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淺談怎樣培養農村小學生行為習慣
一位名人說:「細節決定成敗。」所謂細節,就是細小的環節或細小的情節,把細小的地方想到,把細小的事情做好,聚沙成塔,才能鑄就偉業,而做好一件事情的每一個細節都要有一個好的習慣。葉聖陶先生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 養成教育是小學德育的主要內容。小學階段是一個人能否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能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的關鍵時期。因此,養成教育在小學教育工作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農村小學生養成教育現狀簡述
在農村小學任教多年,教學實踐中我注意觀察到:有近三分之一左右的學生由於個人素質和家庭教育比較好,學生有著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學習主動,認真踏實,成績優秀並能協助老師做好班級工作;另有三分之一的學生習慣表現一般,其特徵是管理到位,他們的表現就較好,成績還能上升,一旦管理疏忽,表現就差,影響學習;還有三分之一的學生由於種種原因其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都很差,表現為不講個人衛生,衣冠不整,上課不專心聽講,不積極思考,對學習持無所謂態度,校內校外屢犯錯誤,作業書寫極不認真,校內作業要在老師的及時督促下才能勉強完成,課外作業從不主動完成甚至根本不做,學習成績明顯落後於整體平均水平,各項能力幾乎談不上,成了拖後腿的問題學生,為此老師傷透腦筋,為他們付出多於別人幾倍的心血。
二、農村小學生養成教育現狀生成的原因
現在農村小學生的養成教育工作並不好抓。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農村家庭成員文化素養偏低,家長的不良一言一行,對小學生的負面影響巨大。現在的農村家長,大多也只有初中或高中的文化水平,他們對現在的知識缺乏認識,由於工作和勞動的關系,他們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接受新時代的知識信息,去觀察指導自己孩子的道德行為表現、學習態度方法等,這就造成了在家庭中對子女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出現了真空地帶,無疑加重了學校教育的責任,也降低了學校教育的效果。
2、社會不良導向帶來學生的可塑性發生偏差。小學生的可塑性很強,而且這個成長的時段有些因素還會影響到他們的人生。如今的時代是信息時代,信息的傳輸量大,速度快。社會上的信息好壞參半,甚至有些不良信息以極快的速度影響了青少年學生,使學生的可塑性發生偏差。
3、現代教育中的孩子缺少榜樣。常言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早些時候的孩子學習的榜樣很多,黃繼光、董存瑞、劉胡蘭、雷鋒等眾多榜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而現在的學校很漂亮,很氣派,可是已經沒有了那會說話的眼睛了。英雄、榜樣離孩子們越來越遠了。
三、農村小學生養成教育完善的對策
面對客觀現實,針對困難與問題,作為在農村小學工作的一線教師,在抓養成教育工作中,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積極營造有利於養成教育實施的氛圍。
學校是學生受教育的主要場所。學校應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創設良好的德育氛圍。校園內可設置醒目的標語、牆頭板報、花園警示語、人文景觀雕塑、德育教育專欄、法制教育專欄,開辦校園廣播溝通師生心靈,報道發生在校園里的好人好事。比如,學校把衛生間文化當做一件學生養成衛生文明習慣大事來抓:雪白的牆壁上懸掛著「舉手投足下、干凈你我他」「你講文明、我講文明、人人都講文明」等大幅禮儀標語和衛生間管理制度,使學生在如廁的同時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2、言傳身教,帶動養成。
人們常說「身教勝於言教」。有研究調查表明:效仿是很多科學家成功的秘訣,而學生的成功成材在一定程度上也取決於效仿。俗話說「什麼樣的教師教出什麼樣的學生」,可見示範的重要性,對他們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可親可敬的教師,是學生心中的楷模,其人格魅力吸引著學生接近、模仿,激勵其良好行為規范的養成。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處處做好表率:在日常生活和教學中,教師要使用規范的語言,進而對學生言傳身教;在勞動課中,老師應當與學生共同參與來完成勞動任務;老師在教育學生時同樣要提高自己的認識,不能認為老師的責任只是教育學生,而忽視「律己「和「垂範」。這樣說得再多,教育效果也不會很好。教師必須注意自己的行為表現,特別是在日常生活中盡最大的努力給學生做出表率,切實做到對學生的「身教」。
3、積極評價,引導養成。
評價是一種有效的激勵手段。從評價的內容上,學校可根據《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編制《小學生道德行為習慣評價細則》,對常見的道德行為習慣分類別編制指標體系;從評價的時間上,可採取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每日一對照、每周一小結、每月一評比、每學期一表彰的作法;從評價的方式上則採取自評、他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同時,在日常管理中可以採取「班級創星台」,頒發「五星」 「四星」 「三星」流動紅旗,激勵學生爭先創優。在評比的過程中,領導親自檢查評比,親自頒發流動紅旗。通過檢查、評比,一些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逐漸養成,班級之間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積極向上的良好班風。這樣不但規范了學生的行為,而且可以在學生中樹立起行為規范標兵,使學生有榜樣可學。另外教師要事實求是地按照制度對學生的操行進行評定,對做得好的加以肯定,對做得差的指出努力方向,從而使學生不斷進步。
4、抓好課堂教學主渠道,落實養成教育。
課堂教育是傳授知識的主要渠道,把養成教育落實到課堂中,是實現養成教育的主要途徑。小學階段是學生養成良好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教學中首先要培養學生會聽、會說、會寫的良好學習習慣。學生只有在課堂上認真聽教師的講話,傾聽同學的發言,才能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才能保證課堂活動有效進行。其次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習慣。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抓住學生心理,創設情境,讓學生主動的思考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最後還要培養學生認知能力以及學會求知的習慣。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整理知識、構建合理的、有利於後繼發展的認知結構,讓學生從中悟出學習的方法,學會求知。
在教學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和身邊發生的事,適時進行養成教育,能起到潛移默化的功效。通過一些現實的生活素材感化學生,將現實生活搬進課堂,將課堂教學和現實生活融為一體。這樣,從根本上注重學生的養成教育,不僅完成教學任務,而且使學生接受養成教育。
