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以說帶讀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以說帶讀

發布時間:2021-01-20 09:19:05

1. 怎樣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一、營造氛圍,使學生「敢讀」
首先,教師與學生應角色平等,變「一言堂」為「群英會」。教師應把機會讓給每一位學生,使他們通過朗讀來盡情地訴說自己的心聲,表達內心的情懷。教師要在課堂上以飽滿的熱情、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位學生,引導他們一起進入「角色」和「狀態」,讓學生在聲情並茂、情景交融的藝術氛圍中去感受語言美。特別是對「雙差生」更應傾注以愛心和關注,從而縮短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角色距離,建立朋友式的關系。這樣同學們才能在更廣闊的天地中積極地美化課堂。
其次,要允許學生閱讀「出錯」。 這是學生敢於閱讀的前提。學生閱讀出錯是很常見的現象,教師要採用語言的激勵、手勢的肯定、眼神的默許等手段對學生的錯誤給予充分的理解和鼓勵。一個人如果體驗到一次成功的樂趣,就會勇氣倍增,激起無數次的追求。教師要使學生認識到畏懼錯誤、不敢表現自己就是放棄進步,學生一旦具有這樣的意識,就會消除自卑心理,毫無顧忌地勇於展示自己。
最後,從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入手,精心設計閱讀導入環節。我們可以用有趣的謎語、故事、問題、一段談話、甚至是一首歌、一幅畫、一段音樂、一段錄像、實物等導入,吸引學生注意,使學生好奇、興奮、激動,帶著濃厚的興趣進入閱讀情境中。
二、傳授方法,使學生「會讀」
1、 以讀為本。新課程標准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閱讀教學的基本模式為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精讀課文,學習重點句、段—品讀課文,走出文本,擴展視野。從中可以看出,「讀」是閱讀教學的精髓;讀是閱讀教學的生命線。要讓學生理解地讀,傳情地讀,讀出韻味,讀出感情,從讀中真正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書讀百遍,其意自見。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指的是學生情感體驗的個性化,更好地讓學生在讀書過程中,自由地、充分地與文本進行對話,在師生互動的閱讀實踐中,披文入境,「讀」占鰲頭,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讀中悟意,讀中悟情。在整個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課文內容的特點,可採取不同形式的讀。如:個人讀、小組讀、齊讀、對比讀、默讀、小聲讀、大聲讀、誦讀、分角色讀、有感情地讀、表演地讀等。
2、以讀精講。
3、情景激讀。首先問題是閱讀教學的切入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主導者,指引者。一堂富有生機活力的語文課,關鍵在於教師能否用充滿激情而又富有哲理的兒童化語言,創設出一定的語文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興趣。要讓學生產生讀的興趣,一個重點就是體現在教師是否具有引導的能力。引導得好與否,直接關繫到讀得是否成功,教學是否有達到預期目的。當然,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過程中,首先要明確各年級閱讀的重點。
4、以寫促讀。新課程標准中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語文的特點。要讓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讀與寫,讀與說。」是一個相互統一的有機體。「讀寫結合遷移運用是學習語文的最高層次和最後歸宿。」閱讀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傾吐。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體會一下,有什麼感想。組織學生相互交流,相互探究,談談感想。或者寫出感想。比如:《有趣的漢字》一課,激趣:讀了這篇課文,你想對漢字說有哪些無窮的魅力?學生通過閱讀,眾說紛紜。學生在語言文字中不但受到情感的熏陶和美的感染,而且感悟到學習上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
三、明確目標,使學生「會練」
1、以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為目標,進行朗讀指導和訓練重點進行基本功訓練。指導學生用普通話朗讀,指導學生在閱讀中的語調、語氣、停頓及表情等,開展個人朗讀表演,師生共同評價活動,激勵學生表現自我,積極參與朗讀活動,體驗朗讀樂趣,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標准。利用抒情性課文,訓練學生感情朗讀,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2、以提高學生閱讀速度和閱讀質量為目標,進行默讀、瀏覽訓練給學生充分讀文的時間和自主讀文的空間,以學生自讀自悟,生生交流,師生互動的方式進行反復的速讀,感悟訓練。教師在活動中要起到引導作用,使學生的閱讀活動緊貼主題。
3、在讀准、讀熟的基礎上進行自我陶醉式朗讀和欣賞活動。可以自由讀,同桌互讀,欣賞配樂朗讀。使閱讀水平升級,閱讀活動達到藝術升華。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
另外,還可以結合教材主題,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為學生提供書目,使閱讀更具有實踐性。我推薦讀物,書、報、課文,激發課外閱讀興趣,交流展示讀書成果,穩定課外閱讀興趣,加強課外閱讀興趣,變「老師要我讀書」為「我要讀書」而逐步提高閱讀的自覺性。通過班級評比「背誦大王」、「故事大王」、「朗讀之星」,開展朗讀競賽活動。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只有抓住以讀為主線,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才能達到閱讀教學的真正目的。才能更好進入小學閱讀教學的最高境界。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信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真正興趣。

