6~7課時加課外時間)
⑴閱讀《難忘的啟蒙》《老師領進門》《新來的王老師》和《忘不了的笑聲》《作文上的紅雙圈》,感受作者對小學生活的深厚感情,學習作者是怎麼表達這種情感的。(2課時)
⑵回憶小學生活,寫寫自己難忘的老師和同學、難忘的校園生活、難忘的一節課或難忘的一次活動等。(2課時)
⑶和同學一起暢談自己的成長故事,共同尋找班級「成長的足跡」,搜集材料。(1課時加課外時間)
⑷同學合作,製作班級紀念冊。(2課時加課外時間)
3、「依依惜別」板塊,可以有選擇地開展活動。(4~5課時)
⑴寫臨別贈言,送上真情與祝福。也可以寫好臨別贈言,在班級聯歡會上相互贈送。(1課時)
⑵在離校之前為母校做點事,如,為學校圖書館修補圖書,為校園里的花草樹木澆水培土,修理課桌椅等;以小組或班級為單位寫倡議書、建議書。(1~2課時加課外時間)
⑶策劃一台畢業聯歡會,排練節目,進行聯歡。(2課時加課外時間)
這次綜合性學習要把每一個人都吸納到活動中來。活動的形式可以多樣,個人、小組、全班穿插進行。集體活動要分工合作,使每個學生得到鍛煉,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
《綜合性學習:難忘小學生活》實施要點
1、瀏覽本組教材,討論和制定活動計劃:
計劃要把時間、地點、參加人員、活動內容等列清楚。除了教材活動建議中提出的活動形式以外,還可以把本校和本班的一些特色活動也吸納到計劃中來,如,出一期「再見吧,母校」的黑板報,為學校圖書館修補、整理圖書,開展「我為母校捐本書」活動。
2、「成長足跡」板塊:
活動建議中提出了三方面的活動:認真讀一讀閱讀材料;寫難忘的人和事;暢談成長故事,共同尋找班級「成長的足跡」,製作班級紀念冊。教學中可以以「班級紀念冊」為中心,把各項活動有序地穿插在一起。
⑴認識製作「班級紀念冊」的意義:
六年的小學生活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難忘的。讓每一個學生都把那些珍貴的回憶留住,那不僅是對過去日子的美好回憶,也將是對未來學習生活的激勵。許多年後,當一個個同學長大成才,在不同的崗位上工作的時候,班級紀念冊將永遠連接著小學老師和同學的情誼。
⑵討論「班級紀念冊」的內容和形式:
討論內容主要是確定欄目,如,「師恩難忘」「同學情深」「集體榮譽」、「運動場上」「藝術天地」「美好祝願」。班級紀念冊是為了留下美好回憶,所以形式可以多樣。可以是書刊式的紙制班級紀念冊,也可以是網頁式的多媒體班級紀念冊。不管是哪一種形式的班級紀念冊,都要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聰明才智,努力做到圖文並茂,有的還可以用實物。教師要鼓勵有創意地製作「班級紀念冊」。
⑶閱讀材料──邁好製作班級紀念冊的第一步:
閱讀材料中的5篇文章,是不同時代的作者回憶自己難忘的小學生活。
《難忘的啟蒙》《老師領進門》《新來的王老師》和《作文上的紅雙圈》側重於回憶老師的教誨,《忘不了的笑聲》記錄的是班上一個個個性鮮明的同學。
閱讀這些文章,要體會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對老師深深的感激之情,要了解作者通過哪些具體事例再現老師的品格。同樣是回憶老師的文章,表現的重點是不一樣的:有的是贊揚老師滿腔的愛國熱情和嚴謹的教學風格(《難忘的啟蒙》),有的是回憶老師的才華橫溢和對學生的循循善誘(《老師領進門》),有的是難忘當年老師對自己的鼓勵(《作文上的紅雙圈》)。這三篇文章的作者後來有的成了作家,有的成了教授,今天他們事業有成,都是小學老師為他們奠定了基礎,所以也一直懷念和感謝小學時代的老師。希望學生在閱讀別人懷念老師的文章中,聯想起自己的老師,回憶起老師教育自己的事,激發起對老師的感激之情,激發起表達的慾望。閱讀回憶同學的文章《忘不了的笑聲》,要留意作者寫作的切入口──通過笑聲寫出一個個同學的特點,體會同學間濃濃的情誼,領悟到寫同學可以有多種切入口,也可以有多種寫法。
⑷搜集和積累班級紀念冊的內容:
①寫難忘的人和事:
