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對聯,小學語文對聯知識點
對聯,雅稱楹聯,俗稱對子。它言簡意深,對仗工整,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平內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容漢語言獨特藝術形式。對聯的主要特點是:
字數相等,斷句一致;
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
詞性相對,位置相同;
內容相關,上下銜接。
B. 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出現的對聯
經過楹聯界的千呼萬喚,對聯這一文學形式終於進入中學語文課堂了。中學語文教材里介紹了對聯的有關知識,中考高考(含模擬考試)也開始考到對聯。這是一件令人欣喜的大事: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國粹被冷落幾十年後,終於重返課堂了!但是,事情也不得不令人擔憂:中考和高考的對聯試題里出現的毛病頗多。現在,筆者結合自己所收集的資料,就這一問題略陳管見。
中考、高考對聯試題主要有兩種命題形式,一是要求考生根據要求作對聯,一是要求考生對上聯。誠然,這其中涌現了很多優秀試題。但是,存在的問題畢竟不少。本文就試題和所提供的參考答案,主要談談存在的問題、問題的危害以及解決問題的辦法。
存在問題
一是概念使用不規范。如:
例1:春蕾文學社決定舉辦一期以神舟六號發射成功為主題的期刊,請你為期刊的扉頁寫一副上下聯,以彰顯主題,表達全校師生的共同心聲。要求每聯7個字,並用上擬人或誇張的修辭手法。(2006屆重慶市高三聯合診斷性考試[第一次]試題,著重號為筆者所加,下同)
本試題中,「一副上下聯」、「每聯」的說法均不規范。對聯由上聯(也叫出邊、出句)、下聯(也叫對邊、對句)和橫批組成。一般說來,上聯、下聯必不可少。由於一副對聯由上下聯組成,因此在數量上,我們稱對聯為「副」。副,實物的一組一套。我們可以說 「一副對聯」,但沒有說 「一副上下聯」的習慣。對聯的上下聯可分別稱為「上比」、「下比」,題中「每聯7個字」的說法錯誤,應為「每比七個字」,或「上下聯各7個字」。在對聯學中,「一聯」實際上是「一副對聯」的簡稱,生活中類似的說法如「一人」(一個人)、「一書」(一本書)等。
例2:英雄費俊龍、聶海勝隨著「神舟六號」的巡天而名揚天下,中華航天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華夏兒女普天歡慶。聰明的同學,我們也合作一首對聯來祝賀吧。
上聯:俊龍騰空穿霄漢,長中華志氣;
下聯: 。(湖南益陽市2006年中考試題)
詩詞可稱「首」,對聯須言「副」。
二是嚴重違反聯律。
筆者發現學生所用復習資料,很多談到了對聯。談對聯時,涉及到了聯律。但中考高考的對聯試題中,違反聯律者居多。
例3:對對子:
出句:衡山風光美;
對句: 。
[參考答案]邵水景色娟。
此題難度適宜,考生得分容易。但出句中「山」、「光」均為平聲,參考答案中的「水」、「色」均為仄聲,失替。
例4:下面都是春聯的上聯,請選擇其中一題對出下聯:
第一題;掃千年舊習; 。
第二題:略。(2004年冀魯豫皖高考試題)
「祖國江山好」的參考答案為:「大地氣象新」(「國」,為古入聲字),「地」、「象」失替。
例5:下面是四副對聯的上聯,分為兩題,請選擇其中一題對出下聯:
第一題:1、家中世界小; 。