2.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引領學生提高閱讀技巧

新的語文課程標准提出要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必須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為核心,能力為目標,突出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通過閱讀教學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知識、發展學生的智力、陶冶學生的情操。一堂高效的閱讀課,不但能讓學生在文本中感受祖國語言文字之美,得到情感的熏陶,更能讓學生獲得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並重。那麼,如何才能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呢?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學體驗來談談個人的一點兒淺見。
一、認真解讀文本,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認真准確地解讀文本是每一位語文教師都必須掌握的基本功,是每一位語文教師實施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准確理解文本,從而提高閱讀能力的基本要求。教師對文本進行深入的鑽研,能夠真正的解讀作者的寫作意圖、文章的主題思想和語言的運用等,就可以輕松地駕馭課堂,有效地解決教學中生成的問題。正所謂有了精心的預設,才會有精彩的生成。
二、激發閱讀興趣,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基石
德國教育學家第多斯惠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因此,教師要應用自己智慧的火種,通過各種途徑創設與教學有關的能夠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教學情境,營造輕松和諧的對話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從而引起學生在情感上的共鳴,使學生"小臉通紅、小眼發光、小手直舉、小嘴常開",最終促進學生深化對作品的理解,真正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那麼,該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呢?我從以下幾點進行了嘗試:
(1)每天利用課前5分鍾的時間,讓學生講故事或背成語。(2)課外閱讀課時幫學生選擇一些容易理解且感興趣的閱讀書籍。(3)給學生展示的機會:在班內開展一些朗讀小競賽等。(4)精心設計導課。
三、提倡個性化閱讀,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核心。
《語文課程標准》中特別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讀是語文教學的必經之法,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閱讀教學可以不斷提升學生對教材文字的自主理解、自我體驗、自由感悟,許多不同的體驗正是在多樣化的閱讀中得以生成的。
例如: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學生自讀、互讀後進行交流。他們不但說出了侵略者的罪惡行徑,也體會出了當時統治者的無能,還了解了祖國有珍貴的文化遺產等。學生也按照自己的理解,採用不同的語氣去讀、去悟,課堂效果比預期的還好。
四、巧妙設問,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途徑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古人道:「為學患無疑,疑則進也。」又雲:「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巧妙設問,質疑問難是學習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環。教師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質疑的方法,讓學生的質疑問難成為課堂的源頭活水,給課堂注入新鮮血液,帶來活力。
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我一般遵循如下 「三步曲」:先學會提出一般性問題,然後逐步過渡到會對教材提出一些「理解性的問題」,進而能提出一些更有「探索性」的問題。在教學中巧妙設問讓學生充分地質疑問難,有利於創新閱讀教學方法、優化閱讀教學過程、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五、以「情」為導,讀悟寫結合,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教學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重視學生的閱讀實踐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重點,在閱讀教學中就必須處理好朗讀與感悟,閱讀與寫作的關系,做到以「情」為導,讀悟結合,讀寫結合。
1、以「情」為導,讀中品悟,積累內化語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學生帶著積極的情感閱讀,對文章內容的感悟更深,語言文字的訓練就更有效,結合語言想像的畫面更清晰,課堂學習的質量就更高。
讀即朗讀,悟即品悟,朗讀和品悟相輔相成。熟讀、精讀之後,方可在心中感悟到語言的藝術之魅力。在教學中,我採用「讀書三步曲」,首先要求學生讀正確,讀流利;第二步則是讀出情感;第三則要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這樣層層深入引導學生讀書,實現了師生與文本、與作者心靈交流,這樣的讀才有實效。
在教學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第五課《迷人的九寨溝》時,我設計了如下合作細讀、整體感悟的教學過程:首先讓學生初讀課文,自主學習,了解九寨溝迷人在什麼地方。接著,四人小組合作展開研討,小組長帶領組員根據各自初讀課文的體會,說說「九寨溝真是迷人的人間仙境」的理由,一起讀讀有關句子或段落,讀後由小組成員簡單評議。最後,全班集體交流、反饋學習成果。
2、讀寫結合,拓展延伸。閱讀是寫作之母。我們的閱讀教學應讓學生從對課文的品讀上積累寫作素材,從教材中學會作文方法,使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又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實現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

