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語文 > 小學語文課改案例

小學語文課改案例

發布時間:2021-01-20 03:56:47

⑴ 對小學語文課改的幾點體會論文:我對小學語文課改的

如何看待小學語文課改
進入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廣大教師更進一步認識到了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所以在課改的過程中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在此過程中存在了一些問題,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徹底的解決,將會對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發展非常不利。
新課改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所謂自主學習就是要將學習交給學生,使學生通過自己願意採取的方式去獲得所要掌握的知識。這肯定會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但有些教師擔心如果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會影響教學的進度,使教學任務不能順利地完成。教師存在這種思想,必定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流於形式,僅僅成為課堂的一種裝飾。還有些教師認為,所謂自主學習就是要將課堂徹底交給學生,教師的指導越少越好,於是,當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時,這些教師往往無所事事,甚至做於當堂課無關的事情。
在課改教學中,有些語文課堂上,學生就是按導學案的設計學習,學生把導學案看作是試卷對待,有些學生把課文泛泛地讀一遍,就做下面的環節,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有的教師為了合作而合作,大大小小的問題都讓學生合作討論,給人感覺學生很「忙」,課堂一場「活躍」。還有,小學課改慣用的一種教學模式是「表揚式」,學生誰回答對了,教師就讓大家鼓掌邊叫:「好,好,你真棒!」以此來激勵學生,這對一、二年級學生很管用,但對五、六年級作用不是很大。
總之,在課改中教師要明確學生學習任務,適時設計合作探究活動,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時候,不要無所事事,要以一個參與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學習小組中去指導,監控學生的合作。對於一些教學模式要根據自己的學生實際情況而定,不能管用一種模式。

