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六年級語文主題閱讀湖上黎明的主要內容
向日葵
春天來了,雪化冰消,山青了,水綠了.農民伯伯開始播種了.他們把玉米、大豆、穀子等優良種(zhǒnɡ zhònɡ)子種(zhǒnɡ zhònɡ)進了責任田,也把烏黑發亮的葵花籽兒,撒進肥沃的泥土裡.
一陣春風,一場春雨,玉米出來了,大豆出來了,穀子也出來了.葵花呢?葵花用它那兩片有力的嫩芽舉著「人」字形的種子硬殼也出來了.
陣陣春風,場場春雨,向日葵長高了,已經有五六片葉子了.它像一個歡樂的孩子,無憂無慮地生長著.
夏天到了,在這生長的季節里,向日葵已經告別了自己的幼年,長成了一個「小夥子」了.你看,它那舒展的葉子多像一把把芭蕉扇啊!頭頂上隱隱約約長出了一個花骨朵——小小的綠色的花盆.它的花盆一天天長大,終於開出了輪子似的花朵.幾十個黃色的花瓣.花盆中間是密密麻麻的金燦燦的花蕊.
一陣狂風,一場暴雨,向日葵在風雨中搖擺,而它的頭卻時時刻刻朝著太陽.
早晨,葵花張開笑臉,第一個迎接冉(rán rǎn))冉升起的太陽,中午太陽當空,葵花總是揚起那金色的臉龐(pánɡ bánɡ).傍晚,太陽徐徐落山了.向日葵又面向西方,戀戀不舍地和太陽告別.
啊!多美的葵花呀!金色的陽光照進它們的心裡了.
秋天來臨,在這收獲的季節里,向日葵度過了它朝氣蓬勃的青年時代,漸漸成熟了.
習習秋風,絲絲秋雨,向日葵的葉子由綠變黃,花盆外的花瓣也慢慢凋謝了.但是花噴里那些數不清的花蕊下面卻結出了飽滿的果實——葵花籽兒.這時,向日葵謙虛地悄悄地低下了頭.好像在向人們暗示,該收獲了.
農民伯伯開始秋收了,他們打下葵花籽兒,選好的交給國家榨油,剩下的留給自己吃,還用葵花的葉、莖做飼料.向日葵對人們的貢獻多大呀!
到了冬天,向日葵的一生雖然結束了,但它留下的豐收果實,卻給人們帶來了歡樂.
由於向日葵時時刻刻接受陽光的哺育,它的果實才格外飽滿,格外香.
是的,我們少年兒童也正像葵花一樣,在黨的陽光下,天天向上,茁壯成長.
1、 用「/」畫去文中括弧內不正確的讀音.
2、 從文中找出你最喜歡的四個詞寫下來,在寫出你從課外寫到的四個詞.
( )( )( )( )
3、「冉冉」是慢慢的意思,請你在文中找出三個和「冉冉」意思相近的詞.
4、用「 」畫出描寫向日葵外形特點的一段話;用「 」畫出描寫向日葵作用的句子.
5、作者抓住了向日葵的特點,寫出了「果實格外飽滿,格外香」並且產生了聯想,這聯想是
6、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寫向日葵的?請在正確的答案後的( )里打「√」.
(1)按時間順序.( ) (2)按事情的發展、變化順序.( )
(3)按事物的特點、類別順序.( ) (4)按空間順序.( )
【參考答案】
1、 、,:「?,.」,.
8、開心的是:爸爸不再愁眉苦臉,也不喝酒抽煙了.驚訝的是:爸爸到鄉下承包了10多畝山地,每天起早摸黑地幹活.
9、本文記敘了爸爸下崗後心灰意冷,在媽媽的幫助下,又重新振作起來,承包了十幾畝山地,走致富之路的經過.贊揚了爸爸艱苦創業的精神.