5、加強監督,不斷強化。
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個艱巨、長期而細致的過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必須持之以恆,不斷強化,反復抓,抓反復。如通過長期的反復宣傳、實踐,學生才能逐漸了解、熟悉校紀班規,進而使多數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提醒、引導下,逐漸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種習慣遵守,再而經過繼續地深化實踐,最終才能變成自覺遵守,而能終身受益。
6、家校配合,鞏固養成
在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時,要強調與家庭配合,積極探索家、校協同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徑。
(1)為了向家長普及更多的家教理論知識和家教方式、方法,提高教孩好子女的思想意識,學校可舉辦家教講座,解決農村家長在家教方面的種種困惑和誤區。同時還可組織家長交流教育子女的經驗,指導家長掌握正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2)老師還可以通過家訪,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及時與家長交換在家庭中進行養成教育的意見,讓學生感受到了家長和教師的關注,從而形成教育合力。
(3)通過家教徵文以及家長參與學校活動的情況,圍繞「教育子女好、以身作則好、配合學校好」等三方面內容,評選出優秀好家長給以表彰。並利用家長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先進典型作正面引導,召開家教經驗交流會,邀請優秀好家長進行現身說法,介紹家教經驗,交流學習體會,暢談學習心得,讓家長認識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無形而又直接地影響著孩子。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養成教育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做好的事,但只要有恆心、有愛心、有熱心,並不斷努力,總會出成果。城市也好,農村也好,我想,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遇到的困難會越來越多,那麼就讓我們與時俱進,為培養合格的二十一世紀競爭人才而努力奮斗!
B. 如何培養農村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策略研究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素質教育的一項基本要求。新課程改革也對學生的習慣培養做了常規性的要求。我感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應當滲透在學校教育、學科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並具有由淺入深,步步遞進的教育層次;明確的行為目標、具體細致的訓練方法,且通過持之以恆的教育培養,真正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學習習慣,進而形成受益終身的良好習慣。我校地處邊遠的農村,家長們忙做農活,疏於對學生的指導,大部分家長不識字,加上家長普遍有讀不讀書照樣掙錢的觀念。導致農村學生普遍學習習慣較差。因此我認為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轉變家長的觀念。小學階段的孩子,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通過不斷培養,良好習慣就會從不自覺到自覺,從被動到主動,最後內化為自身的一種素質而長久地固定下來。壞的學習習慣總在無意識地機械重復中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靠有意識地一次次自覺練習而鞏固。學生學習習慣的好壞其實取決於學生所處的學習氛圍和對他們的學習要求。我們要在每期開學時就召開家長會,作好家長的思想動員工作,讓家長們配合學校共同督促學生學習。包括檢查學生的家庭作業,督促學生按時到校上課,盡量少讓孩子做農活等。打消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就是老師的事的念頭。確保家校合作,共同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二.從聽說讀寫幾個方面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一)農村學生良好寫字習慣的培養1.首先要培養寫字的興趣學習寫字,要把字寫好是一個長期工程,不是短時間可以完成的,在學習過程中,能不能持之以恆,是決定能否成功的關鍵。要讓生性好動的孩子喜歡寫字,並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必須重視學生寫字興趣的培養。2.感悟、啟迪通過展示一些名家作品,讓學生在美的作品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請一些好的書法老師來上課,從直觀中對進行。3、描、摹要讓學生掌握字的結構,就要讓學生認真觀察字的筆畫,字的結構,並且讓不斷地描、摹,進而鞏固對字的認識。4、給學生寫字方法的指導。(1)培養正確地執筆、運筆。以示範法講明筆畫的提按、轉折、輕重、緩急等用筆運筆及過程。(2)以圖示說明"點、橫、豎、撇、捺"等基本筆畫的起筆、運筆、收筆的書寫過程。(3)對偏旁部首的寫法分別執教,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練習。5、鼓勵學生將練字進行到底。注重練習,講求實效,練習是掌握書寫技能的主要途徑。只有反復練習,才能熟練地把握書寫動作,掌握漢字的結構規律,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理想效果。(二)農村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1、激發興趣,增強學生課外閱讀的動力。 興趣是需求的內驅力,只有培養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濃厚興趣,學生才會已積極主動的心態,投入到課外閱讀中去。榜樣能使學生產生看齊的向上心理。平時,老師可以有意地向學生介紹古今中外熱愛讀書的一些名人名家:如文學家高爾基、偉大領袖毛澤東、大作家老舍、葉聖陶、冰心;也可以在班中樹立典型來激勵學生,使學生逐漸認識到只有多讀書,肯讀書,才能有較高的閱讀能力,鼓勵學生熱愛書籍,從書籍中汲取無窮無盡的語言營養,精神食糧。 賞析片段,激發興趣。教師擷取文中精彩片段,有聲有色地向學生朗讀,或介紹文章的開頭、結尾,來激發學生對文章閱讀的興趣。 活動激趣。開展與課外閱讀有關的活動,在有趣、豐富瘋狂學習的活動中,學生體會到課外閱讀的樂趣。 展示成果,激勵學生閱讀興趣。小學生課外閱讀,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獲外顯,得到老師、家長、同學的認可與贊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從而激勵學生的閱讀興趣。(三)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能力。走進小學課堂,合作學習似乎成為一種時尚。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形式上成為有別於傳統教學一個最明顯的特徵。但開展合作學習之後所引起的一系列問題,更應該引起我們的思考。