⑵ 新課改下如何評價小學語文課

評課是聽課後的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的一根指揮棒。評課的標准、要求及方法直接影響著教師如何開展教學,朝什麼方向組織教學,是尋找教學存在問題的途徑,也是發掘教師教學優勢的方法。因此,開展好評課活動,有利於調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於發揚教師的優點,找出存在的不足,促進教師盡快在教學中形成個性,盡早成熟,還能拋磚引玉,促進教師創造性地開展教學。 那麼如何評價一節語文課?我認為不但要看教師是否講的精彩,更重要的是看學生學得如何,既要看教師的「主導」作用,也要看學生的「主體」地位。尤其是學生是否主動學習、主動提問、主動回答問題,教師是否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應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師生合作是否和諧,配合是否默契;是否有探究新知識、發展新能力的氛圍。對小學語文課,我覺得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全面地、細致地評價。 一、目標設計 教師應吃透《語文課程標准》,深入鑽研教材,了解每篇課文在本冊書中所處的位置及所要求的重點訓練項目,確定準確、恰當的教學目標,才能有效地指導好教學過程。除要求繼續進行雙基教學之外,應重視發展學生的整體素質,注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二、導入設計導入是教師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引發學習動機,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行為方式。導入是課堂教學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導入如同橋梁一樣聯系著新知和舊知,如同序幕預示著後面的高潮和結局,又同航標引導著學生的思維方向,所以教師在課前要精心設計導語,創設情景,千方百計地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 三、過程設計 (一)教法與學法的體現 為適應新形式下教育的需要,教師應切實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新的語文教學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要構建嶄新的學習方式,要「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積極地,富有個性的學習。」以這一精神為指導,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做到三個重視: 1、重視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改變被動學習現狀。保證學生有充分自主學習的時間,給予學生自主思維的空間。教師要把握好講的度,避免繁鎖的分析講解以及機械的訓練,應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認真讀課文,自主學習來讀懂課文,學習有關的語文知識,通過自主學習,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能力發展。 2、重視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合作,即課堂上學生的多向交流——生生合作、師生合作,是自主學習的更高層次。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互動,就不存在真正的教學。合作學習能讓學生在獨立探索的基礎上,相互交流見解,展示個性思維的方法與過程,同時對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實現「互補」,加強學生之間的橫向交流和師生之間的縱向交流,豐富和完善學生的見解,合作學習可以以同桌、四人小組進行,但是教師應注意教給學生一些合作學習的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做到四會:一會質疑,有問題的時候主動地問老師、問同學;二會傾聽,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努力掌握別人發言的要點,能對別人的發言進行評價;三會陳述自己的觀點,善於接受別人的觀點;四會主持、組織小組學習,能根據他人的觀點做總結性發言。 3、重視探究實踐能力的培養,改變機械接受學習的現狀。探究是高層次的自主學習,是學生對某個問題的探索,是一種發現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老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時,首先要尊重學生的不同見解,允許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允許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斷。其次,要鼓勵學生勇於堅持自己的獨特見解,不要人雲亦雲,還要鼓勵學生樂於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並善於在交流中接納別人的意見。(二)基礎訓練字、詞、句訓練是貫穿於整個小學語文教學始終的一個教學重點,抓好這個重點,對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思維想像、言語表達等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字、詞、句的指導,要把字、詞、句融入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理解,切勿孤立地進行字、詞、句教學。 (三)朗讀指導 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由此可見,「讀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小學生習慣於形象思維,這就要在教學中,讓學生根據課文的描寫和說明,在頭腦中形成事物的形象,產生正確的理解,做到語言與形象的溝通,達到理解課文內容,發展思維能力的目的。朗讀是理解課文內容不可缺少的環節。一個高水平的朗讀,可以使人鬥志昂揚、熱血沸騰、激情滿懷;一個高水平的朗讀,可以使人思維萬千、熱淚盈眶,甚至黯然淚下……把自己融入到課文情景中。怎樣指導好朗讀?首先指導學生把課文讀通順,要求使用普通話,口齒清楚,讀音準確,不添字漏字,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流暢地朗讀,對文中的一些重點詞句、佳詞美句、重點段落要反復朗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最後是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有表情地朗讀,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讀方式很多,有領讀、范讀、齊讀、自讀、對讀、抽讀、分角色朗讀等,教師可根據課文的內容、體裁靈活運用。 四、作業設計 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一定要根據課文內容精心設計,既要注重基礎知識的訓練,同時更要體現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特別要注重作業的量,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反對死記硬背、機械重復的抄寫。現在上級明確規定,小學一、二年級不留課外作業,三、四年級在半小時以內,五、六年級在1小時以內。據了解,我們有的老師對課外作業的布置不考慮學生的承受能力,不考慮效果,大量的作業佔去了學生的自由活動時間,把天真活潑的孩子變成了不快樂的書蟲。 五、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人們把板書視為洞察教材的「窗口」,開啟思路的「鑰匙」,排疑解難的「橋梁」,實施教學的「藍圖」,是非常恰當的。板書雖然是「微型教案」,但它卻展現了一節課的精華。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板書設計和運用的優劣往往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因此,我們必須精心設計板書,要求科學規范、整潔美觀、簡明扼要,突出文章的主要內容,有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記憶、再現。如一位教師在教學《桂林山水》時板書如下:這幅板書充分體現了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整體看是總分式,突出桂林山水景色之美;「山」和「水」的特點描寫又是總分式;而「山」、「水」各自的幾個特點又是並列關系;「水」與「山」之間含有一個「雙向式」,以突出桂林山水交融一體。 作為語文教師,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要把基礎知識、閱讀、口語交際、寫作等有機地結合起來,要不斷地總結,大膽嘗試、探索新的教法與學法,推動語文教學的改革。 總之,評課是教師應該具備的一項基本功,真正掌握這項基本功並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評課要做到「三為主」:肯定成績、幫助提高、鼓勵改革。任何一節好課,都不能盡善盡美;任何一節失敗的課,也有可取的地方。因此要以友善、真誠的態度開展評說,既要指出不足,更要發現優點,這樣才能激勵教師勇於接受和改正錯誤,努力追求完美,也才能體現聽課評課的真正目的:即發現不足,發揚優點,取長補短,提高教學效益。 (宿松洲頭中心小學 陳代妹)