B. (急) 求小學語文主題性閱讀的 方法/講解 一篇 謝謝好心人了.
文學論文開題報告範文 「小學語文主題性閱讀的研究」開題報告「小學語文主題性閱讀的研究」開題報告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在新世紀飛速發展的今天,素質教育已成為改革和發展之潮流,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它對學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學校教育如何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前提下,與課外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之形成全方位的教育體系。在開放的語文教育體系中,作為課外閱讀不是游離於語文教育課程之外的「點綴」,更不是可有可無的「軟任務」,而是語文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標准》理論:「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為了在閱讀教學實踐中落實這些基本理念,《語文課程標准》在課程目標中提出了要擴大閱讀面的要求,「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規定了具體的課外閱讀量,第一學段,閱讀量不少於5萬字,第二學段不少於40萬字,第三學段不少於100萬字。新課標的這一些理念,告訴我們語文學習內容再也不能僅僅局限於語文教材了,語文學習再也不能僅僅等同於語文學科學習了。
然而針對城鄉結合的我們學校,由於受到地域、家庭環境及應試教育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閱讀現狀令人擔憂:(1)學生缺乏讀書的興趣和意識,學生對於讀書的重要性缺乏認識,不能主動地進行閱讀實踐,建構知識體系;(2)「應試教育」的思想左右著教師的教育行為,教師總是把目光盯著幾本教科書和試卷上,認為「閱讀」只能作為學生的一種消遣,學校尚未形成濃厚的讀書氛圍;(3)學校圖書室、閱覽室未發揮應有功能,多數學校圖書室只是成為一種「擺設」,學生很少有機會走進去閱讀,加上經濟條件的制約,圖書室的圖書很少有更新和補充,這些都很難滿足學生的讀書需求;(4)學校、家庭未形成良好的讀書氛圍。學校教師看好學生的成績,大搞「習題戰」,家中父母也認為孩子只要讀好語、數、外,讀課外書是「不務正業」。 (5)目前在小學六年中合計的閱讀課文才三、四百篇,幾十萬字。這又如何能培養好與時代相適應的閱讀能力?
基於此,我們提出「小學語文主題性閱讀的研究」的實驗研究,試圖通過這個課題的實踐與研究,對現行的語文課堂教學進行改革、補充、擴展與延伸,使學生能把在課堂教學中學到的語文知識、語文能力在實踐中得到應用,並有效地幫助他們深化知識、提高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
二、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
開展學生課外閱讀是一種課外教育。從古今中外看,重視學生課外學習可謂歷史悠久。我國最早的教育專著《學記》中就提出:「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的課內外相結合,藏息相輔的教育思想。台灣從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在全島實施兒童閱讀計劃。華中師范大學教科院夏家發提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外閱讀指導」,廈門市教科所蘇文木等對「小學大語文課外閱讀活動模式」進行了思考與實踐,浙江教育學院汪潮等對「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進行了調查與思考,浙江嘉善王春霞對「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作過有益嘗試。
在國外,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在1998年10月簽署了閱讀卓越法案,超過了50萬名孩子從1999會計年度中撥給的2億6千萬美元中受惠,美國的兒童每天有一個小時在閱讀作業室工作。早在1995年4月,義大利教育部長就宣布了一個「促進學生閱讀計劃」。這些都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參考價值與借鑒意義。
三、課題概念的界定
課題中「主題性閱讀」是指以語文教材為中心,根據教材的編排體系(教材中各單元均有一個明確的閱讀主題),提煉出閱讀主題,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課外閱讀中引導,讓課外閱讀成為課內閱讀有憑借和依託,課外閱讀成為課內閱讀的擴展和補充,提高語文能力。
