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哪裡有小學語文命題報告的範例
小學數學畢業考試復習命題建議意見
根據素質教育的總體要求,結合省、市教育部門關於「把好教育質量關」的具體目標,本次小學數學畢業考試以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數學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為准繩,以現行教材為依託,以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為目標,並努力體現《數學課程標准》的基本理念與思想。下面談談數學畢業考試復習、命題工作有關意見。
一、指導思想:面向全體、夯實基礎、分層指導、提高質量
一面向全體。
義務教育的第一要點就是全體性,即面向全體適齡兒童。小學數學畢業考試是合格考試,不是選拔考試,復習時應面向全體,根據現行修訂大綱及教材的要求進行。通過努力,達到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
二夯實基礎。
義務教育階段是為每個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以及生存與發展的能力打基礎的教育,必須夯實基礎。首先必須按照規定學完《大綱》所規定的基本知識、掌握技能。其次,培養學生具有初步的數學能力(計算能力、思維能力、空間觀念和探索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和創新精神,同時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所以我們強調的是全面的基礎。
三分層指導。
要面向每一位學生,必須做到分層指導、因才施教。要特別關愛有困難的學生,要幫助他們樹立學習信心,加強有針對性的個別輔導;對學有餘力的學生,要提倡多角度地思考問題,鼓勵他們敢於創新,適當增加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訓練,讓每一位學生通過復習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四提高質量。
提高質量是每位教師的責任,是學校工作的重點,要充分利用期末復習的契機,加強管理,改革課堂教學,關心每一位學生,突出「雙基」的考查,適當安排一些能力題的考查,能力題要活而不難,使數學科的質量有較明顯的提高。
二、復習要求。
1、數和數的運算。
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有關整數、小數、分數、比和比例、簡易方程等基礎知識,具有進行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能力,會使用學過的簡便演算法,合理、靈活地進行簡算,會解簡易方程,養成檢查和驗算的習慣。
(筆算加減以三位數為主,不超過四位數,刪去三位數的乘除。四則運算以兩步為主,不超過三步,刪去帶分數的運算。)(如遇大數目的計算,可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⑴ 數的考查:除通常採用寫數、求近似數、數的轉化等,還應注意用一些「易而不死、易中求活、活而不難」的題目來考查學生平時對數的理解情況和學習的過程。
⑵ 數的計算:注意對學生計算能力、簡算意識、驗算習慣、估算意識等方面的考查,注意在脫式過程中包含簡算因素的計算方式,從而提高計算題的思考價值。(能計算分數的計算器不準帶入考場,其它如圓規、直尺、三角尺等必要的學慣用品要帶)
⑶代數初步知識。
A、可以充分利用字母表示數的概括性、簡潔性和准確性的特點,把代數知識與其它知識結合,編擬出有一定思維含量的試題。例如:a為非0的自然數,把2a、0.2a、 a,從大到小排列起來是( )。
B、關於「比和比例」,注意在准確地反映這部分知識與其它知識間有密切聯系的同時,注意聯系生活與生產實際,體現知識的應用價值。試題中不僅有求比值、化簡比、判斷成不成比例,按比例分配解應用題,還可以編一些綜合性較強的試題,來考查學生的實踐能力。如量一量圖上距離,算一算實際距離。
(例如:量一量你這張數學試卷的長和寬,按指定的比例尺把它畫出來,並算出你畫的這個圖的面積。)
2、量與計量。
使學生鞏固已獲得的一些計量單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掌握所學的單位間的進率,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名數的簡單改寫。
注意考查學生對常用的計量單位的理解情況,在考查學生掌握計量知識情況的試題里,還可以把計量知識與其它知識結合起來,使量的化聚換算這些「死題」活起來。
例如:先把體積是1立方米的正方體木塊,平均切成棱長是1厘米的小正方體木塊。可以切成多少塊?
