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八年級語文上~第一課新聞兩則中,哪些是導語,主題,背景,結語
00標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導語:兵力、戰線、戰況
主體:中路軍、西路軍、東路軍
㈡ 八年級語文上~第一課新聞兩則中,哪些是導語,主題,背景,結語
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是標題,標題下面加粗的黑體字是電頭,電頭下面的版第一句,就是正權文的第一句就是導語:英勇的人民解放軍二十一日已有大約三十萬人渡過長江。主體就是導語以下的部分,直到結束都是主體,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沒有背景,結語~
㈢ 語文導語
李商隱的《錦瑟》導語
中國古代詩歌浩如煙海,其中的名詩佳句多如繁星。人們也許並不專知道它們出自何人屬之手,卻能將其熟記於心,並千古傳誦。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完成下面的詩句對接。 ★名詩對接:(教師和學生一起完成)
①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②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③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④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大家能說出這些詩句的作者是誰嗎?(李商隱)今天我們一起揭開《錦瑟》神秘的面紗。
㈣ 八年級上冊語文新聞兩則的導語是什麼
我們剛學過。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均是人民的渡江區域。
在人民解放軍偉大的勝利的攻勢下,……我軍當即佔領南陽。
㈤ 關於八年級上語文習題
新課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第一課 新聞兩則 毛澤東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主講教師:彭修繼
【目標定位】 a、知識與能力目標: 學習這兩則新聞(消息),了解新聞(消息)的一般知識,
培養閱讀新聞(消息)的能力。初步掌握寫新聞 (消息)的方法。 b、方法與過程目標: 運用多種形式的閱讀,
通過整體感知→重點品味→比較歸納三個步驟,實現對新聞(消息)這一體裁的感性認知到理性認識的升華。
c、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了解文本內容結構,品味准確簡明、感情色彩鮮明的文本語言的
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波瀾壯闊的解放戰爭,體會歷史的蒼桑與厚重。
【內容品析】 新聞有廣義和狹義兩個概念。廣義的「新聞」泛指報刊、廣播電視等媒體中關於
現實情況的報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訊、特寫社論、典型報告等。
狹義的新聞指簡要和迅速報道國內外新近發現的事實的一種新聞文體,又稱為「消息」。
這里的新聞是指後一種意思。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這則新聞,報道了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的戰況,
表現了我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的氣概,也揭示了渡江戰役取得決定性勝利的內在原因和必然趨勢。
這篇消息結構嚴密。具體表現在:(1)導語部分和主體部分是「總分關系」。
導語總述了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的概況,主體接著按渡江時間先後和地點方位的不同,
分中、西、東三路敘述。
(2)銜接自然,過渡巧妙。例如:主體部分第二層,敘述了西路軍的情況後,即用「此種情況……由於……」過渡,
「此種情況」承接上文來敘述「由於」則引出議論,十分緊湊自然。
(3)文中遣詞造句也十分注意前後照應。如導語總述部分說「百萬」大軍,
分述中一一點出中路「30萬人」,西路「35萬人民解放軍」和「東路35萬大軍」,合起來正是「百萬」大軍。
這篇消息的語言准確簡潔,氣勢磅礴,傳神抒情,讀來令人盪氣回腸。
如導語一共不足五十字,簡練明快的交代記敘的六要素中的何人、何時、何地、何事,
即告知了新聞「五w」中的四個「w」。
也知道了渡江大軍的數量,渡江戰線的長度,渡江作戰的地點以及渡江作戰的結果。
「沖破」「橫渡」等詞形象地表現出我軍銳不可當的氣勢。
寫中路軍渡江,用「突破」一詞十分准確,因為中路軍是首先渡江,在敵軍千里防線上打開的是一個缺口。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報道了人民解放軍南陽的情況和河南全境解放戰爭的戰況,
分析了我軍取得勝利,敵軍頻臨失敗的局勢。
「中原逐鹿,鹿死誰手。」以河南為中心的中原地帶,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其戰略地位尤其突出。
在解放戰爭進入戰略反攻階段,敵我雙方在中原地區彼消我長,解放南陽,標志著中原大地全境即將解放,意義重大。
本文先用一句話作導語,概述了解放南陽的時間和狀況。
然後用三句話介紹南陽的歷史,以此突出南陽的重點戰略地位。
第5句—第8句寫蔣介石在南陽的布局和在河南的潰敗情況。
第9句—第21句詳細報道了我軍一年來在中原地區的戰績,這一部分既與蔣軍的狀況形成鮮明對比,
又通過背景材料的交代,深入分析了我軍取勝的深層原因。
第22句到結尾寫了敵軍潰敗的情況,指出了敵軍失敗的必然趨勢。
這兩則新聞都是關於解放戰爭的新聞作品中的瑰寶。高層建瓴,氣勢磅礴,語言准確簡明,感情色彩鮮明。
結構完整嚴密,兩則新聞的標題、導語、主體、背景均不缺,且主體部分層次分明,詳略得當。
【疑難指津】
問題1:通過閱讀《新聞兩則》,思考討論課後練習,聯系老師的講解,你能談談消息這種新聞體裁的一般特點嗎?