⑶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課改

新一輪課程改革,使小學語文教學充滿了新的活力。這當然是件大好事。同時,也應當看到,由於大家對新課程尚處於探索階段,到底怎樣去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眾說紛紜,使人有種無所適叢的感覺。許多觀點雖然很獨到,很新穎,但操作起來,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過聽一些課,隱隱覺得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開始走向新的極端:一味的課堂對話,一味的強調讀和感悟。這,是不是一定就是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的正確方式呢?像這樣教學,能否達到課程標准對語文教學的要求?
筆者認為,像這樣去教語文,如果用辨證法來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竊以為,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千萬不能忽視教育教學規律,千萬不能忽視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如果離開了實事求是,離開了全面地看問題,離開了變化發展地看問題,把什麼都來個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需要與時俱進,但絕不可拋棄!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們所揭示的教育教學規律。
因此,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盡力使學生具備以下基本素質是非常重要的:
1、習慣好。即具有各種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習慣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無論是人格上的,學習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視,努力從多方面去積極引導,從點點滴滴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去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尤其要指出的是,培養習慣,正面引導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習慣養成教育,有時還必須帶有強制性。這樣一說,好象同」以人為本「的理念相悖。其實則不然。筆者認為,真正的」以人為本「,並不完全是課堂上的熱熱鬧鬧,一味的順從和遷就學生,必要時,還需要有教師意志的左右。因為,我們要為孩子的未來著想。那,才是」以人為本「最本質的含義。
對於小學生來說,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首當其沖:一、主動學習,刻苦學習的習慣;二、細心認真、一絲不苟的習慣。三、勤於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四、大膽、大方、大聲說話,說普通話習慣;五、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六、好問的習慣;七、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的習慣;八、規范、整潔寫字的習慣。
培養習慣,要悉心引導,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到位。舉例來說,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要讓學生寫一筆好字,就必須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須規范、整潔地寫字。必須經常主動習字。習慣是具有遷移性的。還是以寫字習慣培養為例來說,在歷時數年的」土家族聚居區農村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養成教育實驗「中,筆者發現,良好的寫字習慣就具有極強的遷移性。學生把規范整潔地、有一定速度地寫字的良好習慣養成了,其他習慣:如愛惜書本文具,學習細心認真,一絲不苟,學習講效率,講質量、求速度等等也跟著上來了。
2、熱情高。即具有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學習語言文字的激情。筆者認為,某種意義上說,語文是一種活態的,有生命的現象。更贊同一種觀點,語文課堂要成為生命成長的課堂。因此,離開了學生的感情——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感情,語文課是無法上的,至少是無法上好的。尤其在學習語文過程中,需要學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這樣才有利於語文課程目標三個維度的落實。也就是說。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必須進入「角色」,我們常說的:不動感情不讀書;拒絕偽讀等等,其實就是講的這個道理。這方面,需要引導,需要熏陶,需要結合習慣養成教育來培養。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讓孩子同語言文字傷了感情。這一點並非危言聳聽,這種可能隨時都可能發生,如:學生對教師教學方法的反感;機械重復的抄寫;教師對學困生的歧視等等,都可能導致這種後果。很好理解,試想,如果學生看了課表,某節課是語文,眉頭都是皺的,語文課還怎麼上?筆者在長期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體會到,學生對語文的情,來自於趣,要讓學生對語言文字有興趣,對美好生活充滿熱愛和嚮往。一旦學生對語文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感情自然也就產生了。並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求知慾有了,主動性強了,對老師的嚴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並按老師的要求去做。教學效果自然好。最關鍵的一點,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愛,對語文學習的激情,都來源於教師對學生的愛。有種提法,筆者很贊成:用讓大愛溫暖課堂!
3、會讀書,即具有各種基本的讀書技能。一、學生要會朗讀,要動情地讀書;二、學生要會默讀,要能做到默讀中注意力集中,不動指、不動唇、不回視,抓住主要內容等;三、學生要學會快速讀和略讀、瀏覽。四、學生要學會在讀中思考、質疑、解疑,學會在讀中圈點、批畫。會讀書,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一定數量的字詞。還有課外閱讀量的達到。(課外閱讀量,課程標准有個「不少於」的界定。應當說,這只是個保底的要求。)這些,就應當說是個死任務了。當然,不同年段有不同的要求。
從更廣的視覺看,會讀書,說到底是會學習。即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訓練方法。學生要經歷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才可能學好語文。新課程不再提語言文字訓練,但訓練肯定還是要的。是必需的。語文實踐活動,總得以訓來年為基礎。某種意義說,實踐何嘗又不是一種訓練?因此,要從聽、說、讀、寫;從字詞句段篇的學習上,從合作學習上,從收集資料,處理信息上,通過指導,讓學生習得一些好的學習方法,並主動去運用,形成習慣,學生將受益無窮,有的將是終身受益。
尤其是要在讀書中,逐步使學生形成較敏銳的語感。即基本的感悟語言的能力。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語感,才可能學好語文,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語感的培養,當然首先靠讀,但教師的引導,進行一些有意思的訓練也是必要的。筆者在平時,常用講幽默、笑話、俏皮話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語感,來觀察學生的感悟語言的能力。我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語感訓練方式。誠然,光靠這種方法來訓練,遠遠不夠。還要採用其他多種多樣的方法,如讀議古詩和課文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展開聯想,想像等,總之,要多方式、多層面、多渠道地訓練學生的語感,從而促進學生語感的形成和發展。
與此同時,還要讓學生在讀書中學會說話,學會寫,學會交際。即具有一定的表達,交際能力,要求達到不同標尺下的能說、能寫和與人交際的的標准。
某種意義上說,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虛與實的關系。當然這里的虛,不是無,也不是可有可無,這個虛必須務,而且必須務好!即給學生以充分的人文關懷和人文熏陶,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美好的品德。但務虛還要務實!即必須給學生打好語文基礎,為他們現在的發展,也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換句話說,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對立統一的,萬萬不可割裂開來。應當讓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受到人文熏陶和關懷的同時,通過各種各樣的語文實踐活動來學習語文知識,習得基本技能,掌握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心理、人格、品德等方面的發展。一味突出工具性,就走上了老路;一味突出人文性,則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也是違背辯證唯物主義原理的。因此,要萬變不離其宗:為學生的發展著想、著眼。