2、大江南北處處風光好; 。
第二題:1、冬去山明水秀; 。
2、春回大地東風迎旭日; 。(天津市河西區2006屆高三年級統一調研試題)
第一題:1、「家中世界小」為三仄尾。參考答案其一為「網上天地大」,「上」、「地」,失替。另外,聯腳同仄。其二為「書里天地寬」,「里」「地」,失替。其三為「心裡乾坤大」,聯腳同仄。
例6:看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後,有人出了一副對子。上聯是「身殘志堅,保爾唱響生命曲」,請你分別結合《西遊記》和《水滸》中的有關情節寫出下聯。
《西遊記》: 。
《水 滸》: 。(2005年江蘇鎮江市中考試題)
乍看起來,此題新穎別致。將對聯這一傳統文化形式與初中學生必讀的文學名著結合起來:既考學生的能力,又考學生的課外閱讀,學生思維不受束縛,留有廣闊的空間。但仔細一想,發現問題太多:上聯第一個分句中,「殘」、「堅」失替,第二個分句7字,除「生」外,其餘全仄。嚴重損傷了對聯的音律美。其所附參考答案為:①化險為夷,師徒取得真佛經;②嫉惡如仇,魯達打死鎮關西。①中「化險」為述賓結構,怎能對「身殘」(主謂結構)?「真佛金」,三平調且不論(佛,古入聲字),從結構上看為「一二」結構,而「生命曲」為「二一」結構。同理,2中「嫉惡」對「身殘」不工,「鎮關西」專有名詞,「一二」結構,對「生命曲」也不妥。
另外,例2中所提供的參考答案為「海勝巡天震寰宇,壯華夏威風」。此聯上比之「龍」、「空」、「霄」失替;下比之「天」「寰」失替。「華夏」對「中華」,既為合掌,又犯異位重字之大忌!
三是某些出句陳舊,遠遠落後於時代,缺乏生活氣息和意境美。
如例3中,「衡山風光美」,「邵水景色娟」,空發議論,缺少形象美。例4中「掃千年舊習」、「祖國江山好」,例5中「大江南北處處風光好」、「冬去山明水秀」等均給人似曾相識之感,似乎是從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農家歷中跑出來的,顯得陳舊落俗,毫無新鮮之感。這樣的上聯,考生能對出好的下聯來嗎?
四是出句立意欠妥,經不起仔細推敲。
例7:下面都是春聯的上聯,請選擇其中一題對出下聯:
第二題(第一題略):爆竹聲聲,舊風俗舊習慣隨舊歲離去;(2004年瓊桂陝藏蒙高考試題)
「舊風俗」「舊習慣」都要「離去」?我們的民族,有很多古老的風俗習慣,我們改革的目的是要改掉那些陋習鄙俗,保持我們民族傳統的東西。只有這樣,我們才可永葆民族特色。去掉自己的而盲目拿來人家的,這顯然是錯誤的。我們學習英語,並不是說不要漢語了。我們過聖誕節,並不是說要丟掉過舊歷年、過端陽節、過中秋節等傳統佳節的風俗習慣。春節的爆竹聲聲作響,我們的舊風俗習慣都要離去嗎?我們自己忍心讓它們離去嗎?由此看來,這一出句的立意是不妥當的。
五是只求上下聯字數相等,病態百出。
對聯要求上聯與下聯意思相關,字數相等,斷句一致,相同位置上結構相同,詞性相同,節奏點上平仄相對。但是,有些對聯試題的參考答案卻令人深思。如例1所提供參考答案為:
①上聯:銀光流瀉態婆娑;下聯:神舟飛度傲長天。②上聯:神舟豪邁覽蒼穹;下聯:氣概浩盪壯河山。③上聯:長征箭撼九重天;下聯:神舟驚動五千年。
①中的「態婆娑」如何解釋?是「銀光」之「態婆娑」?令人不得其解。「態婆娑」,主謂結構,與「傲長天」(述賓結構)如何對仗?另外,平仄上也不合律。
②中「神舟豪邁」「氣概浩盪」,平仄姑且不論,存在搭配不當之毛病。
③中「箭撼九重天」與「驚動五千年」如何相對?
嗚呼!此試題所提供之答案有如中國之股市,病態百出。叫人看了以後,既不能激發民族自豪感,又不能得到美的享受,反而如同吃了一隻蒼蠅!