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教學場面:討論時,學生各說各的,學生不善於獨立思考,不善於互相配合,不善於尊重別人的意見;學生匯報,教師依次聽取匯報,匯報完畢,活動便宣告結束。那麼在小學課堂中,怎樣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怎樣將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落到實處?如何培養學生學會與人合作的習慣和能力呢?我們認為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必須要以學生為主體,同時又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1.營造寬松愉快的合作氛圍。 研究表明:在心情舒暢的狀態下學習工作,才能思路開闊,思維活躍;而在情緒低落時,思路狹窄,思維遲鈍。同樣,學生也只有在寬松、和諧、自主的環境中學習,才能敢想、敢說、敢做、敢懷疑、敢標新立異。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無拘無束地展開討論,必須轉變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建立平等和諧、民主友好的師生關系,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學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就要因題而異,通過巧妙的誘導,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探索慾望。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 培養協作互助的合作意識。 語文 知識無處不在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養成與人合作的習慣。教師要有意識地創設有利於合作的活動,促進學生合作能力的提高。3、要激發學生共同探索的合作慾望。 課堂合作學習中應把質疑、釋疑作為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通過對學生質疑問難的指導,讓學生學會從知識的探索與對比中提出問題,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學得更為主動、更為深刻。 4、提高思維訓練的合作效率。 小組討論是合作學習的核心,小組討論質量的高低直接反映和決定合作學習效果的優劣。在教學設計和實踐中,教師要善於把握好討論的契機,選擇好討論的內容,使討論成為深化課堂教學、促進合作交流、參與互動、發展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5、增強思維創新的合作能力。 交流是小組討論的拓展與延伸。要想實現「有效合作」小組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小組合作如果缺乏交流或交流不暢,合作過程中就容易產生問題。 在小組討論中,學生往往對一些問題有不同的見解,得出的結論也不盡一樣。 (四)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聽的習慣「聽」是「說」的前提,沒有「聽」,就無從模仿「說」。只有聽得清,聽得懂,才能說得准,說得好。因此,培養學生用心傾聽他人說話是至關重要的。在學習中,我們著重培養小學生三種聽的習慣。 1.課堂上靜心聽的習慣。 2.仔細聽的習慣。 小學生聽課,往往只滿足於「聽到」,而不注意聽清楚。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聽清」。 3.善於傾聽他人的習慣。在課堂上,學生有很多聽其他同學說話的機會。但小學生有意注意較弱,維持時間較短,特別是在聽同學發言時易走神。教師在課上要避免枯燥操練,要多用「有意點叫」、個別提問,對活動與集體操練應頻繁交替使用。同時在教學內容上設置「牽制性」提問,「逼」學生專心聽他人說不聽,就無法參與。 還可請學生指出發言者哪兒講錯了,該如何糾正等等。學生在認真傾聽他人說話時,其實也是在訓練自己的思維,把自己攝取的信息整合起來,從而達到准確思維的目的。 (五)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說的習慣 積極參加語言實踐活動,是學習所必需的。從心理學、生理學角度來看,小學生心理障礙和怕羞感少。這正是培養大膽開口講的有利條件之一。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說的習慣,可以由以下幾個方面: 1.課堂上積極發言的習慣 因此,教師就應該抓住時機,充分運用教材,從起始年級,培養學生良好的說的習慣。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克服緊張心理,教師在課堂上必須學會寬容,不能有錯必糾。教師可以用各種鼓勵的話語,激勵學生回答問題的信心,學生的參與熱情馬上會高漲起來。2.課後堅持自由會話的習慣 每周利用班會課的時間,每小組輪流由一位學生為中心發言者進行自由會話或提出問題讓其他同學回答,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在眾人面前說話的機會。由於自由會話中存在著信息差距,這便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聽說機會,天長日久,各有所獲。 3.把語文學習同實際生活緊密聯系的習慣 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在用到語文,因此要培養學生做個有心人,處處學語文,處處用語文。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的最基本的保證。它也是一種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小學教學不僅僅是教與學的結合、聽與說的結合,同時應注意課堂與課外的結合、校內與校外的結合。從起始階段,就要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學習的好習慣。
C. 如何培養農村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方法簡報
一、身教重於言教
教師的行為對兒童品德形成有決定性的意義,教師做的常常要比他們對兒童說的起著更大的影響作用。正所謂「身教重於言教」。小學生愛模仿,他們接觸得最多的人之一就是老師,老師是學生模仿最多的對象,所以要培養小學生的良好習慣,教師首先自己要做學生的表率,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學生遵守的規范,教師首先要做好。比如,農村小學生家庭以務農為主,家庭中成年人大都是體力勞動者,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少有時間料理家務,收拾整理房間。學生從小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長此以往,也養成了不講衛生的陋習。隨地吐痰、亂扔垃圾、飯前便後不洗手、不勤剪指甲、衣衫不整、蓬頭垢面。針對這些情況,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教師自己必須做一個講究衛生的人。我的做法是:每天衣著整潔,還要上淡妝,把個人的外在美和內在美充分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一見到老師就感覺耳目一新。有一次中午我換了一套衣服,當走進教室時,突然教室里爆發出一句:「哇塞,老師您好漂亮!」我無聲地回之一笑,幾天後我發現班的學生面貌變了,他們上課前用抹布把講桌擦乾凈,教本、作業本擺放井然有序,臟東西不亂丟,教室里、校園里發現垃圾隨手撿起……在我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學生漸漸地形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二、營造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