⑷ 新課改下小學語文課堂有哪些教學變化

1.教學教具配備不足。(教師自製教具過於簡單,不夠直觀)由於近幾年來國家對多媒體教學的推廣非常重視,上級部門對學校的多媒體設備也加大了配置力度,但與實際教學關系密切的普通教具卻出現了配置不足的現象。就拿我校來說,教師們在講授「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這部分內容時,運用的教具都是十幾年前配置的,大部分教具都已破損,無法使用,從而教師不得不自製教具,但自製教具又因過於簡單﹑不夠直觀等種種原因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2.多媒體教學紙上談兵在備教案時,每個老師往往都會寫上多媒體課件運用。可真正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經常用多媒體教學的又有幾人。由於多媒體設備配置不齊全,對教師的這方面培訓又不到位,再加上繁重的教學任務,導致他們沒有能力,沒有精力,更沒有時間去准備多媒體課件。所以,在我們調查的30位不同學校的教師中,對多媒體教學能熟練掌握的人可謂鳳毛麟角。只有在講公開課時,他們才會投入大量精力,或找其他教師幫忙來准備課件。至於下次什麼時候使用,誰也不知道。
3.教材編排與農村實際脫軌新課程改革旨在告訴孩子們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它開闊了學生們的眼界,發散了他們的思維。但在教材內容的編排上有很多地方與農村孩子的認知不符。例如: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中有這樣一道練習題:出示一個公交站牌,說明10公里以內票價1元,每增加1公里增加0.5元,問小女孩從兒童樂園坐到光明街,一共要付多少錢?這道題對於城市裡生活的孩子簡直易如反掌,可是由於農村的孩子沒有坐過公交車,更不會看公交站牌,所以,無論老師怎麼講,學生們還是學的似懂非懂。又如:五年級習題中出現有關水表的問題,大部分學生連水表的樣子都沒見過,所以無論老師怎麼講,他們都弄不清是怎麼一回事。

⑸ 小學課改的主要內容是

一、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語文課程中的滲透
學科的課程標準是國家意志的體現.依據我國的國情,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依據語文學科的特性,突出人文熏陶.需要注意的是,此兩者必須與語文目標融合、滲透,而不是扔掉語文,專門談思想政治.我們提倡教學盡可能做到水乳交融、緊密結合.
二、突出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這是十年前啟動本輪課程改革的最基本的出發點.
三、集中指向於語言文字的學習與運用
語文課程,其本質是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是實踐性的課程,涉及的目標非常廣泛,是綜合性的課程.語文教學的目標指向是語言文字運用,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在此過程中,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這就是工具性與人文的統一.
四、增強課程目標的切合性和教學實施的可操作性
這是對十年課改實踐中反饋的比較集中的意見.盡可能明確哪些要提倡,哪些要反對,以利於指導教師的教學實踐.
五、回應語文教學和社會語言文字運用中的突出問題比如,近些年來,關於識字寫字和漢字教育,比較突出的問題有三個方面:一是錯別字情況嚴重.不光是中小學教育,社會用字情況也很嚴重;二是書寫質量普遍偏低.學生寫的字不行,很多老師的字也不行.有的老師只做PPT,不敢寫字.三是有的地區學生寫字教學負擔過重.有的地區,特別農村地區,識字環境比不上城市,對識字寫字的量反映比較強烈.本次修訂,具體目標有改動,識字寫字的量總體控制在原有下限要求,評價建議也有改動