問題的危害性
對聯,退出教學舞台幾十年了,如今能夠重返課堂,我們自然應當鼓掌歡迎!但是,這么多的病聯試題出現在中考甚至高考的試卷上,又不得不令人深思。也許我們有的同志會說:對聯難對,我們要對學生放低要求。這一點,本人雙手贊成。現在的問題不在於學生,而在於我們的教師,我們的語文教研者。中學生對不工穩,情有可原,他們可以繼續學習。而我們的試題出了問題,就必須引起注意了。
問題的危害性有哪些呢?
一是貽笑大方,有損文明古國形象。在網路時代,信息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連國考的試題都有爭議、有錯誤,那麼,在海外的炎黃子孫將會有何感慨呢?國外的漢學專家又會怎樣評議呢?
二是對教學產生誤導,誤人子弟。考試是指揮棒,中考高考的試題對整個中學語文教學起著指揮作用。我們的語文教師往往潛心鑽研中考高考試題,從而確實自己教學的努力方向。他們發現試題的參考答案也不過如此時,自然會放鬆對學生的要求。這樣,學生的對聯寫作能力就難以提高了。
中學生剛開始接觸對聯,他們的鑒別能力還遠遠不夠。我們的試題有毛病,參考答案是病聯,他們因難以發現,很有可能會視之為寶,從而記憶仿效,以訛傳訛,謬種流傳,貽害子孫!
三是不利於楹聯文化的普及和提高。楹聯事業後繼乏人,楹聯隊伍出現了青黃不接的現象。因此,中國楹聯學會自1984年成立以來,就一直呼籲要讓楹聯走進課堂。而現在,我們學生面臨的形勢是:復習資料上到處是病聯,考試試卷上經常出現病聯,而且一直被認為無懈可擊的參考答案也病態百出,學生經常被這些病聯包圍著。環境如此,楹聯寫作能力怎能提高?中國楹聯的明天將會如何?難道若干年後,要我們的子孫後代,到國外去學習中國楹聯嗎?
由此看來,這種試題不能再泛濫了!否則,我們會誤人子弟,遺患後世。楹聯教學將達不到目的,國粹靈魂將會被閹割!
解決問題的辦法
目前,中國的楹聯教學邁出了可喜的一步,我們決不能停滯不前,而應繼續走下去,並且要走穩走好。那麼,我們目前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
一、向楹聯行家學習,努力提高楹聯素養。
對聯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地道、最為老百姓所熟悉並且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文學形式,它將永遠流傳而不被淘汰。作為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語文教育研究者,一定要努力學習楹聯藝術,提高自己創作對聯的能力。學習最大的天敵是自我滿足。我們的很多同志滿足於能夠誇誇其談地背一些對聯格律就自認為通曉對聯了,他們從不肯向內行學習。否則的話,中國楹聯學會成立二十二年了,各地的楹聯學會如雨後春筍般涌現,楹聯家們遍及全國各地,而我們的中考甚至高考試題中,為何出現這么多的毛病呢?
二、把語文課本中的對聯知識教實、教活、教好。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課本中即有對聯知識,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P114「識字7」實為「對對歌」:「是對非,長對短。虛心對驕傲,熱情對冷淡。誠實贏得千家咱贊,虛偽招來萬戶嫌。」這種由長到短,由易到繁,由一言到二言、七言的排列,和《笠翁對韻》、《聲律啟蒙》的句子類似,又增加了句子的時代感,可見編者之用心所在。而我們的大多數教者在教學時,僅僅停留在「識字」層面,這是多麼的可惜啊!
三、中考高考的語文命題邀請楹聯專家參與,對聯試題由他們把關。提高楹聯素養,不是一天二天便能見效。在目前近一段時期內,這恐怕是最佳辦法了。2005年的春節聯歡晚會,由中國楹聯學會的負責人撰寫有關對聯,收到了令人滿意的效果。我們何不借鑒一下這一經驗呢?
本人並非危言聳聽,小題大做,而是衷心希望我們的子孫後代有一個良好的對聯學習環境,學好對聯,繼承我們這一古老的文化形式,讓我們的國粹在新的時代永放光芒!