要想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必須有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良好的育人環境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有機結合。家校合作,是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重要途徑。如果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能形成合力,學生的良好習慣就難以養成。比如,有一次,我從縣城回學校,火車上對面正好坐著一對母子,一路上他們嗑著瓜子、吃著水果,卻將瓜殼果皮扔在了地上,列車員過來訓了他們一頓,那位母親轉過來罵自己的兒子,老師是怎麼教你的?說得理直氣壯,我聽後感慨萬千。老師在學校里不但反復講,而且身體力行。可是這位母親沒有給孩子起到榜樣作用,反而使孩子受到了負面影響。
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輝,一件事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素質。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忙於工作和生活,無暇照顧自己的孩子,家長以為把孩子交給老師,就萬事大吉了,什麼責任都沒了,而忘記了自己作為家長的責任,忘記了自己對孩子的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我認為只有多方配合,教育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循序漸進,以嚴為主
我認為,習慣是在不斷重復和練習中逐步形成的,要有計劃地一步一步地實施,才能形成一個好習慣。因為,幼兒園、小學時期,孩子還是比較聽話、好訓練,容易養成好習慣,這時要以嚴為主、循序漸進。例如,剛入學時就要求學生書寫認真,讓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書寫的習慣。隨著學習內容的升級與年齡的增長,要求學生做作業認真仔細,形成做事嚴謹的良好習慣,接著培養學生的良好思考習慣、預習習慣,這些良好的習慣都是在循序漸進中形成的。教師要從常規抓起,從一點一滴做起,使學生養成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遵守紀律、遵守社會秩序、維護社會公德、勤儉節約、愛護公物、助人為樂、關心他人的良好習慣和品質。
四、方法靈活,引導得當
小學生年齡小,不能很好地辨別是非曲直,不懂得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不懂得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容易造成思想和行為的迷誤和偏移。而學校教育就好比指引學生思想的指南針,將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引入正確的軌道。我在訓練中力避單一的說教,而是採用豐富多樣的方法對學生思想進行引導,以激起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
教師可以通過國旗下講話,晨會、班會、出黑板報、櫥窗、 少先大隊活動、思想品德課和語文課等多種渠道,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讓學生明白養成良好習慣的好處以及重要性,幫助學生樹立明確的行為目標。例如,我看到有的學生隨手扔垃圾,不注意保持環境衛生,便採用以下方式�ρ�生進行教育。我在思想品德課上讓學生觀看了幾個短劇,劇中敘述了扔下的垃圾被車拉去倒入河裡,河水被污染後,河裡的小魚有的死了漂在河面上、有的在水中掙扎著。隨後讓學生討論交流:小魚為什麼死了?怎樣才能讓小魚快樂地生活?學生各抒己見、興趣高漲。通過這樣的教學,原本很抽象的道理便變得十分淺顯易懂,學生也由此明白了養成「不隨手亂扔垃圾」這一良好習慣的重要性。
總之,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良好習慣的養成並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也不是學校單方面努力就能夠達到預期效果的,這需要學校和家庭互相緊密配合,也就是教師和家長互相配合,通過堅持不懈的教育,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習慣
D. 如何培養農村小學生的語文閱讀習慣
其實我覺得農村的孩子絕大多數在語文方面能力都比較薄弱,我認為理由是農村孩子不重視閱讀,可能在理化方面有很強的鑽勁,但是在文科方面興趣很淡。俗話說,一個好的閱讀習慣讓人受益終生,首先應該從小抓起,我認為從小學生抓起是非常必要的。我認為可以採取以下措施,一是獎勵制度,我覺得應了一句話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如果讓他們看到學習語文的甜頭,可能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再慢慢把他們牽引到學習的方向上來。其次,我認為是多閱讀。如果只是灌輸一些語文只是可能會讓課堂枯燥許多,不如換一種方式,讓他們開始讀書。我指的書,不僅僅局限教科書,可以是漫畫,可以是故事,反正是一切能讓他們產生濃厚興趣的東西,讓他們把閱讀當成一種習慣,慢慢的,當他們進入書的世界時,他們會產生由衷的熱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然後你就可以慢慢引導了。這只是我的一點建議,我也是師范生,今年大一。在南京師范大學。很願意和你一起交流,我的QQ是2572188493
E. 如何培養農村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策略研究
一、問提的提出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由此可見,一個好的習慣對人的一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人有限的一生中,兒童時代是一個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也是最佳時期,如何在這一時期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礎,是需要基礎教育工作者必須認真思考並努力實踐的。
如今的社會,獨生子女逐漸增多,孩子智力因素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小,良好的習慣等積極的個性特徵——非智力因素日益重要。國內外教學研究統計資料表明,對於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學習的好壞,20%與智力因素相關,80%與非智力因素相關。學會學習比學習知識更為重要,教學生學會學習將使學生受益終身,而會不會學習往往取決於學生學習習慣的好壞,學習習慣好,則學習自覺性比較高,學習認真,學習效率高;學習習慣不好,則學生自覺性差,隨之產生一系列的問題,自然就不會學習。
我們臨江小學的學生主要來自農村,而且留守生多,大部分家長都長年出外打工,他們家庭教育觀念的不強,有的家長認為教育孩子只是學校的事,只讓這些孩子吃飽、穿暖,其他的不重要,有的家長把教育子女的任務交給上一輩,而老一輩對孩子都過於溺愛,因此,大部分孩子學習習慣不太好。另一方面,由於應試教育長期的禁錮,不少教師也忽視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而是一味追求高分,採取一些急功近利的教育手段,例如「滿堂灌」、「題海戰役」、「批評加教訓」等,使不少學生養成了上課開小差、作業潦草,撒謊逃避等壞習慣。