四、課題確立的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應該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之上,充分地利用這些知識發揮自己的閱讀能力去分析、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內容,從而獲得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建構主義的代表人物皮亞傑的認知結構說,認為兒童是通過自己主動的努力活動和與外界相互作用,不斷獲得經驗的豐富和重組,從而實現自我建構和發展。
2、「相似論」認為,學生頭腦中貯存的相似性信息單元(即相似塊)越多,就越有利於選擇、匹配、激活閱讀材料中的相似信息,學生對閱讀材料的感悟也才越深刻。《學記》中的「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說的是教育得抓住時機,適時施教,錯過時機以後再去學習,就會事倍功半,得法於課內,及時進行同步拓展延伸,就會事半功倍。
3、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指出:「學生學習越困難,他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閱讀:正象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曝光一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如果我們想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那麼就應當讓他所閱讀的東西,比要求他記住的東西多兩倍。」「如果少年學生除了教科書以外什麼都不閱讀,那他就連教科書也讀不好。如果學生其他的書讀得較多,那麼他不僅能夠學好正課,而且會剩下時間去滿足其他方面的興趣。」
五、課題的意義與目的
(一)課題的意義
開展主題性閱讀的研究與實踐,對小學語文閱讀由課內向課外、由以教科書為本位向大信息、多元化知識開放、由應試教育向讀書滋養人性、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轉變具有積極的意義。因此,該課題的成功運作對我校學生閱讀的外部大環境的開發、整合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對小學語文學科閱讀的內容整合方式、閱讀指導方式、閱讀習慣的有效培養、讀寫結合提高語文素養等方面的理論建構和實踐操作體系的建構都很有價值,也對改善我校小學學生課外閱讀無序狀態,規范學生語文課外閱讀活動,增強課外閱讀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具有現實的指導價值。
(二)課題的目的
1、語文教學要實施素質教育,讓學生多讀書是一個重要方面。閱讀能力在各種能力中顯得尤為重要。主題性閱讀課題的研究首先創設閱讀氛圍,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
2、主題性閱讀旨在課內指導學生學習略讀、精讀、瀏覽等各種閱讀方法,提供範例,課外有計劃組織讀書活動,使課內課外有機結合起來。
3、通過主題性閱讀,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資料的能力,為語文實踐活動提供廣闊的空間,使知識形成知識體系。
4、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在閱讀過程中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豐厚學生的文化底蘊。通過閱讀積累優美的詞語、精彩的語段,促進學生語言的發展,為說話和寫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5、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研究和探索一些拓展閱讀的操作策略,積累一定篇目的適合本年級實際情況的拓展閱讀教材,培養致力於拓展閱讀研究的師資隊伍。
六、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及方法
(一)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激發學生閱讀的原生性動力,感受閱讀樂趣;
2、用好教材這一「例子」,促使課內外有效銜接。如:
1)根據單元具體學習要求確定單元閱讀主題,推薦課外閱讀的范圍,篇目。
2)明確課外閱讀練習的具體要求。
3)不同年級、不同主題單元,教師推薦閱讀的時機選擇。
3、重視方法指導,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4、適時地開展讀書活動,構建有效的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活動模式。
5、重視積累,促進寫作技能的同步提高。
(二)研究的方法
1、調查法。通過座談、問卷,了解教師、學生、家長對課外閱讀現狀的看法,及課題開展前後學生閱讀情況的調查。