⑹ 小學語文課改如何落實

我們飽嘗了其中的艱辛,特別是課改一線教師。一方面,課程改革實施給我們的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機與能力;另一方面,課程改革也帶給我們課堂教學的變化,有變化才會有發展。
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因此,課堂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的重點。課堂改革應該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努力通過對課堂教學的變革,促進學生健康發展,下面幾點是我對課堂變化的看法。
一、小學語文課堂變民主了
例:下課鈴聲響了,可是學生的作業還沒完成。於是我問學生:「我們把作業交上來再下課好嗎?」孩子們互相看看,忽然有一位學生起來說:「老師,我們已經坐了一節課,累了。想出去呼吸呼吸!」我馬上說:「真乖!」結果孩子們如願以償,都出去玩了。如果是在過去老師肯定會說學生只想著玩,沒心學習,學生沒有把作業完成也不敢吱聲,還會被老師批評。現在我們的孩子敢說了,而且老師也同意了學生的要求,學生還敢對老師的講課發表自己的意見呢?有的學生讀了不少文章,但閱讀能力仍然沒提高,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小學語文教師的語文創新閱讀指導,小學語文教師要有意識地交給小學生語文探究性的閱讀和語文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語文閱讀方法,利用語文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閱讀批判等手段。來提高小學語文閱讀的質量。小學語文教師要根據小學語文創新教法特點設計不同的小學語文問題,鼓勵小學生多角度閱讀小學語文和換位思考小學語文,迅速展開閱讀小學語文思維目標。
課改實踐中,我們的課堂出現了「民主、和諧」的氣氛,老師也從嚴厲堅硬的語言變優美悅耳了。現在老師對學生使用的都是鼓勵,表揚的語言,孩子們在發育過程中得到老師的表揚與鼓勵,得到老師的賞識,學習自然熱情高漲百倍,發現學生有點滴的亮點,老師馬上給他們一個微笑,一個肯定,是可以喚起他們的自豪與自信心。
強調師生交往,構建互動的師生關系,是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民主、自由、寬松、愉悅的校園學習環境皆可造就一群聰明可愛歡快活潑的孩子,這也是我們每位教師所希望的,只有讓孩子們自由的成長,養成良好的思想習慣、學習習慣、上課注意力集中,課堂教學環境才能活而不亂,才能發揚個性,有自己的思維想像,有自己的奇思妙想。
二、小學語文課堂變活躍了
現在的課堂,老師不再迷信教導隊案教學不是讀教案,實施教案,而是根據學生實際和課堂情境,隨機教學,而是以學生為出發點,堅持什麼對學生是好的,怎樣教對學生有利就怎樣教。新課程的改革讓課堂教學「活」了起來。例如:我在上《畫風》一課時代氣息,先提問學生風有多少種?風又怎樣能畫家呢?在課堂,孩子們積極的舉手回答,態度熱情大方,語言清晰流利,待孩子們回答完後,我讓孩子們動手把風畫出來,孩子們生生互動表現得很好,老師也融入其中。
這堂課把語文教學與畫畫,說話結合起來,較好地體現了「活」字,體現了學科融合,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
古往今來,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宰,學生被老師牽著鼻子走,學生提不起興趣,自然也就不參與活動,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學生沒有興趣參與,沒有興趣活動教學肯定是失敗的。因此,造成教學興趣索然,課堂沉悶。課改以生,我們努力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教師只做為課堂的引導者,而學生完全成了學習的主人,他們自主學習、互相學習、合作交流,參與的學習興趣非常好。
