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課堂如何傾聽

小學語文課堂如何傾聽

發布時間:2021-01-20 13:50:13

㈠ 聯系課堂教學,談談小學低年級語文寫話指導中運用了哪些方法

著名教授錢理群曾說:「語文應是一種精神漫遊,應該是好玩的,有趣的。」可一提到作文,很多學生便騷手撓耳,哎聲嘆氣,不知從何下筆。為什麼學生會是這樣的反應呢? 「本者根也,根者本也。根本不培,何期美果乎?」低年級寫話是作文的起步,假如從小學一年級就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與寫作能力,學生也許就不會有那麼多感慨了。我覺得低年級學生的寫話指導,應從一句話開始。對於農村小學學生,這一點尤其重要。
一、聽懂一句話
在許多語文課上,我們都能看到這樣的情景:在精心創設的情境面前,孩子們爭先恐後,急於表述自己觀點。當老師喊別的同學發言時,他們會發出一聲長長的嘆息,然後與前後左右同學竊竊私語;或沒等別人說完,就跳著喊著舉起了手……課堂上一片熱鬧。真正能坐著傾聽別人講話的孩子不多。缺少了「傾聽」的語文教學,我認為是很大的遺憾。
「傾聽」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只有會聽、聽懂、能聽出問題,才叫善於學習。因此,「聽」是語文教學的第一步。寫話教學首先也要教會學生善做『傾聽者」,只有聽清楚、聽明白,才能架起通往寫話的橋梁,提高寫話的質量。
1、引導學生聽清意思
我對一年級學生提出上課要「眼睛看老師,耳朵聽老師講話」的要求。最初,課堂上老師提問或同學講話後,可以問問他們,老師提的是什麼問題,你的同桌說了什麼或要求把剛才兩個同學說的答案再連起來說說等,讓學生就聽的內容進行簡單的重復。以此引導學生去努力聽清別人講話的內容並有意記憶,為進一步的說話和寫話教學打下基礎。
有時我還會「無意」間坐到「聽眾」席,真誠地和他們一起聆聽,讓聽者更感興趣。
2、引導學生聽出語感
我會在班上開展聽詞成句的訓練,使學生有動態生成句子的概念,建立句子的正確表象。如在課堂上教師提供寫著各種詞語或標點符號的卡片,讓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開展找朋友的活動,每個學生分得一張卡片,通過合作組成一個完整的句子,再大聲把本組的這個句子念出來,讓別的組學生去聽辨這個句子對不對,好不好?這樣的游戲能使學生在沒有心理負擔的情況下,興趣盎然地掌握句子的概念。
訓練聽詞成句的能力,不是通過向學生講授詞法和句法,而是要訓練學生的語感,訓練學生對語句「通」和「不通」的敏銳感覺。從一年級開始,就訓練學生的耳朵,一聽就能分辨出句子通不通,詞與詞是不是連得起來。
學會傾聽,善於傾聽是教師指導學生寫好話的關鍵所在。
二、說清一句話
葉聖陶曾經給語文下過這樣的定義:「什麼叫『語文』?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起來,就是語文。」
在孩子幼小的時候就引導他們「寫作」,並且盡早開始,這種寫作,並非一定讓他們在紙上留下點什麼,而是讓他們「說」。一旦孩子學會了說話,那麼「寫」也就順其自然的產生了。
對農村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開口說話並非一件簡單容易的事。有的學生遇事沒話說,有的只會用萍鄉話而不知道怎樣用普通話表達,有的說話過於簡單,有的怕在人前說,有的結結巴巴,語無倫次……這時,教師要有意識地針對學生存在的不同問題,在訓練說話時有目的有側重的去培養扶植,去恰當的引導。
1、在「學」中說。
多給不說、怕說、說不好的學生機會,降低要求,從說好一個詞,一句話開始。訓練時先啟發、調動鼓勵不會說不敢說的學生。看到學生忘了說什麼時,教師可耐心地說:「別著急,慢慢說」;當學生結結巴巴說不清楚時,教師可說:「老師聽明白了,我再幫你說一說」;當學生發言膽怯時,教師可說:「你說得很棒,能不能說得再響亮些,讓同學們學習學習?」這是對學生學習信心的激發。無論內容如何,只要說請楚了一句話,就多表揚肯定,這樣他一定會慢慢進步的。對說話不著邊的學生不要一下全盤否定,要先發現閃光點,找出值得肯定的詞句加以表揚,然後再指出說得不好和不足的地方,讓他體會。這樣一來,膽小的敢說了,說得不好的有進步了,一個帶一個,一個影響一個,一天強過一天……課堂發言活躍了,想說話的人多了,會說的也會越來越多。
2.在「玩」中說。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在上《操場上》一課時,我帶孩子們來到操場上,有茵茵草地,明媚的陽光,碧綠的大樹做陪襯,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孩子們無拘無束,心情愉悅,互相追逐、游戲,發生了許多有趣的場面。這時我引導學生自由說說,把自己做游戲時的感覺,游戲後的想法說說,讓每個學生都能說上一句,要求只一個:說完整。這種自由、快樂、和諧的氛圍就成為學生表現自我的最佳舞台。
3.在「議」中說。