2、文獻研究法。廣泛收集國內外關於學生主題性課外閱讀的信息和學習研究,結合本校實際採取科學有效的方法。
3、實踐行動法。召開不定期的課題研討活動,舉行觀摩課、研究課,撰寫實驗論文,開展讀書活動,在實驗研究過程中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採取新措施進行修正和完善。
4、經驗總結法。及時對課題開展進行階段性總結;撰寫教學案例及相關論文的編寫等。
七、課題實施的可行性
1、課外閱讀是教育發展的要求。
開展課外閱讀,能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擴展學生閱讀面、知識面,有利於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閱讀的重要性幾乎是不言而喻的。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社會,生活在信息社會,就要不斷的獲取知識。如何獲取?閱讀便是一個很重要的途徑,因此,本課題的開展是時代的要求。
2、語文學科的實踐性是課題開展的前提條件。
《語文課程標准》理論:「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葉聖陶先生說:「教材無非是例子。」語文教材是教學的出發點,而不是終點,以語文教材入手,目的在於閱讀種種的書,語文教材實際上成了通向課外更多閱讀的橋梁。學生學語文首先要學好這些範文。再者,教師由教材作遷移,由點及面,要讓學生憑借課堂學習中認識的規律,掌握的方法,形成的技能,在課後縱向延伸,由一篇帶一批,或體裁相同的,或內容相關的,或寫法類似的,大量進行課後閱讀,既可以在延伸閱讀中鞏固所學的知識、技能,又可以在廣泛閱讀中運用所學,鞏固學法,更好地閱讀。
3、語文教材的編排特點有利於課題的開展。
現行的語文教材,以「以專題組織教材內容,加強整合」為編寫思想,即各單元均有一個明確的閱讀主題,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人們在觀察中的發現。這就有利於在課題開展中以語文教材為中心,根據教材的編排體系,提煉出閱讀主題,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課外閱讀中引導,讓課外閱讀更好地成為課內閱讀有力的憑借和依託,擴展和補充。
4、開設語文活動課,創設閱讀氛圍。
我們的學校本學期針對主題性閱讀課題在每周安排一節語文活動課,用於學生朗誦課外閱讀中學到的精華以及優秀的文學作品,組織讀書會、朗誦比賽、課外閱讀交流等,多種形式的語文活動課程的設置,使學生在沒有目標壓力前提下輕松地接受學習,主動參與學習,給每一個學生自由發揮才智的門戶。
6、具有科研能力的課題組教師是開展課題的有力保證。
主題性閱讀課題的研究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文學修養和豐富的語文知識儲備,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指導及舉一反三的閱讀篇目推薦。因此,我校重視對語文教師培訓進修,在教育教學同時,研讀各類教學雜志、網上學習,每學期還要完成一定數量的教育學習筆記等,不斷提升語文教師的專業素質。
此外,我校語文教師大多是中青年教師,其中有多數從事過課題研究,有著較強的科研和改革意識,有利於課題方案在校內實施,使課題能順利地開展。
八、研究對象及實驗步驟
(一)研究對象
3——6年級所有班級的學生
(二)實驗步驟
1、准備階段:2010年3月-2010年5月
全體課題組成員進行文獻研究、現狀調查、論證課題方案並制定課題方案,各年級制定好課內外整合閱讀計劃。
2、實施階段2010年6月-2013年5月
1)各年級根據研究的內容,選擇好課內外閱讀的結合點,做好課內外閱讀的鏈接,開好閱讀篇目。
2)學習有關理論,做好學習筆記,定時組織交流。
3)把拓展閱讀落實到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做好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4)各年級上好課內外有機整合的閱讀教學研究課。 5)開展行之有效的讀書活動
6)每學期做好階段性總結。
3、總結階段:2013年6月-2013年12月
課題研究報告、撰寫優秀課外閱讀教學案例集、教案集、相關論文集及整理。
九、預期成果形式及人員分工
(一)預期成果形式
1、推出具有成功經驗的典型課例;
2、相關論文;
3、編寫同步主題閱讀操作手冊(包括單元主題目錄;推薦目錄;操作建議)
4、編制學生讀書筆記集;
5、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報告和檢測報告。
(二)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組 長:韓生燕
課題研究方案的制定:扎西旺姆
本校小學語文教師的理論培訓:韓生燕
具體課題研究活動的組織和安排:次仁央京
本課題研究資料搜集整理:雷雲兵
課題研究報告撰寫:扎西拉措
中年級主題性閱讀的研究 :傑美
高年級主題性閱讀的研究 :扎西拉措