解答:消息是狹義的新聞,它是簡要和迅速報道國內外新近發生和新近發現的有價值的事實的一種新聞體裁。
其一般特點概括為四個字:真、快、短、新。
真:消息是讓事實說話,內容真實客觀,不能虛構或誇張。
如1975年4月《人民日報》用《蔣介石死了》為題,報道了蔣介石4月5日於台北病逝的消息,
在當時的政治背景下,很客觀。消息存在一個消除假消息和不實報道的問題。
歷史上也有許多有名的記者是為了真實報道戰況,深入前線成為戰地記者,
如寫《我軍橫渡長江情景》的閻吾,寫《誰是最可愛的人》的魏巍。
真,與有感情色彩不矛盾。真實不排除真情。如申奧成功,《人民日報》用「我們贏了」作標題,喜悅之情,溢入言表。
快:就是指消息報道過程要盡量迅速及時。
過去由於交通、通訊手段限制,許多有價值的事實作為消息被眾多人了解時,已時過境遷了。
現代通訊手段已可實現同步直接報道了。快,體現在報道過程的時效性和手段上。
如《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一文中渡江戰役從49年4月20日午夜打響後,此文發稿時間是22日22時,
這在當時是算快的。
現在每年的《春節聯歡晚會》的現場直播,甚至在同步直播的同時藉助電話互聯網等媒體開展與聽眾的互動。
短:指消息一般簡明扼要。
一條消息雖然通常有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尾五個部分,但消息在有限的篇幅內交代記敘的六要素,
即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這就要求其語言簡明扼要,重點突出,層次清楚。
為此,消息的結構常按信息內容的重要程度,由主到次排列,把最重要,最新鮮,最吸引人的事實放在最前面,
形成「倒金字塔」結構。
這種結構既能有效的控制篇幅,又符合人們的認知規律。人們常說,看報就是看標題,有一定的道理。
新:這里主要指側重消息內容時態的新,也指內容的重要性,新穎程度。
「新近發生和新近發現的有價值的事實」的表達就突出了「新」的特點。
「新近發生的」是指「剛剛發生」和「正在發生」的事實。
如《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一文中兩次出現「至發電時止」,
就表明消息的內容是「剛剛發生」和「正在發生」。
而「新近發現的」是那些早已發生卻直到新近才發現有的新聞價值的事件。
如2000年美國總統競選,副總統戈爾正努力角逐民主黨總統提名時,美國報刊忽然披露「戈爾年輕時嗜大麻」,
幾十年前的醜事抖摟出來,使之成為競選中的爆炸性新聞。這樣例子還有很多。
至於「新」所含的「新穎程度」是指有新聞價值。主要指三個方面:
1、思想性,用以教誨人,鼓舞人,陶冶人;
2、知識性,給人以有關社會、人生、自然等方面的知識;
3、趣味性,即怡情而不低級趣味,大眾化而不追腥逐臭。這里的追腥不是「追星族」的「追星」 。
如有關文藝、體育、娛樂、時尚等方面的新聞就很講趣味性,以吸引讀者。
有一句話就很形象直白的點明了新聞內容新的特點:「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
問題2:閱讀消息首先要把握新聞的六要素,即記敘的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
你能理清這兩則消息的新聞六要素嗎?