教師的評價是十分重要的。美國著名的心理專家威廉斯.詹姆士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教師的評價應以激勵為主。小學生的生活經歷少,口語表達能力較弱。教師們此時更應具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捕捉學生哪怕是一瞬的閃光點,用表揚和激勵的方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呵護學生的上進心,給足時間,讓學生們盡情地傾吐內心的感受,實現生生間、師生間的信息溝通與啟迪,從而超越教材,走出課堂,使學生們形成在日常生活中都能自覺、積極、主動地說話。
訓練農村低年級學生說話要有目的,一步一步螺旋式前進。可採用:大膽說(只要開口,怎麼想怎麼說),說完整(把每一句話、每個意思說完整),說具體(有一定思想內容)三步訓練。只有大膽說,經常說,從說好一句開始,才能達到說完整,說清楚、說具體。
三、 寫好一句話
作文,就是寫在紙上的話,低年級叫「寫話」。任何文章都是由字、詞、句組成的,只有把每個字都寫對了,每個詞都用好了,每句話都寫通順了,整篇文章才能清楚明白。在作文起步訓練中,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過好識字、學詞、寫句關。在作文起步訓練乃至整個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中,要讓學生不管寫什麼都能做到:用詞准確,把每一句話寫通順。
1、抄寫詞句的練習。從書面語發展的演進過程看,首先是識字學詞,然後是連詞成句,連句成段,結段成篇,呈現出一條言語單位逐級擴大的發展軌跡。因此,在學生識字不多、寫字不熟練的情況下,可充分利用課本資源,讓學生抄寫課文中的有關詞語、句子。通過動手操作,形成詞語、句子書寫格式化的心理圖式。抄寫詞語要注意詞的連寫,防止寫錯別字,因為詞語是語言的最基本單位;抄寫句子,要在熟讀的基礎上整句連寫,以形成句感,有些字不會寫,可以用漢語拼音代替,如 「涼shuǎng的風兒鑽進衣lǐng,我知道,秋天來了。」以助於形成書面語感。
2、情境性造句練習。造句是小學生練習寫話的有效途徑。然而,處理不當很可能變成無意義的機械的文字練習。例如用「高興」造句,學生寫出了「我今天真高興。」單純從語言的角度看,這句話完全符合語法要求,如果不加引導,學生就會順勢造出「傷心——我今天真傷心。」「涼快——今天天氣真涼快。」等句子。這在低年級寫話中是司空見慣的。這樣的造句從語言的角度看無可挑剔,但從言語表達的角度看就很成問題。今天為什麼傷心?只要引導得法,學生就會寫出具有一定情境性的句子:「明天媽媽要去廣州打工,我真傷心,眼淚都要流出來了。」這個句子的內涵和質量都明顯高於前句。
3、由仿到創的練習。在課堂教學中,我努力做到「精講多練、由仿到創」。讓學生在讀中積累和吸收新的語言形式,通過動態的言語實踐,把文本語言轉為自己的語言,從而發展語言能力。如一年級下冊《荷葉圓圓》一課中,我在帶領學生充分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發揮想像,仿照書上的格式說荷葉,孩子們充滿個性的話語紛紛道來,寫話本上有了這樣一些美妙的兒童詩:
荷葉圓圓的,綠綠的。
小蝌蚪說:「荷葉是我的涼亭。」小蝌蚪在荷葉下游來游去。
小蝴蝶說:「荷葉是我的舞台。」小蝴蝶在荷葉上翩翩起舞。
小毛毛蟲說:「荷葉是我的大床。」小毛毛蟲在荷葉上做著美夢。
4、觀察生活練習。一雙亮眼睛,發現身邊事;一顆敏感心,體悟身邊事;一支小妙筆,記錄身邊事。一、二年級的孩子處於作文的起步階段,還不懂如何選擇寫話內容,這就需要老師用心地開發蘊藏在身邊的課程資源。我從學生的生活中,選擇新奇、有趣的觀察對象,引導他們有序地觀察。油菜花開了,我利用活動課時間,帶學生到學校路邊莊稼地進行實地觀察。整個過程中,學生們盡情地看,盡情地想,盡情地說笑,每個星期觀察兩次,一直持續到油菜結籽。由於有一定的體驗,他們的話寫得充滿靈氣:今天同學們一起去看油菜花,遠遠望去,它們就像厚厚的被子,最上面一層是金黃色的,美麗極了,我如果能躺在上面睡一覺,一定比豌豆公主的床還舒服。
每進行一次寫話訓練,都要強調學生自己先修改,再師生共同討論修改。對學生的初次寫話我提供三點自查要求:(1)標點佔一格;(2)自己能讀通順;(3)檢查是否有錯別字。
剛開始寫話,對孩子的要求不要過高,因為語言積累與運用是需要時間的,欲速則不達。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營造一個快樂的氛圍,讓寫話成為孩子每天生活中的一個自然的環節。
句子在於不斷的積累,慢慢的,學生寫的話會越來越有趣,也越來越完整。學生從不會寫到會寫,從寫得不好到寫得較好,需要經過一個認真的長時間的訓練過程。這個過程是由平時一次一次的訓練組成的,教師要讓每一次的訓練扎扎實實、環環相扣。讓我們一起做美的發現者,引導孩子從一句話開始,做生活的有心人,寫心中話,悟生活美,在寫中感悟 、思考、積累,妙筆生花,趣味橫生,書寫自己五彩斑斕的美麗人生!