C. 小學語文教研對聯
序 言
對聯,又叫「楹聯」,「對子」,是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與詩文辭賦和書法相結合的獨特的綜合藝術。
傳統觀點認為,「對聯」是由「春聯」演變而來的;而「春聯」的源頭則可以上溯到中國古代的「桃符」。
根據《淮南子》記載:「題桃符」是在兩塊長約七八寸、寬一寸余的桃木上面寫些祛禍祈福的吉祥話,或者寫上「神荼」、「郁壘」(也寫作「郁雷」)——兩個神名,懸掛門旁,用來避鬼驅邪的一種風俗。
有人考證,最早的一幅「春聯」是五代後蜀主孟昶寫的。據《宋史·蜀世家》記載:北宋開寶元年(公元964年)五代後蜀主孟昶叫學士辛寅遜在桃符板上題詞,因嫌辛寅遜寫得不工穩,孟昶就自己題寫了「新年納余慶 嘉節號長春」,據說從此以後,「題桃符」便逐漸演化為「寫春聯」了。
其實,中國古代自《詩經》以來不斷發展的詩歌為「春聯」的出現准備了豐厚的物質基礎。源遠流長的詩歌中,對舉(對仗、對偶)的詩句俯拾皆是。西漢庾信、江淹、鮑照的詩歌中就有不少「對仗」十分工整的句子。更為重要的是駢體文的發展興盛和沈約、杜審言等人對詩歌在音韻學方面的革新和規范,而詩歌又在中國古代從漢代到宋代數百年間占據著中國古代文學的統治地位。孟昶只是把唐代就盛行的詩歌的對仗句子第一次在題「桃符」時的「創新」運用罷了,而這種形式又為當時和後世所喜愛和傳播。所以,「春聯」是一個應運而生又有深受歡迎的有旺盛生命力的時代產物。
因而宋代,春聯逐漸推廣,成為名勝古跡、寺廟廊院、店堂書房的重要裝飾物,有些人也將其作為慶吊、交際之用。
據陳雲瞻《簪雲樓雜話》記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傳旨公卿士庶家門,須加春聯一副。」據說朱元璋曾為大臣陶安寫了一副對聯:「國朝謀略無雙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朱元璋更有對聯天子的雅號。
膾炙人口的古今名聯很多,關於對聯的著述也不少,對於對聯的起源、製作、故事、佳話、趣話、分門別類都有著述。還有專門進行語言、文學、類似文字游戲、卻又幽默風趣、反映聰明才智的思維訓練的「課聯」(對對子)。
對聯的一般要求:
1、字數相等(除特殊情況外,對聯中不能出現相同的文字)
2、詞性相同
3、意義相關或相對
4、平仄相對
5、上聯尾字通常是仄聲,下聯尾字通常是平聲
對聯在我國歷史悠久,舊時的讀書人,一入學就學「對課」(對對子),從二言三言到四言五言,然後學詩詞歌賦,所以撰寫起對聯來往往就能夠達到較高的水平。
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楹聯創作的數量之多,堪稱不計其數,使用范圍之廣,堪稱世界之最。人們用它渲染氣氛,表達感情。在中國,無論是繁華都市,還是窮鄉僻壤,無論皇宮帝陵,還是古剎廟宇,無論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無論書齋畫室,還是道觀廳堂……可以這樣說,無論何時,無論何地,人們婚喪嫁娶、逢年過節、喬遷開業、遊山玩水、聚會獨酌……只要有中國人生活(或者是曾經有中國人生活過)的地方,就有「對聯」。
根據不同的標准,可以把對聯分成若乾的種類。楹聯、春聯、婚聯、輓聯、謎語聯、拆字聯、數字聯、行業聯、嵌字聯、增字聯、減字聯……無所不有。
對聯可以敘事,可以寫景,可以總結歷史事件,也可以針砭時弊,可以狀物,可以抒情……可以頌揚,也可以諷刺,還可以勸勉、警策……對聯,無事不可用,無處不可用。對聯,有的莊重肅穆,有的風趣詼諧,有的通俗曉暢,有的典雅含蓄,有的氣壯山河,有的義憤填膺,有的哀婉悱惻,有的令人捧腹,有的令人沉思,有的令人拍案叫絕,嘆為觀止;有的只有上聯,無數文人墨客搜索枯腸,也無法對出下聯而成為「絕對」。
總之,對聯是一種堪稱「國粹」的與詩文辭賦和書法相結合的、運用廣泛,小巧玲瓏、言簡意賅而為中國人所喜聞樂見的綜合藝術。有的對聯精美絕倫。楹聯是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形式之一,是中華民族文明史上的一顆璀璨奪目的藝術瑰寶,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朵藝術奇葩。
正如前人所說:「聯語雖文字小品,而於短言片語中或取諸身,或取諸物,庄諧雜列,勸懲寓焉」;「欲表其欣慕頌禱之忱,則有慶,欲寫其凄涼悱惻之思,則有挽」;「他如神祠懷古,昔賢先哲奕奕如生,名勝記游,高山大川歷歷如繪,上下五千年,縱橫四萬里,開編像對,恍在目前」;「駢儷之緒余,隨時隨事出其新,提筆立就,自臻妙境」。
雖然對聯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但是,當今的學校教育對此卻幾乎不提及。這是語文教學內容方面的可惜的疏漏,甚至可以說是失策。
我編輯這本書的目的,不是要教給在校學生多少知識,而是想告訴年輕一代,我們的語文學習中,還有一個可以學習知識的好場所——那裡也有珍珠寶貝。
學習和研究對聯可以增長見識,開闊視野,修身養性,錘煉語言功底,提高自己遣詞造句的能力,使語言更簡練、精粹、優美;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和審美能力。
需要說明的是,中國的對聯是從來不用標點符號的,在編輯過程中,我為了使讀者能更准確地解讀作品,採取了比較靈活的方式——有的加上了標點,有的則沒有。
要想達到上述編輯目的,我編輯的這本書就是比較粗糙的了,編排的次序和分類也許並不科學。加上時間比較倉促,個人的知識修養水準有限,書中難免存在謬誤,敬請知情者不吝指教。
在編輯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參閱了前人關於對聯的不少著述,還在一些網站上收錄了不少對聯專家和愛好者的寶貴資料。我謹藉此機會,向這些素未晤面的支助者致以最誠摯的謝意。
編者2003年9月
D. 小學語文課本接觸過的對聯以及名言警句等
復習資料——名句142條
名句集錦
1、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左傳·僖公十年》)
2、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左傳》)
3、輔車相依,唇亡齒寒。(《左傳·僖公五年》)
4、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趙策》)
5、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子兵法·謀攻》)
6、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7、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9、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易經》)
10、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論語》)
11、是可忍,孰不可忍。(《論語·八佾》)
1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13、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管子·權修》)
14、千里之堤,潰於蟻穴。(《韓非子·喻老》)
15、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呂氏春秋·盡數》)
16、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間訓》)
17、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史記·太史公自序》)
18、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史記·滑稽列傳》)