解答:《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人物: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時間:從二十日夜起。
地點:一千餘華里的戰線上,或: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事件的原因:人民解放軍要橫渡長江,解放全中國。
經過:分兵中、西、東三路,橫渡長江,二十三日可全部渡完。結果:人民解放軍全線告捷。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人物:中原地區的人民解放軍。時間: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四日下午。地點:南陽。
事件的原因:人民解放軍偉大的勝利的攻勢。經過:南陽守敵棄城南逃。結果:我軍佔領南陽。
問題3:消息的結構一般有五個部分,即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是不是所有的消息都要有這五個部分組成?
解答:消息一般由標題、導語(含電頭)、主體、背景、結語組成,並不是一定要五個結構要素都齊備。
有時可根據情況省略導語或背景或結語。一般有標題、導語、主體三個部分組成。
有時只有標題,人們稱之為標題新聞。如本課時的兩則消息就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結語。
問題4:《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一文結構嚴密,特別是主體部分三個層次之間的銜接自然,過渡巧妙,
有詳有略。你能體會作者安排其先後的依據和詳略有別的理由嗎?
解答:《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的結構嚴密,除了體現在導語與主體之間是總分關系外,
主要表現在主體部分各層次間先後詳略安排得當。
主體部分為三個層次:從「二十日夜起」到「即已渡過三十萬人」是第一層;
從「二十一日下午五時起」到「不起絲毫作用」是第二層;從「湯恩伯認為」到篇末是第三層。
主體部分的三個層次之間在下列三個方面銜接:
1、時間上銜接:二十日夜→二十一日下午五時→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
2、渡江部隊的銜接:中路軍→西路軍→東路軍。
3、內容上的過渡與銜接:第二層中有「和中路軍所遇敵情一樣……」與第一層銜接;
第三層有「與西路同日同時發起渡江作戰」與第二層銜接;
第三層還有「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與第二層的「湯恩伯二十一日到蕪湖」銜接呼應。
笫一層先寫中路軍,一是因為中路軍是「首先突破」的。
又因為本文發稿前毛澤東已在二十個小時前已發表了一篇題為《大軍三十萬昨日渡過長江》的新聞,
專門報道了中路軍的渡江戰況,所以此層較簡略。
西路軍和東路軍是「同日同時」發起渡江戰斗的,但考慮到西路軍渡江情況與中路軍相似,
連在一起講就是順理成章,顯得很自然了。
東路軍戰況寫得最為詳細,這是因為,這里的敵情與前兩路不同,戰斗激烈,
又是敵人吹噓得神乎其神的「金湯」防線,直指南京城,倍受關注,有必要寫具體一些,
才能顯示出我軍的英勇善戰 ,勢不可當的氣勢。
問題5:消息是以記敘手法來作為報道手段的,消息能否用適當的議論文字?試以《新聞兩則》為例談談你的看法。
解答:消息這種新聞體裁在語言表達上以敘述為主,多用比較樸素和概括的記敘語言。
但在充分敘述事實的基礎上,作些必要的,畫龍點睛式的精闢議論也是允許的。
如《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主體部分的第二層,在敘述了西路軍的基本情況後,
自然地引出一段議論:「此種情況,一方面由於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
另一方面,這和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有很大關系。……」
這段議論,從敵我雙方透闢地分析了原因,揭示了人心向背是決定戰爭發展趨向的關鍵,
既是前文敘述的延伸補充,又深化了這篇新聞的思想性,給人以啟示和鼓舞。
要注意的是,消息中的議論一忌空泛,二忌長篇大論,三忌觀點偏激,奇談怪論。
【能力升級】 例1: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大軍30萬昨日渡長江
(新華社長江前線1949年4月22日2時電)英勇的人民解放軍21日已有大約30萬人渡過長江。
渡江戰斗於20日午夜開始,地點在蕪湖、安慶之間。國民黨反動派經營了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
遇著人民解放軍好似摧枯拉朽,軍無鬥志,紛紛潰退。長江風平浪靜,我軍萬船齊發,直取對岸。
不到24小時,30萬人民解放軍即已突破敵陣,佔領南岸廣大地區,現正向繁昌、銅陵、青陽、狄港、魯港諸城進擊中,
人民解放軍正以自己英雄式的戰斗,堅決執行毛主席、朱總司令的命令。
1、標題後導語前的括弧內的部分在新聞里稱為「電頭」,
它交待了:通訊社名稱或報道者,報道地點和報道時間等三個信息點。分別是:( )、( )、( )
「電頭」的作用是:表明材料( ),報道及時。這則消息的「電頭」用 ( )暗示了戰役正在迅速發展進行之中。