3. 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導讀書方法會讀書的孩子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點撥引導 新的課程理念認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一閱讀理念確定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具有自主性、獨立性.這一理念也確定教師的角色及其作用,即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教師在學生閱讀活動中起引導、點撥作用,而不是用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如何引導?怎樣點撥?以我閱讀教學的實踐,並借鑒別人成功的經驗,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藉助表演 學生年齡小、閱歷少,對課文中一些內容理解有困難,這時教師必須藉助語境或創設情境,將學生在長期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相關直覺經驗提取出來,從而實現與文本言語的相似匹配與相似激活.如讓學生感悟《廬山的雲霧》中「漫步山道,常常會有一種騰雲駕霧、飄飄欲仙的感覺」一句時,便可讓學生表演一下漫步山道時「騰雲駕霧」、「飄飄欲仙」的感覺.此時,學生有的伸開兩臂作鳥兒飛翔狀,有的則模仿孫悟空在騰雲駕霧時作手搭涼棚遠眺狀……通過這樣的表演,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經驗被激活,從而也就不難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二、類比推理 閱讀認知理論認為,閱讀主體相對於文本中的言語,只有在他的信息貯存中能夠找到與文本言語具有相似性的組塊以後,才能夠進行相似匹配、相似激活,從而識別文本中的信息.這一理論決定了閱讀過程是文本的言語形式與主體的直覺經驗之間進行相似匹配、相似激活的過程.課文中包含的生活底蘊是豐富多彩的,然而學生在理解課文時,無需要把這些生活底蘊都找到.閱讀主體只需找到其中一種生活底蘊,並獲得直覺經驗,就能領會課文的內容.如理解《早春》詩中「草色遙看近卻無」一句.它本來的意思是「遠遠看上去,草是綠綠的,可一走到近前綠色卻沒有了.」好多學生由於缺乏這樣的生活經歷,便很難理解.這時我便引導他們從生活中找類似的經歷來理解.學生們受啟發後,舉出了例子,其中一位同學說:「彩色電視機上的圖像,離遠看圖像很清楚,離近看卻是有許多麻點,圖像也似乎變得模糊不清了.我想『草色遙看近看卻無』的道理跟這是一樣的.」學生從現實生活中找到相似的生活經歷,在理解語意上便達到了殊途同歸的效果. 三、語言構境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將課文內容還原成語言文字描述的畫面,讓學生產生如臨其境、如視其物、如見其人的閱讀心理情境,這是理解內容提要,體會感情的重要方法.而由於理解能力的限制,學生往往缺乏這方面的還原能力.因此,教師可藉助誘導性的語言予以幫助,如教學《我的戰友邱少雲》時,為引導學生感受邱少雲在烈火中壯烈犧牲的感人情景,理解他嚴守紀律、勇於獻身的崇高品質,可這樣引導:「同學們,邱少雲附近的草叢著火了,火苗借著風勢『呼呼』地亂躥,燒得枯黃的茅草劈劈剝剝的響.哎呀,不好,火燒著了他的帽子,濃煙和烈火好像惡魔似的要把他一口吞下去.同學們,邱少雲就在敵人的眼皮底下,啊,只要動一下身子,發出一點兒聲響,都可能被敵人發覺.然而你們看,邱少雲如鋼鐵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動也不動,因為他知道身邊的戰友看著他,志願軍首長在看著他,爸爸媽媽在看著他,祖國人民都在看著他.於是他擰緊眉頭,咬緊牙關……就這樣,這個偉大的戰士,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也沒有發出一聲呻吟,沒有挪動一寸地方.」這樣引導,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深切感受了邱少雲偉大而感人的形象. 四、媒體輔助 一篇課文,代表了作者特定的精神創造和情感體驗,但由於從外觀上只是一系列文字元號的組合,而不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形象的事物,這給學生理解、想像、體驗帶來難度,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藉助投影或多媒體來展示相關的形象化資料,教活課文. 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圓明園的毀滅》時,為了讓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想像,感受圓明園當年的恢弘氣勢.教者精心從網際網路上選取了大量的、豐富的有關圓明園的圖片及文字素材,結合課文內容,經過優化組合,去粗取精,把文中簡潔的語言變成了豐富的畫面.教學中依據學生的需求和課文的講述,依次出現總的園林介紹圖——長春園、萬春園、綺春園這「圓明三園」呈「品」字的形狀,以及周圍「眾星拱月」般的小園林,使學生彷彿置身在圓明園的上空,禁不住要親臨勝地,一飽眼福.接著又隨機出現了平湖秋月、安瀾園、蓬萊瑤台、武陵春色,以及西洋樓等景點圖,那美不勝收,引人入勝的仙境,讓學生展開了想像的翅膀,想得豐富美妙.最後,出現了珍奇貴重的收藏品圖片:青銅器、名人字畫、奇珍異寶等.教學過程中通過看、想、說,學生的情感已處於極度的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之中,從而也順利地實現教學目標.

