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語文教師都覺得自己已經在教學中的引導環節花費了不少的精力,但是卻並沒有有效的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這里我們很容易就會發現教師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教學現象,很大的一個原因便是教師做出的引導並沒有實質性的價值。
一、讓學生在引導中主動的參與學習
有價值的引導應該表現在能夠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語文的學習中,而不是僅僅讓引導成為語文課堂上的一種形式而已。那麼教師如何才能通過引導讓學生積極的加入到語文的學習中呢?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提高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狼和小羊》這篇課文之前,我認為與其在教學中為學生逐字逐句的講解「狼和小羊」的故事,不如先讓學生對這個故事充滿更多的興趣。於是在教課前我先將「狼和小羊」的故事給學生講一遍,但是在講完這個故事之後,我並沒有像以往一樣讓學生打開課本去學習本課的內容,而是讓學生根據我的講解將自己所聽到的故事再重新講一遍,這樣一個簡單的講故事小活動便讓學生積極的加入到講故事行列中,但是學生在講故事的過程中也發現自己的陳述並不是十分的完整,甚至於有些學生的講解已經改變了故事的原文,再此基礎之上我再讓學生翻開語文課本,學生的興趣勢必會得到更大的提升,學生也更容易參與到本節課的學習中。
再比如在學習《北大荒的秋天》這一課時,由於這篇課文與學生的生活有著一定的距離,導致學生在理解和學習上存在較大的困難,為此我特意為本節課的教學製作了有關的多媒體課件,在多媒體中插入了北大荒秋天各種優美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融入到北大荒秋天的情境中,這樣一個優美的課件很好的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語文課堂上,也讓學生對陌生的北大荒秋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多媒體有效的引導下,教材中的北大荒便成了學生久違的故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便會得到更加真實的體現。
可見教師通過適當的引導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是有價值引導的重要體現,教師只有通過有效的引導來實現這一教學目的,才能為接下來的語文教學活動打下有利的基礎。
二、讓學生在引導中掌握正確的學習策略
俗話說得好「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一句簡單的諺語告訴我們學習策略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在語文學習中,很多學生由於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使得他們即使花費了不少的精力卻沒能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久而久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便會逐漸的降低。所以教師要通過有效的引導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策略,讓學生不僅愛學習,更要會學習。
如在教學《東方明珠》時,一些不會學習的學生在學習了本篇課文之後,在他們的腦海中只是留下了「香港」這個名詞,而對於語文學習策略卻一無所知,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是一種十分失敗的學習,在教學這篇課文之前,教師可以嘗試著引導語文基礎較差的學生將本篇課文的生字預習一遍,而對於那些語文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完全可以引導他們將《東方明珠》完整的閱讀一遍,甚至於可以引導部分學生將每一段的主要內容總結出來,這樣以來學生不僅明確了自己的學習目標,同時也了解了為了實現自己的學習目標,應該從哪些方面、通過何種方式來預習這篇課文。如預習生字的學生可以在課前將生字默寫下來,預習課文的學生可以一遍遍的朗讀來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總之在教師的引導中,讓學生學會語文學習。
三、讓學生在引導中提高語文的思維能力
我認為小學語文教學重在培養學生在語文學習時的一種高效的思維方式,而如何提高學生的這種思維能力則成了語文教學的一大重要職責。在小學語文階段教師可以將教學放在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辨別能力上面。
在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方面,教師首先要給予學生開口講的機會。絕大多數的小學生都是活潑好動的,他們容易對身邊的新鮮事物產生奇怪的想法,同時在腦海中產生一系列的疑問,如果我們的教師不讓學生將自己的問題講出來的話,那麼久而久之學生的問題意識勢必會逐漸的減淡,所以教師要讓學生大膽的將自己的問題提出來,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護學生的問題意識。例如在學習《小鷹學飛》這篇課文時,有的學生會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問題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是也不乏有一些問題是毫無意義的,如有的學生就會問道:「小鷹到底要飛到多高才能算是會飛了啊?」對於這樣的問題,我認為教師決不能因為學生提出的問題較為簡單而選擇忽視和嘲諷學生的問題,教師應該以平等的態度來對待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並給予相應的解決,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才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思維能力。