剖析:此文是毛澤東主席為新華社寫的一篇消息。此《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一文早播20個小時。
此題是考查關於「電頭」的內含要素和作用的。解題時前半部分要根據題目的提示:
「交待了通訊社名稱或報道者,發電地點和發電時間。」按順序對號入座,很容易就能從原文中找出答案。
中間部分的填空題目是考察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要自己組織語言,
但與前三個填空題對應分析後就會發現是與「通訊社名稱和報道者」相關,就可概括為「來源真實」。
做類似的題要注意「通訊社和報道者」現在已可統稱「媒體名稱」或稱「傳媒名稱」。
答案分別如下:新華社、長江前線、1949年4月22日2時、來源真實、前線。
2、這則消息的導語是( )。這則消息的導語包括了四個要素:( )、( )、( )、( )。
剖析:此題是考查導語的有關知識。也對學生的概括能力是一個訓練。
解題時首先要在腦海中復習新聞的六要素,然後一一篩選,找出對應的內容。
此題答案是:第一句。 (或答:英勇的人民解放軍二十一日已有大約三十萬人渡過長江。)
人物:人民解放軍; 時間:二十一日; 人數:大約三十萬人; 地點:長江; 事件:渡過長江,突破長江防線。
3、文中主體部分哪些描述國民黨反動派防線崩潰?哪些講詞語描述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
剖析:主體部分把敵我雙方的戰況和士氣作了對比報道。
此題重在考查學習閱讀文本時對文本中流露的情感傾向的感悟力和篩選信息的能力。
解題時一要扣住「詞語」的感情色彩,二要著眼於「描述」的文字,三要藉助雙方的對比態勢來找答案。
答案如下:摧枯拉朽、毫無鬥志,紛紛潰退。萬船齊發、直取、突破、佔領、進擊,英雄式的戰斗。
4、下列各句中語言表達方式類型不同的一句是:( )
A、渡江戰斗於20日午夜開始,地點在蕪湖、安慶。
B、人民解放軍正以自己英雄式的戰斗,堅決執行毛主席、朱總司令的命令。
C、長江風平浪靜,我軍萬船齊發,直取對岸。
D、不到24小時,30萬人民解放軍即已突破敵陣,佔領南岸廣大地區,
現正向繁昌、銅陵、青陽、獲港、魯港諸城進擊中。
剖析:此題是考查學生對語言表達方式的辨識能力,
同時復習消息這一新聞體裁雖然是從記敘為主,但必要的議論可以深化內含,增強消息的思想性。
解題時可用排除法,先將相同的,明顯用記敘方式的A、C、D篩選出。答案B就容易出來。
例2:(2003年·四川省)試用一句話概括下面這則新聞的主要信息。(不超過16個字)
昨日,記者從成都市郵政局獲悉,按國家郵政總局統一安排,
從即日起,凡是通過郵局匯往民政部、衛生部、紅十字總會的防非典愛心捐款,均免收郵費。
目前,我省一些機構和個人紛紛表達捐款意願,
國家民政部、衛生部、中國紅十字總會、中華慈善總會已開通了愛心捐款通道。
寄款時,匯款人須在附言欄內註明「防治非典捐款」字樣。
收款單位在收到匯款後,將向捐款者寄發收到捐款的收據和相關資料。
剖析:這是2003年四川省的一道中考題,主要是考查學生篩選信息的概括能和表達能力。
做此題要注意新聞的六要素,找出六要素後加以篩選,
抓住事件有關的主幹詞語「防非典」、「愛心捐款」、「今日起」、「免收郵費」,
而人物、地點等信息成了次要信息,由於字數限制,因而省略。
答案如下:防非典愛心捐款今起(即日起)免收郵費(或「今起防非典愛心捐款免收郵費」)
例3:閱讀下面這則從網上下載的新聞,完成相關題目。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會見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
中國網北京4月29日電(記者劉舒凌)自人民大會堂現場報道: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今日(29日)下午15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了連戰率領的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一行。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會面,
實現了兩黨最高領導人相隔60年後的歷史性握手。
據了解,會晤結束後,連戰一行將在北京飯店舉行千人記者執行會,就會晤內容和共識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1、試給本則新聞的標題加一個引題或加一個副題。
剖析:這是一則考查關於消息標題的開放性題目。解題時首先要把「引題」、「副題」的位置、要求、作用搞清楚,
引題也可引用對仗工整的文字,而正題後的副題可作展望議論。聯系此次會見的歷史意義,參考答案如下:
引題:①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②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③穿越風雨六十年,兩黨領袖再握手;④相隔六十年,歷史性握手。
副題:①破冰之旅,意義深遠;②60年後的歷史性握手,相見恨晚;
③跨越海峽的歷史性握手,共謀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前景;④堅持和平,走向雙贏。
2、文中點明歷史背景,提示歷史意義的議論性文字是( )。你能自己加一點感想或議論嗎?