19、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班固《漢書》)
20、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范曄《後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21、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黃瓊傳》)
2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范曄《後漢書·班超傳》)
23、疾風知勁草,歲寒見後凋 。(范曄《後漢書》)
24、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小已。(曹操《龜雖壽》)
25、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後出師表》)
26、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27、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北齊書》)
28、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枚乘《上書諫吳王》)
2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晉·傅玄《太子不少傅箴》)
30、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新五代史·晉書》)
31、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唐·王勃《膝王閣序》)
3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唐·李白《將進酒》)
33、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34、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35、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
36、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唐·韓愈《原道》)
37、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唐劉禹錫《陋室銘》)
38、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39、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唐·李商隱《無題》)
40、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唐·李商隱《無題》)
41、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僧雲覽詩中之句)
4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宋·歐陽修《醉翁亭記》)
43、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
44、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宋·蘇試《水調歌頭》)
45、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宋·蘇軾《水調歌頭》)
46、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47、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宋·朱熹《中庸·十三章注》)
48、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宋·俞文豹《清夜錄》)
49、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宋·岳飛《滿江紅》)
50、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宋岳飛《滿江紅》)
51、著意栽花花不發,等閑插柳柳成陰。(元·關漢卿《包待制智斬魯齋郎》)
52、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元·虞韶《日記故事》)
53、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元·李開先《寶劍記》)
54、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元·無名氏《爭報恩》)
55、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元·李壽卿《伍員吹蕭》)
56、養軍千日,用軍一時。(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二折》)
57、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明·劉基《賣柑者言》)
58、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明·解縉對聯)
59、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
60、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明·馮夢龍《古今小說》)
61、冤家宜解不宜結,各自回頭看後頭。(明·馮夢龍《古今小說》)
62、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明·馮夢龍《警世通言》)
63、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增廣昔時賢文》)
64、破屋更遭連夜雨,漏船又遇打頭風。(施耐庵《水滸傳》)
65、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施耐庵《水滸傳》)
66、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施耐庵《水滸傳》)
67、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吳承恩《西遊記》)
68、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清顧炎武《日知錄》)
69、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清譚嗣同《獄中題壁》
70、拼得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轉回。(清·秋瑾《黃海舟日人索句並見日俄戰爭地圖》
)
71、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清魏子安《花月痕》)
72、魯迅名句: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自題小像》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自嘲》)