為了改變現狀,為了更好地落實新課改理念,使學生認知並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自己的終身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我們提出了《農村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策略研究》這一研究課題。
二、課題界定
1.習慣:所謂習慣,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指由重復和不斷的強化而長期逐漸養成的,一時不易更改的行為、傾向,並且能為完成某種工作而鞏固下來的一種需要。
2.學習習慣:是指學生為達到學習效果在學習活動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行為方式,它一經形成就將成為學習活動的一種自動傾向和需要,並自動地表現出來。學習習慣的養成就是引導學生對學習品質、學習能力、學習方法的長期習得,使之形成比較穩固的學習行為。
3.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種高度自覺的、主動的、自主化的持久的行為方式,它是一個人學習品行的重要部分。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一個人成長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是學生智力發展的橋梁,也是培養學生創造精神的重要手段。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是一個嚴格訓練,長期積累,逐步上升的過程,隨著學習習慣的逐漸形成、成熟、定型,最終成為學生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課題將根據素質教育理念,結合我校學生的學習習慣現狀,在研究好基本學習習慣培養的基礎上,著重抓好語文、數學、綜合學科的學習習慣培養。
三、研究的依據
1、現代教育心理學的有關理論。
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為:首先,個體的學習習慣是個人內部互相適應的一種自動化行為的動力系統,習慣一經養成,人們的優勢心理反應是維持一種習慣而不是改變這種習慣,這是學習習慣形成遵循的規則。其次,個性因素中性格也是形成學習習慣的重要條件,其中意志特徵的影響特別明顯。而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個性培養的黃金階段,農村小學生因許多因素,會養成一些不良的學習習慣。
2、名人名家的有關教育思想
少年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孔子
什麼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育家葉聖陶
事實上一切教育歸根結蒂都是為了培養人的良好習慣。——教育家洛克
人們的思想大半取決於他們的傾向,他們的言談話語取決於他們的學識和所吸收的見解。但是他們的行動卻遵循平日的習慣。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無疑,幼年時期開始的習慣是最完善的,我們稱之為教育。教育其實是一種早期的習慣。——英國著名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
3、政策依據
《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扎實推進素質教育」這一章節明確指出:小學教育要「從行為習慣養成入手」。
四、研究的目標
1、提高教師對習慣培養重要性的認識,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意識,明確良好學習習慣的要求。
2、探究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有效策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3、探索小學生學習習慣的評價方法,促進良好學習習慣的鞏固發展。
五、研究的內容
1、學生學習習慣的現狀調查與分析。運用課內外調查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問卷調查、訪談,了解學生學習習慣的現狀,並進行歸因分析。
2、開展課題組教師的培訓,更新教育觀念,學習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相關教育理論,明確學習習慣培養目標和內容。
3、積極開展研究活動,探究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有效策略。
4、探索提煉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評價方法。
六、研究的對象和方法
1、研究對象:臨江小學1——6年級全體學生,並將一(1)班、二(1)班、三(2)班、四(2)班作為課題研究的實驗班。
2、研究方法:
⑴.調查法
課題開題前,設計問卷進行相關調查。了解存在的主要問題,學生情況,教師和家長的能力、水平和實踐經驗。同時,還要了解與學習習慣培養有關的理論和做法,制定切實可行的實驗方案,進行可行性研究。
⑵.個案分析法
對個別學生存在的問題做好個案材料的積累、分析,進行個別指導。
⑶.行動研究法
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要與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緊密結合。要注重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實踐中開展研究,解決實際問題。注意邊研究邊總結,對實驗效果進行評估,調整方案,修改計劃,再進行研究。
七、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 准備階段(2011.3—2011.11)
1、成立課題組,搜集相關資料,確立研究課題,擬定實施方案,申報課題,進行課題論證。
2、組織課題組成員參加培訓,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學習和理解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的相關教育理論,明確學習習慣培養目標和內容。
3、進行小學生學習習慣的現狀調查,分析不良習慣的成因。
第二階段:實踐研究階段(2011.12——2011.7)
1、修改課題方案,啟動研究,指導教師將新課程理念轉化為教育行動。
2、運用個案分析法 、行動研究法循序漸進地開展研究活動,探究培養 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有效策略。
3、通過課堂教學考察、家訪、教師觀察等活動,探索提煉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評價方法。
4、不斷進行階段性的反思和總結,在行動研究中歸納研究成果。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11.8——2011.12)
1、做好實驗的後測及效果的評估。
2、進行檢測,數據處理和分析,形成成果。
3、撰寫研究報告,收集整理論文、案例,編印成集,准備結題活動。
八、研究的結果與分析
(一) 進行了農村小學生學習習慣的現狀調查並作了具體分析。
為了全面了解農村小學生學習習慣的現狀,使課題研究更有針對性,課題組在第一階段進行了問卷、座談、走訪等對小學生的學習習慣進行了調查。先通過語文、數學教師在平時教學中的觀察所得,對學生的有關學習習慣進行分析,接著隨機抽了3個班的學生,按照事先擬定的問卷進行了問卷調查,後來每個班又組織五名學生個別座談,走訪了部分學生家長。經過多方面的調查、分析,我校學生學習習慣的現狀如下:
1、學習習慣的基本狀況