㈡ 如何培養小學生語文傾聽能力開題報告

教育心理學家對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動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在人們的各種交往方式中,聽占%,說佔30%,讀佔16%,寫佔9%。一連串的數據告訴我們,人有約一半的時間在聽,聽是人們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小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不管採用何種學習方式,都是以「會聽」為必要前提。因此,語文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要使學生學會傾聽」這里所指的「傾聽」又比前面的「聽」要更深一個層次:它不但要求學生「聽見」,還要求學生對所聽的內容進行欣賞、理解、批判等處理。
一、讓學生明白傾聽的重要性
傾聽能力是人們日常進行交際的重要手段。人際交往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學會傾聽。善於傾聽是進行對話的保證。傾聽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態度,是尊重他人、與人合作、友善待人、虛心求解的心態的表現,也是一種良好的習慣。因而,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有一種前瞻性--從小培養學生傾聽,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這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有幫助,而且對學生以後走入社會將是一種財富。
由於學生年齡小、心理發育不成熟,要讓學生明白傾聽的重要性,我們不能靠硬性灌輸,應在和諧的氣氛中滲透,通過講道理、擺事實讓學生明白「聽」是一種本領,讓學生腦中有一種「傾聽是重要的」表象。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體驗的增多,學生就會明白傾聽的重要性。
二、營造安靜和諧的傾聽氛圍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小學低年級學生有著很強的向師性,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那麼作為教師首先必須是一名耐心的傾聽者,只有善於傾聽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良好傾聽習慣的學生。教師有效的傾聽,可以幫助學生傾訴自己的感受,使學生得到表達的機會,享受表達的愉悅;教師有效的傾聽,能讓學生覺得自己得到了老師的器重,認可和尊重,能激起學生發言的慾望。1、做到聽懂學生的心聲
教師在與學生對話時,應該面帶微笑,用眼睛注視著對方,聽的過程中,還在點頭示意對方「我聽懂了」。無論學生說對了還是說錯了;無論是說明白了還是語無倫次,教師都要專注地傾聽,不能有半點不耐煩,偶爾可作提示,但切不可打斷學生的發言。努力在傾聽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困惑的焦點、理解力的偏差、創新的觀點、有價值的批評。長此以往,教師總是以一幅專心致志地聽別人講話的姿態呈現在學生面前,耳濡目染,學生也會模仿老師的樣子傾聽。
2、適時恰當地評價學生
小學生的情緒色彩很濃,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常常由於興奮,不聽同學發言而大聲說話。因此,我常常有意坐到「聽眾」中間和孩子們一起聽,讓他們明白「傾聽」的重要性。在傾聽學生發言的時候,我注意環顧四周,以了解學生聽的情況,並對聽得認真的孩子及時表揚,對聽得不認真的學生及時提醒。這樣,既表揚了認真聽的學生,又給其他同學指明了努力方向。低年級的孩子模仿意識強,往往表揚的是一個,受益的是一大片。
3、注重平時的接觸、交流
教師平時在課外也應用欣賞的心去聆聽每一位學生的心聲,才能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明白他們的需求,認同他們的觀點。一些不同的見解、希奇古怪的想法,更應得到教師的尊重、理解和鼓勵,不能輕易否定或不加理睬,只有這樣才能走進學生的心裡並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對話。
三、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激發傾聽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傾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才能夠真正懂得如何進行傾聽。然而對這些活潑,好動的兒童來說,傾聽是一件很枯燥的事,那如何讓學生覺得其實傾聽也是一件趣事呢?這就需要教師想方設法為傾聽尋找和創造樂趣。
1、利用教材激發興趣
新教材中,引入許多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形象,如「淘氣貓」」笑笑」」智慧老人」和「機靈狗」,充分利用這些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材提供了許多故事情節,如同學們去野炊,在草地上捉蝴蝶、看到叔叔摘向日葵、池塘里的動物遊玩等。上課時,我我充分利用這些素材,同時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結合課題引入一定的故事或謎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運用兒歌組織教學
兒童喜歡唱兒歌,教學時可自編兒歌激發學生興趣、組織教學。教師和學生一唱一和對兒歌,既簡單,又很有節奏感。使師生之間的距離縮短了,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師的教學過程中,沒有走神的機會。在教學時,經常變換兒歌,能消除學生厭煩心理、維持課堂紀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取得較好的效果。
四、讓學生的傾聽能力不斷加強
1、細化要求
上語文課時可以這么做:在學習每篇課文時,初讀環節中教師可以安排通讀課文的步驟,幾個同學讀,其他同學注意聽,在聽的過程中發現有讀錯字音,多字少字的現象畫下來,等同學讀完後指出。還可以採用一人讀大家聽的方式,聽的同學如果聽出同學讀錯了,可以隨時指出錯在哪兒並改正再接著讀。日積月累,學生傾聽別人講話的能力一定會得到提高。
2、合作學習、共同進步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我想採用兩人合作比較理想,一人講,一人聽,分工更加明確,也讓學生更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角色。使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與建議,也樂意傾聽他人的意見。通過相互傾聽可以了解他人對問題的不同理解,有利於擺脫自我為中心的思維傾向,也有利於同學之間互相幫助。
當然,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昔養成的,除了課堂這一實施課程改革的主渠道外,課外也是學生培養傾聽習慣的好場所。我們可以與家長取得聯系,讓家長注意觀察學生在家裡傾聽情況,及時糾正不良習慣。這樣家校共同引導,學生要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也就不難了。讓我們共同能力,使學生們聽出聰明的頭腦,聽出精彩的人生。