在培養學生辨別能力方面,教師可以為學生製造一些歧義的情境,讓學生在歧義的情境中辨別出怎樣做才是最好的做法。如在朗讀《小鷹學飛》中「現在……我總算……會飛了吧?」這句話時,有的學生認為這句話應該讀出自豪的語氣,有的學生認為這句話應該讀出滿足的語氣,也有的學生認為這句話應該讀出質疑的語氣等等,在學生的觀點發生歧義之後,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通過不斷的朗讀和理解來辨別出最正確的朗讀語氣,由此一旦學生在眾多的觀點中辨別出了最正確的朗讀語氣,學生的辨別能力自然會得到相應的提升。
綜上所述,語文教師不僅要會具有引導教學的意識,更要嘗試做出一些有價值的引導,這樣引導環節才能體現其真正的價值,也才能更好的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
⑵ 淺談如何做好小學語文的教育教學工作
小學時期正是學生各種學習習慣、學習興趣的養成時期,在此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對於實現學生的健康發展、全面成長意義重大,筆者認為,新時期的教育已經不是傳統"自古華山一條路"的一種模式,而應該是"條條大路通羅馬"的多種教學模式並行。這就需要我們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注重創新,貫徹落實,以便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進行。
一、首先要做好課堂導入教學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學導入一樣如此,導語設計得如何,往往關繫到全局和教學效果的好壞。因此,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導語,也是擺在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好的導語,是一塊磁鐵,能牢牢抓住學生的心魄,將他們引入知識的海洋。筆者認為,導語的設計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激發興趣,引導參與:《論語》中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就需要教師多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內容很豐富,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導語時首先要考慮如何激發學生對這些課文的學習興趣,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其次要抓住重點,短小精悍:導語設計貴短,切忌「作者生平」、「時代背景」、「創作過程」等內容簡單羅列;過於冗長的導語,除了有喧賓奪主之嫌外,易使學生疲勞、注意力分散。
也要創設情境,營造氛圍:語文教學是一項人文性很強的教學科目,對人們的精神領域產生著深廣的影響,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生隨時受到語文材料的熏陶感染,並產生獨特的體驗。人文性和情感性決定了我們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營造出動人的教學情境與氛圍。而選進教材的課文,絕大部分是文質兼美、情文並茂的名篇佳作,教師在設計導語時,除了考慮知識的傳授外,還必須把握文中的「情」,以創設一種氛圍,使學生入情、移情、冶情。
當然在教學的過程中也需要教師們因地制宜、隨機應變,根據不同的情境設計不同的導入方法,你過也要注重導語設計的原則,要注意啟發性、知識性、趣味性。只要新課伊始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撥動其思維之弦,讓他們以最佳的興奮狀態投入學習活動,都是成功的導語,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其次需要教師注重教學過程
1、重視學生的情感引導
語文是一項人文學科,所以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對於學生情感教育的引導,以便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進行情感體驗,能夠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實現學生理解深度的提升。這對於提升教學效果、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意義深刻。
2、重視課堂師生的互動
教學的過程是一個師生知識互動、情感交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提問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用提問來指導學生學習課文,這是當前語文教學比較流行的一種方法。課堂上問與不問,問什麼,怎樣問,是關繫到教學成敗的大事。需要教師們高度重視,筆者認為,課堂提問應該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設計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緊扣教學目標,能夠激起思考。因此,教師要從教材的實際出發,鑽研教材,認清教材的知識內容,把握教材特點,明確教學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的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問題要大小得當,多少適量,難易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教師對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應在備課時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要做到數量適中,也要避免兩種傾向,?