4.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中高年級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一、重視單元導讀,培養單元整合意識
解讀教材發現,每個單元都是圍繞一個專題把各項教材內容組合成一個整體的。每組教材的「導語」,通過簡單的幾句話,點出本組的專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組,簡短的導語點明了本組的主題--童年。後面的課文、語文園地等都圍繞這一專題來安排。這樣的編排體系,體現了《課程標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瑣,加強整合的思想。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首先關注導讀的導向,並根據導讀進行有意識、有針對性、有重點地進行訓練,而且在教學中讓學生養成閱讀導讀的習慣,在每單元學習前花上三、五分鍾讀、議導讀,明確學習目標,培養單元整合意識。
二、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習之母。正如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說,「毫無興趣,只是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的願望」。小學語文閱讀,是學生個體的自主閱讀。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本,營造民主和諧的閱讀氛圍。教師應面帶笑容,和藹親切,愉快的和學生進行交流、探討,充分尊重、信任理解學生,讓學生想讀、樂讀、真讀。如在教學李白詩歌《望廬山瀑布》之時,先放輕音樂,然後用幻燈或信息技術展示廬山瀑布的奇麗、雄偉、壯觀之景,師生在聲、像情之中進入詩的意境,心隨情動,情動與辭發。同時,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其啟蒙而引其趣」,引導學生閱讀興趣的堅持,讓學生保持一種新鮮感,興趣持久。
三、鼓勵探究,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
古人雲:「學貴多疑,小疑小進,大疑則大進。」現代心理學家認為,疑,是思維的火花,思維總是以發現問題開始,以解決問題告終的。在新課程教學中,倡導學生自主探究。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大膽去探究,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主動去思考,咀嚼文本、品味文本,讀懂文本,讀活文意。
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我一般遵循如下的「三步曲」:先學會提出一般性問題,然後逐步過渡到會對教材提出一些「理解性的問題」,進而能提出一些更有「探索性」的問題。這樣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實際應用和創新能力。如在教學二年級下冊十九課《最大的書》時,教師板書課題後問學生:「看了這個題目後你想知道些什麼?」學生就題目提出了一些一般性的問題,如「最大的書是什麼樣子?」「為什麼稱為最大的書?」「最大的書在什麼地方?」……這些問題的提出為學生深入地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教師再指導學生合作學習並稍加點撥,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成於思、思源於疑」。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學生思維活躍的表現,也是學生創新思維的活動的具體特徵。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大膽放權:一是把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大膽思考,大膽提問;二是創設民主、寬松的閱讀環境,拓展學生的閱讀時空;三是精心設計「問題」,教會學生質疑,深於文本探究。如教《山行》這首詩時,任讓學生閱讀,品味詩中作者的心情以及讓學生自己在回家路上時有什麼感受,談體會。
四、教會學法,提高學生閱讀思維能力
1、分布閱讀,培養良好讀書習慣。正確朗讀和感悟文章思想感情的習慣的培養,是小學語文課堂重要的教學任務,應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教學中,我採用「讀書三步曲」,首先要求學生讀正確,讀流利;第二步則是讀出情感;第三則要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這樣層層深入引導學生讀書,實現了師生與文本、與作者心靈交流,這樣的讀才有實效。
2、鼓勵學生質疑,培養學生多元化解讀。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思維永遠是以問題開始的,鼓勵學生對文本嘗試多角度質疑問難。比如在教學《將相和》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以下思考點:(1)藺相如會不會與和氏璧一起撞柱子,為什麼?(2)澠池會上,秦國與趙國是打成平手還是分不出勝負?(3)廉頗負荊請罪,他到底有沒有罪?這一設計,學生閱讀後,會眾說紛紜,思維非常活躍。
3、發展求異思維,突出創新思維。如教學課文《落花生》時,雖文本朴實無華,但真情實感躍於紙上。讓學生反復閱讀,品味花生與做人有什麼聯系?平凡與偉大,怎樣理解?
4、拓展思維空間,激勵想像創新。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世界的進步,並且是知識的源泉。」一千個讀者,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豐富學生的想像,培養學生的發展性創造思維。如一問多答,一詞多解。教學《跳水》一文時,讓學生閱讀,想像「當船長逼兒子跳水時」,會有哪些結果,你對此有什麼感受?從而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收獲。