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缺乏傾聽能力的原因有哪些

發現小學生由於諸多原因沒有形成良好的傾聽能力,導致語文課堂學習效率低專下。聽、說、讀屬、寫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基礎技能,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小學生思維還處在初步的發展階段,對於事物的好奇心特別強,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而難以集中注意力,因而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課堂傾聽習慣,努力提高課堂效率。

㈣ 當今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實現師生間的有效交流有什麼啟示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站上講台,就充當了這個藝術家的角色,但是這門藝術又有著它特殊的含義。它不是藝術家一人表演的舞台,也不是藝術家一人完成的任務,這是一門需要互動的藝術。所以,教學要成為藝術,教師要走進學生的心靈,和學生同呼吸,共歡樂。所以我們提出要實現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
首先要學會傾聽、學會表達,而這兩點又必須先從教師做起,再培養學生。下面就結合我個人的實踐經驗,談一些實際的做法。
一、有效溝通從教師做起。
(一)進行積極地傾聽。
有的教師在與學生溝通時講多聽少,只當講者,不願當聽眾,其不良後果有:第一,教師不能全面地了解學生所思所想,所作所為,當教師僅憑自身的知識、經驗對學生作出評價時,就難免產生偏見和成見;第二,使學生覺得教師高高在上,師生之間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第三,無法知道學生懂了多少,學到什麼程度。因此有經驗的、會積極傾聽的教師能夠將自已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到學生身上,給予對方最大的、無條件的、真誠的關注,能夠用非口頭與口頭的暗示來表達對學生的共鳴和專心。比如點頭、身子往前傾、微笑、蹙眉等身體動作,用得恰當,都可讓學生知道你真心地在聽。口頭的暗示如喔、是的、我懂了等都讓學生知道你的注意和興趣,你接受他繼續講下去。再更高一點的水平,教師可以使用一些語句來鼓勵學生注意。這樣與學生面對面地傾聽、給予回應的傾聽會產生一些良好的效應。
(二)准確的表達。
在傾聽學生的基礎上,我們還要與學生及時對話,教學是一種社會性的溝通現象,自然少不了對話,對話則需要教師真誠的態度,准確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得自己說話盡量做到完整正確、通俗易懂、形象有趣,盡量做到適合孩子的口味,這樣持之以恆,才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表達能力。另外在課堂溝通的實踐中,常常出現的障礙正是教師威脅式的語言、貶仰式的語言。還有一些教師的語言中經常夾雜著評多不是標點符號的標點符號,如這個這個,那個 就是說
啊、啊等等,學生聽來會感到十分心煩,甚至還會有人幫你義務記數數一數在一切課里你一並說了多少個口頭禪。很明顯這種語言表達能力只能是教師在單方面的個人意思,對課堂問題的解決以及師生關系的改善和促進沒有太大的幫助。因此,教師的表達要促進課堂內的有效溝通。
二、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一)讓學生學會傾聽。
大多數學生表達的慾望是很高的,喜歡說,喜歡自己的回答得到老師的肯定,即關注的大多是自己和老師,而不會關注其他學生。特別是一年級剛入學的學生更不會聽其他小朋友的回答,所以傾聽的習慣必須要從小培養,在實踐中筆者主要是從認真聽、主動聽、積極聽三方面進行訓練的。
認真聽指聽人說話要有始有終,聽時要集中注意力才能聽得准確;要有禮貌,尊重說話人發表的意見,不隨便插話,打斷別人說話,尤其聽到不同的意見時,更要有耐心,積極思考,找出合理的內容或問題。小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常犯聽前不聽後,聽經過不聽結果的毛病。所以,在教學中要經常進行針對性的訓練,逐步讓學生養成認真聽的習慣。
(二)讓學生學會表達。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要說就得先想,沒有脫離思維的語言,在一定程度上講,只有當學生用准確、清楚、簡練的語言將有關概念表述正確,才能反映出他思維過程的正確性,才能說明他理解了所學知識,才能說明他能與老師、與同學進行溝通了。而語言的培養我認為在小學階段的各個年段訓練的重點又不盡相同。低年段應重視細心指導,讓學生會說中年段應重視提供寬松的環境,使學生敢說高年段應重視培養說的興趣,使學生想說。只有這樣堅持不懈地在日常教學中不斷地培養學生學會表達,才能在課堂中開展有效的溝通。
溝通是否有效給每一位老師都提出了很多挑戰,其中最大的挑戰在於它需要教師持之以恆的努力,需要教師把自己的愛心、需心、靈性與悟性融入到課堂溝通的實踐中去,融入到學生的成長中去。然而正是這一點卻能使教師消除障礙,更有效地實施課堂溝通,並能體味到課堂溝通的詩意和樂趣。