太多或太少。提問太多,學生沒有思考迴旋的餘地,對所學知識難以理解、消化;提問太少,講授太多,學生難有參與的機會,最終會產生厭倦情緒。另外,設問要盡量使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思考,使更多的學生有被問到的機會,並激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對答案置疑辨析。 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啟發學生思維、傳授基本知識,控制教學過程,進行課堂反饋的一個重要手段。它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成敗。教師必須細細揣摩,問到關鍵處,問到有用之處,問到學生心裡去,問出水平來,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們的教學,利於學生的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問的技巧與藝術,體現出教學新理念。
3、重視教師教學風格的養成
「親其師則重其道」,教師個人魅力、教學風格對於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需要教師們的注意,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自己教學風格的養成。首先,教師的知識底蘊是教學之本。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是語文教師教好課的基礎。深厚的學科專業功底猶如泉水源源不斷,始終滋潤著我們的教學生命。一位舉手投足浸透著文化芳香的語文教師總是有著常人無法企及的魅力,在這樣的老師課堂上,你會如沐春風。其次,小學語文課是欣賞課,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種多樣,或慷慨激昂,亢奮高歌;或如泣如訴,低聲吟唱;或淋漓盡致,纏綿哀婉。語文的學習是美文的欣賞、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質的培養,課本中的文章都是通過精挑細選,對學生的成長有幫助的經典範文。不同的課文有不同的風格,因此也要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最後,講究營造教學氣氛藝術。良好的氣氛應當是民主、和諧、寬松、愉悅的,它是創設高效語文課堂的前提。教師要滿腔熱忱地組織教學活動,做到情緒飽滿,態度和藹,語言親切,富有激情,用教師的情緒、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自主學習中享受學習的快樂。
三、最後也要做好課堂結尾教學
「行百里者半九十」,就算前面教學再精彩,沒有一個好的課堂結尾,往往會使課堂教學前功盡棄,正如紅花還需綠葉襯一樣,一堂高效的課除了做到以上幾點以外,還必須有一個好的結束,也就是我們的結語。它可以是整堂課的一個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結尾,有如咀嚼乾果,品嘗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課的結尾,不僅可以對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和提煉升華的作用,也可以是對於課堂教學的一個外延,是對於文章思想的另外一個思考,這就需要教學總結要能延伸拓展課堂教學內容,取得「課雖盡而趣無窮、思未盡」效果,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實現教學的有效影響,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學習能力。
⑶ 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是什麼
1、主張「和諧」。在語文教育的價值追求上注重工具素養和人文素養的和諧統一;在語文教育過程中注重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關系的和諧統一;在閱讀體驗上注重尊重兒童獨特見解和遵循文本特點的和諧統一;在教學手段應用上注重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的和諧統一。
2、主張「本真」。語文教育應基於本真的兒童,應真正從兒童需要出發,遵循兒童認知特點,聯系兒童生活世界;語文教育應追求本真的課堂,教學目標應當切實,教學過程應當真實,教學風格應當朴實。
(3)小學語文的教學價值擴展閱讀:
語文教學要貫徹終身教育思想,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放到重要地位。語文是一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們正是通過聽、說、讀、寫,與外部世界(自然、他人、社會)進行交流,不斷地豐富和發展自己的內心世界,開拓精神的自由空間,開發自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在未來的信息社會,知識更新速度加快,社會發展加速,人們的職業、地位以及所扮演的角色,呈現出多變性和多樣化的特點,終身學習是每個公民的基本素養。因此,語文教學要從以知識積累為取向,轉向以促進學生能力發展為取向,立足於促進學生一生的可持續發展。
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喜歡語文,學會學習語文,為他們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⑷ 小學語文拼音教學的價值和意義有幾點