剖析:此題第一問是復習訓練新聞的語言表達方式的多樣性,體會議論在新聞中的作用。
也是引導學生培養挖掘深層信息內容的能力。
解答時有兩個提示要抓住:①議論性文字;②點明歷史背景,提示歷史意義。
答案是:第二段(或「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歷史性握手。」)
第2問是一個延順而來,拓展性的開放題。
答案可以是多樣性的。但要聯系本則新聞或聯系歷史背景,歷史的潮流趨勢和歷史意義來展開。
㈥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1-10課的中心思想.
第一單元 【新聞】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新聞結構的三要素 中路軍:紛紛潰退 毫無鬥志
新聞的三個特點 西路軍:與中路軍一樣
記敘的六要素 東路軍:較為頑強 但一舉擊潰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第一層:導語
第二層:背景 我軍主動
第三層:回顧 敵軍必敗
第四層:預言
怎樣閱讀敘事性作品
1、 了解梗概:搞清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
2、 劃分層次,理出線索。
3、 概括段意,畫出重點語句。
4、 歸納中心:弄清寫的是什麼人、什麼事,為什麼寫。
5、 分析寫法:可從語言特點、結構安排、表現手法、表達方式等方面去分析。
範例1 怎樣把握《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一文的主要內容?
分析:
1、這是一篇新聞稿。要迅速了解新聞的主要內容,是看標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從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戰役的壯闊。這是人類戰爭史上空前的奇觀。可以想像,千里江面上,萬船齊發,冒著炮火,奮勇挺進,直取對岸的景象。可以想像,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該是多麼激動振奮!
2、要比較詳細地了解新聞的內容,是看導語。從導語還可以知道渡江區域,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長達一千餘華里。從導語還可以知道戰役的全局,敵陣業已沖破,戰役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3、要更為細致地了解新聞的內容,是看主體部分。主體部分報道了三路大軍渡江的進展,列表如下:
時間 兵力 渡過兵力
中路軍
安慶—蕪湖 20日夜—21日夜 30 萬 30萬
西路軍
九江—安慶 21日17時—22日22時 35萬 三分之二
東路軍
南京—江陰 21日17時—22日22時 35萬 大部
主體部分還分析了中西兩路敵軍毫無鬥志的原因,我軍是英勇善戰,銳不可當,敵軍則被自己玩弄的和談陰謀瓦解了鬥志。
解答:
這篇新聞真實地報道了我軍渡江戰況,宣告了解放戰爭已取得決定性勝利,國民黨反動政府已面臨徹底崩潰的局面。
相關知識鏈接:什麼叫新聞?
1、新聞,又稱消息,通常分為動態新聞、綜合新聞、典型報道和新聞述評四類。其中,動態新聞是報紙、廣播最常用的一種。它報道的是國內外最新發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氣象、新成就。
2、新聞的要素,也就是記敘要素,包括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
3、新聞的特點:立場、觀點鮮明,內容真實、具體,反映迅速,語言簡明准確。
4、新聞的寫法:以敘述為主,有時兼有議論、描寫。
範例2 如何整體把握《中原我軍解放南陽》一文的主要內容?