㈤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小組互助合作學習

組織小組學習,教師要善於思考,讓這一學習方式與所教內容融為一體,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實現自己的價值,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情感得到交流,能力得到培養,並能學會交往。
一、建立規則、合理分工是合作學習的前提。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之前,教師應當首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組合作的規則,並進行恰當的分工。合理分工有一個過程,剛開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特點進行分工,然後過渡到學生自己協商分工。
二、獨立思考、自主學習是合作學習的保證。
討論前,要指導他們認真讀書,做到「三看一查一發現」,查檢生字難詞。要求邊閱讀邊動筆,在課本上根據自己閱讀情況圈、點、批、劃,還可以把想 法的要點寫下來。
三、學會傾聽和表述是合作學習的基礎。
在合作學習中,需要每一個成員都要學會表達和傾聽,這是一種雙向互動。教師要指導學生完整地表述自己的見解,同時注意傾聽別人的意見,吸取別人思考中有益的東西,來修改和完善自己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形成集體的意見。表述自己的意見時,可以用這樣的語言:「我是這樣想的」,「我是這樣理解的」。表述小組意見時,應當用這樣的語言:「我們小組討論的結果是這樣的」。
學會傾聽是小組合作學習成敗的關鍵,如果組織不好,就可能各說各的,不能達成集體的認識和意見, 形成滿教室「嗡嗡嗡」的局面。
四、學會互助和支持是有效合作的關鍵。
合作學習不同於獨立學習的地方就在於互助與支持。識字超前、自學能力強的同學可以幫助有困難的同學,講述中合作者之間的互助可以解決語言障礙,朗讀中互助可以使讀更美。來自同伴的互助與支持比來自老師的更有效。
五、矛盾與沖突是智慧的碰撞和交流。
小組討論時,不同的感受、理解、認識的表述與交流必然產生矛盾與沖突,小組意見交流時,也會產生意見的分歧。老師可以嘗試設一個小組的意見為靶子,讓大家對他們的意見發表見解,在具有團隊性質的爭論中,學生更容易發現差異,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在思維的碰撞中,學生對問題的認識會更全面,更深刻。
小組討論時,教師做什麼呢?不是等待,也不是觀望,更不是去干自己的事情,而是深入到小組中去,了解學生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認識的進程等,然後靈活地調整下一個教學環節。
搞好小組合作學習,就是更好地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自主地學習精神。