3、幾何初步知識。
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幾何形體的特徵,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些幾何形體的周長、面積和體積,鞏固所學的簡單的畫圖、測量等技能。
既要注意讓學生掌握圖形的面積、體積計算,又要注意讓學生學生掌握圖形的特徵、掌握圖形間聯系及推導公式的過程中來。另外,還要考查學生初步空間觀念的情況。
例如:為了考查教師在推導圓面積公式時,是否重視知識產生、形成和發展過程的教學,可以出這樣一題:(2)把一個圓形紙片剪開後,拼成一個寬等於半徑,面積不變的近似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16.56厘米。剪開前的圓形紙片的面積是()。
4、簡單的統計。
使學生掌握所學的統計的初步知識,能夠看和繪制簡單的統計圖表,並且能夠利用表格中的數據求平均數或回答有關問題。
主要考查學生的統計意識:考查學生能否看懂或能否解釋簡單的統計圖考查學生對數據的搜集、整理、分析及作出合理決策的能力,淡化把主要精力放要作圖上的做法。
5、應用題。
系統地整理有關應用題的知識,能正確解答有關應用題。能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選擇方法,比較靈活地解答問題,能綜合應用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和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
⑴ 應用題的步數按《大綱》要求:一般應用題不超過三步;分數、百分數應用題不超過兩步,形體知識應用題的步數不作以上要求。
⑵ 試題中孕含著小學生應掌握的初步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⑶ 試題具有多樣性,能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給學生創造充分展示思維發展水平的機會。
⑷ 要具備靈活運用基礎知識,選擇有關信息解決一些簡單問題的能力。如多餘條件的應用題。
如應用題:一段長方體方鋼,長6米,寬4米,橫截面面積為20平方米,請問這段方鋼的體積是多少?
這種多餘條件的題目,從單純考查體積計算轉移到考查學生掌握圖形的特徵(長、寬、橫截面的內在關系),了解學生初步空間觀念的情況。
三、命題與考試。
1、命題中的注意事項。
命題表述要清楚,不出偏題、怪題,不出有歧義的題目。為了使命題更有利於促進學生的發展,應注意以下幾點:
⑴不強求學生死記硬背。在命題中,不單純考查概念、法則、定理的記憶。
⑵不過分強求解題格式。如:在問題解答中,少寫部分中間步驟而最後結果正確時仍要扣許多分,允許學生分步解答應用題。
⑶應迴避非數學本質和模稜兩可的題目。如:判斷「平角是不是直線」;「比例尺是比,還是比值?」
⑷淡化應用題的類型,呈現形式可適當變化,內容盡可能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如圖表題。
⑸淡化某些概念和用語。如乘數和被乘數(聽課時還有部分老師在使用,包括「乘以」一詞),4個3是多少?既可以寫成4×3,也可以寫成3×4。
⑹不過分追求運算速度,題量要適中,給學生較充分的思考時間。
⑺不考查《大綱》(修訂版)沒有的,《課標》新增加的知識點。如「位置與方向」、「旋轉和平移」。
2、各項知識內容的權重比例安排:
⑴計算題約佔25%。包括直接寫得數、用簡便方法計算、脫式計算、求未知數、列式計算等。 ⑵基礎知識和能力約佔75%。其中數的概念和算理約14%;量的計量約4%;代數初步約7%;幾何初步約10%;統計初步約7%;應用題約33%。
3、試題的難度和梯度。
⑴試題梯度按7:2:1原則分配。 ⑵試題難度:試題難度值控制在0.85左右。
㈡ 小學語文試卷到底該如何答題我很茫然…
我弟弟妹妹二年級
那題
絕了……
㈢ 小學語文的考題類型有哪些(要全面按照新課標要求考察)
小學語文考題類型主要包括三大塊:基礎知識,閱讀,作文.
一.基礎知識:版1.看拼音寫漢字權;2.改正詞語中的錯別字;3.填空:課文填空,查字典等;4.按要求寫成語;5.寫名言警句,歇後語,對聯等;6.默寫表達不同感情的古詩;7.標點符號的運用;8.破折號的運用;9.按要求寫句子;10.修改病句;11.關聯詞的運用;12.句子大比拼13.口語交際等等.