C. 小學一年級課外閱讀推薦書目語文主題閱讀"在陽光下長大"
小學課本很簡單,也沒必要花太多精力學習課本知識,多讀讀書,學學怎麼做人,找感興趣的地方並自己研究,都是比較好的選擇。
D.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主題式閱讀
小學語文(人教版),一個單元一般包括單元導讀、篇課文、課後練習、語文園地等內容,需14個課時。怎麼教?請看兩種迥然不同的教學。
案例1:普遍教學
平均1篇課文3個課時,語文園地2個課時。教學流程大致如下:第一課時,老師范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然後再讀讀課文;第二課時,復習生字新詞,講讀課文;第三課時,繼續講讀課文,做作業。——長期以來,語文教學就在這樣的教學流程里徘徊。
案例2:單元主題教學
以單元主題為核心組織教材,進行拓展式「主題閱讀」教學。我們可以這樣教學:如教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同樣14課時,以「痛恨戰爭,呼喚和平」為主題,讓學生默讀《夜鶯的歌聲》、《小英雄雨來》兩篇課文,再讓學生輕聲朗讀《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兩篇課文。讀後,以「哪篇文章、哪個段落、哪個句子、哪個詞語讓你產生『痛恨戰爭、渴望和平』的感情」為線索,分享討論4個課時,之後,讓學生自讀與之配套的校本教材《新語文主題閱讀》里的8篇文章,還是以「痛恨戰爭,渴望和平」為主題,又進行4課時的分享討論。在這8課時里,學生從這篇文章討論到那篇文章,從課內討論到課外,從口語表達到書面表達,進行著多種方式的互動交流。接著,老師用4課時,和學生一起背誦與教材配套的校本教材《主題式·經典誦讀》里岳飛的《滿江紅》、餘光中的《鄉愁》、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3首詩歌。剩下2課時,學生做作業,老師檢測教學效果。
兩種教學最大的區別是課程觀不同。教學1是以課文為單位,一篇一篇地教,只關注作者的寫作意圖、思路,而忽略教材的編輯意圖、思路。將課文從單元中剝離出來,其教學過程,是把美好的文化知識劃分成細密的模塊,把鮮活的文化肢解分割後,裝在「八股文」式的套子里來學,至於課外閱讀,聽之任之,成了一個盲區。
教學2是把整個單元作為一個系統,將作者的寫作意圖與教材的編輯意圖融合,以單元主題為「魂」,遵循「整體性原則」,以一個單元的教材為單位組織教學。單元主題好比一根藤,課文好比藤上的瓜,以「藤」串「瓜」,進行整體設計。而且,把與教材配套的另外兩套校本教材中相關聯的兩個單元,組成一個「大單元」,也用「單元主題」串起來,整體施教。其教學過程,用大語文觀統領教學的各個環節,把各個知識點放在一個大的語言環境中學習,將課外閱讀納入課內來指導。在相同的時間內,學生的閱讀量是傳統教法的4倍以上。我們把這種教法叫做「單元主題閱讀教學」。
兩種教學,反映了兩種課程觀,前者是「教教材」,以傳授知識為本,把一套教材當作課程的全部,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後者是「用教材教」,以人的發展為本,拓展和豐富了課程資源。這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語文教育的根本是什麼?筆者以為,就是要按照兒童的心智成長規律,幫助兒童認識語言,傳承文化。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一個人精神生命的成長史。請看一些名人的成長史與他們的閱讀史。唐德剛說他自己能成為歷史學家,寫出不盲從、有見識的專著,得益於他心裡裝著《資治通鑒》這部大書。張愛玲找到了《紅樓夢》,就找到了自己的作家夢,她說她差不多年年看《紅樓夢》。讀書讀到總想讀自己讀過的某幾本書時,就已經進入了書籍與命運同在的境界。書籍是有生命的,每一本書都是在遇到能讀懂它的人才顯示出生命的活力與魅力。所以,「主題閱讀」呼喚「少一點講解,多一些誦讀;少一點提問,多一些閱讀;少一點模式訓練,多一些文化建構」。如於永正老師所言:「語文能力是讀書讀出來的,不是做題做出來的,也不是老師講出來的。課堂上老師必要的講解不可少,但語文能力的形成,靠語文實踐。讀課外書應該是最重要的家庭作業。」所以語文主題閱讀教學勢在必行。
E. 三年級下冊小學語文主題閱讀精讀選文走進大自然
走進大自然,看著那一排排挺拔的竹子。翠綠的,彷彿我自己也是它們中的一員。
我筆直筆直的立在那裡,大地、天空、蟲子等等許多朋友陪伴著我。
我感謝您:廣闊的大地之母!您給了我一個生長的地方,您用您的乳汁撫育我雨後的露珠。您撫摸著我的身子,好溫暖啊!我躺在您的懷抱里,那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呀!我再次感謝您,在您的精心照料下,我茁壯成長變得更加強壯。
我感您:我親愛的爸爸蔚藍的天空。的您給予了我充足的陽光和雨水。您雖然不像母親那麼溫柔的百般呵護我。但是您的嚴厲教育了我,使我知道怎樣踏踏實實的做一棵好竹子,為人們奉獻。在我感到冷的時候,您立刻給我大量的陽光,使我感到溫暖;在我熱呼呼的時候,您又會吹來涼爽的小風,使我變的清爽多了;在我不開心的時候,您會變出一幅幅可愛的圖畫,逗我開心。這個人是誰,那就是您親愛的爸爸。