分析:
這一則新聞沒有分段,要把握全文內容,需要劃分層次。
第一層,導語,概述中原我軍解放南陽,指出南陽守敵棄城南逃的背景、時間。
第二層,背景材料,用兩則史料說明南陽自古以來在軍事上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第三層,回顧過去一年蔣介石從重視南陽到放棄南陽的變化,指出蔣軍全局潰敗的背景。
第四層,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進而回顧一年多來南線人民解放軍取得的偉大勝利。這一層又 分三點具體報道取得的主要成績。
第五層,預言南陽逃敵王凌雲前途暗淡。
讀這一則新聞,可以感知,中國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階段以後,我軍完全掌握了全國戰場的主動權,經過一年多英勇奮戰,蔣介石全軍崩潰之勢已成,敗局已無可挽回。
解答:
這則新聞,重點報道了中原我軍解放南陽的情況,並由南陽的解放說到一年多來中原地區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反映蔣軍必敗、我軍必勝的大好形勢,鼓舞解放區軍民乘勝前進的鬥志。
解題方法鏈接
1、 看標題:標題大都能揭示新聞的主要內容。
2、 看導語:導語是正文開頭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話,它扼要地揭示新聞的核心內容。
3、 看主體:這是導語之後對內容作進一步敘述說明的部分,也是表現主題、深化主題的決定性部分。
4、 看背景:背景指的是新聞發生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它有時隱含在主體之中。
5、 看結語:它一般是對新聞主體的總結,有時也隱含在主體之中。
2 蘆花盪
情節 傳奇色彩
蘆花盪——美
人物 立體美真實美
環境 詩情畫意
老頭子性格特點:老頭子是一個抗日英雄的形象,他愛憎分明、智勇雙全、自信自尊、老當益壯。他是千千萬萬普通而又偉大的中國人民的代表,這一形象表明: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3 蠟 燭
母親的眼淚 戴黑色的圍巾
老婦人 紅軍戰士
兒子的英勇 用結婚的喜燭
體現血肉情深
中心思想:通過寫南斯拉夫老婦人育乞西和蘇聯紅軍烈士的故事,贊美各國人民在反法西斯戰爭年代用血肉凝結起來的友誼,謳歌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紅軍的深厚感情。
4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
世界奇跡「贊譽」
破爛
驚人傑作諷刺、譴責
人道、正直、公正、是非分明
珍視人類文明成果
同情、尊重中國人民
中心思想:雨果以人類的良知嚴厲譴責本國強盜政府,表達了對中國人民的極大尊重和同情,表達了對人類文明成果的珍視。
22、《短文兩篇》
《陋室銘》的作者劉禹錫,唐代文學家。文中的陋室是作者的室名,意為簡陋的房子。「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誡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這是一篇散文,以托物言志的手法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愛蓮說》的作者周敦頤,宋代哲學家,文章以花的形象象徵人的品質,以蓮的形象象徵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品質,以愛蓮之情來表達自己對這種品質的贊賞和追慕,表達自己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的鄙棄,表示自己要在污濁的社會里潔身自好,保持正直堅貞的節操。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可以記事,也可以議論,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本文不是一篇借物詠志風世的散文。
24、《大道之行也》選自《禮記
㈦ 有些新聞的標題還包括____標題或者___標題,導語前面也常常會有______,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
有些新聞的標題還包括(主)標題和(副)標題,導語前面也常常會有(電頭),用來說明消息來源或消息發布時間。
㈧ 八年級上冊語文《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的起因經過結果時間地點人物!標題導語主題背景結語!謝謝
時間從1949年4月20日晚——6月2日地點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長達一千餘華里。人物人民內解放軍百容萬大軍起因人民解放軍要橫渡長江,進而解放全中國。經過分三路大軍橫渡長江,23日可全部渡。結果人民解放軍全線告捷
㈨ 語文導語設計怎麼寫
語文導語設計
這方面的文章不太好寫
,你可以去找別人幫你寫一下。
我知道一家,他們的文章寫的不錯,完成文章,滿意再付款的.
(QQ)加為好友就行
:一
零
三
七
二
五
二
六
五
七
㈩ 語文教學中如何設計導語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2)11-0048-01導語,即課文教學時的開場白內,教師一走上講台,就用一容段娓娓動聽的導語引入課文教學,就像一場精彩的戲拉開了序幕。一堂語文課,學生要學習新知識、接受新內容,老師一開始上課就得扣動學生的心弦,激起他們的求知慾,調動學生的積極性。