名句集錦(二)
73、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74、愛民者強,不愛民者弱。
75、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
76、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77、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78、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79、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80、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81、不學不成,不問不知。
82、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83、勤能補拙,儉以養廉。
84、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85、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86、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87、良葯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88、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89、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90、既來之,則安之。
91、管中窺豹,只見一斑。
92、樂極生悲,否極泰來。
9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94、遠水難救近火,遠親不如近鄰。
95、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96、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97、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98、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99、欲知山中事,須問打柴人。
100、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干。
101、偉大出於平凡,理論來自實踐。
102、自滿的人學一當十,虛心的人學十當一。
103、孔小不補,孔大受苦。
104、從善如流,疾惡如仇。
105、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106、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107、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108、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109、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110、人過留名,雁過留聲。
111、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112、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113、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114、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115、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116、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117、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118、人無完人,金無足赤。
119、人有失足,馬有失蹄。
120、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121、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122、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123、人爭一口氣,佛爭一柱香。
124、若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
125、台上三分鍾,台下三年功。
126、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127、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128、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
129、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130、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
131、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132、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133、坐如鍾,立如松,卧如弓,走如風。
134、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
135、一個好漢三個幫,一排籬笆三個樁。
136、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137、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138、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139、小不忍則亂大謀。
140、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141、熟能生巧,勤能補拙。
142、馬虎失街亭,大意失荊州。
E. 小學語文積累:對聯大全100句
願乘風破萬里浪甘面壁讀十年書
聯語字里行間滲透出作者早年滿懷豪情,壯志凌雲的胸懷。上聯一個「乘」字,一個「破」字,展示了作者樹立遠大的志向,非凡氣概;下聯的一個「面」字,一個「讀」字,寫出了作者苦讀求知,不懈追求的治學精神,一揚一抑,准確地刻畫了作者的內心世界。
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
與有肝膽人共事",就是要與有膽有識,重感情,講義氣的人共事,結合朋友.「從無字句處讀書」,不是讓我們不讀「有字句」之書--畢竟讀書是我們獲取知識、增長才幹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徑之一。而是勸我們不要讀死書、死讀書,要在「無字句」的地方,也努力讀出「有字句」的內容來。在這句話中,「讀書」已經引申為「學習」的涵義。就此而言,「從無字句處讀書」,應該是在實踐中將書本上的知識消化、吸收、提高的一個過程.