5.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運用抓重點詞句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任務之一,而閱讀則是達到目的的重要途徑。閱讀有助於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有助於信息輸入強化記憶,有助於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有助於培養學生敏銳的語感和審美情趣。它在語文教學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語文課程標准總目標中提到,要培養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見閱讀教學的重要性。而閱讀能力較弱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題之一,尤其是對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因此,我們年級組的研修主題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這個大問題下,我確立的個人研修主題是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

在閱讀教學中,如果能抓住關鍵詞句,引導學生理解透徹,往往對理解整篇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幫助,是一種耗時少、收效大的做法。我是從以下幾方面做的:

一是抓住中心句理解課文內容。閱讀教學中抓住中心句的教學,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把握課文的脈絡,准確地理解整篇課文的內容。例如教學《桂林山水》一文,我抓住「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個句子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我設計了如下幾個問題:「甲」是什麼意思?作者用哪些具體的景物來突出這個「甲」字?桂林的山究竟有哪些特點?桂林的水又有哪些特點?通過理解以上幾個問題,學生已初步懂得整篇課文是圍繞著這個「甲」字來寫,用了先總後分的敘述方式,以下的內容都是「甲」字的具體化和形象化。也就是說,學生對課文的主要內容和結構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這對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無疑起了先導作用。

二是抓住含義深刻的詞句來理解課文內容。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含義深刻的句子,如果不能正確理解這些句子,就不能全面理解課文的內容。引導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要注意教給他們理解句子的方法,教會他們聯繫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聯系文章的時代背景及作者當時的思想感情等來理解句子。如《鄉下人家》中「從他們的房前屋後走過,肯定會瞧見一隻母雞,率領一群小雞,在竹林中覓食;或是瞧見聳著尾巴的雄雞,在場地上大踏步地走來走去。」這句話的理解,我就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來理解,你見過的城裡的雞是什麼樣子的,你在鄉下見到的雞又是什麼樣子的呢,進而比較來理解鄉下的雞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從而理解「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一篇文章,總要表達某種思想感情,這種思想感情往往是從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能幫助學生深刻地領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教學《桂林山水》一文,我抓住「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一句,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把灕江的水說成「碧波」,把游覽桂林山水說成「在畫中游」,這分明是對桂林山水的贊美,從而領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是抓住過渡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過渡句在文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是文章思路發展變化的一個重要標志。閱讀教學中突出過渡句的教學,也可幫助學生弄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脈絡,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圍繞研修主題,本學期我認真地參與各種研修教育活動,在准備集體備課區內展示時,我積極虛心地參加,聽取其他教師的意見,發表自己的見解,我們組的活動比較成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通過這次研修活動,我自身的素養有所提高,對研修主題有了進一步的探究。我本人在准備中心診斷組的診斷課《鄉下人家》時,結合自己的研修主題,吃透教材,認真備課後,聽取組內教師的集體備課的建議後,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課上得比較成功。課後,在校內教師評課的基礎上,我再次結合自己的研修主題進行反思,在以後的閱讀教學中改進、提高。

經過一學期的努力,我自身在理論和實踐中均有收獲,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提高,尤其是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情感的能力。在以後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我還將繼續這一研訓主題,扎實地提高全體學生的閱讀能力。

6.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怎麼進行語用訓練

有可能你正在為怎樣提高小學閱讀水平而覺得苦惱,找不到解決的方法。提高小學閱讀水平重要的就是多讀,注重讀書的方法和步驟。下面就帶你了解小學閱讀輔導提高閱讀水平的具體方法和步驟。

(從小開始)以上的五次閱讀法以及閱讀的三個步驟都是非常實用的提高語文水平的方法,如果能夠拿去實踐,那麼學生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小學閱讀輔導其實並不難,只要用對方法,學生就會在一段時間後得到提高。

7.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怎麼進行語用訓練

有可能你正在為怎樣提高小學閱讀水平而覺得苦惱,找不到解決的方法。提高小學閱讀水平重要的就是多讀,注重讀書的方法和步驟。下面就帶你了解小學閱讀輔導提高閱讀水平的具體方法和步驟。

(從小開始)以上的五次閱讀法以及閱讀的三個步驟都是非常實用的提高語文水平的方法,如果能夠拿去實踐,那麼學生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小學閱讀輔導其實並不難,只要用對方法,學生就會在一段時間後得到提高。