以往老師上課總是為了教學而教學,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其實這對學生的發展不利的。現在教師盡可能豐富課堂內容,進行拓展,讓學生能更好的發展。課改後,小學語文書上的兒歌很多,插圖也很多,在課堂上,讓孩子們盡情地抒發自己的情感,課堂教學的內容也變豐富了。
課程改革使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內容豐富了,適度的課堂延伸,多樣的教學形式。使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學生學生的知識自然就多了,大語文、大課堂在我們的課改實踐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三、小學語文課堂變生活語文
走進生活自主識字「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課改以來,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我們很近,這樣,孩子人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低年級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里……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裡有資源。心裡有教材,這位學生話音剛落,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於是我順勢遷引,呼喚人文情感,引導學生把具有個性化的語言通過朗讀進行內化,我讓一名學生扮演童弟周,我作校長,郎讀中令人激動的一幕出現了,他競「嘭」的一聲跪在校長(我)的面前,含著晶瑩的淚苦苦哀求著,「請您相信我吧,我可以保證,一定會眼上別的同學,校長,試一個學期也好!您不同意,我不起來。」此時此刻,教室里一下子無聲,只有那一雙雙「哀求」的目光企求校長,有的含淚沉默,然而,當他們聽到校長讓他試一個學期時,頓時有的學生充滿了微笑,有的充滿著希望,有的甚至帶淚鼓掌……,於是,我就讓學生把當時激動人心的一幕用語言表達出來,傾吐他們的衷言,使文章充滿人文情感,果然催人淚下而又充滿童心的片段誕生在學生的筆下。
四、統一作業「變」自主作業了
教學過程中不可缺的重要環節之一是作業。長期以來,作業模式單一,缺乏層次,讓全班甚至全年級做相同的作業。這樣的作業一方面不能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意願與個體需要,另一方面也不適合每一個有差異的學生個體的發展,無視學生間的差異存在,同時會產生學生厭學的負面影響。抹殺學生的個性,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與《新課標》提出的「尊重學生的個性,面向每個學生」的觀念背道而馳。因此,我在學生作業布置中作了一點小小的變化,而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記得一個周二下午第二節課快結束時,我在三年級剛上完新課程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四「日積月累」中的「讀讀背背」十二個成語:「博覽群書、孜孜不倦、勤學好問、學而不厭、堅持不懈、業精於勤、專心致志、聚精會神、廢寢忘食、竭盡全力、鍥而不舍、腳踏實地時,又到了布置作業的時間了。我突然發現孩子們的目光由原來學習的興奮變得暗淡下來。坐在講台前的成語大王鍾小東已經無精打采地拿出方格本,輕聲嘀咕:每個詞抄四遍,成語連帶意思一起抄吧!」看到這里我的心情似乎被什麼東西猛烈地碰撞了一下,如何使學生不僅在學習時充滿活力,而且在做作業時也能保持原學習時的農厚興趣呢?我就說:孩子們,今天的作業讓你們自己作主,做一次自己喜歡的作業,做多少,怎樣做全憑你們自已的需要,老師相信你們會比抄寫做得更好,好嗎?
總之,實施課程改革以來,不管是課程改革的管理者,還是實施者;不管是老師學理學生,從理念到行為,從形式到內容都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的教育理念變了,教學方法變了,學生的學習方法也變了。