㈥ 如何優化小學語文課堂結構 有效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

如何優化小學語文課堂結構 有效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它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其實簡單的說:「語文素養」就是不僅要求我們的學生要有比較強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作文能力、口語交際的能力,既聽、說、讀、寫的能力。而且還要表現為比較強的綜合運用能力,也就是學生在生活當中運用語文能力和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呢?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
眾所周知,語文的「聽說讀寫」四大能力中,「聽」位居之首,可見聽的重要性。放眼社會生活,傾聽能力的運用非常廣泛,大到聽報告、聽廣播、聽音樂,小到日常交流對話,時時處處都需要傾聽。傾聽的能力不是天生得來的,需要後天的培養和訓練。良好的傾聽習慣是發展學生傾聽能力的前提和必備條件,它不僅是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也是學生綜合素養的體現,它體現了學生對說話人的尊重,學生接受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和想像的能力,學生接受和掌握知識技能的能力。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非常重要。
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動,表現欲強,絕大部分學生喜歡別人聽自己說,而沒有耐性去聽別人說,甚至認為別人說的都不對,只有自己說的才是對的。因而就不在乎別人說什麼怎麼說,只關注自己有沒有機會發言。針對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我在教學中經常結合教學內容、生活實際和名人故事,引導學生認識到「傾聽」在學習、生活和交往的重要性,提高「傾聽」的自覺性。
作為教師,我們常常在課堂上要求學生認真聽,可到底怎樣才算認真聽呢?學生對此認識模糊,老師應該給他們一個具體的、可操作性強的、細化了的要求。因此,我在教學中明確提出「學會傾聽要四心」,即在傾聽時做到:一要專心,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言,都要聽清老師或發言人說的每一句話,腦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隨便插嘴,要聽完別人的話,才發表自己的意見。特別是當別人的發言有錯時,一定要等他把話說完了再用適當的方式指出;三要虛心,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要能虛心接受,邊聽邊修正自己的觀點;四要用心,在聽取他人意見時不能盲從,要有選擇地接受,做到「說」、「聽」、「思」並重,相互促進。最後還要求學生學會評價同學的發言,做到不重復他人的意見,自己的意見要建立在他人發言的基礎上或者提出新穎的想法。
(二)讓學生大膽的說起來
口語交際對我們來說非常熟悉,在生活生產中、工作中無時不存在著。大到論文答辯、演講。小到與人溝通、待人接物、見面問好等。要培養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對說的興趣,有些學生性格內向,言語少,老師要多採取措施,激發他們的表達欲,學生只有對口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熱愛口語,才能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作為教師要起模範帶頭作用,小學生的向師心很強,任何事都喜歡向老師學習。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從每一節語文課開始,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備課、深鑽教材。我們教師一段生動優美的導語,幾句精闢的總結„„都給學生起著模範表率作用,學生也會在平時交際中努力地要求自己盡量把話說流暢、連貫。經常這樣的練習也會使學生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其次,還要給學生創設情境,例如配樂詩朗誦,想像文中的情景,在此情此境中培養學生口語表達的慾望,要他心中有話可說。最後,老師要經常鼓勵學生、表揚學生,讓他們知道自己很不錯、很棒,使自己充滿信心,這樣,便會更好地激起學生口語表達能力,願意與人交流。 (三)夯實閱讀指導