8. 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讓學生有效品讀句

新的語文課程標准提出要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必須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為核心,能力為目標,突出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通過閱讀教學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知識、發展學生的智力、陶冶學生的情操。一堂高效的閱讀課,不但能讓學生在文本中感受祖國語言文字之美,得到情感的熏陶,更能讓學生獲得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並重。那麼,如何才能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呢?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學體驗來談談個人的一點兒淺見。
一、認真解讀文本,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認真准確地解讀文本是每一位語文教師都必須掌握的基本功,是每一位語文教師實施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准確理解文本,從而提高閱讀能力的基本要求。教師對文本進行深入的鑽研,能夠真正的解讀作者的寫作意圖、文章的主題思想和語言的運用等,就可以輕松地駕馭課堂,有效地解決教學中生成的問題。正所謂有了精心的預設,才會有精彩的生成。
二、激發閱讀興趣,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基石
德國教育學家第多斯惠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因此,教師要應用自己智慧的火種,通過各種途徑創設與教學有關的能夠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教學情境,營造輕松和諧的對話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從而引起學生在情感上的共鳴,使學生"小臉通紅、小眼發光、小手直舉、小嘴常開",最終促進學生深化對作品的理解,真正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那麼,該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呢?我從以下幾點進行了嘗試:
(1)每天利用課前5分鍾的時間,讓學生講故事或背成語。(2)課外閱讀課時幫學生選擇一些容易理解且感興趣的閱讀書籍。(3)給學生展示的機會:在班內開展一些朗讀小競賽等。(4)精心設計導課。
三、提倡個性化閱讀,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核心。
《語文課程標准》中特別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讀是語文教學的必經之法,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閱讀教學可以不斷提升學生對教材文字的自主理解、自我體驗、自由感悟,許多不同的體驗正是在多樣化的閱讀中得以生成的。
例如: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學生自讀、互讀後進行交流。他們不但說出了侵略者的罪惡行徑,也體會出了當時統治者的無能,還了解了祖國有珍貴的文化遺產等。學生也按照自己的理解,採用不同的語氣去讀、去悟,課堂效果比預期的還好。
四、巧妙設問,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途徑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古人道:「為學患無疑,疑則進也。」又雲:「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巧妙設問,質疑問難是學習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環。教師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質疑的方法,讓學生的質疑問難成為課堂的源頭活水,給課堂注入新鮮血液,帶來活力。