(1)學生的認知狀況。所有的學生都想自己成為一個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的人,但限於一年級兒童的年齡和認知特點,他們並不能很好地認識到良好的學習習慣對自己今後發展的重要意義。在大部分學生的意識中,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只是為了得到一個好成績,只有10%的學生能較好地說出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在各方面幫助自己。二年級20%能夠說出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在各方面幫助自己,四年級的學生占的比例稍多,有55%的學生明確其重要性,但未必有好的學習習慣。這說明了我們課題研究的第一個緊迫的問題就是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逐步樹立學生正確的意識。
學生都能說出哪些習慣是好的,哪些習慣是不好的,說明他們具有了辨別的能力,但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中,67%的學生處於說得到,做不到的狀態,反映了學生的良好學習行為習慣還沒養成,也告訴我們,要在教學中對兒童進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必然是長期的和反復訓練的過程。
(2)不良學習習慣的表現
①作業習慣比較差
能做到「一尺一拳一寸」的學生不多,很隨意,特別是握筆出現了一些怪姿勢,如:三指頭掐筆,筆桿向前傾或豎得筆直筆直,大拇指壓住食指,中指用力頂住筆桿的地方竟到了第二個骨關鍵處,發倒筆的現象嚴重,寫出的字跡不能達到勻稱、端正、美觀的效果。
做作業時,特別是家庭作業拖拉,耗時長,做一會兒,「玩」一會兒,不能一次做完,效率不高,做完後沒有認真檢查的習慣,包括考試也一樣。
②認真傾聽、做筆記的習慣欠缺
上課能認真聽老師講課的習慣是很好的,但許多學生不善於聽取同伴的發言,至於評價或補充意見就更談不上,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往往只顧自己想發言,而不聽他人在說什麼,以至於自己站起來回答的與前面某人回答的一模一樣,他都渾然不知,說明沒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
做筆記的自覺性很差,幾乎一半的學生沒有預習筆記、聽課筆記,老師不說「請做筆記」就不知道動筆。
③積累的習慣還沒普遍養成
「新課標」對積累提出了要求,可是,不僅只有部分教師重視這一習慣的培養,而且還存在著這樣一些問題:只重視課內積累,不重視課外積累;只重視課後積累,不重視課前積累;只重視書面積累,不重視讀、誦積累;只重視積累的形式,不重視積累的作用。
④閱讀的習慣存在問題
有些學生閱讀面狹窄,除了讀課本外,幾乎沒有讀其它的書。學生普遍默讀速度太慢。80%的學生朗讀不自信,錯誤現象嚴重,更談不上有感情地讀。學生對精讀的基本要求和程序不明確。
學生基本上沒有課前預習的習慣,總是等待老師提要求或一起上新課。即使少數學生有課前預習,也只是讀讀課文而已,沒有「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隨著年級的增高,舉手的學生越來越少,而且越「鼓勵」越不願意舉手。
⑤缺乏學習的內驅動力
許多學生都是在老師的督促下參加學習活動,一旦老師把注意的視線轉向別的學生,他就不能自覺地參與學習活動,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回家後,由於農村父母文化層面低,農活多而雜,又由於很多學生是留守生,父母根本無法面對孩子的學習,所以回家後的學習更是不自覺,甚至滋生了很多毛病,比如:撒謊、搪塞等。
2、不良學習習慣的原因分析
(1)家庭方面的原因
不良的家庭環境和教育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影響很大。農村的經濟條件有限,對孩子學習的投資少。家長的認識水平低,例如:給孩子買課外書覺得浪費。家長不能言傳身教給孩子示範,例如:很少有家長讀書、看報,回答孩子的提問,有些家長不懂教育方法,孩子在思想上走入誤區,不能正確引導,導致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另外,父母外出打工對孩子學習的影響更大,我校六(3)班49人中,父母都不在身邊的有11人,佔22.4%;父母中只有一人在身邊的有13人,佔26.5%。這些缺少父母關心的學生中,有50%的學生學習習慣不好。
(2)學校方面的原因
學生在書寫、傾聽、預習、積累、作業、閱讀等習慣方面存在的問題,跟老師的教育也有直接的關系。在調查中發現,一些教師存在如下問題:①有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心中只裝著教案,沒有注意調控課堂紀律,沒有採取有利的措施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②有的教師教法比較陳舊,教學內容枯燥,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沒有確立,課堂氛圍不夠民主、和諧,致使部分學生思維不活躍,發言不積極;③有的教師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提出的要求不明確,學生不明白這種良好學習習慣的內涵,自然也不知道怎麼做;④有的教師不注意以身示範。⑤教師的培養措施不多,效果不是很好。
(3)社會和自身方面的原因
由於成長中的少年兒童缺乏全面正確的分析、判斷能力,一些不適合學生接觸的文化場所和文藝作品,也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形成產生不好的作用。另外現在的孩子大都缺乏吃苦的精神,他們不懂得該如何聽課、寫作業,不願意花時間鑽研。
(二)制定了《臨江小學學生學習習慣的基本要求及培養目標》,師生明確了其目標和內容。
選定了研究的課題後,學校認識到要讓課題研究有實效,教師和學生在懂得培養良好學習習慣重要性的基礎上,還必須明確學習習慣培養包含的內容要求和應達成的目標。為此,學校通過教師專題會進行學習討論,根據我校學生的學習習慣現狀,課題組綜合各方面情況,研究制定了《臨江小學學生學習行為習慣的基本要求及培養目標》,並把學習習慣培養的內容要求列印成學習材料,發給每名教師,要求能銘記於心,隨口能講;還通過主題班會和學校的廣播、宣傳欄等對學生進行宣講,要求學生熟記習慣內容,明確習慣要求。(《臨江小學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目標及基本要求》具體內容見附表1)
(三)探索歸納出了培養農村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有效策略。
1、學校對學習習慣培養的管理策略。
許多專家常說:學校課題研究工作是一把手工作。其實是說課題研究要學校校長重視,只要校長重視研究,積極組織安排好研究活動,課題研究一定是有效的。我們學校在校長的帶領下,積極從學校管理上採取措施,真抓實干,形成了促進良好學習習慣的管理策略,確保課題有序有效的進行。
(1)健全制度重培養。
為了保證課題研究不走過場,取得實效,學校制定並健全了課題研究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如:《臨江小學教科研工作制度》其目的是讓每一位教師都能參與研究,形成「人人有課題」的工作氛圍;《臨江小學課題組研究制度》中要求課題組教師和實驗班教師定期參加活動,定時間、定地點、定主題、定中心發言人,做到每次活動態度認真、積極,並按時收集、整理、研究資料,及時進行交流,以提高研究實效的目的;《臨江小學教師教科研成果獎勵條例》、《臨江小學教科研積極分子評選辦法》目的是為了激發全體教師努力鑽研教育教學業務,踴躍參與教育教學研究,努力取得教育科研成果的獎勵制度。
除了以上的一些管理制度,我校課題組還制定了《課題組成員學習培訓研究制度》、《課題組課題研究例會制度》等,從制度上保證了課題研究的順利實施。