二.閱讀:課內和課外各一片.
三.作文:1.命題作文;2.半命題作文;3.材料作文.
以上只是淺顯解答,僅供參考.
㈣ 小學語文試卷如何命題
一、研究下課程標准
二、研究教學目標
三、確定考察方向
四、確定試題類型
五、確定分值比重
六、制定試題內容
㈤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命題
一、抓住單元專題命題
人教版教材在每一組的導語中都明確了單元的專專題,我們可以通過課文屬前的提示語、「口語交際」、「習作」,特別是「交流平台」,了解單元編排意圖,命題時要抓住單元專題設計題目,把專題落實到課文、重點段、重點詞句中,使學生樹立起單元整體意識。
二、抓住課文內在聯系命題
人教版教材有些單元的專題雖然明確,但是仍過於籠統,課文之間的聯系是內在的、隱性的。這就需要命題者找到單元的著眼點,使內在的、隱性的線索外顯、明確,讓學生感受到單元的整體性。
㈥ 淺談小學語文如何命題
(一)、注重趣味性抄——讓命題營造輕松和諧的氛圍(情境化)
1、試題設計,力求生動有趣。
2、版面設計,力爭圖文並茂。
(二)、體現工具性——讓命題折射知識的價值(生活化)
1、注重語言的積累
2、拓展語言方法的運用
(三)、孕育人文性——讓命題洋溢關懷之情(人文化)
1、賦予試卷以人文情調
2、設計蘊含人文關懷的試題
(四)、尊重差異性——給命題增添操作的靈活性(靈動化)
1、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
2、尊重學生的學習差異
(五)、關注開放性——讓命題啟迪創新的思維(開放化)
1、注重遷移
2、加強整合
3、鏈接生活
㈦ 小學語文試卷分析分析試題對教學有何指導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指出評價的目的是:1.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發現和發展學生的潛能;2.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3.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4.培養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和反思。鑒於此,現就我校實際,以小學1—6年級期末檢測語文試卷為例,看小學語文新課標評價建議的相關要求。
通過對本次小學1—6年級語文試卷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其命題目的及特點。整套試卷命題依據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緊扣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體現了「三重」原則,即重基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重能力(識字能力、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積累運用能力),重創新(運用所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實現了「三維」目標。試題特點如下:
1、加重了基礎知識的考查與評價:語文學科是基礎工具性學科,從小打好基礎,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至關重要。就小學語文教學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夯實基礎,明確要求,扎實訓練。在本套試題中對字詞句的考查可謂面全樣多:選正確的讀音,看拼音寫字,形近字組詞,補充成語,選填關聯詞語,按要求寫句子,縮句,擴句,比喻句,擬人句等多種句式的變換,以及加標點,查字典等等。由此可見,我們今後的課堂應該讓學生在課內識字、練字、用句,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奠基固本。
2、做出了「語文教學要注重積累」的導向:這次質量檢測的各年級試卷都注重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如二年級題中的4小題把成語補充完整,四年級的第二大板塊「善於積累」中的 「寫出和人、水有關的詞語」,把「霧鎖山頭山鎖霧」補充完整,並感受奇妙之處, 「請你回想本學期要求背誦的內容,把句子補充完整等等。以上試題源自教材,題目的形式又有別於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語言積累,注重了語感的培養,有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體現了「新課程標准」的要求,對今後的語文教學起到了明確的導向作用。
3、落實了口語交際能力的考查與評價:《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在公民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本套試題側重了口語交際能力的考查與評價,例如:二年級的 「我的小嘴兒真會說」,三年級的 「我會說」,五年級的 「能說會做」以及六年級的 「我最想說的話是……」等,因此,在我們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不容忽視。