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我一般遵循如下 「三步曲」:先學會提出一般性問題,然後逐步過渡到會對教材提出一些「理解性的問題」,進而能提出一些更有「探索性」的問題。在教學中巧妙設問讓學生充分地質疑問難,有利於創新閱讀教學方法、優化閱讀教學過程、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五、以「情」為導,讀悟寫結合,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教學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重視學生的閱讀實踐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重點,在閱讀教學中就必須處理好朗讀與感悟,閱讀與寫作的關系,做到以「情」為導,讀悟結合,讀寫結合。
1、以「情」為導,讀中品悟,積累內化語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學生帶著積極的情感閱讀,對文章內容的感悟更深,語言文字的訓練就更有效,結合語言想像的畫面更清晰,課堂學習的質量就更高。
讀即朗讀,悟即品悟,朗讀和品悟相輔相成。熟讀、精讀之後,方可在心中感悟到語言的藝術之魅力。在教學中,我採用「讀書三步曲」,首先要求學生讀正確,讀流利;第二步則是讀出情感;第三則要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這樣層層深入引導學生讀書,實現了師生與文本、與作者心靈交流,這樣的讀才有實效。
在教學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第五課《迷人的九寨溝》時,我設計了如下合作細讀、整體感悟的教學過程:首先讓學生初讀課文,自主學習,了解九寨溝迷人在什麼地方。接著,四人小組合作展開研討,小組長帶領組員根據各自初讀課文的體會,說說「九寨溝真是迷人的人間仙境」的理由,一起讀讀有關句子或段落,讀後由小組成員簡單評議。最後,全班集體交流、反饋學習成果。
2、讀寫結合,拓展延伸。閱讀是寫作之母。我們的閱讀教學應讓學生從對課文的品讀上積累寫作素材,從教材中學會作文方法,使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又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實現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
閱讀教學中,應該引領學生走進其中,去解讀、去品味、去領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在文本、教師、學生的相互對話中,讓學生充分說出他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問題讓學生去提,讓學生去議,答案讓學生去辯,結論讓學生去得。學生要品出自己的味,品出自己的情,還要品出自己的疑……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讀書最高境界,使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真正實現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種過程,更是一種理念。它不僅關注知識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而閱讀教學則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讓我們真正走進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作是對話、溝通、合作共享的活動,進一步更新教學形式,優化教學手段,提升教育潛能,拓寬思路,改變方法,為學生主動探索和發現提供空間和機會,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語文,實現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質量的互動,為學生打造更加寬廣的閱讀學習平台,策劃更為豐富的閱讀學習模式,引導他們在實踐中內化語言,運用語言,進而升華他們的人文內涵。如此語文教學,才能真正提高小學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以說帶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