作為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課外閱讀也當然是一種綜合性的活動,他所關注的不是一個單純方面,而是要注重孩子整體語言素質的提高,尤其是要能激發孩子一生的嚮往。因此課外閱讀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為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顯得尤為重要。我們應該怎樣理解和指導課外閱讀呢?1、自覺運用課內掌握的閱讀方法,指導學生將語文課內習得的讀書方法和經驗遷移運用於課外閱讀,使方法經學生的熟練操作躍升為閱讀技能,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服務。如:用含義不同的符號圖畫重要內容;在書頁的天地頭作批註;做內容摘要,整理閱讀提綱,將書讀薄;展開想像、推理,進行分析、評價,寫心得體會,將書讀厚實。2、抱著研究的目的讀。美國的教育十分重視研究性閱讀,學生總是帶著一定的研究專題,主動地搜尋和閱讀相關的課外讀物,並寫出研究論文。這種做學問式的閱讀不是以囤積知識為目的,而是圍繞某個問題去閱讀相關材料,因而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將學生的思維活動引向縱深。這個做法值得我們借鑒。在指導課外閱讀時,我定期向學生拋出一些有研究價值且學生力所能及的研究課題,介紹一些閱讀材料,指引查尋資料的途徑,教給做學問的方法,讓學生在研究性閱讀中解決實際問題。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科研意識,又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的閱讀興趣也可以得到長久的保持。3、變眼讀為心讀所謂眼讀,就是一般性地看書,只用眼睛掃瞄即可;而心讀,指的是入乎其內,心無旁騖,用慧眼去捕捉,用心靈去感受,用生命去體驗,仔細咀嚼品味作品的思想內涵,科學人文魅力和出色的文筆。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對好文章、好詩詞,就要讓他們用心去理解,去領悟,從眼讀升格為心讀。4、文質兼美的文章熟讀。記憶是語言內化和運用的前提,是智力發展的生長點。讀書需要記憶,尤其是那些充滿智慧和人文思想光華的精美語言,應該爛熟於心。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第二次閱讀與第一次閱讀相比,由於閱讀的時間、環境、方法以及讀者的心境、閱歷、對世界的看法都可能發生變化,因而對文本的讀解就可能有新的見識、感受和發現。熟了,才能鑽得深,悟得透,將語言的精品、思想的精華納入自己的知識寶庫,經發酵產生新的思想,鑄出新的語言,遷移運用起來也才能得心應手。5、帶著明確的任務讀。小學生正處於學語言、長知識的黃金時期,他們通過自主的閱讀活動,除了吸納語言文字所負載的文化、思想、科學等領域的大量信息外,也要對這些信息進行一定的思維加工。另外,還要學習閱讀材料中典範的語言模式,積累各種各樣的語言素材,從中獲取表達的經驗。引導學生帶著這樣的任務去讀書,他們就有了明確的獵取對象。教者再指導他們讀思結合、讀寫結合、讀書與社會實踐結合,每次閱讀也就容易在思想認識、思維方式、語言積累和實踐能力等方面有所收獲。 總之,課外閱讀要發揮應有的作用,教師就必須給予適當的指導方法,使得課內、課外閱讀相輔相成,共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培養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寫作能力
學生的作文,是語文教學成果的體現,是學生語文能力的展示。但卻有許多的孩子怕寫作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於剛剛學寫作文的小學生而言,要教他們如何寫好作文,首先應該注意培養和激發他們寫作文的興趣。小學生有很強的好奇心,任何新鮮的東西都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如果在他們學習寫作的開始就注意培養他們的興趣,變「要我寫」為「我要寫」 ,那麼以後的作文教學就是一件很輕松的事了。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我們必須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學生僅有濃厚的興趣是不行的,還要教給學生方法,培養學生能力。現代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課文無非是例子,也是習作的例子,讀範文指導我作文、習作文、效法作文、評作文,這不失為一條行之有效的經驗。」葉老這段話,精闢地道出了語文教學中讀與寫的關系。讀與寫是語文教學的最基本的教學方式,也是作文教學的兩個密切相關的教學手段,讀課文(範文)不僅可以得到寫作方法、技巧上的啟示,並且還可以激發寫作的興趣。還可讓學生模仿本文的結構寫作,例如學完《找春天》後,仿寫《找秋天》。學了《我會變》,學生嘗試以第一人稱寫自己喜歡的物體。這樣,學生學有例子,寫有樣本,每次都能按老師的要求完成寫作任務。常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作文無素材,就等於愚婦無米,炊就更難了。怎樣才能讓學生有豐富的作文素材呢?這就得深入生活、廣開文源。小學生有著強烈的求知慾和喜新求異的思維定勢,引導他們進入多彩的生活,不僅能開闊眼界,增加其知識的積累,而且能活躍其思維,激發其提筆表達的慾望,因此我除了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處處細心觀察外,還有計劃地組織開展各種活動,創造寫作素材。如兒童節,我便組織學生開展「慶六一大聯歡」的活動;在母親節,開展「我為媽媽獻禮物」的活動;教師節,開展「老師,我想對您說」的活動。經過這些活動,學生的親身經歷多了,視野擴大了,積累的寫作素材就豐富了,拿起筆來就有大量的內容可選擇,
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摸索前行的過程。總之,提高學習興趣是提高語文素養的法寶,讓語文學習成為老師和學生普遍感到快樂和輕松的事情。