拼音是學習漢字的基礎,是學生漫長求學生涯的第一步。拼音教學的成敗直接影內響甚至決定容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學習。然而拼音教學的難度也是眾所周知的,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在拼音教學中要注意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氣氛,這是教學的關鍵所在。
⑸ 談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值得注重的幾個問題
語文課堂教學中也出現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通過師生之間的合作與協商、溝通與交流,達到師生在人格上和地位上的平等,這是實現教育目標的客觀要求。但是,教師作為施教的主體,他們受國家和社會的委託完成教育內容,逐步實現兒童由自然人向社會人的轉化。對於兒童來說,他們特別需要教師的指導、引導和點撥,這就必須要求教學是在教師主導下實現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忽視教師的主導地位和作用,就是從根本上否定了整個教學。
學生的主體地位恰恰是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確立的: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是以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為前提和條件的。就是要讓學生感受到一諾千金、矢志不渝的誠信。這是文本的價值問題,需要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引導、點撥學生。
二、一味求新,排斥有效的傳統教學思想方法
新課改重視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和提高,提出三維目標的統一。但有些教師卻將傳統的、好的一些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放在一邊,甚至不顧教學重難點,而去搞一些無所謂的討論和擴展。如有些低年級的教師整堂課圍繞一首兒歌教得津津有味,學生學得興高采烈。課後老師卻說這堂課的重難點是識字、寫字,這難道不是忽視了識字寫字教學了嗎?優秀的語文教育傳統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資源,應該借鑒學習,加以利用。
三、強調學生積極發言,忽視學生學會傾聽發言
新課堂理念倡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鼓勵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這一要求得到了廣大教師的響應:課堂上,教師為學生創設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展示個性、表現才華的空間;學生情緒高昂,爭相舉手發言。但在「熱鬧」的同時,學生「一言堂」的「獨我」意識的潛流也在悄悄流淌――部分優秀學生是課堂中的主角,往往教師一拋出問題,他們未經深思熟慮,就喊:「我來!我來!」大部分學生只好充當旁聽者,等待著優秀學生的「施捨」。當一個學生爭得發言機會後,其他學生有的像泄了氣的皮球,無精打采地坐在座位上。如果教育只顧創造課堂「熱鬧」的情景,而忽視對「熱鬧」背後的學生「獨我」意識潛流的疏導,沒有組織學生傾聽別人的發言,那麼新課程倡導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習方式就無法落實,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行為就難以矯正。高效的課堂教學,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吐露真情,而且要教學生學會傾聽,學會尊重別人,學會吸納別人的觀點。
四、把「問題都解決」的課看成一堂滿意的課
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活」。「活」的語文課,就像一篇躍動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藝術品。語文課堂的「活」,需要教師靈活地引導、盤活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但在課堂上如果學生沒有問題意識,就不會去獨立思考,更談不上創新。課堂上的閱讀也成為一種被動的閱讀,學生並沒有真正對課文用心去感悟,他們所「讀懂」的也只不過是根據以前的思維定式而得到的「微言大義」,至於課文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是無從知道的。因此,課上學生自能「讀懂」,等課結束了學生也便沒有問題了。其實這種沒有問題實則是最大的問題,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大誤區,是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一種表現。
語文教學怎樣走出沒有問題的誤區呢?這要轉變觀念,放手讓學生去思考問題,給學生以自由思考的機會。學生一旦提出問題,就應該鼓勵,並順著這一問題去引導學生。
五、學生作文――套用模式,寫非所想
在現行的作文教學中,由於受考試指揮棒的影響,抹殺學生真實感受的現象仍然嚴重。小學雖無升學壓力,但對教師的評估主要還是要通過考試。老師便把一些作文的程式、作文範例塞給學生去套、去抄,代替學生自己的真實感受。這確實是語文教學長期未能逾越的一大誤區。
要走出這一誤區,首先教師要做「有心人」。深入學生當中,了解學生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讓學生充分認識現實生活、體驗生活,一旦發現可寫的內容就及時提醒學生記下來,幫助他們從平凡的生活中捕捉寫作素材。其次幫助學生「厚積」。通過寫日記、隨想等方式,把覺得有意思的事情記下來,讓學生養成及時梳理材料的習慣,以便習作時「薄發」。第三,教會學生觀察,提高學生對生活的洞察能力。教師應指導學生有順序、有重點地仔細地觀察,一邊觀察一邊聯想,促使學生養成觀察習慣,做生活的有心人。