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
意思是竹子內心謙遜才向人虛心低頭,梅花高傲不屈從不仰面拍馬逢迎。此聯以物喻人,托物言志。抓住梅竹特點,展現人的美好心靈。上聯「有低頭葉」,指竹不倨傲自矜,虛心有節。下聯「無仰面花」,指梅不媚俗向上的骨氣品格。此連語言朴實,構思巧妙。寓意深刻,對仗精工,堪稱佳作。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林則徐任兩廣總督,查禁鴉片時期,曾在自己的府衙寫了一幅對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這幅對聯形象生動,寓意深刻。上聯諄諄告誡自己,要廣泛聽取各種不同意見,才能把事情辦好,立於不敗之地;下聯砥礪自己,當官必須堅決杜絕私慾,才能象大山那樣剛正不阿,挺立世間。
F. 小學語文積累:對聯大全,千古絕對集錦
1.寂寞寒窗空守寡 俊俏佳人伴伶仃
2.綠水本無憂, 因風皺面 靑山原不老, 為雪白頭。回
3.煙鎖池塘柳,燈垂錦檻答波 。 (炰鎮海城樓)
4.我俄人,騎奇馬,張長弓,單戈成戰,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爾人你,偽為人,裘求衣,合手即拏,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在邊
5.雞犬過霜橋 一路梅花竹葉
G. 關於小學語文對聯的仄仄平是在幾年級
小學三年級語文,或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春聯》。
白居易《憶江南》回中的三四句,答即是一副工整 和諧的對聯: 日出/江花/紅/勝火(仄仄平平平仄仄) 春來/江水/綠/如藍(平平仄仄仄平平) 上下聯平仄要相調;對聯上下聯的表現方法,要注 意聲律相對,也就是平仄相調。這主要是為了音韻 和諧,錯落起伏,悅耳動聽,鏗鏘有力。
H. 小學語文對聯題
財源廣進通四海
生意興隆達三江
I. 小學語文積累:對聯大全,千古絕對集錦(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蒙蒙,日下對天中專。風高秋月白,雨霽晚屬霞紅。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斗西東。十月塞邊,颯颯寒霜驚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漁翁。
河對漢,綠對紅。雨伯對雷公。煙樓對雪洞,月殿對天宮。雲叆叇,日曈朦。臘屐對漁篷。過天星似箭,吐 魄月如弓。驛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風。茅店村前,皓月墜林雞唱韻;板橋路上,青霜鎖道馬行蹤。
山對海,華對嵩。四岳對三公。宮花對禁柳,塞雁對江龍。清暑殿,廣寒宮。拾翠對題紅。莊周夢化蝶,呂望兆飛熊。北牖當風停夏扇,南檐曝日省冬烘。鶴舞樓頭,玉笛弄殘仙子月;鳳翔台上,紫簫吹斷美人風。
二、冬
晨對午,夏對冬。下晌對高舂。青春對白晝,古柏對蒼松。垂釣客,荷鋤翁。仙鶴對神龍。鳳冠珠閃爍,螭帶玉玲瓏。三元及第才千頃,一品當朝祿萬鍾。花萼樓間,仙李盤根調國脈;沉香亭畔,嬌楊擅寵起邊風。
清對淡,薄對濃。暮鼓對晨鍾。山茶對石菊,煙鎖對雲封。金菡萏,玉芙蓉。綠綺對青鋒。早湯先宿酒,晚食繼朝饔。唐庫金錢能化蝶,延津寶劍會成龍。巫峽浪傳,雲雨荒唐神女廟;岱宗遙望,兒孫羅列丈人峰。
J. 小學語文書中的對聯
文中?
我只知道六年級上八單元日記月累有
松柏風度
梅竹情操
格超梅以上
品在竹之間版
竹開霜啟翠
梅動雪前春權
吾愛松柏梅蘭友
任爾東西南北風
品若梅花香在骨
人如秋水玉為神
虛心竹有低頭葉
傲骨梅無仰面花
學翠竹到老虛心留勁節
敬蒼松久經風雨不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