4、「閱讀」、「情感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靈魂,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一條重要途徑。
如一年級的 「讀一讀,填一填」中的比一比誰大誰小;六年級的試題內容:「關於鳥的故事」中的「邊讀邊想邊做」各題,是對學生語文閱讀綜合能力的考查,有對學生理解能力、觀察能力的考查,也有對學生知識積累、知識遷移、知識拓展的考查。四年級「開卷有益」部分中的「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道理,請你試著用一句格言式的話寫出來」。我們知道,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慢功,需要的是慢慢的品、慢慢的讀,在讀中再有一個消化和理解的過程,這樣才有可能內化為語文素養,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提醒我們在語文教學中不是「教教材」,盲目做題,而是真正做到「用教材教」,教給方法,培養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語文閱讀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體驗,讀中感悟,他們的閱讀能力就會逐步提高。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要達成這一目標,最重要的就是注重命題的整合。我們應拓寬命題思維,拓展命題空間,打破學科界限,貫通學科與生活的聯系,賦予試卷豐富、多樣的功能,盡可能使有限的試捲成為融合聽說讀寫、整合三維目標、匯合課內外知識的載體,從而全面綜合地考查學生的語文能力。
在這一點中,對於閱讀板塊的考查,我認為應努力做到「跳出文本考文本」的原則,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運用和遷移的綜合能力。
閱讀題設置得如何,經常被視為衡量一份語文試題「技術含量」高低的重要標准。事實也往往如此。在平時的測試與考試中,能真正測試出學生閱讀能力與水平高低的,閱讀板塊,往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閱讀題的設置,應要贊成「跳出文本考文本」的出題思路,也即「知識在課內,取材於課外」,換句話說,也就是閱讀題的測試材料應完全取自於課外。
與此同時,從教學的導向來看,測試卷中的閱讀題如果來自於課內,容易產生教師上課或復習期間猜題押寶現象的發生。此舉,或造成教學過程中的眉毛鬍子一把抓,不分重點,題無巨細式的講解與分析;或造成在復習期間的重復訓練,題海戰術,無端浪費學生的時間與精力,從而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
從我們日常的教學情況來看,一些教師為了試題中的一篇課內閱讀題,在復習期間往往會准備幾十篇甚至於上百篇的課內段落讓學生去練習,甚至背誦標准答案。如此復習與教學,我們的孩子豈有不厭學之理?
題例:閱讀題《蠟燭》(四年級)中有一題:在橫線上填寫出一句與蠟燭的精神有關的古詩詞句子。
【試題把課內和課外結合起來了,價值取向是語文教學既要立足文本,也要適度地超越文本。】
對於「跳出文本考文本」的出題原則,或許我們中間的一部分教師會質疑:難道我們的文本教學不需要了嗎?產生這種想法的教師,其實是對閱讀的內涵與本質了解不夠造成的。閱讀題,考的並非只是閱讀材料中的幾個知識點,而更多的是,通過閱讀材料,考查孩子們的閱讀能力與理解水平。而這一閱讀能力與水平的形成,是一個螺旋上升、循序漸進、日積月累、滴水成冰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我們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每一個單元到每一冊教材的編制,都是各類專家經過反復論證與謹慎推敲過的。這些內容不同,體裁各異之文本,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形成了一冊冊具有知識結構系統化,能力訓練序列化的教材。通過一篇又一篇課文的學習,一個又一個知識點的落實,目的正是為了形成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正因為如此,所以才會有「教材是個例子」的說法。反之,如果撇開課文,而只是一味地去追求所謂的課外閱讀,那隻會是捨本逐末、語文就會像斷線的風箏,無從把握而失去方向,失去歸宿,就更談不上語文教學的科學性與高效率了。
一份好的試卷,首先要能比較客觀地反映一個階段學生該學科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讓學生能夠看到自己一個階段語文學習的主要成績,知道自己以後努力的方向;其次,要能夠體現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學的基本理念,對教師的教學起到正確的導向作用。
《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相信,以課程標准對小學生語文素養的新要求為指引,來研究命題新思路,探索復習新策略,一定能夠使語文考試真正成為評價語文學習的客觀工具,成為激勵學生學習語文的有效動力,為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作出實際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