在閱讀的基礎上,勾起學生對往事的回憶。可以藉助照片,尋找小學生活的點點滴滴;可以開一次交流會,進行「難忘小學生活」為主題的「搜索」活動;可以在校園里漫步,在各個角落裡重溫童年的夢。這是用習作形式記錄自己的成長歷程,所以要鼓勵學生打開心靈,說真話,訴真情。
為了幫助學生拓展思路,挖掘素材,可以用下面的表格幫助學生回憶:
難忘小學生活:
難忘的理由、難忘的老師、難忘的同學、難忘的一節課、難忘的一次活動、難忘的運動會、難忘的文藝演出、難忘的……
②暢談自己的成長故事:
成長的過程中,有鮮花,也有荊棘;有歡笑,也有眼淚。但無論酸甜苦辣,都將成為珍貴的回憶。可以在班裡開展一次「我的成長故事」的主題班會,教師要做個良好的傾聽者,同時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同學的發言。主題班會後把印象最深的事記下來。
③共同尋找班級的「成長足跡」:
這是材料搜集與整理的最後階段。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搜集,搜集的內容包括照片、獎狀、實物等。搜集到的內容與每個學生提供的材料放在一起。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分類整理了。根據材料確定紀念冊的各個欄目名稱,做好班級紀念冊的策劃,並把相應的任務分解到各個小組或每個學生。也可以先確定班級紀念冊的欄目,再搜集相應的資料。
⑸製作班級紀念冊:
紀念冊的製作,關鍵在於計劃要周密,分工要明確。誰負責封面設計,誰負責哪個主題,都要事先確定。老師要即時關注情況,督促、指導學生完成。班級紀念冊完成後要展示,有條件的可以列印,發給每位同學和家長,送給曾經任教的老師。
3、「依依惜別」板塊:
活動建議中提出了三方面的活動,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有選擇地開展。
⑴寫臨別贈言:
閱讀材料中《畢業贈言》提供的給老師和給同學的贈言是一些範例,通過閱讀,讓學生明確贈言的主要目的及內容是:回顧學習生活,抒發惜別之情;感謝老師教導,贊美同學情誼;展望美好未來,表達真誠祝願。贈言的基本要求是短小精悍,情真意切,能根據同學和老師的特點寫。寫好的贈言可以在班內進行交流,評一評誰寫的贈言最有個性,誰寫的贈言最風趣,誰寫的贈言最幽默,誰寫的贈言最有文采。在評議中要注意杜絕庸俗的傾向,對一些比較消極的贈言,要及時予以引導。學生也會請老師寫贈言。給學生題寫贈言是老師給學生上的「最後一課」,如果上好了,會讓學生終身難忘,受益匪淺。老師為學生題寫畢業贈言要重在鼓勵,因人而「言」。
臨別贈言可以寫在同學錄上,也可以寫在自製的卡片上。無論是寫在同學錄上還是賀卡上,教師要提醒學生不要追求豪華時尚,以簡單樸素為宜,提倡自己動手製作。
⑵為母校做點事:
這項活動的范圍是很廣泛的。
「閱讀材料」中提出可以給母校、老師寫封信,表達自己的心聲;可以用演講的方式,向母校告別;可以把對學校的各種建議寫成建議書;可以暢想20年後每個同學都是什麼樣子的。寫信,要注意抒發真情實感;演講,要安排好時間、地點、形式,要調動場內的氣氛;寫建議書之前要對學校進行調查,針對不足提出自己的建議,建議盡可能具體。
除了以上活動,「活動建議」還提出一些實踐性活動,如:為學校再搞一次衛生,再給小樹澆澆水;寫倡議書,號召全體同學為美化校園環境、創建文明校園出點力。
開展「為母校做點事」的活動要因地制宜,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是學校所需要的;同時要力所能及,是小學生能做到的。
⑶籌劃一台畢業聯歡會:
畢業聯歡會可以以班級形式進行,也可以以年級組形式(所有的畢業班合在一起搞活動)進行。前者准備方便,參與面廣;後者氣氛熱烈,場面隆重。
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的聯歡會,事先都要進行周密的安排。先要總體設計畢業聯歡會的安排,再具體編創和排練節目;也可以讓學生自由報名參加表演,再根據報名情況進行編排。要考慮學生的參與面,盡量讓班上每一個學生在這次聯歡會上都有事做,都發揮參與者的作用,不要只當觀眾。一台精彩的、人人參與的聯歡會,將是學生一生美好的回憶。聯歡會盡可能由學生自己策劃、主持、布置環境,給每個學生鍛煉的機會。