⑹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主義核價值體系興魂,社主義先進文化精髓,華民族面精神旗幟十八報告更首富強、民主、文明、諧、自由、平等、公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⑺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語文課堂是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要陣地。然而,小學教育的對象是小學生,他們年齡小,尚處於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往往活潑好動、自製力差、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如果在課堂上對他們進行空洞的言行說教,不僅沒法起到道德洗禮、價值觀培育的作用,還會遭到學生的排斥,導致他們不喜歡語文課。英國著名教育家斯賓塞說:「要盡量使兒童在快樂中掌握知識,使求知成為愉快而非苦惱的事。因此,語文老師必須了解學情,根據孩子特點,結合課文內容,選擇更加豐富多彩,更加靈動活潑的形式,讓學生在快樂輕松的氛圍中,潤物無聲般地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滋養。
1.運用多媒體創設課文情境,在氛圍中感知價值觀取向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發展,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創設情境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在進行新課時,根據課文情境,運用抒情的語言、直觀的圖畫、加上應情應景的音樂的渲染,能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效果。當教師成功地激起學生內心世界強烈的反響和共鳴時,學生便能愛作者之所愛,恨作者之所恨,像喜亦喜,像憂亦憂,在心靈上產生共振,在情感上產生「移情」,在情操上得到陶冶,從而使學生在愉悅中自覺接受共產主義、愛國主義教育,升華美的品德,形成完美人格。此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不再是一句空話,而是達到了潛移默化,無痕育人的教育效果。
學習《大江保衛戰》,在學生初讀課文之後,我通過多媒體播放了98年抗洪搶險的短片,長江決堤,滔滔洪水吞噬著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危急關頭,人民子弟兵奮戰在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堅固的鋼鐵長城,保住了大提,學生耳聞目睹了那「風聲雨聲濤聲,聲聲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的驚心動魄場面,震撼之餘,悠揚的旋律響起,「泥巴裹滿褲腿,汗水濕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誰,我卻知道你為了誰。為了誰,為了秋的收獲,為了春回大雁回。滿腔熱血唱出青春無悔,望穿天涯不知戰友何時回……」當看到孩子們眼眶濕潤,甚至濺起淚花時,我相信他們感受到了子弟兵錚錚鐵漢的本色,理解了忠誠和責任。此時我將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靜思默想地涵泳課文,平心靜氣地與子弟兵進行心靈地對話。教師恰到好處地進行點播,讓學生深化認識,再次接受靈魂的洗禮。學習《軍神》,通過多媒體播放劉伯承做手術時的片段,學生全都看得目不轉睛,彷彿身在在手術室,為他緊張,為他擔心,又為他贊嘆,被他折服,不待教師多講,再讀課文,他們已經多了一份深情和力量,他們懂得了堅忍。學習《天游峰的掃路人》,通過展示圖片,學生可以直觀感受那彷彿在雲霧中飄飄悠悠的石梯, 感受到武夷第一險峰帶來的震撼。學習《母親的恩情》時,我通過PPT打出一張圖片,配上抒情的音樂,為孩子們講述了汶川大地震時,一位母親用自己的身軀為孩子搭建起生命的空間,而自己卻付出生命的故事,孩子們深受感染。在語文課堂上,老師可以充分利用展示圖片、播放音樂、PPT課件、視頻影像等多種方式,將學生的思想和情感帶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將學生的思想和情感緊貼到課文主人公的身上,與(她)同呼吸、共命運,在身臨其境的氛圍中來感知課文所描述的美好價值觀取向。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斷言,學生經過長期美的陶冶,會在不知不覺中感到不良的、醜陋的東西是不可容忍的。由此看來,創設情境,營造氛圍,比單純的要愛國、要負責任、要堅強的說教好得多。
2、課本劇改編,入情入境地體驗人物品質
四年級下學期,我們年級舉辦了課本劇改編大賽。為了編好演好課本劇,孩子們反復讀課文,品析人物形象,進行角色分工後,將自己帶入角色中,反復排練文中的故事。這時,學生們既是導演、編劇、演員,又是觀眾,還是喜劇評論家,在多重角色的碰撞中,他們三顧茅廬,求賢若渴(《三顧茅廬》);他們更加欽佩「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做事出於公心」的祁黃羊(《祁黃羊》);他們化身公儀休,拒收禮物,體會到了清正廉明的政治情懷(《公儀休拒收禮物》);他們抱起了自己心中力大無窮卻瘦弱輕盈的母親,懂得了母親對兒女的情深似海,義重如山(《第一次抱母親》);通過觀演《九色鹿》的故事,他們……課本劇改編大賽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過入情入境地課本劇表演活動,他們既真切感知了人物的可貴品質,又受到一場真善美的靈魂洗禮。