另外,學校要求各班主任抓住小學生好勝的心理特點,建立有效的激勵制度。例如開辟各種評比專欄,給課堂上認真傾聽、積極發言、注意力集中的學生每周送一朵小紅花,每兩朵紅花送一張笑臉,每三張笑臉送一面紅旗,一學期下來,比一比誰的紅旗多。以此作為評價優秀學生的重要內容之一。這樣對學生進行公正、公開、公平的評估,充分調動了學生的進取心,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
(2)教學常規重培養
備課要求:所有任課老師應結合自己所教學科內容的實際情況,教案中要有體現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內容,不同的學科培養習慣的內容應有不同的側重點,並且將教案中是否有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內容作為評定教案優、良、中、差的指標之一。
上課要求:學校要求老師在課堂上應時時注意規范學生讀書、寫字、聽課、做筆記的習慣,著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下課鈴響,老師應提醒學生准備下一節課所需的書本。
評課要求:對教師上的公開課、示範課、教研課在評價時,要將在課中是否有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是否有習慣培養的指導,作為評課的重要內容之一。學校還專門制定了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課堂教學評價表。
作業批改要求:所有任課老師在批改作業時都應從學生答題的正誤、書寫、格式三個方面進行批改評價,並時常配有簡單的文字、圖案進行鼓勵,改變過去只用「√」「×」作為評價的簡單做法。
我們知道過程決定結果,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做到了全面滲透學習習慣培養的內容,使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成為了全體教師的重要任務。
(3)班級管理重培養
班級是習慣培養的主要陣地,學校對各班級提出要求:
班會活動課管理:要求每班每學期開展以「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為主題的班會活動不得少於八次,由政教處定時檢查,並與每月評選「優秀班級體」掛鉤。
班級日常教育管理:在日常教育活動中,我校做到了「三結合」:背誦歌謠與行為教育相結合,領導、教師監控與學生會幹部管理相結合,班委會幹部負責監控與學生互相督促相結合。
這樣持之以恆,不斷強化訓練,使學生在提高自我教育能力的同時,逐漸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4) 優化環境重培養。
校園是師生生活學習的地方,校園環境是豐富的育人資源。我校努力構建優美、高雅的校園環境,做到整體布局、精心設計,讓每一面牆壁,每一個角落都能發揮獨特的育人功能,讓全校師生在享受美麗的環境的同時,陶冶情操,「潤物細無聲」地影響著師生的行為和思想。
學校利用現有條件,在校園圍牆上、教學大樓的牆壁上都寫上了體現學校辦學的理念和習慣培養主題的標語。優美的文化長廊、活動展板上,一段段文字描述,一幅幅人物畫面,展現著學校學習習慣培養的思想,張揚著學生熱愛學習、學會學習的榜樣力量。這些無聲的語言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打造教室氛圍,營造培養環境。學校要求各班教室的布置各具特色,營造學習習慣的培養氛圍。文化專欄豐富多彩,牆面標語激情洋溢,卡通圖案妙趣橫生,有關於書寫展示的,有關於作業評比的,有關於背誦課文的,有關於上課傾聽的,有關於閱讀積累的……每個內容都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名字,而且年段培養目標的特點非常突出,低年級有「把紅花帶回家」「我進步、我快樂!」「我最棒!」……中年級有「品品擂台」 「纖纖秀場」「勤積累、巧運用」「一朝習慣、萬事易辦」……高年級有「墨香台」「我采擷的」「如蜂采密多積累」「今天你提了幾個問題?」……這些激勵性的語言無疑像一針針催化劑,鼓舞著學生不斷規范自己的學習行為,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F. 淺談如何培養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摘要:在農村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教學的一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習習慣;教學環節
眾所周知,由於地域的限制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使得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水平與城市教學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同時,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階段,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筆者在近幾年從事農村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實踐中發現以下問題:不少低年級學生一讀書就結結巴巴,一說話就抓耳撓腮,一動筆就東拉西扯等。那麼如何幫助學生改正這些不良習慣,提高他們的基本語文素養呢?下面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農村教學經驗談一談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的五點看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意識
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意識,就是要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反復的教育,使學生明白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促進一個人全面發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學習習慣將使人受益終身。總之,只有讓學生建立起學習習慣重要性的意識,才能為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另外,在培養學生習慣意識的同時,教師要讓學生明白: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需要持之以恆,遇到困難時不能半途而廢,讓學生有足夠的思想准備。根據科學家的研究,一個好習慣的養成要21天時間,但這只是一個平均數,由於每個人的努力程度不一樣,養成的習慣不一樣,,所用時間肯定不一樣。所以,在這個過程中,為了養成好習慣,就要不斷地強化訓練,反復抓,抓反復,做到步步到位、環環相扣、隨時檢查、久而久之,良好的學習行為得到內化,使學生真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學會經常遇到有學生問某個字的讀法,這時教師不妨不急於告訴學生答案,而是引導學生去查字典,讓學生明白字典是最好的老師,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成遇到不認識的字就及時查閱字典的習慣。
教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影響學生學習習慣形成的因素眾多,其中教師的指導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形成起著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教師的指導,不僅影響著學生學習習慣的內容和性質,而且教師榜樣的作用,在無形中影響著學生學習習慣的形成。比如,我們會發現,平時書寫工整的教師,他的學生作業也很整齊認真,朗讀水平高的教師,他的學生經常能在朗讀比賽中獲獎。甚至,有人可以根據學生的字跡可以推斷是哪位老師的學生。由此可見,教師的榜樣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
