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構建小學語文生態課堂
[yǔ wén]
語文
(語言和文學的簡稱)
編輯
是語言和文學及迴文化的簡稱。包括口答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口頭語言較隨意,直接易懂,而書面語言講究准確和語法;文學包括中外古今文學等。此解釋概念較狹窄,因為語文中的文章不但有文藝文(文學、曲藝等),還有很多實用文(應用文)。通俗的說,語言就是說話藝術。
一般認為是語言和文化的綜合科。語言和文章、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簡約式統稱等都離不開它。它是聽、說、讀、寫、譯、編等語言文字能力和知識,文化知識的統稱。也可以說,語文是口頭和書面的語言和言語的合稱,是語言規律和運用語言規律所形成的言語作品的言語活動過程的總和。
❷ 《小學中年級語文創建「田園.生態課堂」的實踐研究》論文
"田園有真樂,不瀟灑終為忙人;誦讀有真趣,不玩味終為鄙夫; 山水有真回賞,不領答會終為漫遊;吟詠有真得,不解脫終為套語。 "小學語文課堂怎樣引導學生去感悟山水田園的詩歌、散文,領會其中的自然畫面美、生活情趣美以及意境音韻,我覺得可以
❸ 周一貫怎樣構建小學語文生本課堂
一、什麼是「生本」?
1、課堂教學的主流價值是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而不是教師的才華、藝術和修養展示。這是當前小語教育的方向性錯誤。
2、我們的課堂教學不能矯枉過正。課堂應該是一個多元存在的生態環境這裡麵包含了:生本、師本、文本。這些對於教學而言,對於學生而言都很重要。
3、而這三種「本」並不能在課堂教學中平分秋色,更不可同日而語。「師本」的「本」是指教師的本質,而不是教育的本質;「文本」的「本」是指教材的本質,也不是教學的根本。而只有「生本」才是課堂教學的本質,「師本」和「文本」均在課堂教學中存在和展現,但只是為了「生本」服務。三者的關系應該是這樣的:立足「師本」,用好「文本」,服務「生本」。
二、「師本」、「文本」、「生本」三者如何結合:
1、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低年級學生練習誦讀我們可以這樣做:(1)同桌合用一本書。(2)一人讀一行,如果同桌讀錯了,提醒他反復讀。(3)第二遍讀時,交換順序讀。這樣學生利用反復的方法,可以解決閱讀中的「正確」與「有感情」兩個問題。同時,我們在公開課上,往往在開始的時候利用老師的范讀和優秀學生的范讀來引領學生朗讀。其實這在無形當中,已經剝奪了其他孩子對於文本的從磕磕絆絆到逐步熟練輕松的認讀過程。這樣,我們無法保證每個孩子對於文本的認識。只能說,教師和優秀學生的范讀會起到引領作用,而磨滅了其他孩子自身的領悟過程。利用這種反復誦讀的方法,教師具備了生命意識,關注到了每一個孩子的由生到熟的認知文本的過程。這就是教師關注學生個體的「原生態」,也就是學生最初的水平,而並非學生通過反復練習而表現出來的水平。
2、生本教育不僅需要關注全體學生狀態,更要關注個體生命的學習狀態,關注個體生命的原有的「生態位」。在充分了解學生在班級內所處的位置後,有針對性的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和提高。什麼是「生態位」呢?「生態位」也就是個體生命在環境中所處的生存地位和可能擁有的發展空間。以關注學生「生態位」來激發學生言語生命意識,調動學生的自主動力。只有我們關注了學生的「生態位」,才能更好地關注到學生個體原生態的生命活力。
3、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優秀公開課,幾乎所有的特級教師都在展現自己的教學藝術,這對我們一線教師的常態課有著很大的不良影響。我們始終認為這樣的課堂就是我們追尋的巔峰之作,其實我們錯了。真正的好課堂一定是教師和文本對於「生本」的服務。
三、生本課堂的具體策略:
1、以學代教。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自學、互學的機會,用學生的學代替教師的講。
2、轉變課型——轉變教師的課程教學。教師的講一定要轉變成以學生的學為主。只有這樣才能根本解決學生的基礎知識差,基本能力低的問題。
3、改變教師角色。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用教材教學生,還要緊抓文本重點,大膽嘗試對學生語文能力進行構建。比如林肯總統的演講,我們在學生演講這後,可以引導學生寫出一個完整的演講稿。這是對學生能力的一種培養。
4、正確認識學生:課堂教學體現學生的「好奇、好問、好玩」。
5、教學當中的難點,我們在點撥之下,學生能夠自己或者合作解決的內容,教師堅決不講。
6、強化課堂實踐,把語文課堂構建成實踐的課堂。教師的引導與點撥自然是不能少的,但是,我們最多是給學生一個方向,給學生一種方法,而學習的過程是要學生自己來完成的。只要教師講,那就一定會化解學生學習的能力,就一定是以犧牲學生能力成長為手段的。當然,這並不是說所有的內容都不講,過於科學性的知識,學生無法自己解決的知識,教師還是要講的。但即使是講,也絕對不是我們傳統課堂上的「教師長篇大論」,應該是師生合作的「講」。
7、我們在課堂教學設計的一些重要環節,不要僅僅考慮到服務於這節課,而是要考慮到服務於學生的長遠發展,比如小練筆:培養學生的寫作文、改作文能力,而不是簡單的為理解課文而設立一些環節。在這樣的環節中,教師和學生要一起閱讀,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練筆結束,我們不僅要交流學生的寫作,還要引導學生互評小練筆)
8、課堂教學的讀和寫最終是為了構建學生的「心靈精神家園」。用教師自己的身教達到對學生的教育——要求學生寫,教師先寫;要求學生讀,教師自己先讀(這里的先讀不是簡單指「范讀」)。
9、未來的教育者必須是受教育者成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但是,生本課堂也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和指導。那怎麼解決教師的引導和學生學習主體的關系呢?我們不是要解決教師是不是「教」的問題,而是要解決教師怎麼教的問題。
(1)引而不發。教師在教學中設計好教學環節的引導,並不代替學生去講,而是引導學生學習、感悟、領會、理解。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發掘、發揮。
(2)教師在釋疑解難時,要出一出手。評價學生的學,指導學生的學。老師逞強,學生就會示弱,老師講,學生的學就會打折扣。
10、教師頓感策略:
(1)滯後評價。教師的評價不要太急,要用心發現問題,先看看學生的評價。
(2)學生不能直接回答的問題,教師不要直接回答,在引導之後,將解答的主權再次還給學生。
(3)老師要學會「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要學會裝糊塗,不要什麼事拿起來就講,讓學生自己去悟,學會等待。
(4)教師的引領應該是智慧的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