㈦ 語文課怎樣培養「觀察,傾聽,思

一、分析學生不會傾聽的原因
高效果的課堂首先要教會學生如何進行傾聽,學生不會傾聽的原因有兩種,一是自身原因,二是老師原因。
(一)學生原因
小學生自製能力差,好動,沒耐心聽別人講話,即使是在強迫傾聽的時候如果旁邊的一個新事物是小學生沒見過的,那他就不會再聽你的話而把注意力轉向了別處。
小學生一般沒有傾聽的習慣所以也不會有傾聽的態度。有的是因為長久的生活習慣造成的,有的是對於課堂知識的不喜歡。這樣的傾聽態度會影響學生的聽課效果繼而影響學生的語文成績。
小學生從小時候起就沒被教育進行傾聽,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沒人幫忙指導他學著傾聽,久而久之,即使小學生對這節課感興趣但他們不知道怎麼傾聽,如何傾聽。
(二)老師原因
老師上課的時候,話語說的過多,沒有主次之分,這讓學生抓不住重點去聽,學生不明白聽課的主要內容在哪裡,老師也沒有及時去引導學生去傾聽重點,這就導致了學生對於傾聽的不重視。
老師在設計教案時候,設置的問題太多,學生答完之後,老師也沒有補充說明,這使得學生的傾聽效果受阻。而且老師設置的問題太過簡單,學生失去了傾聽的興趣。
老師在課堂上進行閑談,不講課本知識,課本之外的話語繁多,嘮叨話語過多讓學生產生厭惡之感,不僅沒有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反而在學生心裡失去了說服力。
二、培養傾聽的方法
(一)對學生的傾聽意識進行強化
西方有一句格言是這樣說的:上帝給了我們兩只耳朵卻只給一張嘴。這句話明確地指明讓我們學會傾聽。老師要給學生講述傾聽的重要性,傾聽別人可以拉近我們與別人之間的距離;傾聽別人可以讓我們加深對一個人的了解;傾聽別人可以讓我們的思想不斷更新。傾聽是一項技能也是一個必需品。語文知識的傳授就是通過老師的講學生的聽來實現。傾聽老師講課,配合老師的授課節奏是一個學生學會學習的基礎。
(二)明確知識重點,讓學生學會傾聽重點
當一節課里,老師傳授的知識點過多時,學生就會分不清重點在哪裡。在教學過程中,書本的內容也許比較少需要老師自己去補充,然而有的知識是小學階段難以掌握的,遇到聽不懂的學生會自己停下來思考,繼而無法跟上老師的講課節奏。老師在講課過程中,對於一些重要知識,老師可以展示在黑板上,這樣學生不僅會聽到也可以用眼睛看到。
(三)設置獎賞制度
小學生的愛好簡單,思維簡單,對於小學生的傾聽習慣,老師可以設立獎賞制度,對於聽課認真的小學生,老師可以獎勵大紅花或一支漂亮的筆等迎合小學生喜好的物品。老師對於表現好的小學生要提出表揚,讓小學生獲得喜悅和成就感。老師善於觀察小學生,了解小學生的優點並給予贊賞,使學生越來越懂得傾聽,從內心深處感受到傾聽的好處。
(四)專門訓練傾聽
語文老師可以利用課堂進行文字游戲接龍,一個學生組個詞,下個同學用結尾那個詞作為開頭再進行組詞。或者老師可以利用文字進行傳語游戲,學生排成人數相同的幾排,給每個排頭的學生一張紙條,然後第一個學生趴在第二個學生的耳朵旁悄聲傳遞,接連如此。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聽話能力還可以訓練學生的思考能力。
「聽」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習慣。但是光聽不思考,學生的知識就不會得到深入研究。孔子曾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考對於學習至關重要,就要從小學生開始注重思維品質的培養。
三、培養小學生深思品質
(一)設立問題情景
提問題是幫助孩子訓練思考的最好辦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出其不意地提出問題讓學生去解決這些問題。教師有意設立問題情景,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智力,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通過問題情景還可以提高學生對於課堂的積極參與性,慢慢地學生的自主思維性也會提高。
(二)鼓勵學生自主創新
創新是考驗學生思維靈活性的准則,所謂思維靈活性是指學生可以從不同的側面去考慮一個事物,運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學生思考問題的途徑往往比較單一,老師可以適當地給予指導,把學生的思維引向不同側面,要讓學生從不同側面對於問題進行不同的理解。
(三)培養學生的質疑思維
對於課本知識,學生不會提出質疑,這種思維壓制學生的想像力,魯迅敢於對幾年來的封建文化做出批判,小學生入社未深,對於一些知識不理解但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惑。老師要培養學生的質疑意識,所有的知識都不是自古有之,是被人所發現再不斷修改保留至今。小學生對於知識有權利提出自己的質疑之詞,老師不能斥責學生的創新思維,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查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
結語
小學語文是充滿各種畫面感的課文,那些課文可以幫助小學生去想像課文所描述的模樣,小學生學會傾聽語文知識不僅會積累文學常識還可以自己創作文章。小學生學會思考不僅可以訓練思維感而且有利於自身的健康成長。老師要學著幫助學生去解決傾聽的困難和改善小學生不善思考的習慣。
本回答由提問者推薦
舉報| 評論
0 0

㈧ 如何培養小學低段語文學生課堂傾聽習慣論文

1)課前暗示自己這堂課很重要
多想這些重要性,並以此引起我們對課堂學習的興趣和注意,就能專心聽講。
(2)要自覺意識到老師講課的重要性,適應老師的講課方式
同時還要認識到,沒有老師的授課和指導,我學習的困難就會增大,甚至學不下去。要常提醒自己聽好老師的講課,不要錯過學習的好機會!
(3)排除內外影響和干擾
當發現自己有輕視講課內容的苗頭,或教師講課方式不合口味,或思想不自覺開小差的時候,當出現不安靜時,就要排除干擾,保持集中注意力的心理狀態。課堂講援的各種科學知識有它的知識體系,概念系統,比較抽象概括,這需要藉助意志力的幫助自我控制,去戰勝分散注意的各種干擾因素,做到有意識的注意。
(4)有意追蹤課堂內容和老師講課理解,那麼老師的聲音就會變成催眠曲,使你慢慢進入瞌睡狀態。因此,要一邊聽講,一邊很快地思考,弄懂所講的意思,主動地記住它們,則會使大腦處於興奮狀態,也就能使你的注意力集中在講解的內容上。
(5)要善於分配注意
課堂不僅要聽、看、記憶,而且還要記筆記。會聽課的學生善於轉移和分配注意,在聽講時還要快速地思考、去記,當聽到重點的內容或老師補充教科書上沒有的材料時就簡要地記一下筆記。以理解內容為重點,兼顧各方面,結果大大提高課堂學習的效果,還培養了注意的轉移和合理的分配能力。

㈨ 如何培養小學生語文傾聽的習慣的方法

關鍵是吸引,可以通過講一些與課文相關的小故事、展示圖片等等方式來吸引學生,還可以提問,給一些小獎品。能吸引學生,他們自然就會傾聽了。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課堂如何傾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