上述這些活動,雖然安排在「依依惜別」板塊,但也可以把一些書面的材料和活動照片充實到「班級紀念冊」中,讓班級紀念冊更加豐富多彩。
《難忘小學生活:成長足跡》課文簡說
「閱讀材料」共選了5篇文章,都是回憶小學生活的。
《難忘的啟蒙》是一篇回憶啟蒙老師的文章。作者沙健孫。文章重點回憶了抗日講演比賽、老師對「我」的兩次批評、對日語課的抵制等三件事,表現了啟蒙老師強烈的愛國精神和嚴謹的教學作風,表達了作者對啟蒙老師的崇敬、感激和懷念。課文是按照「我」對啟蒙老師的感激和懷念對啟蒙老師的回憶啟蒙老師對「我」的影響這樣的順序寫的,其中回憶部分的三件事是全文的重點。
閱讀這一課,先要了解「啟蒙」的意思,在此基礎上理解「我」的啟蒙老師使「我」受到了哪些啟蒙教育?如,熱愛自己的祖國,嚴格要求學生,寫作要實事求是,學習要認真。要讓學生體會「從這種寬嚴之間,我們這些小學生也領悟到了老師們沒有明說的某些道理」這句話,明白在課文中「寬」指的是什麼,「嚴」指的是什麼,老師為什麼對作文、寫字那樣嚴格,而對日語課卻那麼寬容,從而進一步感悟到老師們的愛國精神和嚴謹認真的教學態度。
《老師領進門》是當代作家劉紹棠的作品:
這是一篇回憶錄,作者回憶了童年時代,在啟蒙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從小受到文學感染,在心田裡播下了文學的種子,表達作者尊敬老師,熱愛老師,對老師深深的感激之情。閱讀時要體會文章通過哪些具體事例的敘述,表達出對田老師深深的感激之情。文章重點寫了田老師教一首小詩,他以詩為內容,編了一段故事,娓娓動聽的講述,讓孩子「聽得入迷,恍如身臨其境」。田老師的這些故事,有如春雨點點入地,在作者心中播下了文學的種子。讓我們深深感到,啟蒙老師對人一生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文末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插柳之恩,終身難忘」是全文的點睛之筆,作者用格言式的語句,說明了教育對人的巨大影響,感謝老師對自己的啟蒙教育。文章用深情的回憶、具體的事例說明田老師「很有口才,文筆也好」,一個優秀老師的形象躍然紙上。敘述生動,行文簡潔,是本文的特色。
《新來的王老師》是一篇小說:
寫了一位新上任的王老師在第一節語文課上提問「差生」蔡林,引起鬨堂大笑,放學後王老師送給蔡林一份「差生檔案」,鼓勵蔡林好好學習的事。蔡林的想法很有代表性:他認為自己是「差生」,「沒人提問我的」,「大家這么認為。我,我自己也承認。」所謂的「差生」首先是失去了自信心。針對蔡林的這種心態,王老師對症下葯,送給蔡林一份「差生檔案」。其實這個「差生檔案」是一個個名人小時候的「缺點」,他們的成就今天已經人所共知,他們是用自己的努力克服了自身的不足。這份「差生檔案」激發了蔡林的信心,我們相信他在王老師的教育下一定會有大的進步。很多學生雖然沒有像蔡林那樣被判為「差生」,但六年的學習和生活中也有不順利的時候,所以這篇文章很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在閱讀文章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回憶老師幫助、鼓勵自己進步的點滴往事。
《忘不了的笑聲》是一篇描寫同學的文章:
文章圍繞「小隊的同學都愛笑,各人的笑聲不一樣」,寫出了小隊同學別具一格的笑聲,通過笑聲表現出同學的特點。字里行間洋溢著同學之間的親切情誼,寫作角度別出心裁。閱讀時要注意文章選擇的寫作角度,並引導學生注意觀察自己班同學的特點,選擇合適的角度把他們寫下來。
《作文上的紅雙圈》的作者是當代作家黃蓓佳:
文中提到的《補考》一文是她的處女作,由於這篇作文的成功,給了作者自信和力量,至此以後陸續發表文學作品,最終成為知名作家。所以作文《補考》可以說是她成長中的一塊里程碑,而老師的九十八個紅雙圈,則開啟了她文學創作的大門。有時候,成功就來自於一點小小的鼓勵。文章以小見大,從一篇作文上的紅雙圈,贊頌老師對自己人生的引領作用。閱讀時要讓學生體悟這一點,同時也要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成長故事傾訴出來。
《難忘小學生活:依依惜別》課文簡說
「閱讀材料」中有5篇文章,都圍繞著「告別母校」這個話題,但文體各不相同。
《給老師的一封信》是上海市虹口區第三小學學生翁欽露寫給她的老師顧家璋的一封信。作者寫這封信的時候已經在華東師范大學讀書。在信中,她記下了顧老師曾經給予自己的種種關愛和教誨,贊美了老師的奉獻精神。給老師寫信,對學生來說也不是陌生的事,閱讀時著重要體會作者把敘述、描繪、想像結合在一起,用優美抒情的語句,用對具體事例的回憶,表達對老師真摯的感謝之情。
《在小學畢業典禮上的講話》是一篇激情昂揚的演講稿。文中回憶了六年小學生活中難忘的三件往事──上小學的第一天、三年級時的運動會和六年級的家長會,表達了對母校的留戀,對老師的感激,以及對同學的依依不捨。以情感人,激發共鳴是演講稿的基本特點。學生可以以此為範本,學寫演講稿。
《給校長的建議》是一位六年級畢業生寫給校長的信,側重於提出建議。信中針對學校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重新開放圖書室的建議。不但提出了自己的設想,還提出了具體的改進辦法,言辭懇切,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向母校表達了熱愛之情。以這封建議書為範例,可以讓學生通過調查訪問,發現學校存在的不足,學習本文的寫法,向校長寫一封建議書。
《同學錄》是一首短短的詩。同學錄,是種在校園里永遠的記憶,是留在歲月中忘不掉的純真。這首詩也是一個情味濃濃的倡議,通過誦讀可以讓學生了解同學錄的作用,也來做一個自己班級的同學錄。
《畢業贈言》中選登了兩組贈言,一組是學生寫給老師的;一組是老師給學生的。學生臨近畢業,有許多話要對同學、老師、母校說,「畢業贈言」為他們提供了一次表達情感、交流思想的機會,一個展示個性、展現才情的平台。雖然畢業贈言人人都能寫,但是由於其特殊的紀念意義,畢業贈言應盡量寫得精練、形象、富有時代感、飽含感情,能給人以啟迪。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體會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真摯的情感,指導學生能根據不同對象的特點,用比較生動、得體而簡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祝願。
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
望採納。
㈡ 小學三年級語文閱讀寫作訓練營 秋季 楊惠涵 【6講+講義】解壓碼
我編的是要分成多少個主題的(一共差不多有80個主題),根據主題內容選版擇文章。網路文庫我權看過,裡面小學語文部分大多是編好的題,而且雜亂無序,這個應該不行吧
練習冊裡面的恐怕有版權的問題~這個講義編好了也是要印刷的,誰知道網上哪裡有大量的這類材料的地方呢,這樣才好選擇嘛。
㈢ 2014下期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測試講義(第六單元)答案
去新華書店買一套後面就有答案,還可以去網路文庫看看
㈣ 幼小銜接包括哪些內容
一般來說,這些幼小銜接班的學習內容包括思維數學、觀察力,思維力的訓練,漢字、拼音的學習等,也會教一些應付小學入學面談的方法。開設諸如語文、數學、英語等,內容包括拼音讀寫、20以內的加減法、陶藝、跆拳道、美術、音樂等五花八門的課程,均由開設機構自行設計。
在學前班執教的老師資質也各不相同,有些是聘用小學低年級部的教師,有些則通過社會招聘。
(4)小學語文講義擴展閱讀