⑺ 新課改後給小學語文課堂帶來了哪些變化

新課改實施後,我們的語文老師積極學習新課程標准,上網觀看專家、學者講課視頻,閱讀有關文章,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進行課堂教學改革,追求有效的課堂教學。

一、 師生成了朋友。

新課改前,填鴨式教學盛行;教師的師道尊嚴,學生不可侵犯。學生的主要學習活動就是耳朵聽。老師講什麼,學生就記什麼。老師的話就是權威,沒有學生敢挑戰。即使挑戰也會被扣上不聽話學生的帽子。被動式學習,抑制了學生活躍的思維。

新課改後,我們從內心認識到我們的課堂教學不得不改了。課堂上,讓學生先讀課文,書上能找到答案的,就不再講,小組能討論解決的,老師也不再講。老師只講學生不會的,把思考的時間還給學生。這樣講課效率反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高了,興趣也濃厚了。老師成了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學友。老師也放下架子,走到學生中間討論,師生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

二、 老師備課也可以「偷懶」了。

以前老師備課唯教參書為聖旨,恐怕少講、漏講,講錯。課堂上抓不住重點,鬍子眉毛一把抓,沒有把課堂教學與時代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聯系起來。老師累,學生苦。老師把大多數時間用在抄教參上了,沒有思考和鑽研教材的時間。

新課改後,課程資源豐富多彩。老師之間,學校之間展開合作備課,實行教學資源共享,提高了備課的效率。老師有時間鑽研教材,修改自己的教案了,設計出符合新課標要求的課堂教學流程。語文老師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口語表達訓練、寫作的實用性訓練、書寫的美觀、課外閱讀得到重視。

⑻ 新課程改革下,小學語文閱讀該怎麼辦

一、從教材出發,不斷尋找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的結合點
首先,教師應積極的以課堂教學的相關知識為線索,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及時的讓學生了解有關的知識,或者說是取得有關閱讀方面的經驗,教師可以在適當的時機幫助學生捕捉課文的知識點,然後讓學生自己去查閱相關的資料,獲取自己想要的知識。比如教師在講授《白鷺》一文時,可以讓學生通過網路搜尋有關白鷺的知識,然後在課上進行交流;其次,教師應以課文思想內容為線索。課文的思想內容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描述的是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感、有的論述的優勢對大自然無限風光的感嘆,為此,教師可以積極地推薦學生閱讀作品,比如教師在講授《草船借箭》一文時,就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三國演義》這本書。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喜歡上不同作者的書,教師要做的就是在了解學生喜好的基礎上向同學們推薦值得看的文章;最後,教師應以文章的主要人物為線索。教師在組織一些故事性特別強的文章時,可以在一堂課結束的時候故意的戛然而止,這時候,再讓意猶未盡的學生去閱讀,這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從教材出發,滲透閱讀的方法,實現課內閱讀向課外的過渡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這就要求教師要把相關的讀書方法與課堂閱讀有機的結合起來,要不斷地以教材為依託,向學生講解相關的閱讀方法,這既有利於強化學生基本讀法的訓練,實現學生的永久發展。那麼,教師常用的閱讀方法有哪些呢?本文指出主要有對相關課題的質疑、對文章感興趣的部分反復的練習、自己動手查閱資料以及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等,當然,更多的方法還有待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比如教師在教授《孔明智退司馬懿》一文時,會被文中的一些句子所迷惑,「將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斬之!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那麼,孔明的妙計到底是什麼呢?這樣的妙計在本文中又是怎樣體現的呢?這樣,教師的教學就能真正意義上的做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就能不斷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此外,在這樣一個環節中,教師也教會了學生如何在閱讀中品詞析句。
三、建立科學、合理、規范的教學評價體系
教師要想真正意義上的將課外閱讀落實到實處,就必須給予學生一定的評價,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鼓勵那些熱愛閱讀的學生,鞭笞那些不愛閱讀的學生。首先,教師可以在班級里展開「閱讀之星」或者是「書香班級」的評選活動。就小學生而言,他們會希望得到認可,對於得到認可的事物,他們也會不斷的堅持下去,為此,教師要給熱愛閱讀的學生以及時的鼓勵和表揚。其次,積極地展開閱讀成果展示活動。在不斷的活動中,學生會有不同程度的進步,如果學生覺得自己的閱讀成果得到了別人的肯定或者說是贊揚,那麼學生就會不斷努力下去。為此,教師應為學生構建交流展示的平台,比如展示學生優秀的讀書筆記、簡報以及摘錄卡等,這樣,學生之間才能不斷借鑒,最終實現共同進步;最後,教師應建立學生課外閱讀檔案。也就是說,教師要對學生的課外閱讀展開有效的管理,比如實行積分管理,這種方法能夠有效的激勵學生自主的進行閱讀。
中國有這么一句古話:「單絲不線,孤掌難鳴。」小學語文閱讀如果只是單純的依靠課內或者課外閱讀是行不通的,教師、學生必須從自身出發,做好課內外閱讀的有效銜接。簡單地說,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是教師語文教學的兩只翅膀,如果依靠一隻翅膀的騰飛就像翱翔於九天是行不通的。這就要求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從實踐出發,不斷探索,讓學生在課堂上實現發展,在課堂外也不斷獲益。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課改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