這種比賽效果不錯,每學期舉行的次數卻有限。但是稍加轉變,這種非常態化舉行的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活動,就可以變成常態化的課堂行為。比如為學生戴上頭飾,變身文中主人公,分角色朗讀課文,走進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感受他們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品德。比如學習《會走路的樹》,課堂上文明進行了分角色表演體驗,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小鳥,充分信任小樹,在他的角上停留歇息,而小樹熱情友善,帶小鳥見到了很多新鮮的事物,他們成為了親密無間的朋友,在表演中體會到了信任創造的美好境界。我還經常在課堂上穿插小記者的采訪活動,讓同學都可以扮演小記者提出問題。「假如你面臨桑蘭那樣的遭遇,你能像她一樣,「微笑著承受一切」嗎?。(《微笑著承受一切》)」「這位遊客,你為什麼要和這兩棵樟樹合影呢?」「我覺得這兩顆樟樹是宋慶齡的象徵,它們和宋慶齡一樣充滿浩然正氣。」「看到這兩棵樹,就想起和它們一樣品質高潔的宋慶齡奶奶」……
3.在課文的「留白處」,尋求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生長點。
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涵蓋很多的知識點,如果將這些但亂的點一一呈現,讓學生讀、背,就走入了傳統教育填鴨灌輸的老路,導致學生不走心的死記硬背,非常不可取。這時如果我們抓住語文中的「留白處」,引領學生走進其中探索一番,往往有意外的收獲。比如《錢學森》一文,讀完課文,可以讓學生談一談「假如你是錢學森,站在回國航船的甲板上,你的心情如何?你最想為祖國做些什麼?」引導學生體會錢學森報國心切的心情,進而受到愛國主義的熏陶。另外課文一帶而過,寫錢學森回國後,為我國運載火箭和導彈的研製和發射,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此處可以引導學生回顧前文,當時我們的祖國貧困落後,要錢沒錢,要設備沒設備,引導學生思考錢學森是怎樣突破重重困難,為祖國科研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填補文章的留白,當盛夏酷暑時,錢學森_________;當寒冬臘月時,錢學森_________;當缺乏設備時,錢學森_________;當遇到技術難題時,錢學森_________;當_________,錢學森_________……終於,__________________。通過填補文章的空白,學生已經能感受到的錢學森不怕困難、刻苦鑽研的滿腔報國熱情。
四、走出課堂,挖掘課外資源
美國教育家華特認為「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張孝純老師在《「大語文教育」的基本特徵》中指出:要以語文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拓展,全方位地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同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生活中處處是資源,時時可以學語文。因此作為語文老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努力開發、積極利用。
1挖掘本土資源,實地考察中進行核心價值觀的洗禮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作為六朝古都和十朝都會,厚重的文化底蘊賦予了南京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
我曾組織班級學生參觀大屠殺紀念館,30萬這觸目驚心的數字,陰森可怖的場景,慘絕人寰的場面,皚皚白骨的萬人坑,幽靜的冥思堂,高高矗立的和平紀念碑……所到之處,孩子們唏噓不已,受到了巨大的震撼。我讓他們回去寫一篇日記,不限篇幅,談談今天參觀的感受。「落戶就要挨打,我要好好學習,讓祖國變得更強大。」「日本鬼子太可惡了,我們要記住國恥。」「拉貝先生救了好多中國人,他是中國人民的朋友,我們要記住他。」「戰爭太可怕了,我希望世界再也不要打仗了,小朋友好可憐。」……翻看著孩子們的日記,我能感受到他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渴望祖國強大,我能感受到他們使命感和責任感的爆發。
中山陵的雄偉氣魄,玄武湖的清幽靜謐,花神湖的美麗傳說,十里秦淮的槳聲燈影,江南貢院的文化積淀,總統府的風雨沉浮,春到梅花山、秋菊競綻放,每一處歷史文化景點,自然界的每一次變化都是一場審美的旅程,都是對學生進行審美價值觀教育的豐富資源,都蘊藏著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良好契機。在大語文觀思想引領下,進行實地的考察參觀,會使學生受到身臨其境的革命歷史主義、愛國主義教育,提升審美情操。
2.開發時事課程資源,參與活動中接受核心價值觀的熏陶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語文應該走出課堂,緊密聯系實際,培養孩子關心班集體、關心學習、關心家庭,今兒關心國家和社會發展的精神。2014年的暑假,第二屆青奧會在按南京舉辦,班上的孩子也都參與其中,有的當起了青奧小記者,有的當起小志願者,為運動員和遊客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有的在老師或父母的帶領下,觀看了比賽,感受了速度與激情。開學後,他們展示了自己製作的青奧知識小報,采訪志願者的視頻、照片,暢談了自己參與青奧的見聞和感受。班上有位同學在爸爸的帶領下,觀看了青奧會閉幕式,他還仿照課文《再見了,北京》,寫了一篇《再見了,南京青奧》,生動描述了運動場上健兒們飛揚的激情,震撼的閉幕式表演及運動員不設立取得場景。「這時,我也彷彿更加朝氣朝氣蓬勃,擁有了無限的力量,拼搏的勇氣,奮斗的激情……」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語文學習中,它不再是空洞的大道理,枯燥的說辭,而是靈動的課堂,現貨的體驗。它可以如此快樂無痕地傳遞給孩子並浸潤他們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