另外, 對於能對好習慣堅持不懈的學生應該隨時進行表揚,在學生中樹立榜樣,這樣就能讓學生明確努力的方向,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抓住教學的各個環節,環環相扣
在教學活動中嚴格訓練學生,是學生養成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基礎。教師應抓住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 從預習到聽課, 從作業到閱讀, 從復習到考試, 對學生進行有目的、 有步驟的訓練。比如通過多種手段提高課堂的吸引力,在教學古詩《 暮江吟》是這樣做的,在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課文,畫一幅關於這首詩 的畫,在課堂教學時 ,讓學生針對自己的畫說說為什麼這樣畫,從而了解詩歌所表現的意境 ,達到深思、多問的教學目的,教學效果良好。因此,教師應該對教育教學方法進行創新,讓學生學習起來不乏味。
注重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共同培養學生好習慣
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形成,與家庭教育的作用分不開,這就需要教師密切聯系家長,請求家長的配合,共同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的神情舉止、思維軌跡,有些是教師抓不住的,而家長往往能細微的觀察和注意到,並及時對孩子教育。同時家長也應該為孩子提供必要的學習條件,比如學習工具、一些必要的書籍,努力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只有教師和家長配合好,才能鞏固好孩子的良好習慣。
採取科學方法矯正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
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同時,要善於發現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及時採取科學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矯正。比如,學習時 坐不住是很多學生常見的一種壞習慣。有的家長會說:學習就是學習,不許站起來。但不起什麼作用。有位媽媽非常有智慧,她對孩子說:你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你能夠學習好。你 1 個小時站起來10 回,是不是太多了?能不能讓我看到你 1 個小時只站5 回?孩子知道媽媽注意他了,就說:5 回就 5 回。第二天做作業,兒子果然只站起來了 5 回。媽媽說:喲, 我兒子真了不起, 一天就改了一半,進步太大了, 我看你站 4 回也能做到。孩子說:4 回就 4回。 慢慢地, 孩子做作業時不站起來了。這位媽媽的經驗給了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示:幫助學生矯正不好習慣需要足夠的耐心和堅持不懈的努,當採用科學的方法時,可以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總之, 小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過程,教師要抓住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由易到難。同時,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個人全面發展的基礎,學生一旦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將使他們終生受益,故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一項刻不容緩的教學任務。
G. 如何培養農村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方法簡報
1、預習。預習既是學來習方源法問題,也是學習習慣的問題。預習的內容很多,如:課前要預習生詞、課文和語法內容
2、聽課。聽課是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聽課效率高的學生往往能夠在課堂上掌握教師講授的大部分內容
3復習與總結。課後要進一步理解課上所學的內容,如整理筆記、復習重點和難點;熟讀或背誦重要句子
4學習時要全神貫注 - 玩的時候痛快玩,學的時候認真學。一天到晚伏案苦讀,不是良策。學習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補充能量。學習之餘,一定要注意休息。但學習時,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腦並用。
5學習分類 - 對於已學過的知識就應該掌握好並適時的做好復習,知識越多也就越不好分開,記憶遺忘的速度會很快,應該分類。把兩大類分開就好,一是不易掌握的知識,要想完全掌握就一定要理解和不厭其煩的復習;二是完全靠自己的的記憶而掌握的
H. 如何培養農村小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農村小學教育因教學設施不足、教學觀念滯後,及教育手段陳舊等原因,導致版農村小學教學質量權不高,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已經成為現在農村小學教育非常重要和迫切的任務。本人在教學期間不斷實踐總結,深深地感到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提高教育質量乃至學生的整個教育過程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應當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結合不同學科特點和學生特點進行適合的教育方法,可以嘗試由淺入深,步步遞進的教育方法;通過持之以恆的教育培養,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能夠受益終身。我認為培養小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培養學生思考的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具有思考的能力和習慣,這是一種自覺、主動的學習方式,它往往成為評判一個學生學習能力的一部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一個人的成長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養成思考的良好習慣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方法,也是培養小學生創造能力的重要手段,對小學生來說將是受益匪淺,能讓他們獲益終身。
I. 如何培養農村小學生學習語文良好的學習習慣的論文
分清來中心論點和分論點:分論一般自位於段首或有標志性詞語: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論點的表述形式:有時題目就是中心論點。一篇議論文只有一個中心論點。
第五、通過論據來反推論點:論據是為證明論點服務的,分析論據可以看出它證明什麼,肯定什麼,支持什麼,這就是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