選擇教學品質高、放心又可靠的幼小銜接班十分重要。建議家長對備選培訓機構的辦學理念、辦學業績、辦學特色、師資力量、辦學條件和口碑等進行綜合對比,然後再從培訓時間的安排與交通是否便利等方面考慮,並要對擬選學校進行實地考察。
1、辦學資質:考察學校是否具備政府部門頒發的辦學許可證照,避免誤入沒有辦學資質的非法辦學機構。
2、學校口碑:選擇一所口碑好的學校比什麼都重要。俗話說,「金杯銀杯,不如口碑。」所以報班前一定得對這所學校有個初步的了解、多向周圍的同事、朋友、親戚打聽一下,再決定下一步的行動。
3、師資水平:重點考察師資是否經過嚴格的專業培訓,與學校的老師進行交流,了解學校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擁有專業的師資力量與科學系統培訓體系的機構,教學水平高,質量有保障。
4、教學環境:教學區的設置是否合理,教室面積、通風以及教學環境硬體設施是否完善、教學服務等都需要認真考量。
5、安全性:安全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頭等大事,也是各位家長們篩選學前班時需要重點考量的一道關卡。家長在選擇培訓機構時要注意考察教學場所的安全措施是否齊備。
6、交通:是否便利。
7、費用:最後要考慮的就是最現實的費用問題,依據學前班所在地的不同、教學質量的差異都會有不同的差價,但是費用應該不是第一考慮的因素,因為「價廉」未必就會「物美」,各位家長應該綜合比較,判斷其是否合理。
㈤ 朱自清資料
朱自清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回海,後隨祖父、答父親定居揚州。幼年在私塾讀書,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學,1916年中學畢業後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2月寫的《睡罷,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詩處女作。他是五四愛國運動的參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響走上文學道路。
1 920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後,在江蘇、浙江一帶教中學,積極參加新文學運動。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創辦《詩》月刊,是新詩誕生時期最早的詩刊。他是早期文學研究會會員。1923年發表的長詩《毀滅》,這時還寫過《漿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優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華大學任教,開始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創作則以散文為主。
1927年寫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燴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學英國,漫遊歐洲,回國後寫成《歐游雜記》。1932年9月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隨校南遷至昆明,任西南聯大教授,講授《宋詩》、《文辭研究》等課程。這一時期曾寫過散文《語義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
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辭世
㈥ 求全套的小學三年級語文講義
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