我同樣也感謝你:小蟲子弟弟,你日日夜夜的為我拱土,你還為我做腳底按摩,不過說實在話有時候還挺癢的。不管怎麼說,我還是要感謝你。這么多年來你一直陪伴著我,與我聊天。我要感謝我身邊所有的人……
突然,一陣涼風襲過,我回到了現實生活中來。一群歸鳥從我頭頂掠過,時候不早了我該回家了。
F. 我愛閱讀,書香巴中的作文主題(三年級小學語文)
書香,是生命永恆的味道.書香,是書籍淡淡的油墨味,是作者內心靈魂的閃光,更是書籍內在的味道.書香中,有「青海長雲暗雪山」的壯美,有「雲深不知處」的悠然,有「作別西天雲彩」的惆悵,有「白雲無盡時」的曠達.單單一個「雲」字,在不同的書香里竟大不相同,這無不令人感嘆:書中的世界是多麼絢麗多姿!書香,從遙遠的歷史中飄來.自古以來,書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古人愛書,也敬重書.古人常介紹文人為「飽覽群書」,可見書在古人心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古人當然也愛讀書,正因為如此,才有了陸游「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的愉悅,杜甫「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感慨,蘇軾「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天下書的壯志情懷.伴隨著他們的詩句,淡淡的書香飄過悠悠歲月;伴隨著他們的感慨,縷縷的書香流過華夏大地;伴隨著他們的情操,春風般的書香落入我的心田.漸漸地,我的書房也縈繞著淡淡的書香.漸漸地,我也愛上了書.高爾基曾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確實,書教會了我很多.我從書中懂得了愛,從書中懂得了美.無論是書香里的波濤風雨,還是書香里的酸甜苦辣;無論是書香里的悲歡離合,還是書香里的雲卷雲舒,一切都是那麼令人陶醉,就這樣沉醉,就這樣任其心潮起伏.還記得看得次數最多的書就是《紅樓夢》.小時候看的是連環畫版的,裡面形形色色的人物吸引了我的眼球,甚至有時照著它自己臨摹,對於其中的內容,只知道主人公很可憐.稍微長大了些,看少年版的,漸漸了解到林黛玉和賈寶玉凄慘的愛情故事,也認識了一群多才多藝的女子.小學畢業後,第一次看了原著版的《紅樓夢》,才發現了一點點紅樓的氣息:表面「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的大觀園,背後暗藏著多少鮮為人知的勾心鬥角……今年暑假,我又一次翻開這本裝幀精緻的《紅樓夢》,依舊是繁華的榮國府,依舊是熟悉的那些人,依舊是黛玉含淚悲吟的葬花,依舊是寶玉如醉如痴的幻境,依舊是寶釵香汗淋漓的撲蝶……但一切,讀起來都與以前不同.歲月悄悄流逝,書香未變,可看書的人卻悄然變化.一本紅樓,伴我走過童年,也會伴我走向另一個階段.不經意間,發現書櫃里的書已「改頭換面」,不再是以前的童話,也不再是以前的作文,飄過的是一絲平實而又飽含哲理的書香,它帶領著我跟隨余秋雨踏上《文化苦旅》,去見證歷史的悄然變遷;它陪伴著我與冰心一同凝望《繁星·春水》,去感受天真無邪的童心;它引領著我同徐志摩回首《再別康橋》,去聆聽他內心的萬千離愁……「一杯清茶道漢唐,一卷經書寫春秋」,書香帶領我目睹滄海桑田,書香伴隨我感悟事態變遷,書香教會我感受生活,書香引導我傾聽心聲,書香也讓我發現:讀書,是一種快樂.從春花讀到秋月,從夜雪初霽讀到朝暾甫上,在春秋默然交替里,在歲月寂然運行中,心靈因書感動,時而喜,時而憂,時而感嘆,時而領悟,一波三折,起起伏伏,都不失為人生快事.讀書,是一種改變.常言道: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確實,讀書可以引領人走向更智慧的彼岸.不讀書的人,一生迷茫,莽莽撞撞,永遠在雲里霧里徘徊,只能在晚年為自己的碌碌無為而後悔;讀書的人,書是心中永恆的明燈,引領自己時時清醒,步步睿智,最終走出完美人生!讀書,更是一種需要.人可以一天不睡覺,一天不吃飯,但決不能一天不讀書!歐陽修晚年自號「六一居士」,其中的一個「一」就是擁有「一卷經書」,可見大文學家對書的需求.就像蘇軾說的「腹有詩書氣自華」一樣,書不但可以讓人消遣時光,也可以將知識的雨露撒向讀者心田,更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其實,每一本書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書香.書香不是花色,一眼灼人,卻如梅花,暗香浮動;書香不是風雨,油然而來,沛然而去,卻是高天,底色常青.讓我們捧起手中書,抿一口清茶,感受悠悠歲月,品味淡淡書香!
G. 如何開展小學語文主題式閱讀教學
教學中,教師對抄文本的解讀是閱讀教學成功實施的關鍵。閱讀教學是文本、生活與人的心靈之間的一道橋梁,小學語文教師對文本深隧而獨到的詮釋正是引領學生與文本產生共鳴的階梯。文本解讀應著眼於閱讀教學目標,著眼於教師的教學設計,著眼於原文,更要著眼於學生。只有這樣文本內容在教師心中才是立體的、鮮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